導航:首頁 > 電影主角 > 恐怖電影的主題模式

恐怖電影的主題模式

發布時間:2022-06-30 12:53:46

1. 電影的主題有哪些

1,動作主題

動作片(Action Films)又稱為驚險動作片(Action-Adventure Films),是以強烈緊張的驚險動作和視聽張力為核心的影片類型。具備巨大的沖擊力、持續的高效動能、一系列外在驚險動作和事件。

2,奇幻主題

奇幻電影,這類型的電影都大量的包含魔法、超自然現實事件、或是幻想生物如龍、半獸人以及幻想世界如魔戒中的中土。

3,喜劇主題

喜劇片是電影的一種類型,其中主要強調的是幽默。《電影藝術詞典》對喜劇片的定義是:「以產生結果是笑的效果為特徵的故事片。

4,恐怖主題

恐怖電影,以製造恐怖為目的的一種影片。故事內容荒誕離奇,引起恐怖。如描寫鬼怪作祟、勾魂攝魄,描寫兇猛動物噬人等等,使觀眾毛骨悚然。

5,愛情主題

愛情電影指的是那些中心劇情主要圍繞著故事主角戀愛關系發展的電影。該類電影常見的主題是,電影中的角色們基於相互間新發現的魅力而作出相應的決定。

2. 泰國恐怖片的主題思想

泰語民族自古以來就信仰祖先,並且在佛教傳入以後依然保持。他們認為祖先死後會化成幽靈,變成保護神保護他們。所以,泰語民族家裡有家神,村寨有寨神。泰國的佛教傳統不斷發揚,漸漸形成了泰國人信神、信佛的獨特民族文化心理。這種民族文化心理,使得泰國恐怖片在主題的設置上也與其他國家存在不同之處。與中國的大乘佛教不同,泰國人信奉小乘佛教。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大乘佛教不僅可以自度,還可以度人;小乘佛教只能自度,濟不得別人。因此,泰國恐怖片在某些方面體現出來的理念就會和其他恐怖片有所不同。例如,降頭,鬼俯身,是怨恨的一種釋放方式,而且一旦開始就不能停下,除非遵從一種出路,但這種出路往往又是常人所不能接受的,由此產生了矛盾,片中人物也會十分痛苦。這跟中國的恐怖片有相同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中國人似乎更痛恨巫蠱之術,所以一般要不就是因為貪財而喪命,要不就是罪惡之人才會做出這種行徑。但泰國人似乎更注重怨恨自身的釋放,即使這種方式看來很不道德,或者說很不正當。在影片《609猛鬼套房》中,女主角因為愛情的背叛而死,冤魂一直不肯散去,不論是泰國本國的佛教徒,還是外國的牧師,都無法將其收服。影片晟終以男主角的死並永遠與女主角在一起而告終。
佛教為泰國人塑造了道德標准,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讓、安寧和愛好和平的精神風范,因此,泰國恐怖片在整體風格上還是比較接近亞洲,表現手法並不像歐美那樣直白,而是比較注重懸疑氣氛的營造。在整體構思上。「迴旋」的特點比較突出,常常是一環套一環,銜接十分緊密。

3. 恐怖片分幾種類型

恐怖片的類型
恐怖片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心理懸疑片。心理懸疑片是恐怖片中最有思想深度和藝術張力的一種類型。從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後窗》到90年代以後的《沉默的羔羊》、《奪命狂呼》,優秀的懸疑片層出不窮。
心理懸疑片承襲了恐怖文藝的傳統,與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日本推理小說一脈相承,都是把鏡頭對准日常生活,演繹著平靜表面下的一級恐懼。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言:「平靜的生活下隱藏著許多罪惡」,是對心理懸疑片主題的最好概括。
心理懸疑片與推理偵探小說一樣,與觀眾玩著智力游戲,它設下一個又一個圈套,對觀眾的判斷力進行著誤導;同時它有著一個不斷施壓的情節機制,使觀眾始終處在喘不過氣來的狀態,最後引出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這正是懸疑的魅力所在。懸疑片中的罪犯,通常都是心理變態者,是隱藏在芸芸眾生中的衣冠禽獸。這就暗寓了現代社會人們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也暗寓了隱藏在幾乎每個人靈魂深處的人性黑暗。當觀眾看完懸疑片走出影院時,他們會覺得心中有些沉重的東西在一點一點地往下掉。
二、超自然型恐怖片。超自然型恐怖片不是對現實的反映,而是對現實的折射。根據片中超自然元素的不同,又可分為幾種類型:
神鬼類 如《午夜凶鈴》、《吸血驚情四百年》、《鬼娃新娘》等。片中令人恐怖的是現實生活里並不存在的神魔鬼怪。可以是傳說的吸血鬼,可以是《危機四伏》中的復仇女鬼,也可以是《第六感》中僅僅外表嚇人的可憐鬼。神鬼片最恐怖之處,就在於魔鬼的附身。比如在《驅魔人》中,惡魔附身在一個小女孩上,因此更具有隱蔽性和迷惑性。鬼魔附身,實際上象徵了人性中的邪惡一面的表層化。
災難類 各種超乎人們想像、對人類懷有敵意的的怪物,掀起了驚心動魄的災難。這些怪物,或者是《異形》中的外星異類生物,或者是《大白鯊》、《狂蟒之災》中的超級兇猛動物。人類的集體無意識中,永遠保留著對神秘莫測的自然界和宇宙深處的恐懼。
科學反思類 科技的負面影響,也是恐怖片關注的主題。《蒼蠅》把人變成了一隻極端令人惡心的蒼蠅;《空心人》的隱身實驗則使實驗者的慾望產生了最大化的惡性膨脹,「隱形人」以蜷縮在冷僻處的無形之身,暗中進行著血腥的殺戮。科學技術的發展,會把人類引向何方?一旦科學技術被邪惡勢力所掌控,是十分可怕的,而且科技越發達,也就越可怕。
以上這幾類恐怖片由於引入了超自然元素,而且採取了各種高科技拍攝手段,因此情節更加離奇,畫面更加刺激,帶來更多的聲色享受。但其恐怖不是從本真的現實中挖掘出來的,恐怖對象的超現實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恐怖力度,也降低了思想深度。
三、新生代恐怖片。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批新生代導演雖然大體上還遵循著懸疑片和超自然恐怖片這兩大套路,但所拍的片子中已經注入了新的因子。其中有兩種趨勢值得注意:一是恐怖片與青春片的合流,二是反諷型恐怖片的出現。
青春型恐怖片多以高中校園為背景,展現一群男女學生夢魘般的生活片斷。在一般人看來,青春是與靚麗、無憂無慮、輕舞飛揚聯系在一起的,而青春型恐怖片則撕開了這一神話,展示了青春的血腥、盲目與罪惡。《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暗示應該為年少莽撞付出代價,而《女巫布萊爾》也是一則關於冒險代價的寓言。這些青春殘酷物語看起來令人不快,但比起青少年同樣熱衷的言情片和喜劇片來,似乎更貼近人生的真相。
在青春型恐怖片《奪命狂呼》中,已經露出了反諷的苗頭。該片以機智幽默地嘲諷經典恐怖片為對白噱頭,一邊跟恐怖片開玩笑,借人物之口戳穿它的可笑之處,一邊又對恐怖片傳統的成功元素加以巧妙的重新包裝。而更新的《恐怖電影》則是一部更標準的反諷型恐怖片,它不僅調侃經典恐怖片,還拿《奪命狂呼》等開涮,具有幾分黑色幽默的意味

4. 恐怖片的常用元素有哪些

套路電影多了,也有幾部電影專門反套路的電影來嘲諷編劇們的偷懶。比如說惡搞短片《我就不》,把恐怖片的套路都拉出來惡搞了一遍。《林中小屋》更是恐怖片套路的集大成者,用套路講一個反套路的故事,最後還能升華出一個主題:以道貌岸然的理由去衡量他人的價值,人類用物質去交換道德遲早會滅亡。

今天我們就借著電影《林中小屋》,來盤點下恐怖片中常用的九大經典套路,順便在每種套路下都介紹一部影片。

一、處女梗——《倖存者女孩》

美國是個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在中西部地區,很多人的思維都偏向於保守。電影具有一部分宣揚價值觀的作用,所以你就能看到以下情節,一個主角團里,最先死去的一定是「婊子」,而最後拯救世界的一定是個傻白甜的處女。這一點在恐怖電影《倖存的女孩》中也有提到,主角團在一次影院大火中穿越到了恐怖電影的世界,唯一的設定是只要啪啪啪就會死,且只有最後的處女可以拯救世界。他們利用恐怖片的套路,讓脫衣舞女跳起脫衣舞,吸引反派然後讓處女殺死大魔王,真的是把處女梗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了。這算是個喜劇片,男女主角殺死反派後手牽手看著結尾升起的字幕,情不自禁開始接吻,後來電影就變成R級……

八、倖存者被附身——《殺人漫畫》

如果最後主角團取得了勝利,只剩下一人存活,那有很大概率是他被附身了。這個橋段屢試不爽,因為可以名正言順的拍攝第二部續集。比較著名的就是韓國恐怖片《殺人漫畫》,女主角是個漫畫家,她經常分不清夢境和現實,有一天發生了一樁兇殺案,死者的死相跟她漫畫里如出一轍,在深入調查事件後,而她自己也和鬼魂融為一體。

5. 歐美恐怖片的發展歷史和各個時段比較突出的拍攝手法和題材

恐怖電影的歷史與電影本身的歷史一樣古老。歷史上的第一部恐怖電影是由喬治·梅里耶於1890年代晚期所拍攝的怪物默片,他所拍攝的恐怖電影,是一個充滿惡魔,巫術,女巫,搗蛋鬼,瘋狂博士的世界。 在1900年代初期,德國拍攝出大量表現主義的恐怖電影。由斯特拉·瑞耶導演的《布拉格的大學生》(1913),該片被視為精神分裂症恐怖電影的典範。斯特拉·瑞耶參與了最早的重要恐怖影片《泥人》(1914)及《泥人出世記》(1917)的導演工作,並在其中扮演一個由魔法賦予其生命力的雕像的角色。
德國表現主義的經典作品來自於羅伯特·威恩導演的《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描述一個邪惡的催眠師的故事。在德國表現主義的電影中,最為知名與不朽的傑作,是由弗雷德里希·威廉·茂瑙所拍攝的第一部吸血鬼電影《吸血鬼》(1922),該作改編自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後來所有的吸血鬼形象,都以它為原型。
德國導演保羅·萊尼拍攝的《蠟像館》(1924),描述一個蠟像具有生命,並且成為殺人兇手的故事。保羅·萊尼拍攝完這部電影後,遠赴好萊塢發展,並推出了兩部電影《錄像帶謀殺案》(1927)及《嘻笑的人》(1928)。這時好萊塢正開始其恐怖電影熱潮。
1930及1940年代
好萊塢在1920年代初期就已經出產過恐怖電影,但是從1930年代開始,特別是由環球影業所出品的恐怖電影,才真正開啟了好萊塢的恐怖電影時代。在相當程度上,這些恐怖電影都受到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影響,它們涉及了德古拉,科學怪人,以及木乃伊等等主題。至1940年代,好萊塢恐怖電影已發展至一個成熟階段,各類型題材泰半涉足。
1950年代
受到核武競爭的影響,恐怖電影脫離了以前的哥特式風格,開啟了現代意義上的恐怖電影時期。這個時期的恐怖電影,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人類遭受到非人世界的威脅,例如外星人,死屍,植物,昆蟲等等。像是霍華德·霍克斯的《魔星下凡》(1951),唐·席格的《天外魔花》。將恐怖與科幻摻雜在一起,是這個時期開始的特色,這類型新近較為知名的電影是雷利·史考特的《異形》(1979)。
在1950年代晚期及1960年代早期,一些電影公司特別集中在恐怖電影的製作上。例如英國的鋃頭影業,以及美國的美利堅國際影業。後者製作了一系列愛倫·坡小說改編的電影。
1960年代
希區考克《驚魂記》劇照1960年代的恐怖電影,逐漸脫離對超自然的興趣,轉向非超自然的恐懼。比如希區考克的《驚魂記》(Psycho,1960)就以人的精神變態來驚嚇觀眾。米切爾·鮑威爾的《偷窺狂》也是一個顯著的例子。新近的例子則有《沉默的羔羊》(1991)。
保羅·威爾士以1960年代為當代恐怖電影的分界點,在這之前的是共識與制約,在這之後的則是混亂與瓦解。伊薩貝爾·彼耐多以1968年為分界點,區分出傳統意義上的現代恐怖電影,以及後現代意義上的恐怖電影。 這一分界點,一般公認以喬治·羅梅羅《活死人之夜》(1968)的誕生為標記。
1970年代
在1960年代晚期,有一些嚴肅的、以超自然為主題的恐怖電影,獲得了觀眾的注意力。例如羅曼·波蘭斯基的《失嬰記》(1968)。該片的成就,實際上是威廉·佛瑞金的《大法師》(1973)成功的基礎。在《大法師》後,引起了大量的跟風之作,其中顯著的例子是《天魔》(1976)。
許多原創性的電影都來自於這個時期的獨立製片,低成本與富原創性的特點,一直持續至最晚1990年代晚期。這些獨立製片的澎湃發展與家用錄像帶市場的興起是緊密關連的,也促使恐怖電影找到了它的新市場;另方面,延續恐怖電影傳統的恐怖影片,則繼續在大銀幕市場中發展。
1970年代開始,西方學者開始以理論探討恐怖電影的存在意義。
1980年代
1970年代晚期,恐怖電影的主流轉向駭俗的題材,諸如陶比·胡波的《德州電鋸殺人狂》(1974),約翰·卡本特的《月光光心慌慌》(1978)。還有諸如《十三號星期五》系列及《半夜鬼上床》系列。這類青少年與邪惡劊子手的恐怖電影,漫延整個1980年代。
1990年代
《鬼玩人》電影海報1990年代的恐怖電影脫離了以往外在的暴力形式,轉向自我嘲諷的方式。韋斯·克萊文將別的恐怖電影的內容放置到《驚聲尖叫》中,並在驚嚇中摻雜著反諷的幽默,把陳腔濫調的肢體語言轉化成新一代年青人的詞彙。山姆·雷米的《鬼玩人》(1981)融合了舊與新的僵屍類型。《厄夜叢林》以恐怖電影的內容呈現,卻參照到紀錄片的形式。《厄夜叢林》不止使電影成為一種跨媒體,且使得恐怖電影能夠成為通俗的享樂品。
2000年以後
2000年早期的恐怖電影承續了以往的雜揉性質,並持續聚焦於年青人的世界,例如《絕命終結站》系列,並且有向主流電影市場邁進的企圖,例如《水中的女人》和《七夜怪談西洋篇》。

6. 台灣恐怖懸疑電影《詭絲》主題思想「愛與死亡」具體是圍繞著哪幾種愛

說實話,很久都沒有看到過這么成功的靈異類題材的影片了,雖然上映已經是幾年前的事情了,但最近又偶然看了一遍,還是能為影片劇情和體現出的'愛「所感動,
這是一部恐怖驚悚電影,不過更是一個宣揚倫理道德的生活感悟電影。

導演的套下得很精緻。情節的布局和故事的演進節奏如同當年的《雙瞳》有些類似,都是一邊是家庭一邊是工作的警察,《雙瞳》中的梁家輝扮演的也是一個愛崗敬業的警察,處於離婚的邊緣。《詭絲》中的張震同樣愛崗敬業而且業務過硬,不幸的是他的媽媽在為他煮雞蛋的時候,突然犯了腦血栓病。

在《雙瞳》的結尾,從石碑上浮現出暗合道家精神的「有愛不死」的四個大字,那麼在《詭絲》中,同樣也是展示了「有愛不死」的主題,或者說是「有孝不死」。

因為得了怪病而無比痛苦的兒子在母親的身邊被她無怨無悔地掐死,死後變化成鬼魂並保護著母親。《詭絲》中那個神奇的「絲」接連起母子兩人,讓母親可以在垂死的邊緣獲得心臟的按摩,從而得以延續生命,同時也讓母親在死了之後變成鬼去殺死別人。也正是這根絲,能夠讓啟東順藤摸瓜地找到了兒子的母親所在的醫院病房。

啟東面對著那個為兒子報仇雪恨的母親時,從容不迫地對自己的女友留下了自己要說的遺言,這段話也正好感動了那個仇恨中的母親。

醒過來的啟東,回到了病房,正好看到了母親的鬼魂。母親至死,啟東都沒能去見她最後一面,因此啟東母親的鬼魂遲遲不能離去,在房間裡面等著他。

啟東母親的鬼魂將雞蛋平穩地放在鍋裡面煮的時候,我忽然就忍不住地哭了。因為我的母親當年也曾經天天早晨起來為我做飯,煮雞蛋。這個場景我太熟悉了,而且我的母親也得了腦血栓,還有,我目前也正好處在距離母親千里之外的異鄉。《詭絲》里的這份母子親情在最後一刻徹底地把我擊垮了。

《詭絲》,這個名氣叫得真好,看似詭異,其實不然。因為是人和鬼之間的情感紐帶,所以看上去很詭,但實際上卻「絲絲入扣」,感人肺腑。

影片中所要傳達的情感信號其實很明顯,相信只要是完整的看過影片,便會有所感悟。
影片的主旋律是闡述母子之間的愛,這種愛不分時間地點,不論時空相隔,哪怕隔山間水,哪怕人鬼殊途、陰陽相隔,都不能分割母與子斬不斷的愛絲:
其次是人與他所生活的這個世間的聯系,也可以稱作為「絲」,即生與死,和對待生死的看法,橋本和小孩媽媽對於死亡看到的是逃避,是解脫,而啟東則看到的更多的是責任與愛。
影片把男女之情其實排到了最末,啟東之所以能救下家維,其實全憑二人之間互相信任的「絲」。兩人之間的感情雖然不是影片著重強調的中心,但戲中家維的一句「我喜歡你,但是你不快樂」,同樣讓人心裡為之一震,感動不已。
就這樣,了眾多的情,眾多的絲,全都匯進了一部劇情絲絲相扣的電影中,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好了,完成,累死我了。出過開頭與總結部分,文中有幾段摘自網路,覺得不能盡你之意,遂最後又總結整理了一下,不知稱心否。

還有,你愛給不給追加,覺得話題還蠻感興趣所以才進來幫你的,只是巧了,很早的片子了,最近剛剛又看了一遍。

7. 美國恐怖電影 「紅沙」要說明一個什麼主題

人類沒有無可指責的完人,像在電影中的那些大兵,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或心裡創傷,他們在阿富汗究竟是什麼樣的角色?是維護正義的衛士,還是可以懲罰別人罪惡的聖徒?電影沒有給什麼答案,但告訴人類,如果做了超出本身所為的事情就會被同樣的懲罰,因為你去做了只有神才能做的事情。電影開始就透漏了那些怪物是神或是神指派的死亡使者,他們不喜歡人類,更不喜歡人類的罪惡和自大,所以他們來懲罰,用恐怖的方法。終歸是一個討論人類自身罪惡和自省的電影吧,我個人是這樣理解的,覺得不好不要嘲笑我。

8. 日本恐怖片有哪些特點

日本恐怖片的5大特點
一、具有雙重性的女性主角。

日本恐怖片中的主角多為女孩,她們既美麗又恐怖。在表現出駭人的殘忍和邪惡的同時,也有令人同情和惋惜的一面。無論是貞子、花子或是惡靈,她們身上邪惡而恐怖的力量都源自人性深處的黑暗,源自心靈的不安寧與強烈的孤獨感。影片在恐怖的外表下呈現的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這種雙重性因素正是日本恐怖片的關鍵元素之一。

二、虛無縹緲的恐怖意象。

日本恐怖片深得東方神秘主義的傳統,恐怖不是來源於視覺刺激,而是來源於想像。《午夜凶鈴》系列、《鬼娃娃花子》等日本恐怖片中鬼怪的形象都是不確定的縹緲幻影,這種若即若離、若有若無的處理手法讓觀眾的期待心理愈加濃厚,恐怖感水漲船高。這體現了東方文化長於寫意的一面,有濃郁的東方玄學色彩。

三、寓動於靜的內斂氣質。

日本文化有內斂氣質,寓動於靜是日本恐怖片的一大特性。日本版的《午夜凶鈴》中沒有好萊塢恐怖片中常見的血腥和暴力,黑白灰的基本色調、緩慢的節奏、平淡的對白,用日本文化中獨有的沉穩與冷靜來敘事,卻步步為營地迎來讓人屏住呼吸的至驚至恐。它用一種相對原始的電影語言,突出表現了對意境的營造、懸念的鋪墊,用影片節奏、光線、化妝和配樂來給觀眾營造一種從內至外的恐怖。

四、源於日常生活的恐怖元素。

日本恐怖片的道具都是日常用品,常常出現錄像帶、電話、頭發、鏡子、影子、水、廢棄的建築以及莫名其妙現身的東西。真正的恐怖不是惡形惡狀的鬼,而是一束冰冷的目光、一絲邪惡的微笑和某些你欲知未知的、帶禁忌性質的隱秘。

五、末日意識的時空觀。

日本恐怖片中常有的主題是人類如何在封閉的空間中招惹鬼靈。撞鬼的空間往往幽閉如同荒島,這種空間的處理方式明顯是對島國的暗喻。由於日本時常受水害的侵擾,因此水被看作死亡的象徵,「水」的意象也成為日本恐怖片中標志性的元素。另外,時間也一直給日本人帶來恐懼,尤其是當時間被注入訊息,變成歷史之後。這可以追溯至如櫻花般短命的大正時期,大正天皇在位期間發生的關東大地震造成死傷無數,成為日本歷史上的醒目坐標,由此產生的末日意識成了近代日本的恐怖源頭。

9. 恐怖電影所講述的主題


我看來
一部好的
恐怖電影
應該表現在它的創作新穎上
而吧不
是單純的

恐嚇的作用
……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
看法和觀點

10. 恐怖片分為幾種類型,各自代表作是什麼

1、中國道士類

道士類的電影代表是林正英的各種道士恐怖片,如《新僵屍先生》等。

道士是中國道教的神職人員。《太霄琅書經》稱:「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其中男性的道士稱為「乾道」,也稱羽士、黃冠等,尊稱為道長。女性曰「坤道」,別稱女冠。

他們依教奉行,履行入教的禮儀,接受各種戒律,過那種被世俗之人視為清苦寂寞而實際上高標清逸的宗教生活。因此,道士作為博大精深道教文化的主要傳播者和形象代言人,又要以一些帶有神秘色彩的方式,吸引教眾,佈道傳教,為其宗教盡職盡力,同時圓滿自己的修行。


2、連環殺手類

這是恐怖片的經典模式之一。著名的《萬聖節》(《月光光心慌慌》)系列可以從1978年一直拍到2010年。


3、妖魔鬼怪類

這一類的最大特色就是做反派的不是人類。不管是妖怪、惡靈,還是什麼恐怖的外太空生物都可以歸到其中。大名鼎鼎的《異形》系列也許可以算是開創了「外星魔物」的先河吧。

靈異題材的恐怖片也缺乏新鮮佳作,翻拍片倒是拍了不少。比如《鬼屋》的翻拍就有兩個版本,還有《驅魔人》、《惡魔嬰兒》、《河童》等等。


4、僵屍喪屍類

國內最經典的是林正英先生主演的僵屍電影,國外則當數生化危機系列。其它如《鬼局》系列、《開心鬼》系列、《暮光之城》系列、《趕屍先生》、《猛鬼大廈》等。



(10)恐怖電影的主題模式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30年代的恐怖片出現嚴肅主題和哲理思想,如美國影片《化身博士》和中國影片《夜半歌聲》以及40年代期攝制的《十三號凶宅》等。

恐怖片發展的類型已經不是以特別恐怖的劇情來吸引觀眾的眼球。而是用直接的血漿和血腥來沖擊觀眾的視線而達到暢快的殺戮和變態的感覺。很大程度上恐怖的意味已經轉移到驚悚片上去了。

在許多其他類型的電影中,也會有不少讓人腎上腺速激增、呼吸變得急促的段落。有一篇影評在說到《鋼琴課》剁手指的那個場景時,都用了「深深的憂傷和恐懼」這樣的字眼。

在所有孤膽英雄的故事中,人多勢眾,貌似強大的反面勢力最後總是被不可思議地摧枯拉朽般一掃而光。英雄的智慧和力量實際上占據著壓倒性的優勢。

即使是像《終結者》這樣敵人看上去更厲害些的電影,還是給觀眾雙方大約勢均力敵的感覺,更何況影片大肆渲染的是正義方的威猛和強勁。


閱讀全文

與恐怖電影的主題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