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知道《音樂之聲》女主角作為修女為什麼可以結婚
《音樂之聲》這部電影真的很不錯,看完一遍讓人回味無窮。裡面的愛情故事也深深地感動了我。
《音樂之聲》主要講述了熱情活潑的修女瑪麗亞到奧地利退役軍官特拉普海軍上校家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的故事。
首先我們要知道《音樂之聲》的女主角不是正式的修女,只是一個postulant。
按照影片中女主角所屬本篤宗的一般規定,postulant是最低級的見習候補人,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見習之後,才能成為見習修女novice。novice再經過更長時間的修煉才成為初級修junior,junior繼續修煉,才成為正式修女nun。正式修女是不允許結婚的,而見習修女是可以結婚的。所以《音樂之聲》女主角作為修女是可以結婚的。
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愛情也是美好的,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把握住自己的愛情。
2. 《音樂之聲》的女主角修女為何可以結婚
因為《音樂之聲》的女主角並不是正式的修女,她只是一名教會中等級最低的見習候補人。如果《音樂之聲》的女主角沒有遇到男主角結婚,那麼她在實習一段時間之後,就能成為見習修女,見習修女還要再經過更長時間的修煉,才能成為初級修女,而初級修女之後才是真正的修女。所以說想成為一名正式的修女是很不容易的,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光,一般真正成為修女之後年齡都不會太小,從普通的初級候選人到正式的修女分別要經歷發初願,復願,終身願,成為正式修女之後才不能結婚。
《音樂之聲》還被選入課本中,課文中選的兩個節選部分十分有沖擊感,第1個部分描述的是女主人公瑪利亞熱愛生活與孩子們進行玩耍的場景。而畫面一轉的第2個場景就是教會里的嬤嬤們對瑪利亞的議論紛紛,第1個場景中,瑪利亞在薩爾茨堡的野外與孩子們縱情的歌唱的她教會了孩子們什麼叫心靈美好,什麼叫自由。
3. 《音樂之聲》影片中女主角瑪麗亞扮演者的生平
莉-安德魯斯是百老匯和好萊遠塢最有天賦和最受愛戴的明星之一,是電影、戲劇、電視和唱片業幾十年來的長青樹,獲得過很多榮譽。"公主日記"是她在拍攝完她的電影處女作"瑪麗-波賓斯"之後第一次在迪士尼公司拍攝電影。她在處女作"瑪麗-波賓斯"中的表演為她贏是了學院獎最佳女演員獎,並獲得了英國學院獎和紐約電影評論家協會獎。她在轟動一時的舞台劇羅德格斯&哈默斯坦舞台劇的電影版《音樂之聲》扮演了瑪麗婭一角,並因此獲得學院獎第二次提名。她在電影音樂劇"維克多/維多利亞"中的表演,使她獲得了第三次學院獎提名,同時還獲得了金球獎。
安德魯斯今年早些時候在諾爾-柯沃德的《相對價值》英文版中擔任主角,在即將推出的影片《無條件的愛》中,她塑造了一個配角形象,該片由魯波特-埃弗里特、凱西-貝茨和丹-愛克魯德主演,P-J-霍根導演,她的其它影片包括《現代派米莉》、《親愛的莉莉》、《S.O.B》、《10》、《那就是生活》和《夏威夷》。
安德魯斯的百老匯處女作《男友》獲得了高度評價,在《我的美麗太太》,一劇中她與雷克斯-哈里森演對手戲並塑造了埃麗莎-多莉特爾這個角色,並得到了更多的榮譽。後來她回到百老匯與理查德-伯頓共同主演了《卡米洛》,近期她在《維克多/維多利亞》的舞台版中擔任主角。
安德魯斯是多部兒童讀物的作者,其中包括《大話的終結》《曼蒂》,二十五年來一直暢銷不衰。另外,去年發行並於今年再版的CD讀物《小波》已經榮登了許珀里翁圖書出版社的最佳圖書排行榜首位。《小波》的續集預計在2001年秋季出版。安德魯斯還和她的女兒愛瑪-華頓共同出版了大獲全勝的兒童系列讀物《鄧皮》連環畫,其畫頁由托尼-華頓繪制。許珀里翁出版社去年出版了《鄧皮》的前兩集,今年秋季會出一集《鄧皮拯救基督》,2002年再出一集《鄧皮和大暴雨》。
安德魯斯為ABC拍攝的電視系列片《朱莉-安德魯斯時刻》獲得了8項艾米獎。她的眾多專題片包括與朋友卡羅爾-伯內特合作的《朱莉和卡羅爾在卡內基大廳》和《朱莉與卡羅爾重逢》。她最後在與克里斯托弗共同主演了生活電視情景劇《在金色池塘上》。
在慈善活動方面她擔任了聯合國婦女開發基金會的「親善大使」。
在一次為祝賀她取得的無與倫比的藝術成就而舉行的慶祝會上,有眾多明星參加,安德魯斯在會上得到了本年度歌星協會獎。
4. 美國電影《音樂之聲》的簡介
特拉普男爵生於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當時還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父親是海軍上校,他也想獻身海軍事業,所以參加了皇家海軍學院。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海軍上校時,就被任命為U6潛艇的指揮。一戰時,一艘法軍潛艇被特拉普的潛艇擊沉。1918年,國王約瑟夫一世提升他為海軍少校。 戰爭結束後,奧地利失去了海岸線,不再需要海軍。特拉普上校不僅失去了職位,還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給他7個孩子照顧。
瑪麗婭生於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約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養母,她們住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嚴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後,進入了四年的國立師范學院。 瑪麗婭原來是社會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但是在大學期間,一位著名的神父開始給她布教,改變了瑪麗婭的生活和信仰。 瑪麗婭加入了薩爾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為一個修女。修道院決定讓瑪麗婭離開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師,照顧他的一個患風濕熱的女兒。
一年後,孩子們要求他們的父親設法留住瑪麗婭,他們甚至建議他應該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歡我!男爵回答說。於是孩子們自己去問瑪麗婭。因為瑪麗婭說,是,我喜歡他。他們訂婚了。她再也沒回修道院作修女,於1927年11月26日嫁給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兩個女兒。
1935年,瓦茲內神父走入了他們的生活。他使音樂成為他們一家的愛好。他們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純美的歌聲使他們在1935年的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上獲得了合唱比賽第一名。他們曾在大蕭條時期失去了所有的錢財,此後他們被邀請做歐洲巡迴演唱會。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奧地利,特拉普寧可丟掉物質財產,也要留住尊嚴。他們離開了薩爾茨堡市郊的別墅和一切財產,前往美國。
1938年9月,他們到達紐約。途中第10個孩子出生了。瓦茲內神父也和他們同行到美國,在他的指導下,唱歌成了他們的職業,特拉普家庭合唱隊漸漸揚名。 二戰後,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個音樂慈善組織:特拉普家庭奧地利救濟社,為祖國奧地利發送了無數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費爾蒙特的一個鄉村裡買了一個大農場,這兒和他們思念的奧地利薩爾茨堡的風光相似。他們給他們的房子取名為「一顆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後院的家庭墓地里。 當他們結束了20多年、30多個國家的演唱生涯時,他們把他們的奧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場大火燒毀。他們立即決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設計很現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瑪麗婭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邊。
本片在當年成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賣座紀錄的歌舞片,這部經典巨作曾獲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影片剪輯五項大獎。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上映,片中美妙的音樂至今仍廣為傳唱。影片的譯名在各地大相徑庭:在中國香港,它被譯成《仙樂飄飄處處聞》;台灣地區譯名則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靈深處的音樂》;西班牙譯成《笑與淚》;阿根廷的譯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國,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夢》……譯名不同,音樂卻同樣動聽,人們對它的喜愛可見一斑。
5. 音樂之聲的女主角還演了什麼電影
茱麗葉•安德魯絲1935年生於英國倫敦
12歲時就在演員父母的指導下登台演唱
1964年出演《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 )這是茱麗葉·安德魯斯的銀幕處女作,扮演一個跟她次年主演的《音樂之聲》幾乎相同的角色。影片不僅歌曲非常出色,一點也不亞於《音樂之聲》,而且特技也屬一流,尤其是真人跟動畫共舞的段落在當時達到新的境界。本片還創造了一個英語中最長的單詞:。2004年被搬上舞台。
22歲時到紐約百老匯演出音樂劇《窈窕淑女》引起轟動,並且連演了三年,成為國際上知名的演員。
然而,當華納兄弟公司在1964年把《窈窕淑女》搬上銀幕時,卻認為茱麗葉名氣還不夠大,一腳把她踢開,讓當時正在走紅的奧黛麗•赫本取而代之,飾演了賣花女一角。
可湊巧的是,此時迪斯尼影片公司亦要開拍音樂片《瑪麗•波賓斯》,並邀請茱麗葉主演一個幫助東家獲得幸福的妙齡女僕。同樣很有意思的是,兩部影片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5年4月5日晚,第37屆奧斯卡獎的頒獎典禮即將開始,其中《窈窕淑女》獲得了十項提名,而《瑪麗•波賓斯》得到了十三項提名,可是當最後揭曉,《窈窕淑女》獲最佳影片等八項獎,《瑪麗•波賓斯》僅只得五項。但是,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卻落入了茱麗葉•安德魯絲頭上,十分富有戲劇性。當茱麗葉從黑人影帝法尼•波蒂埃手中接過金像時,激動得連連說:「我知道你們美國人好客……。」這時奧黛麗•赫本熱情地走上前向她表示祝賀。本屆男主角得主是《窈窕淑女》中風流教授的扮演者雷克斯•哈里森,這位英國演員在舞台上與茱麗葉搭檔得十分成功,在影片中又與赫本配合默契,此時他手捧金像,不知要感謝哪位「淑女」為好,終於結結巴巴地說道:「我要向,唔……兩個『窈窕淑女』表示敬意。」
1965年,美國20世紀福克斯公司將百老匯音樂劇《音樂之聲》搬上銀幕,耗資八百萬美元,影片的女主角家庭女教師瑪麗亞聘請了茱麗葉扮演。影片自上映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上座率經久不衰,甚至打破了好萊塢以前票房最高的《亂世佳人》的紀錄。一些影院老闆把看過三十遍以上的影迷姓名匯編成冊廣為散發宣傳。據《紐約時報》調查,洛杉磯的一位老婦人看過此片三百多遍,幾乎每天一次,俄勒崗州一個青年甚至能把台詞都默寫出來。某些評論稱影片為「電影中之完美精品」,茱麗葉那真摯朴實的表演、優美動人的歌喉更使美國觀眾把她當做了「心目中最理想的妻子、母親和女兒」。
1966年4月18日晚,第38屆奧斯卡的頒獎典禮舉行,尤其是《音樂之聲》共拿到包括最佳影片獎等五個金像。但是,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卻未能給予茱麗葉,她的同鄉,《日瓦戈醫生》和《親愛的》兩部影片主角得到了這個獎項。對於此種結果,茱麗葉•安德魯絲表現得很為坦然,她對記者說:「我們得到了最佳影片獎,也很了不起,不獲獎也是一種解脫,當個獲獎者也夠難的。」自然,值得寬慰的是,在奧斯卡頒獎之前,由好萊塢記者協會評選的最佳女演員金球獎發給了茱麗葉•安德魯絲。
1967年,茱麗葉不僅在美國,而且在全世界成為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女星。但是,福禍總相倚,好運不常在。由於茉麗葉在兩部新片中的表演給觀眾和製片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以致他們再也不能接受她扮演的其他角色。而美國社會進入到動盪的六、七十年代以後,以純情少女為主人公的傳統音樂片也不再流行。
茱麗葉從1966年到1970年相繼拍攝的《夏威夷》、《撕破的窗簾》、《摩登女郎朱莉》等影片均不賣座,她開始在好萊塢坐冷板凳了。
慶幸的是在拍攝《親愛的莉莉》時,茱麗葉和導演布萊克•愛法華茲產生了感情並結成夫婦。布萊克是編、導兼製片人,他幫助茱麗葉創造不同類型的角色,改變了以前單一的定型狀態,使她的表演走上了一個新的階段。
從1979年到1986年,茱麗葉在布萊克指導下拍攝了《10》、《標准做法》、《維克托•維多利婭》、《單人二重奏》、《如此生活》等五部影片,塑造不同性格和風范的女性形象。
對自己的從藝生涯和星運浮沉,茱麗葉有了如下的感受:「一旦你意識到自己正像圖表一樣直線上升又直線下降時,你就會感到很滑稽。人到了一定年紀,就開始嚴肅地對待生活。而愈是嚴肅地對待生活,生活也就愈有趣,即使是滑稽。」
後來,茱麗葉和布萊克把家安置在風光宜人的瑞士,過著平靜溫馨的生活。
誰知到了1996年茱麗葉又以6旬的年齡重返百老匯的舞台,主演了音樂劇《維克托•維多利婭》,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同行們評價她「絕對是個天才」,而茱麗葉也希望自己能得到戲劇最高獎——「托尼獎」。
七月份的一個周五,正值音樂劇《維克多•維克多利亞》在芝加哥上演前的兩天。劇組成員們圍坐在舒伯特劇院的一角,爭論著明天到底是不是導演布雷克•愛德華的生日,他們很看重這件事,打算辦個慶祝會。愛德華妻子茱麗葉•安德魯絲的女助理說,他的生日在22號,可還有人說在26號,沒人動「親自去問問愛德華」這類的念頭,大家對他的脾氣再清楚不過了。
布雷克•愛德華正邁向他人生的第七十三個年頭,盡管他以自己經常鍛煉身體為傲,但看起來他已相當老邁。腰彎了,走路要拄著藤杖,劇組里其他人大步流星走下舒伯特劇院台階的時候,愛德華只能兩步一階地留在後面。已經有人在周圍嘀咕,說他的才華正在消逝。然而,他在電影圈裡曾經一度輝煌後,又將最後一部震懾好萊塢的作品《維克多•維克多利來》(Victor/Victoria)搬上百老匯舞台。
本周內,《維克多•維克多利亞》就將在百老匯的馬奎斯劇院拉開它的首演大幕。這將是既具有歷史意義又令人歡欣鼓舞的場景:在離開了曾經造就她的地方30多年後,《音樂之聲》的女主角茱麗葉•安德魯絲又回來了。在這漫長的時間里,百老匯曾一次又一次請她復出,她都以拍電影或培養孩子為借口推辭掉了。而實際上那電影角色幾乎都是些毫無意義、令人無法記住的。安德魯絲似乎忘了令她聲名顯赫的真正根源:她燦爛的嗓音。忠心耿耿的觀眾們熱切地想知道:茱麗葉這位昔日的表演王後,在今天的舞台上是否魅力依舊?
當你跟隨她進入排練現場,看她一場一場一天一天地排練下來,答案已經顯而易見:只要一開口,她的魅力仍然無比巨大。與她相反,茱麗葉的丈夫愛德華則需一番功夫來琢磨。
布雷克•愛德華是美國戲劇的一個傳奇。在他的盛年時代,曾經拍過50部電影,其中最精彩的包括《蒂尼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玫瑰與酒的時代》(The Days Of Wine and Roses)和《粉紅豹》(Pink Panther),當然愛德華頑固而且剛愎自用的脾氣也同樣出名,他以近乎無理取鬧的態度層層挑起事端,其中包括很多蠢透了的、極為轟動的法律訴訟。最終他離開了好萊塢,電影事業也日薄西山。在那個階段,他所做的幾乎不僅僅是在毀掉自己的事業,也在毀掉他妻子茱麗葉•安德魯絲的事業。現在愛德華決心東山再起,導演一部新的百老匯音樂劇,這在他的平生,還是第一次。
在排練場,愛德華很少說話,如果他對演員的哪個動作不滿意,就直接指著那個演員,自己做姿勢來糾正他。他保持長久和頑固的沉默,紅通通的雙頰上方一對眼睛盯住你,令人不由得害怕和軟下來。排練的進程極慢,茱麗葉•安德魯絲反復唱著震得破玻璃瓶子的高音。
《維克多•維克多利亞》曾在1982年被拍成電影。故事發生在三十年代的巴黎,榮麗葉扮演一位年近四十但依然美艷的女高音,「維克多利亞•格蘭特」,她窮困潦倒並且委身一個放盪的馬戲團主持人(由羅伯特•布萊斯頓扮演)。在這次新的音樂劇排練中茱麗葉吃了不少苦,她已是高齡,那雙了不起的腿上裝著塑料撐護,茱麗葉常常在完成動作時扭傷、摔倒,常常膝腫、踝腫,休息的時候愛德華叮囑她不要讓腳腫得更厲害,並為她捶打左腿。
一切全靠安德魯絲了。一周八次演出實在太繁重。這種情況和他們將會在百老匯之外的城市加演四個月皆出於同一原因:必須再增加一百萬美金的預算投入,安德魯絲才能得以進入百老匯演出。她將按合同規定,在紐約演出一年,如果一年的演出不能償還所有的投資額共八百五十萬美金,也就是說如果上座率不足75%,安德魯絲的演出將延長至一年半。這個合同典型地反映了獨立製作人想得到排一部百老匯音樂劇的全部資金是多麼困難。安德魯絲為這部劇的財政問題而全力以赴時,百老匯也用一種懷疑的態度觀望著:這部由好萊塢闖入者拍出來的東西,到底能否上演?畢竟由於投資和合約的問題,他們已經將演出推遲了一年多的時間。
另一個重大問題是愛德華如何習慣音樂劇和劇院的感覺。在劇組里常有人竊竊私語,議論愛德華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做出轉變。他是一個習慣了用剪接來組合成故事情節的電影導演,在劇院里,你不可能臨時抹掉哪一個不令人滿意的瞬間。你在排練場常會聽到愛德華這樣說:「讓我們把這個鏡頭再拍一遍。」所有的演員都清楚,在百老匯等著他們的將是全紐約最苛刻的觀眾,而愛德華將他藝術生命再生的全部希望都放在這項對他來說全新的手段上了,因此這部劇極有可能變成一場災難——幾乎沒有一部電影在被改編成音樂劇後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休息的時候,安德魯絲抓了一把道具香煙在手裡,不斷地練習把他們扔回原處的動作。她的動作準確、完美、毫無失誤,舉手投足絕不拖泥帶水,所有的香煙都被再次投入盒子里。這種天衣無縫不著痕跡的感覺會令你想起她幾乎是在音樂廳里長大的身世。一個和母親、繼父生活在一間簡陋房子里的瘦長女孩,在她12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音域寬度達四個八度的明星。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安德魯絲的感覺,那就是「可愛」。她會請來現場采訪的記者到小間去吃甜點心,在她與丈夫愛德華發生小沖突的時候,人們打心裡都站在她這邊。有時愛德華對待她的態度顯得不耐煩而且愛發火:「我知道你要說什麼,而且我可以肯定上帝告訴你我不會同意。」愛德華常這么粗暴地說,安德魯絲總是保持尊敬和抱歉的口吻:「對不起親愛的,我想是我出了點錯……」不時地她也會對他的導演提出些抗議或爭辯,可總是顯得溫柔:「我可以問個問題嗎?雖然我知道這很蠢。」
安德魯絲與愛德華的戀愛始於6O年代末,那時她正是好萊塢最大的一棵搖錢樹,連著演出了一系列精彩之作。1968年,曾經拍攝了《音樂之聲》的原班人馬再次籌拍了《巨星》一片,但結果卻遭到了商業上和評論界的雙重失敗,他們撤出百老匯,各自散夥了。接下來安德魯絲投拍了愛德華執導的電影《親愛的莉莉》,該片再次大量超支、再次不得善終。
安德魯絲的第一次婚姻在23歲時,她與愛德華的婚姻是在1969年。婚後愛德華一度離開好萊塢去歐洲,不久後又回來拍攝了《粉紅豹》、《十》和《S.O.B》等影片,安德魯絲一次又一次擔任片中的女主角,她似乎是在用自己的明星地位保護和支持著丈夫的事業。安德魯絲說,與家庭相比自己的事業是不重要的,她和愛德華收養了兩個女兒,還以茱麗葉•安德魯絲的名字為雜志撰寫兒童文章,並且樂此不疲。當然他們的生活是富有的,盡管《維克多•維克多利亞》受著財政問題的困擾,愛德華還是買了一部四萬六千美元的「勞斯萊斯」豪華汽車,而他與前妻所生的兒子也收到了寄自父親的八萬兩千美元生活費。但即便是富人也會有煩惱,這位大導演的痛苦幾乎是眾所周知的:幾十年來他依靠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療過活。有幾年他被長期過度疲勞導致的慢性病所糾纏,而且一度陷入不可救葯的精神抑鬱中去,總是想要自殺。那個時候,他所能求助的除了抗精神抑鬱的葯物,就是他了不起的妻子安德魯絲。安德魯絲不僅為他化解著事業上的危機,更悉心照料他的生活,她帶他出去散步,就像帶著個小孩子。所有的人包括愛德華都很清楚,他是如何依賴她的存在。
排練又開始了,台上一片合聲,安德魯絲站在舞台中央,穿著沙色長褲全神貫注地演唱著維克多利亞的一段獨白,你可以看到她的左手緊緊地握著,是因為演唱段落的難度,還是因為她知道這一切的成功需要她時時刻刻都全力以赴?沒有人看得清,這位有著價值一千五百萬美元的天賦嗓音和舞姿的了不起女人,可敬又可憐的安德魯絲,是這場大演出最終命運的惟一決定者。她一方面像位母親一樣甜蜜而寬容,另一方面又為了丈夫而全然忘記了自己,似乎她認為自己從不可以自私一下。
2001年參演的公主日記(The Princess Diaries)同樣造成轟動
6. 音樂之聲的女主角是誰介紹一下
音樂之聲》是由美國音樂劇 的泰斗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 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寫而成的。
《音樂之聲》於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為五十年代百老匯公演時間第二長的音樂劇。但是1965年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拍的電影版《音樂之聲》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數百萬觀眾的喜愛。 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
【主演】朱莉·安德魯斯(Julie Andrews)
克里斯托弗·普拉默爾(Christopher Plummer
女主角還參演過相對價值》
《無條件的愛》
《現代派米莉》
《親愛的莉莉》
《S.O.B》
《10》
《那就是生活》
《夏威夷》
《公主日記》1 2
7. 《音樂之聲》里女主瑪麗亞作為修女,為什麼可以結婚
修女何為修女?那麼也就是天主教或者說東正教中出道修道的女子。對於這些正式的修女,她們是不能夠結婚的,那麼為何在《音樂之聲》這部電影當中的這個女主可以結婚呢?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作為一名導演,他也不會冒著得罪宗教人士來拍攝這么一部電影,畢竟會得不償失,接下來我們就看看為什麼她能夠結婚。
修女根據宗教的規定,它分為幾個階梯,而對於這位女主,她只是志願修女,連入門級都不到。修女有這么一個過程,見習候補人、見習修女、初級修女,以後才是正式修女,而見習修女和志願修女是可以結婚的,正式修女則不允許。
8. 音樂之聲的女主角和男主角現在的年齡分別是
男主角:現82歲
女主角:現74歲
男主角中文名: 克里斯托弗·普魯默
英文名: Christopher Plummer
生 日: 1927-12-13 現82歲
生於加拿大多倫多市。是位舞台出身的名演員。早年,他在加拿大的某一個業余劇團里,學習演技,而後才到百老匯謀求發展,不久因倫敦方面行情看漲,乃轉至英國舞台演莎士比亞名劇,如此輾轉多年,在匯集各地的名氣後,1968年,始發表《女伶心願》,踏入電影界。1964年,他與茱麗安德魯斯合演的《真善美》,使他一夜間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國際明星。1988年被紐約藝評人推舉為名人劇院永久名譽會員。
女主角:茱莉安德魯斯,本名茱莉亞伊莉莎白威爾斯的茱莉安德魯斯於1935年10月1日(現74歲)出生於英國泰晤士河畔的小鎮華爾騰,四歲時父母離了婚,安德魯斯便因為母親改嫁而更改姓氏。
9. 音樂之聲男女主角現狀
《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麗·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理查德·海頓主演,於1965年上映。[1]改編自瑪利亞·馮·崔普(Maria von Trapp)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團》,最初以音樂劇的形式於百老匯上演。電影講述了1938年,年輕的見習修女瑪利亞到退役的海軍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以童心對童心,讓孩子們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這時,德國納粹吞並了奧地利,上校拒絕為納粹服役,並且在一次民歌大賽中帶領全家越過阿爾卑斯山,逃脫納粹的魔掌。
2021年2月5日,據媒體報道,《音樂之聲》男主角克里斯托弗·普盧默去世,享年91歲。
報道稱他從家中跌落傷到頭部,去世時妻子陪伴在他身旁。普盧默的演藝生涯長達75年,出演過超100部電影,其中《音樂之聲》中的「上校」一角尤為觀眾所熟知,他也是《飛屋環游記》中反派「查爾斯」的配音。2012年,82歲的他憑借《初學者》斬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成為奧斯卡最年長獲獎者。獲獎後他表示:我希望至少可以再演10年,我們這一行是不會退休的。
女主角:朱莉·安德魯斯,依然健在。
1935年10月1日出生於英國薩里郡。英國女演員、歌手、舞蹈家及戲劇導演 ,同時也是多部暢銷兒童讀物的作者 ,聯合國婦女開發基金會的「親善大使」。2015年《音樂之聲》50周年之際,作為「最佳原創歌曲」的頒獎嘉賓參加奧斯卡盛典。
10. 《音樂之聲》50周年,她們都老了嗎
《音樂之聲》主演女主角:朱莉·安德魯斯,依然健在。1935年10月1日出生於英國薩里郡。英國女演員、歌手、舞蹈家及戲劇導演[1] ,同時也是多部暢銷兒童讀物的作者[2] ,聯合國婦女開發基金會的「親善大使」。2015年《音樂之聲》50周年之際,作為「最佳原創歌曲」的頒獎嘉賓參加奧斯卡盛典。男主角:克里斯托弗·普盧默。加拿大演員,1929年12月13日生於加拿大多倫多。1965年憑借和朱莉·安德魯斯合作主演的電影《音樂之聲》而成名。2009年為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飛屋環游記》配音,2012年克里斯托弗·普盧默憑借電影《初學者》獲得第69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第18屆美國演員工會獎、第6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等多項國際大獎的最佳男配角,並以82歲的高齡成為奧斯卡獎歷史上獲獎時年齡最大的男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