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遠大前程》中,女主角艾斯苔拉的扮演者是誰這是英國版的,女主角看起來像英國人,很漂亮的哦!!
格溫妮絲·帕特洛 Gwyneth Paltrow 飾 Estella
格溫妮絲·帕特洛
本名: Gwyneth Kate Paltrow
昵稱: Gwynnie
生日:1973年9月28日
身高:175厘米
體重:51公斤
男友:本-阿爾佛萊克
榮譽:
第71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莎翁情史》)
影迷郵箱:
C/O Creative Artists Agency, 9830 Wilshire Blvd, Beverly Hills, CA 90212. USA
格溫妮絲-帕特洛(Gwyneth Paltrow),1973年9月28日生於美國加州洛杉磯一個藝人家庭,父親布魯斯-帕特洛是電影製片人,母親布萊思-丹納是著名的電影演員。格溫妮絲有著金色的童年,從兒語識字起,就陪媽媽練習台詞,當起了「小陪演」。她11歲的時候,父母將全家搬到了好萊塢。作為著名女演員的女兒,她繼承了母親的優點。雖然父母並不希望女兒成為一名演員,但小時候的耳孺目染、家庭薰陶,使格溫妮絲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演藝方面的才華。
格溫妮絲的從影歷程可謂一帆風順,1991年,18歲的她就在自己的教父--大名鼎鼎的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影片《霍克船長》中擔任角色,扮演劇中少女時期的溫蒂。1993年在影片《無情大地有情天》(Flesh and Bone)中首次擔綱主演,同年又與妮科爾-基德曼搭檔拍攝了《邪惡》(Malice)。1994年拍攝了《帕克夫人的情人》(Mrs. Parker and the Vicious Circle)和《總統的秘密情人》(Jefferson in Paris)。
1995年她在《七宗罪》(Seven)中扮演年輕貌美、溫柔體貼的妻子,戲不多,卻十分地引人注目。而她與布拉德-皮特的戲下戀情卻是她拍攝此片的最大收獲。被譽為「有史以來最性感的男人」--布拉德-皮特給格溫妮絲帶來了巨大的知名度,作為皮特的女友,格溫妮絲開始聞名全球。由於她擁有著這個全球無數少女為之瘋狂的夢中情人,媒體將她稱為「世界上最幸運的女孩」。
1996年格溫妮絲拍攝了她的成名作《艾瑪》(Emma),該片似乎是專為她而作,格溫妮絲的演技得到了充分的展現。1997年6月,「皮特- 帕特洛」這對金童玉女突然宣布分手,「天作之合」的童話破滅了。在經歷了愛情挫折的打擊後,格溫妮絲不久就重返銀幕,她不遺餘力地要做一個成熟女性,事業並由此開始蒸蒸日上。
1998年是格溫妮絲事業上成功而繁忙的一年。她先是接受了英國導演彼特-郝伊特的邀請,主演了英國影片《雙面情人》(Sliding Doors),她為此片甚至不惜將自己的一頭秀發剪短,並回絕了成為票房神話--《泰坦尼克號》的拍攝。功夫不負有心人,此片上演後轟動整個國際影壇,成為繼《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一脫到底》之後最成功的英國電影。緊接著她又拍攝了兩部重拍經典片--《烈愛風雲》(Great Expectations)和《完美的謀殺案》(A Perfect Murder),後者改編自希區柯克的《電話謀殺案》,劇中她與邁克爾-道格拉斯的完美合作,使該片成為當年的賣座片之一。這一年她參加的最後一部、也是把她推向事業頂峰的一部影片--《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的拍攝,格溫妮絲-帕特洛憑藉此片的出色表演獲得了第71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並一舉成為好萊塢的一流大明星。但有趣的是,格溫妮絲回家後就把獎杯丟進了儲藏間,免得回憶起頒獎典禮上的哭得像個淚人、不知道感謝誰的尷尬場面。
1999年格溫妮絲與馬特-達蒙合作主演了《天才瑞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該片成為1999年最具爭議性的影片之一。今年法拉利兄弟看中格溫妮絲-帕特洛,邀其出演新片《Shallow Hal》,格溫妮絲將在劇中演出一個大醜女的角色。
格溫妮絲舉止高雅、充滿自信,寡言少語卻心思縝密,很有教養的她總是令電影觀眾們著迷,導演們也總是發現她身上很知性、教化的一面,並進而認為她典雅有氣質。她相貌姣好、注重儀表,是一個真正的明星、一個好女孩。1997年與布拉德-皮特分手後,她開始尋找真正的朋友,這時,格溫妮絲遇到了本- 阿爾佛萊克。樂觀而充滿朝氣的本,是新一代男人的象徵,他不喜歡張揚,自控能力強,處事總是保持低姿態,但多少少了一些好萊塢的傳奇色彩。他「堅信,只要自己有堅韌不拔的力量和獲勝的願望,就能獲得成功」。前不久,本-阿爾佛萊克被華納電影公司看中將出演第四代蝙蝠俠,本力邀其女友格溫妮絲-帕特洛出演 「貓女」一角。據說華納方面對格溫妮絲出演該角色也非常有信心。
格溫妮絲是一個工作忘我的人,她的處事格言是不求獨特,只求使自己保持不變。她說,"我這樣做的理由是我要這樣,而不是錢要我這樣。這與出名毫無關系。那些喜歡金錢、喜歡出名的演員不是由愛他們的人撫養大的。而我則完全相反。"
影片:
Dirty Tricks (2006)
The Good Night (2006)
Love and Other Disasters (2006)
Running with Scissors (2006)
Untitled Marlene Dietrich Project (2006)
Infamous (2006)
證據/求證 Proof (2005)
明日世界/轟天戰士決戰明日世紀/空軍上校和未來世界 Sky Captain and the World of Tomorrow (2004)
裸體切割 In the Cut (2003)
希爾維亞/西維亞的情人/篇篇情意劫 Sylvia (2003)
空姐夢 View from the Top (2003)
無可救葯愛上你/迷夢情緣 Possession (2002)
王牌大賤諜3:金盟友 Austin Powers in Goldmember (2002)
特倫鮑姆一家 The Royal Tenenbaums (2001)
庸人哈爾 Shallow Hal (2001)
真愛大吐槽 The Anniversary Party (2001)
緣來是你 Bounce (2000)
二重唱 Duets (2000)
我愛糖衣路 The Intern (2000)
天才雷普利/天才瑞普利/心計 The Talented Mr. Ripley (1999)
莎翁情史 Shakespeare in Love (1998)
迷離布局 Hush (1998)
滑動門 Sliding Doors (1998)
遠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1998)
超完美謀殺案 Perfect Murder, A (1998)
艾瑪 Emma (1996)
出殯抱佳人 Pallbearer, The (1996)
賭城縱橫 Sydney (1996)
月光情聖 Moonlight and Valentino (1995)
總統的秘密情人 Jefferson in Paris (1995)
七宗罪/火線追緝令 Se7en (1995)
派克夫人的情人 Mrs. Parker and the Vicious Circle (1994)
爸爸別殺我 Deadly Relations (1993)
無情大地有情天 Flesh and Bone (1993)
體熱邊緣 Malice (1993)
Cruel Doubt (1992)
虎克船長 Hook (1991)
吶喊赤子心 Shout (1991)
Ⅱ 德伯家的苔絲的幕後製作
電影改編自托馬斯·哈代的小說《苔絲》,在這部小說里,一個追求愛情的女人的經歷被描寫得生動凄婉,令人唏噓,是舉世聞名的傑作之一。其次,敢於將這部宏偉巨著搬上銀幕的是大名鼎鼎的羅曼·波蘭斯基,他以從容的調度、大氣的影像技巧展現出英國工業化時期的鄉村生活,舞蹈、收割、勞作、鄉村酒吧、原始鐵路,都一一呈現出非凡的影像美感,彌漫著波蘭斯基對宿命的無奈之情。
關於電影:現代人的創痛
如果說波蘭斯基的《苔絲》是一部經典之作恐怕不會有人懷疑。此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則是影片中苔絲的扮演者娜塔莎·金斯基渾然天成、絲絲入扣的表演。所以,這部電影是精彩原著、天才導演和出色演員等諸多優秀元素的組合,一經公映就讓評論者與影迷驚艷,獲得多項國際大獎。
影片《苔絲》與其說是「現代人的創痛」,不如說是「近代人的輓歌」,是近代人對古代人——後裔子孫對自己世襲貴族世家的輓歌。影片《苔絲》反映的維多利亞時代,正是英國資本主義最發達的時代,農村土地與牧場全都集中在少數農業資本家如《苔絲》中的亞歷克少爺、克里克老爺之流手裡。農村貧富兩極分化,農民赤貧而成為資本的僱傭勞力;英國農村徹底完成了資本主義化。影片中,波蘭斯基以極富美感流暢的鏡頭語言展現出蒸汽機廣泛深入到城市鄉鎮的社會變化,展現出資本主義農場麥收時節夜以繼日的脫粒以及穿行在城市之間的火車運輸,直觀的呈現出影片主人公們生活和活動的社會政治經濟背景。
影片舍棄了小說本來的荒謬和神秘感反而在影像上表現得相當浪漫和唯美,但從內容和敘事上來看基本上忠實於小說原著,依然將苔絲的悲劇命運從愛情關繫上來展開。兩個和苔絲相關的男人,亞力克和安傑爾,前者是「資本之魔」,後者則是軟弱的知識分子、空想主義者。亞力克相信資本的力量無窮,他見到苔絲的第一句話則是:「美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句話包含著雙重的意義:他深信在資本無所不能的時代,苔絲的美色一定能通過金錢買得;是對苔絲這樣的鄉下美麗姑娘而言,上帝既然降美色於她,又使之受窮,她就得心甘情願為金錢而出賣美色。這雙重意義皆從資本本質之「萬能」而來,是資本眼中的必然邏輯。而安傑爾因追求世界的純潔而不敢面對現實——這包括苔絲甚至連同他自己在內的到處被資本所統治、所污染的「一個損毀的星球」的現實,他雖愛苔絲並娶其為妻,卻又輕易離棄之而放任不管。他離棄她的理由,暴露了他的在資本時代下的男女實際上不平等的深刻偏見。然而苔絲無畏地蔑視這種資本的統治一切的現實關系。她的反抗是美與崇高的;然而她的單個人的反抗的弱小,其結局卻必然是悲劇的。
關於導演
波蘭斯基身上獨有的罪惡氣息陰錯陽差間似乎成為鑄就他偉大作品的一個元素。《苔絲》中的女主角娜塔莎·金斯基在遇到波蘭斯基之前只演過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與波蘭斯基相遇成為她一生命運的轉折點。在金斯基成為波蘭斯基的情人後(當時金斯基才15歲),作為導演的波蘭斯基敏銳的意識到金斯基具有獨特的氣質和潛能,因此送她到倫敦去學英語,以便日後進軍國際影壇。這一切都彷彿命中註定一般,都使《苔絲》的拍攝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波蘭斯基坎坷的人生經歷讓他一次次審視人類的行為,他在回憶錄里這樣寫道:當我追憶自己遙遠的過去,真實與想像的界線總是那樣令人失望地模糊和混亂,我生命的關鍵就在於此。也許它需要我一生的時間去理解,也許就是他使我飽受磨難和挑戰,感到悲傷和失望,但我看到前面的大門已經打開,若不是它,也許這扇大門會緊緊關閉,直到永遠。
Ⅲ b站夏末RacingXM的頭像是什麼動畫片人物
出處:畫師:raikoart 的原創作品
名字:苔絲·特納Tess Turner
標題:Tess
Pixiv ID:68264703
圖片如下:
網頁:右鍵點擊圖片,選擇"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可以查看大圖
麻煩請及時採納回答,謝謝!
Ⅳ 電影德伯家的苔絲中的苔絲是一個怎樣的人
苔絲本是一位純潔美麗又非常勤勞的農村姑娘,她嚮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時時遭到偽和惡的打擊。苔絲的悲劇始於為了全家人生計去遠親家打工,卻因年幼無知而被亞雷騙去了處女的貞操,成了一個「墮落」的女人,受到社會輿論的非議,把她看成不貞潔的罪人;苔絲後來與青年克萊相愛,又因為新婚之夜坦誠有污點的過去而被丈夫遺棄,而與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出於高度的家庭責任感和自我犧牲精神,苔絲為換取家人的生存而再次違願淪為亞雷的情婦;最後因為丈夫的回心轉意使得絕望的苔絲憤而舉起了復仇的利刃,終於成了一個殺人犯,最後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導致「像游絲一樣敏感,像雪一樣「潔白」的苔絲最後終被完全毀滅。這一切悲性遭遇全由於無情命運所精心謀劃和設計,安排世事的宇宙主宰通過命運的巨網毫無憐憫地將人倫道德意義上的好人、善良人籠罩於進退維谷的苦難陷阱。[5]
苔絲是哈代塑造的一個全新的婦女典型。她有著雙重性格。一方面她敢於反抗傳統道德和虛偽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長度擺脫傳統道德對自身的羈絆。特別是後者與她的悲劇命運直接相關。首先,造成苔絲悲劇的性格方面的因素是大自然賦予她的純朴,這本能的純朴使她不能與人面獸心的亞雷相處,也使她不能向心愛的人隱瞞自己的「污點」,因為她沒有沾染多少文明,所以也就缺乏功利的計謀。而且苔絲蔑視宗教,蔑視法律。另一方面,由於苔絲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殘存於農民身上的某些舊道德和宿命觀點使她在反抗傳統道德時出現了軟弱的一面。她在受到世俗輿論、傳統道德迫害的同時,又用這一道德標准來靜觀自己,認為自己是有罪的。苔絲以失去自我為前提,對克萊爾極度崇拜,極度忠貞。正是這種思想,這種保守性,加重了苔絲命運的悲劇性。
Ⅳ 苔絲結局男主娶了女主妹妹
安奇遵照苔絲的遺願,娶了她的妹妹開始了新生活。英國作家哈代的小說《德伯家的苔絲》,被許多閱讀者覺得是作者最突出的著作。在反饋與批判法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實際層面,這一部小說擁有積極意義。
而由戴維·布萊爾電影導演、傑瑪·阿特登和「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出演的英國電視劇《德伯家的苔絲》,自2008年面世至今,一直都不缺好評。
總的來說,無論是在選人層面或是劇情分配層面,這一部僅有4集的英國電視劇都最大限度地重現了原作。
而針對女出演傑瑪·阿特登而言,清苦的出生和容貌也是她和苔絲的相同點。因此,在傑瑪溫婉的視頻語音中,這一悲傷的小故事,得到再一次極致的呈現。
描述英格蘭夏夫茲堡(Shaftesbury)有個女孩名字叫做黛絲,是一位心地善良、漂亮的貧家少女,她一不小心把家中唯一的老馬軋死了。
為了協助家計,她來到頗具的遠房親戚德比威爾家工作,這一家中只有一個失明的老太太(Mrs. d'Urberville)和她的孩子亞克雷特(Alec d'Urberville)。
放盪不羈的亞雷垂涎三尺她的美貌,對黛絲竭盡撩撥,一日禮拜天夜在黑喑的森林中,黛絲疲倦的睡過去了,被亞雷被辱。
黛絲對他並無情意,因此返回家裡,她的媽媽怕亞雷不願娶她。沒多久黛絲孕期,生下一子,沒多久胎寶寶去世。在大夥指手畫腳下,黛絲被逼流落異鄉,前去牛乳工廠上班...
Ⅵ 想要苔絲Tess(1979)年上映由娜塔莎·金斯基,彼得·弗斯主演的電影百度網盤免費鏈接誰有求分享
《苔絲Tess》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編劇:熱拉爾·布拉什/羅曼·波蘭斯基
主演:娜塔莎·金斯基/彼得·弗斯/利·勞森/約翰·科林/羅斯瑪麗·馬丁/更多...
類型:劇情/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英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1979-10-25
片長:184分鍾/172分鍾(DVD)/150分鍾(阿根廷)/170分鍾(法國)
又名:黛絲姑娘(港)
該片講述了苔絲(娜塔莎·金斯基NastassjaKinski飾)出生於英國鄉村的一個小農家庭,一天她的父親聽說自家是古老貴族德伯維爾的後裔。這個傳聞,讓苔絲的一生發生了劇變。因為有一個姓德伯維爾的有錢人家就住在不遠,父母讓苔絲前去攀親。
苔絲的美貌讓德伯維爾家的少爺阿雷克(利·勞森LeighLawson飾)心生邪念,他奪走了苔絲的貞潔,讓苔絲懷上了孩子,然而孩子卻在出生後不久就夭折了。在德伯維爾家的這段悲慘經歷,讓苔絲失去了當時社會最看重的貞操,當她在牛奶廠遇上安吉爾(彼得·弗斯PeterFirth飾),以為安吉爾是她的終生伴侶時,卻在新婚一夜因為告知安吉爾自己的過往而遭到拋棄。對愛情對生活已經絕望的苔絲,此時又遇上了家庭的變故。面對阿雷克的再次追求,苔絲別無選擇。然而,苔絲的命運仍然急瀉直下
Ⅶ 苔絲電影1979主演
苔絲電影1979主演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的,電影早就上映過了,基本信息是不難找的,
網路一下,任何資料都會有了,
強大的搜索功能,沒有你找不到的東西,用起來很方便,也能看到一些延伸的資料!不是單一的人名字!
Ⅷ 《苔絲》中的苔絲是怎麼死的
《苔絲》中的苔絲死於絞刑。
《苔絲》是由法國Renn Proctions公司出品,羅曼·波蘭斯基執導,娜塔莎·金斯基、彼得·弗斯、利·勞森等主演的劇情片。其改編自托馬斯·哈代的小說《德伯家的苔絲》,而《德伯家的苔絲》中在與克萊一起度過幸福、滿足的最後五天之後,苔絲被捕並被處以絞刑。
原著內容:小說講述了女主人公苔絲生於一個貧苦小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個富老太婆家去攀親戚,結果她被少爺亞歷克誘奸,後來她與牧師的兒子克萊爾戀愛並訂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卻沒能得到原諒。
兩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幾年後,苔絲再次與亞歷克相遇,後者糾纏她,這時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與仇人同居,不久克萊爾從國外回來,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無情,在這種情況下,苔絲痛苦地覺得是亞歷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爾便憤怒地將他殺死。最後她被捕並被處以絞刑。
(8)苔絲電影中主角圖片擴展閱讀
苔絲的悲劇是一個純潔、善良的女子被資產階級腐朽的倫理道德、偽善的宗教以及不公正的法律制度所毀滅的悲劇。而苔絲自身的資產階級道德與宗教道德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己的悲劇。
因為她無法擺脫那些傳統道德對自己的束縛,是她性格中軟弱的一面,另外以亞雷為代表的新興資產階級是造成苔絲不幸的直接原因,以安琪為代表的傳統倫理道德則是一種無形的更可怕的精神迫害。
苔絲這個形象的可貴之處正是在於她敢於向壓迫她的勢力進行挑戰。然而在強大的社會勢力面前,她的反抗不可避免地帶來悲劇。她的悲劇性命運似乎是一個人的,但實際上,她象徵著19世紀末英國農民的整個命運。
哈代借苔絲悲劇的一生有力地抨擊了當時維多利亞時代的男權制社會。生活在這種男權制社會下的女性註定要受壓迫和控制,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在男權制社會主流話語的衛道者眼裡,女子永遠處於依附和從屬的地位。
無辜受害者苔絲被認為是站在男權社會主流思想和意識形態的對立面,是一個離經叛道的為社會所不容忍的淫女和妖女。而對男權社會的摧殘和壓迫,苔絲雖然開始了不屈的反擊甚至吶喊出了男權社會對女性壓迫的實質,但是最終仍然沒能也不可能擺脫掉男權制社會的強大而無形的控制網,而走向毀滅。
Ⅸ 求 98版電影《苔絲》 賈斯蒂恩·瓦戴爾 (Justine Waddell) 主演的!
郵箱?
Ⅹ 英國BBC電影苔絲男主角
埃迪·雷德梅恩 Eddie Redmayne
性別: 男 星座: 摩羯座 出生日期: 1982-01-06 出生地: 英國,倫敦 職業: 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