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午後之愛》中一件套頭衫應該穿多久
曾經看過侯麥的《克拉之膝》和《夏天的故事》,兩片都深得我心。有點迷上這個別具一格的導演。星子近來淘到侯麥的幾個碟,趕緊看。
剛看了其中一片:《午後之愛》。
再次確認,侯麥確實有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而這種風格帶有鮮明的歐洲文人氣,或者說充滿高雅的知識分子趣味,不僅是說影片中的主人公,總愛手持一本書出現在公車上、咖啡館和沙發上。(多麼喜歡看到干凈的公車上穿著整齊的人們閱讀報刊書本的畫面。可惜我們的城市公車上常能欣賞到的是高聲喧嘩或者疲憊的發呆。有一回,在新老校區的公車上,身旁的高中生跟著耳機里的音樂唱歌,男孩的聲音,旁若無人的歌聲,伴隨我一路。是周傑倫的歌。)回到《午後之愛》:微妙細膩的情感,無傷大雅的幻想,婚姻的忠誠以及婚外的誘惑,在標志性的滔滔對白中衍生著情節,猶豫遲疑之中,主人公終於抗拒不了誘惑地置身於跨界邊緣,關鍵時刻,卻又膽怯地落荒而逃,最終還是歉疚地回到妻子身旁。相擁而泣。妻子顯然早已察覺到他的花心。是婚姻中的男女常常可能出現的故事,哪怕僅僅發生在心裡。中產階級知識分子既渴望類似艷遇的冒險經驗,又受到道德自律的束縛,兩者之間,人物進退掙扎,卻還努力著不失優雅。
人物對巴黎的喜愛是由衷的,而那種看法是非波德萊爾式的,其實我也很喜歡那樣的感覺。幽游於一個時尚的、人流密集的大都市,閑適、敏感、優雅,帶著一些曖昧的慾望追逐冒險和自我發現,品味和幻想那些陌生人流帶來的偶然遭遇,卻並不會真正碰觸道德的底線,也就是說要保持安全和距離,一切適可而止,才不至於破壞優美的情調。當然,那證明這個人的心還算年輕。才會對那充滿可能性的花花世界抱有如此美妙的幻想。我要說,這些情感事件大多隻能發生在一個不失浪漫的、充滿衣食無憂人群的都市。當那些為生存的基本滿足而奔忙勞碌的人群占據了城市的主導,你不用去幻想這樣的遭遇。那些小資的情趣顯得造作無聊,也毫無用處。所以,情趣、品味、氣質、故事、心境,永遠與現實環境相互依附。
⑵ 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主要講什麼有什麼道理
法國電影的清醒——《放牛班的春天》
全世界的電影,以及全世界的文化,都被美國好崍塢壓的啜不過氣,當中傷的最慘痛的是法國,這個西方的文化大國,曾經拯救過20世紀世界電影的法國,在20世紀末,就像被閹割,不停掙扎,或者模仿好萊塢,或者受美國情趣的影響,胃口被損害,吃什麼都沒有了滋味。上個世紀末對於法國電影是一個噩夢般的歲月。
大家更希望,法國電影有一個忽然的覺醒,走出好萊塢的陰影,如果這種希望總在不停閃爍,或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其中很明亮的一個,當然,我們更希望這種明亮的希望,照亮法國電影的路途,走出屬於法國文明的路來。
很喜歡那種凝重的格調,兩個蒼老的老人,用因為滄桑而平靜的心情,回憶自己的童年時光。克萊門特去一所學校做學監,鐵門里有一小男孩子,向外張望,克萊門特問:你在等誰啊?......可能這種情調在觀眾心目中既熟悉又新鮮,初進這個學校,儼然更像一鬼片的古堡,校長是一個貪婪、自私、刻薄的人,任意處罰學生,老師和學生幾乎就是對壘的敵我,然而這個心中充滿音樂的學監克萊門特的到來,將使所有這一切改變。
「我唱,你唱,他唱……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如一聲響雷,讓法國合唱事業如雨後春筍般地繁榮起來,時至今日,共匯集起幾十萬各個年齡段的合唱業余愛好者。」這是法國本土的一篇評論。
喜歡看法國電影的原因是因為他很溫暖,就像法國美食一樣有人情味。而美國好萊塢不同,他們總是隨時隨地把自己扮演成一個傳教士,隨時隨地傳播自己的價值觀,儼然就是救世主的姿態,既然電影這種文化都變成了工業,可以想像這樣的文化主導人類文明的一天,也是人類被機械洗腦的一天,連兒童都做作地用好萊塢表情吮吸乳汁,這樣是不健康的。
題記:這個世界也許有卑微的人,但卻沒有卑微的情感
也許不會有人知道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通過一條幽長而寧靜的梧桐樹圍成的小道,坐落著這樣一個充滿暴力,恐怖,嚴歷制度的少年管制學校。這里住著一群不學無術,冷漠,野蠻無知的孩子。他們是使家長無奈,老師煩惱的問題少年。誰也不會在意這些尚未成熟的心靈中所懷揣著的天真爛漫的夢想:將軍,熱氣球飛行員,建築家……刻板的校長只能用「犯事的人,必定受罰」的准則加以暴力來懲罰他們。原任班主任束手無策,無奈調職,然而一個人公認為一事無成的馬圖來了,就這樣放牛班的「小春天」在每個孩子的心田瑰麗而至。他們的夢想也逐漸開始萌發。
是的,是這樣一個被世俗所公認的卑微的「失意的樂者,失業的教師」給「放牛班」帶來了生機勃勃的「春意」。影片從頑皮的孩子那一庄一勰的嘻笑怒罵間折射出一顆身為教育者的馬圖的「善良、寬容、耐心」的心,他以跳動的音符馴服了一群如小野牛般的桀驁不遜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陽光的溫暖,春天的氣息……
被劇情所牽動的同時,也可以從中體會到一些心理學知識……
將這群問題少年集中強制關在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環境中。一道道鐵門禁錮著他們的心靈世界。從此只能看到高牆圍著的四角的天空。感受不到愛和尊重,不許依戀。犯了事,只能用皮鞭和囚禁處理。塵封的心靈開始扭曲,在這里有以李基度為代表的攻擊性強的兒童,他砸傷老麥;還有以皮比諾為代表的,由於失去雙親,缺少依戀而孤僻,甚至抑鬱兒童;最值得關注的就是讓單親媽媽頭痛,對音樂極有天賦,但又自尊心十足,相當敏感的莫朗。
對李基度和丹東這樣攻擊性強的孩子。馬圖並沒把他們交給校長體罰。他派李基度來照料因他而致傷的老麥。讓他自己體驗生命的脆弱,以及自己沖動行為的後果。「他是一個害羞的孩子,像我一樣害羞,他已經知道他錯了。」老麥以這樣慈愛和寬容的方式感化了李基度,當李甚度像所有犯了錯的孩子那樣看著遠去的老麥時,驚恐問馬圖:「他會死嗎?」馬圖撫摩著他的頭「不!醫生會救他的,」用這樣寬容的語氣消除他內心的不安。
至於如丹東那樣冥頑不化的少年,馬圖也極力挽回。當丹東受罰時,馬圖曾這樣試圖阻止「等一等,他是我唯一的低音!」……
與攻擊性行為相反,對幼小就缺少依戀而產生抑鬱,甚至略顯自避的皮比諾而言,馬圖則是像父親一樣去關愛他。他從不談自己的理想,不唱歌。但卻出乎意料地被選為合唱團副團長。讓他逐步感受到集體活動的快樂,和愛心的力量,從而使皮比諾擺脫了不幸的陰影。
全片的焦點人物就是最後成為音樂家的莫朗。他曾被上界班主任稱為「天使的面孔與魔鬼的心靈」。他是由單親媽媽撫養的。與別的孩子不同,他更有自尊心,更敏感。馬圖體會到這位單身母親的含辛茹苦,這個孩子的任性。一方面極力從「補牙」為幌子,用善意的謊言在母親面前違護莫朗的自尊心,而另一方面則冒著處犯校長的危險將正在受罰的莫朗放出去,探望母親,對他也極為信任。發現他的獨唱天賦,又積極培養。特別是莫朗將墨水瓶投向他時,他依舊寬容地安慰這位失望的母親。另一方面以取消莫朗的獨唱資格使他明白: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必須先尊重別人。特別是為伯爵夫人演出的那一天,馬圖從新給予莫朗的充分肯定,最終感化了這頭「小野牛」。
記得大一第一學期上劉鐵芳老師的《教育原理》時,他特別強調「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都應該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價值的」。馬圖在接受校長的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條件:第一,不體罰學生;第二,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第三,不要透露他們的名子。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
當馬圖聽到淘氣的孩子以嘲笑他的口氣唱著那支「老禿頭,老禿頭……」時,馬圖並沒生氣,他曾在日記中這樣記載:「我念念不忘那支歌,唱得差,但畢竟還是在唱歌,」於是他運用音樂活動為主要手段,來調整孩子們的不良心理素質。每一個音符宛如一個個鮮活的精靈「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最終實現了心靈的轉向,在林崇德主編的《發展心理學》就提及,如果兒童的記憶伴隨情緒情感過程,則記憶最為深刻,組織合唱團,就是一個小活動,在活動和游戲中,使孩子們心靈澄清,這種糾正與教育的模式很注重體會,親身體會已不再是簡單的認知水平,帶有情緒情感過程,這樣可以使孩子們留下最深刻的烙印。
懷著對已逝歲月的緬懷,聆聽著如天籟般悠揚的歌聲,當靈動的音符觸動到心靈的深處。忽然想到美國的詩人愛默生曾說過:「這個世界最動聽的是還未唱出來的歌。」是的也許無論一個人卑微與否,但這並不代表他不可以有美好的情感……
於是,我也寫下了心中的歌……
春天像短暫停駐的候鳥
忽然飛走了
難道什麼都沒留下
花落下來的時候,我們開始一起歌唱
花不再落下來的時候,我們還要繼續歌唱
沒有一朵雲想和他一起回家
他也不敢問它們為什麼
在四季的風中
他儼然一個信徒
一路飛揚
一路有夢想相伴
註定不會尋常
他再也不會是寂寞的歌者!
遇到是種幸福——《放牛班的春天》
溫度已經開始變得很低,南方的潮濕空氣更是讓寒意滲入肌膚,而我卻在這樣的寒夜被刀子拉到街邊的排檔吃宵夜。一桌坐著的都是他初中時的狐朋狗友,燒鵝、蘿卜還有三毛,他們每一位都是從工讀學校畢業的。
在那個時候被送去工讀學校的都是問題學生,我們都這么定義學校里的那幫不安生的學生們。在很多年後我和他們坐在同一張桌子吃飯,從每個人的臉上都看不到了最初的張狂,只剩下被生活蹉跎的無奈,只有偶然聊到當年學生時期的威風時才又顯露難得的意氣風發。生活或者社會讓每個人似乎都沒有太好的光景,如果可以也只是搞個小生意了以渡日,更談不上人生的功成名就了,就象是被遺忘在北風之中。
我給每個人點上一支煙,微光照亮著每張風塵的臉龐,心想著這便是實在的生活,而那隻是美麗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大多數人,因為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為電影裡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
克蒙特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盡自己所能為孩子干點事情。他喜歡音樂,於是他便開始用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藝術的確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這樣一個號稱「池塘底部」的寄宿學校,他以其溫和的作風改變著什麼,讓整座學校的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除了那個刻板的校長,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嘗沒有松動過呢?這樣的寄宿學校也就是我們中國的工讀學校,同樣裝滿了大群的問題孩子,但在電影里我看到了那個溫情的克蒙特,在身邊看到的是這幾張在工讀學校中不曾遇到過克蒙特的臉。
伯樂不是每個人都遇得到的,老師也不是每一個都是偉大的。
這是生活告訴我們的,這樣的工讀學校寄宿學校到處都有,這樣的問題孩子到處都是,但是這樣的學校里可能更多的是對問題學生天生厭惡的老師,而很少有克蒙特出現。所以我們會感動,我們會被《放牛班的春天》感動,因為他給了一個現實中不容易得到的感動,讓我們在現實中失落的心靈在觀賞影片時得以撫慰。
用愛心可以試著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克蒙特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著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雅克貝漢這個大名鼎鼎的名字,這個在演員和導演雙重身份上都取得傑出成績的人,他讓《放牛班的春天》幾乎成為了又一部《天堂電影院》,同樣在兩部影片中擔當著製片人,又同樣在兩部影片一個幾乎相同的開篇中飾演了一位回憶者的角色,《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樂家,《天堂電影院》中的導演。但是由於有《天堂電影院》這樣珠玉在前,難免讓《放牛班的春天》這樣一部不錯的電影留下暗傷,與經典失之交臂。同樣個人以為影片仍然在某些方面存在著不足,主要在於學生們對克蒙特老師的情感宣染是很不夠的,特別是作為莫杭治而言,他的人生因為克蒙特而改變,卻似乎一直對於他和克蒙特老師的相互情感著墨太少。
關於師生關系的電影歷來讓人感動,不論是《心靈捕手》、《死亡詩社》、《生命因你而動聽》皆是如此,既使如搞笑的《搖滾校園》也能讓人為之動情。但法國電影就是如此與美國電影不同,他的煽情總是在平淡中積蓄,在最未處讓一切升華,在落幕後尚能令人氣息不平。而《放牛班的春天》也的確能做到這一點。
電影是浪漫的,是理想化的,但是卻是受歡迎的。
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盡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
《放牛班的春天》——溫吞雞湯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507260010.htm
黑夜裡的一束光芒——評《放牛班的春天》
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507250007.htm
《放牛班的春天》:為老師而歌唱
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507260012.htm
⑶ 喝醉醉的姑娘被裝進嘛袋這電影叫什麼名字呀
宿醉迷情 普通話
2016 愛情 /驚悚 /犯罪
導演: 高天
國家/地區: 內地
主演: 林晨 /吳恆
時長: 70分鍾
簡介:
夜店橫行的時代,集郵」與「撿屍體」是一種骯臟的存在。憑借不凡身手解救段喧而應聘成夜店內保的女主人公劉燦然,自進入這家夜店的那一夜起,她便踏上了救贖之路,從此摒棄了被復仇之心扭曲的「小我」,立志揭開重重疑點,搗毀整個經營夜店邊沿行業的黑惡勢力,終於成就為拯救更多悲慘女孩命運的「大我」。在夜班司機這一身份的掩護下干著罪惡行當的老麥萬沒想到,這就是劉燦然受他侵害時的手機鈴聲……開著幽靈巴士的老麥得知身份暴露,想綁架富二代陳郴郴勒索一筆錢遠走高飛,但被劉燦然設計挫敗,成功解救被囚姐妹的同時也和段喧收獲愛情
⑷ 加州之王的影片爭議
導演在指揮拍攝
電影塑造了一對相依為命的父女。父親查理性格偏執,在行為健康院呆了兩年獲准出院後,卻對一批傳說中的西班牙寶藏著了魔。女兒米蘭達窮人孩子早當家,還沒成年就背上生活的重擔。但她深愛著自己的父親,甚至與他一起展開了荒唐的尋寶活動。這次神經叨叨的經歷以父親在下水道中沉沒消失宣告結束,而影片也在女兒的淚流滿面中達到高潮。遺憾的是,相對整部電影的四平八穩敘事風格,這個高潮來得實在太晚。 劇中父親和女兒在一起
影片中所體現出的癲狂追求,多少與《瓶裝火箭》還有些神似,可扯上《國家寶藏》就有些無稽了。彼尋寶是骨,此尋寶是皮,盡管這張皮有些厚過了頭。與《飛越瘋人院》,更是毫無可比性,除了麥克·道格拉斯。老麥當年可是《飛越瘋人院》的製片。影片更准確的定位,是近似與時下最流行的《陽光小美女》式小成本電影,試圖用非常態家庭描述正常人的骨肉親情。這種影片多一分則經典,少一分則悶片。《加州之王》非常幸運,在男女主角老麥和埃文·蕾切爾·伍德出彩的表演下,並沒有淪為悶片,但論到經典,的確是離題萬里。
⑸ 國外一部經典電影的名字
英文原版是美國作家科內爾伍爾里奇(Cornell Woolrich)的懸疑小說
「I Married a Dead Man」
電影作品:
No Man of Her Own (1950)
A Intrusa (1962)
《再生緣/我嫁給了一個影子》J'ai épousé une ombre (1983)(英文翻譯為I Married a Dead Man)
《麻雀變鳳凰》Mrs. Winterbourne (1996)
我看過兩個,
一個是'我嫁給了一個影子',好多年前看的,可能是'正大劇場',劇情如下:
埃萊娜一直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未婚夫弗朗克使她懷了孕,最後卻拋棄了
她。弗朗克用車把她帶到郊區,然後把她推下車,揚長而去。埃萊娜面色蒼白,孤
零零地立在路邊,不知自己應該到什麼地方去。
第二天,埃萊娜昏昏沉沉地爬上了一列火車,她不知道自己要到哪裡去。
「太太,您懷孕有幾個月了?」她坐在餐車里默默無語地吃著晚飯,坐在她身
邊的一個女人好奇地問她。「八個月了……」埃萊娜苦笑了笑回答那個年輕美貌的
女人。
「我也八個月了!」那女人顯得非常高興,並沒有注意到埃萊娜鬱郁寡歡,她
開始滔滔不絕地和埃萊娜聊起天來。她把身邊的丈夫貝特朗介紹給埃萊娜。她叫帕
特里斯亞,她和她丈夫一見鍾情,在她懷孕以後就結了婚,現在他們是要回到貝特
朗的家鄉定居下來。埃萊娜想到自己懷了孕卻被弗朗克拋棄的不幸,禁不住黯然傷
心,於是借口自己不舒服起身要離開餐車。熱情的帕特里斯亞堅持讓埃萊娜先在她
的車廂里休息一下。
就這時,火車發生了一起意外的越軌事故,多數旅客在這場災難中喪生,埃萊
娜卻倖免於難。
她被救到了醫院,當天就生下了一個小男孩。由於驚嚇與疲憊,埃萊娜昏睡了
好久,朦朧中覺得身邊有人在低聲地說話。
「帕特里斯亞……我叫麥朗,是貝特朗的父親。」老人見埃萊娜醒來張著疑惑
的眼睛,便自我介紹道。接著,他又指了指身旁的年輕人,說:「他叫皮埃爾,是
我的二兒子,貝特朗的弟弟。」
帕特里斯亞和她的丈夫貝特朗都不幸喪生,因為埃萊娜是在帕特里斯亞的車廂
里被救出來的,所以人們就把她當作倖存的帕特里斯亞,通知了貝特朗的父親。麥
朗先生和他的妻子聽說兒子死了,自然十分悲傷,聊以自慰的是兒媳還活著,並且
已為他們生了個孫子。
剛走出去,埃萊挪吃力地支撐起身子,跑到壁櫥邊收拾起東西來。當她看到壁
櫥里的東西是帕特里斯亞的,才猛然醒悟人們搞錯了的原因。
埃萊娜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不能扮演貝特朗太太的角色,獃獃地坐在病床上沉思
起來。可是不將錯就錯又怎麼辦呢?自己已被那流氓弗朗克拋棄,成了一個無家可
歸的孤雁,又怎能去養活這可憐的孩子?她覺得事到如今,也只好默認現在的身份。
幾天後,埃萊娜病癒出院了。當她乘車來到麥朗庄園時,只見庄園的小樓里燈
火通明,老麥朗和妻子雷娜早早就立在樓前等候了。埃萊娜忐忑不安地抱著孩子走
下車來,目光中凝滯著恐慌和憂傷的神情。
晚餐的時候,雷娜不斷詢問有關兒子貝特朗的事,還問貝特朗和帕特里斯亞是
怎麼相識的。埃萊娜努力回憶著帕特里斯亞在火車上跟她介紹的情況,嘴裡支支吾
吾顛三倒四地回答著。好在這對老夫妻也並不知道兒子遠在外地的情況,而且麥朗
先生不滿老伴這種審問式的談話方式,及時地加以制止了。埃萊娜還是急哭了,她
借口不舒服,離開了餐廳回到樓上的房間。不一會兒,老太太受到丈夫和皮埃爾的
指責,也跟上樓來,向埃萊娜表示了歉意。
過了幾天,埃萊娜不再像剛來庄園時那樣愁眉不展了。麥朗老夫妻對她百般照
顧體貼,皮埃爾對她更是處處關心。其實,這個小夥子自從在醫院里看到埃萊娜,
就萌發了一種說不清的感情。既有同情,又有愛情。這村子裡有一個名叫菲福的姑
娘,早就對皮埃爾有意思,她見皮埃爾現在和埃萊娜形影不離,心裡暗暗吃醋。
一天夜裡,幾個年輕人聚在篝火旁盡興狂歡。皮埃爾因喝醉酒第一次當著眾人
的面向埃萊娜發起火來,菲福也乘機在一旁奚落了她。回到家裡,埃萊娜倒在床上
輾轉反側不能入眠。但第二天早晨傭人就來叫她快下樓去,說麥朗先生全家都在客
廳里等她。原來,麥朗夫人請來了律師,她要當著全家人的面追加遺囑,說明麥朗
夫婦逝世後,他們的遺產由原來兩個兒子平分,改為遺產的三分之一歸小兒子皮埃
爾,而其餘的都屬於帕特里斯亞和她的孩子。埃萊娜聽了大吃一驚,她覺得自己是
冒名頂替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怎麼能再去享受分割遺產的權力!她極力反對著,
麥朗夫婦卻以為她是不好意思與皮埃爾多爭遺產。於是他們就告訴她,修改遺囑的
事本來就是皮埃爾的主意。埃萊娜聽不進任何解釋,奔回自己的房間,半晌也不出
來。
皮埃爾上樓來了,他愧疚地站在埃萊娜面前不吭一聲,好久才喃喃說道:「帕
特里斯亞,請你原諒我昨天晚上的行為……我是酒喝得大多了……喝醉了,才說了
那些混帳話。你能原諒嗎……」皮埃爾像犯了錯誤的孩子請求著寬恕,雙腿一軟,
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埃萊娜問他為什麼要提出修改遺囑,皮埃爾把自己的想法告訴
了埃萊娜,並且請求她為了兩個老人的願望,也要把這件事接受下來。埃萊娜從心
里感激皮埃爾以及他們全家的好意,然而仍然語氣堅決地拒絕著。皮埃爾猛地一把
把她摟到懷里,緊緊地擁抱著她,呼吸倉促地說著:「帕特里斯亞,我想告訴你一
件事,如果你同意的話,我會感激你一輩子的。」埃萊娜知道他要說什麼了,羞澀
地閉上了眼睛。
埃萊娜沉浸在愛情的幸福之中,一天,她突然接到了一封信。
「帕特里斯亞,這兒有你的一封信。」老太太把信遞給埃萊娜。埃萊娜吃了一
驚:「我的信?」她不敢相信地問道。
「帕特里斯亞·麥朗……這不是給你的嗎?」老太太念著信封說。
埃萊娜顫抖著手拆開信封抽出信箋,緊張地看著信的內容,霎時面色蒼白,呆
如木雞似的動也不動。
這封只寫著:「你是誰?」三個字的信,是誰寄來的呢?埃萊娜敏感到有人在
懷疑自己的身份。她左思右想找不出答案,害怕地點著火柴把信燒了。但是第二天
一早,郵差又送來了同樣的一封信。
埃萊娜懷疑信是菲福寫的,於是氣沖沖地找到她,責問道:「是你給我寫信的
嗎?」
「我給你寫信?」菲福莫名其妙地愣了一下,隨即又嚷了起來:「我可沒閑功
夫給你寫信!我可不是偽君子,有話我會當你面說的!」
於是菲福就口含譏諷地把村裡人的流言蜚語全部倒了出來,她還說皮埃爾在到
處宣揚,說埃萊娜愛上了他,整天纏住他不放。「麥朗太太,皮埃爾愛的是我,你
明白了吧!」
埃萊娜受了奇恥大辱,心在隱隱作痛。她知道皮埃爾是真正的愛著自己,菲福
是在妒嫉她。然而那封匿名信卻仍然是個謎。
郵差又為她送來了第三封信!這次的內容更直截了當,上面寫道:「你從哪兒
來?」
埃萊娜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寫信的人一定知道自己的底細。她猜想不出這信
的背後藏著什麼陰謀。她實在無力抵禦這種威脅帶給她的恐懼,真想向皮埃爾說出
這件事,可又怕說出來會丟失了這個家庭給予她的溫暖,就會失去皮埃爾的真誠的
愛。在進退兩難的時候,她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奔到房間里,打開了自己帶來的那隻
皮箱。她翻出一札過去收到的信,開始與那封匿名信對起筆跡來。當翻到那個流氓
弗朗克的信時,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匿名信就是弗朗克寫的!
不能再猶豫了!埃萊娜立即決定去找皮埃爾說清這件事。開了門一看,埃萊娜
不禁失聲叫了起來——原來,弗朗克竟來到這里,從門外走了進來。
「你好,親愛的!我想你一定收到我的情書了吧?」弗朗克厚顏無恥地向她說。
埃萊娜手足無措,中了邪似的愣住了。這時,老太太拄著拐棍從房間里走出來,弗
朗克非但毫不緊張,而且滿臉堆笑地迎了上去。「您好,太太!我是帕特里斯亞的
老朋友,叫弗朗克·巴利!我不會打攪您吧?」
「帕特里斯亞,這是你的朋友?」老太太問埃萊娜。埃萊娜早已嚇得面無血色,
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下意識地點頭承認了。
老麥朗也走了出來,他聽說弗朗克是兒媳的老朋友,異常高興。弗朗克和他們
周旋一番,最後借口要去辦事告辭了,臨走時他對埃萊娜說,明天再給她打電話。
這一幕既已拉開,埃萊娜無法拒絕了,她有氣無力地答應了弗朗克。不料,皮
埃爾回家後,聽說此事不禁醋意大發。他沖進埃萊娜的房間,大聲責問埃萊娜和那
個男人是什麼關系,埃菜娜自然只能說謊,然而皮埃爾並不相信。「皮埃爾,我求
求你別再問了……」埃萊娜苦苦懇求著。皮埃爾氣憤地離開後,埃萊娜突然感到房
間里靜得可怕,她坐立不安地想著下一步該怎麼辦?反復思考到深夜,她終於下決
心離開這兒。但是當她聽到老太太咳嗽不止的聲音時,又猶豫了。
第二天一早,埃萊娜接到了弗朗克的電話。為了弄清這個流氓的意圖,埃萊娜
還是去了約定的地方。
「你找我干什麼?快說,說完放我走!」埃萊娜不願和弗朗克糾纏,一見面就
厲聲說道。弗朗克卻嬉皮笑臉地向她說著,自己如何從報紙上看到埃萊娜的照片和
那篇關於車禍的報道,後來又怎樣向醫院打聽,才證實了埃萊娜進了這個有錢的人
家。現在,他不但裝腔作勢地表白自己還愛著埃萊娜,並且還想以和兒子的關系打
動她,目的想從埃萊娜這兒得到一大筆錢。他的敲詐遭到拒絕後,賊眼一轉又想出
了一個鬼主意。他立即驅車趕到麥朗庄園,去要挾老太太了。其實老太太早覺得弗
朗克找上門這事有蹊蹺,聽了他的話反而更加憎恨他,於是掄起拐杖就朝他打去,
誰知撲了個空,一下跌倒在地上,弗朗克乘機溜走了。
弗朗克並沒有就此罷休,在埃萊娜忙著為老太太請醫生的時候,他又打來了電
話。電話里傳來弗郎克狡詐的笑聲,這笑聲像刀子一樣捅著埃萊娜的心。猛然,她
決定再見他一次:「弗朗克,請你快點來,我要同你商量件事。」她叫弗朗克到小
樹林邊上的城堡後面等著。
埃萊娜離開家來到城堡的後面,不一會兒弗朗克就趕到了。他跳下汽車,頗為
得意地張開手臂朝埃萊娜走去。他不知,埃萊娜此時正緊緊握著一把匕首。當弗朗
克過來擁抱她的時候,她用盡全身力氣將匕首捅入了他的腹部。弗朗克直勾著眼,
哼也沒哼,撲通一下倒在地上死了。埃萊娜大叫一聲也昏了過去。直到趕回家的皮
埃爾找來,她才清醒。埃萊娜淚流滿面,終於向皮埃爾說出自己真正的身份,以及
她和弗朗克的關系。
使埃萊娜感到意外的是,麥朗一家並沒有因此嫌棄她。第二天,老太太請來了
公證人,她要當眾承認是自己殺死了弗朗克。老太太對公證人說,因為弗朗克這個
無賴威脅她的全家,所以她要把他殺死,如果司法機關要追究什麼責任,她希望公
證人能替自己辯護。公證人接受了老太太的申訴和委託。
風暴過去了,麥朗庄園重新洋溢著幸福和寧靜的氣氛。曾經被人拋棄了愛的埃
萊娜,現在卻得到了麥朗全家人的愛。她再也不憂傷了,因為他們彼此相愛,前面
的生活是那樣美好……
還有,'麻雀變鳳凰'也看過,就是鳳凰電影台演的,翻譯成'溫特伯爵夫人',是美國翻拍版,劇情如下:
康妮是個來自紐澤西的貧窮女孩,她滿懷希望來到紐約尋夢,碰到一名諉稱是名經紀人的史蒂夫,並和史蒂夫同居,但是當康妮懷了史蒂夫的孩子後,史蒂夫卻無情的把康妮帶走。無助的康妮在前往收容所的路上,因搭錯車,在火車上遇到了溫德邦夫婦。康妮和溫德邦太太兩人相談甚歡,並試戴溫德邦太太的戒指,就在這一刻,火車突然出軌,溫德邦夫婦不幸罹難,康妮在昏迷後醒來被誤認為溫德邦太太,馬上將她送到溫德邦老夫人的毫宅,在老夫人的熱情招待下,她不忍心看到老夫人再受到打擊,康妮只好繼續偽裝下去。死去的溫德邦先生有位雙胞胎兄弟比爾,卻和康妮日久生情,打算和康妮結婚,沒想到無賴的史蒂夫在此出現,想藉此要脅康妮,大撈一筆……
⑹ 《比得兔2》發布中文新預告,這部影片的呼聲為何如此之高
在4月27日索尼發布了《比得兔二》的全新海報和預告片。在小鎮中無比風光的“兔大哥”——比得兔暫時告別了小鄉村進入了大城市之中,認識了全新的朋友。在全新的城市中,比得兔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故事呢?小編來帶你看看吧。
你期待《比得兔二》嗎?這毫無疑問是十分期待的,它不僅有著對孩子十分友好的劇情路線和人物設定,還有著一定對現實的思考。在小編看過《比得兔一》之後,就一直期待著《比得兔二》的上映。其中他們的兔子老大——比得兔,是令小編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他那一身藍色的牛仔外套,勇敢智慧的兔子性格都令人十分喜愛。
⑺ 飢荒深辰叫老麥叫麥克威爾 但是有些人叫麥克斯韋 那個正確
MAX WELL
讀作 麥克斯威爾
人名翻譯比較復雜,一般是約定俗成,習慣譯法為主。所以不存在「哪個正確」一說。
就像電影未來戰士,香港翻譯成 魔鬼終結者,能說人家不對嗎。
⑻ 一部電影的名稱
《奪寶奇兵(印第安納瓊斯)4》第四部了,,,老經典啊
⑼ 《風騷律師》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杉磯訊《風騷律師》雖然是打著《絕命毒師》衍生劇的旗號誕生的,但是第一季播出之後,被贊品質過硬,口碑和收視都一路飄紅,這部劇早已經給自己正名,它並不是什麼「掛靠產品」,完全可以獨當一面。在本屆艾美獎上,它已經得到了包括最佳劇情類劇集、最佳劇情類男主角、男配角、最佳編劇等在內的7個提名。而且從目前業內預測來看,也很有可能成為後天(9月21日)頒獎禮上的大贏家。
就在頒獎禮之前,時光網在西好萊塢的艾美預熱派對上見到了劇中的兩位演員帕特里克·法比安(飾演風光的大律師Howard),以及蕾亞·希霍恩(飾演Kim,Howard的下屬,Jimmy的好友),聽他們聊了聊這部劇的幕後故事。
帕特里克·法比安 覺得Howard是一直把自己擺在Jimmy父親的一個位置上。他覺得Jimmy就像個不成器的孩子,最後也沒了耐心,也不想再管他。他大概知道一點,他猜測了很多東西,但又沒有肯定,當然如果他知道Kim私下幫Jimmy肯定會不爽。Kim對他來說是最喜歡的助手,也是傾注了很多心血的,就像是你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去跟一個樂隊吉他手約會一樣,盡管他可能很有趣。但你就是不希望看到他們在一起,哈哈。
帕特里克·法比安 (Getty Images for Audi )覺得Howard內心還是希望Jimmy能過得好的,但是不希望他在自己眼前礙事。他希望能達到事業成功,為此可以付出很多代價。
得知《風騷律師》提名艾美的時候帕特里克·法比安是什麼反應帕特里克·法比安:聽到消息的時候我正在跟孩子們做早餐,他們完全不在意這些東西,但是我當然很開心,我入行很久了,也看到很多朋友參與了一些很牛的劇,這次我能跟文斯·吉利甘以及皮特·古爾德(兩位編劇、製作人)合作真是很幸運,能被艾美獎提名也非常榮幸,這次我也是身處一個特別而優秀的劇組中了。蕾亞·希霍恩:這是個好問題!我們出色的編劇寫出了很多復雜的劇情,看似簡單但背後都有海量潛台詞的。你們看完第一季已經能知道我跟Jimmy本來都是在事務所的收發室幹活兒的,有些閃回的鏡頭,演的時候你要自己梳理好時間線。劇本的台詞當然寫得很具體,但也不會面面俱到的把戲都填滿,會給演員留一些發揮餘地。我們綵排的時候,我跟鮑勃·奧登科克一直在努力,反復演練,讓我們看起來就像是認識十年的老朋友,而不是裝出來的。
蕾亞·希霍恩(Getty Images for Audi)
蕾亞·希霍恩:這一切幾乎是從我試鏡的時候就預定了。我試鏡的戲份是Jimmy深夜給我打電話的那場戲,大概是第一季第三集左右吧。劇本上有寫說她沒有特別情緒化,跳腳什麼的,Jimmy才是動不動就情緒化的那個。我喜歡這些小提示。她不像Jimmy那樣會展露自己的心思,我把這些提示和自己的理解都融入在一起,就越來越喜歡這種有點「男女反轉」的設定。Jimmy很容易激動,反應激烈,但Kim卻善於觀察、冷靜沉著。這些都是潛台詞的一部分,劇本真的給了我們很多提示,讓我們更好地表現角色
⑽ 老麥越獄的電影叫什麼
老麥越獄是電影《老麥,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