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主角 > 莎拉布萊曼電影教會主題曲

莎拉布萊曼電影教會主題曲

發布時間:2022-07-06 06:44:57

1. 莎拉布萊曼 好聽脫俗的歌曲,太流行的不要~

Gothica——神話的緣起
她的唱片《重返伊甸園》、《告別時刻》和《月光女神》都是眾多樂迷的心愛珍藏
選段《今夜無人入睡》的女聲版以及流傳全世界的那首《告別的時刻》等,依舊涉及到流行、古典和搖滾三大音樂類型。
專輯的同名曲《TIME TO SAY GOODBYE》是由莎拉和盲人男歌手 ANDREA BOCELLI合唱的,整首歌曲旋律優美,演繹經典,男女聲的配合渾然一體,令人神魂顛倒;《Only an ocean away》是其中最出挑的作品,全曲以交響樂開頭突然轉變為極具未來曲風的電子樂,曲中 Sarah分別運用了美聲和流行唱法進行不同的演繹,聽起來就像美聲歌唱家和通俗歌手的聯合演唱,這可真稱得上她Brightman的絕技!Sarah以勤奮、聰慧和天賦讓世界為之傾倒,她不愧為「音樂劇皇後」。
《Time to Say Goodbye 告別的時刻》
音樂劇《安魂曲》和《歌劇魅影》把莎拉·布萊曼推向事業的第一個高峰

2. 莎拉布萊曼有什麼好歌

滿載金色光芒、綻放黃金般閃耀光輝,2001年歲末祭出的《Sarah
Brightman:Classics(金選莎拉布萊曼)》新歌加精選輯,是對她女高音生涯的極致頌揚。收錄的四首全新單曲包括:舒伯特著名小提琴作品「Ave
Maria(聖母頌)」、《秘密花園》電影主題曲...

3. 莎拉布萊曼的歌

單曲
I Lost My Heart to a Starship Trooper (1978)
The Adventures of a Love Crusader (1979)
Love in a UFO(1979)
My Boyfriend's Back (1981)
Not Having That! (1981)
Him(1983)
Rhythm of the Rain (1983)
Unexpected Song (1984)
All I Ask of You (with 克里夫·理查德) (1986)
Doretta's Dream(電影《窗外有藍天》(A Room with a View)主題曲) (1987)
Anything But Lonely (1990)
Something to Believe In (1990)
Amigos Para Siempre (1992)
Captain Nemo (1993)
The Second Elemen (1993)
A Question of Honour (1995)
How Can Heaven Love Me (與 Chris Thompson) (1995)
Heaven Is Here (1995)
告別的時刻 ( Time to Say Goodbye ) (與 安德烈·波伽利) (1996)
Just Show Me How to Love You (1997)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1997)
Tu Quieres Volver (1997)
There for Me (1998)
Eden (1998)
Deliver Me (1999)
So Many Things (1999)
The Last Words You Said (與 理查·馬克斯) (1999)
斯卡布羅集市 ( Scarborough Fair ) (2000)
蒼白的淺影 ( A Whiter Shade of Pale ) (2001)
Harem (2003)
美好的一天( It's a Beautiful Day ) (2003)
What You Never Know」(2003)
Free (2004)
Snow on the Sahara (2004)
Will Be with You (Where the Lost Ones Go) (與 Chris Thompson) (2007)
Running(2007)
Pasión (與 Fernando Lima) (2007)
我和你(You and Me) (與劉歡) (2008)
Sash!與莎拉·布萊曼
The Secret(2007)
莎拉·布萊曼與北京奧運
You and me (2008) 《我和你》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題曲
視頻
In Concert (1997)
A Gala Christmas in Vienna (1998)
One Night In Eden (1999)
La Luna: Live In Concert (2001)
Classics: The Best of Sarah Brightman (2002) (限量發售)
Harem: A Desert Fantasy... (2004)
The Harem World Tour: Live From Las Vegas (2004)
Diva: The Video Collection (2006)
Symphony: Live In Vienna (2008) (限量發售)

4. 莎拉布萊曼的經典成名曲有什麼

1,成名曲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這是一首Sarah Brightman每次開演唱會都必唱的曲目,據說是為了紀念她的父親。
Scarborough Fair(斯卡布羅集市) 被譽為天籟之音,強烈推薦。電影《畢業生》插曲 保羅.西蒙,加豐科演唱 莎拉布萊曼翻唱
另外好聽的還有what a wonderful world
what you never know
GLOOMY SUNDAY
2,她的歌聲跨越三個領域

流行音樂、古典音樂和舞台劇原本是無法融合甚至對立的音樂空間,但是莎拉的歌聲卻極具創造性地將它們結合在了一起,她用極為難得的藝術手法將所演唱的音樂表現出來,而且仍能不損其原味。其絢麗多彩的美麗造型帶人們進入如痴如醉的夢幻世界,不論在音樂上還是在視覺藝術上,莎拉�6�1布萊曼都達到了別人無法達到的極致……

作為一位歌唱家,少有人能像莎拉�6�1布萊曼這樣,如此的才華橫溢,如此的風格惟一。那極具個人氣質的歌聲,虛幻、空靈、純凈,時而清新甜美、時而高亢震撼,營造出無邊無際的空間幻覺,令她直入雲霄的高音不僅不會刺耳,反而抹上一層天籟色彩,讓人充滿迷惑與想像,就像航行在海上孤寂的水手聽見美人魚的吟唱般,成為一種方向感的皈依,一種心靈折服的美聲女神。每當她的歌聲響起,在那些殘陽如血的黃昏,人們總是不可救葯地迷失在那柔情美聲里。就像是在逃離煩悶躁動的心路上,莎拉的歌聲是最好的御花園。

而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莎拉的歌聲能夠極具創造性地將流行音樂、舞台劇和古典音樂結合在一起,用一種極為難得的藝術手法將所演唱的音樂表現出來,且總能不損其原味。在本月底的北京演唱會上,盡管主題圍繞新唱片《一千零一夜》進行,但演唱的作品還是涵蓋了她多年的成名作,包括音樂劇《歌劇院幽靈》、《艾薇塔》唱段、歌劇《圖蘭朵》選段《今夜無人入睡》的女聲版以及流傳全世界的那首《告別的時刻》等,依舊涉及到流行、古典和搖滾三大音樂類型。

如果你看過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MTV的話,相信你一定記得那位與卡雷拉斯對唱的女聲,她迷人的嗓音讓人過耳難忘,此人就是來自英國的女歌手——Sarah Brightman。莎拉在歐美已走紅多年,她主演的那些音樂劇,諸如《歌劇魅影》 、《貓》、《歌與舞》的主題曲和劇中的歌曲不脛而走,廣為傳唱,莎拉也被譽為「歌舞劇皇後」。但國內樂迷結識莎拉只是近一兩年的事,因為莎拉的唱片進入國內市場的極少, 目前能見到的有《Time to say goodbye》 、《Eden》 、《莎拉�6�1布萊曼演唱的韋伯音樂劇金曲》 、《The trees they grow so high》。 一般來說歌星或歌唱家都能根據其發聲方法將其歸入相應的演唱類別 ,或美聲,或通俗。但莎拉�6�1布萊曼是個例外,你很難將其歸入到某一種唱法之中,因為她既能唱美聲也能唱流行歌曲,而且這兩種唱法聽來都很有魅力,因此喜愛她的歌的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可以說莎拉�6�1布萊曼跨越了流行與古典為雅俗所共賞。

專輯的同名曲《TIME TO SAY GOODBYE》是由莎拉和盲人男歌手 ANDREA BOCELLI合唱的,整首歌曲旋律優美,演繹經典,男女聲的配合渾然一體,令人神魂顛倒;《Only an ocean away》是其中最出挑的作品,全曲以交響樂開頭突然轉變為極具未來曲風的電子樂,曲中 Sarah分別運用了美聲和流行唱法進行不同的演繹,聽起來就像美聲歌唱家和通俗歌手的聯合演唱,這可真稱得上她Brightman的絕技!Sarah以勤奮、聰慧和天賦讓世界為之傾倒,她不愧為「音樂劇皇後」。

作為韋伯的第二個妻子,莎拉�6�1布萊曼演唱的"安魂曲"中的流行單曲,進入英國前10名排行榜。2001英國高收入婦女中莎拉布萊曼名列第十。

3,造型輕靈蠱惑

過腰的蛇發、臨水的美人魚,披掛一身月光般瑩亮的水晶……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造型好像總是最適合她,輕靈蠱惑的衣飾,時而幽婉、時而柔媚,永遠不會讓人厭倦,永遠讓人遠離俗念地走至陶醉……

莎拉是遊走在流行與古典邊緣的月光女神,是伊甸園里的仙女,天籟的歌喉與美艷的外表竟然同時眷顧了她。大多數人會認為,唱古典音樂的人,無論男女,大多是大腹便便的。但是光彩照人的莎拉,告訴我們上帝有時是多麼的不公平!他在給予某些人無與倫比的天賦的同時,也給予她無與倫比的美貌。

攝人心魄的嗓音、美麗冷艷的外表,再加上輕靈蠱惑的衣飾,時而幽婉、時而柔媚、時而俏皮、時而高雅,將無數人痴痴然帶入沉醉的夢幻世界……

為了打造莎拉的新形象,她的世界巡演經紀公司為她在世界的85場巡演製作了兩套相同的豪華舞台。這些舞台設備將用兩架波音777貨機空運到中國,在即將演出的城市搭建一個半月形的豪華舞台,舞台正中向場地延伸的「天橋」連接一個巨大星狀舞台,屆時莎拉將在這「星月之間」亮出清澈的歌喉,而她美妙的歌聲將同星月一起閃爍輝煌。

莎拉說,關於表演時的自我形象,她是堅持一切從音樂出發———通常是根據音樂的感覺來決定具體的細節,包括形象的處理、聲音的控制和情緒的表達。那些有著奪目光彩的美麗造型,並非是很刻意地去打造什麼,而是一種自然的流露。

願這些對你有用,毅弘心泉敬上。

5. 莎拉布萊曼演唱的歌曲有哪些

1、《amigos para siempre》:

「Amigos Para Siempre 」(或Friends for Life/Amics per sempre)意為「永遠的朋友」,是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主題曲。

莎拉·布萊曼演唱,該曲是由音樂劇大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創作,歌詞是由唐·布萊克用英語填寫(除標題是用西班牙語、英語和加泰羅尼亞語演唱)。

2、《Time to say goodbye》:

著名跨界女高音莎拉布萊曼的個人專輯《Timeless》,發行於1997年。在美國和加拿大發行時改名為《Time to say goodbye》,伴奏由著名的倫敦交響樂團錄制。獲得了世界范圍內的廣泛贊譽,曾經登上歐洲冠軍歌曲寶座。

3、《La Luna》:

莎拉布萊曼的歌聲經過了多次的轉變到了《月光女神》可以說是達到另一個新的境界。陣容堅強的選曲,精彩豐富的編曲,配上獨特的「莎拉式」唱腔,不論古典迷、流行迷、電影迷、發燒迷、舞曲迷、都會籠罩在女神的月光照射下。

4、《我和你》:

《我和你》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主題曲,由常石磊、馬文和陳其鋼作詞,陳其鋼作曲,中國歌手劉歡和英國歌手莎拉·布萊曼演唱。

收錄於《北京2008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主題歌曲專輯》。2009年,該歌曲獲得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2007—2009)優秀歌曲獎。

5、《Time to Say Goodbye》

《Time to Say Goodbye》由弗朗西斯科·薩托利(Francesco Sartori)作曲、盧西奧·庫蘭特圖(Lucio Quarantotto)作詞。

該首單曲最初是由安德烈·波切利在1995年的義大利聖雷莫音樂會演唱的獨唱版,並於同年收錄在他的《Bocelli》專輯中。跨界女高音莎拉·布萊曼及其製作人Frank Peterson在1996年改編原曲後,莎拉與波切利在德國拳王亨利馬斯克的告別拳賽上合唱。

6. 求莎拉布萊曼的成名曲和經典曲目。

《Time to Say Goodbye》啦

西班牙文的愛情贊頌歌曲《Passion》。著名的曲目包括《Time to Say Goodbye》、《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等。莎拉也演唱過許多原劇中應是男角唱的歌曲,包括歌劇《圖蘭朵》中的《Nessun Dorma》、《艾薇塔》唱段音樂劇《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The Music of the Night》依舊涉及到流行、古典和搖滾三大音樂類型。
單曲有:
我的心迷失在了星河中 I Lost My Heart to a Starship Trooper (1978) 愛的改革者 The Adventures of a Love Crusader (1979) UFO里的愛情 Love in a UFO(1979) 我的男朋友 My Boyfriend's Back (1981) 沒有那個 Not Having That! (1981) 他 Him(1983) 節奏的雨 Rhythm of the Rain (1983) 意想不到的歌 Unexpected Song (1984) 我主仁慈 Pie Jesu (1985) 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1986) 夜之樂章 The Music of the Night (1986) 我對你唯一的要求 All I Ask of You (與克里夫·理查德) (1986) 德蕾塔做了個夢 Doretta's Dream(電影《窗外有藍天》(A Room with a View)主題曲)(1987) 裝扮 Make Believe(1989) 惟有寂寞 Anything But Lonely (1990) 信仰 Something to Believe In (1990) 永遠的朋友 Amigos Para Siempre (Friends For Life)(1992)
尼摩船長 Captain Nemo (1993) 第二個伊勒門 The Second Elemen (1993) 名譽之爭 A Question of Honour (1995) 天國之愛 How Can Heaven Love Me (與克瑞斯·湯普森) (1995) 這里就是天堂 Heaven Is Here (1995) 告別的時刻/永相隨 Time to Say Goodbye (與 安德烈·波伽利) (1996) 愛的箴言 Just Show Me How to Love You (1997) 誰想永生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1997) 你將歸來 Tu Quieres Volver (1997) 星艦戰將 Starship Troopers(1998) 為我守侯 There for Me (1998) 伊甸園 Eden (1998) 拯救我 Deliver Me (1999) 你最後說的話 The Last Words You Said (與 理查德·馬克斯) (1999) 風中之塵 Dust In The Wind(1999) 如此多的事 So Many Things (1999) 斯卡布羅集市 Scarborough Fair (2000) 蒼白的淺影 A Whiter Shade of Pale (2001) 一千零一夜 Harem (2003) 美好的一天 It's a Beautiful Day (2003) 你從來都不知道的事 What You Never Know(2003) 自由 Free (2004) 撒哈拉沙漠的雪 Snow on the Sahara (2004) 我與你同在(失落者的去處) I Will Be with You (Where the Lost Ones Go) (與克瑞斯·湯普森) (2007) 賓士 Running(2007) 真愛 Pasión (與 Fernando Lima) (2007) 秘密仍然遺存 The Secret Still Remains (2007) 我和你 You and Me (與劉歡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題曲) (2008) 松下之歌 Shall be done(2010)

7. 求莎拉布萊曼的好聽歌曲

音樂劇時期:《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夜的樂章the music of night》,《回憶memory》
個人專輯時期:
專輯《永志不渝time to say goodbye》中的《永志不渝time to say goodbye》,《等我there for me》
專輯《重返失樂園eden》中的《隨時隨處anytime,anywhere》,《拯救我deliver me》,《我心永恆il mio cuore va》,《召喚海洋之心only an ocean away》
專輯《月光女神la luna》中的《七月里的冬天winter in july》,《史卡保羅市集scarborough fare》,《a whiter shape of pale>,<hijo de la luna>,<he doesn't see me>
專輯《一千零一夜harem》中<free>,<stranger in paradise>,<what you never know>
專輯《真愛傳奇symphony》中<symphony>,<passion>,<canto della terra>,<let it rain>
作為歌迷,我還想推薦很多呢,不過這都是我認為是最好的。

8. 誰知道莎拉布萊曼一共演唱過多少屆奧運會的主題曲

不知道多少人是因為聽了「歌劇魅影」唱片中,克莉絲汀銀鈴般的嗓音,才想到要倫敦親眼欣賞該劇的現場演出。雖然,近年來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已經不再演唱這個腳色,但是當年這個為她量身訂做,而且全球轟動的角色,似乎已經灌注了莎拉布萊曼的精神,別人無法取代。 莎拉布萊曼的歌聲充滿了個人特質,讓人充滿迷惑與想像,就像航行在海的水手聽見蘿蕾萊的吟唱般,成為一種方向感的依歸,一種心靈折服的美聲女神。她的音質純凈、通透,演唱起不食人間煙火的角色時格外惹人憐惜,讓我們不禁好奇她的出身以及音樂成長背景。

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生於1960年,3歲開始習舞,10年後首度參與戲劇演出,處女作是查爾斯.史卓斯(Charles Strouse)的作品《I and Albert》。1976年,布萊曼首度在電視屏幕上曝光,在影集《Pan\'s People》裡面擔任舞者,之後又擔任流行樂團Hot Gossip的主唱;1978年,Hot Gossip的作品《I Lost My Heart to a Satrship Trooper》還登上英國流行排行榜第一名。
1981年,莎拉.布萊曼20歲的時候,首度參加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戲劇演出,擔綱歌舞劇《貓》中的Jemima一角。自此,布萊曼和韋伯的生命開始有了更多交集,不過,韋伯第一次注意到她那飄邈細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鶯》(Nightingale)里。1984年,韋伯與第一任妻子離婚,迎娶了布萊曼。他們的婚姻關系一直維持到1990年,其間,布萊曼成功詮釋了《安魂曲》(Requiem)中的女高音,以及《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中的克莉絲汀(Christine),並陸續灌錄了《天籟森林》(The Tree That Grow So High)和《遺忘的歌聲》(The Song That Got Away)兩張專輯;而這些讓布萊曼備受矚目的百老匯經典,實際上都是由韋伯為她量身訂做的,才貌兼備的女高音和音樂劇之王,寫下了百老匯的一段精采歷史。

韋伯寫下《安魂曲》這部作品,用來悼慰世界各地因戰爭而犧牲的亡魂。1985年年初,莎拉.布萊曼與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Placido Domingo)合作貢獻《安魂曲》的首演,普遍受到各界好評,劇中的一首《求主垂憐》(Pie Jesu)並且在當年成為告示牌排行榜的榜首,可以說是整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曲。

盡管布萊曼和韋伯終究離異,但合作關系並未因此間斷。布萊曼不但在世界各地為韋伯進行巡迴演出,並且在紐約、倫敦與舊金山等地演出韋伯的作品《愛的觀點》(Aspects of Love),詮釋蘿絲(Rose)一角。1992年,她與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列拉斯(Jose Carreras)一起演唱韋伯為巴塞隆納奧運所寫的主題曲《Amigos Para Siempre》,世界各地電視屏幕前的幾千萬名觀眾都目睹了此一精采演出。然而,此時莎拉.布萊曼的生命與演藝事業也即將發生關鍵性的轉變:她與原來的大唱片公司終止合約,隻身前往美國洛杉磯,企圖展開自己在音樂劇以外的獨唱事業。

隨著此一關鍵性轉變而發生的,是一連串的全新嘗試。她在義大利尋覓聲樂名師來改造她那原本比較接近《美聲唱法》(bel canto)的演唱風格,以期回歸到自己的古典音樂素養與背景。另一個改變則是德國製作人法蘭克.彼得森(Frank Peterson)所帶來的,他以其擅長的電子音樂為莎拉.布萊曼的作品注入前所未有的音樂元素--而這也是他為德國新世紀樂團《謎》(Enigma)製作專輯時最為人所熟知的音樂類型。彼得森為她的美聲提供了一個華麗浪漫、讓人充滿幻想的音樂背景,因此才有93年的《水》(Dive)與95年的《飛》(Fly)等兩張專輯的問世。

莎拉.布萊曼說:「我對於自己多變的聲音表情,感到極為自然,這種表演可以說是出於自己的本能。這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我感到所有的事物都能合而為一:我的聲音、我所演唱的音樂類型、我自己的真實面、以及人們對我的印象,這一切都極為協調。過去我曾經試圖為自己尋找一個定位,一種屬於我自己的音樂風格。最後,我真的找到了。」Angel唱片公司為莎拉.布萊曼出過《永志不渝》(Time to Say Goodbye)、《重回失樂園》(Eden)與《月光女神》(La Luna)等三張重要的專輯,製作人都是法蘭克.彼得森。這些作品也反映出莎拉.布萊曼的藝術眼光,以及她為了轉型而付出的努力。當時她離開了如日中天的音樂劇事業,而她根本已是韋伯音樂劇中許多角色的代名詞;經過了掙扎與自我的重新定位,布萊曼成功地走出自己的路。

《古典跨界音樂》排行榜冠軍

97年的《永志不渝》是彼得森與布萊曼的經典之作。這張專輯不但在美國告示牌《古典跨界音樂》排行榜(Classical Crossover Chart)上蟬連35周冠軍,在全世界擁有400萬張的銷售量,並且在全世界21個國家成為金唱片或者白金唱片。99年的《重回失樂園》也在告示牌《古典跨界音樂》排行榜的首位停留了51周之久,在世界各地也有兩百萬張的銷售佳績。至於《月光女神》這張專輯,則標志著她生涯的另一高峰:它打入了美國告示牌《流行音樂》排行榜的前20名,表示莎拉.布萊曼的音樂演出受到更普遍聽眾的接受。

如今,莎拉.布萊曼挾著此一演出優勢,陸續推出了《喝采》(Encore)與《金選》(Classics)二大精選集。《喝采》由韋伯親自選曲,收錄了《歌劇魅影》、 《貓》、《日落大道》、《歌聲舞影》(Song and Dance)、《愛的觀點》等經典名劇中的歌曲,以及三首新曲。《金選》是由Angel與EMI為她聯合製作,裡面收錄了四首全新作品,以及許多她最喜愛的精選古典作品,包括《永志不渝》、《重回失樂園》與《月光女神》等專輯中的歌曲。同時還有一首重新錄制的《求主垂憐》--這首歌曲原來出自於韋伯的歌舞劇作品《安魂曲》,完全是為布萊曼那獨特的歌聲所塑造的。除此之外,還有兩首莎拉.布萊曼與皇家愛樂管弦樂團(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合作的著名詠嘆調:《我親愛的爸爸》(O Mio Babbino Caro)、《誰都不許睡》(Nessun Dorma)。莎拉.布萊曼在音樂上的成就,已經達到其它所有女歌手所無法企及的境地:她在流行、古典與跨界音樂等樂壇的成績都可謂登峰造極,在世界各國都享有極高的知名度,新專輯勢必再度造成轟動。
莎拉布萊曼除了擁有精采歌藝之外,其實她也是一位唱片收藏家,CD收藏多達八千多張,因此透多眾多不同類型的音樂欣賞,讓她能夠悠遊地遊走音樂劇、古典、跨界之間,她演出且錄過的音樂劇包括「貓」、「歌劇魅影」之外,還有「夜鶯」、「愛的觀點」、「Granpa」、韋伯「安魂曲」等,而演出過的輕歌劇包括雷哈爾「風流寡婦」、蘇利文「賓札斯海盜」。興趣是看電影的莎拉布萊曼,未來的計劃除了唱歌之外,還有創作音樂以及寫小說。 在眾多美聲演唱家中,莎拉布萊漫無非是最得天獨厚的一位,除了具備天生的純凈無瑕音質外,還具備融合各領域音樂的視野,同時她在1996年正式學習正統的聲樂訓練,在她狂賣的專輯「Time to Say Goodbye」展現令人難忘的效果。 對於喜歡音樂劇的朋友來說,莎拉是永遠完美的克莉絲汀;對於喜歡跨界音樂的朋友來說,莎拉則是允文允武的古典流行通吃美女;對於喜歡漂亮嗓音的朋友來說,莎拉更是樂壇稀有、歷久彌新的美聲天後。音樂圈要是少了她發聲,就像森林裡少掉了最會唱歌的那隻黃鶯,將是樂迷最大的遺憾。

在莎拉的音樂成長道路中,除了唱紅了無數傳世之作之外,圍繞著她的還有影響她音樂與人生的四個男人的情感佳話與傳奇往事。

首任丈夫—安德魯

由於受古典音樂、芭蕾與重搖滾樂三種截然不同文化沖擊交融的父母家庭背景影響,因此莎拉的音樂包容和多變。她13歲開始表演,並立志成為優秀的藝術家。在念皇家音樂學院時,她一頭栽進流行舞團並開始嶄露頭角,18歲就有了第一首全英暢銷單曲,卻懷抱更大的雄心壯志。也就是那個時候,這個妙齡女郎與樂團經理人初嘗了一段五年的婚姻。他首任老公就叫安德魯。

第二任丈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

可以說,是百老匯音樂劇《貓》使莎拉的人生和事業掀起第一次狂瀾。當21歲的她去倫敦應征這部巔峰之作的角色後,浪漫傳奇立刻出現了。她被韋伯慧眼識珠,奪得女主角的位置,同前任安德魯分手,延續與下一個安德魯的愛情,那就是享譽全球樂壇的殿堂級人物、該劇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1984年,韋伯在生日之際迎娶了莎拉。更有趣的是:在相識莎拉之前,韋伯的首任妻子也叫莎拉。

和韋伯結婚之後,莎拉每走一步聲名愈加大作,直到大紅大紫。韋伯為她量身定做的與多明戈合作的《安魂曲》,讓莎拉攀上演藝第一高峰;《歌劇院幽靈》以流行唱法唱中低音、美聲演繹高音的風格征服了觀眾,奠定了美國音樂劇天後地位;之後韋伯指導並推出的專輯《樹如此長高》,為莎拉的古典聲樂演唱贏得贊譽;她與卡雷拉斯等巨星同台演唱,轟動全球。由此,韋伯和莎拉共創的登峰造極的音樂盛世,為20世紀80年代的百老匯珍藏了一段流芳百世的經典歷史輝煌。

好事不成雙,但謠言也隨之而來。據傳,因為戲劇界拒絕給莎拉應得的巨大榮譽,說她成功只因為是韋伯的妻子,靠韋伯吃飯。又因《愛的觀點》票房不佳等等,使莎拉與韋伯產生了婚姻危機。在1990年,這對當時人人稱羨的夫妻終於無法維持而離異。

現任丈夫—佛蘭克-彼得森

莎拉離開韋伯,立志擺脫「妻憑夫貴」的陰影,走出自己的路。一開始很難,因為人們認為她只能演音樂劇。1991年的一天,她聽到的一張唱片,使得莎拉找到了感覺,並迅速認清自己的音樂事業,終究回到「古典與流行相結合的歌手」的路線上。

讓莎拉受打動並激發出她心中音樂靈感的,是一張以全新聽覺展示給世界並風靡全球的《英尼格瑪》專輯以及德國音樂人佛蘭克-彼得森。這張唱片,將莎拉-布萊曼和佛蘭克-彼得森緊密地結合在一起。1992年莎拉搬到德國,和佛蘭克繼續她的音樂事業。至此,佛蘭克不光是莎拉自1993年以來至今所有專輯的製作人和作曲人,更成為了她的男朋友。從此莎拉的音樂和情感一同進入了一個新境界。佛蘭克用他擅長的電子音樂為莎拉的作品注入前所未有的音樂元素,使她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二人也終於幸福地走進神聖的教堂。

經過近兩年時間,彼得森為她的美聲提供了一個華麗浪漫、讓人充滿幻想的音樂背景,因此才有了1993年的《水》、1995年的《飛》。1997年的《永志不渝》中她與義大利盲人歌唱家波切利合唱的《告別時刻》成為膾炙人口、風靡全球的永恆金曲,也是彼得森與莎拉的經典之作。1998年的《重回失樂園》讓莎拉得到了世界上最苛刻音樂評論家的認可,再一次獲得世界范圍內的如潮好評,獲獎無數。2000年,《月光女神》無論是從技巧上講,還是從古典與流行的融合上講,都無疑堪稱莎拉的巔峰之作。而2003年莎拉新概念專輯《一千零一夜》是她目前為止最獨特最個性化的作品,受到全球市場的高度矚目。

音樂知己—安德烈-波切利

如果說義大利盲人歌星安德烈-波切利的歌聲被比喻為「上帝開口說話的聲音」,那麼稱贊莎拉-布萊曼是「浴著光芒的天使」實不為過。的確他們合唱的《告別時刻》一曲,在成為1997年全球流行樂壇最熱門話題的同時,也使莎拉成為融合古典與流行新音樂的傑出先鋒和代言人,也讓安德烈-波切利一夜成名。如此「金童玉女」的珠聯璧合的完美與默契,在當今樂壇絕無僅有。而他們之後眾多的合作,無時無刻都散發出人性的愛與光芒,因此不如說他們之間更像音樂的情人知己,不是牽強附會,而是眾望所歸。不知道多少人是因為聽了「歌劇魅影」唱片中,克莉絲汀銀鈴般的嗓音,才想到要倫敦親眼欣賞該劇的現場演出。雖然,近年來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已經不再演唱這個腳色,但是當年這個為她量身訂做,而且全球轟動的角色,似乎已經灌注了莎拉布萊曼的精神,別人無法取代。 莎拉布萊曼的歌聲充滿了個人特質,讓人充滿迷惑與想像,就像航行在海的水手聽見蘿蕾萊的吟唱般,成為一種方向感的依歸,一種心靈折服的美聲女神。她的音質純凈、通透,演唱起不食人間煙火的角色時格外惹人憐惜,讓我們不禁好奇她的出身以及音樂成長背景。

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生於1960年,3歲開始習舞,10年後首度參與戲劇演出,處女作是查爾斯.史卓斯(Charles Strouse)的作品《I and Albert》。1976年,布萊曼首度在電視屏幕上曝光,在影集《Pan\'s People》裡面擔任舞者,之後又擔任流行樂團Hot Gossip的主唱;1978年,Hot Gossip的作品《I Lost My Heart to a Satrship Trooper》還登上英國流行排行榜第一名。
1981年,莎拉.布萊曼20歲的時候,首度參加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戲劇演出,擔綱歌舞劇《貓》中的Jemima一角。自此,布萊曼和韋伯的生命開始有了更多交集,不過,韋伯第一次注意到她那飄邈細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鶯》(Nightingale)里。1984年,韋伯與第一任妻子離婚,迎娶了布萊曼。他們的婚姻關系一直維持到1990年,其間,布萊曼成功詮釋了《安魂曲》(Requiem)中的女高音,以及《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中的克莉絲汀(Christine),並陸續灌錄了《天籟森林》(The Tree That Grow So High)和《遺忘的歌聲》(The Song That Got Away)兩張專輯;而這些讓布萊曼備受矚目的百老匯經典,實際上都是由韋伯為她量身訂做的,才貌兼備的女高音和音樂劇之王,寫下了百老匯的一段精采歷史。

韋伯寫下《安魂曲》這部作品,用來悼慰世界各地因戰爭而犧牲的亡魂。1985年年初,莎拉.布萊曼與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Placido Domingo)合作貢獻《安魂曲》的首演,普遍受到各界好評,劇中的一首《求主垂憐》(Pie Jesu)並且在當年成為告示牌排行榜的榜首,可以說是整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曲。

盡管布萊曼和韋伯終究離異,但合作關系並未因此間斷。布萊曼不但在世界各地為韋伯進行巡迴演出,並且在紐約、倫敦與舊金山等地演出韋伯的作品《愛的觀點》(Aspects of Love),詮釋蘿絲(Rose)一角。1992年,她與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列拉斯(Jose Carreras)一起演唱韋伯為巴塞隆納奧運所寫的主題曲《Amigos Para Siempre》,世界各地電視屏幕前的幾千萬名觀眾都目睹了此一精采演出。然而,此時莎拉.布萊曼的生命與演藝事業也即將發生關鍵性的轉變:她與原來的大唱片公司終止合約,隻身前往美國洛杉磯,企圖展開自己在音樂劇以外的獨唱事業。

隨著此一關鍵性轉變而發生的,是一連串的全新嘗試。她在義大利尋覓聲樂名師來改造她那原本比較接近《美聲唱法》(bel canto)的演唱風格,以期回歸到自己的古典音樂素養與背景。另一個改變則是德國製作人法蘭克.彼得森(Frank Peterson)所帶來的,他以其擅長的電子音樂為莎拉.布萊曼的作品注入前所未有的音樂元素--而這也是他為德國新世紀樂團《謎》(Enigma)製作專輯時最為人所熟知的音樂類型。彼得森為她的美聲提供了一個華麗浪漫、讓人充滿幻想的音樂背景,因此才有93年的《水》(Dive)與95年的《飛》(Fly)等兩張專輯的問世。

莎拉.布萊曼說:「我對於自己多變的聲音表情,感到極為自然,這種表演可以說是出於自己的本能。這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我感到所有的事物都能合而為一:我的聲音、我所演唱的音樂類型、我自己的真實面、以及人們對我的印象,這一切都極為協調。過去我曾經試圖為自己尋找一個定位,一種屬於我自己的音樂風格。最後,我真的找到了。」Angel唱片公司為莎拉.布萊曼出過《永志不渝》(Time to Say Goodbye)、《重回失樂園》(Eden)與《月光女神》(La Luna)等三張重要的專輯,製作人都是法蘭克.彼得森。這些作品也反映出莎拉.布萊曼的藝術眼光,以及她為了轉型而付出的努力。當時她離開了如日中天的音樂劇事業,而她根本已是韋伯音樂劇中許多角色的代名詞;經過了掙扎與自我的重新定位,布萊曼成功地走出自己的路。

《古典跨界音樂》排行榜冠軍

97年的《永志不渝》是彼得森與布萊曼的經典之作。這張專輯不但在美國告示牌《古典跨界音樂》排行榜(Classical Crossover Chart)上蟬連35周冠軍,在全世界擁有400萬張的銷售量,並且在全世界21個國家成為金唱片或者白金唱片。99年的《重回失樂園》也在告示牌《古典跨界音樂》排行榜的首位停留了51周之久,在世界各地也有兩百萬張的銷售佳績。至於《月光女神》這張專輯,則標志著她生涯的另一高峰:它打入了美國告示牌《流行音樂》排行榜的前20名,表示莎拉.布萊曼的音樂演出受到更普遍聽眾的接受。

如今,莎拉.布萊曼挾著此一演出優勢,陸續推出了《喝采》(Encore)與《金選》(Classics)二大精選集。《喝采》由韋伯親自選曲,收錄了《歌劇魅影》、 《貓》、《日落大道》、《歌聲舞影》(Song and Dance)、《愛的觀點》等經典名劇中的歌曲,以及三首新曲。《金選》是由Angel與EMI為她聯合製作,裡面收錄了四首全新作品,以及許多她最喜愛的精選古典作品,包括《永志不渝》、《重回失樂園》與《月光女神》等專輯中的歌曲。同時還有一首重新錄制的《求主垂憐》--這首歌曲原來出自於韋伯的歌舞劇作品《安魂曲》,完全是為布萊曼那獨特的歌聲所塑造的。除此之外,還有兩首莎拉.布萊曼與皇家愛樂管弦樂團(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合作的著名詠嘆調:《我親愛的爸爸》(O Mio Babbino Caro)、《誰都不許睡》(Nessun Dorma)。莎拉.布萊曼在音樂上的成就,已經達到其它所有女歌手所無法企及的境地:她在流行、古典與跨界音樂等樂壇的成績都可謂登峰造極,在世界各國都享有極高的知名度,新專輯勢必再度造成轟動。
莎拉布萊曼除了擁有精采歌藝之外,其實她也是一位唱片收藏家,CD收藏多達八千多張,因此透多眾多不同類型的音樂欣賞,讓她能夠悠遊地遊走音樂劇、古典、跨界之間,她演出且錄過的音樂劇包括「貓」、「歌劇魅影」之外,還有「夜鶯」、「愛的觀點」、「Granpa」、韋伯「安魂曲」等,而演出過的輕歌劇包括雷哈爾「風流寡婦」、蘇利文「賓札斯海盜」。興趣是看電影的莎拉布萊曼,未來的計劃除了唱歌之外,還有創作音樂以及寫小說。 在眾多美聲演唱家中,莎拉布萊漫無非是最得天獨厚的一位,除了具備天生的純凈無瑕音質外,還具備融合各領域音樂的視野,同時她在1996年正式學習正統的聲樂訓練,在她狂賣的專輯「Time to Say Goodbye」展現令人難忘的效果。 對於喜歡音樂劇的朋友來說,莎拉是永遠完美的克莉絲汀;對於喜歡跨界音樂的朋友來說,莎拉則是允文允武的古典流行通吃美女;對於喜歡漂亮嗓音的朋友來說,莎拉更是樂壇稀有、歷久彌新的美聲天後。音樂圈要是少了她發聲,就像森林裡少掉了最會唱歌的那隻黃鶯,將是樂迷最大的遺憾。

在莎拉的音樂成長道路中,除了唱紅了無數傳世之作之外,圍繞著她的還有影響她音樂與人生的四個男人的情感佳話與傳奇往事。

首任丈夫—安德魯

由於受古典音樂、芭蕾與重搖滾樂三種截然不同文化沖擊交融的父母家庭背景影響,因此莎拉的音樂包容和多變。她13歲開始表演,並立志成為優秀的藝術家。在念皇家音樂學院時,她一頭栽進流行舞團並開始嶄露頭角,18歲就有了第一首全英暢銷單曲,卻懷抱更大的雄心壯志。也就是那個時候,這個妙齡女郎與樂團經理人初嘗了一段五年的婚姻。他首任老公就叫安德魯。

第二任丈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

可以說,是百老匯音樂劇《貓》使莎拉的人生和事業掀起第一次狂瀾。當21歲的她去倫敦應征這部巔峰之作的角色後,浪漫傳奇立刻出現了。她被韋伯慧眼識珠,奪得女主角的位置,同前任安德魯分手,延續與下一個安德魯的愛情,那就是享譽全球樂壇的殿堂級人物、該劇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1984年,韋伯在生日之際迎娶了莎拉。更有趣的是:在相識莎拉之前,韋伯的首任妻子也叫莎拉。

和韋伯結婚之後,莎拉每走一步聲名愈加大作,直到大紅大紫。韋伯為她量身定做的與多明戈合作的《安魂曲》,讓莎拉攀上演藝第一高峰;《歌劇院幽靈》以流行唱法唱中低音、美聲演繹高音的風格征服了觀眾,奠定了美國音樂劇天後地位;之後韋伯指導並推出的專輯《樹如此長高》,為莎拉的古典聲樂演唱贏得贊譽;她與卡雷拉斯等巨星同台演唱,轟動全球。由此,韋伯和莎拉共創的登峰造極的音樂盛世,為20世紀80年代的百老匯珍藏了一段流芳百世的經典歷史輝煌。

好事不成雙,但謠言也隨之而來。據傳,因為戲劇界拒絕給莎拉應得的巨大榮譽,說她成功只因為是韋伯的妻子,靠韋伯吃飯。又因《愛的觀點》票房不佳等等,使莎拉與韋伯產生了婚姻危機。在1990年,這對當時人人稱羨的夫妻終於無法維持而離異。

現任丈夫—佛蘭克-彼得森

莎拉離開韋伯,立志擺脫「妻憑夫貴」的陰影,走出自己的路。一開始很難,因為人們認為她只能演音樂劇。1991年的一天,她聽到的一張唱片,使得莎拉找到了感覺,並迅速認清自己的音樂事業,終究回到「古典與流行相結合的歌手」的路線上。

讓莎拉受打動並激發出她心中音樂靈感的,是一張以全新聽覺展示給世界並風靡全球的《英尼格瑪》專輯以及德國音樂人佛蘭克-彼得森。這張唱片,將莎拉-布萊曼和佛蘭克-彼得森緊密地結合在一起。1992年莎拉搬到德國,和佛蘭克繼續她的音樂事業。至此,佛蘭克不光是莎拉自1993年以來至今所有專輯的製作人和作曲人,更成為了她的男朋友。從此莎拉的音樂和情感一同進入了一個新境界。佛蘭克用他擅長的電子音樂為莎拉的作品注入前所未有的音樂元素,使她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二人也終於幸福地走進神聖的教堂。

經過近兩年時間,彼得森為她的美聲提供了一個華麗浪漫、讓人充滿幻想的音樂背景,因此才有了1993年的《水》、1995年的《飛》。1997年的《永志不渝》中她與義大利盲人歌唱家波切利合唱的《告別時刻》成為膾炙人口、風靡全球的永恆金曲,也是彼得森與莎拉的經典之作。1998年的《重回失樂園》讓莎拉得到了世界上最苛刻音樂評論家的認可,再一次獲得世界范圍內的如潮好評,獲獎無數。2000年,《月光女神》無論是從技巧上講,還是從古典與流行的融合上講,都無疑堪稱莎拉的巔峰之作。而2003年莎拉新概念專輯《一千零一夜》是她目前為止最獨特最個性化的作品,受到全球市場的高度矚目。

音樂知己—安德烈-波切利

如果說義大利盲人歌星安德烈-波切利的歌聲被比喻為「上帝開口說話的聲音」,那麼稱贊莎拉-布萊曼是「浴著光芒的天使」實不為過。的確他們合唱的《告別時刻》一曲,在成為1997年全球流行樂壇最熱門話題的同時,也使莎拉成為融合古典與流行新音樂的傑出先鋒和代言人,也讓安德烈-波切利一夜成名。如此「金童玉女」的珠聯璧合的完美與默契,在當今樂壇絕無僅有。而他們之後眾多的合作,無時無刻都散發出人性的愛與光芒,因此不如說他們之間更像音樂的情人知己,不是牽強附會,而是眾望所歸。

9. 莎拉布萊曼唱的一首著名的歌

斯卡保羅集市Scarborough Fai斯卡堡集市 原唱保羅西蒙
開放分類: 音樂、經典、民謠

斯卡堡集市(Scarborough Fair,也譯作「斯卡布羅集市」),著名英文金曲,原來是一首民歌。1965年,保羅·西蒙從一位英國民歌手,馬丁·卡西那裡學會了這首歌的旋律,加工成了現在的「斯卡堡集市」,並成為永恆的暢銷金曲。卡西對此非常不滿,埋怨保羅獨自分享這一殊榮。

斯卡堡本是由於維京人經常的登陸、作一些交換而形成的一個定期集市。在幾百年的時間里,每年的秋天持續一個半月,現在的英國,還有這么一個小鎮。

斯卡堡集市這首歌的歌詞至少追溯到十三世紀的英格蘭,至於曲調則更早,產生於蘇格蘭,很有可能受到了維京人和另一支偉大的蠻族凱爾特人的影響。維京人是那種大無畏的民族,而凱爾特則有著很多神秘難解的傳說,他們留給我們的印象當中,更多的是詭秘和傳奇,但是就是這些野蠻人創作了那首充盈著敏感的詩意和微妙的幽怨的歌。時常出現在腦子里的圖像,是秋天的乾草溫暖的氣味夾雜著野花的芬芳,被蕭索的秋風挾裹著,掠過大地和田野,掠過即將封凍的河流和永遠嘆息的大海,一個孤獨的男人,獨自唱著憂傷的歌,消失在天地之間。

斯卡堡集市的第二句唱到了四種花朵,香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據說分別代表愛情的甜蜜,力量,忠誠和勇氣。而目前《斯卡堡集市》最著名的版本,也就是西蒙與加芬克爾(Simon and Garfunkel)為電影《畢業生》所創作的主題曲(當年曾超過了披頭士樂隊的白色專輯,登上了1968年暢銷歌曲排行榜的榜首),主要使用了「原版」 中「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這一小部分。

在歌曲的二、三、四段,每一句的結尾,都有一個不太明顯的聲音在唱著另外的一套歌詞,副歌的歌詞是西蒙寫的,而旋律則出自加芬克爾之手,副歌開始時如同秋天昏黃蕭索的天空,沉靜的講述戰爭當中的種種苦難,艱辛,這使得這一曲《斯卡布羅集市》不再僅僅是一首哀傷的戀歌,更是是一首尖銳的反戰歌曲。那套歌詞的內容講述了一場戰爭。結合當時的背景,可能與反對越南戰爭有關。

歌曲試聽地址:http://mp3..com/m?tn=mp3&ct=134217728&lm=-1&word=Scarborough+Fair

Scarborough Fair歌詞和翻譯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您去過斯卡布羅集市嗎?
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蕪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代我向那兒的一位青年問好
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他曾經是我的愛人。

Tell to him make me a cambric shirt 叫他替我做件麻布衣衫
(Oh the side of a hill in the deep forest green)� (綠林深處山剛旁)
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蕪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Tracing of sparrow on the snow crested brown) (在白雪封頂的褐色山上追逐雀兒)

Without no seams nor needle work 上面不用縫口,也不用針線
(Blankets and bedclothes the child of the mountain) (大山是山之子的地毯和床單)
Then he`ll be a ture love of mine 他就會是我真正的愛人。
(Sleeps unaware of the clarion call) (熟睡中不覺號角聲聲呼喚)

Tell him to find me an acre of land 叫他替我找一塊地
(On the side of a hill a sprinkling of leaves) (從小山旁幾片小草葉上)
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蕪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Washes the grave with silvery tears) (滴下的銀色淚珠沖刷著墳塋)
Between the salt water and the sea strand 就在鹹水和大海之間
(A soldier cleans and publishes a gun) (士兵擦拭著他的槍)
Then 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他就會是我真正的愛人。

Tell him to reap it with a sickle of leather 叫他用一把皮鐮收割
(War bells blazing in scarlet battalion) (戰火轟隆,猩紅的槍彈在狂呼)
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蕪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Generals order their soldiers to kill) (將軍們命令麾下的士兵殺戮)
And gather it all in a bunch of heather 將收割的石楠紮成一束
(And to fight for a cause they`ve long ago forgotten) (為一個早已遺忘的理由而戰)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他就會是我真正的愛人。

以下是詩經版的歌詞翻譯,譯者「蓮波」,早期中文互聯網上的才女:

譯序:

閑來無事,聽歌,聽老歌。Scarborough Fair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老歌。因為它不那麼美國,因為它那種幽怨的低唱。我總覺得它和詩經有一種很微妙的契合,縱然一個是公元之前,而另一個是百世以後。它的旋律,彷彿是一陣清風,夾雜著野草野花的苦寒輕香,在大地上緩緩掠過;而我更看見一個穿白衣服的人搖著木鐸,邊走邊呼喚著蒼穹,在一望無際的大地與村莊之間採集夢幻。真的很難忘卻這種莫名的聯想。很喜歡在異邦的文明之中,還能尋出這樣令我心折的古中國的意韻。試著用詩經的格式翻了下,填到原曲中,竟也能唱。

問爾所之,是否如適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蕙蘭芫荽,鬱郁香芷 parsel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彼方淑女,憑君寄辭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伊人曾在,與我相知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囑彼佳人,備我衣緇 tell her to make me a cambric shirt.
蕙蘭芫荽,鬱郁香芷 parsel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勿用針砧,無隙無疵 without no seams nor needle work.
伊人何在,慰我相思 then she wi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伴唱】:
彼山之陰,深林荒址 on the side of hill in the deep forest green,
冬尋氈毯,老雀燕子 tracing of sparrow on snow crested brown.
雪覆四野,高山遲滯 blankets and bed clothiers the child of maintain
眠而不覺,寒笳清嘶 sleeps unaware of the clarion call.

囑彼佳人,營我家室 tell her to find me an acre of land.
蕙蘭芫荽,鬱郁香芷 parsel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良田所修,大海之坻 between the salt water and the sea strand,
伊人應在,任我相視 then she wi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伴唱】:
彼山之陰,葉疏苔蝕 on the side of hill a sprinkling of leaves
滌我孤冢,珠淚漸漬 washes the grave with slivery tears.
惜我長劍,日日拂拭 asoldier cleans and polishes a gun.
寂而不覺,寒笳長嘶 sleeps unaware of the clarion call.

囑彼佳人,收我秋實 tell her to reap it with a sickle of leather.
蕙蘭芫荽,鬱郁香芷 parsel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斂之集之,勿棄勿失 and gather it all in a bunch of heather.
伊人猶在,唯我相誓 then she wi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伴唱】:
烽火印嘯,浴血之師 war bellows blazing in scarlet battalions.
將帥有令,勤王之事 generals order their soldiers to kill and to fight for a cause.
爭斗緣何,久忘其旨 they have long ago forgotten.
痴而不覺,寒笳悲嘶 sleeps unaware of the clarion call

以下是樂評人「弓枚」對斯卡堡集市的考證和辨析,供讀者賞析歌曲時參考:

「斯鎮的頌歌」詳解(By 弓枚)

由美國歌星Simon & Garfunkel演唱的Scarborough Fair / Canticle從60年代開始,成為了全世界歌迷最喜愛和熟悉的優美歌曲之一,在中國聽眾中流行也有十多年。原本以為並不很艱深的歌詞,或者原本並不需要理解很深的歌詞,竟然引起非常多人的好奇,引來各式各樣的詮釋。

最初接觸到這首歌是80年代初期的事情,在陶醉於動聽的歌曲旋律和婉約的歌詞蘊意之後,我嘗試從自己質朴的感受和膚淺的角度理解並評介這首歌,文字先後出現在1990年出版的音帶《美國鄉村歌曲選編》(出版社令人尷尬地把幾乎全部不屬於鄉村歌曲的歌帶命名為這樣)所附的小冊子上,《英文新歌100首》(1991)和《吉他彈唱技法》(1996)上。措辭雖稍有改動,但理解和感受基本沿襲了最初的內容。此後隨著網路帶來的方便,才不斷接觸到關於這首歌的來龍去脈和英美的歷史文化背景,再回顧從前的文字免不得有些汗顏。所幸當時對歌曲的評論多出於一己感受,分析理解多虛於委蛇,尤其對「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一句用了較為保險的說法,因而即使今天讀來也並無嚴重的偏差。這期間也看到他人對此曲的評介,但多不涉及詞句或附和通常的說法,自己也就一直懶於對此再做深入評述。

然而日前瀏覽一個評介英文歌曲的網站時,赫然發現評論Scarborough Fair的文章中有對我從前文字大加撻伐者。後據網站主持人聲明該文原載於《瘋狂英語》,出自一名為「若非」者手筆。其文雲:

**************************************************
聽歌重在聽「歌眼」正如文章標題題旨的「文眼」。這一首Sacrborough Fair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老歌了;然而,迄今在國內出版界尚未見過對此歌透徹精當的剖析(但願我是孤陋寡聞)。譯本頗為暢銷的流行歌曲書中竟這樣寫道: 「歌中Parsley Sage Rosemary Thyme四種芳香類的花草反復插入,將瑣碎的問話和舊事重提截斷,引向一種彌散著甜蜜氣氛的悠遠畫境中。」牽強得叫人啞然失笑,但也不經意的道破了此歌的歌眼,即Parsley Sage Rosemary Thyme 這一句在歌中反復縈繞的襯詞。歌者在Sage 與 Thyme上的有意延長似乎是在提醒我們注意:Sage既指鼠尾草,同時又有「賢哲/聖哲」之意;而Thyme則與Time諧音。為何如此?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再度回頭審視歌名,原本熟悉的歌名似乎也變了面目:Scar-Borrow-Fair。Scar與Fair昭示了歌者的本意----戰爭與和平(Anti-War)。

歌曲以一位在戰火中亡故的士兵的口吻唱出,他再不能回到那朝思暮想的家鄉,再不能與心上人一同享受生活的甘甜了。心中的悲憤化作一聲聲催人淚下的控訴: Parsley Sage Rosemary & Thyme。成千上萬的普通士兵如野花一般被戰火摧毀在沙場上,那些戰爭的作俑者們最終難逃時間的淘洗。野花自在芳香;然而,唯有時間才能檢驗出誰是真正的賢明聖哲;或許,更古的時間才是真正的聖哲!Time Is Fair!

歌曲作於六十年代末,是奧斯卡獎影片「畢業生」的插曲之一,聯系當時的時代大背景(越南戰爭),不難領會歌曲的內涵,作者保羅·西蒙是六七十年代的青年的代言人。他曾在英國修習英國文學,文學功底深厚,因而其歌詞文字意境深邃。本歌歌詞改變於一首十七世紀的英格蘭民謠。演唱上西蒙和加豐科的配合可謂天衣無縫。在往來寂靜的清夜裡,讓歌聲流入你的心田,Touch The Deep Of Your Heart!

r

10. 莎拉布萊曼的Amazing Grace 的歌詞!

你好啊,我查了一下
《Amazing Grace》中文翻譯為《奇異恩典》,也有人稱《天賜恩寵》,grace原意為"優雅、優美",此處解釋成"上帝對人類的慈悲、恩寵"
這是美國膾炙人口的一首鄉村福音歌曲,是美國人最喜愛的一首贊美詩,也是全世界基督徒都會唱的一首歌
作曲者已不可考,據研究應與18世紀某些蘇格蘭的非宗教歌曲有關,早期它在美國黑人教會很流行,以致於常被認為是美國傳統歌謠,或黑人靈歌,目前的樂譜由美國福音詩歌作曲家艾克沙(edwin O. Excell 1851-1921)改編。

至於作詞者,則是約翰牛頓牧師(John Newton,1725-1807),歌詞簡潔充滿敬虔、感恩的告白,也是他的生命見證。約翰牛頓曾經販賣黑奴,無惡不作,後來反而淪落非洲。二十三歲那年,他搭船返回英國途中,突然遇到狂風暴雨,船幾乎沉沒,蒙上帝拯救的他,於是決心痛改前非,奉獻一生,宣揚上帝的福音,成為19世紀偉大的傳道人。去世之前,他為自己寫了墓誌銘:「約翰牛頓牧師,從前是個犯罪作惡不信上帝的人,曾在非洲作奴隸之仆。但借著主耶穌基督的豐盛憐憫,得蒙保守,與神和好,罪得赦免,並蒙指派宣傳福音事工。」這首詩歌就是他一生得拯救的見證。

蕭飲寒 2007.3.4

Amazing Grace Hayley Westenra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And Grace, my fears relieved.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We have already come.
T'was Grace that brought us safe thus far...
And Grace will lead us home.

The Lord has promised good to me...
His word my hope secures.
He will my shield and portion be...
As long as life enres.

When we've been here a thousand years...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Than when we've first begun.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譯詩如下:

一、四言古體格:

奇異恩典,如此甘甜。
我等罪人,竟蒙赦免。
昔我迷失,今被尋回,
曾經盲目,重又得見。

如斯恩典,令心敬畏,
如斯恩典,免我憂懼。
歸信伊始,恩典即臨,
何等奇異,何其珍貴!

沖決網羅,歷經磨難,
風塵之中,我在歸來。
恩典眷顧,一路攙扶,
靠它指引,終返家園。

主曾許諾,降福於我,
主之言語,希望所系;
此生此世,託庇於主,
主在我心,我在主里。

身心可朽,生命可絕,
在主殿堂,我得慰籍。
一生擁有,喜樂平和;
豐沛人生,如泉不竭。

大地即將,如雪消融;
太陽亦會,黯淡隕沒。
唯有上帝,與我永在,
召喚遊子,回歸天國。

天堂境界,垂世萬載;
光明普照,如日不晦。
萬眾齊聲,贊美上帝,
綿延更替,直至永生。

二、吟唱版:

奇異恩典,如此甘甜,
我罪竟蒙赦免。
昔日迷失,今被尋回,
盲目重又得見。

如斯恩典,令心敬畏,
解脫萬千憂懼。
歸信伊始,恩典即臨,
何等奇異珍貴。

沖決網羅,歷盡磨難,
我已踏上歸途。
恩典眷顧,一路攙扶,
引我安返故土。

主曾許諾,降福於我,
聖言信靠不移;
此生此世,託庇於主,
與主不棄不離。

身心可朽,生命可絕,
聖殿巍然不毀。
寄身其間,平安喜樂,
人生圓滿豐沛。

大地即將,如雪消融,
太陽終會隕沒。
唯有上帝,與我永在。
聲聲喚我依託。

天堂盛景,垂世萬載,
光明如日不晦。
萬眾齊聲,贊美上帝,
代代相傳不輟。

閱讀全文

與莎拉布萊曼電影教會主題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