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韓寒電影《四海》想表達什麼,韓寒的文藝情懷為什麼不管用了
《四海》想表達的是小鎮青年吳仁耀在面對夢想和現實挫折中起伏跌宕,進而對人生產生的思考和選擇。這次依然是情懷大於故事,情節零碎,但已經不足以讓觀眾為了情懷而買單。
韓寒導演以前的電影就有這個問題,但還不足以引起重視。而《四海》則是直接讓觀眾無法忍受。當表達過於自我之後,就會面臨著觀眾無法理解和接受的地步。
B. 韓寒在《乘風破浪》中的懷舊,喪失了方向感
懷舊是什麼?它本質是現在時的不滿。
這種不滿也許來源於時間本身,昨天永遠比今天明天更溫柔,因為它已經過去,於是它也就不再具有不確定性,它確定無疑的篤定樣子總是能給在現實面前焦頭爛額的我們些許心靈的安慰。這種不滿也許來自於對於生命力喪失的恐懼,當我們的身體敏銳地感受到死亡正在逼近,而自己日漸衰弱時,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青春期時,那種萬物生長不管不顧的狀態,那種血液沸騰似乎一切皆有可能的時光。這種不滿還來自於一種古老而頑固的假設,這個世界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而這個世界現在所擁有的,就是不停地墮落,我們唯一能希望的就是它能降落的慢些。
劇照:鄧超飾演的兒子是一個面目比較模糊的人
實際上, 我們需要真正表現這些時代印記的作品,我們需要那些反映出這些年我們的掙扎,我們的代價,我們的尊嚴與失落的作品。而它們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IP,是印在我們的血液里的IP,只是它們更難拍,因為我們每一個都是親歷者,任何做偽在我們的眼下都能看出痕跡。
C. 從《後會無期》到《飛馳人生》:韓寒電影的進步與局限在哪裡
他目前拍攝的三部電影都沒有深刻地描寫人性,也沒有反映出時代矛盾。故事的敘事過於依賴巧合和段子。他著迷於寫年輕人的感性,在虛構的小鎮或夢想中開始追尋之旅。他的電影的感覺主要取決於電影色彩,音樂,詩歌,段子和人物自我敘述的情感表現,對自己過去浪漫的想像力,這種處理方式表現出韓寒敘事方面的缺陷。
第三部電影專注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不炫耀自己的技巧,也不煽情。它清脆利落,為這部電影賦予了清新的質感。在三部電影中,第三部的完成度最高,節奏最穩定。這不是因為他講了一個關於新事物的故事,而是因為他創造了舊故事的專業感和童話故事。這個故事本身就是童話。五年不接觸汽車的駕駛員可以與賽道上的第一名競爭,這在現實中是奇跡。因此,這個故事是童話。大人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一個夢想。
D. 後會無期電影看不懂啊!到底講了什麼韓寒想表達什麼求解~~
我最後一次相信韓寒,他沒有讓我失望;
這個故事講了理想的美好與現實的殘酷,美國歌兒(英文)女孩問媽媽未來會怎樣?會不會美麗、會不會富有,結果,是去當雞,完美的諷刺了現實社會;
故事有些亂,條理不太清晰,但是主題很偉大;
希望能夠幫到您
E. 《飛馳人生》:韓寒導演喜劇電影價值體現和對夢想情懷的思考感悟是什麼
《飛馳人生》是由韓寒執導兼編劇的一部勵誌喜劇片,於2019年2月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作為2019年春節檔賀歲電影,又是出自自帶流量且站在風口浪尖的作家導演韓寒之手,該片在上映之前就已經吸引無數目光。
同年,影片斬獲第十七屆平壤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及最佳攝影大獎,並入圍第三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在2019年一眾極具話題性和票房號召力的電影當中,《飛馳人生》的表現毫不遜色,電影上映首日票房即破3億,累計票房超17億,也因此成為了韓寒執導第二部破10億票房的電影,奠定了韓寒在導演業界的地位。
電影《飛馳人生》講述的故事內容很簡單,甚至略帶俗套:曾經叱吒風雲的賽車手張弛為解決兒子戶口問題非法飆車,被判禁賽五年。五年後窮困潦倒的他決心重返車壇並挑戰新一代天才林臻東。在經歷重考駕照、改裝賽車、苦拉贊助等等挑戰和挫折以後,張弛重新踏上巴音布魯克賽道為夢想馳騁。
很多人評價這部作品只立足於表面劇情:落魄英雄重出江湖的勵志故事,創作市場上比比皆是。然而,在俗套的劇情背後,我卻看到了韓寒鮮明的導演風格和個性轉變。對於這部電影,網上關於劇情探討已經很多,今天我們就來換個角度,從電影本身出發結合韓寒過往經歷和作品來綜合分析這部電影。本文我將從戲里戲外的「互文」人生、韓寒導演水準的突破、電影本身主題思考和電影導演技巧等四個角度來分析這部口碑分化極端的影片背後的意蘊和深度。
01、戲里戲外的「互文」人生:由輕狂叛逆到和解妥協,是戲里張弛的人生,也是戲外韓寒的人生
提及韓寒,近幾年大家對他的評價都是「和解」、「妥協」,自其導演作品《乘風破浪》上映以後,戲中徐太浪與父親的和解,被大眾解讀為韓寒與自己、與世界、與父權社會的和解。但在我看來,《乘風破浪》秉承了其作品一貫以來文藝與現實並存、殘酷和溫情融合的作風。
從《乘風破浪》電影主人公徐太浪與父親聯手殺害幫派老大,母親不堪重負跳樓自殺的結局來看,韓寒與這個世界的和解程度甚淺,只是相對來說,他不再用過激行為表示叛逆,而是選擇接受和妥協。我認為,電影《飛馳人生》才是韓寒作品裡首部真正彰顯和解意味的作品。戲里、戲外,我們都能看見韓寒的巨大轉變。
1、以「互文」手法看張弛和韓寒的重疊人生
如果我們以「互文」手法看張弛和韓寒的重疊人生,我們會發現,除去兩人都共同擁有的「賽車手」身份,兩人的人生經歷和處事風格的轉變居然也如出一轍地相似:
戲里,張弛曾經是叱吒風雲的金牌賽車手,一度是賽車場上的無冕之王,風頭一時無兩。為人處世雖無惡意,但終究沾上自傲氣息,對待其他賽車手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輕視。戲外,韓寒年少成名,輕狂叛逆。他高中退學,拒絕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作品中打量世界的目光多少帶著輕狂意味,一度被貼上「80後叛逆」的標簽。後來,戲里的張弛因非法飆車被判禁賽五年,成為落魄的中年大叔,昔日好友不復存在,只剩下冷嘲熱諷。為了生計,為了復出,張弛一次次放下昔日自傲向生活低頭。相比於戲里的張弛,戲外張揚的韓寒雖不至於落魄,但也變得更加沉穩成熟。2018年,籌備《飛馳人生》期間,韓寒一句承認「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標志著他對世界的妥協,完成了叛逆少年的轉身離場。
戲里戲外的人生,何其相似。從自傲到謙卑,從張揚到收斂,張弛花了5年時間,韓寒花了15年。由輕狂叛逆到和解妥協,是戲里張弛的人生,也是戲外韓寒的人生。《飛馳人生》借電影讓觀眾見證到韓寒本人與主人公共同的成長經歷,這種來自實際生活的記錄使影片更具吸引力。
②聚焦衰敗貧困的角落,突顯底層人民的困窘和努力
韓寒三部電影中反復出現華東衰敗貧困的角落,使影片時刻籠罩著底層小人物的無奈感。《後會無期》影片開端將鏡頭聚焦在浙江省發展落後的東極島;《乘風破浪》則把故事架構於上海金山區逐步衰敗的亭林鎮;《飛馳人生》張弛落魄後定居在東方明珠下的一個貧民區。
導演將故事定位於老舊衰敗的貧民區,接近底層生活,更能讓無數小人物產生情感共鳴。在逼仄簡陋卻充滿人煙氣息的困窘生活中,困於底層、備嘗辛酸的小人物在追逐光芒和信仰。這種自我超越的崇高和現實的強烈沖突極易打動人心,給予觀眾情感上的震顫。
寫在最後
作為一部賀歲檔電影,導演韓寒為《飛馳人生》這部電影澆築了很多喜劇元素和商業氣息,可以說這是韓寒導演作品一次巨大的轉變。在眾多幽默元素的襯托下,影片厚重的主題相對應地被沖淡,這也導致影片兩極分化的呼聲很高。
但在我看來,想要深刻解讀這部電影,需要結合韓寒以往導演作品及其成長經歷共同探討。因此在本文,我特意從多個維度出發圍繞這部電影挖掘韓寒導演喜劇電影價值體現及其對夢想情懷的感悟。
F. 韓寒電影《乘風破浪》到底想表達什麼主旨
即便我們知道過去的所有,我們也沒辦法去改變過去。
醒來後太浪在病床上做起那個拜把子的手勢
象徵著他原諒了父親之前的一切
實際上,夢是假的,穿越也是假的
只是人在經歷了生死之後,留在身邊最親的人才是最珍貴的財富
無論以前他犯過什麼樣的錯誤,都應該值得原諒!
G. 韓寒電影有哪些能不能介紹幾部
拋開導演的身份,韓寒其實在很多電影里客串過,比如說鄧超的《分手大師》,大鵬的《煎餅俠》等,包括他自己還有很多小說被改編成了電影,像《一座城池》、《長安亂》,但在這里僅探討一下韓寒的導演作品。
《後會無期》
作為韓寒的處女作,《後會無期》完全符合他原來的那一批受眾,也就是他的讀者們對韓寒的看法。《後會無期》作為一部公路片,與同為2014年上映的寧浩導演的《心花路放》在評價上是不相上下的,可以說新人導演韓寒在處女作就帶給觀眾一個很大的驚喜。
在我看來,《後會無期》與昆汀的《低俗小說》非常類似,都是以「不說教」作為電影的唯一特點。《後會無期》不像是在講一個完整的故事,更像是韓寒在編寫篡改他筆下角色的生活。他不是在拍一部電影,而是在「玩」一個故事,這也與韓寒之前的文學創作的風格十分類似,非常符合他那一批讀者受眾的口味。
H. 愛我所愛,人生飛馳,沒有在怕的,為何韓寒作品讓人期待
韓寒的作品備受歡迎,其實並不難理解。我們了解一下他的生活和經歷,就會發現他想做的、喜歡做的,全都去做並且成功了。對於一個青年人來說,韓寒的人生是理想中的,而他所經歷的也是普通人經歷的。就好像是一碗毒雞湯,你明知道它對你沒什麼好處,可還是想主動往下咽。
3、電影的主題韓寒的電影主題都是比較明顯的,現在他又帶著微電影《沒在怕的》回歸。這部電影是以年輕人“COS”的角度出發,算是近幾年熱門的話題。裡面應該會有人性、青春、現實等諸多話題,在當前國內的影視圈中,這種現實主義題材,永遠是受歡迎的。
I. 韓寒電影主題曲平凡之路中間的說唱是什麼方言
那是朴樹自創的模糊音,如果你聽過他別的歌你就曉得了。
他認為文字不能完全表達他內心的情感,而且會被世俗文字中其他的意義混淆。所以自創音節來表達自己豐沛的內心情感。
20140718補充回答:
有人說是梵文,有人說是俄語,在朴樹的很多歌都出現過。
在一次采訪中,朴樹自己說明,那不是方言,只是一些音節罷了。
這就是朴樹的風格,據說他現場忘詞的時候也是用這些音節來填充。
他就是有這種能力,讓人感到很舒服不突兀。
張亞東給朴樹錄《生如夏花》的時候,朴樹就是這樣哼哼哼就哼完了,沒有詞,後來是張亞東覺得不行,才讓他加上詞的。
望採納。
J. 從《乘風破浪》到《飛馳人生》,韓寒的電影風格發生了什麼變化
從《乘風破浪》再到如今的《飛馳人生》,我眼中作為導演的韓寒是,一個從前和世界過不去的人,到了某個節點突然發現拗不過世界,只能選擇和自己過不去。
《乘風破浪》,是人近中年的韓寒展現出了溫柔的一面,開始(在某些方面和某種程度上)和世界和解;那麼《飛馳人生》,則是歷盡浮沉的韓寒帶來的,關於「被打倒一千次後也依然要爬起來」的熱血和勇氣。
《飛馳人生》既像是一部集大成之作,也像是一個終點。集大成在於,能定義韓寒賽車喜劇電影類型的元素全都有,同時也改掉了一些毛病,例如放棄了過多的金句,不再靠台詞推動劇情。而終點就在於,當飛馳人生的主線開始講油膩臃腫的中年賽車手開始回望過去輝煌,最後一次為夢想燃盡自己。
觀點粗糙,歡迎大家互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