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哪些優秀的哲學(哲理)電影
美國的《初戀的回憶》,是我看過的最感人的校園片,原來愛情是那麼的偉大的,可以改變一切 ,在影片里你可以看明白什麼叫責任,什麼叫真誠
美國的《美麗心靈》這電影,真的說不出的感悟。真的很驚嘆為什麼美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是那麼的好看,那麼的深刻。在電影里,我給主角幻想的三個角色(小女孩,一起居住的青年人,國家的特工)所深深吸引。看的過程中,我明白了主角所幻想的對象為什麼是這三個人?而不是其他人!一起居住的年輕人代表著主角孤單,需要朋友。小女孩說明了,主角希望得到愛情。特工就說明了主角想得到成功。看著電影,可以說是心靈的雞湯。
❷ 請問有什麼比較有哲理的微電影
都是我認為最好的片子 自己總結的 好的話 就給好評吧!
讓這些電影治癒你
1、缺乏學習動力:《幸福終點站》、《風雨哈佛路》
2、對愛失望:《偷天情緣》、《初戀50次》
3、自卑失落:《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
4、失敗或絕望:《鐵權男人》、《迫在眉梢》、《伊麗莎白鎮》
5、厭倦生活:《在世界的轉角遇見愛》、《搏擊俱樂部》
最費腦力的14部電影
《盜夢空間》、《記憶裂痕》、《生死停留》、《死亡幻覺》、《禁閉島》、《穆赫蘭道》、《蝴蝶效應》、《恐怖游輪》、《傷城》、《盜走達芬奇》、《88分鍾》、《萬能鑰匙》、《決勝21點》、《沉默的羔羊》
結局最意外的20部電影
《搏擊俱樂部》、《迷霧》、《心理游戲》、《第六感》、《蝴蝶效應》、《電鋸驚魂》、 《賽末點》、《 穆赫蘭道》、《非常嫌疑犯》、《魔術師》、《小島驚魂》、《萬能鑰匙》、《火柴人》、《七宗罪》、《魔鬼代言人》、《孤兒》、《八面埋伏 》、《香水》、《偷拐搶騙》
走進12星座女孩內心世界的電影
《情人》白羊
《綠蔭下》金牛
《初戀50次》雙子
《黑暗中的舞者》巨蟹
《辦公室的故事》獅子
《傲慢與偏見》處女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天秤
《布達佩斯之戀》天蠍
《艷舞女郎》射手
《楊朵兒》摩羯
《羅丹的情人》水瓶
《天使艾米麗》雙魚
16部講天才的電影
《美麗心靈》、《雨人》、《波拉克》、《暗物質》、《天才瑞普利》、《貓鼠游戲》、《香水》、《一級恐懼》、《心靈捕手》、《莫扎特傳》、《證據》、《海上鋼琴師》、《電鋸驚魂》、《沉默的羔羊》、《非常嫌疑犯》、《尋找弗羅斯特》
推薦給女人的十部電影
1、《亂世佳人》(堅強)
2、《母女情深》(親情)
3、《簡愛》(尊嚴)
4、《蒂凡尼的早餐》(虛榮)
5、《白領麗人》(才華)
6、《鋼琴課》(溝通)
7、《漂亮女人》(浪漫)
8、《紫色》(苦難)
9、《末路狂花》(女權)
10、《女人那話兒》(性愛)
推薦給男人的十部影片
1、《阿甘正傳》(執著)
2、《東方不敗》(才華)
3、《美國往事》(人生)
4、《羅馬假日》(愛情)
5、《勇敢的心》(勇氣)
6、《辛德勒的名單》(責任)
7、《肖申克的救贖》(信念)
8、《E.T》(童心)
9、《現代啟示錄》(痛苦)
10、《第七封印》(哲思)
❸ 有什麼哲學電影,或關於哲學人物的電影。比如,柏拉圖
就我所知有如下:
電影:《當尼采哭泣》,哲學家:尼采
電影:《維特根斯坦》,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另:《牛津謀殺案》前面也有一段講到維特根斯坦。
電影:《美麗人生》中間有一段提到了叔本華哲學。
電影:《卡夫卡》,哲學家:卡夫卡(註:通常我們認為卡夫卡是文學家,但是和加繆、薩特等一樣,卡夫卡的小說帶有強烈的存在主義意味;他的思考深度好不遜色於哲學家,而且專門有哲學研究他。故也可算做哲學家)
電影;《造物弄人》,哲學家:達爾文(進化論作為一種哲學思想,其影響之深遠不言而喻)
電影:《愛因斯坦與愛丁頓》,哲學家: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不僅僅是一個物理學家,也是一個傑出的哲學家)
電影:《遺忘的心》,哲學家:豐特奈爾(十八世紀法國哲學家,詩人,科學家)
BBC曾經拍攝過一個系列片,其中有大量的哲學家,如《亞里士多德》,《笛卡爾》,《康德》,《馬克思》,《海德格爾》等等。可能找不到中文字幕。
當代哲學家的電影有:
德里達
Derrida,d'ailleurs
Nifiction,nidocumentaire,D'ailleurs,Derridametenscèùilavécuetenseigné,etavaitsesracines:l'Algérie,l'Espagne,laFranceetlesEtats-Unis.Derridasedonneavecunegénérositérarecomme"matériaupourl'écrituredecefilm",selonsonexpression.Nousdevenonslescompagnonsd'unpenseurquireçoit,nousinviteàécoutersapenséeet,entouteintimitéetsimplicité,parledel'Ecriture,Pardon,del'Hospitalité,delaResponsabilité,delaFemme,delaCommunauté...Etaussidesamèreetdesonpaysnatal,l'Algérie...
影片拍攝於德里達生活過的四個國度:阿爾及利亞、西班牙、法國、美國,將德里達的聲音與影像串連起來。
德勒茲
Deleuzeabecedaire
哲學主題或帶有哲學意味的電影就很多了,不勝枚舉,恕不一一列舉了。
大體就是這樣。希望你還能找到更多的。
❹ 推薦一下關於哲學的電影啊
富於哲學思想的電影很多啊、主要給與人生啟示的電影比較多吧、像是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之類、你可以查看奧斯卡電影評分和IMDB評分看看、很多不錯的劇情電影呢、也有一些電影像是Man From The Earth、記憶碎片什麼的很不錯、哲學畢竟是個學術話題、電影中很難抽象描述、多看看好電影、自己多思考咯、相信你可以找到你的哲學的~望採納
❺ 你認為有哪些關於哲學探討的電影值得一看
很多的人都在探討到底什麼才是哲學,每個人對哲學的看法意見都是不一樣的。有作者寫過關於哲學的書籍,也有導演拍過關於哲學的電影
一,有哪些關於哲學探討的電影值得一看
關於哲學的電影還是有很多的下面給大家推薦幾部值得一看的電影比如《楚門的世界》,《搏擊俱樂部》這兩部電影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❻ 你最愛的一部哲學電影是哪部
我最愛的哲學電影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的《肖申克的救贖》。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❼ 希望大家給我介紹幾部哲學。或者講述哲理的電影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電影都有有理入哲的意思,他還有一本關於對電影意義探究的書《雕刻時光》,值得所有真正熱愛電影的人去一讀。
幾乎沒有一位導演能象塔科夫斯基那樣在鏡頭里尋找靈魂,並賦予人類以特別的關懷。塔科夫斯基,來自俄羅斯的電影詩人,一生拍片不多,但每一部都傾注了常人難以相信的救贖精神。可以說,在1986年塔科夫斯基去世後的十多年裡,整個世界影壇對他的關注與評價超過了任何一位電影大師。
塔科夫斯基的電影也應該是一個真正熱愛電影的人用一生去觀摩與探尋的。塔氏反對商業藝術,他曾經為此發表過極為有力的看法:「如果說藝術能夠激發情感與理念,那麼大眾口味的電影正無可挽回地消滅了所有思考和感覺的形跡。」看塔科夫斯基的電影引起的震動也許不僅僅是那些寓意與詩化交疊的影象,每一次他的電影都會讓人造成一種關於生命的意義的質問。塔科夫斯基1932年出生於伏爾加河畔,童年居住的房子後來成為他思鄉的一個可靠的道具,而最終在《犧牲》里復原,並隨著主人公點火燃燒而燃燒。塔科夫斯基的父親是俄羅斯的著名詩人所以塔氏的電影里充滿了詩意的內在激動。另外,在後期影片《鄉愁》和《犧牲》里,塔科夫斯基將個人的懷鄉情緒與俄羅斯遼闊的大地、人類的精神與現實處境統一在一起。所以說,塔氏電影中「根」的主題與他後來漂泊在西方有關。他自己說「極其真切的鄉愁在《鄉愁》開拍前占據了我的靈魂,直到永遠。」
表達人類對於理想的渴望,並突出一種自我奉獻的精神,這是塔科夫斯基一貫的企圖。《鄉愁》中詩人戈切可夫暴露了某種妥協性,但在老人多米尼克的感召下終於走向了人生希望的另一端。正如塔氏本人帶有老子精神的闡述:「當一個人誕生時他是軟弱的,而當一個人死亡時他是堅強的,猶如樹木成長時,它是軟弱的,當它變得堅硬時,他即將死去。」《鄉愁》講的是一位俄羅斯學者、詩人戈切可夫來到義大利搜集資料,在溫泉邊遇到了遭人奚落的多米尼克,多米尼克為了拯救家人讓全家躲在一所破舊不堪的房子里達7年之久,多米尼克的信仰使戈切可夫感知了生命的全新意義,並答應多米尼克舉著蠟燭走過溫泉,因為後者告訴他只有這樣這個世界才有救。於是,影片最後一幕是長達7分鍾的長鏡頭:戈切可夫終於沒讓蠟燭熄滅。在這近乎窒息而又激動人心的7分鍾里,我們看到了人類堅持理想的歷程。
「對我而言,選擇藝術是被藝術的天職所桎梏。」塔科夫斯基是用一生的努力實踐了他的理想,他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因為他不朽的電影,更因為他充滿詩情的精神力量!
塔科夫斯基生平及作品簡介:1955年,入蘇聯國立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習。1960年,創作畢業短片《壓路機與小提琴》,獲紐約學生影展首獎。1962年,完成《伊萬的童年》,同年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1966年,完成《安德烈·魯勃廖夫》,1969年獲戛納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
1972年,完成《飛向太空》,同年獲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1974年,完成《鏡子》,受到有關部門的「封殺」,當時未能廣泛公映。
1979年,拍攝《潛行者》,被公認為他的所有電影中最晦澀難懂的一部。1983年,在義大利完成《懷鄉》,同年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國際影評人獎。
1986年,在瑞典完成《犧牲》,同年獲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最佳藝術貢獻獎、國際影評人獎和教會評審團獎。拍攝《犧牲》之前,他知道自己得了肺癌。就在這一年歲尾,塔爾柯夫斯基病逝巴黎。
塔科夫斯基電影作品:
《壓路機與小提琴》(1960)獲紐約學生影展首獎。 、
《伊萬的童年》(1962)同年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安德烈·魯勃廖夫》(1966)1969年獲戛納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
《飛向太空》(1972)同年獲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鏡子》(1974)受到有關部門的"封殺",當時未能廣泛公映、
《潛行者》(1979)被公認為他的所有電影中最晦澀難懂的一部、
《鄉愁》(1983)同年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國際影評人獎、
《犧牲》(1986)同年獲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最佳藝術貢獻獎、國際影評人獎和教會評審團獎,
❽ 有什麼關於哲學的電影
有一部關於哲學的電影,叫做《造物弄人》。
《造物弄人》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英國傳記類影片,由喬恩·阿米爾執導,保羅·貝坦尼、詹妮弗·康納利主演。該片講述了達爾文通過游歷和實驗對上帝是否存在產生了懷疑。在愛女的夭折後,他的健康狀況持續惡化,為了追求真理撰寫《物種起源》的故事。
劇情簡介:
查爾斯·達爾文(保羅·貝坦尼飾)和妻兒一起生活在鄉間庄園中。早年的游歷經歷和不斷的實驗讓達爾文逐漸開始對上帝是否存在產生了懷疑。
深愛著的妻子艾瑪(詹妮弗·康納利飾)篤信宗教,這令達爾文左右為難。愛女的夭折使得達爾文陷入到徹底的悲傷之中無法自拔,而健康狀況的持續惡化也讓他倍感壓力。達爾文必須在信仰與科學,真愛和理智中進行選擇。為了堅持真理,他開始撰寫《物種起源》。
(8)哲學微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查爾斯·達爾文
演員保羅·貝坦尼達爾文擁有典型的基督教式家庭。經過自己的反復實驗,還有愛女的病逝,達爾文漸漸明白上帝並不存在,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拋開妻子朋友們的反對,終於發表了《物種起源》一書。
2、艾瑪·達爾文
艾瑪是傳統的基督徒,相夫教子,性格倔強。得知丈夫對上帝產生懷疑,她感覺匪夷所思,並且認為丈夫必定會以失敗告終。在愛女病逝之後,與丈夫做了有效溝通,並且冰釋前嫌,與查爾斯相愛到老。
3、約瑟夫 胡克
約瑟夫支持達爾文寫作《物種起源》。他認為達爾文將改變世界,當達爾文超負荷腦力勞動,身體變得極差之時,強行要求其接受水療,並幫助達爾文恢復健康。
4、安妮·達爾文
達爾文的大女兒,遺傳了媽媽的倔強和爸爸的好奇心強。聰明的安妮懂得和爸爸分享新知。意外感染風寒,傳統的氯化汞使她的病絲毫沒有起色,只得接受水療,由於當時的醫療技術有限,安妮最終的年齡定格為9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造物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