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向前進向前進一直向前進這一句歌詞的音樂名叫啥
歌名:《紅色娘子軍連歌》
作詞:梁信
作曲:黃准
歌詞:
向前進 向前進
戰士的責任重
婦女的冤讎深
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
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
向前進 向前進
向前進 向前進
戰士的責任重
婦女的冤讎深
向前進 向前進
戰士的責任重
婦女的冤讎深
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
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
向前進 向前進
戰士的責任重
婦女的冤讎深
向前進 向前進
戰士的責任重
婦女的冤讎深
共產主義真黨是領路人
奴隸得翻身 奴隸得翻身
向前進 向前進
戰士的責任重
婦女的冤讎深
向前進 向前進
我們戰士責任重婦女的冤讎深
(1)電影燎原主題歌擴展閱讀:
一、歌曲簡介
《紅色娘子軍連歌》創作於1959年,梁信詞,黃准曲。是電影《紅色娘子軍》主題歌。
《紅色娘子軍連歌》也是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一首主題歌曲。這首歌曲的旋律也是貫穿於全劇的主要主題旋律。由於該曲鮮明的音樂形象和在群眾中的廣泛影響,又被應用於舞劇音樂。因此,《紅色娘子軍連歌》也可以認為它是影片《紅色娘子軍》的主題歌。
歌曲的旋律鏗鏘有力,節奏鮮明,具有進行曲風格,表現了紅色娘子軍戰士的英雄氣概和勇敢堅強的性格。
二、作曲者簡介
黃准,生於1926年,女作曲家。浙江黃岩人。1938年入延安魯迅文學藝術學院戲劇系,後轉音樂系,學習作曲和聲樂。1943年至1946年先後在大連魯迅文工團、魯藝文工團一團任獨唱演員兼作曲。1947年任東北電影製片廠作曲。
她曾為解放區第一部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配樂。1951年始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專職作曲。作有電影音樂《民主青年進行曲》、《淮上人家》、《新兒女英雄傳》、《秋翁遇仙記》、《燎原》、《女籃五號》、《紅色娘子軍》、《舞台姐妹》、《牧馬人》等40多部。
電視劇音樂《磋砣歲月》、《綠蔭》等。電視片插曲《小貓釣魚》主題歌《勞動最光榮》、兒童歌曲《在老師身邊》,以及《青春閃光》、《紅色娘子軍連歌》、《蠶花姑娘心向黨》、《一支難忘的歌》等。
㈡ 紅星閃閃的歌詞
《紅星閃閃》
翻唱:群眾和兒童
紅星閃閃放光彩
紅星燦燦暖胸懷
紅星是咱工農的心
黨的光輝照萬代
紅星是咱工農的心
黨的光輝照萬代
長夜裡紅星閃閃驅黑暗
寒冬里紅星閃閃迎春來
斗爭中紅星閃閃指方向
征途上紅星閃閃把路開
紅星閃閃放光彩
紅星燦燦暖胸懷
跟著毛主席跟著黨
閃閃的紅星傳萬代
跟著毛主席跟著黨
閃閃的紅星傳萬代
(2)電影燎原主題歌擴展閱讀
《紅星閃閃》(RED STAR ROGUE)是一首歌曲,被多數的群眾和兒童翻唱過,是一首很老的歌曲,是為了紀念毛主席,閃閃紅星傳萬代。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爛暖胸懷,紅星是咱工農的心,黨的光輝照萬代……」唱起這首歌,大腦浮現出電影《閃閃紅星》里潘冬子、椿伢子、細妹背起書包,和柳溪村大大小小十幾個孩子歡天喜地地走進了列寧小學的情景。孩子們手拿紅纓槍成立了兒童團,潘冬子在夥伴們的掌聲中,戴上了兒童團長的紅袖標。
1973年夏天,著名作詞家鄔大為和魏寶貴應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之邀,為影片《閃閃的紅星》寫主題歌詞。一年後,《紅星歌》迅速唱紅了祖國大江南北。1981年,這首歌曲榮獲全國少兒歌曲創作一等獎,被編入小學生音樂教材。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隊伍,在革命搖籃江西瑞金建立根據地,開始了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革命的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潘冬子手中擎著的那顆閃閃紅星,象徵了革命的火種。在那顆閃閃紅星的照耀下,潘冬子積極參加對敵斗爭,他在戰斗中破壞了吊橋,切斷了敵靖衛團的後路,使敵人繳槍投降;他巧妙地把鹽化成水,躲過敵人的搜查,送給游擊隊,
他和椿伢子把情報送給游擊隊,搞沉了敵人的運糧船,破壞了敵人的搜山計劃;他沉著機智地應付了胡漢三多次狡猾的試探和盤問,最終滿懷仇恨地砍死了胡漢三,有力地配合了游擊隊攻打姚灣鎮的軍事行動。
㈢ 燎原四方歌詞
燎原四方歌詞如下:
露出微笑戴上口罩疫軍退讓
中國力量武漢強壯逆流而上
攜手成網並肩成牆無懼風浪
抬頭仰望必有曙光燎原四方
誰眼眶熱淚滾燙
誰眺望窗外暖陽
誰孤身無畏前往
誰心跳共振回響
是血液中的頑強
是骨子裡的開朗
是五千年的風霜
雕刻我的模樣
露出微笑戴上口罩疫軍退讓
中國力量武漢強壯逆流而上
攜手成網並肩成牆無懼風浪
抬頭仰望必有曙光燎原四方
你瞳孔燃著希望
我許願再聞花香
他好想背起行囊
她心上人在遠方
聽萬眾合十手掌
鼓出動人的交響
我們天生的強項
是和困境較量
露出微笑戴上口罩疫軍退讓
中國力量武漢強壯逆流而上
攜手成網並肩成牆無懼風浪
抬頭仰望必有曙光燎原四方
寫這樣一首「動次打次」的歌來唱
是因為居家隔離時間漫長
如果你湊巧聽到獲得些許能量
那我的綿薄之力也算不枉
請記得觀察體溫洗手戴好口罩
保護好兄弟姐妹爸爸媽媽
然後要吃好睡好明天一定更好
信不信跟我一起唱
露出微笑戴上口罩疫軍退讓
中國力量武漢強壯逆流而上
攜手成網並肩成牆無懼風浪
抬頭仰望必有曙光燎原四方
露出微笑戴上口罩疫軍退讓
中國力量武漢強壯逆流而上
攜手成網並肩成牆無懼風浪
抬頭仰望必有曙光燎原四方
天佑中華萬眾一心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江蘇浙江河北山西
山東安徽福建江西
河南海南雲南湖南
湖北甘肅青海陝西
還有我家寧夏回族自治區
四川貴州遼寧吉林黑龍江
西藏內蒙古新x
廣西廣東台灣澳門香港
必有曙光燎原四方
創作背景:
歌詞樸素而真實,激情昂揚的旋律令人充滿鬥志,《燎原四方》MV一經發布,受到眾多網友點贊。
其實創作這首歌的意義不僅僅是為抗疫加油,希望大家能從這首歌中感受到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風骨,以及我們國家強大的應對能力。王搏說,雖然自己不能奔赴前線,但感覺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如果這首歌能鼓舞大家的士氣,能讓大家充滿正能量地去看待疫情,那麼一切都值得。
㈣ 燎原講的是什麼故事
燎原講的是受壓迫的煤礦工人反抗的故事。
《燎原》主要講述了晚清1905年,贛西煤礦工人要求發清欠響,礦工用「議事」為名將領頭的肖昌定騙殺。雷煥覺來江西辦起了工人夜校,領導工人斗爭。
一次礦井由於通風巷失修引起瓦斯爆炸,礦上竟慘無人道勒令封井。公司老闆吳曉嵐又假意請雷煥覺談判,想暗殺他鎮壓罷工。但工人已覺醒,贛西鐵路局礦務局一萬多人包圍公事房揭穿了吳曉嵐的詭計,迫使他談判,罷工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影片評價:
影片意在為20年代的中國煤礦工人立傳,他們血淚斑斑的命運和不屈不撓的反抗,都得到真切的反映。雷煥覺和易猛子是兩位突出的形象,在雷身上,凝聚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業績,而易猛子的生活軌跡,則顯示出中國工人階級成為一個自覺戰斗的先進階級的必由之路。
該片以深沉、有力的筆觸、烘托出強烈的時代感和歷史感,加之在場面和蒙太奇的處理上一些比較成功的創造,使當代工人運動的風貌得以生動的再現。
㈤ 燎原的介紹
電影名,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62年,講述受壓迫的煤礦工人反抗的故事;其主要情節為:晚清1905年,贛西煤礦工人要求發清欠響,礦工用「議事」為名將領頭的肖昌定騙殺。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雷煥覺來江西辦起了工人夜校,領導工人斗爭。一次礦井由於通風巷失修引起瓦斯爆炸,礦上竟慘無人道勒令封井。公司老闆吳曉嵐又假意請雷煥覺談判,想暗殺他鎮壓罷工。但工人已覺醒,贛西鐵路局礦務局一萬多人包圍公事房揭穿了吳曉嵐的詭計,迫使他談判,罷工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㈥ 燎原什麼時候在一起的
在影片第48分鍾的時候在一起的。
一、簡介
《燎原》,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62年,講述受壓迫的煤礦工人反抗的故事;其主要情節為:晚清1905年,贛西煤礦工人要求發清欠響,礦工用「議事」為名將領頭的肖昌定騙殺。雷煥覺來江西辦起了工人夜校,領導工人斗爭。
一次礦井由於通風巷失修引起瓦斯爆炸,礦上竟慘無人道勒令封井。公司老闆吳曉嵐又假意請雷煥覺談判,想暗殺他鎮壓罷工。但工人已覺醒,贛西鐵路局礦務局一萬多人包圍公事房揭穿了吳曉嵐的詭計,迫使他談判,罷工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二、劇情
1905年,贛西煤礦工人要求礦局發清欠餉,改善工人生活和勞動條件,為此舉行了大罷工。礦局用「議事」為名,將領頭的工人蕭昌定騙殺,致使斗爭失敗,礦工們仍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
一次,礦井因通風巷失修而引起瓦斯爆炸,礦局不顧井下還有很多工人,竟慘無人道地下令封井,許多工人被活活封死在井裡。易猛子為救井下工人,與礦警搏鬥時被捕。
陳工頭又乘機逼迫猛子的未婚妻秋英賣身還債,秋英被逼,走投無路,自盡身亡。雷煥覺在報上公開揭露了礦局的罪行,迫使其釋放了易猛子。猛子出獄後欲找陳工頭拚命,雷煥覺阻止了他。
1905年,贛西煤礦工人要求發清欠餉。礦上用「議事」為名,把領頭的肖昌定騙出來殺了。在血腥的鎮壓下,礦工們忍氣吞聲,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他們中問流傳著這樣一段歌謠:「血海深仇萬丈深,礦工的生活苦啊,要比牛馬苦三分!吃的是陽間飯,乾的是陰間活,到何時撥開烏雲見青天,見青天!」
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他的希望照亮」是一個電影裡面一個說唱歌的RAP,整歌好像都是RAP,這歌叫啥
《陰影的背後》O(∩_∩)O~
㈧ 《燎原》講的是什麼故事
燎原講的是受壓迫的煤礦工人反抗的故事。燎原,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62年,講述受壓迫的煤礦工人反抗的故事,其主要情節為晚清1905年,贛西煤礦工人要求發清欠響,礦工用議事為名將領頭的肖昌定騙殺。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雷煥覺來江西辦起了工人夜校,領導工人斗爭。
燎原劇情概況
1905年,贛西煤礦工人要求發清欠餉。礦上用議事為名,把領頭的肖昌定騙出來殺了。在血腥的鎮壓下,礦工們忍氣吞聲,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他們中問流傳著這樣一段歌謠血海深仇萬丈深,礦工的生活苦啊,要比牛馬苦三分,吃的是陽間飯,乾的是陰間活,到何時撥開烏雲見青天,見青天。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工人階級的長夜從此破曉。青年雷煥覺根據黨的指示,來當地辦起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