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人物》主角是什麼身份
調查局的審計員。
男主回答到是三個字母的調查局的審計員,任何組織都不想在他們門口看到的人,不能逮捕任何人,確保不留下任何活口。
我們先來分析第一句中的三個字母的調查局,美國的調查局在電影中常見的有兩個,一個是聯邦調查局(FBI)是美國司法部的主要調查機關,他們的任務是調查違反聯邦犯罪法,支持法律,保護美國,調查來自於外國的情報和恐怖活動。
男主的背景顯然不是FBI:
因為在追查那對小偷的住址時,男主用到了自己父親的FBI證件,如果男主自己是BFI,就沒必要用自己父親的了!
而另一個調查局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是美國主要的情報機構之一,其主要任務是公開、秘密地收集和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恐怖組織、個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國內其它情報機構的活動,並把這些情報報告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同時負責維持大量軍事設備。比如像諜影重重中的男主Bouren就是典型的CIA特工。
B. 有哪些經典的講述小人物的電影
2021年美國電影《小人物》豆瓣評分高達8.0,口碑很不錯,推薦給你。
片中的「小人物」Hutch起初貌似是個普通本份的老男人,每日行動軌跡雷同,生活死水微瀾。
他是退伍軍人,但自稱只是做審計的小人物,現下在工廠做著文職,兒子正值青春期,女兒年紀還小,妻子則是當地有點名氣的職業女性。
一次家中遇兩名竊賊行凶,他中途放棄反抗,兒子不肯妥協也被他勸降因而被竊賊打傷。
事後,兒子看不起他,妻子流露失望,連警察、鄰居、小舅子也暗諷他軟弱、保護不了家人。
經過一番心理掙扎,Hutch很快展現出他其實並非一個沒有故事的男同學。
事發那晚他是對竊賊情況和周遭細節做過研判後才做出放走他們的決定,目的是保護家人,將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面對兒子的看輕,尤其是得知女兒的手鐲被竊賊順走了,他決意不再一味壓抑,要去找竊賊討公道。
這個疲憊中年突然暴走的故事之所以讓人看得爽,除了肉搏、殺伐、爆頭、槍火,以及有一個Happy Ending,更在於它是給當下我輩社畜一個提醒:老婆孩子熱炕頭,也終是壓抑不住天性!
C. 《小人物》電影男主身份是什麼
《小人物》電影男主身份是一名金盆洗手的退役特工。
《小人物》電影中男主哈奇·曼塞爾是一名金盆洗手的退役特工,退役後他的生活像一潭死水,工作毫無挑戰,他與自己的妻子也早就沒有了激情,兒子對他愛答不理,只有女兒和他最親近。一天,他發現自己女兒的手鐲被搶了,於是開啟了他的復仇模式,最後還和俄羅斯黑幫進行對抗。
影片看點:
《小人物》只有短短90分鍾,毫不拖泥帶水,簡直「爽」就一個字,該片可以說是低配版的《疾速追殺》,無論是製作團隊、故事走向還是動作風格都是一脈相承,就是看起來投資低了點。
但不失為一部愉快的「周末特供」爽片。該片復制了《疾速追殺》《伸冤人》模式再獲成功,把中年硬漢+家庭主題+動作爽片,三種元素融合在一起。
D. 一部電影一個隱藏的小人物沒想到是大佬
美食總動員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有懷揣夢想的權力,哪怕他只是一隻生活在 《美食總動員》劇照(20張) 陰溝里的老鼠呢……別看人家是老鼠,可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雷米,而他的夢想,是成為法國五星級飯店廚房的掌勺。也許作為人類的你,可能不會覺得這個想法有多麼地驚世駭俗,但雷米是一隻老鼠,除了蟑螂之外,你在廚房裡最沒辦法接受的嚙齒類動物。 由於在嗅覺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天賦,雷米的一生都浸透在「廚師」的光輝理想之中,並且努力地在朝這個方向艱難地邁進,絲毫不去理會擺在自己面前的事實:廚師是這個世界上對老鼠最懷有病態恐懼的職業。不要以為所有的老鼠都像雷米這樣「不切實際」,至少他的家人都還算正常,而且對於雷米的異想天開皆嗤之以鼻,快樂而滿足地過著老鼠都在過的與垃圾堆為伴的生活。這個時候的雷米已經有點走火入魔了,凡是看到能吃的東西,他都會情不自禁地想像:到底是火燒、還是嫩煎好呢…… 你還別不信,有的時候夢想和現實,真的只有一步之遙。雷米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竟然搬到一家法國餐館的下水道里安家。這還不算什麼,最神的是,這家餐館的創始人,恰恰就是雷米畢生的偶像--法國名廚奧古斯汀·古斯特,他曾說過的那句「人人都能當廚師」早就被雷米奉為金玉良言。可是雷米也有自己的麻煩,因為他不能讓自己在廚房中被發現,否則就會引起驚天動地的可怕混亂 就在雷米飽受折磨准備放棄的時候,卻發現餐館廚房裡有一個倒霉的學徒林奎尼,因為生性害羞而遭排斥的他,在廚藝上更是沒什麼天賦,即將面對被解僱的命運。於是乎,同被逼上絕境的一人一鼠,竟然結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同盟:林奎尼以人的身份在前台「表演」,雷米則奉獻了他那有創造力的大腦,在幕後進行操縱--沒想到,他們竟然共同獲得了不可思議的成功。 成功的 風靡全法國的"普羅旺斯悶菜" 林奎尼在雷米的幫助下,成為了整個法國飲食業的「天才廚師」,他們撼動的,可不僅僅是巴黎,還包括整個世界的價值觀。 但這時林奎尼和雷米的意見不同,有人鑽了空子——把小雷米帶走了;可偏偏在那天晚上有一位特殊的客人要來品嘗他們的特色菜。關鍵時刻雷米回來幫助林奎尼兩人和好如初,林奎尼和甜妞也成了戀人……
E. 電影《小人物》男主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電影《小人物》中男主哈奇·曼塞爾的真實身份是CIA黑色外勤。
《小人物》劇情簡介:
《小人物》是由伊利亞·奈舒勒執導,鮑勃·奧登科克、康妮·尼爾森、阿列克謝·謝列布里亞科夫主演的犯罪動作片,於2021年3月26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哈奇·曼塞爾是金盆洗手的退役特工殺手,想過點歲月靜好的日子,但為了保護家人和孩子,不得不重出江湖,大開殺戒的故事。
一天晚上,哈奇·曼塞爾(鮑勃·奧登科克飾)位於郊區的家中遭兩名小偷闖入。為了避免暴力沖突,哈奇沒有為自己或是家人反擊。他的兒子布萊克·曼塞爾(蓋奇·芒羅飾)對他感到很失望,他的老婆貝卡·曼塞爾(康妮·尼爾森飾)似乎也因此更加疏遠他。
這起事件激發了哈奇心中壓抑許久的情緒和本能,促使他走上殘酷的道路,揭露他黑暗的秘密和致命的能力。在拳頭、槍彈和急速行駛的車陣中,哈奇必須從危險的敵人利安(阿列克謝·謝列布里亞科夫飾)手中救出自己的家人,並確保別人不會再把他視作無名小卒 。
F. 阿甘正傳 角色介紹
(本片改編自同名小說《阿甘正傳》作者溫斯頓·格盧姆)
天空中,一根羽毛隨風飄舞,飄過樹梢,飛向青天……最後,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腳下,阿甘坐在亞拉巴馬州的一個長椅上,滔滔不絕地訴說著自己一生的故事——
阿甘於二戰結束後不久出生在美國南方亞拉巴馬州一個閉塞的小鎮,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媽媽是一個性格堅強的女性,她要讓兒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樣生活,她常常鼓勵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強不息。而上帝也並沒有遺棄阿甘,他不僅賜予阿甘一雙疾步如飛的「飛毛腿」,還賜給了他一個單純正直、不存半點邪念的頭腦。在學校里,阿甘與金發女孩珍妮相遇,從此,在媽媽和珍妮的愛護下,阿甘開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
在中學時,阿甘為了躲避同學的追打而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就這樣跑進了大學。在大學里,他被破格錄取,並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大學畢業後,在一名新兵的鼓動下,阿甘應征參加了越戰。在一次戰斗中,他所在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了珍妮的囑咐,撒腿就跑,他的飛毛腿救了他一命。在越戰中,阿甘交了兩個好朋友:熱衷捕蝦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鄧·泰勒上尉。
戰爭結束後,阿甘作為英雄受到了約翰遜總統的接見。在一次和平集會上,阿甘又遇見了珍妮,而珍妮已經墮落,過著放盪的生活。阿甘一直愛著珍妮,但珍妮卻不愛他。兩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作為乒乓外交的使者,阿甘還到中國參加過乒乓球比賽,並為中美建交立了功。在「說到就要做到」這一信條的指引下,阿甘最終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他教 「貓王」埃爾維斯·普萊斯里學跳舞;幫約翰·列農創作歌曲;在風起雲涌的民權運動中,他瓦解了一場一觸即發的大規模種族沖突;他甚至在無意中迫使潛入水門大廈的竊賊落入法網,最終導致尼克松總統的垮台。
因為「傻人有傻福」,阿甘還陰差陽錯地發了大財,成了億萬富翁。而阿甘不願為名利所累,他做了一名園丁。阿甘時常思念珍妮,而這時的珍妮早已誤入歧途,陷於絕望之中。終於有一天,珍妮回來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懷抱,之後又在黎明悄然離去。3年以後,阿甘又一次見到了珍妮,還有一個小男孩,那是他的兒子。這時的珍妮已經得了一種不治之症,阿甘同珍妮和兒子一起回到了家鄉,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
珍妮過世了,他們的兒子也到了上學的年齡。一天,阿甘送兒子上了校車,這時,從兒子的書中落下了一根羽毛,一陣風吹來,它又開始迎風飄舞。
相關評論
一句話評論
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
美國「反智電影」的代表作
充滿著好萊塢電影回歸的保守主義精神
展現歷史與個人的約定,以小人物的經歷透視美國政治社會史的史詩片
名家點評
可以說《阿甘正傳》是權威級的美國電影。
——BBC
簡直不可思議。
——《芝加哥太陽時報》
與其他最優秀的演員一樣,漢克斯是一座超級反應堆。
——TIME Magazine
我覺得故事裡的阿甘簡直就是典型的美國人,他的成長過程又正好是我們所經歷的,他使我們清晰地回顧過去的歷史。他是個好人,能令人落淚也能逗人發笑。
——好萊塢製片人 溫迪·費勒曼
在這部影片里,我想讓阿甘以一個頭腦簡單、純真,而又缺乏主見的人物形象出現在銀幕上,我把影片中的各個角色看做是美國國民人性化的象徵。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重新肯定了舊的道德及社會主體文化,宣揚了60年代美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同時它又否定了其他前衛的新文化。我想正是基於此,它才能深得美國民心。
——本片導演 羅伯特·澤梅基斯
《阿甘正傳》讓我們熟知了兩個人:阿甘和湯姆·漢克斯。這部影片改編自溫斯頓·格盧姆的同名政治諷刺小說,但影片的總體風格似乎更像是一部人生寓言,在影片中,阿甘的智商盡管並不高,但他的身上卻具有這個社會已經遠離許久的誠實、守信、勇敢、真誠等美德,影片的開始,我們或許會被阿甘的木訥所逗樂,在他面前,我們充滿著優越感,但在影片結束時,我們卻不得不被他的真誠所感動,我們突然發現阿甘的經歷正是代表了我們每個人的純真年代,而我們的身上卻已經覆壓著太多的偏見與虛榮。
——雷風修正
精彩影評
▲「傻子」阿甘
在影片中,帶著美國南方口音、智力有障礙的阿甘凝視著充滿野性的珍妮,彷彿和美國小說大師福克納的名著《喧囂與騷動》中的傻子班吉是遠親。但二者顯然有著根本的區別:班吉只是一個家庭衰亡的象徵,是個真正的低能兒;而阿甘這個「傻子」卻幾乎代表了這個時代所缺少的所有美德:誠實守信,做事認真,勇敢無畏,重情輕財,反過來說則是具備這些美德便成了愚蠢,這真是對當今某些社會狀況的一個莫大諷刺。
而阿甘所摯愛的珍妮則是墮落的象徵,她染上了幾乎所有的惡習,如吸毒、性解放等,最後她死於一種病毒——其實影射的是艾滋病毒。而阿甘卻不計一切,始終如一地愛著她,影片在對他構成一種似是而非的責備的同時,更體現了他的純真和善良。
阿甘如同一個戰士,以他貌似簡單,實則更為簡單的頭腦和特殊的才能以及強大的體魄為武器,一次又一次地贏得了生存和發展。這是一種對上帝獎勵善良的希望,同時,它更包含了一種基調:向前,跑。有人說,這樣奔跑會給人帶來希望。事實上,希望確實存在,這部獨特的影片贏得了如此眾多的觀眾,吸引了甚至只喜歡輕松的娛樂片的觀眾,便說明了希望本身和希望的魁力。
阿甘形象的塑造顛覆了正常世界中的英雄形象,與傳統觀念背道而馳,具有強烈的反傳統、反主流性。阿甘的經歷讓許多「聰明人」相形見絀,我想導演就是想通過阿甘形象的塑造來反諷社會,反映社會現狀,比如對人的異化、墮落的揭露等�藉此來引起人們對社會與人們命運、前途的關注。有趣的是,阿甘身後總有一群尾隨者,他們找不到人生的答案,盲目地追隨阿甘,可以這么說,這就是美國當時社會的一種現實,人們對現實失望,找不到生存的動力與意義,只好無望地把命運寄託在別人身上。而阿甘卻總能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現實,勇敢地跑下去,這不能不說是絕妙的諷刺。
對於這樣一個近年來好萊塢電影中少見的鮮明人物,阿甘無疑會被載入史冊,在美國,阿甘就是戰後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這代群體的化身,在他們的經歷中,3K黨、搖滾、越戰、肯尼迪、尼克松等紛紛登台亮相,在和平的混亂中他們成長,道德的重建,個性的張揚,使他們的人生道路充滿著變數,他們看來似乎缺少錘煉,步履蹣跚得讓人放心不下,但他們終究是長大了,並且他們跑起來的速度出乎了父輩的意料。
在小說《阿甘正傳》里,它的結尾是這樣寫的:「不過,我跟你說,朋友:有時候到了晚上,我仰望星星,看見整個天空就那麼鋪在那兒,可別以為我什麼也不記得。我仍舊跟大家一樣有夢想,偶爾我也會想到換個情況人生會是什麼樣兒。然後,眨眼之間,我已經四十、五十、六十歲了,你明白吧?」
相信即使看到這里,每個人內心的惶惑感一點都不會減少,但同時我們也會油然而生一種超脫的感覺,就像我們仰望星空,感到一種自然的和諧和偉大的力量,雖然一些問題還是沒有答案,可是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時間總是無情地流轉,它在催促我們不要因太多的思考而虛擲光陰。
電影隱喻
1.3K黨
3K黨(Ku Klux Klan, KKK)是美國最早的恐怖組織之一,1866年就有了。主要鼓吹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使用私刑、綁架、集體屠殺等手段迫害黑人、猶太人和東方人。
2.貓王
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可能是20世紀美國流行音樂中最重要的人物。他雖然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無可爭議的是他使搖滾樂在世界范圍的流行普及化。單從他的唱片銷量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影響力是非凡的。從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這20年間,他的國際熱門歌曲一打兒接一打兒,甚至在他去世之後他的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極其穩定的銷量。毋庸置疑,他是流行音樂歷史上唱片銷量最高的藝人。他的富有爭議的性感舞台形象確立了這種音樂在視覺上的標准。
3.阿拉巴馬大學黑人入學事件
小石城事件沒有在阿甘正傳中出現。
3.小石城事件
1957年9月,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地方法院根據1954年最高法院關於取消公立學校中種族隔離的決定,宣布該市公立中心中學接納9名黑人學生入學。白人種族主義分子激烈反對這一決定。9月2日,該州州長福布斯以「防暴」為名派出國民警衛隊前往阻止黑人學生入學,但未成功。23日,在州長的縱容下,上千名種族主義分子包圍學校,毆打黑人記者,並把8名入學的黑人學生趕走。隨後南方幾個州也發生了襲擊黑人的事件。小石城事件震動了全世界,艾森豪威爾政府被迫於24日派傘兵部隊1,00 0餘人趕赴小石城,「保護」黑人入學。在政府的干預下,地方當局於1959年宣布取消公立學校中的種族隔離制度。
4.約翰·肯尼迪
作為總統,肯尼迪在美國政治方面,奉行他的「新邊疆」政策。在他執政期間,提出了為數眾多的計劃,包括改善城市住房條件、發展教育事業、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醫療保健、反對種族歧視等等。他執政時期,正值國際政治舞台風雲變幻,古巴導彈危機、柏林危機等一大堆的麻煩纏繞著他,然而,肯尼迪沒有退卻,以高昂的情緒給美國民族帶來了極大的希望和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的勇氣。
1917年5月出生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
1943年任海軍少尉,並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1852年在波士頓競選議員。
1956年作為民主黨的候選人被任命為副總統。
1958年進入參議院。
1960年11月任美國第35屆總統。
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
5.花花公子的校服事件
好像歷史上真有此事,不過主角不是JENNY。
6.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是二十世紀歷時最久的戰爭。從四十年代中後期至七十年代中期,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內,越南愛國武裝憑著簡陋的武器先後戰勝了兩個強盛的資本主義工業強國——法國與美國,不僅創造了戰爭史中的奇跡,而且以其前仆後繼的民族犧牲精神演示了戰爭史中的一幕幕奇觀。
7.約翰遜總統
林登·貝恩斯·約翰遜(1908.8.27—1973.1.22)是美國第42屆第36任總統,生於得克薩斯州,是父親塞繆爾和母親莉伯卡的五個孩子中的長子。父親是州議員。約翰遜在西南師范畢業後從事過多種職業。1948年當選參議員,1951年成為民主黨議員領袖。1960年被提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競選獲勝。1963年11月12曰,肯尼迪遇刺身亡,約翰遜繼任總統。繼任後,他提出有關人權、減稅、反窮困和資源保護的立法,得以批准。1964年競選連任成功。他提出了建立「偉大社會」的口號,並出台了一些實際措施,也取得了某些成效。但他因襲前屆政府的政策,並且擴大了印支戰爭。1965年,還派兵對多明尼加進行了干預。特別是擴大印支戰爭,受到美國人民的強烈反對。約翰遜為了擺脫困境,不得不與印支方面進行談判,以便結束戰爭。
任期屆滿之後,約翰遜不再競選總統。退休後,他在得克薩斯的一個牧場住了下來。在他去世的第二天,越南停戰協定在巴黎簽字。
8.華盛頓反戰集會
32萬美國群眾在華盛頓舉行反對越戰的大示威。
9.阿波羅登月
1969年7月20日晚10點56分(美國東部時間),阿姆斯特朗步入歷史。他先是乘小鷹號月球著陸器登上月球表面,避開月球冰礫,在寧靜的沙海平穩著陸,他從艙梯的最低一級伸出穿了靴子的左腳,在月球上踩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那是一個大約八分之一寸深的鞋印,它將在月球上保持五十萬年之久。接著阿姆斯特朗說出了那個註定永傳不朽的句子,「這是個人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
10.乒乓外交
60年代後期起,長期處於敵對狀態的中美兩國開始為改善和緩和關系而進行試探和秘密接觸。經毛澤東主席批准,1971年4月6日,正在日本名古屋參加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中國乒乓球隊,向美國乒乓球隊發出訪華邀請。
1971年4月10日,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和一小批美國新聞記者,成為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批獲准進入新中國境內的美國人。4月14日,中國總理周恩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了美國乒乓球隊的成員,並對他們說:「你們在中美兩國人民的關繫上打開了一個新篇章。我相信,我們友誼的這一新開端必將受到我們兩國多數人民的支持。」
11.約翰·列農
「搖滾之父」約翰·列儂。「披頭士」樂隊是六、七十年代的標志。他們象徵了狂熱、先鋒、敏感,也代表了吸毒、縱欲。但無可爭辯的是:他們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思想。
1980年12月8日,約翰·列儂走出位於曼哈頓的公寓,照例有很多歌迷在等他。一個青年拿出列儂最新的專輯請他簽名。列儂滿足了青年的願望。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片刻之後,他會死在青年的槍下。
12.尼克松總統
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於1913年1月9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附近的約巴林達鎮。愛爾蘭人後裔。1934年獲惠特爾學院學士學位。後進杜克大學專修法學,1937年獲法學士學位。1937年至1942年在加利福尼亞州惠特爾當律師。1938年6月加入共和黨。1942年至1946年在海軍服役,升為海軍少校。
1946年,尼克松當選為美國眾議院共和黨議員,開始步入政界。1950年當選為美國聯邦參議員。1952年,他作為艾森豪威爾的競選夥伴,當選為美國副總統。1956年他再度當選為美國副總統。1959年在競選總統中以微弱票差被約翰·肯尼迪擊敗。競選失敗後,尼克松先後在洛杉磯和紐約從事律師工作。
1968年尼克松重返政壇,在當年的美國大選中,他擊敗民主黨人漢弗萊和獨立競選人華萊士,當選為美國第46屆(第37任)總統。1972年1月連任第47屆總統。1974年8月因「水門事件」被迫辭去總統職務。
13.水門事件
水門事件是指1972年6月17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利用其競選班子刺探對方民主黨的競選政策,在民主黨總部水門大樓安裝竊聽器,事後被《華盛頓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揭發,從而掀起彈劾尼克松的事件。這次事件導致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的總統辭職。
14.蘋果電腦
個人感覺Apple的標志能說明一切問題了……這種水果生意對阿甘來說也許太復雜了。
15.卡特總統
詹姆斯·厄爾·卡特(James Earl Carter)習稱吉米·卡特,1924年10月1日生於喬治亞州普蘭斯。1941年至1943年先後在喬治亞州西南大學和理工學院讀書。1943年入馬里蘭州美國海軍軍官學校(即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學習,1947年獲理學士學位。1946年至1953年在美國海軍服役。1953年父親去世,他退役在家鄉經營卡特農場、卡特倉庫等業務,並從事政治活動。當過基督教南方浸禮會執事、主日學校教師。
1955年至1962年任喬治亞州薩姆特縣學校董事會董事長,1962年至1966年任喬治亞州參議員。在此期間還先後擔任過平原發展公司、薩姆特縣發展公司總經理,喬治亞州中西部計劃和發展委員會以及喬治亞州改進作物協會主席等職。1970年至1974年任喬治亞州州長。1974年任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議員競選委員會主席。1977年任美國第三十九任總統。1980年爭取連任落選。1982年起在亞特蘭大的埃默里大學任名譽教授。
16.The AIDS
1981年6月5日,當艾滋病病毒被第一次發現時,人們甚至不知道該把它稱作什麼,更別說了解它致命的原因了——這一天,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報道,洛杉磯五名同性戀死於一種罕見的「肺炎」。7月,一份名為《紐約人》的同性戀周報第一次撰文介紹了這一疾病,文章的標題是「同性戀社區的癌症(Cancer in the Gay Community)」。1982年底,這一疾病被正式命名為艾滋病(AIDS)。
獲獎記錄
·第六十七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剪輯,最佳改編劇本六項大獎。
·第十六屆電影金雞獎最佳譯製片獎。
《阿甘正傳》影評
阿甘是一個出生很不幸的人,通常人們總是認為這種人不能成功, 在做任何事情過程中。 但是,相反,這個不幸的人已經取得許多難以置信的成功,他是一個足球明星,一名戰爭英雄和一個百萬富翁!
1995年的第六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影片《阿甘正傳》一舉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等六項大獎。影片通過對一個存在智力障礙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現。影片改編自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只不過原著是一本充滿了諷刺意味的荒誕小說,而影片則對故事進行了修飾和美化。摒棄了原著的荒誕和揭露諷刺意味,為影片增添了一種溫情。這無疑使影片更合觀眾和評委的口味,但卻犧牲了原著的叛逆斗爭精神,使影片成為了一種理想化道德的象徵。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純潔的形象,而珍妮則成了墮落的象徵。這與原著有著極大的出入。對於所敘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終都是以一種溫情和善意的態度來表現的,甚至還加入了詩意化的成分,這使得影片顯得柔和而無傷害性。影片對傳統道德觀念的宣揚和體現。使影片變得易為人們所接受,導演高超的編排技巧和電影語言的運用也使影片十分吸引人。影片的內容為影片商業上的成功提供了保證,而導演藝術上的處理也使得影片更加精彩,這就是影片成功的原因所在。《阿甘正傳》成了美國當年最為賣座的電影之一。
湯姆·漢克斯在影片中的表演十分朴實自然。他以在此片中的表現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這已是他連續獲得的第二個影帝金像。《阿甘正傳》的成功,也使湯姆·漢克斯成了好萊塢最受歡迎的影星之一。對湯姆·漢克斯來說,那兩年是他演藝生涯中最為幸運的一段日子。
影評讀後感
《阿甘正傳》是最值得男人看的十部電影之一,看了之後真的非常感動。手指放在鍵盤上,真的都無法表達出自己的情緒。轉貼了一篇覺得還不錯的影片,供大家鑒賞。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於你。」阿甘母親的這一句話,向我們闡明了: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就正是聽著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了屬於自己生活的奇跡。
從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到橄欖球健將,到越戰英雄,到蝦船船長,到跑遍美國……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軀,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會看到: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緩緩地降落在阿甘的腳下。我想,這,其實正是影片在暗示,在暗示我們: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麼,這個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註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它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中的真實。幼年的阿甘曾經腿有殘疾,於是,阿甘的母親就不得不為她心愛的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以輔助其行走。於是,每每放學後,同伴們就會在路上譏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趕著阿甘扔石頭。往往這時,那位女同學珍妮喊道:「阿甘,快跑。」然後,阿甘驚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掙扎著爬起……漸漸地,鐵架子便不在束縛著他,最後他奔跑如飛了。同伴們追不上他,只能眼睜睜的巴望著而束手無策。這,應該說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跡。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憑著驚人的奔跑速度,阿甘進了橄欖球隊,以後又進了大學並最終順利畢業。不久,他參加了越戰。在越南戰場上,阿甘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不過,就跑。」阿甘於是轉頭就跑。他成了唯一倖免的人。看到這里,觀眾大概都會發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後來返回去救出負傷的戰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麼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戰功顯赫而受到總統接見。這,是導演為我們精心准備的一幕喜劇。但我,卻依然不會為此而覺得誇張又或是可笑。也許,曾經,有的人常常會感覺到生活的負擔過重,舊因為面前的困難重重,而整天垂頭喪氣、鬱郁寡歡。阿甘呢,信念是這樣的單純,目標又是這樣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窮山惡水,可愛的阿甘也絕對能夠以一顆絕對平常的心視之,並最終一一跨過。這,絕不是僅僅用「愚人之福」就可以解釋的。所以,我寧願相信,只有保持阿甘這種生活態度和堅強意志的人,信念才是能夠減輕自己許多關於生命的又或是別的之類的重負,從而達到生命之巔、獲得自己最終的輝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可以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布巴,而干起自己並不熟悉的捕蝦業(僅僅是由於布巴的一句話)……
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這一目標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阿甘的一生的確出現了許多奇跡,但,這些奇跡沒有、也絕不可能會引導我去羨慕他。大概,我會的,只有去欣賞與阿甘在一起的那些歲月、生命和歷史,體味其中的苦與甜,甚至,期待者「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G. 《小人物》hutch真實身份是什麼
電影《小人物》中男主hutch真實身份是CIA黑色外勤。
《小人物》的男主角哈奇曼賽 (Hutch Mansell),是個中產家庭的一家之主,平凡老爸,日復一日的上班工作,日復一日的做著家務,日子平淡無奇,而他的日常神情隱隱也表露出他的苦悶。
但有一天,兩名小偷闖入家中行竊,在他正確的判斷之下,沒有做出反擊,沒有以暴制暴,讓他的家人對他感到失望,於是,他再也不隱忍他的退休特務身份了。
人物簡評:
中年大叔Hutch(鮑勃·奧登科克 Bob Odenkirk 飾)是一個小職員,他的生活枯燥無味,每天早起做早餐,倒垃圾,然後去上班,在公交站練習引體向上來鍛煉下身體。
Hutch也曾當過兵,但是他只是在部隊做些審計工作,兒子要做一個退伍老兵的演講,想要采訪他,他也拒絕了,覺得自己的部隊生活沒有什麼值得講的,兒子的失望,妻子無意中的話語深深刺痛了Hutch。
H. 美國電影《小人物》解析是什麼
《小人物》這部電影的劇情脈絡,其實還是非常典型的,看似普通人的男主背地裡曾是fbi的高級特工,只不過因為嚮往平凡的生活所以歸隱鬧市之中。這類電影之所以引人,身為「平凡人」的主角開始必須吃癟栽跟頭,然後再展現出十八般技藝,把之前欺負自己的人打個落花流水。
看上去,其實這也是「復仇類型」電影的主線,但是復仇題材一般會是:被欺負-磨礪自身-絕地反殺這樣的流程,前面被虐得越慘,後面歷經千辛萬苦命懸一線的反殺才越讓人拍腿稱快。但是「退休殺手」題材的電影,則可以完全省略掉中間為了復仇而「增強自我」的環節。
主角開始就已經是滿級用戶,吃癟並非無力反抗,更多是沒有準備,或是無心反抗,於是後面的所謂「復仇」則是通過砍瓜切菜來完成對前面劇情的顛覆,相比於常規復仇題材,退休殺手的反殺顯然要更加瀟灑寫意。
《小人物》簡介
阿瑟·佩恩執導美國影片。本片是紅人翻案的反傳統西部片,內容和構想都處理得頗具新意,每一段情節都具有相當高的趣味性。2014年12月入選美國國寶影片。
本片描述一名曾經在白人和紅人社會出生入死多次的人瑞回憶他的一生經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美國西部開拓時期的一頁血與淚的歷史。本片是這紅人翻案的反傳統西部片,內容和構想都處理得頗具新意,每一段情節都具有相當高的趣味性。
I. 小人物主角是什麼身份,手上紋身
前CIA特工。
創建者是這么介紹的:E時代的我們,更加需要直白有些電影我們看起來不需要用太多大腦,我們只需要眼睛和耳朵.暴力、粗口、血腥、直白....我們不要waitandbleed。
《小人物》是一部難得動作片,欲揚先抑的拍攝手法,越往下看越是心情舒暢。劇中男主角Hutch從剛開始的居家慫男,到後來的硬剛黑幫都是看點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