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天塔開始的那段文字是什麼這部電影主要講得 什麼
我們被帶到摩洛哥的荒山峻嶺,鄉民的生活被一隻槍打破了寧靜,這支Winchester牌獵槍,美國製造,由一個日本遊客留下來送給當地導游。一個善意的舉動引來的卻是一個悲劇,這只槍的子彈被放羊的孩子練習著射出去,又射中了恰恰是來自美國的女遊客。女遊客和丈夫不久前喪子,出遊本來是為了挽救婚姻。女遊客在小村莊里等待救護生死未卜,同時摩洛哥警察懷疑有恐怖主義行為,要保護國家名聲,開始粗暴地追逐牧羊人一家。女遊客的丈夫打電話給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家中的墨西哥保姆,要她好好看管孩子,墨西哥保姆要到邊境對面的家中去參加兒子的婚禮,找不到替補只好把兩個孩子帶了去,結果返回聖地亞哥的途中因為侄子沖動的決定,被警察懷疑綁架孩子,喪魂落魄地在野外度過了一夜,幾乎把孩子丟了。在地球的另一端,日本警察則被照會調查獵槍的來歷,結果我們知道日本遊客有個正在青春期的啞巴女兒,在成長的痛苦中反叛著也渴望著,而後我們還知道這個家庭的母親不久前自殺……
倒霉事一樁樁,在觀看時幾乎覺得編劇有些強迫地把這些巧合安排在一起。但是無論是在摩洛哥等待救援的美國遊客,還是東京萬家燈火中的一對父女,還是北美荒地中驚慌失措的墨西哥保姆,都是人類處於困境中無助的寫照。今天,彷彿人類也在造一座通天塔,今天的通天塔就是全球化,而全球化的通天塔也並非沒有代價。
這部影片的手法能夠吸引你觀看,經常讓你透不過氣來。攝影是最無爭議的部分,給我們難忘的畫面,無論是美麗的荒山,還是人工化的東京,攝影的呈現都是那麼強有力。表演方面,同時啟用大明星與各國職業演員與非職業演員,沒有感覺任何的不調和,也是影片為人稱道的一大特色。凱特·布蘭切特,布拉德·皮特的大明星身份正好符合劇情,因為在第三世界的小地方,任何美國人都象是明星。但是轉眼之間他們也仍然可以如此束手無策。當然,這部分故事的結局終於轉悲為喜,也許是美國觀眾需要的一點安慰。日本部分的劇情以那個日本女演員的出色表演而格外突出,最不落俗套,但是也最反映現代化社會人的困惑。墨西哥保姆故事討論邊境關系:一方面,資本主義需要全球化,墨西哥人是加州廉價勞動力的主力軍,另一方面,疆界又必須存在,出入的規則永遠由強勢的一方來決定……
什麼是能讓我們在絕境中保存希望的光芒?當人類因為通天塔而被上帝懲罰,不同語言不同種族之間的人類還能靠什麼來溝通?影片的創作者好像又絕望又希望。最暗的夜裡,我們尋找著人性之光。父與子,父與女,夫與妻的親情之外,也許是那個摩洛哥導游,那個摩洛哥老奶奶,東京的警察,墨西哥的保姆更能證明著人性的紐帶。《通天塔》的導演伊里亞圖有才氣,有野心,《巴別塔》完全證明了他作為電影藝術家的才氣,而他的野心是創作一部關於大想法同時又喚起大情感的電影。這個野心到底是否完全實現,還是見仁見智的事情。這部電影的好處在於它只是讓你在細微的感受中思考,並不把結論強迫給你,也不對每種文化做類型化的簡化,只是喚起對生命的慈悲之情,也許就是這種慈悲之情將是拯救我們於隔閡的光。可是同時,它的故事是否太牽強?費了半天勁並沒有說清楚什麼?雖然有很多有力的片斷,但是這些片斷的組合終歸沒有能夠達到創作者想要達到的高度?這是一部讓你看了以後願意跟朋友爭論的電影。
《聖經》里,記載了初始人類想要建一座通天的「巴別塔」,上帝為了防止人類到達天庭而讓他們說不同的語言,最終人類的難以溝通造成高塔的坍塌,通天夢成為泡影。而影片《通天塔》借喻了這段隱喻,《愛情是狗狼》的導演亞里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執導了該影片。亞里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是講結構的高手。該影片因有布拉德·皮特和凱特·布蘭切特這兩位巨星的加盟,而更加值得期待。
影片《通天塔》帶有強烈的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的獨特風格,世界上恐怕很難找出什麼導演能夠把多線索交叉敘事手法運用得如此嫻熟,儼然有超越上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撞車》的勢頭。而且,亞歷桑德羅此次把握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矛盾沖突顯得更加的宏大和人性化。同時,這種多線索敘事技巧在他的手中也已經不再僅僅是表達的工具,而是極富洞察力並具有深刻見解的表達出口,是其展現故事主題的必由之路。伊納里圖曾表示過,將一些故事線索編織到一起已經成為他工作的一種習慣。「當我坐在車里看到有人從路邊經過時,我便開始覺得那個人肯定比我頭腦中的任何東西都要有趣。所以探究他人的內心是我最大的願望。與此同時,我們所擁有的現實中的一切也是如此的有限。我更希望探索更加廣闊的外部世界,還有陌生的外部世界是怎樣影響到我個人的等等,都將成為我作品中所要探尋的目標……」
第5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憑借這部《通天塔》勇奪最佳導演獎,這也使得他在回到祖國墨西哥後享受到了英雄般的歡呼,也許《愛情是狗娘》是純粹的本土行為;《21克》則是更加尖銳而小眾的,但前兩次大膽的嘗試之後使得如今的伊納里圖終於迎來了更加輝煌的成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巴別塔》呼聲最高,甚至高過大師級人物阿莫多瓦的《回歸》,也有人認為伊納里圖一直在自我重復,僅此而已,但他堅持自我風格的姿態正是具有獨立精神的電影人最可寶貴的地方,而且他也確實找出了最合適自己的表達方式,《巴別塔》與他的前兩部作品比起來著實有著巨大的突破,在結構和主題上更加宏大與深化,也許它註定不會取得太高的票房,但與觀眾得到的心靈洗禮相比,那也不算什麼。
第64屆金球獎,本片獲得劇情類最佳影片獎。
第79屆奧斯卡獎,本片獲得7項提名。
編輯本段〖日劇《巴別塔》〗
バベル(映畫)
劇名:巴別塔(The Tower of Babel)
電視台:富士電視台播出
首播:2002年
回數:9
原作:岡田俊平
編劇:吉田豪
導演:高橋伸之
演員:柏原崇 りょう 廣末涼子 井上純一 山田明郷 小西真奈美 田口トモロヲ
劇情簡介:
BABEL是聖經上說的一痤高塔的名字。根據《聖經·舊約·創世記》的記載,人們打算修建一座高塔通向天界,引起上帝不滿,於是他讓這些人說不同的語言,由於人類彼此不能想互溝通,導致高塔的建築被迫停頓,人類因此產生了各種分岐而開始分裂成各個互相敵視的民族……
這個故事片是圍繞著一個名為「巴別塔」的醫療研究中心展開有,該中心位於地底下13層。通天塔中有個兩面三刀的天才醫生羽恭一和木崎熏,他們專門研究全國各地的一些不可思議有病理現象,比如為何一卵雙生的姐妹會有肉體上的相互感應;為何一個人會同時擁有幾十種人格等等,故事的格局很像X檔案。
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應該知道,這部片子不是偶像劇哦,確實是類似於X檔案的故事,但拍攝手法是非常日本化的!
視覺上的沖擊還是比較大的,心理承受力差的朋友要小心嘗試哦。
編輯本段【相關文學作品】
1. 中篇小說《巴比倫塔》,特德·蔣的處女作,收錄在《你一生的故事》中。蔣因此作一炮而紅。(小說中文版已經由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發行)
2. 曹誰的長篇小說《巴別塔尖》
3. 卡羅琳·帕克絲特的長篇小說《巴別塔之犬》
2. 有誰看過通天塔這部電影
《通天塔》的核心主題也是21世紀生活的中心:溝通。影片討論了這樣一個矛盾:盡管我們居住在一個被最新進高科技武裝起來的世界,全球的聯絡變得如此之易,然而人們還是擺脫不了相互疏遠和孤獨的感覺。 此時岡薩雷斯伊納里多想到了聖經創世紀故事,他覺得「通天塔」這個名字恰如其分地貼合影片主題。它講述了一個團結的人類群體,總是期許可 以看到更遠更高的東西,於是他們一起開始搭建一座從塵世通向天堂的巨塔。當人們逐漸接近終點時,上帝對於人類的自大備感憤怒,決定破壞他們的計劃。他讓參與搭建通天塔的每一個人都說著完全不同的語言——立即讓他們無法相互溝通,於是人類只好放棄了這個計劃,隨即散夥各奔東西。 通天塔的故事流傳至今,一直被用來解釋人類多樣的文化與語言的起源——但對於岡薩雷斯伊納里多來說,這個故事更是一種辛酸的寫照,表象上的隔閡和誤解給人類帶來的分裂是多麼痛苦。 回憶起為何用《通天塔》命名影片,他說到:「我試圖找到一個詞來涵蓋人類溝通這個主題——展現出它的野心、它的美麗和它存在的問題。我考慮過很多片名,但是當我想到創世紀的故事,就覺得它特別適合並且突出影片的喻義。我們雖然說著不同的語言,但我相信我們都擁有相同的精神力量。 他的前兩部作品也在多個國家的多個拍攝地、歷經各種不同的拍攝條件後完成。岡薩雷斯伊納里多雖然已對此頗為迎刃有餘,然而《通天塔》不僅意味著一個更加復雜的情感和理性旅程,更代表著一個探索發現其它文化並通過更繁復的製片手段來展現這些觀點的過程。當如此之多的文化觀點同時充斥並交織於精神與物質世界,通常不僅能轉變個人對事物的觀點,同時還是一個重塑觀點的創造過程。 導演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避免使用傳統的世俗觀點來塑造發生在每個不同地域的故事裡的角色。為做到這點,他一直遵循著「觀察、吸收」的過程——除觀察當地人的日常習俗之外,他同時還啟用了許多非職業演員,真實地再現了當地細微的文化特質。為了使影片的每個故事由片中人物來主宰,而不讓自己的主觀視角介入故事的講述,他讓這些初次觸「電」的演員們根據場景自由發揮。他們中的許多人之前從來沒有見過攝影機。 早在岡薩雷斯伊納里多拍攝《21克》之前,他就產生了這個念頭,想拍攝一部有關人類不和諧聲音的影片。著名編劇吉勒莫阿里加再次與他聯手,暨《愛情是狗娘》和《21克》之後,完成了這三部曲之完結篇《通天塔》的創作。「阿里加是個鬼才,也是我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他的作品具有深度和力度,他深諳寫作技巧,並且掌握嫻熟。」導演說。 故事由一對受困求生的美國夫婦開始,二人在摩洛哥的穆斯林鄉間休假期間遭遇了一場偶然發生的悲劇,當地的語言和文化始終是個縈繞不解的謎團。由凱特布蘭切特 和布拉德皮特表演的角色之間也存在類似的溝通問題,演繹了親密關系間存在的隔閡問題。「看上去,兩人像沙漠中迷路的一對普通夫婦,事實上,他們則是迷茫地在彼此的孤獨中找尋著對方,」導演說道。「對我而言,理查德和蘇珊的故事,不只是一路同行在沙漠中迷失的無助夫婦,更大程度上,他們是兩個相互已然失去尊重,一同前往沙漠中重拾舊情的戀人。理解這兩個角色並不難,聯想起他們失去了一個孩子的事實,這種不幸足以帶來沉重的痛苦與自責。」導演說。 這段破碎的感情引出另外一段與其千絲萬縷聯系的故事。兩個摩洛哥少年偶然威脅到了許多人的生命安危,引發了他們無法想像的一系列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故。這個故事折射出較為普通的溝通問題,兄弟間的競爭最終升級為一個無辜的錯誤選擇。對我來說,「摩洛哥少年這段故事講述的並不是警察追捕男孩的簡單情節,而是一個有關非常虔誠的穆斯林家庭道德觀念敗落的悲劇。在父親的觀念里,孩子在公車上開槍射擊不比約瑟夫偷看姐姐寬衣嚴重多少。當價值觀破碎,一切都不再有意義;當一個關聯破裂,不只是這個關聯本身會腐爛,而是涉及這條鎖鏈。」 另一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在富庶加州工作的墨西哥保姆,她決定帶著兩個美國小孩非法過境,這改變了她的命運。她的故事代表著成千上萬試圖跨越美國邊境的非法移民——這種挫敗的生活境遇,許多海外移民都感同身受,他們無法充分表達對改善生活的強烈願望。 最後一個故事發生在現代都市東京,喪妻的父親一直希望與失聰的女兒息息相通。這個缺乏關愛的少女,希望通過極端的性行為來滿足自己對愛的渴望。這段故事表達了另外的一種語言——肢體語言。岡薩雷斯伊納里多說「溝通不只是口頭的話語,還是種行為表達。在惠子的例子中,這個日本少女缺乏母愛,也不能正常通過語言表述自己。當不能使用語言來打動別人或者被人打動時,身體就變成了一種替代工具,一種武器或者一種挑逗方式。」導演說道。 這四個故事中都涉及父母和孩子、悲劇和超世,個人和世界的主題——每一個都傳達出對溝通的渴望。岡薩雷斯伊納里多認為電影的視覺語言是藝術家們突破地域和溝通重圍的一種方式,這也正是他在《通天塔》里探討的主題。「我覺得語言好比海市蜃樓,它帶給我們錯誤的信息和指引,讓我們懷疑眼中的彼此。我認為沒有比影像和音樂更強有力的工具可以突破語言造成的障礙了。影像不需要翻譯,因為它們可以觸動所有人。電影有點近似世界語。」他總結說。 對於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的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而言,影片拍攝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轉換視角的旅程。他認為這部影片對他而言是迄今挑戰最大的一個作品,對於涉及影片拍攝的每個人也有著深刻影響。「《通天塔》的誕生源自我對精神凈化的一種渴求,對訴說充斥著我心靈和腦海的事情的一種需要:那些普遍存在於世的矛盾,讓人感到匪夷所思而又痛苦萬分,影響著遠近的人群,並最終宣洩而出造成個人的命運悲劇。」
希望採納
3. 通天塔電影解析是什麼
通過對《通天塔》解析,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民族、國家中生活的人們,因溝通和理解之間的困難而出現的悲劇。在影片中,故事發生的場景在摩洛哥、墨西哥和日本,而牧放群羊的曠野、舉行婚禮的小鎮、燈紅酒綠的都市畫面,向我們展現了生活在地球上不同地區的人們,生存環境是多麼的不同。
影片中的4個故事,都被演繹得出神入化,拍攝的效果也非常令人驚嘆,影片講故事的手段也十分巧妙。但就影片震憾觀眾心靈的全局來看,《通天塔》也還是有一些暇疵的。在敘述每個故事時,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首先把觀眾引向情感的懸崖,吊足觀眾的胃口,然後及時收住,耗盡觀眾的感情之後,再接著往下講述另外一個故事。
(3)通天塔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導演將《通天塔》這一取自《聖經·創世紀》中的意象作為片名,喻示了生活在不同種族、地區、文化中的人們,因生存環境的差異,導致的難以溝通的境況。但我們如果追溯「通天塔」並未造成的根本原因,就會很清楚的發現,正是因為古時人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我們要建立自己的國家和宗教,做我們自己和世界的主人。這也意味著人類將不要上帝做他們的王,做他們的神。這種自高自大的想法和自以為是的行為,無疑是對上帝的挑戰和背叛,更是一項彌天大罪。
4. 電影《通天塔》主題
反應在繁瑣的社會體制下,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最即使的保障.就連生命垂危的人,都要在外交的前提下才能獲救...
5. 通天塔這個電影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十二個人、三個國家、四種不同的命運、一次偶然的事件,皆源於那一聲無意的槍響……命運交織的羅網將不同種族、地域、文化背景下的靈魂納入其中。世界上的每個人之間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上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提出了「六度分割」的理論。他認為,只要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與任何一個陌生個體建立聯系。可是這種關聯的絲線是多麼的微弱,即使我們意識到對方的存在,但我們還是聽不見對方的掙扎呼喊,就算聽到依然無法理解無法進行有意義的溝通。在電影結束後顯現出了一段字幕:「獻給我的孩子。最暗的夜,最亮的光。」顯然,這絕非一部絕望的電影,而是一部在絕望世界裡掙扎的故事,並將孩子視為未來的希望,光明世界必將由他們建成,通天之塔亦必將由他們建成,願未來的世界不再有誤解、隔閡和悲傷。
【由地點突出主題】
故事涉及六個家庭,十個人物,三個國家,使用了四種語言……《巴別塔》延續了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一貫的執導風格,喜歡用無秩序的大環境來襯托整體故事,然後將零零散散的記憶碎片拼湊至一起,就形成了一個風格獨特、立場鮮明的政治氛圍,諷刺了所謂「文化大同」那虛有其表的偽善,發出了讓人產生恐懼的「白色噪音」。這是伊納里圖與編劇吉勒莫·阿里加繼《愛情是狗娘》和《21克》之後的第三次聯手,也是當初說好的「三部曲」的終結篇。故事同樣以悲劇收場,當人類的愚蠢和粗心不斷疊加時,即使與慾望、劣根性無關,所產生的後果同樣很可怕,同樣可以成為國際化政治沖突的導火索。
摩洛哥
故事開始於摩洛哥的一個沙漠里,一個牧羊人從一名日本遊客那裡得到一把來福槍,以保護羊群免受豺狗的襲擊。然而,這把來福槍卻錯誤地落到牧羊人兩個年輕的兒子手中,他們為了檢查槍的射程究竟有多遠,向遠處駛來的一輛旅行車扣動了扳機……
旅行車里坐著一對來自於美國加州的夫婦蘇珊和理查德,他們剛剛失去了自己的第三個孩子,沉浸在悲痛中。為了挽救瀕臨破碎的婚姻,他們選擇來到摩洛哥進行一場「尋找自我」的公路旅行,然而蘇珊卻突然被一枚「從天而降」的子彈擊中了肩膀,血流如注……最近的醫院也要四個小時的車程,為了等待救援人員,理查德將蘇珊帶到一個位置偏僻的小村莊中,絕望地看著她的生命在一點點流逝,村子裡一個智慧沉穩的婆婆和一名獸醫也盡可能地幫助蘇珊。理查德先是向美國大使館尋求幫助,然後,他打電話到位於聖地亞哥的家中,接電話的是和他們夫婦共同生活了11年的保姆艾米莉婭。接連遭受打擊的理查德感覺自己就要崩潰了,他以顫抖的聲音懇求艾米莉婭,一定要照顧好家中的另外兩個孩子。
這一段的主題是「失去」和「孤獨」,當一個人處在陌生環境又突生變故的話,那種悵然若失與焦慮就會尤為明顯,尤其是對於孩子剛剛夭折的理查德來說,沙漠中的無助並不是最可怕的,他已經無法再承受「失去」的痛苦了。布拉德·皮特將理查德的情感拿捏得非常到位,這個壓抑著憤怒的中年男人被潮水般的挫敗感沖擊得幾近崩潰。而凱特·布蘭切特飾演的蘇珊則是一味地沉浸在個人的世界中,在這個封閉的小空間里,到處都是憂郁無聲的死寂。另外,這里還對安全部門的「熱心」著實嘲弄了一番,因為就在理查德照顧蘇珊的當口,這次槍擊事件已經被主觀地定性為恐怖分子的襲擊,甚至已經有了追蹤目標,這些反恐專家並不知道,其實一切都只是兩個孩子耍樂的一次意外而已。
聖地亞哥--墨西哥邊境
待在加州聖地亞哥的艾米莉婭,其實也有自己的安排--要去參加兒子的婚禮,由於一直無法找到代她照顧孩子的合適人選,再加上侄兒唆使,艾米莉婭決定帶著兩個孩子進入墨西哥邊境去參加兒子的婚禮,但是當他們從墨西哥回到美國時,卻可能遭到一項犯罪指控--綁架美國小孩,所以他們准備帶著兩個孩子非法穿越國境。婚禮很順利,艾米莉婭的侄兒還喝了幾杯酒,可就在回程的路上,他們遇到了檢查的關卡,頭腦發昏的侄兒竟然扔下了艾米莉婭和兩個孩子,獨自開車走了……
這實在是對美國總統布希那自相矛盾、極度偽善的移民政策最有力的駁斥,這個以艾米莉婭為主角的故事,也代表著生活在美國的幾千名墨西哥人的現狀。艾米莉婭受到墨西哥和美國政府的雙重標準的制約,卻沒有最基本的保障。他們都是所謂的「隱形」公民,像艾米莉婭這樣的邊緣人群是不受移民法保護的,即使她已經和一對美國夫婦共同生活了11年,還帶大了他們的兩個孩子,但是她仍然屬於非法移民。蓋爾·加西亞·伯納爾飾演了艾米莉婭的墨西哥侄兒,沒壞心眼,就是易沖動外加辦事不牢……
日本東京
這一段故事似乎與其它兩個並無關聯,日本東京,一個聾啞女孩,母親的自殺給她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這個女孩只能通過折磨同樣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中的父親來稍稍減輕痛楚。她在公共場合和男生公然調情,與不同的人保持著不正常的性關系,甚至染上了裸露身體的癖好……這個正處在青春叛逆期的日本女孩,用一種全然不同的方式渲泄著「失去」的痛苦,她自以為是地認為增加別人的痛苦就可以減輕自己的,其實她完全錯了,那隻會讓她痛上加痛。
這個故事並不若表面那樣和摩洛哥與聖地亞哥全無關聯,那位日本父親就是來福槍的真正主人,當他去摩洛哥狩獵時,將它作為謝禮送給了當地的向導……這樣一個線索將它們連接起來確實稍嫌牽強,但聾啞女孩有著如此強的目的性,而且付諸於行動,都是其它兩個被命運牽著鼻子走的故事所無法比擬的。高度現代化的東京既時尚又冷酷,與炎熱、臟兮兮的沙漠也是一對反差鮮明的象徵。「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你被妻子、孩子和朋友包圍著的時候,仍然覺得寂寞。「溝通不良」並不只是出現在文化差異較大的兩個國家,也會出現在你和枕邊人之間。
6. 電影《通天塔》寓意是什麼
通天塔又叫巴別塔,這和宗教有一定關系。
《聖經·舊約·創世記》第11章宣稱,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此故事試圖為世上出現不同語言和種族提供解釋。
據猶太人的《聖經》記載:大洪水劫後,天上出現了第一道彩虹,上帝走過來說:「我把彩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大地立約的記號,我使雲彩遮蓋大地的時候,必有虹現在雲彩中,我便紀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不再泛濫,不再毀壞一切有血肉的活物了」,上帝以彩虹與地上的人們定下約定,不再用大洪水毀滅大地。此後,天下人都講一樣的語言,都有一樣的口音。諾亞的子孫越來越多,遍布地面,於是向東遷移。在示拿地(古巴比倫附近),他們遇見一片平原,定居下來。有一天,有人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怎麼知道不會再有諾亞時代的洪水將我們淹死,就像淹死我們祖先那樣?「這有彩虹為證啊」有人回答道「當我們看到彩虹,就會想起上帝的諾言,說他永遠不會再用洪水毀滅世界。」「但是沒有理由要把我們的將來以及我們的子孫的前途寄託在彩虹上呀」另一個人爭辯說「我們應該做點什麼,以免洪水再發生」於是,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於是他們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又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由於大家語言相通,同心協力,建成的巴比倫城繁華而美麗,高塔直插雲霄,似乎要與天公一比高低。沒想到此舉驚動了上帝!上帝發覺自己的誓言受到了懷疑,上帝不允許人類懷疑自己的誓言,就像我們不喜歡別人懷疑自己那樣,上帝決定懲罰這些忘記約定的人們,就像懲罰偷吃了禁果的亞當和夏娃一樣。他看到人們這樣齊心協力,統一強大,心想:如果人類真的修成宏偉的通天塔,那以後還有什麼事幹不成呢?一定得想辦法阻止他們。於是他悄悄地離開天國來到人間,改變並區別開了人類的語言,使他們因為語言不通而分散在各處,那座塔於是半途而廢了。那共同的語言被稱為亞當語,歷史上曾有學者提出某種語言是原始語言,例如希伯來語、巴斯克語等(參閱猶太文獻)。高塔中途停工的畫面在宗教藝術中有象徵意義,表示人類狂妄自大最終只會落得混亂的結局。
電影中你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毫不相關的人因為同一件事而聯繫到一起,這就是影片在宗教上的暗喻,其實通天塔就是將世界人聯繫到一起的神器,只是電影藉由類似通天塔一般的功效講述了一個蝴蝶效應的故事罷了。
7. 您好,我想知道通天塔核心意思是什麼
通天塔:巴別塔(也譯作巴貝爾塔),據《聖經》創世記第11章記載,是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
電影用六個家庭,十個人物,三個國家,四種語言,闡述了溝通和交流中的障礙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問題。
大場景的影片適合在電影院看。《通天塔》這種在摩洛哥荒山野嶺的大場景與東京人工化的俱樂部,在陽光燦爛的室外與光線陰暗的室內,在外在與內心之間大幅度切換的電影,更是那種需要在大銀幕上看的電影。你時而被帶到人物的最近處,時而又被拉到大視野。
我們被帶到摩洛哥的荒山峻嶺,鄉民的生活被一隻槍打破了寧靜,這支Winchester牌獵槍,美國製造,由一個日本遊客留下來送給當地導游。一個善意的舉動引來的卻是一個悲劇,這只槍的子彈被放羊的孩子練習著射出去,又射中了恰恰是來自美國的女遊客。女遊客和丈夫不久前喪子,出遊本來是為了挽救婚姻。女遊客在小村莊里等待救護生死未卜,同時摩洛哥警察懷疑有恐怖主義行為,要保護國家名聲,開始粗暴地追逐牧羊人一家。女遊客的丈夫打電話給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家中的墨西哥保姆,要她好好看管孩子,墨西哥保姆要到邊境對面的家中去參加兒子的婚禮,找不到替補只好把兩個孩子帶了去,結果返回聖地亞哥的途中因為侄子沖動的決定,被警察懷疑綁架孩子,喪魂落魄地在野外度過了一夜,幾乎把孩子丟了。在地球的另一端,日本警察則被照會調查獵槍的來歷,結果我們知道日本遊客有個正在青春成長期的啞巴女兒,在成長的痛苦中反叛著也渴望著,而後我們還知道這個家庭的母親不久前自殺……
倒霉事一樁樁,在觀看時幾乎覺得編劇有些強迫地把這些巧合安排在一起。但是無論是在摩洛哥等待救援的美國遊客,還是東京萬家燈火中的一對父女,還是北美荒地中驚慌失措的墨西哥保姆,都是人類處於困境中無助的寫照。今天,彷彿人類也在造一座通天塔,今天的通天塔就是全球化,而全球化的通天塔也並非沒有代價。
這部影片的手法能夠吸引你觀看,經常讓你透不過氣來。攝影是最無爭議的部分,給我們難忘的畫面,無論是美麗的荒山,還是人工化的東京,攝影的呈現都是那麼強有力。表演方面,同時啟用大明星與各國職業演員與非職業演員,沒有感覺任何的不調和,也是影片為人稱道的一大特色。凱特·布蘭切特,布拉德·皮特的大明星身份正好符合劇情,因為在第三世界的小地方,任何美國人都象是明星。但是轉眼之間他們也仍然可以如此束手無策。當然,這部分故事的結局終於轉悲為喜,也許是美國觀眾需要的一點安慰。日本部分的劇情以那個日本女演員的出色表演而格外突出,最不落俗套,但是也最反映現代化社會人的困惑。墨西哥保姆故事討論邊境關系:一方面,資本主義需要全球化,墨西哥人是加州廉價勞動力的主力軍,另一方面,疆界又必須存在,出入的規則永遠由強勢的一方來決定……
什麼是能讓我們在絕境中保存希望的光芒?當人類因為通天塔而被上帝懲罰,不同語言不同種族之間的人類還能靠什麼來溝通?影片的創作者好像又絕望又希望。最暗的夜裡,我們尋找著人性之光。父與子,父與女,夫與妻的親情之外,也許是那個摩洛哥導游,那個摩洛哥老奶奶,東京的警察,墨西哥的保姆更能證明著人性的紐帶。《通天塔》的導演伊里亞圖有才氣,有野心,《通天塔》完全證明了他作為電影藝術家的才氣,而他的野心是創作一部關於大想法同時又喚起大情感的電影。這個野心到底是否完全實現,還是見仁見智的事情。這部電影的好處在於它只是讓你在細微的感受中思考,並不把結論強迫給你,也不對每種文化做類型化的簡化,只是喚起對生命的慈悲之情,也許就是這種慈悲之情將是拯救我們於隔閡的光。可是同時,它的故事是否太牽強?費了半天勁並沒有說清楚什麼?雖然有很多有力的片斷,但是這些片斷的組合終歸沒有能夠達到創作者想要達到的高度?這是一部讓你看了以後願意跟朋友爭論的電影。
《聖經》里,記載了初始人類想要建一座通天的「巴別塔」,上帝為了防止人類到達天庭而讓他們說不同的語言,最終人類的難以溝通造成高塔的坍塌,通天夢成為泡影。而影片《通天塔》借喻了這段隱喻,《愛情是狗狼》的導演亞里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執導了該影片。亞里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是講結構的高手。該影片因有布拉德·皮特和凱特·布蘭切特這兩位巨星的加盟,而更加值得期待。
影片《通天塔》帶有強烈的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的獨特風格,世界上恐怕很難找出什麼導演能夠把多線索交叉敘事手法運用得如此嫻熟,儼然有超越上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撞車》的勢頭。而且,亞歷桑德羅此次把握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矛盾沖突顯得更加的宏大和人性化。同時,這種多線索敘事技巧在他的手中也已經不再僅僅是表達的工具,而是極富洞察力並具有深刻見解的表達出口,是其展現故事主題的必由之路。伊納里圖曾表示過,將一些故事線索編織到一起已經成為他工作的一種習慣。「當我坐在車里看到有人從路邊經過時,我便開始覺得那個人肯定比我頭腦中的任何東西都要有趣。所以探究他人的內心是我最大的願望。與此同時,我們所擁有的現實中的一切也是如此的有限。我更希望探索更加廣闊的外部世界,還有陌生的外部世界是怎樣影響到我個人的等等,都將成為我作品中所要探尋的目標……」
8. 電影《通天塔》到底在說什麼
電影《通天塔》講述發生在11天內,世界上不同國家的四個家庭源於溝通不暢的悲劇故事。
北非摩洛哥境內的小山坡上,黑人兄弟倆正無憂無慮地放著羊,此時他們的父親手捧著剛剛從日本朋友那裡得來的步槍欣喜地向他們走來。亂世之中擁有如此稀罕物,自然如獲至寶,父親隨意向遠處開了一槍以試試手感之後。
遠處隨即傳來一輛旅遊巴士的緊急剎車聲。此車上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其中一對美國夫婦理查德與蘇珊來荒涼的非洲旅遊完全是為了挽救他們瀕臨崩潰的婚姻,只留下心愛的孩子在美國由墨西哥保姆照顧。在經過了反復的爭論以及內心的掙扎之後,兩人依然擺脫不了悵惘的心結,正搭巴士奔向下一個目的地。
不料悲劇突然降臨,一顆子彈穿過車窗,擊中了妻子。為了挽救愛人危在旦夕的生命,理查德千方百計四處求救,怎奈人生地疏、語言不通,任何一件簡單的情況解釋起來都遇到重重障礙。美國政府很快得知消息,立即展開外交求援;當地的警察也迅速發現了肇事的父子,將三人包圍在山坡。
與此同時,遠在美國家中的墨西哥保姆很想在離家長達9年之後回去參加兒子的婚禮。於是,她說服侄子陪她帶著理查德的兩個美國小孩兒同回墨西哥。在路上,由於人種與膚色以及語言不通等原因,他們被警察當成綁架孩子的嫌犯而遭追捕,繼而又與小孩失散。
在遙遠的日本,曾贈與非洲朋友步槍的日本人亦面臨著重重的困境,不久前妻子莫名自殺,聾啞的女兒在母親自殺後更加自閉,並且還靠勾引她遇到的每個男人來宣洩心中的痛苦。短短的11天中發生的事情幾盡濃縮了這世上所有的不幸,而所有的不幸幾乎源於溝通的不暢。
(8)通天塔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通天塔》是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執導的劇情片,由布拉德·皮特、凱特·布蘭切特、菊地凜子主演。該片於2006年11月10日在美國上映,2007年3月1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角色信息:
(1)理查德,蘇珊的丈夫,美國人。與妻子蘇珊前往荒涼的非洲旅遊,目的是為了挽救他們瀕臨崩潰的婚姻。不料蘇珊突然被子彈擊中,為了挽救愛人危在旦夕的生命,理查德千方百計四處求救,怎奈人生地疏、語言不通,任何一件簡單的情況解釋起來都遇到重重障礙。
(2)蘇珊,理查德的妻子,與丈夫理查德婚姻不睦,在非洲經過了反復的爭論以及內心的掙扎之後,兩人依然擺脫不了悵惘的心結,正搭巴士奔向下一個目的地。不料悲劇突然降臨,一顆子彈穿過車窗,擊中了她。
(3)綿古安二郎,日本人,妻子莫名自殺,所以去非洲打獵愈傷,後來將那把難以直面的獵槍贈送給摩洛哥的老導游。導游把這把獵槍賣給了當地的牧羊人。
(4)千惠,綿古安二郎女兒,聾啞人。她遭遇了裁判的誤判後,再次受到了搭訕少年的歧視。於是,一心想要得到愛的她開始了自我放逐之旅,先後勾引牙醫、警察。
9. Babel 《通天塔》這部電影想表達什麼思想
巴比倫通天塔
巴別塔
Tower of Babel
巴別塔又名:巴貝耳塔;通天塔;分音塔
據《聖經》創世記第11章記載,是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此故事試圖為世上出現不同語言和種族提供解釋。
宗教上的巴別塔
根據猶太人的《聖經·舊約》記載:大洪水劫後,天下人都講一樣的語言,都有一樣的口音。諾亞的子孫越來越多,遍布地面,於是向東遷移。在示拿地(古巴比倫附近),他們遇見一片平原,定居下來。由於平原上用作建築的石料很不易得到,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於是他們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又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由於大家語言相通,同心協力,建成的巴比倫城繁華而美麗,高塔直插雲霄,似乎要與天公一比高低。沒想到此舉驚動了上帝!上帝深為人類的虛榮和傲慢而震怒,不能容忍人類冒犯他的尊嚴,決定懲罰這些狂妄的人們,就像懲罰偷吃了禁果的亞當和夏娃一樣。他看到人們這樣齊心協力,統一強大,心想:如果人類真的修成宏偉的通天塔,那以後還有什麼事幹不成呢?一定得想辦法阻止他們。於是他悄悄地離開天國來到人間,變亂了人類的語言,使他們分散在各處,那座塔於是半途而廢了。那共同的語言被稱為亞當語,歷史上曾有學者提出某種語言是原始語言,例如希伯來語、巴斯克語等(參閱猶太文獻)。高塔中途停工的畫面在宗教藝術中有象徵意義,表示人類狂妄自大最終只會落得混亂的結局。
歷史上的巴別塔
在希伯來語中,「巴別」是「變亂」的意思,於是這座塔就稱作「巴別塔」。也有人將「變亂」一詞解釋為「巴比倫」,稱那座城叫「巴比倫城」,稱那座塔叫「巴比倫塔」。而在巴比倫語中,「巴別」或「巴比倫」都是「神之門」的意思。同一詞彙(「巴別」)在兩種語言里竟會意思截然相反,著實令人費解。其實這是有緣由的。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滅掉猶太王國,拆毀猶太人的聖城耶路撒冷,燒掉神廟,將國王連同近萬名臣民擄掠到巴比倫,只留下少數最窮的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巴比倫之囚」。猶太人在巴比倫多半淪為奴隸,為尼布甲尼撒修建巴比倫城,直到70年後波斯帝王居魯士到來才拯救了他們。亡國為奴的仇恨使得猶太人刻骨銘心,他們雖無力回天,但卻憑借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的憤怒。於是,巴比倫人的「神之門」在猶太人眼裡充滿了罪惡,遭到了詛咒。他們詛咒道:「沙漠里的野獸和島上的野獸將住在那裡,貓頭鷹要住在那裡,它將永遠無人居住,世世代代無人居住。」
事實上,「巴別」塔早在尼布甲尼撒及其父親之前就已存在,古巴比倫王國的幾位國王都曾進行過整修工作。但外來征服者不斷地將之摧毀。尼布甲尼撒之父那波博來薩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後,也開始重建「巴別」通天塔,他在銘文中寫道:「巴比倫塔年久失修,因此馬爾杜克命我重建。他要我把塔基牢固地建在地界的胸膛上,而尖頂要直插雲霄。」但尼布甲尼撒之父只將塔建到15米高,尼布甲尼撒自己則「加高塔身,與天齊肩」。塔身的絕大部分和塔頂的馬爾杜克神廟是尼布甲尼撒主持修建的。備受人稱贊的「巴別塔」一般指的就是那波博來薩父子修建而成的那一座。
這座塔的規模十分宏大。公元前460年,即塔建成150年後,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游覽巴比倫城時,對這座已經受損的塔仍是青睞有加。根據他的記載,通天塔建在許多層巨大的高台上,這些高台共有8層,愈高愈小,最上面的高台上建有馬爾杜克神廟。牆的外沿建有螺旋形的階梯,可以繞塔而上,直達塔頂;塔梯的中腰設有座位,可供歇息。塔基每邊長大約90米,塔高約90米。據19世紀末期的考古學家科爾德維實際的測量和推算,塔基邊長約96米,塔和廟的總高度也是約96米,兩者相差無幾。「巴別」塔是當時巴比倫國內最高的建築,在國內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人們稱它「通天塔」。也有人稱它是天上諸神前往凡間住所途中的踏腳處,是天路的「驛站」或「旅店」。
人們普遍認為,「巴別」塔是一座宗教建築。在巴比倫人看來,巴比倫王的王位是馬爾杜克授予的,僧侶是馬爾杜克的僕人,人民需要得到他的庇護。為了取悅他,換取他的恩典,保障國家城市的永固,巴比倫人將「巴別」塔作為禮物敬獻給了他。在「巴別」塔里,每年都要定期舉行大規模的典禮活動,成群結隊的信徒從全國各地趕來朝拜。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塔的上下各有一座馬爾杜克神廟,分別稱上廟和下廟。下廟供有神像。上廟位於塔頂,裡面沒有神像但金碧輝煌,由深藍色的琉璃磚製成並飾以黃金。巴比倫人按照世俗生活的理想來侍奉他們的神靈。大殿內只有一張大床,床上「鋪設十分豪華」(如同希臘和羅馬貴族一樣,美索不達米亞貴族也是躺著進食),床邊有一張飾金的桌子。廟里只住著一位專門挑選出來陪馬爾杜克尋歡作樂的年輕美貌的女子。僧侶們使人們相信,大神不時地來到廟里並躺在這張床上休息。只有國王和僧侶才能進入神殿,為馬爾杜克服務和聽取他的教誨;這種超級神聖的東西是同老百姓無緣的,他們只能遠遠地敬拜心目中的神靈,因為如果近在咫尺,普通人經受不起大神的目光。據希羅多德記載,神像和附屬物品一共用去黃金800泰侖,摺合現價約值2400萬美元。考古學家曾經在僧侶的一住處發現一隻石鴨,上有銘文「准秤一泰侖」,石鴨約重29.68公斤。如果希羅多德的記載可靠,則照此推算,馬爾杜克神像連同附件一共重約23700公斤,都是純金所鑄或製作!除了神靈,誰能享受如此高的禮遇?
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認為,巴別塔除了奉祀聖靈還有另外兩個用途。其一是尼布加尼撒二世借神的形象顯示個人的榮耀和威嚴,以求永垂不朽。其二是討好僧侶集團,換取他們的支持以便穩固江山。美索不達米亞是一個宗教盛行的地方,神廟林立,僧侶眾多。僧侶不僅在意識形態上影響著人民,而且掌握著大量土地和財富,如果不在政治上得到他們的支持,恐怕王位也會風雨飄搖。這種憂慮不是多餘的,據歷史學家研究,尼布甲尼撒之後,新巴比倫王國迅速衰落,以致波斯人不費一兵一卒就佔領了巴比倫城,這與失去僧侶集團的支持有莫大關系。
公元前1世紀的希臘歷史學家認為,「巴別」塔是一個天象觀測台。新巴比倫人信仰拜星教,星體就是神,在他們的神話中,馬爾杜克是木星。新巴比倫王國的僧侶們神秘地登上塔頂,難道真的是侍奉半躺在床上的馬爾杜克大神嗎?對此希羅多德頗不以為然,現代學者更不相信,說不定正是他們半躺在床上觀測天象呢!而且,人類早期的天文知識直接產生於宗教和巫術之中,掌握這些知識的多是僧侶。新巴比倫人取得了當時世界最傑出的天文學成就,這座塔的功勞恐怕不可抹殺。
也有人認為,「巴別」塔是多功能的。塔的底層是祭祀用的神廟,塔頂則是用於軍事瞭望的哨所。
傳說中的「巴別」塔
正是這座塔使得無數英雄為之傾倒。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魯士攻下巴比倫後,即被「巴別」塔的雄姿折服了。他不僅沒有毀掉它,反而要求他的部下在他死後按照「巴別」塔的樣子,在墓上建造一座小型的埃特門南基(埃特門南基是「巴別」塔的另一個名字,意為「天地的基本住所」)。然而,後來「巴別」塔終於毀掉了,波斯王薛西斯怨恨巴比倫人民的拚死反抗,恨屋及烏,下令徹底摧毀巴比倫城,「巴別」塔厄運難逃,變成一堆瓦礫。即使如此,以熱愛文化名垂青史的亞歷山大大帝還是愛慕它的雄姿。公元前331年,他遠征印度時,特意來到了「巴別」塔前,英雄與奇觀的對話大概只有彼此才能知曉。他一度要修復這座傳奇般的建築,下令全部拆除舊塔,一座更加宏偉壯麗的神塔眼看著有救了。然而,這只是讓人空歡喜而已。據說,此時,一隻患有瘧疾的蚊子叮了他一下,這位文治武功蓋世的一代天驕於是一命嗚呼,「巴別」塔也就備受冷落了。事實是,這項工程實在是太大了,僅清理廢塔就需要一萬人工作兩個月時間,於是,他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幾千年下來,這座塔已變成了廢墟,真的應驗了猶太人的詛咒。即便如此,幾千年後的考古學家科爾德維見到它時,仍由衷地發出了贊嘆之聲。科爾德維寫道:「盡管遺跡如此殘破,但親眼看到遺跡是絕非任何書面的描述可比的。通天塔碩大無比,『舊約』中的猶太人把它看作人類驕傲的標志,四面是僧侶們朝拜的豪華的殿堂,許多寬敞的倉庫,連綿的白牆,華麗的銅門、環繞的碉堡,以及林立的一千座敵樓。當年這樣壯麗豪的景象,在整個巴比倫是無與倫比的。」
電影里的《巴別塔》
(空缺)
電影《巴別塔》(Babel)(2006)
別 名: 通天塔/火線交錯/巴貝塔
導 演: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
編 劇:吉勒莫·阿里加
主 演:凱特·布蘭切特 布拉德·皮特 蓋爾·加西亞·貝納爾
上 映:2006年10月6日
地 區:美國
語 言:阿拉伯語 英語 日語 西班牙語
顏 色:彩色
時 長:142分鍾
類 型:劇情片
大場景的影片適合在電影院看。《通天塔》這種在摩洛哥荒山野嶺的大場景與東京人工化的俱樂部,在陽光燦爛的室外與光線陰暗的室內,在外在與內心之間大幅度切換的電影,更是那種需要在大銀幕上看的電影。你時而被帶到人物的最近處,時而又被拉到大視野。
我們被帶到摩洛哥的荒山峻嶺,鄉民的生活被一隻槍打破了寧靜,這支Winchester牌獵槍,美國製造,由一個日本遊客留下來送給當地導游。一個善意的舉動引來的卻是一個悲劇,這只槍的子彈被放羊的孩子練習著射出去,又射中了恰恰是來自美國的女遊客。女遊客和丈夫不久前喪子,出遊本來是為了挽救婚姻。女遊客在小村莊里等待救護生死未卜,同時摩洛哥警察懷疑有恐怖主義行為,要保護國家名聲,開始粗暴地追逐牧羊人一家。女遊客的丈夫打電話給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家中的墨西哥保姆,要她好好看管孩子,墨西哥保姆要到邊境對面的家中去參加兒子的婚禮,找不到替補只好把兩個孩子帶了去,結果返回聖地亞哥的途中因為侄子沖動的決定,被警察懷疑綁架孩子,喪魂落魄地在野外度過了一夜,幾乎把孩子丟了。在地球的另一端,日本警察則被照會調查獵槍的來歷,結果我們知道日本遊客有個正在青春成長期的啞巴女兒,在成長的痛苦中反叛著也渴望著,而後我們還知道這個家庭的母親不久前自殺……
倒霉事一樁樁,在觀看時幾乎覺得編劇有些強迫地把這些巧合安排在一起。但是無論是在摩洛哥等待救援的美國遊客,還是東京萬家燈火中的一對父女,還是北美荒地中驚慌失措的墨西哥保姆,都是人類處於困境中無助的寫照。今天,彷彿人類也在造一座通天塔,今天的通天塔就是全球化,而全球化的通天塔也並非沒有代價。
這部影片的手法能夠吸引你觀看,經常讓你透不過氣來。攝影是最無爭議的部分,給我們難忘的畫面,無論是美麗的荒山,還是人工化的東京,攝影的呈現都是那麼強有力。表演方面,同時啟用大明星與各國職業演員與非職業演員,沒有感覺任何的不調和,也是影片為人稱道的一大特色。凱特·布蘭切特,布拉德·皮特的大明星身份正好符合劇情,因為在第三世界的小地方,任何美國人都象是明星。但是轉眼之間他們也仍然可以如此束手無策。當然,這部分故事的結局終於轉悲為喜,也許是美國觀眾需要的一點安慰。日本部分的劇情以那個日本女演員的出色表演而格外突出,最不落俗套,但是也最反映現代化社會人的困惑。墨西哥保姆故事討論邊境關系:一方面,資本主義需要全球化,墨西哥人是加州廉價勞動力的主力軍,另一方面,疆界又必須存在,出入的規則永遠由強勢的一方來決定……
什麼是能讓我們在絕境中保存希望的光芒?當人類因為通天塔而被上帝懲罰,不同語言不同種族之間的人類還能靠什麼來溝通?影片的創作者好像又絕望又希望。最暗的夜裡,我們尋找著人性之光。父與子,父與女,夫與妻的親情之外,也許是那個摩洛哥導游,那個摩洛哥老奶奶,東京的警察,墨西哥的保姆更能證明著人性的紐帶。《通天塔》的導演伊里亞圖有才氣,有野心,《通天塔》完全證明了他作為電影藝術家的才氣,而他的野心是創作一部關於大想法同時又喚起大情感的電影。這個野心到底是否完全實現,還是見仁見智的事情。這部電影的好處在於它只是讓你在細微的感受中思考,並不把結論強迫給你,也不對每種文化做類型化的簡化,只是喚起對生命的慈悲之情,也許就是這種慈悲之情將是拯救我們於隔閡的光。可是同時,它的故事是否太牽強?費了半天勁並沒有說清楚什麼?雖然有很多有力的片斷,但是這些片斷的組合終歸沒有能夠達到創作者想要達到的高度?這是一部讓你看了以後願意跟朋友爭論的電影。
〖幕後故事〗
《聖經》里,記載了初始人類想要建一座通天的「巴別塔」,上帝為了防止人類到達天庭而讓他們說不同的語言,最終人類的難以溝通造成高塔的坍塌,通天夢成為泡影。而影片《通天塔》借喻了這段隱喻,《愛情是狗狼》的導演亞里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執導了該影片。亞里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是講結構的高手。該影片因有布拉德·皮特和凱特·布蘭切特這兩位巨星的加盟,而更加值得期待。
影片《通天塔》帶有強烈的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的獨特風格,世界上恐怕很難找出什麼導演能夠把多線索交叉敘事手法運用得如此嫻熟,儼然有超越上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撞車》的勢頭。而且,亞歷桑德羅此次把握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矛盾沖突顯得更加的宏大和人性化。同時,這種多線索敘事技巧在他的手中也已經不再僅僅是表達的工具,而是極富洞察力並具有深刻見解的表達出口,是其展現故事主題的必由之路。伊納里圖曾表示過,將一些故事線索編織到一起已經成為他工作的一種習慣。「當我坐在車里看到有人從路邊經過時,我便開始覺得那個人肯定比我頭腦中的任何東西都要有趣。所以探究他人的內心是我最大的願望。與此同時,我們所擁有的現實中的一切也是如此的有限。我更希望探索更加廣闊的外部世界,還有陌生的外部世界是怎樣影響到我個人的等等,都將成為我作品中所要探尋的目標……」
第5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憑借這部《通天塔》勇奪最佳導演獎,這也使得他在回到祖國墨西哥後享受到了英雄般的歡呼,也許《愛情是狗娘》是純粹的本土行為;《21克》則是更加尖銳而小眾的,但前兩次大膽的嘗試之後使得如今的伊納里圖終於迎來了更加輝煌的成績。在戛納上《通天塔》呼聲最高,甚至高過大師級人物阿莫多瓦的《回歸》,也有人認為伊納里圖一直在自我重復,僅此而已,但他堅持自我風格的姿態正是具有獨立精神的電影人最可寶貴的地方,而且他也確實找出了最合適自己的表達方式,《通天塔》與他的前兩部作品比起來著實有著巨大的突破,在結構和主題上更加宏大與深化,也許它註定不會取得太高的票房,但與觀眾得到的心靈洗禮相比,那也不算什麼。
第64屆金球獎,本片獲得劇情類最佳影片獎。
第79屆奧斯卡獎,本片獲得7項提名。
講故事
巴比倫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古城,它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匯處。早在公元前1830年左右,阿摩利人就以巴比倫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在古巴比倫國最出色的國王漢漠拉比死後,巴比倫不斷受到外族的進攻,歷經了500多年戰亂,直到公元前7世紀末,才在尼布甲尼撒領導下,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然而,88年後,新巴比倫王國又被波斯人徹底毀滅。隨著巴比倫王朝的覆滅,顯赫一時的古城巴比倫,也日漸消失在荒草之中了。
在新巴比倫王國時期,巴比倫也是古代兩河流域地區最壯麗最繁華的都城,巴比倫古城有內外兩道城牆,城裡最壯觀的建築物,就是通天塔尼布甲尼撒王宮通天塔和著名的「空中花園」,以及那座據說讓上帝感到又驚又怒的巴別通天塔。
那麼為什麼把巴比倫城又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呢」?這個說法來自《聖經·舊約》。
《聖經·舊約》上說,人類的祖先最初講的是同一種語言。他們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發現了一塊非常肥沃的土地,於是就在那裡定居下來,修起了城池。後來,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決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這就是巴別塔。他們用磚和河泥作為建築的材料。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頂已沖入雲霄。上帝耶和華得知此事,立即從天國下凡視察。上帝一看,又驚又怒,認為這是人類虛榮心的象徵。上帝心想,人們講同樣的語言,就能建起這樣的巨塔,日後還有什麼辦不成的事情呢?於是,上帝決定讓人世間的語言發生混亂,使人們互相言語不通。後來人們就把巴比倫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
巴比倫城牆的厚度,可以讓一輛4匹馬拉的戰車轉身。長達16公里,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城樓。城牆的兩端起於幼發拉底河畔。河對岸是巴比倫的新城區,一座大橋橫跨幼發拉底河,使新城區跟主城連在一起。所以,這座城牆不僅是巴比倫人用來抵禦敵人的主要屏障,而且也是一道保護巴比倫城不受河水泛濫之害的可靠堤防。巴比倫城有100座銅做的城門,因此希臘大詩人荷馬又把巴比倫城稱為「百門之都」。
巴比倫古城的大門叫典禮門,高4米多,寬2米左右。門的上部是拱形結構,兩邊和殘存的城牆相連,門洞兩邊的牆上有黃、棕兩色琉璃磚製成的雄獅、公牛等圖像。這座城門建築得十分牢固,公元前568年波斯人在摧毀巴比倫古城時,只有這座城門倖存下來。在千百年風雨剝蝕下,古城城牆已坍塌無存,唯獨這座城門依然完好如初。
穿過城門是一條廣闊大道,上面鋪著灰色和粉紅色石子,大道兩旁的殘牆上現在還留著清晰可見的雄獅、公牛等圖像。尼布甲尼撒的王宮就在大道西邊。被人們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就在南宮的東北角。相傳,它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為讓他的米底妻子賽米拉米斯公主,排憂解悶而興建的,可惜它早已不存在了。
赫赫有名的巴別通天塔就聳立在大道的北面。巴別塔本是巴比倫古城裡,一座供奉巴比倫人的主神馬都克的神廟。塔的頂端是神殿。有一條石梯可以直通神殿,敬神時,穿著白色法衣的祭司在由樂器伴奏的合唱聲中登上塔頂。這座巴別塔就是《聖經·舊約》里的巴別通天塔。「巴別」這個詞是巴比倫文,意思是「神的大門」。由於它的讀音跟古希伯萊語中的「混亂」一詞相似,加上當時巴比倫城裡的居民講的遠不止一種語言,《聖經·舊約》的作者也就很容易把「語言混亂」與上帝對建塔的懲罰相聯系,編出上述的故事來了。巴比倫古
城裡最早的巴別通天塔,在公元前689年亞述國王辛赫那裡布攻佔巴比倫時就破壞了。新巴比倫王國建立後,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通天塔。他命令全國不分民族、不分地區都要派人來參加修塔。
尼布甲尼撒下令重建的巴別通天塔共有7層,總高90米,塔基的長度和寬度各為91米左右。在高聳入雲塔頂上,還建有壯觀的供奉馬都克主神的神殿,塔的四周是倉庫和祭司們的住房。在5000多年前,人們能建起這樣一座如此巍峨雄偉的通天塔,實在是人世間的一大奇跡。遺憾的是,巴別塔如今剩下的僅僅是一塊長滿了野草的方形大地基的殘跡了。
在波斯人徹底摧毀了巴比倫之後,人們對巴比倫通天塔仍然念念不忘。公元前331年,當亞歷山大大帝佔領已經荒蕪的巴比倫後,他曾經想重建通天塔。但是,單單清除廢塔的磚瓦就需要一萬人工作兩個月。最後他只好放棄了這個計劃。
千百年過去了,不知有多少人一直想找到巴比倫古城遺址。
1899年3月,一批德國考古學家,在今天巴格達南面50多公里的幼發拉底河畔,進行了持續10多年之久的大規模考古發掘工作,終於找到了已經失蹤兩千多年,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公元前605年改建後的巴比倫古城遺址。
考古學家們現在仍在巴比倫古城遺址上進行著發掘工作。許多宮殿、神廟、街道和住房已經漸漸露出地面。考古學家們正在和歷史學家、藝術家們一起,根據發掘出來的文物,復制古城巴比倫大多數建築物的原型,以便有朝一日能使這座人類宏偉的古城恢復舊觀。
「通天塔」工程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