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關歌頌祖國的歌曲
歌頌祖國的歌曲如下:
1、《我和我的祖國》
近日,網上四處都是,讓人熱淚盈眶的,快閃視頻「我和我的祖國」,對於祖國我們都有一種情有獨鍾,「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贊歌」。心中隨處隨地都在贊美我的祖國。
5、《走進新時代》
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我們中國不再是那個,任人欺負的中國了。「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那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未來」。
❷ 抗日戰爭時期歌曲
有《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黃河大合唱》《大刀進行曲》《游擊隊歌》《松花江上》《延安頌》《南泥灣》《歌唱二小放牛郎》等。
1、《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詞如下: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2、《團結就是力量》由牧虹作詞、盧肅作曲,霍勇演唱歌曲。歌詞如下: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
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
比鐵還硬,比鋼還強,
向著法西斯蒂開火,讓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著太陽,向著自由,向著新中國。
發出萬丈光芒,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
比鐵還硬,比鋼還強,向著法西斯蒂開火。。
讓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著太陽,向著自由。
向著新中國,發出萬丈光芒。
3、《黃河頌》冼星海、光未然創作組曲,歌詞如下:
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
金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邊扮演!
啊,黃河!你是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你一瀉萬丈,浩浩盪盪,
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4、《游擊隊歌》賀綠汀作詞及編曲,田彥等演唱的合唱歌曲,歌詞如下: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密密的樹林里,到處都安排同志們的宿營地,
在那高高的山崗上,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
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我們生長在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
無論誰要強佔去,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5、《延安頌》作詞莫耶,作曲鄭律成,歌曲原唱是李雙江。歌詞如下:
夕陽輝耀著山頭的塔影,月色映照著河邊的流螢,
春風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結成了堅固的圍屏。
啊,延安,你這庄嚴雄偉的古城,到處傳遍了抗戰的歌聲。
啊,延安,你這庄嚴雄偉的古城,熱血在你胸中奔騰。
千萬顆青年的心,埋藏著對敵人的仇恨,
在山野田間長長的行列,結成了堅固的陣線。
看,群眾已抬起了頭,看,群眾已揚起了手,
無數的人和無數的心,發出了對敵人的怒吼。
士兵瞄準了槍口,准備和敵人搏鬥。
啊,延安,你這庄嚴雄偉的城牆,築成堅固的陣線,
你的名字將萬古流芳,在歷史上燦爛輝煌。
❸ 國歌「唱出了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最強音指的是什麼
最強音指的是《義勇軍進行曲》 中華兒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之時,《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成為整個中華民族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戰斗號角,唱出了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3)中華兒女電影的主題歌曲擴展閱讀:
歌曲鑒賞
《義勇軍進行曲》是一首極富創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聶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創作。首先,他成功地把田漢散文詩般的歌詞,按照音樂的規律,處理得異常生動、有力和口語化;
在旋律創作上,他既吸收了國際上革命歌曲的優秀成果和西歐進行曲的風格特點,又使之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從而使此歌能為廣大群眾所掌握,發揮其戰斗作用。
❹ 《風雲兒女》的主題曲是《義勇軍進行曲》
是
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誕生已整整55年了。55年來,這首《義勇軍進行曲》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無論是在硝煙彌漫的戰場,還是在奮力拚搏的賽場;無論是隱身戈壁的科技人員,還是旅居海外的遊子;無論是作出豐功偉績的英雄,還是我們身邊普通的匆匆過客,聽到這首歌時,恐怕那種熱血沸騰的驕傲,是無論如何也壓抑不了的。日前,多名市民向本報記者講出他們與國歌結緣的故事。
幾天來,記者走訪了多位與國歌有著不解之緣的人,他們都是普通的市民,然而心中那份對於國歌的神往,讓人印象深刻。一位對國歌進行過多年研究的老專家谷學易充滿感情地向記者表示,他對比過許多國家的國歌,但還是「中國的國歌最好聽」,因為她「歌詞雄渾有力,曲子安排也恰到好處。這么好的國歌,我們應該對它知道得更多一些,更准確一些。」
記者采訪的谷老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主編過不少音樂教材,與聶耳、冼星海等著名音樂家的後人交情甚厚。早在編輯音樂教學大綱時,他便對國歌進行了不少的研究。說到國歌,他顯得很激動:「今年3月,國歌被確定了憲法地位。這是件大事啊!」谷老拿出他一筆一畫寫下的材料給記者看。記者驚奇地發現,谷老的業余研究,竟然糾正了人們對國歌認識的3個誤區。
誤區一:聶耳譜曲只用了兩夜
谷老說,現在很多資料往往將聶耳的創作過程描述為「看到田漢的歌詞,情緒激昂,一揮而就,僅用兩個晚上就寫好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聶耳動手譜曲前整整醞釀了兩個月。
1934年秋末,田漢撰寫了電影故事《風雲兒女》,夏衍將電影故事改寫成電影文學劇本。田漢交出《風雲兒女》的電影故事後,有一天突然文思噴涌,臨時找不到紙,匆忙中只好把《風雲兒女》的主題歌的一段歌詞,寫在一個香煙盒的襯紙上。他原打算要寫好幾段歌詞,但是只寫完了第一段,就在1935年2月19日,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歌詞也未能再寫下去。留在香煙盒的襯紙上的那一段文字就成了後來的《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
後來,聶耳聽電通公司的孫師毅說田漢編劇的影片《風雲兒女》需要譜曲,就主動找夏衍希望為這部電影譜曲。拿到歌詞後,經過兩個多月的構思,3月中旬,聶耳動手譜曲。他以田漢留下的這段歌詞,僅用兩夜的工夫就譜完了樂譜的初稿。
誤區二:歌名原名是《進行曲》
谷老介紹說,兩個晚上完成的國歌曲譜僅僅是個初稿,這個初稿試唱以後,同志們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見。但同年春天,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加劇,田漢等革命文藝家相繼被捕。黨組織為了保護聶耳,特批他經日本去歐洲學習、考察。4月15日,聶耳東渡日本。因此,聶耳當時也無暇仔細斟酌同志們的意見,只得將手稿帶到日本去進行修改。後來,聶耳於1935年5月初將《義勇軍進行曲》的定稿由日本寄回。
不少人以為,國歌原名就叫《進行曲》。谷老說,《義勇軍進行曲》最初叫做《軍歌》,就是當初田漢交出來的《風雲兒女》主題歌的曲名。而聶耳譜曲後,將歌名改為《進行曲》。孫師毅等人收到了聶耳從東京郵寄回來的手稿後,他們又決定將歌名最終改為《義勇軍進行曲》。
誤區三:聶耳只是作曲者
提到《國歌》,連小學生都知道是「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但谷老告訴記者,田漢最初的歌詞,與現在我們聽到的鏗鏘有力的《國歌》歌詞是有一定的區別的。原來的歌詞是「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血肉來築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每一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大炮飛機,前進!」
聶耳譜曲的時候,根據需要,才將歌詞補充修改成現在的樣子。谷老認為,修改稿的歌詞中最為畫龍點睛的地方是聶耳添加了3個「起來」。「這3個『起來』,增強了這首歌的激情與號召力,它把旋律引向了高潮,而且正處於全曲的『黃金分割點』。」谷老說,「最後一個『進』字也加得好啊,有力啊!試問什麼樣的人才能想到僅用一個『進』字來表現出無盡的力度?」
國歌響起來,冠軍屬於我
采訪對象:楊維,第28屆奧運會羽毛球女子雙打冠軍
北京時間2004年8月21日晚上9點,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第17次在雅典奧運會賽場上奏響。剛剛在羽毛球女子雙打決賽中取得冠軍的廣州選手楊維和搭檔張潔雯注視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與現場的中國觀眾一起唱起了國歌。對楊維來說,這個時刻已經苦盼了4年。4年前,楊維也站在奧運領獎台上,也同樣看著國旗升起,聽著國歌響起,但冠軍卻不是她。如今,她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讓國歌真正為她而奏起。這一刻,楊維百感交集。
經歷2003年釜山亞運會後的低潮後,楊維在教練、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終於在本屆奧運會過關斬將,雄壯的國歌聲在雅典第17次響起,與現場的中國拉拉隊一起高唱國歌,多年的辛酸一掃而空。如今,奧運會已經過去了1個月,然而,當天在雅典升起了那面紅彤彤的五星紅旗和那經久不息的國歌聲,已經深深刻在了中國人的腦海中,也將成為楊維一輩子銘刻於心的記憶!(秦暉)
一邊唱著歌,一邊打鬼子
采訪對象:潘貽璋,原東江游擊隊戰士
潘貽璋,今年已77歲的原東江游擊隊老戰士,提起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時異常激動。他只有十六七歲上高中時就因思想進步被高年級的同學介紹加入了東江游擊隊,當時正逢日本帝國主義大肆入侵中國,他們在粵北山區一帶從事抗日活動。
1935年,《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後,隨即在全國進步青年中傳唱開來。潘貽璋說,這首歌很富有革命性,「那時中國面臨亡國亡種的危機,這首歌唱出所有愛國志士的心聲」,極大地鼓舞了進步青年堅決抗日的決心,在抗戰時,這首歌是他們常常哼唱的歌曲,「我們唱著這首革命歌曲擊斃了不少日本鬼子和漢奸」。
1945年後,潘貽璋進入敵占區以中學音樂老師的身份做地下工作,在進步青年中發展共產黨員。他通過唱進步歌曲的形式對進步青年進行教育。他說,當時唱得最多的就是《義勇軍進行曲》。直到現在,他們這些老同志聚會時,唱國歌是保留節目。(劉顯仁、楊亞明)
國歌一響起,我就「立正」
采訪對象:李道雄,原天安門國旗護衛隊護旗手
「我們對國歌的愛是常人很難理解的」,22歲的李道雄看上去還像個大小夥子,一提起國歌,他立即嚴肅起來,收起了笑容,滿臉認真地說,「國歌是很嚴肅的,唱國歌要庄嚴地唱。」或許,這名曾經在天安門前作為國旗護衛隊護旗手的戰士,國歌留在他心目中,是一段一生難忘的記憶和驕傲!
2001年底,李道雄新兵入伍。後來,天安門國旗護衛隊要到新兵中挑選新成員,他經過層層篩選,成為國旗護衛隊的一員。
2002年11月21日清晨,李道雄終於迎來在天安門升旗的日子,李道雄說,「當想到就可以真真正正在國歌聲中,升起被譽為中國第一旗的天安門前的國旗,我的心情是異常興奮和激動的。」去年年底,他從國旗護衛隊退役下來。
今年初,李道雄隻身闖廣東,可是,李道雄最難忘的還是國歌、國旗;每每聽到國歌奏起,國旗升起的時候,李道雄就會肅然起敬,作立正狀……(曾衛康)
威水史
二戰前後《國歌》 成世界凱旋之音
從抗日時起,《義勇軍進行曲》不僅在國內廣為流傳,還通過海外的愛國人士流傳到了法國、日本、東南亞等世界各地。當時,印度廣播電台就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對中國廣播的開始曲。而1940年,美國當時著名的黑人歌手羅伯遜在中國旅美音樂家劉良模的指導下,學會了用中、英文兩種語言唱《義勇軍進行曲》,並灌制了以《起來》為名的唱片。到了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國國務院更是曾將中國的《義勇軍進行曲》和德國貝多芬的《歡樂頌》、法國的《馬賽曲》等歌曲預定為向全世界廣播的慶祝勝利的節目。
❺ 洪湖水浪打浪 歌詞
歌詞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啊
清早船兒去呀去撒網
晚上回來魚滿艙
四處野鴨和菱藕啊
秋收滿畈稻穀香
人人都說天堂美
怎比我洪湖魚米鄉
洪湖水呀長呀嘛長又長啊
太陽一出閃呀么閃金光啊
共產黨的恩情比那東海深
漁民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強
(5)中華兒女電影的主題歌曲擴展閱讀
《洪湖水浪打浪》是王玉珍演唱的歌曲,創作於1958年,先是1959年湖北省實驗歌劇團首演的歌劇《洪湖赤衛隊》中一個場次的主題曲。
1961年歌劇改編成同名電影後成為電影主題曲,很快得到了更大范圍的傳播。歌詞運用了通韻的押韻形式,分前八句和後六句兩片。上片重寫洪湖之景,下片重抒感恩之情。歌曲富於民歌特色,是湖北民歌的象徵。1994年入選「百歌頌中華」優秀紀念歌曲獎。
《洪湖赤衛隊》是於1961年上映的歌劇藝術片電影,由謝添執導,由王玉珍等主演。1930年,湖北沔陽縣委為配合紅軍行動,暫時把赤衛隊撤離彭家墩。
國民黨保安團與彭家墩惡霸、白極會頭子彭霸天趁紅軍轉移暫離洪湖之際,卷土重來,妄圖復辟。洪湖赤衛隊在鄉黨支部書記韓英和隊長劉闖的帶領下,與敵人展開了艱苦曲折的斗爭。王金標叛變,韓英不幸被捕入獄。
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韓英始終堅貞不屈。赤衛隊在黨的領導和鄉親們的支援下,堅持斗爭,終於打回了彭家墩,擊斃了彭霸天,消滅了保安團和地方反動武裝,紅旗又在洪湖上迎風飄揚。
❻ 誰有上甘嶺主題歌歌詞
《我的祖國》
填詞:喬羽
譜曲:劉熾
演唱:郭蘭英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姑娘好象花兒一樣,小伙兒心胸多寬廣
為了開辟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
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條條大路都寬敞
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
迎接它的有獵槍
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
《我的祖國》是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郭蘭英演唱的一首愛國主義歌曲,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
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完《上甘嶺》之後,導演沙蒙找到喬羽要其為主題曲作詞,要喬羽快速創作,並要求這首歌能夠經久不衰。 喬羽在作詞時走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寫作路子,想起他在江西看到長江時的場景,把歌詞寫了出來。
1956年,沙蒙請劉熾為《我的祖國》作曲。劉熾調查研究了1949年至1955年人們喜歡唱的歌曲,從中選出十首歌曲反復傾聽,最後從其中一首《盧溝問答》中的第一句找到了《我的祖國》開始的半句。
1989年,喬羽、劉熾、郭蘭英憑借該曲獲得第一屆金唱片獎。
2007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也特別選用這首歌曲搭載。
❼ 電影《上甘嶺》中的合唱歌名
為《英雄頌》。
《英雄頌》為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其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中央樂團合唱隊、中央實驗歌劇院合唱隊、新影樂團合唱隊演唱,中央樂團、長影樂團演奏,陳維文、邱里、金正平指揮。
歌詞如下:
狂風呼嘯,大海翻騰,朝霞燃燒,山巒昂胸。
啊,狂風呼嘯,大海翻騰,朝霞燃燒,山巒昂胸。
不屈的中華兒女,為世界,為和平,赴湯蹈火,去做英雄的戰斗!
正義的中華兒女,為世界,為和平,赴湯蹈火,許多英雄被贊歌。
硝煙滾滾,火勢熊熊,殺聲、血海,鐵石齊崩。
一樣,一樣,沖!一樣,一樣,進!勇敢的戰士,轟不動,炸不倒,捨生忘死戰斗在上甘嶺。
用生命保衛這世界,用鮮血喚醒它的大義。
不朽的功績,無比的英勇,巍峨雄壯、美麗庄嚴,像一道長虹懸掛在萬里無雲的長天。
(7)中華兒女電影的主題歌曲擴展閱讀:
《上甘嶺》的評價:
該片是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它取材於著名的上甘嶺戰役。編導對戰役進程、戰斗故事進行了精心的剪裁和表現,將這場氣壯山河的戰役真實地烘托出來。
影片《上甘嶺》的創作者對這次戰役進行了高度概括,他們並沒有面面俱到地反映這樣一個震驚中外的戰爭,而是通過志願軍某部八連這樣一個連隊從接收陣地,由防禦戰轉入坑道和最後發起反攻,收復主峰的43天戰斗經歷,再現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
《英雄頌》的創作背景:
1956年,延安時代的戰友,《上甘嶺》的導演沙蒙找到劉熾,讓他承擔影片的音樂創作。
《我的祖國》在影片《上甘嶺》中是首插曲,《英雄頌》才是影片的主題歌。迎著總攻擊令的沖鋒號,志願軍戰士們從坑道里打出來,向前猛沖,直到影片結束。
《英雄頌》加入鋼琴伴奏多達十多分鍾的混聲大合唱,劉熾把它處理成一首壯烈雄健的男性美的合唱,表現志願軍威武不屈,驚天動地,英勇頑強,氣貫長虹的風貌和氣概。
當影片音樂錄制完成後,一位藝術界的前輩對劉熾說:「我聽出來了,你在上甘嶺陣地上找到了一個優美深情的女兒,又找到一位英勇頑強的兒子!」
面對「知音」劉熾笑開了:「是的,你很理解我的苦心,我把《我的祖國》當成柔美明媚的女兒,把《英雄頌》作為威武不屈的兒子,他倆各有風貌,性格,但共同點都是民族的,而不是俄羅斯的,法國的和德意志的,這是新生的共和國的!」
《上甘嶺》電影音樂的成功,使劉熾成為電影導演心中的一傑,關鍵時刻常來找他「捧場」。金山導演《風暴》只差18天就審片,找他寫音樂,他拚命似地把音樂趕出來了。
王震之導演《三八線》也來找他,劉熾掂掂作品,卻謝絕了。他對王震之說:「都是抗美援朝題材作品,我寫《上甘嶺》已是精疲力盡了。」
❽ 由田漢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什麼的主題歌
由田漢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
《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於1935年正式誕生於上海,之後迅速在全國開始傳唱。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義勇軍進行曲》廣為傳唱,成為掀起億萬中華兒女抗日救亡的戰歌。
聶耳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曲調與遼寧義勇軍軍歌有關,可以說遼寧是《義勇軍進行曲》創作的源頭,遼寧抗日義勇軍就是《義勇軍進行曲》的原型。
有據可查的是,1933年2月底,遠在上海的聶耳來到了建平縣的朱碌科鎮,慰問駐守在那裡的遼寧抗日義勇軍騎兵部隊,在朱碌科看到了義勇軍血戰突圍歸來、重整旗鼓以利再戰的景象,這是「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的現場實錄,這對他的創作有著重大影響。劇情簡介
辛白華是個詩人,他有一個極其要好的朋友是大學生梁質夫,兩人都是東北人。「九·一八」爆發以後,他們兩人從家鄉出來,一直過著漂泊的生活,但他們一直都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辛白華和梁質夫的二樓住著生活十分貧苦的少女阿鳳和她的母親,辛白華和梁質夫非常同情她們母女,並且時常幫助她們。
後來,梁質夫因和革命者有關系,被捕入獄。而辛白華卻和富孀史夫人墮入了情網。剛剛離婚的少婦史夫人對辛白華很有好感,白華也深受史夫人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