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紅高梁的影片背景
《紅高粱》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當代著名作家莫言創作的作品,該作品最早由《人民文學》在1986年首次發表,引發強烈反響。同年夏天被改編成電影劇本。
② 電影紅高粱的主題思想。
紅高粱》並不是十分具有現實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的尋根。相反,在這個聯系三代的以過去時回敘出來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個未來意義的人格,是一種人格理想,超越了具體的社會表層,具有人的本性與本質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終所呼喚的主題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張揚活得不扭曲、無拘無束、坦坦盪盪的生命觀。因此.擺在觀眾面前的作品不是一個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對一個世界的生命的理想。這種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陽崇拜」的神話中。《紅高粱》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反映農民的影片,它的視角已從傳統的對土地的禮贊轉向了對生命的禮贊。故事的超常特點決定了敘事的非現實性,故事的地點也被淡化。在影片中甚至淡化了社會最基本的結構——村落。影片中的所有敘事元素與視聽元素都在為這種自然生命的熱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風格服務。
③ 張藝謀執導的電影《紅高粱》之主題思想是什麼
抗日 愛情 女人自強
④ 電影《紅高粱》主題歌叫什麼其中開頭"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往前走…"
你好,
是趙傳的《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
歌詞: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頭 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啊 從此後你搭起那紅綉樓呀 拋灑著紅綉球啊正打中我的頭呀 與你喝一壺呀紅紅的高粱酒呀 紅紅的高粱酒呀紅紅的高粱酒呀嘿~~
望採納
⑤ 電影紅高粱劇情
《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
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
⑥ 小說《紅高粱》的主題和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莫言的中篇小說《紅高粱》是站在民間立場上講述的一個抗日故事。這種民間立場首先體現在作品的情節框架和人物形象這兩個方面,莫先生的《紅高梁》張揚的個性的解放精神——敢說、敢想、敢做。關於抗日戰爭歷史的小說在中國當代文學中並不少見,但莫先生的這部小說與以往的革命歷史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以虛擬家族回憶的形式把全部筆墨都用來描寫由土司令余占鰲的民間武裝,以及發生在高密東北鄉這個鄉野世界中的故事。
關鍵詞:紅高粱 歷史 民間世界 戰爭
「《紅高粱》是我又愛又恨的產物,我對我的故鄉一直持有這種矛盾的態度。我對故鄉人的愛、對紅高粱的愛轉換成批判和贊美;我對故鄉人的恨、對紅高粱的恨轉換成贊美的批判。批判的贊美和贊美的批判是我對人生對作品的態度。這種態度灌注到作品的字里行間中並成為作品的靈魂,所遇,這作品就會出現紛繁多彩的藝術風格和思想內涵。」1
這部小說的情節是由兩條故事線索交織而成的:主幹部分寫民間武裝伏擊日本汽車隊的起因和過程;二是寫余占鰲與戴鳳蓮在抗擊日本侵略時期的愛情故事。前一條抗日故事的線索,寫戴鳳蓮家的長工羅漢大爺被日本人殘酷的剝皮致死,余占鰲憤而拉起土匪隊伍在膠平公路邊上伏擊日本汽車隊伍,發動了一場全部由土匪和村民參加的民間戰爭。整個戰斗過程體現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歷史戰爭所具有的政治色彩,將其還原成了一種自然主義式的生成斗爭。後一條愛情故事線索中,余占鰲在戴鳳蓮出嫁時做的轎夫,一路上試圖與她調情,並率眾殺了一個想劫花轎的土匪,隨後他在戴鳳蓮回門時埋伏在路邊,把她劫進高粱地苟合,兩個人由此開始了激情迷盪的歡愛,接下來余占鰲殺死戴鳳蓮的麻風病丈夫,正式做了土匪,也正式成為她的地下情人。我們不難看出這兩條故事線索中,始終凸顯出來是一種生機勃勃的民間激情,它包容了對性和暴力的迷醉,以狂野不羈的野性生命力為根本。這顯然逾越了政治意識形態的限制,對民間世界給與一種直接的觀照與自由的表達。概括的說,《紅高粱》在情節構成上是依照了民間自身的主題模式,盡管它的講述都是民間世界中強悍生動的暴力內容。
要進入紅高粱小說的藝術世界,首先會遇到那恍成血海的紅高梁,會看到作者在各種情境下以各種色彩描繪著紅高粱的形象。在我看來,「紅高梁」是一個巨大的整體象徵,它是我們理解和把握整部作品基本精神門戶、路標和鑰匙,它又是作者全部創作沖動的契機和興奮點所在。我們在最初很容易把他看作是一種常見的托物擬人的比喻和陪襯式見證,如小說所寫「每穗高粱都是一個深紅是成熟的面孔,所有的高粱合成一個壯大的集體,形成了一個大度的思想2」,那股彌漫田野是腥甜味浸透了我父親的靈魂,在以後更加激烈殘忍的歲月里,這股腥甜味一直伴隨著他。但是,我們繼續讀下去會發現,它遠不是一般的托物擬人,也非寄寓抽象意義的物件。且看,「一穗一穗被露水打得精濕的高粱在霧洞里憂郁的注視著我的父親,父親也虔誠的望著他們。「父親」恍然大悟,明白了它們都是活生生的靈物,它們根扎黑土,受日月精華,得雨露滋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3」這里,紅高粱成了有生命的活物,作為一股不可忽視是積極能動的力量,參與和滲瀝在作品中,把一切的人和物粘和貫通為一體。但是,我們依然不能全部理解這「活物」的象徵究竟是什麼。到了作者寫戴鳳蓮之死時的詩意鬱勃、想像飛騰的筆墨,我們頓然感受到紅高粱象徵的深厚蘊底。作者寫到「奶奶聽到了宇宙的聲音,那聲音來自一株株紅高粱……奶奶覺得天與地、與人、與高粱交織在一起……所有的憂慮、痛苦、緊張、沮喪都落在了高粱地里,都冰雹般 的打在高粱是梢頭,在黑土上紮根開花,結出酸澀的果實,讓一代又一代承受……4」
與此相關的是,這部小說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除去了傳統意識形態對立式的正反人物概念。比如把我爺爺出場的余占鰲寫成了身兼土匪頭子和抗日英雄的兩重身份,並在 他的性格中極力渲染出了一種粗野、狂暴而又富有原始正義感和生命激情的民間色彩。在紅高粱中余占鰲是唯一被突出的主要英雄,他的草莽缺點和英雄氣概都未經任何政治標准加以評判或矯正,而是以其性格的真實還原出了民間本色。這些特點也同樣體現在對於「我奶奶」戴鳳蓮和羅漢大爺等人物刻畫中。比如我奶奶那豐滿鮮活的女性形象,她卻溫熱、豐腴、潑辣、果斷,羅漢大爺的忠誠、堅忍、不屈不撓的農民本性,及「我父親」小豆官的莽撞沖動的脾氣,都有一種民間放縱和生氣充盈其中。由於敘述者把這些人物都作為自己的家族長輩來寫,就又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了以前革命歷史故事少有的任性與平易之感。這就使得這部小說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親和方面,都非常鮮明的表達出了一種真正向民間崇尚生命力與自由價值取向,小說里所描寫「我爺爺」的殺人越貨、「我爺爺」和「我奶奶」野地歡愛,以及其他人物種種粗野不馴的個性和行為,才能那樣自然地創造出一種強勁與質朴之美。
《紅高粱》在現代歷史戰爭題材的創作中開辟一個鮮活生動的民間世界,在這個意義上說,這部小說的用意並非是歷史戰爭,而是作者對民間自由自在、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贊美。敘述者在小說開頭有一段充滿激情的感嘆,極力贊美他的故鄉,贊美他的那些豪氣蓋天的先輩,並稱先輩的所作所為和他們的英勇悲壯「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不孝子相形見絀,在進步的同時,我真切的感到種的退化」。這種感嘆貫穿在整部小說中,而且越加變得濃烈感人,無疑作家是把民間作為理想是生活狀態。民間是自由自在的無法無天的所在,民間是生機盎然是熱情奔放是狀態,民間是輝煌壯闊溫柔醇厚的精神,這些都是人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魅力之源。敘述者以這樣一種民間理想狀態來對比現實生活,卻發現這種狀態只是過去時態是存在,高密東北鄉的英雄劇全都在上演在已經逝去的時間中,這不能不令他感到遺憾,不能不令他屢屢發出文明隱含種性退化的感慨。
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把民間世界認同為一個理想狀態,事實上也會使描繪其中粗鄙丑惡的一面變得自然起來:像紅高粱中有關人物粗俗性格的刻畫,有關殘酷殺戮(特別是剝人皮那個自然主義式的血腥場面)的描寫,都以刺激的暴力展現出與作品整體相和諧的美感,但是,在根本上,這種傾向反映了民間世界與生俱來的粗鄙文化形態。只不過這種傾向在紅高粱中還能因為作者飽含的藝術理想而保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度,依然有利於體現作品中所蘊含的人文關懷。
有關紅高粱,值得述及的還有這部小說在寫作上的新穎之處。莫言先生在紅高梁中幾乎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時空順序與情節邏輯,把整個故事講述得非常自由散漫。但這種看來任意的講述卻是統領在作家是主體情緒下之下,與作品中那種生機勃勃的自由精神暗暗相合。此外,莫先生還運用了大量充滿想像力並且總是違背常規比喻與通感等修辭手法,在語言層面上就形成了一種瑰麗神奇的特點,以此造就了整篇小說中那種異於尋常民間之美的感性依託。
注釋1:莫言於1989年與羅強烈的談話
234:《紅高粱》 莫言著 南海出版公司
參考文獻: 莫言《紅高粱》
《莫言研究資料》天津人民出版社
《莫言研究資料》山東文藝出版社
《新時期文學研究》
⑦ 以電影《紅高粱》為例,分析該影片的主題,音樂,色彩,景別,運動鏡頭的內涵及意蘊
賞析《紅高粱》
選自《影響中國學生的80部書》
<紅高粱>顯然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2002年它又十分醒目地出現在」諾貝爾文學獎」侯選名單上,不單是僅有的中文創作名目,更是80年代以降二十年中唯一入榜書.在<紅高粱>中設有兩條平行的線索,」過去式」寫爺爺和奶奶的愛情故事;」現在式」寫爺爺背著父親正在進行著的一場伏擊戰.這兩條線時隔幾十年,交叉進行,且均屬於過去,與現在無關.但令人無不驚詫的是,莫言何以能把他尚未經歷過的抗日戰爭寫的那樣波瀾壯闊,有聲有色;他何以具有如此豐富瑰麗的想像力;他的文字何能如此無拘無束舒捲自如;他怎麼就能把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寫的飽滿暢酣淋漓盡致震撼人心.顯然,莫言在小說中的歷史描述別具一格.
莫言曾被歸為」尋根」一派,那麼莫言在自己的故鄉山東高密尋到了自己的根.對於莫言來說,高密是一個悖論,簡單說來它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又最醜陋,最超脫又最世俗,最聖潔又最齷齪,最英雄好漢又最王八蛋,最能喝酒又最能愛的地方.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莫言豎立起了一個復雜的形象-----爺爺(我們甚至可以忘掉他的名字),他是一個勞動者,一個殺人犯通姦犯,一個土匪,而他又是個抗日英雄.如此這樣一個形象,完全不同於文革文學當中平板的格式化的英雄形象,而集美醜善惡於一身,為當代讀者提供了全新的閱讀體驗.作品中的奶奶也是極端反傳統的.作為一個主宰自己命運的女性,奶奶反叛了傳統的價值道德觀念.當她被父母為換取一頭騾子而許配給麻風病人單扁郎時,她勇敢的選擇了與爺爺通姦,以此來進行反抗.而奶奶臨死的獨白正是對她一生最好的概括:
「天,你認為我有罪嗎?你認為我跟一個麻風病人同枕交頸,生出一窩癩皮爛肉的魔鬼,使這個美麗的世界污穢不堪是對還是錯.什麼叫貞潔?什麼叫正道?什麼叫善良?什麼是邪惡?你一直沒有告訴我,我只有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辦,我愛幸福,我愛力量,我愛美,我的身體是我的,我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罰,我不怕進你十八層地獄.我該做的都做了,該乾的都幹了,我什麼都不怕.」
可見,莫言的歷史小說推翻了傳統抗戰小說創作中的二元對立模式,重構了歷史,模糊了過去和歷史,死亡和生存,以及善與惡,好與壞的界限.正因為如此,他的筆下才有如此豐滿而復雜的人物形象.
不僅如此,<紅高粱>里還在濃濃的鄉愁里洋溢著對父輩們的深深的崇拜:
「一隊隊暗紅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網,幾十年如一日.他們殺人越貨,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不肖子孫相形見拙,在進步的同時,我真切的感到種的退化」
在莫言的心裡,爺爺(父輩)充滿了讓人著迷的男性的力與美.爺爺是一個橋夫,但卻膽敢為了奶奶,為了一段」姦情」去殺人;他本是個農民,卻為反抗日寇而成為」余司令」.奶奶本是一女子,卻也感愛感恨,深明大義,具有男子漢的氣魄.就連當時年僅十多歲的父親,也是一個敢拿起勃郎寧就射的小英雄.這就是神秘的高粱地生活過的人們,他們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精神-----而那片」高密輝煌」」凄涼可人」」愛情激盪」的紅高粱,就是莫言要尋找的故鄉,要尋找的精神家園吧.
⑧ 《紅高粱》影片主題及視聽語言分析
似紅似火的精神抗爭
——淺析《紅高粱》的視聽風格
電影《紅高粱》是由張藝謀改編莫言同名小說而來,影片延續了張藝謀導演重色彩、 重時代刻畫等藝術風格。紅色色調是這部影片的靈魂,起起伏伏,揮揮灑灑的紅高粱,有著寄寓當地人民乃至全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導演借九兒、余占鰲等人物謳歌了三十年代西北淳樸卻擁有抗爭精神的勞動人民,延伸出現當代人們對此熾熱的感慨。這是他對故事繪聲繪色的彰顯,亦是對於小到封建禮教束縛,大到對民族侵略的偉大抗爭精神的贊頌。
紅色調的熾熱,貫穿至影片靈魂深處。導演從開頭便緊扣抗爭的主題,從畫面的最開始,九兒便是在濃艷的紅色下出場。此刻的紅色不僅僅是婚嫁的基本襯托,從九兒沮喪不甘的面部特寫便可看出,這更是對此刻九兒抗拒的內心心境的襯托。「坐轎不能哭, 哭轎吐轎沒有好報。蓋頭不能掀,蓋頭一掀必生事端。」,然而九兒卻掀了蓋頭,哭了轎,這是她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抗爭,而紅色正是她此刻內心最好的詮釋。直到影片的末尾,紅色的表現力則更加鮮明亮眼。九兒、余占鰲以及幾個弟兄夜晚在酒庄以高粱 酒祭拜英勇獻身的羅漢大哥時,周圍熊熊的焰火將整個屋子充斥著紅色的熱烈,映襯的是他們此時此地心中燃燒著的對日本人抗爭的熊熊烈焰。
紅高粱的內涵,詮釋著人物真實獨白。紅高粱作為片名,不僅僅是因為故事中的人民生活總是圍繞著紅高粱,更是因為高粱代表了當時朴實的勞動人民;一個「紅」字, 也不僅僅是因為高粱的顏色是紅色,更是因為它代表了朴實的勞動人民也擁有著紅色所 傳遞出來的抗爭精神。從小的方面看,余占鰲等抬轎工人在送九兒的途中,在高粱地遇到了劫匪,面對劫匪的蠻橫威脅,他們為保全大局作了小小的妥協便給了錢財,可當劫匪打了九兒的主意,余占鰲為首的弟兄便奮起反抗打倒了劫匪。這一小插曲為接下來大的方面作了呼應。同是在這片高粱地,結尾的高潮部分,面對日本人對當地人民的壓迫, 以及九兒的英勇獻身,一場熱血的戰爭在這片高粱地一觸即發,過程中導演有大量對高粱地的鏡頭特寫,一場血紅而壯烈的斗爭在火紅的高粱間相得益彰地展現,將紅高粱的內涵相得益彰地寄予在了抗爭的人群當中。
意境的濃墨渲染,給予了畫面想像空間。影片中有著不少重寫意的片段,往往以遠景的方式呈現,並且沒有人物對話......(此處省略500字)
此篇影評文章出自湃樂思教育編導專業高分學員,完整文章收錄在《影評高分範文集》一書中。
⑨ 《紅高粱》表達了什麼樣的主題
透過影片《紅高粱》還不難看出,它在人的生存狀態、人的本性上作了文章,探討人生哲理。《紅高粱》從本質上說是揭示了一個全世界人們都在關注的問題:文明發展了,人的尊嚴該如何保持,人的活力該如何張揚?人性如何不因科學的昌明發達而喪失?該片導演張藝謀曾聲明,他拍《紅高粱》就是要表達「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就是要張揚人性。在電影中,還往往運用一種具像來象徵,暗示或者喻意環境與人的關系。環境與人相應和時,可以張揚人性;環境與人矛盾,則會壓抑,破壞,甚至毀滅人性。電影《紅高粱》中的高粱地,酒坊均與男女主人公的人性相應和,因此它起到了強化,張揚人性的作用。
用假定性的色彩造型把整個天地變成紅色,來顯示人物壯烈的心理真實,也是《紅高粱》的藝術之筆,它給觀眾留下了一種神奇及激動之處。這要比小說中的一帶而過的一些描述更加渲染和表現。提到這些,又不難想像,片中的「顛轎」一場戲,在那崎嶇的道路上,滾滾的黃塵,轎夫那近似瘋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轎中「我奶奶」的表情;釀酒作坊裡面的大酒缸,大海碗,通過煙氣,來回走動的人而營造出來的熱氣騰騰的氣氛;高粱地里的高粱在風中狂舞不止,心跳似的鼓聲和吶喊似的嗩吶聲拔地而起……這些熱烈鮮明的氛圍,表現的多麼震撼人心啊!分析其原因,無處不和電影強調形象直觀沖擊力有關系。這些場面最能體現淳樸的民俗和傳奇的色彩以及片中人物的心境,由於編導者的刻意渲染,使作品在總體上透出了一種強悍的,狂野的,生機勃勃的氣質,觀眾也從中感受到了強烈的生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