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琵琶行》全詩及朗讀文件!!
《琵琶行並序》 白居易 【原文】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琶琵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徒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綠腰(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幽咽泉流水下灘)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記得採納啊
2. 求《琵琶行》全詩朗讀(無配樂)mp3文件
http://video..com/v?word=%E7%90%B5%E7%90%B6%E8%A1%8C%E6%9C%97%E8%AF%B5&sc=hao123&ie=utf-8&f=3&rsp=0這里有!自己看一下
3. 白居易的詩《琵琶行》
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盡事。
輕攏慢拈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弟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空守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廬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 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
門前冷落車馬稀①�老大嫁作商人婦②
①門前句:因容顏衰老,無人光顧,門前一片冷寂寥落,車馬來往越來越稀少。
②老大句:年紀大了,改娼女生涯為商人婦。這兩句寫娼女年老色衰,世情炎涼,門前一片冷落,車馬越來越少,無可奈何之間,改作商人之婦。以如訴如泣的抒情筆調,抒寫琵琶女悲苦的身世,令人同情。
大弦①嘈嘈②如急雨�小弦③切切④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⑤
①大弦:琵琶有四弦,一條比一條細,最粗的一條即是大弦。
②嘈嘈;大弦彈出的聲音,沉重舒長,如急雨蓋地。
③小弦:最細的一條弦。
④切切:小弦彈出的聲音,細促清幽,如切切私語。
⑤大珠句;形容琵琶彈出的聲音,如大小不同的珍珠,瀉落在玉盤里。⑥詩題一作《琵琶行》。
�《琵琶引》與《長恨歌》同為具有獨創性的長篇敘事詩,千古不朽的名作,寫於詩人任江州司馬時。早在詩人生前,已經是「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此後,一直傳誦國內外,顯示了強大的藝術生命力。這四句的前兩句是說彈奏琵琶音響之精微,忽如急雨,忽如私語;後兩句是說琵琶把大弦和小弦嘈嘈切切的聲音雜彈在一起,繁弦連貫、變化多姿,其聲如大小參差的珍珠瀉落在玉盤里,令人神往,令人陶醉!詩人以豐富多彩、精妙新巧的比喻,描繪變化多端的音樂形象,出神入化,維妙維肖。雙聲和雙音疊韻詞的運用,更加強了悅耳的聽感和韻律的節奏,突出地表現了詩的婉轉、動聽的音樂美。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①等閑度②
①秋月春風:比喻美好的青春年華。
②等閑度:輕易地、隨隨便便地度過。
這兩句是說,琵琶女自敘身世,昔日的娼女生涯,在歡樂之中,把青春輕易地、隨隨便便的消磨掉了。憶昔思今,感到無限悔恨和痛惜。
【注釋】:湓浦口:湓水進入長江處。潯陽江:九注市北的長江一段。攏、捻、抹、挑,都是彈琵琶的指法。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簡稱;六么,本名《錄要》,即樂工將曲的要點錄出成譜,皆為當年京城流行的曲調。
【簡析】: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社會的動盪,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於詩中。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於運用了優美鮮明的、有音樂感的語言,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聽覺所得來的感受;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離情別緒,使作品更加感人。
--------------------------------------------------------------------------------
[出處]
唐詩三百首,全唐詩卷435-25 姜葆夫、韋良成選注《常用古詩》
4. 唐詩三百首朗誦mp3 唐詩三百首朗讀mp3
唐詩三百首朗誦mp3 唐詩三百首朗讀mp3 http://www.ss11.cn/Soft/755.html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唐代被視為中國各朝代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詩、宋詞之說。大部分唐詩都收錄在《全唐詩》,自唐朝開始,有關唐詩的選本不斷涌現,而流傳最廣的當屬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按照時間,唐詩的創作分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詩意象圖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盡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其他無數的詩人,像滿天的星斗一般。這些詩人,今天知名的就還有二千三百多人。他們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詩》中的也還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此外,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有表達兒女愛慕之情的,有訴說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的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的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則又是這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範,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於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編輯本段唐詩分期 遊子吟初唐時期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此外,還有陳子昂。 盛唐時期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即是這一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他們的詩雄視千古,為一代之冠,在他們的筆下,無論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古風歌行皆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正如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杜甫的《三吏》、《三別》等等;另有王維、孟浩然代表的田園派和高適、岑參代表的邊塞詩派。 中唐時期 在中唐時期,詩人各有成就。但成績最卓著的要數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進步理論主張,並親自參加領導「新樂府運動」,白居易的詩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深受群眾喜愛,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劉禹錫,李賀之詩也頗有成就。 晚唐時期 晚唐詩人較著名的有:溫庭筠、李商隱、杜牧、韋庄等。 唐詩三百首朗誦mp3 唐詩三百首朗讀mp3 http://www.ss11.cn/Soft/755.html
5. 白居易《琵琶行》 原文
琵琶行原文: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武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求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紅妝淚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歲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白話譯文:
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
我和客人下馬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要飲卻無助興的音樂。
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
忽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尋著聲源探問彈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沒有動靜。
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
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懷里還抱著琵琶半遮著臉面。
轉緊琴軸撥動琴弦試彈了幾聲;尚未成曲調那形態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聲音隱含著沉思;似乎在訴說著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著頭隨手連續地彈個不停;用琴聲把心中無限的往事說盡。
輕輕地攏,慢慢地捻,一會兒抹,一會兒挑。初彈《霓裳羽衣曲》接著再彈《六幺》。
大弦渾宏悠長嘈嘈如暴風驟雨;小弦和緩幽細切切如有人私語。
嘈嘈聲切切聲互為交錯地彈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盤。
琵琶聲一會兒像花底下宛轉流暢的鳥鳴聲,
一會兒又像水在冰下流動受阻艱澀低沉、嗚咽斷續的聲音。
好像水泉冷澀琵琶聲開始凝結,凝結而不通暢聲音漸漸地中斷。
像另有一種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時悶悶無聲卻比有聲更動人。
突然間好像銀瓶撞破水漿四濺;又好像鐵甲騎兵廝殺刀槍齊鳴。
一曲終了她對准琴弦中心劃撥;四弦一聲轟鳴好像撕裂了布帛。
東船西舫人們都靜悄悄地聆聽;只見江心之中映著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著收起撥片插在琴弦中;整頓衣裳依然顯出莊重的顏容。
她說我原是京城負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長安城東南的蝦蟆陵。
彈奏琵琶技藝十三歲就已學成;教坊樂團第一隊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彈罷都令藝術大師們嘆服;每次妝成都被同行歌妓們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爭先恐後來獻彩;彈完一曲收來的紅綃不知其數。
鈿頭銀篦打節拍常常斷裂粉碎;紅色羅裙被酒漬染污也不後悔。
年復一年都在歡笑打鬧中度過;秋去春來美好的時光白白消磨。
兄弟從軍姊妹死家道已經破敗;暮去朝來我也漸漸地年老色衰。
門前車馬減少光顧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給商人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輕易別離;上個月他去浮梁做茶葉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與我作伴繞艙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闌常夢少年時作樂狂歡;夢中哭醒涕淚縱橫污損了粉顏。
我聽琵琶的悲泣早已搖頭嘆息;又聽到她這番訴說更叫我悲凄。
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問是否曾經相識!
自從去年我離開繁華長安京城;被貶居住在潯陽江畔常常卧病。
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沒有音樂;一年到頭聽不到管弦的樂器聲。
住在湓江這個低窪潮濕的地方;第宅周圍黃蘆和苦竹繚繞叢生。
在這里早晚能聽到的是什麼呢?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鳴。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樣好光景;也無可奈何常常取酒獨酌獨飲。
難道這里就沒有山歌和村笛嗎?只是那音調嘶啞粗澀實在難聽。
今晚我聽你彈奏琵琶訴說衷情,就像聽到仙樂眼也亮來耳也明。
請你不要推辭坐下來再彈一曲;我要為你創作一首新詩《琵琶行》。
被我的話所感動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轉緊琴弦撥出急聲。
凄凄切切不再像剛才那種聲音;在座的人重聽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問在座之中誰流的眼淚最多?我江州司馬淚水濕透青衫衣襟!
(5)唐詩三百首微電影朗讀版琵琶行擴展閱讀
《琵琶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詩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琵琶行》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人。現實主義詩人。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後遷任左袷遺、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因越職言事被貶為江州司馬,歷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刑部尚書等。
會昌六年(846年)去世,贈尚書右僕射,謚號文。白居易詩文俱佳,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長慶集》傳世。被後人稱為「詩王」「詩魔」。
6. 關於:,《琵琶行》的首句
是 潯陽江頭夜送客
我看過的版本都是這個
7. 有關《琵琶行》
凝絕不通聲暫歇
原文是:
琵琶行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琶琵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徒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8. 兒童唐詩三百首朗誦版
唐詩三百首 卷一 五言古詩 感遇之一 卷一 五言古詩 感遇之二 卷一 五言古詩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卷一 五言古詩 月下獨酌 卷一 五言古詩 春思 卷一 五言古詩 望岳 卷一 五言古詩 贈衛八處士 卷一 五言古詩 佳人 卷一 五言古詩 夢李白之一 卷一 五言古詩 夢李白之二 卷一 五言古詩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卷一 五言古詩 送別 卷一 五言古詩 青溪 卷一 五言古詩 渭川田家 卷一 五言古詩 西施詠 卷一 五言古詩 秋登蘭山寄張五 卷一 五言古詩 夏日南亭懷辛大 卷一 五言古詩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卷一 五言古詩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卷一 五言古詩 尋西山隱者不遇 卷一 五言古詩 春泛若耶溪 卷一 五言古詩 宿王昌齡隱居 卷一 五言古詩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卷一 五言古詩 賊退示官吏 卷一 五言古詩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卷一 五言古詩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卷一 五言古詩 寄全椒山中道士 卷一 五言古詩 長安遇馮著 卷一 五言古詩 夕次盱眙縣 卷一 五言古詩 東郊 卷一 五言古詩 送楊氏女 卷一 五言古詩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卷一 五言古詩 溪居 卷一 五言古詩 塞上曲 卷一 五言古詩 塞下曲 卷一 五言古詩 關山月 卷一 五言古詩 子夜吳歌 卷一 五言古詩 長干行 卷一 五言古詩 烈女操 卷一 五言古詩 遊子吟 卷二 七言古詩 登幽州台歌 卷二 七言古詩 古意 卷二 七言古詩 送陳章甫 卷二 七言古詩 琴歌 卷二 七言古詩 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 卷二 七言古詩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卷二 七言古詩 夜歸鹿門歌 卷二 七言古詩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卷二 七言古詩 夢游天姥吟留別 卷二 七言古詩 金陵酒肆留別 卷二 七言古詩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卷二 七言古詩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卷二 七言古詩 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卷二 七言古詩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 卷二 七言古詩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卷二 七言古詩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卷二 七言古詩 寄韓諫議注 卷二 七言古詩 古柏行 卷三 七言古詩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 卷三 七言古詩 石魚湖上醉歌並序 卷三 七言古詩 山石 卷三 七言古詩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卷三 七言古詩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卷三 七言古詩 石鼓歌 卷三 七言古詩 漁翁 卷三 七言古詩 長恨歌 卷三 七言古詩 琵琶行並序 卷三 七言古詩 韓碑 卷四 七言樂府 燕歌行 卷四 七言樂府 古從軍行 卷四 七言樂府 洛陽女兒行 卷四 七言樂府 老將行 卷四 七言樂府 桃源行 卷四 七言樂府 蜀道難 卷四 七言樂府 長相思之一 卷四 七言樂府 長相思之二 卷四 七言樂府 行路難 卷四 七言樂府 將進酒 卷四 七言樂府 兵車行 卷四 七言樂府 麗人行 卷四 七言樂府 哀江頭 卷四 七言樂府 哀王孫 卷五 五言律詩 經魯祭孔子而嘆之 卷五 五言律詩 望月懷遠 卷五 五言律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卷五 五言律詩 在獄詠蟬(並序) 卷五 五言律詩 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 卷五 五言律詩 雜詩 卷五 五言律詩 題大庾嶺北驛 卷五 五言律詩 次北固山下 卷五 五言律詩 破山寺後禪院 卷五 五言律詩 寄左省杜拾遺 卷五 五言律詩 贈孟浩然 卷五 五言律詩 渡荊門送別 卷五 五言律詩 送友人 卷五 五言律詩 聽蜀僧浚彈琴 卷五 五言律詩 夜泊牛渚懷古 卷五 五言律詩 春望 卷五 五言律詩 月夜 卷五 五言律詩 春宿左省 卷五 五言律詩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 卷五 五言律詩 月夜憶舍弟 卷五 五言律詩 天末懷李白 卷五 五言律詩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卷五 五言律詩 別房太尉墓 卷五 五言律詩 旅夜書懷 卷五 五言律詩 登岳陽樓 卷五 五言律詩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卷五 五言律詩 山居秋暝 卷五 五言律詩 歸嵩山作 卷五 五言律詩 終南山 卷五 五言律詩 酬張少府 卷五 五言律詩 過香積寺 卷五 五言律詩 送梓州李使君 卷五 五言律詩 漢江臨眺 卷五 五言律詩 終南別業 卷五 五言律詩 臨洞庭贈張丞相 卷五 五言律詩 與諸子登峴山 卷五 五言律詩 宴梅道士山房 卷五 五言律詩 歲暮歸南山 卷五 五言律詩 過故人庄 卷五 五言律詩 秦中寄遠上人 卷五 五言律詩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卷五 五言律詩 留別王維 卷五 五言律詩 早寒有懷 卷五 五言律詩 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 卷五 五言律詩 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 卷五 五言律詩 餞別王十一南遊 卷五 五言律詩 尋南溪常道士 卷五 五言律詩 新年作 卷五 五言律詩 送僧歸日本 卷五 五言律詩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卷五 五言律詩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卷五 五言律詩 賦得暮雨送李曹 卷五 五言律詩 酬程近秋夜即事見贈 卷五 五言律詩 闕題 卷五 五言律詩 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卷五 五言律詩 送李端 卷五 五言律詩 喜見外弟又言別 卷五 五言律詩 雲陽館與韓紳宿別 卷五 五言律詩 喜外弟盧綸見宿 卷五 五言律詩 賊平後送人北歸 卷五 五言律詩 蜀先主廟 卷五 五言律詩 沒蕃故人 卷五 五言律詩 草 卷五 五言律詩 旅宿 卷五 五言律詩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卷五 五言律詩 早秋 卷五 五言律詩 蟬 卷五 五言律詩 風雨 卷五 五言律詩 落花 卷五 五言律詩 涼思 卷五 五言律詩 北青蘿 卷五 五言律詩 送人東游 卷五 五言律詩 灞上秋居 卷五 五言律詩 楚江懷古 卷五 五言律詩 書邊事 卷五 五言律詩 除夜有懷 卷五 五言律詩 孤雁 卷五 五言律詩 春宮怨 卷五 五言律詩 章台夜思 卷五 五言律詩 尋陸鴻漸不遇 卷六 七言律詩 黃鶴樓 卷六 七言律詩 行經華陰 卷六 七言律詩 望薊門 卷六 七言律詩 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 卷六 七言律詩 送魏萬之京 卷六 七言律詩 登金陵鳳凰台 卷六 七言律詩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卷六 七言律詩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卷六 七言律詩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卷六 七言律詩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卷六 七言律詩 積雨輞川庄作 卷六 七言律詩 贈郭給事 卷六 七言律詩 蜀相 卷六 七言律詩 客至 卷六 七言律詩 野望 卷六 七言律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卷六 七言律詩 登高 卷六 七言律詩 登樓 卷六 七言律詩 宿府 卷六 七言律詩 閣夜 卷六 七言律詩 詠懷古跡之一 卷六 七言律詩 詠懷古跡之二 卷六 七言律詩 詠懷古跡之三 卷六 七言律詩 詠懷古跡之四 卷六 七言律詩 詠懷古跡之五 卷六 七言律詩 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卷六 七言律詩 長沙過賈誼宅 卷六 七言律詩 自夏口至鸚鵡洲望岳陽寄元中丞 卷六 七言律詩 贈闕下裴舍人 卷六 七言律詩 寄李儋元錫 卷六 七言律詩 同題仙游觀 卷六 七言律詩 春思 卷六 七言律詩 晚次鄂州 卷六 七言律詩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卷六 七言律詩 西塞山懷古 卷六 七言律詩 遣悲懷之一 卷六 七言律詩 遣悲懷之二 卷六 七言律詩 遣悲懷之三 卷六 七言律詩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卷六 七言律詩 錦瑟 卷六 七言律詩 無題 卷六 七言律詩 隋宮 卷六 七言律詩 無題之一 卷六 七言律詩 無題之二 卷六 七言律詩 籌筆驛 卷六 七言律詩 無題 卷六 七言律詩 春雨 卷六 七言律詩 無題之一 卷六 七言律詩 無題之二 卷六 七言律詩 利洲南渡 卷六 七言律詩 蘇武廟 卷六 七言律詩 宮詞 卷六 七言律詩 貧女 卷六 七言律詩 獨不見 卷七 五言絕句 鹿柴 卷七 五言絕句 竹里館 卷七 五言絕句 送別 卷七 五言絕句 相思 卷七 五言絕句 雜詩 卷七 五言絕句 送崔九 卷七 五言絕句 終南望餘雪 卷七 五言絕句 宿建德江 卷七 五言絕句 春曉 卷七 五言絕句 夜思 卷七 五言絕句 怨情 卷七 五言絕句 八陣圖 卷七 五言絕句 登鸛雀樓 卷七 五言絕句 送靈澈 卷七 五言絕句 彈琴 卷七 五言絕句 送上人 卷七 五言絕句 秋夜寄丘員外 卷七 五言絕句 聽箏 卷七 五言絕句 新嫁娘 卷七 五言絕句 玉台體 卷七 五言絕句 江雪 卷七 五言絕句 行宮 卷七 五言絕句 問劉十九 卷七 五言絕句 何滿子 卷七 五言絕句 登樂游原 卷七 五言絕句 尋隱者不遇 卷七 五言絕句 渡漢江 卷七 五言絕句 春怨 卷七 五言絕句 哥舒歌 卷七 五言絕句 長干行之一 卷七 五言絕句 長干行之二 卷七 五言絕句 玉階怨 卷七 五言絕句 塞下曲之一 卷七 五言絕句 塞下曲之二 卷七 五言絕句 塞下曲之三 卷七 五言絕句 塞下曲之四 卷七 五言絕句 江南曲 卷八 七言絕句 回鄉偶書 卷八 七言絕句 桃花溪 卷八 七言絕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卷八 七言絕句 芙蓉樓送辛漸 卷八 七言絕句 閨怨 卷八 七言絕句 春宮怨 卷八 七言絕句 涼州曲 卷八 七言絕句 送孟浩然之廣陵 卷八 七言絕句 下江陵 卷八 七言絕句 逢入京使 第八就是你 卷八 七言絕句 滁州西澗 卷八 七言絕句 楓橋夜泊 卷八 七言絕句 寒食 卷八 七言絕句 月夜 卷八 七言絕句 春怨 卷八 七言絕句 徵人怨 卷八 七言絕句 宮詞 卷八 七言絕句 夜上受降城聞笛 卷八 七言絕句 烏衣巷 卷八 七言絕句 春詞 卷八 七言絕句 宮詞 卷八 七言絕句 贈內人 卷八 七言絕句 集靈台之一 卷八 七言絕句 集靈台之二 卷八 七言絕句 題金陵渡 卷八 七言絕句 宮中詞 卷八 七言絕句 近試上張水部 卷八 七言絕句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 卷八 七言絕句 赤壁 卷八 七言絕句 泊秦淮 卷八 七言絕句 寄揚州韓綽判官 卷八 七言絕句 遣懷 卷八 七言絕句 秋夕 卷八 七言絕句 贈別之一 卷八 七言絕句 贈別之二 卷八 七言絕句 金谷園 卷八 七言絕句 夜雨寄北 卷八 七言絕句 寄令狐郎中 卷八 七言絕句 為有 卷八 七言絕句 隋宮 卷八 七言絕句 瑤池 卷八 七言絕句 嫦娥 卷八 七言絕句 賈生 卷八 七言絕句 瑤瑟怨 卷八 七言絕句 馬嵬坡 卷八 七言絕句 已涼 卷八 七言絕句 金陵圖 卷八 七言絕句 隴西行 卷八 七言絕句 寄人 卷八 七言絕句 雜詩 卷八 七言絕句 渭城曲 卷八 七言絕句 秋夜曲 卷八 七言絕句 長信怨 卷八 七言絕句 出塞 卷八 七言絕句 清平調之一 卷八 七言絕句 清平調之二 卷八 七言絕句 清平調之三 卷八 七言絕句 出塞 卷八 七言絕句 金縷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