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微電影 > 改革開放微電影

改革開放微電影

發布時間:2022-04-03 19:46:51

A. 改革開放前後中國的變化是什麼

衣:改革開放前,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商品供應嚴重匱乏,人們買衣服要憑布票,且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單調。大家都穿著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裝或藍色解放裝,被形容為「藍色的海洋」。改革開放後,隨著物質的豐富和思想的解放,人們的衣著變得豐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裝或時裝,服飾已不僅僅是禦寒的工具,更是人們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
食:改革開放前,食物匱乏、單調,人們的營養嚴重不足,有些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改革開放後,十幾億人民的吃飯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人們不但能「吃飽」,還要「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衛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開放前,人們的居住條件較差。改革開放後,不僅人均居住面積大,而且室內裝修和居住環境也有明顯的改善。
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交通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的增長都很快。由於經濟條件的好轉和假期的延長,出門旅遊的人越來越多,除乘火車外,乘坐飛機也不是稀罕的事了,開私人汽車出行的人也佔一定比重。

常言道,衣食住行,乃人之生存大事,也有人講「先治窩再治坡」。人們現在最常提及的話題就是:「你買房了嗎?」「你家怎麼裝修的?」「你每月房供款多少?」看來,房子及家居始終是最重要的生活主題。
從石灰牆到環保塗料牆,從鵝卵石地磚到配有輻射採暖的高級實木地板,從家裡三大件到如今的別墅跑車……農村蓋起了小洋樓,城市裡興起了房地產,盡管有部分城市出現房價虛高的狀況,但總體來說,商品房改革大大改善了中國幾代人的住房條件。
建國初期,人們的居住條件極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積狹小,1979年時,中國人均住房面積3.6平方米,合建築面積7.2平方米,且設施簡陋。如北方的大雜院、南方的亭子間等,十分擁擠雜亂,屋子小得給人以壓抑感。在農村,北方內地多為土坯房、窯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舊,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時混居一室,衛生條件較差。
改革開放後,我們的居住環境不斷改善。1991年,中國人均住房面積上升到7平方米。樣式統一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國初的破舊民居。一片片魚鱗狀的瓦片取代了破舊的屋頂,牆也不再是石磚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潔白的牆面。但房屋內部很少有裝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傢具。
再後來,城市人居面積擴大,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新型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北京從1998年開始興建經濟適用房,為危改居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買得到、住得起」的住房。通過經濟適用房,人們理解了什麼叫「破舊立新」。2005年,中國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達到26.11平方米。一大批居民走出沒有廚房、廁所、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進了房屋質量有保障、小區環境優美、購物交通方便的新樓房。

用:改革開放前,代表著當時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縫紉機、自行車、手錶和收音機。改革開放後,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話、電腦、手機已相當普及。
而生活上,以前在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中國是個人吃人的黑暗的社會,現在呢,有衣服穿,有豐富的食物吃,而且從最初的只求吃的飽,到現在的吃的好,吃的精,都是共產黨給我帶來的極大的變化,現在人們在最初對生活的量的追求上,更加追求生活的質,更何況娛樂,爺爺說,在他們那個時代,對娛樂是沒有概念的,除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活就是睡覺了,而如今呢?我們可以去看電影,可以去唱歌,可以去茶館喝茶,閑暇時間也逐漸的增多

B. 30年前有中國有電腦嗎30年前的電影用電腦編輯過嗎字幕,,,

應該沒吧,
1956年,夏培肅完成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運算器和控制器的設計工作,同時編寫了中國第一本電子計算機原理講義。

1957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模擬式電子計算機。

1958年,中國第一台計算機--103型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運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國研製成功104型電子計算機,運算速度每秒1萬次。

1960年,中國第一台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107型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研製成功。

1963年,中國第一台大型晶體管電子計算機--109機研製成功。

1964年,441B全晶體管計算機研製成功。

1965年,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計算機"DJS-Ⅱ"型操作系統編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體管大型通用數字計算機誕生。

1969年,北京大學承接研製百萬次集成電路數字電子計算機 --150機。

1970年,中國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時操作系統和標准匯編語言的計算機--441B-Ⅲ型全晶體管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2年,每秒運算11萬次的大型集成電路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3年,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個機型先後研製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機研製成功。

1977年,中國第一台微型計算機DJS-050機研製成功。

1979年,中國研製成功每秒運算500萬次的集成電路計算機--HDS-9,王選用中國第一台激光照排機排出樣書。

1981年,中國研製成功的260機平均運算速度達到每秒100萬次。

1983年,"銀河Ⅰ號"巨型計算機研製成功,運算速度達每秒1億次。

1984年,聯想集團的前身--新技術發展公司成立,中國出現第一次微機熱。

1985年,華光Ⅱ型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投入生產性使用。

1986年,中華學習機投入生產。

1987年,第一台國產的286微機--長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國產386微機--長城386推出,中國發現首例計算機病毒。

1990年,中國首台高智能計算機--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誕生,長城486計算機問世。

1991年,新華社、科技日報、經濟日報正式啟用漢字激光照排系統。

1992年,中國最大的漢字字元集--6萬電腦漢字字型檔正式建立。

1993年,中國第一台10億次巨型銀河計算機Ⅱ型通過鑒定。

1994年,銀河計算機Ⅱ型在國家氣象局投入正式運行,用於天氣中期預報。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機通過鑒定,其峰值可達每秒25億次。

1996年,國產聯想電腦在國內微機市場銷售量第一。

1997年,銀河-Ⅲ並行巨型計算機研製成功。

1998年,中國微機銷量達408萬台,國產佔有率高達71.9%。

1999年,銀河四代巨型機研製成功。

2000年,我國自行研製成功高性能計算機"神威I",其主要技術指標和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具備研製高性能計算機能力的國家。

C. 關於反應祖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的書和電影

一、電影方面:

1、十八個手印

《十八個手印》是由高峰執導,邢原平編劇,李心敏、王志剛、張兆北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於2008年12月1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了鳳陽縣委書記陳開元為改變農村貧窮落後面貌,支持小崗村「包產到戶」的故事。

2、永遠是春天

劇情取材於王樂義從一個癌症病人成為蔬菜種植領域領軍人物的豐富而傳奇的人生經歷,對王樂義這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國重大典型生活經歷的諸多精彩瞬間進行藝術再創造。

通過塑造以王樂義為原形的王永樂以及梁書記、母親等極具個性的藝術形象,試圖用獨特的電影語言、生動的故事、真實的細節、真誠的態度對生命進行禮贊,表現一種值得普通人崇敬與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

3、農民工

陳軍執導,宋運成主演的劇情片。這是我國第一部反映農民工生活的故事片。影片講述了農民工創業者陳大成的故事。

二、書籍方面:

1、《跨世紀的輝煌-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

《跨世紀的輝煌: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分為15個專題,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反映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弘揚了人民軍隊「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展現了人民解放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

2、《親歷巨變:一位美國女性眼中的當代中國》

《親歷巨變:一位美國女性眼中的當代中國》從持續變化的中國、今夕英雄、國界之外、中國教育變化的縮影等四個部分。

以一位美國學者的獨特視角,通過各組新舊照片生動鮮明的對比說明,從宏觀到微觀向讀者傳遞了中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以及家庭結構所發生的深刻變化,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30年間經歷的歷史性變化以一種紀錄片的方式呈現給讀者,以作者的親身體驗和經歷客觀、真實地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3、《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

《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是2011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立誠、凌志軍。本書主要記敘了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

三、成就方面:

1、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國家整體進入「小康社會」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取得成就的基礎上,推動黨和國家各項建設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新的偉大成就。

2、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接受並同意鄧小平關於「我們要完整地准確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原理,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的意見, 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共中央在理論戰線上的崇高任務。

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征程。此後,經中國共產黨人的持續努力,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的飛躍,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D. 改革開放三十年社會生活變化發展調查報告2000字

我寫了好久了,聽見吧?
為中國喝彩!
———關於「改革開放30周年來衣食住行的變化」的調查報告

調查人:XXX

中國30年改革開放成就舉世矚目。大國正在崛起,中國一步步走向富強,迎來中國歷史上的空前盛世。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三峽工程,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工程;青藏鐵路,世界上建設難度最大的鐵路。我們完成一個又一個壯舉。火車第六次提速,奧運場館建設,國家大劇院落成……我們的建設如火如荼。人們喜歡用「滄海桑田般的巨變」來形容1978年至2008年———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間的種種變遷,許許多多新的事物正在蓬勃興起。
我們的故鄉是在湖州,那裡人民生活樸素,笑容和藹,是一個在改革開放後,如雨後春筍一般,發展起來的城市。這個小小城市,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勤勞善良的家鄉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實現了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時不同往日,各個方面都有了顯著變化,這是我們親身體會到的。

實地調查:
以我所在的俞家田村為例,30年前村子上的人們生活得並不好。記得我小的時候,村子裡都是破破爛爛的磚房,一到下雨天屋頂便漏水,滴答滴答地一個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鄉下,住的是老房子最靠牆角的小屋子。小得只有幾平方米,冬天那個風,呼呼的刮著,直冷到人的心裡。最忍受不了的是,雨後,那平時就坎坷不平的泥路,更是黏糊,不管是車輛還是行人,黃黃的泥土粘得車輪或鞋子上滿是。聽奶奶們說,在八十年代,人民的生活並不富裕,甚至是貧窮。現在,村子裡建了新的水泥路,一到夜晚,一行整齊的路燈會照亮大路。新的健身器材上天天有老人去鍛煉身體,家家家裡都裝上了空調。年夜飯時,每戶人家都燒好一大桌美味的佳餚,我們孩子吃都來不及。連我奶奶也說:「改革開放餓,人民致富了,生活越來越好了!」
問卷調查
調查問卷如下:
改革開放30周年調查問卷

一.選擇
1、80年代初,您家庭用於食物支出的比例?(單位:元)
A.30%以下 B.30%—60% C.60%—85% D.85%以上
2、目前,您家庭用於食物支出的比例?(單位:元)
A.30%以下 B.30%—60% C.60%—85% D.85%以上
3、在改革開放的30年中,您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所變化?
A.變化較大,高等教育已經走入家庭 B.有變化,專業技能學習已經成為教育主導
C.有變化,義務教育已經基本普及 D.變化不大,義務教育無法完成 E.完全沒有任何改變
4、1978年時,您或家人的主要休閑方式是:(可多選)
A.外出活動 B.看書 C.看電影、看戲 D.無其他休閑方式 E.不知道 F.其他
5、目前,您的主要休閑方式是:(可多選)
A.看電視、電影等 B.上網 C.旅遊 D.KTV E.逛街 F.看書 G.睡覺 H.其他
6、您對改革開放這項基本國策所持的觀點是?(可多選)
A.是一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國策,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是一項偉大壯舉,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 C.是中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必經之路,有著重要意義 D.是中國與外界加強聯系,增強交流的一個絕好契機,為中國走向世界奠定基礎 E.必經之路,但不要說得那麼誇張 F.不太清楚 G.其他
7、您認為改革開放30年給您的生活帶來的不好之處是什麼?
A.社會貧富差距加大,發展不協調 B.社會競爭加劇,生活壓力大 C.生存環境惡化,環境污染嚴重 D.外來經濟沖擊過大,造成國有企業破產,而變為私有企業 E.其他
8、您認為改革開放中的一些政策實施情況是否滿意?
A.滿意 B.一般 C.無所謂 D.不滿意
9、若您不滿意,是對哪些政策實施情況不滿意?
A.醫療保障,慈善 B.醫療,教育,住房! C.物價太高,尤其是房價,天天聽大人談這個 D.證券市場 醫療保障 低保....
10、您認為政府對於繼續推行改革開放政策應在哪些方面開展工作?(可多選)
A.提高人的素質和文明意識 B.政治體制改革,促進民主政治發展 C.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生存環境 D.提高醫療衛生水平,降低葯價,使百姓看得起病 E.縮小貧富差距 F.降低房價,解決民眾住房問題 G.其他
11.總體而言,你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是成功還是失敗?
A、非常成功 22% B、比較成功 73% C、無所謂成敗 4% D、失敗 1%
12。你認為改革開放最成功的方面是什麼?
A、經濟體制改革 92% B、文化教育事業 6% C、其他 2%
13。你認為改革開放最有待加強的方面是什麼?
A、經濟體制改革 14% B、文化教育事業 80% C、其他 6%
14。你認為改革開放以來進步最明顯的地方在哪裡?
A、人民生活水平 94% B、民主程度 2% C、社會治安 2% D、其他 2%
15。你認為改革開放下一步的重點應主要集中在哪一方面?
A、進一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建立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 16% B、大力推進改革,加速民主進程 22% C、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民文化素質 60% D、其他 2%

經過我們一個上午的調查,完成了約30張左右的調查問卷,我們製作了一張調查表,如下:
A B C D E F G H
1 7 8 4 5 —— —— —— ——
2 4 13 7 1 —— —— —— ——
3 17 1 9 1 0 —— —— ——
4 5 6 9 8 6 0 —— ——
5 17 19 11 9 9 6 6 1
6 15 9 11 13 1 —— —— ——
7 9 12 6 4 0 —— —— ——
8 5 18 3 0 —— —— —— ——
9 6 9 10 3 —— —— —— ——
10 15 5 12 19 12 17 0 ——
11 6 18 0 0 —— —— —— ——
12 18 5 2 —— —— —— —— ——
13 8 14 3 —— —— —— —— ——
14 24 0 0 0 —— —— —— ——
15 7 3 14 1 —— —— —— ——
由此可見,生活在80年代前後的爺爺奶奶們對社會的改革開放是比較滿意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們認為社會還需要治理環境污染,提高醫療衛生水平,降低葯價,降低房價,這樣,老百姓就會真的滿意了!

事例:
這是一些曾生活在改革開放前的人的故事:

那是1967年的冬天,姥姥用全家人的布票給爸爸做了一條棉褲,做好了他嫌肥,自己又把它改得太瘦了,沒辦法,只好又給他買布做。姥姥說:「不要怪他,人人都有愛美心。」快過年了,家裡沒有錢和布票了,姥姥就把我們三個孩子的衣服拆了,買了一袋染料在大鐵鍋里染了染,又翻過來縫上。
「我們也有新衣穿了!」孩子們很高興。
現在的孩子們一出生就有了不知多少套純棉的秋衣秋褲,而我是直到1980年上大學才穿上了秋衣秋褲,在這之前是穿把媽媽單位發的勞保手套拆了再手工織成的線衣線褲。一個嚴寒的冬天,姥姥把過去的舊毛衣拆掉給我織了條圍巾,那些毛線太舊了,是姥姥一點點邊織邊搓織成的,直到上大學,家裡才給我買了一斤半化纖毛線織了件毛衣。也許是年輕時穿夠了黑的藍的灰的了吧,這幾年我陸續買了十幾件羊毛衫,紅的,綠的,黃的,五光十色。服飾不僅僅是遮體和禦寒,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文化氛圍和審美情趣,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的象徵。不是嗎?別的不說,就連人們用的背包也在訴說著文明意識的復甦和長成。過去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草綠色的挎包,現在,你看看小小的包包也是魅力四射。圓角的柔美溫和,長方形的大方、朴實、莊重。

食:
小時候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大人們天天為吃得發愁:「唉,這個月又不夠吃了。」我們一家人每人每月憑證供應14公斤糧食,60%是粗糧。我們正在長身體,而且那時候學校幾乎天天組織到農村、到工廠參加勞動,從我十三歲開始,有時一個月就要吃20多公斤糧食。姥姥的手巧,把高粱面和白面做成金銀卷,紅薯面軋成餄餎,就是洋槐花和苜蓿草都能做成菜餅子吃。想想老人真得是太不容易了!現在到超市裡我們可以買到饅頭、面條和各種菜的半成品,那時候一切要從原材料開始做,我就經常和老人一起去郊區的磨房把高粱米、玉米磨成面。做飯是要用火的。在縣城的時候是燒柴灶。我和妹妹放學後也和農村孩子們一樣去地里拾柴禾,做一頓飯弄得滿屋裡都是煙,再愛干凈的姑娘、媳婦也沒有辦法。後來搬到市裡後是燒煤球,滿屋子煙不說還特別慢,捅開爐子沒有20分鍾火根本就上不來,你再著急也沒有用。 春節來臨了,家人也更愁了,只有一斤肉、半斤白糖、半斤花生、一斤帶魚,平時借別人的錢呀、米呀的也該還了。那時候家家戶戶入冬的時候都要買上三百五百斤的大白菜,一家人一個冬天就是白菜、籮卜、鹹菜和土豆子。過年了,一家人終於可以吃上頓餃子了。
現在,我有時也為家人的飯菜「愁」,不是愁沒的吃,而是愁花色品種太多,好東西都吃膩了。每天我問丈夫和兒子:「想吃什麼?」「不知道。你自己看著辦吧。」這就讓我犯了愁:「昨天吃的蝦仁和燒茄子,今天再吃什麼呢?做一次米粉蒸肉?」「你最好這一周不要和我談肉好嗎?我都吃怕了。」兒子這么一說,我只好上網查最新菜譜了。

住:
2006年,我家終於搬進了110平方米的新樓房,大客廳、大廚房、大落地窗,天然氣進家,一年四季有熱水用,衛生間里有大浴缸,可以躺在裡面洗澡,那象小時候去公共浴池洗澡,人象下餃子一樣在一個大水池裡洗,水都變黑了,上面飄著厚厚的臟泥了,新進來的人仍在下去洗,有什麼文明可言?
搬進新家的第一天我激動得睡不著覺,往事如電影般在腦海里上演。我十歲之前,我們家一直在租民房住,而且頻繁地搬家,好在東西不多,兩平板車就解決了。60年代,我家五口人住在一個農民的柴草房裡,只有十二個平方米,吃喝拉撒全在裡面,一盤土炕,睡著姥姥、媽媽和我們三個孩子。姥姥愛干凈愛美,她幾乎天天都要用洗衣盆在那裡洗呀搓的,衣服床單大件小件,一洗一大盆。但是不論怎麼洗,就那一間房,煤爐子就在睡覺的土炕邊,任你怎麼愛干凈那煙塵那煤灰,你能有什麼辦法?剛出生的小弟弟就睡在熱沙土褲子里,弄得滿炕都是沙土。70年代,我們全家從縣城搬到了滄州市,爸爸機關分配給了兩間平房,我們總算是有了自己的家。爸媽帶著弟弟住一間,妹妹住餐廳兼客廳的外間,我和姥姥只好住頭都抬不起來的廚房了,要做飯只好再在小院子里自己蓋一間小土房。現在我們姐弟三人都成了家也都買了上百平方米的大房子,卧室是卧室餐廳是餐廳,還有了書房,小區里四季有鮮花和綠草。爸媽的房子位置和設計最好。勤儉一生的他們,買房子卻要買我們這里最貴的。現在不少人都知道了「隱私權」這個詞,在住大雜院的時候,在一家老少三代住一間房子的時候,何談隱私權?何談住的文明?

行:
我的老家在離縣城60華里的農村。記的第一次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爸媽借了兩輛自行車,把我和妹妹放在兩個大竹筐里竹筐綁在自行車後架上,爸媽騎車回老家。後來縣城裡有了大貨車改裝的客車,我們也很少「坐」(其實是站,車上沒有座位),因為一個人六毛錢爸媽捨不得。
出遠門是一件很重大很艱苦的事情。上大學的第一年回家我就沒有趕上當天的夜車,改簽第二天的車後,在候車室整整站了一夜。那是讓人很難忘懷的一夜,人擠人到什麼程度?你的腳站麻了,抬起來休息一會兒,再放下來時就沒有地方了。現在我去石家莊、天津、北京辦事,坐早班車走,當天就能往返,因為火車提速了,車好了也多了,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我市到石家莊到北京都是三小時車程,到天津只要一個半小時。弟弟妹妹都開上了自己的轎車,我愛人也要買車,我不同意:「這倒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我認為我們都在市區內上班,騎自行車才10多分鍾,買了車要有地方放,要保養它,要燒掉大量汽油。我認為我們國家是不應該提倡小轎車進家庭的,13億人口,2.8億家庭,一家一部車,那還要再修多少高速公路?還有車庫呢?停車場呢?空氣污染呢?再占上億畝農田夠嗎?所以我就是不主張買家庭轎車。走走路,騎個電動自行車挺好的。我們有什麼事就會毫不猶豫地打的,因為打的的費用比自己養車要少得多,為什麼不打呢?一向節儉的父母也每年安排一兩次旅遊,誰叫現在的交通這么方便呢?「廬山秋色分外美」,今年他們要去廬山看看。

數據:
改革開放30周年社會的重要意義:
一、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統計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間,中國的GDP年均增長9.67%,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3%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與此同時,中國現已成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國外匯儲備從未超過十億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萬億美元。對外貿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通過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大大提高了中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二00一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截止到去年,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貿總額位居全球第三。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二、民生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生活總體上進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這兩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項目為例,從1978年到2006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積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這30年間,中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數量從2.5億下降到2148萬,絕對貧困發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國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目標的國家。
三、初步建立了一個適應經濟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是市場而不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目前,中國基本成為一個市場經濟國家的共識開始形成。很多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相繼承認樂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表明,我國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已經基本確立。
就業問題是誰幫助解決得最多?是民營企業,70%以上的新增勞動力崗位是在民營企業中,很多城市中的稅收主要是民營企業提供的,我們的出口中也有不少是民營企業發揮的作用。民營經濟的興起調動了許多人創業的積極性,大大地加強了社會就業機會。

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人民在黨宏觀政策的指引下,人們開始為四化建設努力工作、勞動,不管是工人、農民、老師、學生、他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這個城市出力、出汗,為把家鄉建設得更美,更好而不懈努力著。黨的政策好,方針好,家鄉才會日新月異,飛速發展。中國的飛速發展,就像是騰飛的巨龍。社會的繁榮昌盛,也讓我們期待著新的明天,讓我們為中國喝彩!

E. 求大佬幫我找點關於中國改革的視頻,大學作業,微電影,十分鍾左右就OK了謝謝

你去芒果TV,找《了不起我的國》,有很多改革前後的對比內容。或者《改革進行時》、《行進中國》,這種視頻不少的。又或者去嗶哩嗶哩鳳凰視頻,搜改革、改開、改革開放……還有一種思路,不需要用大量視頻。老照片+字幕數據+航拍。一組就是10秒,位置排好了能水挺長時間。這個你可以試著用人民網專題聚焦:40年40個第一。這種紀念改革40年的報道,有很多數據的。

要是擔心錄制問題,360瀏覽器和快剪輯,窗口錄制就行了。

F. 改革開放三十年作文600字

1

全中國人民都在期盼2008,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視2008,雖然512的地震使人難過,但因為大家四面八方的援助,讓四川人民重新站立起來。讓我感受到因為奧運,因為地震讓中國所有人的心連在了一起,讓我感受到的是溫暖,是高興。我感到驕傲,這就是我的祖國——中國,是奧運健兒的基地,是今年奧運會的舉辦地!高興與興奮,這就是我對傲運的感想!

2

隨著奧運的臨近,我們要從自我做起,弘揚中華五千年的文化,讓世界感受華夏文明,感受中華兒女的熱情,讓我們伸出熱情的雙手,迎接世界人民!

奧林匹克精神真是古希臘文明奉獻給人類社會的瑰寶之一。今天傳承了古希臘文明的西方世界能有今天的輝煌,能成為今天世界上幾乎所有源於其他古代文明的國家和民族效仿和學習的目標,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於它有一個如此質朴純真的源頭。可惜歷經數千年的滄海桑田,人類已經或多或少遺忘了、或曲解了這種美好精神的原本的內涵,因此想到是否應該每隔一段時間就回到希臘雅典舉辦一屆奧運會,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有機會在古代發源地重溫偉大的奧林匹克精神,觸發人們重新審視今天仍然共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類自己的行為,如果歷史真能經歷否定之否定,人類重新回到在競技場而不是在戰場上一爭高下、公平競爭、解決糾紛,那將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進一步升華,將是全人類之福。
一個國家,一座城市,能夠舉辦一次奧運會,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2001年7月13日,薩馬蘭奇宣布29屆奧運會的舉辦城市是我們的首都--北京.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時刻,經常浮現在我眼前。其實早在1908年,我國的《天兵青年》雜志曾向所有的中國人提出過三個問題:一,中國何時能派一名選手參加奧運會?二,中國何時能派一支隊伍參加奧運會?三,中國何時能舉辦奧運會?對於今日的中國人而言,前兩者我們早已實現,但,究竟何時,我們才能圓了舉辦奧運的夢呢?盡管我不擅長繪畫。但,我仍希望用語言為大家描繪出一幅屬於2008的畫面。在我心中,2008是三色的,紅,黃,綠。紅色,是跳動的火焰,它代表了奧運聖火。這聖火,自公元前在古希臘神殿前燃起後,就從不曾熄滅。人們常說:「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前美國總統柯林頓訪華時曾經說:「我們的國家深深的仰慕有貴國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他們同時也是全人類的財富。」同樣,奧運聖火雖燃起於歐洲大陸,卻屬於全人類,屬於我們的地球村。特別是自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起,它更成為人類現代文明的見證;就是這聖火,經歷了戰爭與黑暗,依然純潔;就是這聖火,每每燃起,讓人久久不能自已,喜淚盈眶;就是這聖火,讓多少人,上下求索;夢寐以求。百年奧運,風雲變化,不變的是始終如一的人文精神。
那奧運究竟是什麼?在我的眼裡,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人類之間的戰爭,就其本質目的來說,並不在於屠殺,而在於使敵方屈服,這一點,在奧運會上得以充分實現。人類作為一種高級動物,本來就有著協作與好戰的雙重屬性,否則,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戰爭。但願奧運能成為人類竟爭與好勝的最終戰場,而使真正的血腥戰爭得以消亡。

奧運是人類體能的博覽會。似海豚,奧運會上有著那麼多優美的泳姿;似獵豹,百米沖刺風馳電掣;似雄鷹,體操、跳水志在長空。美中不足的是,人類最大的潛能---發明、製造與利用工具的能力未能成為奧運會的競技項目。

奧運是一個舞台,展現著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極限,贏得了數以億記觀眾的青睞。人們為勝利所鼓舞,為失誤而遺憾,為參與而自豪。每一枚獎牌,其份量均超過奧斯卡、金熊的獎杯。

奧運是人生的縮影。冠軍是幸運的,在通往冠軍的金字塔下,多少無名英雄為之而奮力攀登;冠軍是短暫的,今日的冠軍,明日可能名落孫山;冠軍是相對的,某一項目的冠軍,在其它方面很有可能是低能兒;冠軍是榮耀的,但在他高唱國歌、熱淚盈眶之時,想到的並不是未來怎樣輝煌,而是回想到了數年來傷病的困擾和艱苦的訓練;冠軍是可貴的,在他的身上,有著多少不屈不撓、挑戰自我、勇攀高峰的精神。

為了舉辦2008年奧運會北京將投入2800億元,其中1800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713億元用於環境保護及治理污染,170億元用於場館建設,113億元用於運費費用.
奧運會是人類和平的偉大聚會,崇尚和平發展的中國人民,一定會賦予"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更深刻的內涵.正如同國際奧委會在評估報告中評價: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給中國和世界體育留下獨一無二的寶貴遺產".奧運是人類的聖會。除了它,人類的哪一項社會活動能在如此公正、詳和、歡慶的氣氛中進行!我真心希望奧運精神永駐人間,給世界帶來和平、帶來歡樂、帶來繁榮、帶來希望。

我想,這應該是奧林匹克精神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一位奧運狂熱者在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中所領悟的人文奧運之美。

明年的夏天我們會迎來中國人期待已久的奧運會,我們中國人主辦奧運會要贏得什麼呢?是金錢,是商機,還是金牌,還是其它什麼呢?我認為金錢和獎牌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世界的認可和贊許,我們要真正的發揚奧林匹克精神,也許你會說不就是"更快\更高\更強"嗎?其實更重要的是團結\友愛\公平\包容.......

我們獲得很多的獎牌固然是件好事,但我要說獎牌不多也沒什麼,別的國家獲得獎牌我們也應該同樣的鼓掌,加油.我們要展現出中國人的包容和友好,我們不希望其他國家的人認為中國人素質差,小氣.我們要展現出我們熱愛和平,我們沒有霸權主義.很多外國人不了解中國,曲解中國.那麼就讓他們通過奧運會來認識善良的中國人吧.我們要把握好機會,讓世界喜歡中國

騰飛我們夢想的時候

2008我們的奧運

放飛我們夢想的時候

2008我們的奧運

碰撞我們夢想的時候

我們期待著

我們期待著奧運的來臨

沒有什麼能讓我們如此激動

沒有什麼能讓我們身體里的血如此沸騰

奧運---放飛夢想

奧運---讓我們耐心等待他的來臨

作好萬全准備,我們期待著!
2008年北京奧運會終於開始了,作為奧運小主人,我們應該幫助更多的人學會講文明,懂禮貌。看到垃圾要及時清理,並提醒周圍的人養成愛護公共衛生的好習慣。我們還要努力鍛煉身體,以強壯的體質來迎接新奧運。

2008,面對著你微笑,奧運給了中國面向世界的機會。汶川大地震中,很多海外國家都伸出了寶貴的援助之手,在這次奧運會上,我們是不是要做得最好來回報他們呢?加油吧,奧運!加油吧,中國!

我們要讓海外國家知道,我們中國人並沒有被地震嚇到!我們中國人很堅強很勇敢!因為,北京奧運會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奧運感想

2008年北京奧運會,您是喜悅、輝煌的。
2001年7月13日,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一個激動人心的日子: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一錘定音: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是北京!我萬分激動,禁不住跳了起來。雖然身處偏遠山區,但通過電視,我看到全中國都沸騰了,其勢排山倒海,其情撼地震天。曾經百年的夢想在這一刻終於實現了!全世界都感覺到中華民族對奧運會的那種渴望和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執著追求。作為中國人,我感到無比的自豪。
512的地震使人難過,但因為大家四面八方的援助,讓四川人民重新站立起來。讓我感受到因為奧運,因為地震讓中國所有人的心連在了一起,讓我感受到的是溫暖,是高興。我感到驕傲,這就是我的祖國——中國,是奧運健兒的基地

2008年北京奧運會,您將是開放、團結的。
北京申奧成功一方面說明世界需要中國,中國需要世界。另一方面也顯示了我們國力的強大。人民愛國之情,強國之夢與體育總是密不可分的。通過全民申奧活動的開展,我知道了奧運,了解了奧運。自從1984年7月29日洛杉磯奧運會,許海峰一聲槍響,打破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紀錄以來,已歷經20年。這20年,是改革開放的20年,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國力增強了,體育事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成為國際公認的體育大國。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把全世界的人凝聚到一起,將進一步加強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往,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熱愛中國。
2008年北京奧運會,您將是充滿智慧的、綠色的。
「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將在北京實現。2008年奧運會將給全世界人民帶來像打開生日禮物包裝後那種驚喜。正如國際奧委會評估委員會所說,2008年北京的奧運會將為中國和世界體育運動留下獨一無二的遺產。我深信,我們的運動健兒會用智慧和勇氣橫掃奧運會賽場,讓五星紅旗一次次在北京升起。
2008年轉瞬即至,遙望北京,我心中充滿了期盼。我期盼能為2008年北京奧運做出自己的貢獻,我期盼能到北京觀看2008年奧運會,我期盼自己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
在此,我想送上最美好的祝願,願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成功,願2008年北京奧運會帶給祖國輝煌的明天
奧運來了
宋旿一
距中國成功申奧已經八年了,中國人早已平靜了當時激動的情緒,開始積極,穩健地著手於奧運的准備。隨著奧運的建設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起
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受到那日漸濃厚的「奧運」氣息。在我們身邊,不時會有所見聞,來提醒我們奧運步伐的加快。。那彷彿是時間輕快的腳步聲,在告訴人們:「2008正向中國走來。」
還記得那一夜晚,禮花飛綻,綵帶滿天;還記得那一時刻,舉國歡慶,萬眾沸騰;還記得那一瞬間,寰宇震撼,中華揚威!在六年前國際奧組委宣布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的那個夜晚,我徹夜在電視機前等待。當結果公布後,我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我從沙發上蹦起來,與熒幕中的人們一起歡呼,大笑,激動不已。旋即我便看到窗外無數禮花綻放,只聽見鑼鼓鞭炮聲響徹夜空。當晚全市燈火通明,夜如白晝,萬人空巷,四處是歡呼雀躍的人群。即使是除夕之夜也不會有這般熱鬧。
大約過了半年,一天我偶然打開報紙,突然看到頭版被一片紅色覆蓋。原來那是北京奧組委新公布的奧運會會徽——一個用篆刻的式樣,將北京的「京」字象形為一個運動的小人的圖案。看他的動作,像是在奔跑,像是在舞蹈,由像是在招手。其寓意令人一目瞭然——北京歡迎您!
光陰如梭,轉眼到了2004年。這一年暑假,我一直在關注著在雅典舉行的第28屆奧運會。當看到我國奧運健兒頻頻在賽場上摘金奪銀時。我同億萬中國人一樣,由衷地感到激動,欣喜。記得在奧運會閉幕後央視舉辦的慶功晚會上,那位主持人雨綴珠連地說了很多很多,但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最後一句話: 「2008,北京准備好了。」
去年暑假,我到北京旅遊,發現這里到處都充盈著奧運的氣息:路燈上的標語,工地圍欄上的宣傳畫,由地磚拼成的五環,廣場上擺放的塑膠福娃,以及從老奶奶或小學生的口中傳出的英文短句……。奧運之風拂過這里的大街小巷。給人以無形的壓力,又好像以一種莫名的激動來鼓舞每一個人。看著在那紅牆碧瓦後一座座現代化建築矗然而立,我感到:這屆的奧運會「京」味甚濃。
昨天晚上,我打開電視收看「新聞聯播」,得知距北京奧運會開幕還有569天。又知首都體育館——「鳥巢」終於竣工,國家游泳館——「水立方」的外罩膜也已鋪設完成。奧運的步伐越來越快,中國的脈搏也愈發有力。所有人都在摒息以待,等待華夏民族迸發活力的那一時刻的到來。
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見聞,不同的感受。我作為一個中國人,在這幾年來從奧運會的籌備工作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國的昌盛,文化的進步,經濟的榮發,以及人們日漸開放的思想。我看到了,無論身居何處,中國人都以自身挺拔的姿態去迎接奧運所帶來的新的挑戰。
在2008年的北京,我願以如虹的士氣為奧運助威.吶喊。

心系奧運
09屆16班陳倍寧
回憶2001年7月13日那個令人緊張的夜晚,那個激動的夜晚,當聽到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齊宣布:「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城市是中國北京」時整個華夏大地沸騰了,人們按耐不住喜悅的心情,不顧午夜,紛紛走走出家門把整個中國裝扮成一片歡樂的海洋,從此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人們的心底落地生根了,而那五個可愛的奧運會吉祥物也在人們的生活中成為傳遞祝福的天使。
我有一個姐姐今年已經28歲了和男朋友交往了3年。家裡人一直想讓她早點結婚,可她執意要等到2008年結婚。她說:「那時的北京將會有來自各國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運動員,觀眾將雲集在中國的北京,奧運的聖火將燃燒在北京的賽場上,在2008年結婚會多麼有意義啊!」由此看來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人們的生活中落地生根了,那時的北京處處盛開著艷麗的鮮花,高樓大廈都披上節日的盛裝,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辛勤的忙碌著,街上車水馬龍,行人們友好的說著「Welcome to Beijing!」人們對2008年的北京充滿了幻想與期待。
去年妹妹過生日,我和媽媽一起去為她挑選身日禮物,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找到心儀的禮物,後來我們在一家賣娃娃的店裡看到了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福娃,那五個福娃的名字分別是「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她們名字和起來的諧音就是「北京歡迎你!」
福娃貝貝傳遞的祝福是繁榮。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魚」和「水」的圖案是繁榮與收獲的象徵,人們用「鯉魚跳龍門」寓意事業有成和夢想的實現,「魚」還有吉慶有餘、年年有餘的蘊涵.貝貝的頭部紋飾使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圖案。貝貝溫柔純潔,是水上運動的高手,和奧林匹克五環中的藍環相互輝映.福娃晶晶是一隻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帶給人們歡樂。作為中國國寶,大熊貓深得世界人民的喜愛。晶晶來自廣袤的森林,象徵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他的頭部紋飾源自宋瓷上的蓮花瓣造型。晶晶憨厚樂觀,充滿力量,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黑色的一環.福娃歡歡是福娃中的大哥哥。他是一個火娃娃,象徵奧林匹克聖火。歡歡是運動激情的化身,他將激情散播世界,傳遞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歡歡所到之處,洋溢著北京2008對歡歡的頭部紋飾源自敦煌壁畫中火焰的紋樣。他性格外向奔放,熟稔各項球類運動,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紅色的一環。福娃迎迎是一隻機敏靈活、馳騁如飛的藏羚羊,他來自中國遼闊的西部大地,將健康的美好祝福傳向世界。迎迎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護動物藏羚羊,是綠色奧運的展現。迎迎的頭部紋飾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區的裝飾風格。他身手敏捷,是田徑好手,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黃色的一環。福娃妮妮來自天空,是一隻展翅飛翔的燕子,其造型創意來自北京傳統的沙燕風箏。「燕」還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稱謂)。妮妮把春天和喜悅帶給人們,飛過之處播撒「祝您好運」的美好祝福。天真無邪、歡快矯捷的妮妮將在體操比賽中閃亮登場,她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綠色的一環。於是我欣然買下了那五個可愛的福娃,把它們送給家人傳遞的是一份親情把它們作為奧運會吉祥物倡導的是世界的和平與友誼。
肖復興曾經說過:「一個國家,一座城市能夠舉辦一次奧運會那將會使得這個國家這座城市和這里的人民變得多麼的美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中國第一次舉辦奧運會那也將會是最好的一次。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將給中國留下另一份獨一無二的寶貴遺產。那麼就讓我們努力為2008年奧運會盡上我們的一份力量吧!

我有一個夢想
09屆16班崔艷
轉眼間,2007年的樂章已經奏響,再過一年就是2008年。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不過意味著時間的流逝、歲月的變換或是容顏的變更。但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2008年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2008年奧運會的東道主是我們中國——這個屹立於東方的文明古國。由此,我有一個夢想,就是在2008年奧運會上做一名現場的看客。
我要對坐在我身旁的外國遊客們講述我們中國的歷史與發展。從盤古開天,到絲綢之路;從兵馬俑的傳說,到明清小說;從末代皇朝,到現代文明。
我要盡我所能地為每一個中國的奧運健兒們吶喊、助威。我希望在場上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像我一樣高高揮舞著臂膀。我希望就像2002年「韓日世界盃」上大家感受到了「紅魔」的氣勢一般,也能體會到億萬萬中國人民團結的力量。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在2008年奧運會上做一名現場的看客。
我會帶上照相機與攝相機。我要捕捉到中國奧運健兒們英姿颯爽的一面;我要拍下當中國的的體育健兒們為祖國摘金奪銀時,中國的五星紅旗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的景象;我要留住每一個人笑的、哭的、感動的、激動的表情。只有這樣,才能記錄著中國作為東道主輝煌的時刻。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在2008年奧運會上做一名現場的看客。
我要對那些沒有到現場去看比賽的人們講述我能看到的一切。我要說比賽場地的整潔、奧運健兒們的英姿、祖國的強大。我要告訴他們作為一名現場的看客,內心的激動與愉悅。
2008年正是我為2009年高考努力的時候,所以上面的話只是一種夢想。但我卻並不為之感到沮喪。因為我明白上面說的話不但是我的夢想,也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夢想。
我想,有夢想就一定會成功!
在宜賓市合江門地標廣場,上萬人齊心綉制的208面小紅旗,最終合成了一面長20.08米,寬13.3米的巨幅紅旗,以表達對北京奧運會的祝福。
這標志著宜賓市「萬人同綉一面旗,三江歡騰迎奧運」活動的圓滿成功。當巨幅紅旗由52名武警官兵抬起展示時,眾人歡呼雀躍,「中國加油、奧運加油」的吶喊聲回盪在三江上空。
不到9點,記者在廣場上看到,眾多宜賓企事業單位的員工,正一針一線、認認真真地縫制最大一面紅旗的五個五角星。通過他們的縫制,綉好的208面小紅旗合成了一面巨幅紅旗。原來,共有宜賓市各行各業183個單位的人員參與到此次活動中,參與人數達10900多人,整個綉制過程持續了半個月左右。宜賓市老齡委的沈朝貴老人告訴記者:「我們綉制的是第192和193面小紅旗。」
據透露,這面凝聚著526萬宜賓人民深情的巨幅紅旗將送至成都,參加8月3日四川衛視面向全國直播的 「為夢想加油」四川人民喜迎奧運大型文藝演出,在晚會現場隆重展示。此後,它將作為四川人民迎奧運的禮物轉贈給北京奧組委。

G. "改革開放以來_______的變化"小論文(1000字),家鄉變化、城市變化、衣食住行......都可以的

改革開放以來衣食住行變化調查
一、衣
1.改革開放前:樸素單調
改革開放前,人們的衣著清一色粗布、卡嘰,海昌藍幾乎充斥了城裡鄉下。從鄉間到城市一片藍、灰、黑,人人都穿著工農服、中山裝。全中國都是生活在這樣一種單調枯燥的服飾年代,因此被外國人戲稱為「藍螞蟻」。
2.改革開放以來:豐富多彩、時尚個性
改革開放以來,服裝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樣化,面料、質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穿著越來越豐富,色彩也從單一的藍色灰色變得五顏六色。追求個性與時尚成為新風尚。
二、食
1.改革開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匱乏單調、票證盛行,人們營養不足,有些農村沒有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
糧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在票證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質短缺的時代,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才能憑票購買一些糕點糖果、干貨果品,而且分量都極少。
2.改革開放以來——不但吃飽,還可以吃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深入人心。
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地豐富了,菜場、超市、大賣場,琳琅滿目的食品應有盡有。人們對於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科學衛生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如今卻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
三、住
1.剛建國時期——居住條件極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積小,設施簡陋。如北方的大雜院,南方的亭子間等,十分擁擠雜亂,屋子小得給人以壓迫感。農村裡,北方內地多為土坯房、窯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舊,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時混居一室,衛生條件差。
2.改革開放前——不斷改善,但居住條件仍較差樣式統一單調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國初的破舊民居。一片片魚鱗狀的瓦片取代了破舊的屋頂,牆也不再是石磚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潔白的牆面。但房屋內部很少有裝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傢具,看上去簡朴整潔,洋溢著和諧寧靜。
3.改革開放以來——居住面積擴大,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居住的需要,於是出現了新型的住宅。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讓中國人的住房條件實現了數次飛躍,從居者「憂」其屋發展成為今天的居者「優」其屋,大多數人住上了上百平方米的寬敞樓房,一部分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而先富裕起來的家庭則擁有了數百萬、上千萬的別墅,居住
方式也從原來的「住公房交租金」變成了如今有著明晰房屋產權的私人財產,這在以前是根本無法想像的。
四、行
1.剛建國時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電車、汽車比較多見,黃包車,自行車是比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車和人力車。而農村裡,北方有馬車、人力板車,南方有航船、牛車,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2.改革開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車為主
改革開放前,城市的交通資源極為有限,人們出行除了用雙腳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車和自行車了。但是公交線路少,車廂經常擁擠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當然是自行車,中國曾被稱作「自行車王國」,可見人們對於自行車的依賴。但當時的道路建設也十分落後,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3.改革開放以來——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增長很快
高速公路是一個國家交通現代化的一個主要標志。高速公路的擁有量,也成為衡量經濟發達程度的一項指標。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國許多省區都在地區內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網。現在我們看到現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謂是生機勃勃,人群涌動,車流穿梭。這些交通工具也花樣繁多,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不僅有普通公交車,還有較為先進的豪華大巴、雙層巴士,車內還安裝了空調、移動電視);計程車招手即是,私家車也屢見不鮮,地鐵、輕軌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

H. 有哪些值得反復觀看的微電影

跟大家分享一部我經常反復看的電影《那年1987》,講述了改革開放年輕人去南方淘金由迷茫到努力奮斗史,倆人是在火車上結識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愛情開始在心中萌芽。

I. 關於中國改革開放的論文

摘要: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發生了驚人了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回顧改革開放的歷程,文章討論了兩個問題:計劃經濟體制為什麼異常牢固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是怎樣起步的。從當初迷信計劃經濟體制到懷疑計劃經濟體制,最終到下決心摒棄計劃經濟體制,必須歸功於鄧小平同志關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打破了長期的、不正常的寂靜,造成了再也平靜不下來的經濟格局,使中國經濟不可逆轉地走向改革,走向開放,走向市場經濟。 關鍵詞: 計劃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改革,市場經濟,改革開放 從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算起,到200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整整30年。這30年,中國的變化是驚人的、舉世矚目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這個過程中有親身的經歷。我們誰都不是先知先覺者,誰都不可能在1978年就能預知此後的中國經濟會怎樣一步步發展起來。我們都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學習、提高、成長。回顧這30年,使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一,計劃經濟體制為什麼異常牢固?第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是怎樣起步的?在序言中,我想就這兩個問題談一談自己的想法。計劃經濟體制為什麼異常牢固在已經建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改革是非常艱難的。盡管中國同發達國家在經濟和技術上的差距越來越大,但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仍然可以照常維持下去。這一體制的性質決定了它有可能頑強地存在下去。原因是:第一,計劃經濟體制把企業置於行政部門附屬物的地位,企業既不能自主經營,又不能自負盈虧。企業的生產數量、生產品種、價格以及企業的生產要素供給與生產成果的銷售都處於政府計劃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機構的控制之下,企業如果想自行決定生產和經營,稍稍擺脫一下計劃的安排,稍稍違背一下行政主管機構的意願,就會受到制裁,直到把企業領導人撤職或給予其他處分。行政權力支撐著整個計劃經濟體制的運轉。因此,一個企業想背離計劃經濟的軌道,是十分困難的。同樣的道理,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居民個人實際上也處於行政部門附屬物的地位。個人作為勞動者,在什麼工作崗位上就業和擔任什麼工作,都由勞動人事機構按計劃安排好,流動難以如願,抵制這種安排等於自己斷送了繼續工作的機會。個人作為消費者,也要由計劃部門安排,具體表現為生活必需品是憑票證供應的、住房是由單位提供的、甚至子女的升學就業也無一不同行政主管機構的安排有關。假定居民個人想離開計劃經濟所安排的居住地點或工作單位,他在生活上將遇到很大的困難。這樣,從居民個人的角度來看,同樣可以認為計劃經濟的運轉得到了行政權力的支撐。第二,計劃經濟體制是由若干個次一級的體制組成的。例如,計劃的企業體制、計劃的財稅體制、計劃的金融體制、計劃的價格體制、計劃的勞動用工體制與人事體制等等。它們彼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個次一級的體制依存於另一個次一級的體制,而另一個次一級的體制又依存於第三個次一級的體制,盤根錯節,難解難分,此存則彼存,此損則彼損。於是,要想沖破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對任何單個的企業或單個的居民個人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而且,就算某個企業或某個居民個人在某種情況下能夠違背計劃經濟體制的規定而使自己的經濟活動有所發展,那也只能被當作偶然的、非常規的事情,而不可能成為經常性的、別人可以效法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企業或單個居民都只好對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安排採取默認和順從的態度,企業和個人都感覺到自己的力量同強大的計劃經濟體制相比是太微不足道了,無法掙脫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第三,計劃經濟體制有一種被認為是正確無誤、不容懷疑的計劃經濟理論體系作為支柱,這種經濟理論為計劃經濟體制進行辯護,把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說成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唯一選擇,把任何背離計劃經濟體制的經濟行為都說成是修正主義的。這就是說,通過計劃經濟理論的解釋,選擇計劃經濟體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即使計劃經濟體制之下出現了這種或那種問題,但一來這是歷史所註定的選擇,無法更改;二來如果要離開計劃經濟的軌道,那就是滑到了資本主義的邪路上去了,對社會、對企業、對個人的後果都是十分嚴重的,因為這等於背叛。計劃經濟體制既有行政權力作為支撐,又有計劃經濟理論體系為之進行辯護和論證,要想沖破計劃經濟體制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不僅如此,由於長時期內計劃經濟理論在意識形態方面占據著統治地位,被確定為正統的經濟理論,任何對計劃經濟提出懷疑,甚至想作出修正的觀點都被打成異端。由於人們從學校里、從書籍報刊上、從電影電視中所讀到的和看到的都是宣傳計劃經濟的東西,於是人們也就自覺地或不自覺地對各種想擺脫計劃經濟束縛的行為加以譴責、加以抵制。某個企業或某個居民個人如果在擺脫計劃經濟體制方面有些舉動,就會陷於非常孤立的境地,周圍的人鄙視他、嘲笑他、斥責他,使他不得不屈從於輿論的壓力、周圍的人的壓力。盡管這些壓力往往是無形的,以致於到後來,連最初懷疑過計劃經濟體制的人也會進而懷疑自己可能真的錯了:立場錯了,觀點錯了,於是本來正確而且很有創新意義的改革嘗試,就這樣被扼殺了、消失了。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怎樣起步的從當初迷信計劃經濟體制到懷疑計劃經濟體制,最終到下決心摒棄計劃經濟體制,必須歸功於鄧小平同志關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歸功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歷史性的決策,歸功於理論工作者和經濟實踐者這些年來在推進改革與開放中的努力。可以回想一下,當時,在「兩個凡是」的思想統治下,要在改革開放方面邁出第一步是何等困難。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從而引發了關於真理標準的討論。這場討論受到了「左」的方面的壓制。鄧小平同志支持了這場討論,並領導了全國范圍內的思想解放運動。鄧小平同志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中進行了重大創新。他領導的中國改革開放事業,他所設計的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方案與道路,以及他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理論研究,填補了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空白,揭開了這一理論的新的一頁,並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豐富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寶庫。毫無疑問,假定沒有理論的指導,沒有理論上的突破,中國的經濟改革不可能取得進展,計劃經濟體制也就不可能被逐漸打破。改革開放初期,從1979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濟體制改革在農村家庭承包制的推廣、鄉鎮企業的興起和經濟特區的建立這三個方面取得了成績。正是這些沖擊的結果,導致了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失去陣地,最終不得不趨於解體。要知道,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鄉鎮企業的興起、經濟特區的建立,無一不依賴於改革開放政策的制定,依賴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以及由此帶來的思想解放。如果沒有這些,即使有的農村中出現了家庭聯產承包這種生產組織形式,它也不可能持久,而且更不可能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甚至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在農村普遍挨餓的條件下,可以容忍家庭承包,只要經濟形勢稍好一些,馬上就展開攻勢,把家庭承包取消了。再說,即使有的鄉鎮辦起了一些不受計劃經濟控制的小企業,那它們也頂多隻是小型企業。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生產一些被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所不注意或不屑於生產的小商品,起著拾遺補闕的作用,不可能擴大生產規模,不可能成為與國有大中型企業一爭高下的經濟力量。而更有可能的是:它們遲早會被上級主管部門以各種方式納入計劃經濟的軌道,朝著所謂「更高級的公有制形式」過渡。至於經濟特區的建立,那更是絕不可能的。經濟特區的建立與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出現、鄉鎮企業的興起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是: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出現和鄉鎮企業的興起,最初純粹是自發性的,而不是政府部門有意識地倡導的,只是在政府領導人發現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好處及其意義,發現了鄉鎮企業的作用及其在中國經濟中的不可替代性之後,經過研究甚至辯論,統一了認識,才加以肯定,給予扶植。經濟特區則不然,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經濟特區沒有自發建立的任何可能性,經濟特區的建立完全是政府的有意識的行動。只有這樣,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才有可能出現深圳等經濟特區。從經濟特區建立與發展這一事實,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計劃經濟體制與行政權力怎樣牢固地、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假定不是政府採取有意識的行動,那是不可能在計劃經濟體制與行政權力牢固結合的條件下,使某一個地區沖破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按市場經濟的規則來發展經濟的。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經濟終於發生了有深遠意義的變化。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廣了,鄉鎮企業興起了,經濟特區建立了。農村經濟改革的成就給人們這樣一種啟示,即只要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僵硬控制,讓農民能夠自主經營,自己承擔生產經營的風險,並得到自己勞動成果中應當歸於本人的部分,蘊藏於廣大農村中的生產潛力就會充分發揮出來,使農村的經濟走向繁榮;經濟特區建設的成就給人們這樣一種啟示,即中國與發達國家在經濟技術上的差距是可以通過改革與開放而大大縮小的。只要計劃經濟少一些,市場調節多一些,經濟就會以較快的速度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會以較大的幅度提高。啟示的威力是巨大的,農村經濟改革和特區經濟建設的成就向全國人民傳達了一個信息:城市經濟改革,尤其是國有企業的改革,已經滯後了,必須抓緊時機,推進改革。20世紀80年代前期的經濟改革預示著一場更深刻、更艱巨的改革即將展開。它們就像投向死氣沉沉的計劃經濟體制湖面的大石頭,激起層層波浪。它們打破了長期的、不正常的寂靜,造成了再也平靜不下來的經濟格局,使中國經濟不可逆轉地走向改革,走向開放,走向市場經濟。這就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最初歷史的寫照。

閱讀全文

與改革開放微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