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長時間玩電腦會小腦萎縮嗎
過度上網可能導致青少年腦部出現變異,令大腦皮層中負責處理情緒、語言、視覺、聽覺等功能的灰質萎縮,而且上癮時間愈長,灰質萎縮得愈嚴重,對集中力、記憶力、決策力,定立目標的能力的影響也會更強。青少年每天上網時間最好不超過2小時。
上面這條流言脫胎於此前活躍於各大網站的「過度上網導致腦萎縮」報道[1]。難道日常工作娛樂的得力助手——互聯網,真會如此深刻得影響我們的大腦 ?這些報道到底是確有其事,還是存有歪曲誇大呢?就讓我們細細探討一番。
研究確實有,新聞報道不嚴謹
這些報道都來源於一篇發表在2011年7月份PLoS ONE(是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即公共科學圖書館,的系列期刊之一)上的論文《Microstructure Abnormalities in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論文用影像學的方法研究了18名網路成癮的大學生的腦部結構,發現在某些腦區(如背外側前額葉皮層DLPFC、輔助運動區SMA、眶額皮質OFC等),這些網癮同學的灰質體積小於同齡正常對照者[2],即報道中提到的「腦萎縮」,而且網路成癮時間越長,這種萎縮就越明顯。
暫且不提研究樣本容量太小以及是否遵循隨機抽樣的原則等問題,此項研究在經過嚴謹的統計分析後,研究對象與對照組之間確實存在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既「腦萎縮」與網路成癮確實存在某種關聯,但這並不等於報道所說的「過度上網導致腦萎縮」。
網路成癮 ≠ 過度上網
論文的研究對象是網路成癮的青少年,所謂「網路成癮」,是指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沖動失控,表現為過度使用互聯網而造成個體明顯心理和社會功能損害[3]。
目前較為簡潔且權威的是楊氏網癮調查問卷(Young』s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for Internet addiction ,YDQ)診斷量表:
1)是否著迷於互聯網?
2)為了達到滿意,是否感覺需要延長上網時間?
3)是否經常不能控制自己上網、停止使用互聯網?
4)停止使用互聯網時,是否感覺煩躁不安?
5)每次上網的時間是否比預計的要長?
6)你的人際關系、工作、教育或職業機會是否因互聯網而受到影響?
7)是否對家庭成員、醫生或其他人隱瞞你對互聯網的著迷程度?
8)是否把互聯網當成一種逃避問題或釋放焦慮不安情緒的方式?
符合其中5條才可診斷為「網路成癮」。這就是說,除了上網時間要長外,還必須像煙癮酒癮(編輯註:此處所談之「癮」為病理性成癮,和平時所說的喜好之「癮」有所不同)那樣,無法控制自己的上網行為並對上網產生一種依賴心理。這與普通的長時間使用網路但對上網行為有自控能力的「過度上網」是不同的。在論文中,「網癮大學生」們平均每天上網的時間達到了10.2小時,一般人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大腦萎縮與網路成癮,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研究確實發現網路成癮的青少年的大腦中某些腦區灰質體積減小,但這只是一個斷面研究,並沒有對這些研究對象進行自身前後對比,而且有網癮者其心理行為本來就與正常人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會不會是因為其神經系統的發育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所導致的呢?
這就繞到了一個很俗套的邏輯問題上: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到底是網路成癮導致了大腦灰質體積縮小,還是灰質體積縮小導致了網路成癮的異常行為?抑或是網路成癮者,由於本身存在某些神經系統發育缺陷,導致其在長時間上網後,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現腦萎縮?
雖然論文中提到,網路成癮時間越長,萎縮現象越嚴重,似乎暗示是網路成癮導致了腦萎縮但這條線索並不具有足夠的說服力。即便有足夠長的時間去做一些跟蹤研究,可以在「網癮少年」沉迷於網路前記錄下他們的腦部結構,再與現在對比,也不能證明讓腦萎縮的就是長時間的沉迷網路。
讓腦萎縮的可能並非網路,而是「成癮」
網路成癮者,上網時間自然很長了,於是人們很容易把過度上網當成導致腦萎縮的原因,卻忽視了「網路成癮」的另外兩個字——「成癮」。
網路成癮者除了上網時間明顯延長外,與正常人還有另外一個顯著差異,那就是自控力減弱,而論文中提到的萎縮的腦區皆與自控力密切相關[5]。
而許多研究發現,葯物成癮者的腦中也有相似腦區的結構改變[5][6][7]。雖然是否是成癮行為本身導致了大腦結構的改變,尚無研究定論,但相應的,腦萎縮到底是由於長時間上網所致還是成癮行為本身所致,也有待進一步研究。
說了這么多,其實最關鍵的是,PLoSone上的原文是針對網路成癮的人群的,旨在研究網癮形成的機制及其對青少年的危害,能否將結論推廣到正常人身上尚無足夠證據。不過,各位網友還是應該養成良好的網路使用習慣,長時間使用電腦可能導致的計算機視覺徵候群[注1]還是應該多加註意呢!
[注1] 計算機視覺徵候群(Computer Vision Syndrome, CVS),也稱為VDT綜合征。其主要症狀是視疲勞、視力模糊、乾眼、頭部、頸部與肩周疼痛。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屏幕過亮或過暗,雙眼與屏幕距離不合適,坐姿不恰當,使用電腦時眨眼次數減少,以及電腦使用者本身所有的視力問題。[8]
注1] 計算機視覺徵候群(Computer Vision Syndrome, CVS),也稱為VDT綜合征。其主要症狀是視疲勞、視力模糊、乾眼、頭部、頸部與肩周疼痛。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屏幕過亮或過暗,雙眼與屏幕距離不合適,坐姿不恰當,使用電腦時眨眼次數減少,以及電腦使用者本身所有的視力問題。[8]
B. 我是一個14歲的男生,好像得了小腦萎縮,怎麼辦
立即醫院檢查,早檢查早治療,勿信偏方
C. 過度上網會導致腦萎縮嗎
由於研究者的研究不夠嚴謹,所以過度上網會導致腦萎縮的說法還有待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過度上網會導致視疲勞、視力模糊、肩周疼痛等疾病,我們還是應該盡量避免過度上網。
曾經在一些網站上出現過「過度上網會導致腦萎縮」的報道,人們紛紛驚呼:互聯網與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密切,好多人每天在網路上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如果真的這樣,那就太可怕了。
此說法最初是來源於一篇論文,發表論文的人用影像學的方法研究了18名網路成癮的大學生的腦部結構,發現在某些腦區(如背外側前額葉皮層DLPFC、輔助運動區SMA、眶額皮質OFC等),這些網癮同學的大腦灰質體積小於同齡正常對照者,由此得出了過度上網會導致腦萎縮的結論。
研究者的結論乍看有理,但卻禁不起推敲。首先,過度上網並不等於網路成癮,網路成癮指的是人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沖動失控,而過度上網只是說人的上網時間比較長。研究者以網癮少年為研究對象,他們的行為並不只是長時間上網那麼簡單,也就不能說是過度上網會導致腦萎縮。
論文中還有一處明顯疑點。說網癮少年的灰質體積比較小,人們就會以為是上網導致了腦萎縮。但是,網癮少年的自控力都比較弱,而論文中提到的萎縮的腦區與自控力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很有可能是這些少年的腦部本來就與正常人不一樣,才導致自身的自控力比較弱,進而成了網癮少年。如此一來,過度上網會導致腦萎縮的報道不具嚴謹性和真實性。
D. 看小腦萎縮
小腦萎縮要看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情況。常規講腦萎縮,其實是按部位分,也有按性質分的,按照人的正常年齡的衰老,可以出現全腦的腦組織腦容量的減少,這種腦萎縮往往是生理性的,不僅僅是小腦會有萎縮,同樣整個皮層大腦的情況都會有相應的萎縮改變,這種是生理性的。而特殊病理性的小腦萎縮,就屬於醫學需要診斷和治療的范疇,病理性小腦萎縮常見有以下幾個疾病,首先指特殊的神經系統遺傳性疾病,會有部分遺傳性疾病,包括小腦性共濟失調等,這些會出現小腦萎縮。還有其他一些,比如卒中,腦卒中後局部腦組織血液循環障礙,也會引起隨後繼發性的腦組織萎縮,或者是腦細胞凋亡後,引起腦萎縮的改變。還有一種情況是外傷,嚴重小腦部分外傷,還有其他代謝性疾病,嚴重感染性的疾病,包括特殊的寄生蟲感染,都會引起腦組織的缺血缺氧,然後整個腦細胞凋亡進一步發展,成為萎縮的狀況。
E. 看書對小腦萎縮
看書是不會得小腦萎縮的,只有是高中症腦的人,將來老了才容易得小腦萎縮,例如教授了例如科研人員將來腦子就要注意了,因為他們年輕時候用腦太多。
F. 關於小腦萎縮的電影
日劇《一公升的眼淚》就是講小腦萎縮病人的故事,小腦控制人的運動器官吧好像,小腦萎縮的話,慢慢發展就變成,走路不穩,容易摔倒,說話口齒不清,全身不能動了,跟漸凍人的症狀如出一轍,但是兩個病的致病因是不一樣的
G. 拍片子發現有腦萎縮,會發展成老年痴呆嗎
腦萎縮指的就是由於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腦神經元也就是腦細胞死亡所引起的。腦萎縮通常是由於年齡增大,部分腦細胞逐漸的死亡所引起的一種彌漫性的症狀,患者會出現記憶力減退的表現。如果腦萎縮是在前額葉或者是顳葉海馬區,那麼很有可能就會出現老年痴呆的症狀,所以腦萎縮很有可能會轉變成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