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心術大結局那一集最後幾分鍾的台詞
霍思邈:人活著有最起碼的底線,得有尊嚴,有快樂,有希望。
顧曉梅:而有一天,我知道自己病了以後,我才會覺得,我的醫生就是我的上帝。
霍思邈:醫院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穿著白大褂的大夫們,也不是那些先進的醫療設備。我到了重症監護室,看見那些,瀕臨死亡的人躺在床上,渾身插著管子,重症監護室里非常安靜,但你能清晰地感覺到那些人對生命的堅持。那種不放棄,那種決不放棄,那是,希望。
《心術》講述了神經外科醫生霍思邈與劉晨曦在醫療戰線上精心救治病人並收獲美好愛情的故事。該劇於2012年5月3日安徽衛視、天津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聯合播出。
(1)愛輝微電影心術擴展閱讀
《心術》演員表
1、吳秀波飾演霍思邈
1968年9月5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2010年,憑借諜戰劇《黎明之前》獲得第2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表演藝術男演員和受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等獎項。
2、海清飾演美小護
本名黃怡,1977年1月12日生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2003年,通過出演電視劇《玉觀音》中的鍾寧一角而出道。2009年11月,出演滕華濤執導的都市情感劇《蝸居》。
㈡ 心術於鶯鶯是誰
於鶯鶯在概25集出場,在小護被調成護士長後,美小護不想調離神外,霍思邈也積極挽留。主任招於鶯鶯進醫院由霍思邈帶作導師。
㈢ 如何評價《心術》這部電視劇
以下是我個人的想法。看了不少同類型的電視劇,不得不說,《心術》是給我印象最深的。角色是立體的,立得住的。這裡面能感覺到醫生也是人,也是一個職業,不是那總被綁在道德制高點,像神一樣仁德仁慈。醫院怕醫鬧,用醫生護士頂包。醫生怕醫鬧,又沒有保障,比如將術前通知說的誇張,補病歷等維護自己。雖然有明顯浪漫主義的感覺,還有結尾有些莫名其妙(感覺有點像爛尾),但無法否認的是它是我認為看的所有國產醫療行業電視劇里最好的。
㈣ 心術 一共多少集
《心術》36集,國內首部大型醫療劇,編劇 六六 ,導演 楊陽 ,主演 吳秀波 、 海清 、 張嘉譯 等。由上海上影英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全程營銷;深圳市朗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有限公司、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於2012年5月3日在東方衛視、安徽衛視、天津衛視、浙江衛視上星首播。
㈤ 《心術》中賴月金父親的扮演者是誰啊是專業演員嗎
李樹生,老演員了
姓名:李樹生
生日:1954年6月26日
籍貫:陝北佳縣
電視作品
2001年《大宅門》 飾 白景泗 導演 郭寶昌
2002年《關中刀客》 飾 鹽官 導演 王小列
2004年《疑案忠魂》飾 賈貴 導演 安戰軍
2007年《月兒彎彎》飾楊明亮
2011年《宣言》 飾 劉老強
2012年《心術》飾月金爹 導演 楊陽
電影作品
1996年《紅流》
1994年《莫忘那段情》飾 田明
2001年《血性山谷》
2005年《山林喋血/狼谷》飾 農民田大 導演 蔡杼楠
2005年《太行山上》飾左權
㈥ 心術電影怎麼樣
很不錯,真是值得一看啊!如果LZ還在上小學恰巧假期又不去打鳥抓青蛙挖老鼠洞不打彈珠不睡懶覺且又不喜歡看《貓和老鼠》《葫蘆娃兄弟》之類的動漫的話。
㈦ 《心術》播出的8年後,為何有些演員大火有人涼涼
在2012年有一部大熱電視劇《心術》,這部劇講述了醫生治病救人,也引發了醫患關系的思考,可謂是把醫生的工作生活搬上熒幕最成功的一部了。
盤點完了《心術》這部劇「翻車」的演員,大火的演員。你覺得《心術》這部劇有毒嗎
㈧ 心術最帥的是誰,最漂亮的是誰
你是指那位名叫《心術》的電影劇嗎?我喜歡那個年輕的醫生,不過不喜歡裡面配的女朋友。最漂亮的當然是主角男醫生之前追求的病人親屬妹子咯。
㈨ 以護士的角度看完心術寫一篇觀後感觀後感
感
去年, 根據六六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蝸居》,在全國上下熱播,六六一躍成為中國的當紅女作家。近不久,六六推出新作《心術》,再次觸及社會熱點。「我不是不是故意要當話題女王」,六六說,「能踩住老百姓生活的痛點,證明我活得特別踏實」。
《心術》的結構很簡單,以一個實習醫生的日記為題材,流水帳式地勾勒了醫院里醫生,護士,領導,和形形色色患者的眾生相。讓我覺得驚訝的是,六六在小說中揉入了不少基-督教信仰的元素。小說的題記,開門見山引用聖保羅的名言說:
「這世界有三樣東西對人類是最重要的,信,望,愛。我能看到的對這三個字最好的詮釋,就是醫院。」
六六把小說的英文名譯成『Angel Heart』(天使之心);而在她的小說里,醫生就是耶穌式的『拯救的化身』:「醫生和法官和警-察一樣,從穿上制服那天起,你就不代表自己。你是拯救的化身。。。」;「一個預備成為醫生的人首先要有一顆仁心,然後才去訓練他的仁術」。而醫生作為人間的拯救者,面對的正是一個靈魂缺失的社會:小說借醫院領導朱主任的口發了一番感慨:
「這個社會沒有魂了。
魂這個東西,對人是多麼的重要啊!在西方社會,一個人一旦被判定癌症,最先出現在你面前的人是神父,是教友,是你的靈魂安慰者,而不是醫生,家屬。我們這里,沒有宗教,沒有因果報應,沒有敬畏的東西,再沒有精神支柱,這對一個瀕臨死亡的人來說,是多麼的可怕!」
而通篇小說,寫的就是醫生在現實中扮演拯救者這個角色,是多麼力不從心,舉步維艱。日記的主人公,那個年輕的實習醫生寫道:「這個職業於我,簡直像冰火兩重天,我時而為之感動振奮心潮澎湃,時而情緒低落懷疑人生憤世嫉俗。我的心靈在接受各種考驗和磨練,我不知道它是否已經傷痕累累,布滿傷疤,抑或是柔軟如初生蛋。。。」
六六在書後語中說,「我可以和媒體,和你們一起罵醫生。這種選擇,對我而言是容易的事,而且很能吸引眼球。。。」但她在醫院卧底數月寫出來的小說,並不是一部憤世之作。她筆下描繪的醫生少有心術不正,卻多有無可奈何的心結。實習醫生的大師兄是『有哥白尼一般熱忱的執著要做醫生的人』,他對病人似水柔情,在最關鍵的時候無法對死者下手,為自己的愛女強取腎源,他的『高風亮節』在現實中卻被同事和家人鄙視,他要做仁醫聖人,就要同時做無情無義的偽君子。二師兄不甘心自己被醫生這份職業包辦終身,他如痴如醉愛上美麗的電影演員,卻竹籃子打水一場空,最終還是服在從醫的魔咒之下,娶了朝夕相處的美小護;而主人公實習醫生,未諳世事,憑著救死扶傷的滿腔憐憫接收了一個被拒的病人,結果給自己惹來了一場亂哄哄的醫患官司。。。
聖人難做,好人難當,六六直言不諱,醫療體制的矛盾糾結,醫生想做好卻難做好的無奈,其根源是整個社會『信,望,愛』的缺失。「摧毀信任只要幾年十幾年,而建立起這個信任需要上千年的時間」,六六寫道。中國社會的很多問題,首先是信任流失的因果報應,這點在醫患關系中體現尤為突出。患者總在提防醫院謀財害命,對醫生的不信任讓醫療糾紛一觸即發;而面對越來越升級的醫療賠償,醫生要『預診』患者的良善,甚至不得不違背治病救人的原則去保護自己。隨著信任的流失,人的盼望,和對別人的愛,也隨之而散。小說中一名前途無量的醫生,因為一場醫療糾紛被判處罰, 乾脆改行做了律師,專門接醫患關系的案子, 「拿他曾經學過的12年的知識, 掉轉槍口專門攻打他的同事。。。, 冷笑著看他的同伴用與他一樣的姿態倒下。」 主人公實習醫生的女友, 本是很有愛心的白衣天使, 卻慘遭跑到醫院鬧-事的患者家屬毆打,最終無法堅持自己的人生理想, 辭職嫁了富豪。 六六哀嘆,「那些不公平的事天天在每個人眼皮發生, 因為有向下的參照物, 我們每個人都不覺得自己在淪陷之中。。。精神上向低標准看齊, 物質上向高標准看齊。 這是我們雖然生活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里, 還是天天都不開心的原因。」
信, 望, 愛, 是一個社會靈魂的三角架,沒有這三腳架作奠基, 醫生拯救病人的權柄搖搖欲墜, 患者獲得痊癒的可能也不斷縮校六六借小說人物的境遇反復強調, 摧毀信, 望, 愛, 是很容易的事, 一粒老鼠屎壞掉整鍋湯, 摧毀只在旦夕, 要重建卻費時費力。 《心術》里的人物, 在信, 望, 愛缺失的社會大環境里, 經歷靈魂的動盪和流浪; 有的在懷疑、失望、孤獨中放棄信仰, 有的, 卻在迷茫中依然堅守。 小說的結尾,一個痛失愛子於醫療事故的陝北老漢,沒有向醫院討要一分賠償, 讓醫生重新恢復了對患者的信任;大師兄的愛女得到了腎源, 預示了未來的希望; 而一個凡事替他人著想的美麗女孩,讓實習醫生又再次感受到愛的萌動。。。信, 望, 愛, 就這樣借著某個人, 某件事, 點滴微弱的感動, 似乎又溫暖了前面迷茫的路。
我很高興《心術》的結尾, 不是徹底的玩世不恭, 絕望, 和愛心的冷漠。 我想這也是很多人對中國前景最美好的期待: 在一個連『基本的善良都要遭受折磨, 正常的良知都不感表露』(六六語)的社會里,我們已經飽嘗信, 望,愛流失的惡循環, 而唯一的出路, 只有是一個, 再多一個,普通人, 願意在迷茫中再多堅持一會, 再寬恕一次,再多付出一點, 重墊社會的根基。
「因為你不相信未來, 你不相信世界, 你不相信人間有愛, 你沒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