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b站上一部涉及到德國納粹美軍外星人的第一人稱恐怖微電影叫什麼
記得以前看過,不過印象好模糊,找了一個小時也沒找到 有兩本類似的,《崛起大導演》《最牛導演》,不知道是不是lz需要的。 又發現本,《大電影時代》,不知道是不是。
『貳』 請問這個電影名字
二戰題材微電影《救贖》
一部3分鍾的短片,德國導演Andreas Deininger作品。片子在Parallel Lines國際短片大賽中排行第10,講述二戰中一個德國佔領的村莊中,一名德國士兵發現了一個猶太小女孩,完成自我救贖的故事。
這一部片子十分短小,劇情也很簡單,猶如一則小小說。短片使用Canon DSLR 5Dmk2拍攝,使用的是Canon EF 24-105mm f4鏡頭。
『叄』 德國瑪堡出了一部微電影,有人知道叫什麼嗎
太多了,搜索微電影就能看到,幸福59厘米也不錯。德國瑪堡出的淡吵范確實感人
『肆』 德國有部微電影叫《屌絲女士》,為什麼裡面的女主角可以稱為屌絲呢!屌絲到底指什麼意思啊!求解!
屌絲,也寫作「吊絲」、「弔死」、「叼絲」,是中國網路文化興盛後產生的諷刺用語,原用作稱呼由農村進入城市的體制外男女年輕人,房子、車對於屌絲來說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2012年初,「屌絲」用於網路雷霆三巨頭吧對李毅吧會員的愛稱,該詞在中國大陸地區逐漸流行起來,年輕人群體間的語言文化中更被廣泛應用。屌絲一詞在網上被廣泛使用以後,其使用和含義變得更加寬泛,使用者不一定專指以搬磚等為職業的青年男性群體,而成了無女友或收入不高的男青年的自嘲用語。對女性有時候也會使用該詞,稱為女屌絲
『伍』 兩個人的微電影有哪些
1、《再見》
今夏,再見初戀——和娛愛情力作微電影《再見》講述的是「主人公」是攝影師,在一次婚紗外拍得時候得知拍攝的新娘是自己還沒放下的前女友,在劇烈的心痛下面對大海大喊發泄心中的難受後,忍著淚水,微笑的釋懷面對並祝福新人。
『陸』 德國微電影調音師里小提琴去叫什麼
醉了
『柒』 急求一部僵屍題材微電影名稱!!!
那是德國僵屍片: 群魔亂舞
『捌』 屌絲女士的劇情簡介
德國搞笑微電影《屌絲女士 KnallerFrauen》 是德國SAT.1電視台每個星期五晚上11點15分播放的一部喜劇小品。由曾六次獲得德國喜劇獎的女演員瑪緹娜·希爾(Martina Hill)扮演「炸彈妞」,有時是母親,有時是單身女性,有時是女朋友,有時是行人或是OL,角色都是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女性,只不過她們對待人和對事的反應與表現都非常特別。她們為了達到目的而採用的荒誕手段,常常令人捧腹大笑。《屌絲女士》概括下來,可以分為約會、工作、家務、運動、交友、育嬰、孩子、父母等多個主題元素,覆蓋了現代都市成年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些觀眾無比熟悉的背景之下,該劇抓住某一個值得玩味的點,用誇張的手法對其變形,使其變得荒謬可笑。所以,對於有相同經驗的觀眾來說,屌絲女士雖然是在很誇張地「犯二」,但還是能感同身受。
本劇看點是女主的各種無厘頭,神經質動作表演,語言表達並不多。劇中有6位常任配角,兩個男性,分別經常扮演女主老公和女主的男朋友。之所以起名叫屌絲女士也是配合廣大網友封她的女屌絲和憨豆接班人之名結合而來。
該劇原名《Knaller Frauen》,原意為《瘋狂女士》(又稱《炸彈妞》),她們為了達到目的而採用的荒誕手段,總是令人捧腹大笑。 在《炸彈妞》中的所有女性都只有一個目的,實現她們日常中最瘋狂的想法,或至少嘗試去實行……劇中各種荒誕的場合和女性類型沒有范圍限制。
『玖』 蓋章微電影歷史背景
蓋章微電影歷史背景
《辛德勒的名單》一片將作為電影史上永恆的光輝而存在,它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名字也將與這部影片聯系在一起而永遠流傳下去。
1993年,美國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帶領《辛德勒的名單》一片攝制組初抵波蘭,就在他們跨進二戰期間克拉科夫中營准備安營紮寨之時,突然收到全美猶太人協會從紐約發來的一封急電:"請勿驚擾亡魂,讓他們安息吧。"斯皮爾伯格讀完這聊聊數語的電文,一言不發。他當即下令攝制組全體人員撤離克拉科夫集中營,轉移到幾十公里以外,搭置布景拍攝。與此同時,他獨自一人離開了攝制組,乘飛機直接飛往紐約。斯皮爾伯格不派代表,不藉助電話、電報、電傳等迅速方便的現代化通訊工具而橫跨大西洋,親赴紐約向"猶協"致歉,他的謙遜和誠意令"猶協"全體成員無不動容。難怪後來國際影評界交口贊譽《辛德勒的名單》是"一位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導演拍攝的一部洋溢人道主義氣息的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讓世界感到震驚--這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於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美國總統柯林頓看過此片後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們去看看這部影片。"
《辛德勒的名單》具有如此巨大影響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藝術魅力,應該說,是與斯皮爾伯格身上流著猶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時代親身體驗過猶太人遭受歧視的痛苦;以及他源於烏克蘭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員在波蘭納粹集中營中被謀害;以及他的內心深處對辛德勒--這位猶太人的大恩人懷有虔敬感恩的心態等一系列無法逃避的事實分不開的。
早在1982年,斯皮爾伯格收到他的製片人寄給他由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科內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的名單》,從不細讀小說的斯皮爾伯格一反常態,不僅仔細閱讀完這部小說,還當即拍板買下其改編、製片權。他意識到這是他渴望已久的題材,但他自知時機尚不成熟。直至10年以後,即進入1993年的春天,影界一些要人勸他放棄這部非商業性影片的拍攝計劃,他所在電影公司的一個頭面人物甚至提出:"與其拍此片,不如把錢捐給大屠殺博物館。"這句話激怒了斯皮爾伯格,更促成了他下走決心不惜付出任何代價都要堅持拍成這部影片。電影公司最後作了讓步,不得不讓這位向來以游戲心態拍攝驚險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稱於世的"孩童"導演去實現他的夢想。為了這部影片,斯皮爾伯格首次放棄了慣用的電影特技,拒絕援請好萊塢影星主演,僅請一位奧斯威辛集中營中的倖存者做副導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猶太人做影片顧問。就這祥,他僅耗資2300萬美元就拍出了這部長達3小時15分鍾的影片。這部影片的拍攝對斯皮爾伯格來說是一次新的體驗,壓抑的情感閘門一下打開,他說:"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像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間,我一慣用來逃避現實的攝像機直面現實,在拍攝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熱淚。"
為了方便工作,斯皮爾伯格把家人接到了波蘭,可每天14小時緊張的拍攝工作之後,親人也無法把他從白天的思緒中解脫出來。在影片拍攝過程中,斯皮爾伯格不止一次因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迫使拍攝中途停止。當他用手勢指揮群眾演員--健康的到右邊,有病的到左邊時,他感到自己就像納粹黨徒;當他指揮剃光婦女的頭發、剝光她們的衣褲,把她們像牲口一樣趕來趕去時,他的心都要碎了。他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經歷。"幾個星期里,他不和劇組里的德籍演員握手,不向那些身著納粹軍服的扮演演員打招呼,他以為自己就生活在當年的納粹集中營里,4個月後,影片在波蘭封鏡,身心疲憊的斯皮爾伯格臉上才終於露出一點笑容。……拍完此片,斯皮爾伯格謝絕了片酬並決定將個人贏利全部捐給美國大屠殺博物館。
追問:
抱歉,我問的是電影內容的背景,
回答:
1939年9月,德軍在兩周內攻佔了波蘭,納粹下令波蘭全境的猶太人必須集中到指定的城市進行登記,每天有一萬多名猶太人從鄉村來到克拉科夫。
在克拉科夫的猶太人推舉了24名猶太人組成委員會幫助被集中到該城的猶太人解決住宿膳食,分配勞役和排解紛爭等問題。
『拾』 德國瑪堡還出過什麼微電影啊類似淡吵范的
淡吵范是德國瑪堡推出的第一部微電影,目前還沒有其他的。不過以前的59厘米系列、11度青春等都有類似的佳品,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