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微電影 > 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所拍的微電影

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所拍的微電影

發布時間:2022-07-30 17:13:43

『壹』 上海市七一中學

上海市七一中學(現為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前身是創建於1905年的私立崇德女中。1953年崇德女中與私立進德女中和晏摩氏女中(分部)合並,成立上海市第七女中。1958年更名為七一中學,1978年被列為靜安區重點中學。 1996年轉製成為靜安區第一所公立轉制完全中學。校長由靜安區教育局局長徐承博兼任,承辦校長為原靜安區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維莉。2000年7月,原江寧中學並入七一中學。2006年經區政府批准,上海市七一中學恢復公辦區重點完全中學,2007年掛牌成為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校長為周筠。
學校地處上海市中心,教學設施齊全。學校轉制後,按上海國際中心城市辦一流學校的要求進行配置,現代化的設施滿足了高、初中高層次的各項教育教學需要。學校有一支業務素質好,具有敬業精神的優秀師資隊伍。其中41%具有高級職稱,36%為中級職稱,靜安區名教師一人,還聘有二名外籍教師。目前教師中有7人先後擔任過區學科帶頭人,8人曾榮獲省、市級優秀工作者稱號。另外學校還聘請上海市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陳鍾梁、數學特級教師奚定華和外語特級教師陳錫麟等教育專家擔任學校的教育顧問。
建校百年來, 七一中學保持了學校長期辦學形成的優良校風、教風和學風、學生勤奮好學,教師嚴謹治學,畢業生普遍受到高校、社會的歡迎,成為一所具有良好社會聲譽和優秀辦學傳統的名校。在「發掘潛能,健全人格,教學做合一」的辦學理念指導下,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勤奮、上進、樸素、求真」為校訓:確立以發展高雅的校園文化和形成探究性學習特色的辦學目標。從「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著手,通過「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教育,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文化 素養;學校堅持課堂教學為中心,以語文、外語、計算機學科特色教學見長。

『貳』 2011白貓杯獲獎名單,各位好心人誰有的 吱一聲

初中組
一等獎
區 學校 姓名
寶山區 行知二中 廖博聞
長寧區 天山二中 戴 煜
奉賢區 實驗中學 錢乃金
虹口區 民辦新北郊中學 周冠諝
黃浦區 立達中學 許 陸
黃浦區 立達中學 夏若愚
黃浦區 立達中學 王 醇
黃浦區 立達中學 呂吟雪
黃浦區 立達中學 賴劭恆
黃浦區 立達中學 陳 韜
黃浦區 市十中學 李 潔
金山區 民辦金盟中學 喬子珊
靜安區 上外靜中 陸 洲
靜安區 育才初級中學 沈子豪
盧灣區 向明初級中學 唐天鈞
閔行區 交大二附中 顏文昊
閔行區 教科實驗中學 干凱泓
閔行區 上寶中學 譚羿操
閔行區 上海市實驗西校 洪淳凡
閔行區 文來中學 朱博軒
閔行區 文來中學 李夢石
閔行區 文來中學 范宜嘉
閔行區 文來中學 程書宇
閔行區 文來中學 陳 菁
閔行區 莘光學校 章一銘
浦東新區 建平實驗中學 褚家祺
浦東新區 建平中學西校 岑宇昊
普陀區 進華中學 劉洋陽
徐匯區 世外中學 王笠人
徐匯區 田林三中 李 暢
楊浦區 蘭生復旦中學 劉運陽
二等獎
區 學校 姓名
寶山區 民辦和衷中學 馬超慧
寶山區 淞誼中學 張 宇
寶山區 行知二中 丁 欣
寶山區 行知二中 季 節
寶山區 行知二中 陸 菁
寶山區 行知二中 馬燕婷
寶山區 行知二中 朱佳悅
長寧區 建青實驗學校 王慕遙
長寧區 建青實驗學校 張少川
長寧區 開元學校 馮子傲
長寧區 天山二中 朱仰銘
長寧區 西延安中學 王晟軒
長寧區 延安初級中學 豐 燁
長寧區 延安初級中學 趙梓安
奉賢區 華亭學校 吳成豪
虹口區 新華初級中學 蔡子霖
虹口區 新華初級中學 許佳妮
黃浦區 立達中學 季清萱
黃浦區 立達中學 居心怡
黃浦區 立達中學 劉演崚
黃浦區 立達中學 楊懌婷
黃浦區 立達中學 張怡雯
黃浦區 立達中學 張子韜
黃浦區 市十中學 李昊天
嘉定區 桃李園實驗學校 徐思迪
靜安區 靜教附校 郎旭華
靜安區 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 康溪馨
閔行區 復旦萬科實驗學校 趙志聰
閔行區 交大二附中 張也弛
閔行區 教科實驗中學 韓 悅
閔行區 七寶二中 陳卓陽
閔行區 上寶中學 曹佳新
閔行區 上寶中學 王蒙蒙
閔行區 實驗西校 陳裕晴
閔行區 文來中學 金屹梵
閔行區 文來中學 王博陸
閔行區 文來中學 王聽源
閔行區 文來中學 吳雅綺
閔行區 文來中學 周 雲
閔行區 文綺中學 倪孝慈
閔行區 文綺中學 宣文凱
閔行區 莘松中學 徐晨浩
浦東新區 金楊中學 夏嘉芃
浦東新區 浦東外國語學校 陳稼豐
普陀區 曹楊二中附校 田 淳
普陀區 華師大四附中 錢逸愷
普陀區 進華中學 仇明亮
普陀區 進華中學 顧心澄
普陀區 進華中學 時萌珣
普陀區 進華中學 徐 鼎
普陀區 進華中學 張之瑜
普陀區 進華中學 鄭佐昀
普陀區 進華中學 朱嘉豫
普陀區 蘭田中學 程方舟
普陀區 新黃浦實驗學校 阮長風
松江區 九峰學校 沈 陽
徐匯區 華育中學 彭文昊
徐匯區 華育中學 孫清源
徐匯區 華育中學 張健申
徐匯區 南模初級中學 鄭軼翔
徐匯區 世外中學 陳世祺
徐匯區 西南位育中學 陳鵬程
楊浦區 蘭生復旦中學 華佳晨
楊浦區 新大橋中學 周睿頡
閘北區 風華初級中學 楊思程
三等獎
區 學校 姓名
寶山區 寶山實驗學校 雷勝廣
寶山區 寶山實驗學校 惲倩芸
寶山區 海濱二中 沈昕穎
寶山區 海濱二中 王 海
寶山區 交華中學 李若谷
寶山區 上海大學附屬學校 王曉智
寶山區 民辦和衷中學 高一岑
寶山區 民辦和衷中學 馬明傑
寶山區 民辦和衷中學 吳 越
寶山區 淞誼中學 高萌萌
寶山區 淞誼中學 王 珺
寶山區 行知二中 黃 鑫
寶山區 行知二中 凌宇澤
寶山區 行知二中 陸家明
寶山區 行知二中 羅夢麒
寶山區 行知二中 尚子傑
寶山區 行知二中 王哲欣
寶山區 行知二中 朱秋明
寶山區 寶鋼新世紀學校 李子琛
長寧區 復旦初級中學 陳一婷
長寧區 建青實驗學校 朱允鉉
長寧區 婁山中學 蔡亦欽
長寧區 瀘定中學 丁 奇
長寧區 天山二中 張道陽
長寧區 西延安中學 葛天成
長寧區 西延安中學 盧均豪
長寧區 西延安中學 鍾 昊
長寧區 新世紀中學 吳子陽
長寧區 延安初級中學 張 沁
長寧區 延安初級中學 鄒 和
奉賢區 奉教院附中 何爾一
奉賢區 華亭學校 鍾笑楠
奉賢區 實驗中學 王子沖
奉賢區 陽光外國語學校 朱子秋
奉賢區 育秀實驗學校 姚佳樂
虹口區 江灣初級中學 高 眾
虹口區 民辦新北郊中學 汪天行
虹口區 民辦新北郊中學 王睿毅
虹口區 民辦新復興初級中學 高維通
虹口區 民辦新復興初級中學 錢錚棟
虹口區 民辦新復興初級中學 張 辰
虹口區 民辦新復興初級中學 姚溪荃
虹口區 青少年活動中心 丁天倚
虹口區 民辦迅行中學 李文浩
虹口區 民辦迅行中學 張鑄傑
虹口區 上外一實驗學校 韓王軒
虹口區 新華初級中學 董一珺
虹口區 新華初級中學 韓 依
虹口區 新華初級中學 余聖澤
黃浦區 敬業初級中學 高 蓓
黃浦區 敬業初級中學 嚴偉琦
黃浦區 敬業初級中學 姚嘉麟
黃浦區 立達中學 傅 昱
黃浦區 立達中學 李詩韻
黃浦區 立達中學 毛珺琪
黃浦區 立達中學 汪依筠
黃浦區 明珠中學 萬熙宇
黃浦區 格致初級中學 雷以寧
黃浦區 市南中學 庄冠傑
黃浦區 市十中學 潘思聰
黃浦區 市十中學 徐文淵
嘉定區 安亭中學 倪婧如
嘉定區 懷少學校 王曉淳
嘉定區 嘉一聯中 蔡亦昕
嘉定區 嘉一聯中 沈君堯
嘉定區 江橋實驗中學 俞嘉祿
嘉定區 蘇民學校 楊 帆
嘉定區 桃李園實驗學校 董瑱瑋
嘉定區 迎園中學 凌費聰沖
金山區 金衛中學 張 超
金山區 呂巷中學 吳兆煒
金山區 羅星中學 王兆銘
金山區 蒙山中學 杜柯言
金山區 民辦金盟中學 陳宇超
金山區 民辦金盟中學 湯曉漪
金山區 民辦金盟中學 楊逸初
金山區 民辦金盟中學 趙嘉麒
金山區 民辦金盟中學 鄭 楠
金山區 民辦金盟中學 朱哲灝
金山區 蒙山中學 沈 琳
靜安區 靜教附校 王晨東
靜安區 靜教附校 吳韻雯
靜安區 靜教附校 朱逸雯
靜安區 上外靜中 柏 靖
靜安區 上外靜中 林思劼
靜安區 市一中學 應振傑
靜安區 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 孫沁如
靜安區 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 周硯杉
盧灣區 向明初級中學 陳惠迪
盧灣區 向明初級中學 林豆豆
盧灣區 永昌學校 張哲星
閔行區 鶴北初級中學 范思聰
閔行區 紀王學校 陳廣暉
閔行區 紀王學校 朱弘立
閔行區 交大二附中 彭奕寧
閔行區 交大二附中 邱海誠
閔行區 教科實驗中學 王楓婷
閔行區 教科實驗中學 王歆哲
閔行區 教科實驗中學 徐興元
閔行區 教科實驗中學 趙 迪
閔行區 明星學校 馬若蘭
閔行區 明星學校 王 頔
閔行區 七寶二中 李嘉志
閔行區 七寶二中 俞夢蓮
閔行區 上寶中學 李景峰
閔行區 上寶中學 劉之恆
閔行區 上寶中學 王維傑
閔行區 上寶中學 吳 婧
閔行區 上海市實驗西校 范佳韻
閔行區 上海市實驗西校 阮錚豪
閔行區 上海市實驗西校 張寧怡
閔行區 上海市實驗西校 鍾迪威
閔行區 文來中學 王韶楠
閔行區 文來中學 許易豪
閔行區 文來中學 張義荀
閔行區 文來中學 庄庭鈞
閔行區 文來中學 陶思揚
閔行區 文綺中學 王曄涵
閔行區 文綺中學 徐石琳
閔行區 文綺中學 張程辰
閔行區 吳涇中學 蔡一凡
閔行區 莘光學校 李碧霄
閔行區 莘松中學 劉安康
閔行區 浦江二中 張毅佳
閔行區 閔行三中 王雪
閔行區 上寶中學 顧雨薇
閔行區 閔行五中 韓雨婕
浦東新區 川中華夏西校 徐傅雷
浦東新區 傅雷中學 陳渠奕
浦東新區 航頭學校 陸雅靖
浦東新區 建平實驗中學 栗車晟
浦東新區 建平中學西校 包瑞靖
浦東新區 建平中學西校 蔡正宇
浦東新區 建平中學西校 鍾潤洲
浦東新區 進才中學北校 王旻飛
浦東新區 康橋學校 張智文
浦東新區 羅山中學 李慕游
浦東新區 浦東外國語學校 王雷霖
浦東新區 浦東外國語學校 楊逸文
浦東新區 新竹園中學 王雨晨
浦東新區 實驗中學東校 李佳霖
浦東新區 洋涇中學東校 陸雪皓
浦東新區 洋涇中學東校 周晶瑤
浦東新區 張江集團學校 蔡一舟
浦東新區 張江集團學校 王浩南
浦東新區 金蘋果雙語學校 沈依詩
普陀區 進華中學 陳俊龍
普陀區 進華中學 崔羽琪
普陀區 進華中學 施佳穎
普陀區 進華中學 王思浩
普陀區 梅隴中學 童逸旻
普陀區 培佳雙語學校 顧 皓
普陀區 培佳雙語學校 王翔宇
普陀區 沙田中學 馬一凡
普陀區 新黃浦實驗學校 吳艷春
普陀區 興隴中學 楊立原
普陀區 延河中學 夏雋傑
普陀區 真北中學 陸馨兒
普陀區 中遠實驗學校 陳毛依
普陀區 中遠實驗學校 黨英銘
普陀區 子長學校 黃子天
普陀區 玉華中學 張 鼎
松江區 倉橋學校 趙馬軍
松江區 九峰學校 陳人君
松江區 九峰學校 張音笛
松江區 九峰學校 岳俊怡
松江區 茸一中學 沈思成
徐匯區 華育中學 王亦慧
徐匯區 華育中學 楊 卉
徐匯區 華育中學 朱思齊
徐匯區 教院附中 薛佳芸
徐匯區 理大附中 楊一帆
徐匯區 龍華中學 黃 鶯
徐匯區 上師大三附中 楊 冉
徐匯區 世外中學 吳越簫
徐匯區 位育初中 周亦忻
徐匯區 五十四中學 甄卓榮
徐匯區 西南模範中學 甘家寧
徐匯區 西南位育中學 陳匯然
徐匯區 西南位育中學 王曉昱
徐匯區 西南位育中學 周思昊
徐匯區 西南位育中學 朱 凝
徐匯區 西南位育中學 朱茜兒
徐匯區 徐匯中學 戴怡晨
徐匯區 徐匯中學 李志駿
徐匯區 徐匯中學 葉奮翼
徐匯區 徐匯中學 季國臻
楊浦區 復旦二附中 崔致遠
楊浦區 復旦二附中 梁之舟
楊浦區 復旦二附中 寧 可
楊浦區 復旦二附中 朱孔陽
楊浦區 滬東外國語學校 葉航明
楊浦區 蘭生復旦中學 胡幸陽
楊浦區 蘭生復旦中學 陸易寧
楊浦區 上外雙語學校 徐亦浩
楊浦區 同濟第二初級中學 陳硯池
閘北區 風華初級中學 馮雪怡
閘北區 回民中學 徐若昀
閘北區 久隆模範中學 李曼茜
閘北區 青雲中學 朱沛倫
閘北區 田家炳中學 張屹立
閘北區 揚波中學 高申慧
閘北區 揚波中學 孫世超
鼓勵獎
區 學校 姓名
寶山區 劉行中學 彭琨
虹口區 復興實驗中學 潘絲雨
虹口區 繼光初級中學 黃之啟
虹口區 民辦新北郊中學 李雨韻
虹口區 民辦迅行中學 韓楊
虹口區 民辦迅行中學 陸維
虹口區 民辦迅行中學 石雯婷
虹口區 曲陽二中 陳子雋
虹口區 上外附中 陸冬銳
虹口區 上外一實驗學校 左宗正
金山區 金山區初級中學 羅文宇
金山區 金山區初級中學 尹伊雯
金山區 山陽中學 劉奕
金山區 朱行中學 姚學成
靜安區 市西初級中學 陸詩詠
盧灣區 李惠利中學 吳弘
盧灣區 盧教院附屬中山學校 張弘
盧灣區 盧灣中學 蔣東辰
盧灣區 啟秀實驗中學 戴諄霖
盧灣區 向明初級中學 陳其樂
閔行區 浦江三中 季亮靚
閔行區 七寶實驗中學 曹宇
閔行區 莘松中學 姚越
閔行區 諸翟學校 費添慧
閔行區 顓橋中學 姜萌
浦東新區 川沙中學南校 張勵行
浦東新區 川中華夏西校 周嬌嬌
浦東新區 傅雷中學 汪晨東
浦東新區 華洋外國語學校 劉濟傑
浦東新區 南匯一中 潘閱
浦東新區 浦東模範中學 陸佳林
浦東新區 浦東模範中學 倪佩玥
浦東新區 浦涇中學 黃路揚
浦東新區 三灶學校 倪傑
松江區 倉橋學校 毛佳傑
松江區 佘山學校 徐和平
徐匯區 上師大三附中 裘依霖
徐匯區 上師大三附中 文一峰
徐匯區 位育初級中學 許駿傑
徐匯區 西南模範中學 庄惠翔
楊浦區 包頭中學 陳師孟
楊浦區 存志中學 康軼然
楊浦區 凱慧中學 張品純
閘北區 久隆模範中學 郜家宇
閘北區 閘北二中 吳蓓琪

『叄』 靜安區有什麼重點高中

截至2019年,靜安區重點高中有上海市第一中學、上海市新中高級中學、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上海市回民中學、上海市育才中學。

1、上海市第一中學

上海市第一中學原名上海市工部局女中,1931年在公共租界工部局華人教育處處長陳鶴琴先生力主之下創辦。為靜安區重點完全中學。

2、上海市新中高級中學

新中高級中學的前身是1925年由當時金融界有識之士創建的錢業學校,解放後更名為新中中學。1998年易地重建,成為一所現代化寄宿制高中,2005年,學校又被市教委首批命名為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3、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

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前身是創建於1905年的私立崇德女中,1953年由崇德女中、進德女中、晏摩氏女中分部合並為上海市第七女中,1958年改名為七一中學,招收男女學生。1978年列為靜安區重點中學。1994年與育才中學合並。

1996年在七一中學原址建立靜安區第一所公立轉制完全中學—新才中學。1999年7月1日,新才中學恢復原名上海市七一中學,公立轉制性質不變。2000年7月,原靜安區江寧中學並入七一中學。2006年上海市七一中學恢復公辦區重點完全中學。2007年4月,學校掛牌成為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



4、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簡稱上戲附中,創建於1925年5月,是由上海戲劇學院和靜安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一所藝術特色高級中學,是靜安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5、上海市育才中學

上海市育才中學為靜安區的一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建校於1901年。育才中學為全寄宿制、現代化的高級中學,首批「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之一。育才中學於1953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為上海市重點中學,由著名教育家段力佩先生出任校長。

『肆』 上海靜安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高中部實驗班是區重點七一中加不是畢業證上的章會不同

區重點是一個學校的層級,班級是沒有區重點和非重點之分的,七一高中的確是區重點。
由於畢業多年,所以不太清楚實驗班是個什麼情況,最好直接向學校的老師問問實驗班的教學方法。如果告訴你「實驗班的教學方法很先進,很科學,在實踐中學會知識」,那最好別信,孩子進了這樣的班級就是小白鼠,為了教育改革而實驗,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如果你問下來,回答是 「實驗班是重點班,在整個年級里選出來重點培養的對象」,那應該是應試強度很厲害的,專攻成績的實驗班,那對高考還有點幫助。
現在的高考主要還是應試,填鴨式教育再怎麼被批評還是主流教育方式。那些什麼科學教育,什麼新式教育,最好別輕信,基本是毀人不倦。
至於中加班,我以前是沒聽說過,可能是最近流行的中國加拿大聯合辦的班,市西中學也有類似的班級。高二讀完好像就出國了,至於出國後讀什麼樣的高中,怎麼升學,怎麼考大學就不太清楚了,還是問學校更清楚一點。

希望對你有幫助,也祝孩子有好的未來!

『伍』 畢業紀念微電影 哪個大學拍的最贊

但如果你還停留在這個階段,那你就out啦!如今最時髦的畢業紀念禮物,都流行拍微電影了,清華、北大等各大高校紛紛拍攝了自己的微電影。比完畢業照,就來比比微電影吧,現在就來看看誰的微電影最贊?清華大學《我在清華等你來》王樂天等正在給山區的孩子們裝電腦在我看來,大學對於這個貧困山村裡的孩子們,就是一個遙遠的難以觸摸到的世界。當我們互相攀比著誰的電腦配置高,孩子們卻對著這些早該淘汰的機型,興奮到眼中放光。北京大學《男生日記》何小冬拍攝「青春畢業照「畢業離校前,我要拍十五張合影,去赴一個很重要的約會。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那是童話,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這才是青春。同濟大學《未來我會做的更好》因為,我有你們我夢見自己在一個迷宮裡面,好像在尋找一件很重要的東西……可能,只是一個相對美好的未來,大學四年,因為有你們,未來我會做的更好。《90後青春手寫體之天生獨型》我隔絕了世界,只聽他一個人的聲音90年代,發生了很多事情,香港回歸,四大天王,但最重要的事,有了我們這群特立獨行的九零後。不熱血不搞怪不出格不特立獨行,就不是青春了。畢業時,你用什麼來紀念有關青春的記憶,畢業後,你又如何找尋到人生的價值和目標?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

『陸』 上海七一高中好不好

上海七一高中是區重點高中,已經很好了。雖然一本的升學機會才10人左右,畢竟比沒有強,歷史悠久,校風嚴謹,並且學生的作業也很多,為了升學率,多寫作業也是好的。

一、學生高考成績良好值得選擇

歷年來,學校中考在推薦考和升學考中在全區名列前茅,高考成績良好,達線率近90%。七一中學學生勤奮好學,教師嚴謹治學,畢業生普遍受到高校、社會的歡迎,成為一所具有良好社會聲譽和優秀辦學傳統的名校。

二、培養學生獲得榮譽很多,證明教育體系完善

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是上海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上海市科技特色學校、上海市綠色學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EPD會員學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上海市群眾體育先進集體、上海市體育項目(手球、武術)傳統學校、上海市知識產權試點學校、上海市五四特色團委、上海市少先隊紅旗大隊。

(6)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所拍的微電影擴展閱讀

上海七一高中優點:

上海市靜安區七一中學附屬於同濟大學,地處上海市中心靜安區,擁有花園式教學環境,學校按上海國際中心城市辦一流學校的要求進行配置,現代化的設施滿足了高、初中高層次的各項教育教學需要。

從2000年起,學校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國際部合作,每年高中招收兩個班,開設英語ESL課程,2005年,學校成為同濟大學和靜安區合作教育實驗基地,每年在初中和高中招生同濟實驗班,並對學有餘力的同學進行第二外語德語的教學。

『柒』 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的歷史發展

上海七一中學歷史悠久。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05年的私立崇德女中。1958年7月1日改名為七一中學,招收男女學生,成為公立學校。1960年在靜安普陀虹口三大區聯合統測中名列前茅,榮獲上海市群英會先進集體的稱號,「弄堂里飛出了金鳳凰」,《解放日報》《文匯報》《上海教育》等都采寫了長篇報道,成為上海市重點中學,學校擴容三倍,在《辭海編輯部》北園原址上建造了新大樓和大型操場,在校生超過兩千人。學校不僅文化成績領先,體育運動發展的也非常豐富多彩,六十年代的射擊壘球等榮獲全市名次,七十年代有籃球手球舉重等項目成績斐然,特別是七四屆學生裘建偉曾榮獲全國少年舉重第一名,同年七五屆的某學生榮獲上海市第一名,並因此迎來了國家舉重隊來七一中學訪問表演——舉校歡騰。
1978年列為靜安區重點中學。1985年開始深化改革,1994年與育才中學合並。1996年脫離育才中學在七一中學原址建立靜安區第一所公立轉制完全中學——(民辦)新才中學。1999年7月1日,新才中學恢復原名上海市七一中學,公立轉制(民辦)性質不變。
百年老校七一中學2007年04月11日正式更名為「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更名後的七一中學將藉助同濟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提升學校品牌。將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德語選修課,雙方合作建立的「同濟實驗班」將德語作為必修課,且有來自同濟大學的教授作定期專題講座。另外,同濟大學還將選派輔導員來中學各班擔任校外輔導員。
據「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副校長王科音介紹,在同濟大學每年面向高三生的加分政策中,將給予七一學子相對更多的優惠。另外,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同濟大學也將考慮採取優惠政策錄取第一志願填報同濟大學的七一學生。

閱讀全文

與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所拍的微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