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電影《大象》觀後感
在毫無背景的情況下觀賞這部電影,肯定會對《大象》的名字產生疑問。明明講述的是校園槍擊事件,為什麼會冠上這樣一個讓人不解的片名?除了影片海報上出現的大象身影,以及主人公A和E房間牆壁上出現的大象素描,好像整部片子中再無大象的身影。關於片名的一種說法是導演參考了1989年BBC攝制的描寫愛爾蘭政治暴力的電影《大象》,認為這兩部影片在故事和風格上有相像之處。另一種說法則是從大象這種動物的天性出發。而我則更傾向於後者。大象作為一種比喻,它代表著集溫順和暴躁於一身。青春期的大象是最危險的,它有可能就靜卧在哪裡甚至讓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可是一旦爆發就具有毀滅性的力量。青春期的大象,乍一想來好像特指的是兩個殺手A和E——他們在校園里只是眾多學生中的普通二人,卻製造了這場悲劇性的震驚世人的案件,就像突然間爆發的大象。使他們爆發的原因,可能是同學對他們的欺負,可能是他們對於納粹的形象和暴力電子游戲的沉迷,也可能叛逆的心理甚至是同性戀情。但是細細想來,難道同樣的悲劇就沒有可能出自於其他人之手嗎?逃課未果,被父親逼著回到學校上學,面臨拘留管制的J;由於外形而受到嘲笑和冷落的M;為了友情和愛情分配不公問題而爭執不休,採用極端方式催吐減肥的三個女生;在露營時有過性行為並有可能導致懷孕的C和她的男朋友N;以及未被明確說明的其他一些人,難道就不會成為悲劇的製造者么?我們習慣於忽視,就像大象出現在起居室,人們要麼假裝它不可能在那兒,要麼以為它不是真的大象。其實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有毀滅美好的能力,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都可能成為他們毀滅美好的理由——大象無處不在。
『貳』 求美國犯罪電影《大象》720P或以上高清下載.
《大象》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lVawgTgCzGC2z2CMVw-QEg
《大象》是由格斯·范·桑特執導,阿里克斯·弗羅斯特、埃里克·德倫、約翰·羅賓遜、伊里斯·麥康利、蒂姆斯·伯特姆斯主演的犯罪片,於2003年10月24日在美國上映。
『叄』 電影《大象 Elephant》(2003)為什麼叫《大象》啊
兩說:
1.大象,來自一個西方的諺語。就是當大象走進卧室里的時候,人們不是認為大象是假的,就是覺得卧室是假的。通常用來形容人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卻發生了。
2.大象這個名字出自古代那則盲人摸象的寓言, 即每個人的所見所知都是片面部分的,每個人都只能摸到象的一部分
『肆』 我覺得大象這部電影很差
《大象》是我最喜歡的電影,看了很多遍,希望能解答你的疑問。 :)
「我認為《大象》這部片子用最簡單、最樸素,同時又最流暢自然的手法,展示了這個導演最大的天才。」
當美國導演加斯•范•桑特捧起金棕櫚時,評委們對他做了一致的評價,這次獲獎在很長時間很大范圍內造成了難以平息的震動,法國的《法蘭西晚報》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自己的驚訝和憤慨:「沮喪,憤怒和無奈,這屆戛納電影節是落魄導演的天堂,天才導演和廣大觀眾的倒霉地。」
這不是范•桑特第一次引發軒然大波,早在2002年,這位才華橫溢、特立獨行的導演就用一部風格獨特的《蓋瑞》讓影評家們爭論不休,2003年,他憑借《大象》摘得了法國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和最佳導演獎。
作為「死亡三部曲」之一的《大象》(另兩部是《蓋瑞》和《最後的日子》),用一種極端冷靜的視角敘述了一個震驚全美的血腥事件,它在情節、結構、音樂和色彩上都採用了簡約主義風格,與大多數針砭時弊的主流電影不同,影片說教色彩,沒有道德批判,甚至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它只以旁觀者的角度呈現事件本身,正是這種冷靜,使得只用一台攝影機拍攝而成的《大象》更像一部風格獨特的紀錄片。
影片一開場是一片陰霾的天空,為影片定下了灰暗的基調,接著是一個人名,出現了本片的第一個主人公John,他和黑人救的那個女孩在槍案中倖免遇難,有人說這是愛帶來的力量,因為她在約翰哭泣的時候給了他一個吻,所以他們活了下來,導演在這里強調了愛的缺失帶來的後果,如果Eric和Alex能得到正常的關愛,也許悲劇不會發生。
黑人denny是片中唯一的「英雄人物」,他沒有逃跑,而是救了一個驚愕地不知所措的女生,接著,他一步步走向槍擊事件的中心,最後倒在槍口下,這種異於常人的舉動是導演刻意安排的,在種族主義泛濫的美國,黑人備受歧視,他們是骯臟、墮落、罪惡的代表,然而,正是黑人在這場事件中保持了一顆憐憫之心,denny和另一個黑人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同學們討論同性戀話題的那位)在事發後或給予同學幫助,或勸同學離開,但就是這樣的情節也被導演處理得很低調,他沒有採用主流電影慣用的煽情手法,而是用冷靜,甚至是冷漠的方式,將處在殘酷困境中的溫情表現出來。
Alex和Eric一出場就背著武器裝備走向教室,這條情節主線的順序是:Alex上課的時候遭同學欺負:對他扔臟東西,他到食堂為槍擊計劃「踩點」,回家練琴,Eric則在一旁玩殺人游戲,兩人一起網購槍支,並在第二天觀看關於希特勒的紀錄片,拿到槍興奮不已的兩人在儲物室練習射擊,隨後在浴室里洗澡、親吻,Alex給Eric講槍擊步驟,說這么做是為了開心,因為學校令人不開心,最後兩人鎮定地走進教室開始殺人。
這條主線由不同時間點的情節構成,交代了Alex和Eric殺人的動機和原因,導演將它穿插到了另一條故事主線:事發當日,幾個主人公在同一時間各自做著不同事情的故事線中,兩條主線最後匯聚到一點:殺戮時刻的來臨。
由於故事發展的邏輯是時間而非情節,許多人覺得這部電影「難看」,但這正是影片獨具匠心的地方,因為時間是生命的另一個象徵。在拍攝手法上,導演採用了呈現時間的長鏡頭和表現心理的長焦距鏡頭,音樂和色調處理得非常溫暖,與冷酷的事件本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很多人對Alex彈完鋼琴豎中指印象深刻,這是悲劇的一個伏筆,最讓人驚詫的莫過於Eric在說完「喝了別人的飲料會得乙肝」後,轟然倒在Alex的槍口下,對生命的漠視導致Alex殺人無所顧忌,也許對他來說,這一切更像一場游戲,電影在Alex用槍對准一對情侶,口念琅琅上口的諺語中結束,最後一個鏡頭是一片暗藍的天空,烏雲散去,自然仍舊生息不止。
『伍』 誰看得懂電影《大象》
前面斷斷續續的劇情中影射了一些事情 主要是彈鋼琴的那個男孩 有一個鏡頭是他在課堂上坐最後一桌還被前面的同學欺負(向他丟奶油) 之後他和同夥准備殺人前同浴說過還沒有過初吻和之後殺人時說的"這都是為了愛"可以判斷也純在感情問題. 注意細節的會注意到他殺人的計劃中最後他說道最後一個區域 某女會路過 這也應該是他有針對性的殺人目標.
『陸』 張信哲的「謝廣坤式」發型引發熱評,網友紛紛稱贊,他是什麼時候禿的
張信哲的「謝廣坤式」發型,其實是在拍攝《跳舞吧!大象》時的一張劇照,在實際生活中,張信哲並沒有出現禿頭的情況。
張信哲的事業巔峰期已經過去了很多年的時間,但是直到現在,很多年輕人依然對張信哲的歌曲非常熟悉,有「情歌王子」之稱的張信哲雖然已經年過五十,但是身材以及外表保養的十分得當,然而在網上卻流傳出了一張張信哲禿頭的照片,這也使得大家對於張信哲的情況感到非常的好奇。
如果娛樂圈當中的大多數人能夠像張信哲一樣努力,那麼國內娛樂圈的發展也將會更上一層樓,筆者希望這樣的局面能夠早日實現。
『柒』 你認為電影《大象》表達了什麼
片名<大象>的涵義感覺是出自一句英文諺語"elephant in room",即意指過於明顯的事情會被故意忽視,就像房間里站著一頭大象,大象很大,房間很小,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大象的存在,可是我們每個人都忽略掉它。更具體來說,意指所有那些觸目驚心地存在卻被明目張膽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實或者感受。
『捌』 美國電影大象講述什麼犯罪心理學
大象elephant (2003)
2003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最佳導演獎
編劇、導演、剪輯:加斯.范.桑特/Gus Van Sant
攝影:哈里斯.薩維德斯/Harris Savides
出品國:美國
語言:英語
片長:88分鍾
IMDB: 7.3/10
簡介:
影片根據1999年震驚世界的美國哥倫拜恩中學校園槍擊案改編,講述了在美國一所普通中學發生的一場惡性槍擊案的過程以及前幾個小時的事情,片名的含義則來自盲人摸象這則家喻戶曉的古代寓言。
哥倫拜恩慘案」發生後,媒體過度渲染其血腥場面,很多記者、犯罪專家、心理學家和青少年問題研究者大加分析和評論,圍繞這起少年慘劇周圍的是各種猜測、無端的責備,同時也變成公眾的一種消遣。這一切都令導演加斯感到反感,加斯認為這是「美國新聞史上的一次丑聞」,他說,「在這個時候,只有拍一部電影才能再現整個事件的真相」。
影片力圖通過「純粹客觀」的電影方式再現整個事件的過程,而不是自己或者他人的主觀判斷。加斯以兩個固定時間作為電影的起點和終點,在這個時間段之內,不同主人公的活動展開了關聯和交叉,我們看見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成為對方的「經驗片段」,然而,僅僅是一個片段,只有把這些片斷連綴在一起我們才得到了一個完整的時間。
除去影片特有的敘述,青少年的校園生活和在他們之間存在的問題也一並得到揭示。在社會中,中學校園作為現代社會里的一個機構,就像在這部美國電影中一樣,它同時還是一個幻覺工廠,一個學著服從權力的實驗室,一個有著獨特邏輯、秩序和慾望的隔離區,教育成為一個形式的虛設,成年人沒有從根本上理解這個世界。孩子們的傷感、憎恨、幼稚和孤獨,這個「問題年齡 」從未獲得一個合理的解決。加斯為了拍攝訪問了許多學生,他說,「有的中學生認為自己的生活一塌糊塗,也有的則很滿足,但有的人直接說校園生活就是地獄」(引自《大象》法語版海報)。校園隱藏的這些問題就像一枚炸彈,這部電影拔掉了它災難性的引線,當埃里克和阿萊克斯決定以自己的邏輯和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時,他們對這個成人世界已經不再信任,這不但是個少年悲劇,也是成人世界和現代社會的悲劇。無怪乎,法國國家教育部2003年社教評選以絕對多數票把一等獎給了《大象》,可見該片在整個西方教育界引起的反響。
『玖』 誰有 《大象》 這部電影的資源啊 格斯·范·桑特導演
《大象》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gBvcSElhVR6Td9iygsSNFQ
美國一所普通高中普通的一日,逃課未果的John(John Robinson),在父親的逼迫下回到校園;喜歡攝影的Elias(Elias McConnell),在校園內外拍過一些人物和風景後,來到學校暗房沖洗照片;新交了女朋友的Jordan,正被與他有過關系的女孩紛紛議論著;被人冷落情緒異常低落的Michelle,來到學校圖書館幫助做工……
校園高牆之外,時常受人欺負的「患難兄弟」Eric(Eric Deulen)和Alex(Alex Frost)正在家裡午睡,他們對納粹形象和暴力游戲非常迷戀,曾在互聯網上訂購了槍支。午睡過後,兩人進行一番簡單的策劃,身穿美軍野戰裝、手持沖鋒槍走進校園,開始大開殺戒。
『拾』 《大象》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大象》
樓主所講的《大象》就是那部描述美國/加拿大某中學槍擊案的電影吧? 導演好象叫格斯范桑特,2003年的戛納金獎。
大象這個名字出自古代那則盲人摸象的寓言, 即每個人的所見所知都是片面部分的,每個人都只能摸到象的一部分...
電影裡面也沒有用全知視覺(看上去是全知視覺,但實際上觀眾們所看到的也就是事件本身,對那兩個少年為什麼會殺人或是心理演變也不知道)電影里的每個人都經歷了這個事件的一部分,每個人都參與到"摸象"的事件中,但無法知道整個事件,只是被動的去參與其中.電影大量運用長鏡頭。每個參與其中的人的出場都以長鏡頭來表現,盡可能地展現人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但是每個人物帶出的視角所見又是不同的,長鏡頭也只能展現局部的真實。這正是該部電影值得反復回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