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微電影 > 深度介入2微電影觀後感

深度介入2微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8-16 15:21:34

Ⅰ 電影《機械公敵》的結局是什麼意思看的不大懂,有哪位影迷解釋一下

機器人擁有了感情,一個新世紀到來的象徵

公元2035年,是人和機器人和諧相處的社會,智能機器人作為最好的生產工具和人類夥伴,逐漸深入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而由於機器人「三大法則」的限制,人類對機器人充滿信任,很多機器人甚至已經成為家庭成員。
總部位於芝加哥的USR公司開發出了更先進的NS-5型超能機器人,然而就在新產品上市前夕,機器人的創造者阿爾弗萊德•朗寧博士卻在公司內離奇自殺。
黑人警探戴爾•斯普納(威爾•史密斯 飾)接手了此案的調查,由於不愉快的往事,斯普納對機器人充滿了懷疑,不相信人類與機器人能夠和諧共處。他根據對朗寧博士生前在3D投影機內留下的信息分析和對自殺現場的勘查,懷疑對象鎖定了朗寧博士自己研製的NS-5型機器人桑尼,而公司總裁勞倫斯•羅伯遜似乎也與此事有關。
斯普納結識了專門研究機器人心理的女科學家蘇珊•凱文(碧姬•奈娜漢 飾),隨著二人調查的深入,真相一步一步被揭露出來:機器人竟然具備了自我進化的能力,他們對「三大法則」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們隨時會轉化成整個人類的「機械公敵」。

《機械公敵 我,機器人》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aOfF_KfRmgrFuoHfu-fU2g

?pwd=8x2e 提取碼: 8x2e

Ⅱ 浮城謎事電影劇情簡介

片講述了由一樁牽涉小三事件的離奇車禍命案引發的現 代都市情愛事件,探討的是男人為什麼會出軌這個話題,朱亞文飾演的角色深度介入這樁離奇命案,並成為最後的解謎人,在影片中起相當關鍵的作用。朱亞文介紹,他這個角色的具體身份仍沒有確定,還需由導演來做最後的定奪,但在影片中,通過他抽絲剝繭地調查和探討,這樁「浮城謎事」將會慢慢展現其清晰的脈絡,呈現最終的答案。[1]

影片取材於網路熱帖,重現一出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故事,聚焦現代都市男女在婚姻、感情、慾望與誘惑面前的爭斗與抉擇。郝蕾與齊溪在片中飾演「情敵」,她們機關算盡明爭暗鬥的目的就是為了秦昊飾演的這個男人。而一宗離奇車禍命案的發生促成了三人關系的轉折點,使劇情發展愈發撲朔迷離。但三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並非普通的三角戀,更類似於「三國演義」中魏、蜀、吳即合作又對抗的關系,甚至郝蕾和齊溪這對情敵也會有「孫劉聯手抗曹」的情節,三個人既是同謀,也是敵人。[2-3]

Ⅲ 霸王別姬 影評

由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獲四十六屆法國嘎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影片娓娓地道出一個關於戲、夢和人生的凄美故事。

京戲,或者說京劇,一向是以正宗中原文化的底蘊和外現從徽班進京二百多年以來盛盛衰衰的。所以許多人把京戲視為傳統文化的精華,影片圍繞一出《霸王別姬》展現了段曉樓、程蝶衣和菊仙三個主人公在幾個時代的悲歡離合,跨度為民國到文革以後。

程蝶衣飾演虞姬時真正達到了「不瘋魔不成活」的程度,這種傳統文化有一種邪異的魅力,再加上程蝶衣小時的奇特經歷,所以程蝶衣真正沉入自己的「戲夢」中,改變性別改變性格地瘋狂依戀著京劇、依戀著虞姬、依戀著霸王——他的師兄段曉樓。這種痴迷與忘我似乎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他的悲劇命運。在時代的交替中他因戲生禍卻因戲免禍,因痴迷忘我卻因現實頹廢。對京戲藝術的從一而終的外在表現就是程蝶衣對虞姬、對霸王——師兄段曉樓的從一而終。這種忘我的熱愛鑄就一種飄忽、無奈的凄美人生。滄桑人生中程蝶衣註定是因戲而生,因戲而痴,因戲而死,戲就是他的夢,戲就是他的人生。

段曉樓似乎是個較理智較現實的中性人物,片中的霸王似乎更多地掙扎在現實的殘酷中,在菊仙的如火痴情和師弟程蝶衣的「戀兄情結」中他更多地處於兩難境地中,如果說在對待戲的態度問題上,程蝶衣是一絲不苟的「人格沉入」,那麼段曉樓就更多是的「人格浮出」。如果說程蝶衣的命運與虞姬如出一轍的話,那麼段曉樓的命運與項羽的命運也有一種比喻意義的相同或相似。他的性格決定他在歷史的輪回中反映遲鈍,如果沒有菊仙,他也許早就被現實的車輪輾壓過去了,段曉樓的戲始終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戲,是一種浮出的戲,他的夢註定是一種理想中的殘缺的夢,他的人生是一種寫滿輝煌寫滿滄桑的人生。

菊仙的特殊身份決定她是一個永遠現實的人,她是妓女,為段曉樓所救成了段曉樓的老婆,所以她時時處處現實地維護著段曉樓,因為如果說戲是程蝶衣的夢的話,那麼段曉樓是菊仙的夢,在時代更替中菊仙用她過人的機智維護著她的夢。然而她真正全部地得到了段曉樓了嗎?真正保護了段曉樓了嗎?沒有!段曉樓註定有一半是屬於戲屬於師弟程蝶衣的。

片中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真可謂出神入化了,張豐毅的表演似乎還有些軟,霸氣不足。菊仙的扮演者鞏俐依舊是不文不火自有一番動人的魅力
電影《霸王別姬》的美學與文化暢想

電影《霸王別姬》改編自香港女作家李麗華的同名小說。具有多年的電影劇作創作經驗的李麗華,很善於在多重交錯的套層時空結構中,描寫那些掙扎在歷史與現實、夢幻與真實、生命與死亡的邊界線上為情所困,為愛而飽受折磨的小人物。如《胭脂扣》(關錦鵬導演)中為尋找情郎而化為怨鬼的青樓女子,《青蛇》(徐克導演)中為情獻身的千年蛇妖,《古今大戰秦俑情》(程小東導演)里為了愛人穿越兩千年歷史而長生不死的秦朝武士,還有《霸王別姬》中人在當代,心在古代,人戲不分的京劇名旦程蝶衣等。這些人物,非「鬼」即「妖」,命運多舛,在他們靈魂深處,充滿了道德與情愛、夢幻與現實不可彌合的沖突;這一矛盾性格又繼續造就、延續他們的悲劇命運。作者則滿懷一腔的迷戀與同情,以奇詭、哀怨而又幽艷的筆觸為這些又可悲又可憐的下層或邊緣人物譜出一曲曲輓歌。

之所以有那麼多優秀電影導演青睞李碧華的小說,大概正是由於李碧華筆下的人物游離於歷史之外,他們的道德感與歷史感的激烈沖撞,對人世既戀戀不舍又不乏看破世情的超越,以及不知今夕何夕的飄渺悵惘之感,激發了他們深深的共鳴吧。

當然,就《霸王別姬》而言,陳凱歌對原小說做了一定的改動,且在作品的主題寓意方面打上了他本人的鮮明印記。陳凱歌在他的一系列電影作品中,始終關注人物在極限處境下的生存狀況,執意表現個體的人生選擇:或是軟弱妥協,或是奮力抗爭,或是慷慨赴死,或是苟且偷生------他的影片中的人物,往往一生下來就被無端拋擲到一個極度拂逆的困境里,身世跌宕無常,有若江上浮萍;他們的性格,大都是讓環境硬「逼」出來的,在逆境中飽受苦難,迫使自己在後天形成一種強勢人格。而這種強勢人格的核心,便化為影片里高度理想主義的迷戀和近於宗教信徒般的狂熱獻身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陳凱歌是借用了李碧華的人物境況和模糊古今的恍惚氛圍,同時又大大加強人物性格的偏執一面,以便令理性化的象徵意味得以寄寓其中。

關於影片《霸王別姬》,陳凱歌說:「影片寫的是兩個京劇男演員與一個妓女的情感故事。這種情感延綿五十年,其中經歷了中國社會的滄桑巨變,也經歷了他們之間情感的巨變與命運的巨變。------由張國榮扮演的青衣演員程蝶衣,他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做夢的人。在他個人世界裡,理想與現實、舞台與人生、男與女、真與幻、生與死的界限,統統被融合了,以至當他最後拔劍自刎時,我們仍然覺得在看一出美麗的戲劇。這個人物形象告訴我們什麼叫迷戀。」

基於此,我們就把分析的焦點,集中到程蝶衣這個人身上。

程蝶衣這個只知迷戀的人物的一生,是不斷被拋棄、遭背叛的一生。他作為妓女的兒子,先以斷指的代價,被生身母親所拋棄;在千辛萬苦的學戲過程中,他為了生活理想不得不背叛自己的性別,甚至徹底拋棄現實,一頭扎進戲里,雌雄不分、真假莫辨;他與師兄段小樓多年結下手足之請,也由於後者和妓女菊仙的相愛而破裂;他親手撫養的孤兒徒弟小四不但背叛師門,而且在文革中借機整他;甚至他到死都瘋狂迷戀的京劇在現代戲時代也由於他的固執而將他拋棄,使他不能再上台演出。只是到了他生命的終結處,他才算「自個兒成全了自個兒」:還是在戲台上,還是在「霸王」面前,拔劍自刎,:「從一而終」。

那麼,就讓我們來簡要回顧一下程蝶衣的命運歷程,看看命運和歷史是怎樣造就了他的迷戀性格,而他的性格又是怎樣不斷地為他造成新的悲劇。程蝶衣的戲劇生涯及其心理歷程的演變大致可分為三階段:

一、「學戲」階段:

這部分作者的筆墨表面上著重在小豆子和小石頭在學戲過程中結下深厚的兄弟之情,實際上體現了小豆子的身份轉換——從低賤出身引發的叛逆性格到尋得精神理想的歸宿——的心理認同的轉換過程。母親用刀砍下他多餘的一指,暗示了小豆子由雄化雌的命運,頗有封建文化精神閹割的象徵意味:要想生存,要想唱戲,不但得泯滅個性(特殊的六指),還必須泯滅自己的自然性徵。低賤的出身,帶來的深深自卑,使他憤然燒掉母親留下的袍子,以向師兄弟們表示與生身母親「劃清界限」。小豆子經歷無數苦難,其間也曾有過逃跑的行動,但同行的小癩子由於承受不了逃跑罪名下的嚴厲懲罰而自殺,使他明白,像他這樣出身的人不學戲就真的活不成;關師傅關於《霸王別姬》的教誨,則令他徹底認同了自我成全、從一而終的道理,其實是變相地強化了個人必須歸屬於集體信仰的神話般的最高意識形態(陳凱歌的早期電影《大閱兵》集中描述的就是個人在集體性權力體系中既有逆反情緒又渴望歸屬的微妙心理)。之後,小豆子一步步地「悟」戲,「由雄化雌」——從意識到潛意識都逐漸認同自己作為旦角的女性性別/身份,讓人自然而然地聯想起屈原有關「香草美人」的自喻。

至於京戲本身在本片里的寓意,眾方家大都認為:我國的京劇藝術「融傳統的文學、音樂、舞蹈、繪畫、曲藝、雜技與一爐,集中國獨樹一幟的寫意美學體系之精粹於一身」,在影片里「因之就具有中國傳統藝術乃到中國傳統文化象徵的意蘊」(羅藝軍《〈霸王別姬〉的文化意蘊》);另方面,傳統京戲《霸王別姬》借愛情描寫所歌頌、所宣揚的也正是忠君愛國、貞烈節義等延續了數千年的儒家傳統價值觀、倫理觀,在影片里即使上升到民族精神的層次亦不為過。片中小豆子自然性格、自然性怔的泯滅和小癩子肉體的死亡從某個角度上也有揭露此文化精神內部的虛偽、殘暴之意(離開體制、背叛體制者不會有好下場),一如魯迅所講的「吃人」的封建舊文化。

戲班子里近乎非人的苛刻訓練,以及張太監對小豆子的凌辱都進一步強化了他對自身女性身份的認同,也可說是由倔強叛逆轉變為妥協歸屬乃至全身心奉獻給傳統文化精神。於是,小豆子終於徹底被京劇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所「化」,從此一輩子也跳不出來。影片是以小豆子學演《思凡》這場重頭戲來展現昔日天真苦命的小豆子向舞台上千嬌百媚、無盡風流的程蝶衣轉變的性別/身份之異化的過程的。由此,我們也看到在舊社會,歷史、文化是如何與命運相聯手給一個人的人格打下了永難磨滅的烙印。以上是程蝶衣繼其低賤的出身後,個人悲劇命運的潛伏和始發階段。

二、「唱戲」階段:

此部分以程蝶衣、段小樓和菊仙之間細膩而又微妙的關系變化為主線,以藝術理想和現實生活的格格不入為觀照的焦點,可視為程蝶衣個人悲劇的深化。從程蝶衣在三人關系中的言行舉止,可以看出其性格/身份的進一步異化 。在戲台上,他如魚得水,已臻「人戲不分,雌雄同在」的境界;在台下,他也「不瘋魔、不成活」:把師兄當作自己的「霸王」,無比痴戀,夢想和師兄唱一輩子戲。菊仙的介入,使他妒意橫生。請注意,盡管從程蝶衣的角度看,段小樓看上別的女人是對他真正的背叛(而這個女人又恰恰和他母親一樣是個妓女),可他恨的不是小樓,而是菊仙。對於小樓,他只是哀怨。這個時候的程蝶衣,幾乎和封建社會的棄婦無二,男尊女卑的封建女性倫理意識已嵌入他的靈魂深處。作為一個男人,他竟被封建男權社會中的女性倫理意識形態所同化。所以,他對段小樓只是乞憐和怨艾,對菊仙則是類似妻妾間的瘋狂嫉妒。進一步看,是菊仙將段小樓小樓從理想化的戲曲舞台拉向世俗化的人生,越來越遠離蝶衣的唯美世界,令程蝶衣憤怒絕望,正反照出藝術與生存、理想與現實 、堅執與投機的不可調和。

和段小樓分道揚鑣後,程蝶衣除了戲便再無所顧:不顧真偽,不顧廉恥,不顧善惡。他抽大煙,和大戲霸袁世卿鬼混,給日本人唱堂會,過起腐朽、墮落的生活。不過,導演從人性的角度出發,不是簡單的判定人物是非,而是賦予人物道德上的曖昧性,把程的一切行為動機都歸結於他對小樓的「愛怨交織」,使人物在性格上、情感上更為統一和更加立體。

如果從更深層次來讀解的話,程蝶衣性格本身之中的迷戀部分的象徵意義,更頗有值得玩味之處。程蝶衣之所以無視民族尊嚴、民族氣節,去給青木等日本軍官唱堂會,表面動機可解釋成對段小樓的關心,同時也是緣於在他的潛意識之中早已將京劇藝術理想化,升高到政治權力及意識形態之上,所以他只認「戲」,不認「國」。如前所述,京劇藝術在本片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故而對程蝶衣而言,只要他還是在唱戲,就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再說中國幾千年歷史中,作為華夏文明核心的中原地區,盡管多次遭到異族的入侵,政權屢屢為所謂的夷狄之邦奪取,但是在文化方面,從屬於儒家文化圈核心的中原地區始終處於向外輸出文化的優勢狀態,每每將異族文化同化,無形中反倒使中國人暗生一種凌駕於朝代更替之上的文化優越感。這一點在影片中關師傅所說的「是人的就得聽戲,不聽戲的就不是人」的話里是顯得相當明白的。因此,由程蝶衣「叛國不叛戲」的邏輯來看,只有唱戲本身最重要,至於到底是給誰唱,似乎已不重要了。程蝶衣在法庭上對「漢奸」罪供認不諱時講的「要是青木還活著,京戲就傳到日本去了」、袁四爺為「國粹」所作的辯護,以及影片後部段小樓揭發程不分青紅皂白就給任何人唱戲等內容,都可算作對同一母題的意味深長的旁敲側擊。

Ⅳ 500字2015年12月《深度國際》觀後感

今天,我在電視上觀看了《新聞大求真》,因為昨天是世界安全教育日,《新聞大求真》節目演的全是有關安全的一些事情。

首先,主持人通過一個小游戲和我們講了踩踏事件的嚴重,一個大力士用雙手撐住一塊玻璃板,五個小朋友上去推,第一次,他們是一個一個上去推的,玻璃紋絲不動;第二次,他們一起推,奇跡發生了,因為沖擊力很大,所以,大力士支撐不住了。記力器顯示,五個小朋友,竟然有著五百多公斤的力。之後主持人又向我們講了引發踩踏事故的各種原因:人在走動的時候突然被異物絆倒;有時候走著走著,突然蹲下系鞋帶;還有一條是因為突然逆行,由於推進力大,被推倒,以上幾種情形都可能引發踩踏事故。

專家又向我們講述了生活中常見的危險事例;有一個故事,裡面的主人公叫魯貝貝,一是:魯貝貝闖紅燈,不小心被車撞了;二是:魯貝貝要做綠燈俠,用口哨指揮人們綠燈走、紅燈停,可是卻不小心誤吞口哨;三是:魯貝貝來到外公家,外公要給魯貝貝做炸雞翅,外公去拿佐料的時候,魯貝貝自己拿了一個冷凍後的雞翅,扔進了油鍋,濺起的油燙傷了他;四是:外公家是一座兩層別墅,魯貝貝從二層往下看的時候,不小心從高空墜落。

最後,主持人說,平均每天會有二千二百七十多個孩子離開人世,多麼驚人的數字啊!危險無處不在,我們一定要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Ⅳ 寒戰觀後感,與管理學有關

《寒戰》作為香港亞洲電影節的開幕電影之一,映前梁家輝、郭富城、彭於晏齊齊出席。相較於演員陣容的豪華,兩位新導演顯然氣場稍弱。當晚百老匯電影中心有兩場同時放映,主創們在放映前還把兩個廳的觀眾都照顧到了,互相吹捧之外,導演還是話少且稍顯窘迫。但身為新導演,在《寒戰》中能有如此大的格局和大膽的創新,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中國的電影觀眾,不管現在口味如何,但恐怕沒幾個不是在港片浸淫中長大的。而且對於大多數男性觀眾來講,成長路上最讓人難忘的港片記憶大概是警匪片。前《無間道》的兄弟義氣,《無間道》之後的煎熬掙扎 ,我們耳熟能詳,津津樂道。
《無間道》的無數跟風之作,在當前的港片大環境下,除了銀河映像,警匪這一類型片似乎也走進了死胡同,題材重復,角度陳舊。
這樣看來,《寒戰》似乎有一個開創新局面的勇氣。雖然依舊是經典的雙雄設置,但可能是史上警匪片中職位最高的雙雄了——警務處兩大副處長,廳級領導幹部啊。
既然以高端人物作為主角,格局顯然要更大,盡管切入點依然是一個具體的案子。事實上,沖鋒車被綁到最終被歹徒劫走贖金的前半部分,節奏用「凌厲」形容都有點不夠分量,戲劇沖突的小小高潮接二連三,信息量和轉折點多到讓觀眾實在是有點應接不暇。可以說,這樣的敘事節奏本來就是一種創新,快到了連人物關系交待都被很巧妙地埋在了一些細微之處,目的當然還是在於節省篇幅。這樣的做法到底優劣如何,是否太過rush導致意蘊不足,這都是創新之下可以探討的話題。但不管怎麼說,前半部分是會讓觀眾全神貫注的。
事實上,更大的創新在於,不同於傳統警匪片的內核永遠是善惡纏斗,本片中的歹徒成為了被虛置的第三方——雖然從能力上來講,他們其實好像比以前片子的歹徒都強大。前半部分對峙的兩方,其實是行動組的鷹派李文彬,和管理組的鴿派劉傑輝。而他們所分別代表的價值觀念——分歧點在於警隊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以什麼樣的方式發揮作用。顯而易見的是,導演組合在這里表現出了明顯的傾向性,而且是以一種充滿自豪感的方式:香港能成為亞洲最安全的城市,靠的是法治精神,也就是劉傑輝所代表的價值理念。
隨著辦公室」叛亂"以劉傑輝的搶班奪權勝利告終,他獲得了警隊其他人的支持,證明了法治觀念在香港的深入人心。雖然欠缺了一些所謂「非常時期,用非常方法」的探討,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的比較,沒能深入挖掘制度是否合理。僅僅是充滿自豪感地說,雖然這次任務失敗了,但香港賴以成為「亞洲最安全城市」的核心理念沒有丟。這也是全片所洋溢的一種強烈的對香港的法治的自豪感的表現。
劫案結案之後的部分,沒有了前半部分的快節奏吸引眼球,主創很聰明地以懸念抓人。ICAC的介入,讓我們也跟讓人毫無好感的愣頭青李治廷一樣,先懷疑劉傑輝,繼而李文彬,到底哪個才是壞人?
後半部分主打的內核,在我看來,是體制內的辦公室斗爭。由懷疑劉傑輝轉而懷疑李文彬的原因在於對警務處長的爭奪,而李文彬在ICAC詢問室對李治廷的一番教導,更是道出了辦公室政治的可怕。這也是相當聰明的一點,我們普通觀眾的生活,不會每天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但職場的明爭暗鬥,明槍暗箭,確實也是危機重重。正是由於雙雄的高端設置,讓傳統警匪片中僅止於「一個老壞事的混蛋上司」的探討有了現實的普遍適應性。
重點在於此,所以後半部分案子的解決依然僅是點綴。事實上,只不過把查案的主體變成ICAC而已,過程幾乎沒有難度。這也讓劉傑輝在體制內精明的輾轉騰挪顯得異常犀利。但此處也暴露出來了本片的一大缺點:劇情合理性的打磨不夠。前半部分無所不能的劫匪,卻犯下了很容易被發覺的錯誤。從有內線的警隊到ICAC的查案主體變化,也不足以解釋前後如此巨大的差距。就像對方球隊有被收買了踢假球的,你輕松戰勝。但作為本身有一定實力的隊伍,沒理由換一個更弱的不踢假球的隊,你馬上丟盔卸甲。
合理性的問題全片都存在,其實就算警隊有內線,前半部分劫匪的表現也太過逆天,從IT總監的介紹中我們也覺得這根本不可能,但之後的劇情也沒有給與合理解釋。可以說,前半部分留下的許多扣子,後半部分只在大的層面上解決了,但許多細節會讓觀眾難以信服。
更加讓人失望的是,最後的結局變成了一種主旋律的敘事範式。而這種範式我們似乎最常見的就是在大陸的反腐劇中:市長和市委書記都被懷疑腐敗,然後出於對黨的事業的忠心毫無私心地互相爭斗,最後發現,原來老市委書記是一直被身邊的親人蒙在鼓裡,打著他的旗號幹了很多壞事。然後大義滅親,跟市長摒棄前嫌,然後說,我老了,世界是你們年輕人的。市長也理解了老領導的一片苦心,讓老領導放心,成功完成幹部的年輕化。
是的,本片的結尾跟這個範式一模一樣。更加糟糕的是,這樣的主旋律結尾之後,還來了個好萊塢式的俗套反轉結尾,更加暴露了新導演的匠氣。而彭於晏作為這個反轉的試圖讓觀眾「心中一凜」的反派,顯然難以達到這個效果,因為在全片中,他幾乎是一個被忽略的角色,戲份之少難以讓觀眾對他有情感累積。況且從劇情上來說,最後要挾劉傑輝要放他出來也沒有任何意義——他的特殊之處就在於老爸是李文彬,現在李退休了,要他何用?
這樣的反轉,顯然是為了反轉而反轉,既不合理也無益於主題的深化。事實上,意識到導演要玩反轉的時候,我的預期是會表現出劉傑輝厚黑的一面,比如跟劉德華玩的一個合謀啥的。這不但更加合理,還能更好的服務主題——殘酷的辦公室斗爭之下,勝利者往往是善惡模糊的權謀家。
所以,導演的新嘗試是可喜的,也是值得鼓勵的。而且對大格局、高端內核的把控也顯示出開創新局面的勇氣和野心。但一來細節上做的不夠到位,新手錯誤太多。二來,大格局拍好了是震撼人心,有深度,拍的不好就成了歌頌式的主旋律。兩位導演滿懷著對香港法治理念的自豪,缺乏自我檢討和反思的精神和能力。這也是這次有益創新的最大敗筆,這一點上,實在是難以跟《無間道》相比。
寒戰影評3:
整個片子節奏不是一般的快,往往是一個謎題剛出了謎面馬上就跳入下一個謎題,以至我在看時一直在被劇情拉著往前跟進,卻沒有時間思考。回頭想想,其實片子有很多謎題沒有交代清楚,而最後更是拋下一個巨大的懸念,打電話給郭富城的幕後大BOSS,究竟是誰?這樣一部只提問不回答的電影可以說在很多方面都吊足了胃口,所以看過的人抱著一堆謎團順理成章地期待續集的出現。

Ⅵ 《深度國際》觀後感

國際新聞深度報道,對國際新聞事實做深層次剖析。憑借畫面和聲音,形象地對重大的國際新聞事件、對未來世界格局有影響的事件、涉及中國或與中國關聯的國際事件,做有背景介紹、有分析解釋、有歸納預測的報道,以此表達中國立場、中國聲音。

Ⅶ 什麼叫深度介入

一般這個詞用來形容主力的參與決心。看主力買的股數比例大不大

閱讀全文

與深度介入2微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