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電影《夏天之旅》觀後感心得500個字作文
追逐時間——《夏天之旅》觀後感
文/陳琪
時間即是生命,一分一秒都要過得有價值。人生就是在追逐時間中度過的,要想跑得快,就要過得充實。就像微電影《夏天之旅》中說得那樣——「項目化管理,往往受益匪淺」。
這部微電影,講述了主人公「天天」接受不了媽媽題海戰術式的教育,離家出走到了舅舅家。在接下來這幾天里,能明顯看到舅舅和曉月姐的生活要比天天充實多了。天天總是渾渾噩噩地過日子。直到有一天,無處可去的天天來到了電子游戲城,被警察逮了個正著。於是,舅舅趁此機會,和天天講起了項目化管理的道理。
推行事前規劃,事中調控,事後評估,確實是一種好方法。它把一個個宏觀、繁瑣的事務,通過精細化的管理,科學化的安排,分解為了一個個具體的項目。明確任務、落實要求、編排時間......這不僅適用於工作學習,也適用於其他各個領域。運用項目化管理,哪怕是一個單位、一個家庭、一個人的成長,都能收獲頗豐。
天天在取得了經驗後,也開始了項目化管理。他將本以為不吃、不喝、不睡也做不完的作業全部完成了。
時間是自己的,「明日復明日,萬事成蹉跎」。與其將作業不停地推於明日,倒不如拿起筆,把二十四小時打理得井然有序。時間一去不復返,管理好時間才是成功的關鍵!
閏小 陳琪
親們~~記得採納哦、、
還有表忘記評價「給力」 哦 (*^__^*) 嘻嘻……
答題不容易啊。體諒體諒嘛
Ⅱ 學校的畢業作業是拍微電影,我就演了個群眾,學校讓寫創作感想,根本不會寫,求幫忙。。
首先,微電影創作的前期的策劃,得確定主題,寫好劇本,由於我沒有參與到劇本寫作,所以,我這就沒有多少經驗可以提供分享。其次,由我們組內的寫劇本的人,將劇本按照分鏡頭腳本列印出來,從而便於我們中期的拍攝以及為了後期的剪輯更加有條理,盡量細化,將同場景的鏡頭分出來,不管是拍攝還是最終的剪輯都更加省時省力。然後,就是准備器材和確定拍攝人員,演員基本都是我們自己上,由導演來決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再者,進行拍攝,這是整部微電影製作比較重要的步驟,拍攝前,得做好拍攝日期安排和選擇好拍攝場地,才能保證拍攝過程中更加順暢。經過幾次拍攝心得,我們發現各種所需要的拍攝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對取景的地方進行踩點,不能臨時抱佛腳,那樣,只會耽誤或延遲拍攝的時間,一切要有計劃的進行。 根據分鏡頭腳本分場景來拍攝,而且每個場景我們小組都是拍了好幾遍,寧願苦點累點,這樣對後期剪輯選材取捨特別重要。最後,就是後期的剪輯製作,這也是我主要負責的任務。片子拍攝好後,要對已有的素材進行初剪、精剪、配音、配樂、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製作,讓整個片子有順利而不凌亂,並能夠帶給大家帶來視聽結合的效果。再好的畫面,如果沒有聽覺上的效果,會遜色不少,且觀眾無法通過畫面直接了解這個片子的所要表達的思想。最後,我根據前期的腳本和後期導演的靈感剪輯,再加上後期特效,還製作了片頭和片尾,這樣為我們的微電影潤色了不少。
從電影藝術語言角度來說,要使各種語言要素組合成完整的電影藝術整體,就必須按一定的藝術表現規則進行運作,這就涉及到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一種最重要的語言手段,它是處理鏡頭、畫面、聲音、色彩等語素之間的組合關系,通過各種各樣的組接,達到敘事、抒情、表意的藝術效果,並產生獨特的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的基本結構手段和敘述方式。可以這樣說,沒有蒙太奇就沒有電影藝術。
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譯音,原本是建築學上的用語,意為裝配、安裝,引申到電影藝術領域,指影片創作過程中的剪輯組合。電影創作同時也是一種物質生產,生產要講求成本,因此其情節場面的拍攝並不按劇情發展的次序,而是完全打亂的,最後要經過一道剪輯的程序,把打亂的東西重新組接起來。若要作全面准確的概括,它實際上包括了狹義和廣義的兩個方面的含義。狹義的蒙太奇是作為一種電影語言符號系統出現的,專指鏡頭畫面,聲音,色彩諸元素編排組合的手段。廣義的蒙太奇不僅僅指畫面、聲音及色彩間的組合方式
也指從劇作構思到作品完成過程中,藝術家的一種獨特的藝術思維方式。因此,蒙太奇在藝術家的刻意經營下,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結構和體系。
蒙太奇是把電影語言元素進行組合編排的一種規則和修辭方法。當聲音和色彩作為電影的構成元素進入電影以後,蒙太奇增加了對聲音、色彩諸元素的組合編排,說明它是一個不斷發展豐富的藝術范疇。蒙太奇不僅指鏡頭畫面的組接方式,也指從劇作構思到作品完成過程中,創作者的一種獨特的藝術思維方式。
作為貫穿電影創作始終的一種獨特的藝術思維方式,首先是因為蒙太奇符合人的視覺感受的規律。影片中兩個鏡頭的並立,同樣能使觀眾產生一種聯想。再次,蒙太奇符合藝術對生活進行概括的需要。任何藝術都不可能對生活原封不動的照搬,須進行必要的選擇,提煉和加工,通過強調和省略,達到高度概括的目的。在電影創作中,將事件發展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過程刪除,也是一種視覺的節省。由於蒙太奇,使電影時間得以實現「非連續的連續」,和空間的「有限中的無限」,為電影的表現內容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為電影提供了巨大的想像自由。所以,蒙太奇是一個不斷發展豐富著的藝術范疇。
蒙太奇藝術手法在電影表現作用中的功用 蒙太奇創造電影的時空
蒙太奇不但可以把漫長的時間濃縮在幾個鏡頭中,也可以把生活中一瞬間的事強大,放大,把時間延長。蒙太奇能夠逼真的創造空間。電影藝術的空間構成,除了通過攝影機再現生活的場景外,還能將零散拍攝的個別場景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場面。 電影藝術的時空創造由此可見一斑,它在群眾眼裡是實現時空的真實再現,從而保證了觀眾對劇情的理解。
蒙太奇創造電影的運動 沒有台詞的運用,單是這些單獨來看毫無意義的畫面組合在一起,卻產生了一種連續的運動感,但觀眾准確無誤的接受整個劇情發展的脈絡. 例如著名表演藝術家卓別林的《流浪漢》中,通過河邊游泳者衣服的丟失以及最後流浪漢穿著不合體衣服走在火車站的一幕,沒有很多修飾和解釋語言的使用,人們也能一目瞭然。
蒙太奇創造電影的含義
蒙太奇除了創造時空,運動,從而保證了敘事的連續性外,還可以通過鏡頭的組接,使原來潛藏在各個鏡頭里含義。例如日本電影《遠山的呼喚》中,農場主民子和雇傭工人的對話的鏡頭,通過一些穿插鏡頭的使用,例如民子向暖瓶中倒開水的幾個鏡頭的剪切,已經把最後民子挽留不成的結局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
蒙太奇創造電影的節奏
蒙太奇的使用使得電影具有了速度感和節奏感,使得原本正常表現速度的電影由於蒙太奇的使用而變得有了速度和節奏。鏡頭切換速度快,則會讓整個電影的節奏比較快,從而充滿了緊張感,而慢鏡頭的切換則會使整個電影的速度變的有些緩慢和沉重。 電影的概念同蒙太奇的概念是緊密相連的。一般來說,景近、短鏡頭的組接能夠差生影片的快節奏和緊張感,而景遠、長鏡頭的組接則使影片的節奏緩慢、舒展,具有抒情的效果。
蒙太奇可以激發觀眾的對比、聯想、積極參與電影藝術的再創作活動 電影通過蒙太奇的組接,常常能使觀眾在鏡頭所傳達的原有的信息基礎上,進行多種多樣的對比、聯想,在原有信息存儲量的基礎上在觀眾自己的腦海中產生出新的想法,從而達到電影原有主題的進一步深化,以達到電影教育人和感化人的主觀目的
了解了電影中蒙太奇手法,對後期的剪輯也非常有幫助。從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電影作品,在剪輯上往往要經過初剪、復剪、精剪乃至綜合剪等幾個步驟。初剪是根據分鏡頭劇本,把人物的動作、對話、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鏡頭組接起來;復剪是在初剪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正;精剪是經過對畫面反復推敲後,結合蒙太奇結構進行的更為細致的剪輯 ;綜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場景都拍攝完畢,各片段都經過精剪之後對整體結構和節奏的調整。在整個剪輯
過程中,既要保證鏡頭與鏡頭之間敘事的自然、流暢、連貫,又要突出鏡頭的內在表現,即達到敘事與表現雙重功能的統一。
剪輯是一項既繁重又細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則幾百個、多則上千個鏡頭。畫面部分有內景、外景,有實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內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攝的,剪輯時要按照內容的順序重新編排;影片中的重要鏡頭因表演或技術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復拍攝數次,需要剪輯時要進行選擇。大部分的鏡頭都拍得較長,須從中尋找最為理想的剪接點;有些要作長短鏡頭交叉出現的畫面,連續拍在了幾條膠片上,需要在剪輯時分切成很多的鏡頭,再按照最有效的鏡頭順序排列起來。聲音部分有先期、同期、後期 3種錄音方法,對這3種錄音方法所錄下的聲帶,要以不同的工藝和方式進行處理。先期錄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樂段,須嚴格按照音樂的旋律和唱詞與畫面組合;同期錄音的聲帶多半是「對形」的對白和音響效果,通常都和相應的畫面同時剪輯;後期錄音的內容有「對形」的對白、內心獨白及旁白,有背景氣氛音樂,有「畫面」和「畫外」的音響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畫面剪定的基礎上錄音,這就要求剪輯時預先考慮到聲畫結合和聲音所能構成的一系列藝術效果。在影片沒有最後剪輯定稿之前,須妥善、有條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畫面和各種聲帶,以便需要延長時再粘接上去。
從鏡頭到場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組接,往往要經過初剪、復剪、精剪以至綜合剪等步驟。初剪一般是根據分鏡頭劇本、人物的形體動作、對話、反應等將鏡頭連接起來;復剪是在初剪的基礎上進行修正;精剪更為細致、准確,對畫面反復推敲;綜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場景的鏡頭都齊全、每個場景已基本剪好後,在對整個影片的結構和節奏做整體考慮的基礎上進行的調整和增減。有些片斷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與前後場景連接起來看,會感到太緊湊或太鬆弛,這就需要通過剪輯加以調節。這一關繫到影片總體結構和節奏的調節工作,通常是導演和剪輯師共同研究決定的。 剪輯既要保證鏡頭與鏡頭組成的動作事態外觀的自然、連貫、流暢,又要突出鏡頭並列賦予動作事態內在含義的表現性效果。敘事與表現雙重功能的辯證統一,是剪輯藝術技巧運用於電影創作的總則。為要實現上述雙重功能,需要掌握傳統的剪輯技法和創造性的剪輯藝術技巧。
鏡頭的轉換習慣用「切換」,但場面段落的轉換,一般用「漸隱、漸現」表現上一個場面段落的結束和下一個場面段落的開始;用「化」來表現一段省略掉的時間過程,劃分兩個不完整場面的段落;用「劃」來表現地點、場合、事件的變換,劃分兩個以上的不完整場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攝影方法製作在膠片上的「光學技巧」。此外,還可以用很多方法來劃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換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轉換時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鏡頭做為下段落的開頭。傳統的剪輯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邏輯,但又不是自然主義地再現生活中的一切過程。緊湊剪輯、省略剪輯也說明了鏡頭間動作純粹自然的連貫並非總是必要的,壓縮或延伸真正的時間,讓有意義的動作事件全部表現,把自然動作減少到最低限度,是連貫流暢剪輯技法的一條重要補充原則。
綜上所述,經過這次實踐拍攝,對我們的實踐知識增強了很多。對以後的,拍攝學習很有幫助。
Ⅲ 公益微電影有哪些優缺點
如今公益已經成為了企業宣傳的另一把利刃,相對於用高昂廣告費丟出來的假大空,人們心理上更願意接受你有這么雄厚的資金,要麼加強一下產品質量,要麼就分出一點兒拿它幫別人做點兒什麼,哪怕是個不大的事兒。助人以漁,可以收獲的往往比想像中要多,就像《另一種溫暖》中這幫東芝兒童足球隊的活寶——他們以為自己砸破了一個怪蜀黍的窗玻璃,卻不知道他們簡單的快樂打開了一個大人的心。
孩子和大人為了一個小球場踢了一場比賽。大雨里上門叫板的小孩兒趁主人公沒留神把球兒進了,看著他失落的背影高喊:「你沒贏,也沒輸」。成人化的兒童視角,把復雜的現實簡化為一場簡單的博弈,簡單化的成人視角,將大柯的內心世界外化為佔用球場的小房子和破茶缸子喝咖啡,球場讓他們為了同一種快樂產生了交流。一個人生不得意的職業球員在一群踢球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熾熱的執著。
孩子們也獲得了意外的回報,他們聽聞大柯跟曲波是隊友,結果真的見到了踢球的大明星曲波。真實球員的真名出場有種夢想照進現實的感覺,似乎這個球場上發生的故事,就在現實中每天都在發生。每個人都曾有過夢想,而夢想過了童年時代便失去了賽場,就像大柯的咖啡,只能用大茶缸子來成裝。
孩子們簡單的快樂,可以讓長大的人忘掉茶缸里咖啡的苦澀,發現夢在心裡,從未離開。這便是另一種溫暖。
近年來各種平台上涌現出的越來越多公益題材的精品。台灣大眾銀行《母親的勇氣》、《人為什麼活著》,曾一度在網路引起話題。公益題材歸根結底講述的是最與人息息相關的東西,一種精神,一個故事,一個人物,在短短的幾秒鍾內抓住觀眾,在短短幾分鍾里,迅速敲醒人內心的某種共鳴。
微電影的出現為公益題材提供了新的方向。相比於廣告,微電影同樣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電影短片的長度給予了創作人員更充分的敘事空間,加之電影敘事手法的介入,已經能夠讓故事有發酵的可能。
本片中大柯賣大餅的時候端著一茶缸子咖啡,這樣的環境里,那個大茶缸子里本該是從早泡到晚快沒味道的茶葉沫子,或者乾脆就是一缸子白開水。顯然沒有人會在這樣破舊的市井街頭喝咖啡,喝咖啡的地方也不會用大茶缸子。無論怎麼組合,這一缸子咖啡都是不合適的,並且一個喝咖啡的人竟然淪落到這里用茶缸子喝水,這件事兒已經引起了周圍普通人的注意,在世俗眼光里,破落是不幸的,但破落了還在用曾經風光時的方式過日子,那就是笑料。這種錯位感形成了一條看不見的情節線,將大柯曾經的輝煌與快樂悶不作聲地呈現出來——他曾經活躍在一個不會用大茶缸子的地方。
Ⅳ 自己拍微電影的體驗是
每個場景對於我來說都很難拍,我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呈現給看的觀眾,所以每個鏡頭我都很認真的在拍攝。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夜戲,我們拍攝了將近12個小時拍完那天的鏡頭時,已經是凌晨四點,劇組的每個人都很辛苦,最值得感謝的是王家東老師,給我們指導鏡頭的拍攝,或許沒有他的指導,我們的影片可能要遜色很多。雖然辛苦但是我們拍攝的鏡頭讓我都很滿意。我們的影片也接近尾聲。
Ⅳ 思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微電影拍攝拍後感
蕪湖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微電影傳播正能量
轉載2015-03-17 14:01:27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蕪湖市鏡湖區拍攝了一組以記錄身邊普通百姓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價值觀的公益廣告視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愛國篇
在這個並不寬敞的房間里,堆滿了新新舊舊的報刊書籍幾百冊,13張航海圖就是在這里被捐贈出去。
陶道榮:1月12號,一共來了四個幹部,到我家把這個圖紙接收下來,因為考慮這個圖紙是秘密,不能擺到市博物館展覽,只能擺到市檔案局進行長期的保護。他叫陶道榮,今年72歲。
陶道榮:我也當過兵,所以對部隊這些東西我是很愛好的,就這個圖紙也很有意思。
1966年陶道榮退伍回來後,在原春安路附近的書攤前,意外發現了一張航海圖,自從有了這次意外「收獲」後,他便開始留意航海圖的收集。一晃,13份航海圖伴隨著他已有幾十年……從第一張海防圖收藏至今,陶道榮和老伴都將他們視若珍寶,而年過七旬的他們,想的更多的是對黨和政府的感恩。
陶道榮:我們要無償的捐獻給我們政府,我們考慮作為一個不僅是共產黨員也好,是退休幹部也好,或者像我老伴是下崗職工也好,那 就是應該有國才有家,是國防的東西,那就應該捐獻給國家。
陶道榮:這個海航圖,外面人出高價,但是我們考慮是國家重要還是個人賺一點錢重要?我們考慮錢不是重要的,主要是沒有國你哪來家,沒有國的話你沒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敬業篇
劉露:當時大概是十二時十五分左右,我們中隊接到報警,火情非常重,然後我們中隊就迅速派往人員,趕往現場。
劉露:當時經過現場之後,發現一名婦女已經昏倒在地上,就心裡突然就冒出來一個想法把她背下去然後我就自告奮勇跟那個指導員說,讓我把他背下去吧,然後就背她,從十五樓一層一層的走下去。
他叫劉露,是一名90後的消防戰士。面對危機四伏的火場和昏迷不醒的被困群眾,沉著冷靜,英勇頑強,用實際行動履行了一個消防兵的職責。
劉露:作為一名消防兵,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職責,所以也沒想那麼多了,能為社會做出這些事情,我感到非常自豪,這是我們作為一名軍人,還有一名消防兵的職責、使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誠信篇
1952年9月21日抗美援朝金城阻擊戰後,作為志願軍的庄燕勞與黃鶴奉命隨部隊到後方休整。就在此次行進途中的一次對話改變了二人的命運。
庄燕勞:我們都扛著糧食往新的住地走的時候,這個黃鶴就講話了。他說,哎呀,我最近這幾天我感覺呀,你們都能回國,我可能回不去了,說著說著,我還沒開口,最後他拍拍我的肩,說,我死了不要緊,你要給我個兒子,你要不給我個兒子啊我就對你不客氣,當時是個玩笑話。第二天早上八點十分,敵機來轟炸,果然不錯,他犧牲了。
戰友黃鶴的不幸犧牲,讓庄勞覺得「如果我犧牲了,你得給我個兒子」,這句話的分量瞬間變得沉重起來。
庄燕勞:我覺得它是一個遺囑,是一種拜託,所以從那個時候講,我下定決心我就講,我說黃鶴你放心,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如果生了個男孩二話不講我們送去,如果生了個女孩我們就自己留下,哪曉得生下來後是個男孩,是個男孩,取名字的時候,從一生下來取名字是按照他家的,
在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庄老將自己的兒子送到了黃鶴的父母身邊。
庄燕勞:好 這身邊突然來一個媳婦,孫子,那簡直不得了,就當寶貝了,開始就是這樣,六十年來這個感情,已經從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現在已經發展到第四代了
這不是玩笑,他是臨死之前內心的敞開,是一句沉甸甸的囑托,不是一個輕易的戲言,我是這樣看的。
庄燕勞:他們六十年前得到了什麼,除了滿身彈孔以外,就是個白布套子,一無所有,我們現在來說,吃的用的穿的,國家不虧待你吧,對不對?所以我們也心安理得,無怨無悔。
采訪:孔子講了,人無信不立,你不講信用你這個人就站不起來,就不成為一個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友善篇
她叫陳余芳,今年65歲,左眼近乎失明,第156頂帽子,馬上編織好,好在入冬前把這些帽子送到老人手中。
陳余芳:只要我家裡條件各方面都還可以的話,我就會珍惜這每一天,仍然干一點我力所能做的小事情,編織帽子,送到養老院。
陳余芳:2001年,元月份,醫生檢查我是鼻咽癌,在醫院放療化療以後,頭發全部掉完了。
陳余芳:我的爸爸媽媽80歲,我小孩才上初三,如果我要是走了,他們怎麼辦,我心裡好難過。很多人來看望我,單位群眾、同學,對我的關心啊,使我獲得第二次生命。
幾年來,陳余芳無償編織了千餘頂帽子贈予孤寡老人
陳余芳:我這生病幾年了,到過節每年逢年逢節都有領導來看望我,看到我送了這么多東西呢,他們幫我把東西送到養老院,幫我把東西送到孤兒院,哎呦~好高興啊
這些年來,她一邊與病魔頑強抗爭,一邊堅持不懈將愛心織物送給有需要的人,她說:只要我的手還能動,我就會一直編下去。
陳余芳:我覺得社會上的好人真多,構建和諧社會,就需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社會才變得更加的幸福,美滿幸福。
文明網評:
眾所周知,價值觀是社會群體共有的心靈標桿和價值導向,是推動並引領社會發展和進步必不可少的精神動力。正是因為核心價值觀所具有的這種本質屬性,才決定了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的突出地位,因為它不僅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們的精神風貌,也體現出了社會准則的特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是全體公民共有價值觀的一個集合體,所反映的是全體公民的行為准則和行為方式。因此,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就不妨從你我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養成愛崗敬業、崇德向善、文明守法等良好習慣。只有每一個公民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更加堅實,實現國強民富的終極目標
Ⅵ 微電影影響到了生活的那些方面
微電影興起於草根,各種參差不齊的「小短片」,來自於各種相機、DV、手機。從視覺停留的角度來講,微電影有其特殊的意義,它能更清楚地讓觀眾記得發生在30分鍾以內的故事,而且在長時間內,依然記憶猶新。微電影是微時代——網路時代的電影形式,名稱富有中國特色,事實上脫胎於國外早已有之的「短片」。微電影之「微」在於:微時長、微製作、微投資,以其短小、精練、靈活的形式風靡於中國互聯網。微電影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傳播形式,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束縛。每個有光影夢想的創作者,都可以用鏡頭自由地表達這個世界,讓思想者思想,吶喊者吶喊,行動者行動,用微影追求夢想,用夢想改變世界。「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或者說微時代催生了微電影的誕生發展。微電影形式簡單,短小精悍,恰好在「體型」上契合了受眾即時消費的訴求,它既可以滿足時間上的「碎片化」需要,也可以滿足傳播上的「碎片化」需求。人們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時間「碎片」,包括坐車、等人、排隊等閑暇時間,用3G 手機或網本看完一部「微電影」。如今,廣告需要採用更軟性、更靈活、更易接受的營銷方式,而定製專屬於品牌自身的微電影則成為新的行業趨勢。一方面,微電影比傳統廣告更有針對性,觀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較強購買力的年輕人;另一方面,通過微電影,可以把產品功能和品牌理念與微電影的故事情節巧妙地結合,用精彩的視聽效果達到與觀眾的情感交流,使觀眾形成對品牌的認同感。 希望能夠幫到您!
Ⅶ 那些拍網路微電影靠什麼收入啊,比如《屌絲男士》…
盈利模式:
1、提高觀影總人次而提高點擊率
尹鴻教授表示,中國電影的年人均觀影次數僅0.14次左右,平均每人10年才進一次電影院,但《四夜奇譚》卻能夠達到2.1億的點擊率,這是一個非常良好的運作態勢,大大提高了觀影人次。
2、為新人創造機會
2010年,中國內地票房收入突破100億元人民幣,但有近4/5的電影無緣在院線上映。尹鴻教授表示網路電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亂象」,「現在什麼檔期都顯得十分擁擠,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很多電影拍了之後根本沒有機會走向院線,因此需要新的通道,而網路恰恰幫助電影緩解了燃眉之急。此外,網路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大銀幕的不足,有利於挖掘新人,促進中國電影的可持續發展。新導演、新演員能夠『接棒』,就不會出現三部賀歲大片同時消費葛優的不正常現象了。」
3、廣告植入更靈活
在看過《非誠勿擾2》後,不少觀眾都對片中的植入廣告表示反感。而在網路電影中植入廣告,觀眾卻不好意思開罵,因為在網上看視頻不需要付費。尹鴻表示,網路電影和廣告植入相結合,可以從創作之初便結合廣告元素進行創作,改變了以往影視作品創作後期廣告硬性植入從而導致的觀眾抵觸情緒,而播出平台也能收獲巨大的點擊量以及廣告收益,「可以做到讓投資人、媒體、創作者、觀眾四方得利」。
Ⅷ 標題 《新百倫》系列微電影對於我們創作微電影有哪些實際操作上可以學習的形
精神情懷
簡單說個思路吧,致匠心是這個微電影的主題,而其中以蒙太奇類比手法,將李宗盛精心製作吉他和NB鞋匠製作990這款經典鞋子的鏡頭巧妙地疊加在一起,是對致匠心的集中表現,其中不斷出現的手部特寫,工具的特寫,以及器具的使用,無疑都是對工匠的形象化符號展示,是對精益求精的製作態度與職業精神的形象展示。另外,在聲音方面,一個是音樂,採用舒緩旋律的音樂,營造匠人內心世界的寧靜與淡泊;二是李宗盛的獨白,這是對匠心的最直接的表現,將製作作品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從而將產品的內涵提升到更高的一個維度。畢竟這是一部廣告作品,所以對於經典商品符號化的呈現,必不可少,其中反復出現的990鞋子就是代表,鏡頭會後落到的也是李宗盛隨著吉他彈奏而打折牌子的鞋上。可以說,這部作品很巧妙地將李宗盛的匠人精神與NB的造鞋理念融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