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電影有歌曲」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出自晚唐詩人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Ⅱ 《春雨沙沙》觀後感
「一個教師最幸福的是什麼?那就是培養出一個比自己更優秀的學生。」這是周老師一生的人生格言。是我在《春雨沙沙》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電影《春雨沙沙》是以「周至誠老師與學生的師生如父子般的深情」為主題的一部感人的影片。一位老師,放棄城裡優越的辦公條件,去偏遠的鄉下任教。周老師自己吃不飽,卻給穀雨做紅燒肉、煮麵條,自己卻捨不得吃一點。這是一種什麼感情啊,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自己穿破舊的衣服卻把新襯衣給穀雨穿,寧願自己挨凍挨餓也不讓自己的學生受苦受累,這難道不是父親對兒子的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嗎?周老師還把大部分工資給學生們買了教輔資料,用所剩無幾的一點工資補貼家用,這就是他——一位視生如子全心全意培養人才,用愛心譜寫美麗詩篇的偉大的人。他一生無欲無求,只求自己的學生可以早日步入大學的校門。
後來,穀雨考上了大學讀了研究生,周老師也實現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在他回來看周老師時,周老師卻突發腦溢血離開了人世。
我看完春雨沙沙這一部電影後,心裡暗暗掉淚。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師,不辭辛苦地來到了農村學校當物理老師。周老師真是應驗了一句千古佳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為了穀雨,周老師把自己的生活費用來給他買資料;為了穀雨,周老師把自己的學生看待的比自己的女兒都親;為了穀雨,周老師不去醫院治病,導致自己因血管破裂而死亡。周老師為了學生的前途,默默無聞的無私奉獻,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個故事令我們領悟到了濃濃的如父子般的師生情誼。這部電影也展現了所有教師所具有的精神:一種樸素的精神,一種愛生如子的精神。
同時從穀雨身上我也能得到一些啟示,穀雨雖然出生在一個貧困山區,但他熱衷於學習,尤其是非常喜歡物理這一門課。他每天都到周老師那裡去聽物理課,由於他成績突出,便去參加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並後來當了一名物理教授。「只要你是金子,不論走到哪裡,你都會發光」。穀雨就驗證了這樣一句話。他繼周老師的工作,這祖國培育下一批人才,完成對周老師的承諾,當一輩子的物理老師,一輩子幫助貧困學生,也要為祖國盡一份自己的責任。這正是周老師的心願,穀雨沒有辜負周老師對他的辛勤培育,這正是作為一位教師的幸福所在。
電影的題目是《春雨沙沙》,影片中是把老師們比喻成了春雨,把我們學生比作了一顆顆幼苗,幼苗能夠茁壯成長最需要的就是雨露和陽光。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就像春天的及時雨,滋潤我們這些幼苗,我們只有在老師的培育下,才會健康成長!
無論我們將來走到哪裡,都不能忘記曾經給予我們知識的老師,我們要像穀雨一樣,懂得感恩,懂得回報……
Ⅲ 贊揚老師無私奉獻精神的一句詩句、一首歌曲、一部影片
1、詩句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出自唐·李商隱《無題》
春蠶一直到死都在吐絲,至死方止。蠟燭點燃了,一直到滅了為止。用自然現象來表達出一種偉大的奉獻精神。
2、歌曲
《老師,我總是想起你》
這首歌為著名歌唱家廖昌永的保留曲目,是其獻給著名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廖昌永的恩師周小燕女士的。
3、電影
《山村女教師》講述了貧困山區女教師楊彩虹為教育事業奉獻生命的感人故事。純潔堅定的楊彩虹,善良淳樸的周洛平,懦弱而現實的李文光,每一個人物都活生生的矗立在舞台上,真實的向觀眾展示著他們的喜怒哀樂。
1、《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
唐 · 白居易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譯文:綠野堂開著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說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學生遍布天下,何須在房前再種花呢。
賞析:此詩運用借代的修辭,以桃李代學生,綠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這首詩通過寫裴度房子不用種花就占盡了萬物的精華(房子顯眼氣派)。表現了對一個老師桃李滿天下芳名遠播的贊美。
2、《新竹》
清 · 鄭燮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譯文:
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幹扶持。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
賞析:
比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新生力量的成長又須老一代積極扶持。前兩句是回顧,既表達了「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又表達了後輩不忘前輩扶持教導之恩;後兩句是展望,用以表達新生力量將更好更強大。
3、《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唐 · 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譯文:
落葉飄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風流儒雅堪當我的老師。悵望千秋往事灑下同情淚水,身世同樣凄涼可惜生不同時。江山依舊故宅猶在空留文藻,雲雨荒台難道真是荒唐夢思。最可嘆楚王宮殿早盪然無存,駕船人還指點遺跡讓人生疑。
賞析:體驗深切,議論精警,耐人尋味,是這詩的突出特點和成就。但這是一首詠懷古跡詩,詩人親臨實地,親自憑弔古跡,因而山水風光自然在詩中顯露出來。杜甫沿江出蜀,飄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計窘迫,境況蕭條,情緒悲愴,本來無心欣賞風景,只為宋玉遺跡觸發了滿懷悲慨,才灑淚賦詩。
詩中的草木搖落,景物蕭條,江山雲雨,故宅荒台,以及舟人指點的情景,都從感慨議論中出來,蒙著歷史的迷霧,充滿詩人的哀傷,詩人彷彿是淚眼看風景,隱約可見,其實是虛寫。從詩歌藝術上看,這樣的表現手法富有獨創性。
它緊密圍繞主題,顯出古跡特徵,卻不獨立予以描寫,而使其溶於議論,化為情境,渲染著這首詩的抒情氣氛,增強了詠古的特色。
Ⅳ 急切求助!!!!!!!
1.<<關雎>>
詩的主題是:這首詩描寫了一個男子思慕一個女子時的心情,反映出他追求美好婚姻的願望.此詩運用了比興的手法.
2.<<蒹葭>>
請你概括此詩中景物描寫的特點?並分析其作用.
在這首詩中,詩人巧妙地利用蘆葦,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種凄迷氣氛,以次來烘托所思不見的惆悵心情.每章開頭兩句寫蘆葦上霜露的變化,以此來暗示時光的流逝,使人意會到他們已經在秋水畔徘徊了一個清晨.
詩歌抒發了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抒發了一種敬慕,懷念,與悵惘的思想感情.
3.<<觀滄海>>---------------曹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為人稱道的名句,請從寫作手法和抒發的感情的角度,對其進行賞析.
寫作手法:詩人藉助奇特的想像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寫的是虛景,即詩人的主觀感受.
抒發感情:抒發了詩人期望統一祖國的宏願,表現了詩人寬廣博大的胸
4.<<飲酒>>------------------陶淵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如果把」見」改成」望」行不行?為什麼?
「悠然」一詞寫出了詩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見」是不經意的看見,更能突出詩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望」是有意而望,不能突出詩人與自然的融合,因此不能換.
談談你對詩中」真意」一詞的理解.
「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義,詩人並不是真的妄言,是不知道選擇什麼語言來表達隱居生活的情趣.
賞析:「心遠地自偏。」
精神超脫世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也僻靜了.這樣的詩句也只有陶潛這樣淡薄功名,而又返璞歸真的夫子才能唱得出.這句詩妙在它所包涵的哲理。人既是物質的人,也是精神的人。處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嘈鬧是客觀上的存在,誰也無可迴避。要逃避它惟有從自我心靈上擺脫它,只要心靈脫俗,主觀上便能夠超脫現實,鬧中取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賞析」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四海之內皆是知己,即使遠在天涯,也如同近鄰一樣.真正的友誼是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的,是永恆的,也是無所不在的.在王勃看來,自己在長安做官,杜少府到蜀州赴任,但是萬水千山不會隔斷他們的友誼.只要心中有朋友,那麼朋友就好象在身邊.表達了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6.<<次北固山下>>----------------王灣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寫春潮湧漲、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之景。)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為歷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在描述自然的時序交替中蘊含哲理。「生」說明舊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說新春提前闖入舊的一年,景中出情,思鄉而不低沉.表現新事物從舊事物中孕育而來的哲理.)
7.《使至塞上>>---------------王維
請對「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詩略作賞評。
「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直」字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圓」字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化在了自然景物的描繪中
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說說你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理解。
月亮本是無知無情的,但詩人通過豐富的想像,賦予了月亮以人的色彩,將月亮人格化了
這兩句借月傳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詩人想到:我還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託付給這皎潔生輝、純潔多情的明月,讓它隨風飄到遠在夜郎以西的友人身邊去吧!烘托詩人心飛神馳,追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9.<<行路難>>------------------李白
怎樣理解」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兩句詩的意思?這兩句詩是用呂尚和伊尹的典故來勉勵自己.呂尚90歲在碧溪釣魚,得遇文王,伊尹在受湯聘用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邊經過.
你怎樣理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詩人面對彷徨歧路的困擾,仍作不懈的探索。「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是詩人堅信未來、奮發進取的樂觀精神的體現,也是本詩產生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的根源。
10.<<望岳>>-------------------杜甫
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作.全詩緊扣題目中的望字展開,熱情贊美了泰山的高大雄偉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頂峰,實現自己遠大抱負的雄心壯志.
這首詩頷聯是描寫近望泰山所見的景物,其中」鍾」」割」兩個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割」好在哪裡.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11.<<春望>>-----------------------杜甫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出戰火連續不斷,與親人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表達詩人對妻兒的強烈思念。
1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賞析:「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這三句詩前後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其中的「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詞,聲音洪亮,節奏鏗鏘,境界開闊,恰當地表現了作者內心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在這狂風暴雨襲擊的秋夜,詩人不僅僅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嘆,他發出的是要求變革黑暗現實的疾呼。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
1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對它的妙處你能說出一.二嗎?
以梨花盛開的春景比喻雪壓冬林,形象傳奇,富有意味,運用比喻,聯想,既寫出了詩人欣喜之情,又表現了邊塞特有的奇異風光.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朋友依依不捨和分手的惆悵之情.
14.<<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這首詩用」草色遙看近卻無」來描寫早春,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把該句所呈現的景象描繪出來.
在細雨的滋潤下,小草偷偷地鑽出地面,遠遠望去,大地呈現出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當你高興地走近看時,小草似乎悄悄地躲了起來,讓你看不清什麼顏色.
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
15.<<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這首詩的首聯寫出了詩人怎樣的遭遇?
詩人遠離京城,身處荒僻之地,長期被棄用.
這首詩雖含憂傷,但更見豁達.請結合畫線詩句,作簡要分析.
沉舟旁邊千帆竟發,枯死的樹木前萬木爭春.「沉舟」」病樹」是詩人自喻,飽含感慨身世,惆悵憂傷之情,但是他對未來並不失望,堅信」沉舟側畔」必然有」千帆」競渡,」病樹」前頭終究會」萬木」爭春,表現出詩人豁達豪邁的胸襟
16.<<觀刈麥>>--------------------白居易
主要寫詩人對農民的悲慘境況而深感愧疚不安,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詩無議論,敘述描寫時多用白描手法,語言平白如話,但在字里行間卻充滿了對勞動者的同憐憫。
17.<<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找出詩中體現初春特點的詞語並加以品析
「初春」寫出了春水新漲.幾與岸平的情景.」幾處」」誰家」表現飛鳥不多,候鳥還未都從南方返回.」早鶯」」新燕」說明剛剛從南方飛回.」漸」寫出了野花漸開漸多的情態.」淺草」才能表現草剛萌發的情形.
這首詩的第二聯和第三聯分別從怎樣的角度來描寫錢瑭湖初春的景色?
第二聯主要從動態方面進行描寫,第三聯主要從靜態方面進行描寫,如從動物的變化,植物的變化回答也可以.
18.<<雁門太守行>>-----------李賀
詩的主旨是:本詩通過描寫艱苦的邊塞戰斗,展示了危城將士決心寸土必爭,奮死抗敵,盡忠報國的精神.
詩句賞析:第一句既寫景,又寫事,渲染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第二句寫守成將士嚴陣以待.第三句和第四句分別從聲色兩方面渲染戰場的悲壯氣氛和戰爭的殘酷.最後兩句引用典故燕昭王的故事,抒發了將士誓死報效國家的決心.
.19<<赤壁>>-------------------杜牧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借二喬的命運形象地代表東吳的命運,如果不是東風給了周瑜方便,取得勝利的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詩人在此處講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要成就一番事業,需要一定的外部條件.
20.<<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詩所描繪的畫面,具有怎樣的特點?
特點是朦朧,冷寂
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什麼人?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醉生夢死的統治者.全詩表達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21.<<夜雨寄北>>---------------李商隱
「秋」字在詩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秋」字點明了季節,同時烘託了人物的心情.
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詩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歸期無期的無奈,相見共語的期盼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燭長談,訴說我在巴山這天晚上看雨時想念你的心情。(這兩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設想回長安、晚上與妻剪燭夜談的情景,表達了相思之情。)
22.<<無題>>------------------李商隱
「東風無力百花殘」描寫了什麼景色,起了什麼作用?
描寫了春殘之景.作者借景抒情,烘托離別的傷感.
賞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現在常用來贊美哪一類人?
春蠶直到死的時候才停止吐絲,蠟燭燃盡的時候才停止流燭淚.這里的」絲」與」思念」的」思」諧音,蠶絲和蠟淚象徵愛情.這句詩以兩個生動的比喻表白自己對所愛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現在常用來贊頌默默無聞,堅持工作,無私奉獻的人們.
23.<<相見歡>>----------------李煜
這首詞的主題是:表達了詩人凄涼,寂寞,孤苦離愁的心境,以及對故國的懷念的情感.」剪不斷,理還亂」在這里比喻千頭萬緒的離愁.現在人們常用這句話比喻紛繁難解的愁思.
末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表明的是什麼樣的感受?
對離愁的滋味說不清,道不明的復雜感受,飽含辛酸,極其痛苦.
. 24.<<漁家傲>>-----------范仲淹
試分析評價」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守邊將士想念著千萬里之外的家鄉親人,但是抗敵大業尚未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計議了.這兩句詩寫出了邊塞軍人的內心情感. 表達邊關將士的思鄉和愛國之情,表現以國事為重的高尚情操.
請說說你對「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的理解。
運用互文手法表現有家難歸、功業難成的哀傷.蒼涼悲壯中透出一種激越奮發的基調,表現了作者壯志未酬,思念家鄉的感情。
25.<<浣溪沙>>-----------------------晏殊
說說你對「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理解。
花開花落是自然規律,人對它是無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要回來尋舊巢。作者運用「來」和「去」的對比,用燕子的「來」反襯時光的「去」,表現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慨嘆。
26.<<登飛來峰>>-----------------王安石
這首詩中」浮雲」這一意象指的是什麼?
指困難,挫折,障礙等
你從這首詩中領悟到什麼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或者任何時候都不要怕困難,挫折) 26
27.<<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現作者怎樣的情懷?
表現作者希望為國家御敵立功的壯志以及關心國家命運,報效國家的愛國精神.
28.<<水調歌頭>>--------------蘇軾
主旨:這首詞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是積極的處世態度終於戰勝了消極的遁世的念頭,表現了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只希望兩人平平安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此兩句可用來向離別親友表達誠摯慰問及祝願,是喚起人類普遍情感體驗的名句.是表達對一切經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美好祝願的千古名句
29.<<游山西村>>--------------陸游
談談你對」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解.
「山重水復」寫地形的復雜,變化無窮;」疑」是作者的主觀感受,」又一村」則寫出了自己的欣喜之情.現在用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時會生出許多希望
30.<<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八百里分回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這兩句詞,營造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
營造了將士們奏樂吃肉.豪邁高昂的軍營生活氛圍.
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抒發了作者抗敵救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感和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描寫激烈的戰斗場面。)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表現詞人的人生理想以及壯志難酬的抑鬱、憤慨)
31.<<過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中」一經」指的是儒家經典,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依,時起時沉.
結合我國歷代名人志士對待生死的價值觀,舉例談談你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一片丹心垂於史冊,映照千古,詩句表明了詩人捨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如: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32..<<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斷腸人在天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抒發了詩人孤獨寂寞以及對家鄉的思念的感情.
33.<<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一個」聚」字寫出了潼關的雄偉氣勢,一個」怒」字表現了作者路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想.歸結全篇主旨的句子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你認為」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哪一個詞用得好?
「峰巒如聚」群山好象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一個」聚」字,既寫出了潼關被群山包圍的險要地勢,又賦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他們守衛著潼關.」波濤如怒」波濤洶涌澎湃好象在發怒,一個怒字,既寫出了黃河在咆哮,又交代了潼關處於黃河之邊的險要.
賞析: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詩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封建統治階級與勞動人民的根本對立,敢於為百姓的苦難大聲疾呼,這是難能可貴的。
34.<<己亥雜詩>>------------------龔自珍
詩的第三.四句從落花到春泥展開聯想,將詩人的時代使命感移情落花,從而把離愁升華為崇高的獻身精神.
請你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略作賞析。
詩人以擬人化手法將落花寫成有感情的,說即使化作了春泥還要護花,用以比喻詩人雖辭官歸隱離京,仍然要像落花變春泥一樣對社會、對國家盡心盡力。比喻新穎,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熾熱的愛國熱情。被後人用來泛指那些甘為事業獻身的志士仁人。
Ⅳ 語文古文問題
誰說沒有三峽啊 酈道元的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經查證並無「怡然自得」版本,純屬誤傳,是本文的成語。)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suì)與外人間(jiàn)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wéi)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愛蓮說 (北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使至塞上 王維【唐】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觀刈麥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無題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登飛來峰 宋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應該對吧!!!!!!!!!!!!!!!
Ⅵ 電影春雨沙沙觀後感
電影《春雨沙沙》觀後感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場感人至深的電影,名字叫《春雨沙沙》。鄉村中學校長周至誠兼任初二的物理老師,他用自己做的教具給學生們上了第一堂物理課,獨特的教學方法吸引了班裡的學生,也吸引了教室外面放羊的孩子穀雨。周至誠發現了穀雨在物理方面的特長,不但允許他帶著羊上學,還幫助他參加了縣里和省里的物理競賽。很多年後,讓周老師引以為豪的穀雨在現代化的教室里用老師當年的教具講了第一堂物理課……這部電影最令人感動的是講述了老師對穀雨的那種既是師生又是父子的深厚情誼。周老師知道穀雨吃不飽就給他做紅燒肉,煮麵條,自己卻捨不得吃一點。這是一種什麼感情啊,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周老師怕他凍著就把妻子給自己新買的襯衣送給穀雨而自己卻穿著補了再補的舊襯衣,寧願自己挨凍挨餓也不讓自己的學生受苦受累,這難道不是父親對兒子的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嗎?周老師還把大部分工資給學生們買了教輔資料,用所剩無幾的一點工資補貼家用,這就是他——一位視生如子全心全意培養人才,用愛心譜寫美麗詩篇的偉大的人。 我看完春雨沙沙這一部電影後,心裡暗暗掉淚。一個普普通通的教學老師,不計薪水,不辭辛苦地來到了農村學校當物理老師。有這樣的品德和素質的人,在幾萬人的教師中恐怕也找不到一個教師。這樣的教師真是應驗了一句千古佳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為了穀雨,他把自己的生活費全部用上了,是為了給他買材料;為了穀雨,他把自己的學生看待的比自己的女兒都親;為了穀雨,他不去醫院治病,導致自己因血管破裂而死亡。哪一個教師能像周老師?哪一個教師為了自己學生的前途不顧自己的生命?哪一個教師為了一個有前途的學生把自己的生活費都用上了?這三點在全國教師中能做到的我看是少之又少。而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教師他卻做到了。因為他們為了祖國將來的前途,默默無聞的無私奉獻,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周老師和其他老師的不同之處。 同時從穀雨身上我們也能得到一些啟示,穀雨雖然出生在一個貧困山區,但他熱衷於學習,尤其是非常喜歡物理這一門課。他每天都到周老師那裡去聽物理課,正好出於巧合,周老師讓穀雨免費去上學,由於他成績突出,便去參加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並後來當了一名物理教授。「只要你是金子,不論走到哪裡,你都會發光」。穀雨就驗證了這樣一句話。穀雨雖然出生在山區,但他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周老師不斷的幫助,終於完成了它的物理夢——初中物理教授。他繼周老師的工作,這祖國培育下一批人才,完成對周老師的承諾,當一輩子的物理老師,一輩子幫助貧困學生,也要為祖國盡一份自己的責任。
Ⅶ 春蠶的精神
對「春蠶」最早的記錄見於《詩經》,而把「春蠶」進行擬人化的比喻最聞名的則是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他把春蠶的執著、堅貞、奉獻精神表現到了極至,成為千古傳唱的佳句。
著名畫家潘絜茲的《春蠶頌》寫道:「春蠶化生,蕞而微蟲,春蠶何取,一桑始終,春蠶春蠶,萬世可風」,他對春蠶的品質進行了高度贊美。人們生動地把教師比作「春蠶」,是對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和高尚品質給予的高度評價。
人們贊美教師就像春蠶一樣「吐盡心中萬縷絲,奉獻人生無限愛,默默無聞無所圖,織就錦綉暖人間」。「春蠶」是廣大教師感到無比榮耀的稱謂。著名教育家朱光潛說:「只要我還在世一日,就要吐絲一日,但願我吐的絲,能替人間增一絲絲溫暖,使春意更濃。」
春蠶冰清玉潔,氣質高貴;春蠶食幾莖綠葉,吐一片錦綉;春蠶生命不息,吐絲不止……春蠶這些優秀的品質,只有光榮的人民教師才無愧於這樣的稱謂。
(7)春蠶到死絲方盡微電影擴展閱讀:
春蠶是一種生物,是春季飼養的蠶。在詩歌和文學作品中用春蠶形容教師等樂於奉獻的人,而中國大陸和香港都拍攝了以春蠶為名的電影和電視片,以春蠶為名的歌曲出自好幾個國家。養蠶需要進行消毒和喂養工作,最後生產出蠶繭。
詩文相關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作者簡介: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於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
《春蠶》
劉基
可笑春蠶獨苦辛,為誰成繭卻焚身。
不如無用蜘蛛網,網盡蜚蟲不畏人。
作者簡介: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漢族,字伯溫,謚文成,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於江浙行省處州路青田縣南田山武陽村(今南田山武陽村於1948年劃歸溫州文成縣)。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
晉傅玄《明月篇》:「昔為春蠶絲,今為秋女衣。」
南朝梁江淹《麗色賦》:「春蠶度綱,綺地應紡;秋梭鳴機,織為褧衣。」
元馬祖常《都門一百韻用韓文公會合聯句詩韻》:「婦功春蠶溢,穡事秋田獲。」
清馬鑾《投梭女》詩:「早識春蠶絲已盡,當時應悔誤投梭。」
Ⅷ 涇縣春風化雨觀後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風化雨》觀後感
雲中王先松
《春風化雨》是一部反映以退休老師張校長為代表的關心農村留守兒童為題材的純粹的教育電影,但它帶給了我的思考和體會,還讓我想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縱觀全國形勢大好,人們的生活水平正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但是「三農」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絕大部分富裕起來的農民是靠常年在外打工掙錢才過上好生活的。大批農民在外打工,自然就出現了留守兒童問題,而且數量驚人,全國有5800萬留守兒童。
以張校長為代表的好心人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不辭勞苦、不計報酬,默默無聞,自發組建了「留守兒童中心」。他們不僅照料著留守兒童的生活起居,還教育並影響著孩子們如何做人。更有甚者是影響了孩子的父母及全社會都來關心留守兒童問題。
創辦「留守兒童中心」,並非易事。有人說他是為了賺錢,孩子犯錯別人也怪他,有的家長把孩子丟下連電話都不打,「留守兒童中心」場地得不到保障等等。面臨這樣的困境,辦「留守兒童中心」需要勇氣,需要信心,需要能力。而張校長則問心無愧:「錢!錢!錢!我教書沒有發財,要有錢,我給祠堂10萬,好讓孩子們都留下來啊!我都是活一天少一天的人了,還能有什麼呀。」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一位退休教師,能有這么高的思想境界,品質多麼的高貴啊!
我們也是教師,而且是在崗教師,我們更應該向張校長學習,在教好書的同時多關心一下留守兒童,讓他們的父母安心在外打工 掙錢,改善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條件。要了解留守兒童的苦衷,他們也不願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但他們是環境所迫,無可奈何啊。九年級學生馮玲、華周琴等留守兒童看到影片里金悅寫給媽媽的信,以及藍金宇受到壞人欺辱後,多次淚流滿面。可想而知留守兒童多麼需要父母的呵護啊。我對他們(她們)的處境非常同情,並表示:以後你們有什麼困難就找我好了。
留守兒童也是非常懂事的。張研同學在作文中寫道:「我也是留守兒童,可我比她幸福,我擁有好的學習環境,還擁有多不勝數的關愛。雖然我的父母也不在我身邊時時照顧我,刻刻監督我,但當我一次次接到父母的電話,聽到的不僅僅是關懷,還有思念……『假如你不曾養育我,給我溫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護我,我的命運將會是什麼,是你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你給我一個家,讓我與你共同擁有它……』」。多麼懂事的孩子啊,她們深知爸媽常年在外打工是為了讓他們生活地更好,爸爸媽媽越不在身邊,她們越要自強自立,自強不息,拿出更好的成績來回報父母辛苦的工作。
影片不僅教育了老師和學生,同時也喚起了全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欣慰的是影片中留守兒童引起了上級領導的重視,限期解決問題。我們一個人的智慧有限,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必須集思廣益。我堅信有黨的好政策,有上級領導的正確指導,有無數的張校長的出現,留守兒童的問題最終一定能得到圓滿的解決。
《春風化雨》觀後感
今天,觀看了老師推薦的電影《春風化雨》,電影的內容是: 一群新生來到美國弗蒙特州韋爾頓學院,開始了新生活。在第一堂英語課上,教師基廷獨特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們耳目一新。基廷大膽挑戰狹隘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生活的熱愛,受到學生們的擁戴。從學校的一本舊年鑒上,學生們發現了基廷在學生時代主持過的一個詩歌團體??死亡詩社,決心重建,恢復它的活動,經常在山洞裡舉行詩歌朗誦活動。學生尼爾不顧父親反對,偷偷參加學校戲劇演出,演出雖然十分成功,但父親強迫他轉學,尼爾憤而自殺。為掩蓋丑聞,校方把基廷當成替罪羊,基廷被迫辭職。在他離去之前,學生們用特殊的方式向基廷表示對他的熱愛和「死亡詩社」的團結。
一群受傳統教育的學生,和一位反傳統教育的老師,在他們之間究竟什麼有是值得我們去深思?
電影中基廷老師的幾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一,在基廷老師為學生上第一詩歌課時,他就告訴學生「我們讀詩和寫詩並不是玩,我們是人的一分子,是有激情的……」,「只有在夢中,人才會有真正的自由。」,這位充滿激情的教師把他對詩歌的最深刻理解用簡單的話告訴學生。其二,當校長用很不滿意的口氣問基廷老師,為什麼要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他們走來走去,而不是在課室里上課。基廷老師的回答是:「教育的根本是學會自我思考」,這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真實地反映了基廷老師的教學理念,也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很深的思考。老師的願望總是美好的,總是希望帶給學生盡可能多的知識,但有時卻往往會忽視學生的需要,用自己的思考代替了學生的思考。長此以往,學生慢慢就會產生了惰性,把自己作為接受知識的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其實現在的新課程標准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課堂真正地交還給學生,我覺得能培養出「會自我思考的學生」才會是成功的教師。
電影中有兩個細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托特是一個怯懦、沉默寡言而又勤奮學習的學生,但他平凡的外表卻隱含了激情。基廷老師要每個學生寫一首自己的詩,並在課堂里讀出來,托特卻沒有勇氣讀出來,他謊稱自己沒有寫,基廷老師這時用親切的目光看著他,說:「你認為你想法是沒有價值的么?」 ……然後讓他上台表演「野性的咆哮」,他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之下,終於能如實地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在劇終,基廷老師要走了,托特突然站在桌子上,呼喊著:「船長,我的船長。」 是什麼使性格怯懦的托特變的如此勇敢,是愛,是基廷老師對他的關心和鼓勵。作為一名老師,一定要學會欣賞學生,其實鼓勵是學生最需要得到的。有時課堂上一句:「你說得很有道理。」「你的發現很重要。」……可能給學生帶來了他舉行努力的動力,繼續學習的勇氣,我們千萬不要吝嗇這些鼓勵孩子的話。
影片中還有很多細節很值得我們回味,也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因為它隱藏了很多深刻的教育理念,把這些理念真切地貫穿在平實的故事中。
Ⅸ 看了《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 感受到了什麼
我覺得《我和我的祖國》真的是非常振奮人心。
這部《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真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採用空間時間的不同角度展開描寫。從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不同的小人物角色,串聯起祖國70年來的大事件,為祖國目前獻了一份無比真貴的大禮。這種形式成功激發了所有中國人對於祖國歷史的親切感與歸屬感。中國生生不息,耀如星辰。
從小上學,每到周一我們就穿上校服,帶上紅領巾早早的去學校參加升旗儀式。那一面國旗的自動升起是多麼的艱難,一塊紅布,到一根旗繩。攀登旗桿的過程何其艱難,談不上喜馬拉雅的高度。但登高望遠的那一刻,看到的是新中國的未來。在這段影片里他依然是通過一個關於參與原子彈發明的工作人員與愛人相遇的文藝故事,向科技戰線上的無名英雄致敬。那一聲爆炸,是平地驚雷,是隱忍中的偉大。
提起葛優,在印象中感覺已經很久沒有再見到他出現在熒幕上了。還有葛優飾演的2018年奧運會那個小劇場,混混悠噠的離異計程車司機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不求上進沒有實話,面對兒子時卻是一個父親真正的態度,因為奧運會開幕儀式門票一事被汶川大地震倖存兒童的一番話叫醒,做好事成就別人讓自己成為一個靠譜的人非常重要。
每一單元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不光是歌頌祖國的園丁,還能展現革命老一輩的人們為了祖國拼搏奉獻的精神。可能我不會這么偉大為了祖國專門做點什麼,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會盡心盡力干好本職工作,也是對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對祖國的未來拍手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