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微電影 > 全國法院第八屆微電影

全國法院第八屆微電影

發布時間:2022-08-22 07:55:05

『壹』 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青溪鎮五里牌黔東火電廠什麼走從玉屏火車站從發

在玉屏車站坐開往羊坪或岑鞏的班車(最好是羊坪的),在到羊坪橋頭坐開往鎮遠、青溪五里牌的麵包車或班車,或者是開往三穗的汽車(票價:5元),在青溪五里牌下車,抬頭就能看見火電廠的大煙囪.

『貳』 廣西警察學院是本科還是專科

廣西警察學院,簡稱廣西警院,坐落於廣西南寧,是廣西唯一培養公安專門人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學術科研

根據2017年9月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9個校級特色研究機構,有廣西自治區重點實驗室2個,廣西高等學校高水平創新團隊1個。

2014年,學校有7項課題獲2014年度廣西高校科研項目立項,3項廣西公安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順利結題。12月10日,學校共有4項研究成果獲廣西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朱其良教授主持的《毒品與艾滋病治理》獲二等獎、覃珠堅教授主持的《中國禁毒法規介評與適用》和尹彥副教授主持的《廣西-東盟警察教育訓練的合作機制研究》分獲三等獎,魏佳副教授和黃謨媛老師參與的《中國循環經濟促進法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論循環經濟促進法對廣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及應對》獲一等獎。[28-30]

2017年3月,學校魏佳教授的《優化公安機關行政裁量基準制度的思考》、覃珠堅教授的《偵查訊問記錄製作與適用》、呂美琛副教授的《群體性事件社會輿論引導機制建設研究》均榮獲廣西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學校榮譽

學校充分發揮「育警」「屯警」「協警」功能,組建了全國公安院校第一支反恐處突學警預備隊,參加歷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等重大活動安保工作,被公安部榮記集體三等功。校內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設有法協會、無人機愛好者協會等學生社團30多個,組建了國旗隊、舞蹈隊、語言表演隊、警務技能表演隊等。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發展愛好特長,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在各類文體競賽中成績優異,榮獲廣西禁毒演講比賽一等獎,廣西禁毒微電影大賽一等獎,廣西大學生氣排球錦標賽男隊冠軍,廣西大學生跆拳道錦標賽男子個人品勢、混雙品勢第一名,高等學校民航服務形象與禮儀比賽銀獎。

「強警必強教,強警先強教」。當前,廣西警察學院正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關心支持下,以嶄新的姿態、矯健的步伐,朝著建成「立足廣西、服務行業、輻射東盟,西部同類院校領先、在國內和東南亞有較高知名度、行業特點和職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目標邁進。

『叄』 中國傳媒大學殺人案件回顧:手持尖刀自拍,兇手活在戲里,後來怎樣

2015年8月9日,中國傳媒大學李斯達涉嫌將同校藝術學部碩士研究生周雲露誘騙至陽光家園出租屋內,強奸未遂後將其殘忍殺害。2016年12月30日,李斯達因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

究竟是何原因讓李斯達誘騙同校女生至出租屋,並將其殘忍殺害,是仇殺還是心理變態?請跟隨小編走進中國傳媒大學殺人案,一起探尋案件背後的真相。

寫在最後

2016年12月30日,市三中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李斯達死刑,並賠償周雲露父母5.2萬元。2017年10月31日,北京高院維持李斯達的原判,核准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肆』 《哭砂》講的是個什麼故事呢

微電影《哭砂》講述一個殘疾(啞巴)的農村留守兒童在都市流浪時犯罪被判處非監禁刑,周正法官出於對未成年人的關愛,試點實行「犯罪記錄封存」,終將失足少年送進特殊教育學校上學,並使之繪畫天賦(沙畫)得以充分施展,從而改變了孩子的命運重獲新生。

微電影《哭砂》根據「中國好人榜」模範人物周正法官(三明市梅列區法院原少年庭庭長)的事跡改編。

(4)全國法院第八屆微電影擴展閱讀:

微電影《哭砂》由梅列法院與梅列區政法委合作拍攝的,在團中央權益部、中央綜治辦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為了明天——關愛青少年彩虹行動」微電影大賽中獲網路人氣獎。

《哭砂》還在華東六省一市電視藝術家協會、華人頻道聯合舉辦的「第二屆華東六省一市暨全國部分省市微視頻作品大賽」獲得一等獎,是福建法院系統唯一一部獲獎的影片。

『伍』 董璇主演過哪些影視作品

董璇主演過《雪花女神龍》、《君子好逑》、《立春》、《八大豪俠》、《闖關東中篇》,等等優秀電視劇,無論是什麼形象,董璇都在用心演繹。

現在的董璇活躍在話劇中,2019年7月16日,據新浪娛樂消息,董璇與丈夫高雲翔在法院完成離婚訴訟,男方並未出庭,高雲翔和董璇正式離婚。

生活上的不如意沒有打敗董璇,她轉型各大廣告,電視劇的拍攝當中,希望她會越來越好。

『陸』 當代青年結婚為什麼這么難

「我們有自己期待的婚姻,卻見過父母失敗的婚姻,以至於我們沒有勇氣去步入婚姻」。


在物質基礎較好的今天,我們基本不會出現「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情況了。


用一句富有理想主義的話來說,如今的我們更希望自己嫁/娶到了愛情。



但是呀,很多人在自己父母的身上,看不到自己期待的婚姻模樣。


有人說:「我們的婚姻最後都會很像父母」。


這句話一度讓很多人非常害怕。


害怕自己會遇到一個休息在家只會躺在床上的人,會遇到一個認為吃完飯以後妻子應該洗碗的人,自己會遇到一個每天出去應酬只把家當成旅館的人,自己會遇到一個永遠不對我交心的人。




我也害怕我會變成一個因為家裡瑣碎就大喊大叫的人,會變成一個在家裡的價值只存在於洗衣做飯的人,會變成一個不會在乎丈夫情緒,會變成一個不會和孩子/丈夫溝通的人。


我的父母是70後,在他們的觀點里,只要不犯原則性錯誤,都是可以湊合著過下去的。


對,「湊合」。




「湊合」這個詞對20多歲的我來說,是那麼無法接受。


我才20多歲呀,我為什麼就要去選擇一段「湊合」的人生呢?


所以,我倔強的抵抗著我不願意接受的生活,倔強的一遍一遍告訴自己:我可以選擇不結婚。


雖然我不知道我可以堅持到什麼時候,但是我知道如果可以我會堅持下去。


所以,我們青年人結婚很難呀。







最近的熱播劇《親愛的小孩》剛開播話題的就很高。


我也去看了幾集,雖然沒有看下來。


因為後面的劇情有些戲劇過頭了,我接受不了。


但是,前五集我還是看了的,有一點自己的小感受,也許我們觀點不一定相同哈,但請允許我表達。剛開始看劇,我就已經被劇透知道男女主會走向離婚的結局,也知道是因為男主出軌,兩個人走向了離婚,但是我在看的時候,覺得沒有小三的出現,男女主的婚姻結局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他們可能也會變成「湊合」的婚姻,男女主沒有溝通,不會溝通呀。


有很多家庭中父母不會溝通,所以很多事情上兩個人都沒有錯,都在為對方著想,但是卻因為不會溝通,讓兩個人越走越遠。


男主沒有很用心的去體會女主生產以及初為人母的焦慮,女主也沒有看到男主在自己與媽媽之間的調和。


兩個不會溝通,只在乎自己的人,很難一起走下去呀。


從這部劇里,我更是看到了我以後可能會面臨的事情:懷孕的苦,初為人母的不安焦慮,無法面對自己身體的羞愧 ……


我不希望我的生活以後變成那個樣子,所以現在的我拒絕步入婚姻,同時對自己理想的伴侶保持期待,修煉好此時的自己。

『柒』 三中全會

三中全會

廣義的「三中全會」是指中國共產黨某屆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三次全體會議的簡稱。狹義的「三中全會」經常是指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定義

廣義的「三中全會」是指中共某屆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三次全體會議的簡稱。類似的還有「五中全會」,其餘類推。

歷史上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曾經不定期,有時候一年一屆,最長十幾年才開一次。目前,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每一屆全國代表大會都會選舉新的中央委員會。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因為任期較長,所以每年黨的中央委員會要召集全體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開一次會議。每開一次叫第X屆中央委員會第X次全體會議。這樣,「三中全會」、「五中全會」就可能不止一次。

狹義的「三中全會」經常是指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以後,我國開始改革開放。這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重大舉措

1978年以來的35年,已經進行過7次三中全會,每一次都對國家政治經濟生活的重大問題作出了重要部署。


為什麼是三中全會?

按照中共政治慣例,每屆中共中央的一中全會往往是緊接在黨的代表大會之後召開,主題是「人事」,討論選舉中央最高領導層,比如選舉政治局常委,通過中央書記處成員,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等。

而二中全會,則是在全國兩會換屆前召開,主要討論的是新一屆國家機構的人事問題。

而到了三中全會,每屆中共中央即國家機構的人事問題已經安排妥當,可以全力投入國家的發展和改革問題。歷屆三中全會往往帶有每屆中央領導集體的烙印,往往可以通過觀察三中全會的舉措,來發現本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施政特點。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微博)認為,從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程分析,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二屆三中全會、十四屆三中全會、十六屆三中全會都具有綱領性意義,分別標志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四個階段,即改革的啟動階段、改革的展開階段、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的階段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階段。

7次三中全會中,有兩次是關於農村改革,有3次關於基本經濟制度。


時間和主題

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日—22日

提出把「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三中全會這是一屆非常重要的會議,它否定了「兩個凡是」,開展「真理問題大討論」,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並確立鄧小平為核心的黨領導集體,堅持「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也是一次歷史深遠的轉折,它是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開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從此正式開辟。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鄧小平理論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


十二屆三中全會:

1984年10月20日

標志著改革由農村走向城市,確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十三屆三中全會:

1988年9月26日—30日

適逢新舊兩種體制轉換,因此治理和整頓了經濟秩序。


十四屆三中全會:

1993年11月11日—14日

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十五屆三中全會:

1998年10月12日—14日

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


十六屆三中全會:

2003年10月11日—14日

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舉措。


十七屆三中全會:

2008年10月9日-12日

通過了《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完善土地流轉,激活農村金融。[1]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預計在2013年下半年(10月份前後)在北京舉行。


其他解釋

出處:吳孟達、張家輝、吳鎮宇主演的電影《整蠱大亨》 。

三中全會被解釋為:把中國三種酒精濃度最高的酒(瀘州老窖、綿竹大麴、貴州茅台)混搭在一起的混合酒,酒量淺的人一喝就倒。


IT領域

放開電子商務外資准入限制

政策原文:放寬投資准入。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進一步放開一般製造業。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


工商注冊便利化

政策原文: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削減資質認定項目,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把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逐步改為認繳登記制。推進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

推進電信領域價格改革

政策原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1625.740,32.57,2.04%)、公益性服務、網路型自然壟斷環節,提高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完善農產品(7.86,0.13,1.68%)價格形成機制,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


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

政策原文: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范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


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條件

政策原文: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打破行政主導和部門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評價成果的機制。發展技術市場,健全技術轉移機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條件,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創新商業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


放開企業投資審批

政策原文: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企業投資項目,除關系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全國重大生產力布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項目外,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政府不再審批。強化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安全等市場准入標准,建立健全防範和化解產能過剩長效機制。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政策原文:健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健全基礎管理、內容管理、行業管理以及網路違法犯罪防範和打擊等工作聯動機制,健全網路突發事件處置機制,形成正面引導和依法管理相結合的網路輿論工作格局。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推動新聞發布制度化。嚴格新聞工作者職業資格制度,重視新型媒介運用和管理,規范傳播秩序。

允許社會資本參與網路出版

政策原文: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降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允許參與對外出版、網路出版,允許以控股形式參與國有影視製作機構、文藝院團改制經營。支持各種形式小微文化企業發展。


優先發展科技類行業協會

政策原文: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正確處理政府和社會關系,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限期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成立時直接依法申請登記。加強對社會組織和在華境外非政府組織的管理,引導它們依法開展活動。

加快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

政策原文: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大依法管理網路力度,加快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確保國家網路和信息安全。

『捌』 中國近代歷史,不僅是資本-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史,也是中國人民反抗西方列強侵略的斗爭史,結合你對

資料解答:
(一)近代歷史上,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天主教應改為加特力教或羅馬公教)對我中華民族文化侵略的途徑和形式有那些?
現將「近代以來西方對華文化侵略的歷史演變」一文的有關部分內容,摘選如下,予以作答。
近代以來,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對華的文化侵略是與對華政治控制、軍事侵略、經濟掠奪同時進行並為之服務的,因此,他們文化侵略的目的就是宣傳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對華政治控制、軍事侵略、經濟掠奪是合理的;宣揚「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的殖民主義奴化思想,麻.醉中國人民的精神,摧毀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摧毀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讓中囯人民接受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的侵略和奴役,不反抗不鬥爭,進而達到他們永遠控制奴役中華民族的目的。
在近代歷史上,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對華文化侵略的途徑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其一,在華發展傳媒事業,製造對西方有利的殖民主義奴化思想輿論,從而麻.醉中國人民的精神。
自1840 年鴉片戰爭結束後,西方列強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撞開了中國的大門,在領事裁判權的庇護下,為了在華發展傳媒事業,更好地製造對華奴化思想輿論,他們在中囯的辦報活動由華南沿海逐漸擴展到華中、華東和華北。在19 世紀 40 到 90 年代的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他們先後創辦了近170 種中、外文報刊,約占同時期我國報刊總數的 95 %,其中大部分是以教會或傳教士個人的名義創辦的。
西方列強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之所以將發展在華傳媒事業作為文化侵略的途徑,是基於他們認為只要控制住在中國出版的「主要的報紙」和「主要的雜志」,「我們就控制了這個國家的頭和背脊骨」(李提摩太:《給英駐上海領事白利蘭的信》)。他們認為要毒化、奴化中國人民的思想,辦醫院、辦學校、辦教堂固然重要,但是收效仍嫌太慢。「我們還有一個辦法,一個更迅速的辦法,這就是出版書報的辦法」(瑪·布朗宜:《沒有更迅速的道路》)。因為,「別的方法可以使成千的人改變頭腦,而文字宣傳則可以使成百萬的人改變頭腦」(李提摩太:《給英駐上海領事白利蘭的信》)。因此他們很重視書報出版工作,尤其重視報刊的出版工作。他們在辦報上投入了很大的力量。1860 年外國教會和外籍傳教士在中國出版的報刊達到 32 家,比鴉片戰爭以前增加了一倍。1⑧90 年發展到 76 家,比1860 年又增加了一倍。這些報刊和同時期以教會名義編印出版的一千多種中文書籍,形成了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毒化和奴化中國人民思想的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這一時期外國教會和傳教士在中國創辦的中文報刊主要有:
《遐邇貫珍》、《六.合叢談》、《中外新報》、《香港新聞》、《中外雜志》、《中外新聞七日錄》、《教會新報》、《中國讀者》、《中西聞見錄》、《益聞錄》(後改名《格致益聞匯報》)、《聖教雜志》、《聖心報》、《學塾月報》、《新學月報》、《通問報》等。
這些刊物的主編人都是隨著西方資本帝國主義的軍旗闖進中國,在不平等條約的庇護下進行文化侵略活動的外國傳教士。如:麥都思、林樂知、李提摩太、艾約瑟、丁韙良、慕維廉、傅蘭雅、奚理爾、理雅格、李佳白、瑪高溫等。這些刊物雖然由教會和傳教士主辦,但它們並不那麼熱衷於「闡發基督教義」。有些刊物象《遐邇貫珍》、《中西聞見錄》等,則幾乎完全以「各國近事」,商業消息和一般的新聞評論為主,很少刊載宗教材料。尤其是《教會新報》,從一份本該專言基督教教會內容的刊物,卻最後發展成為一份以刊載時事性政治材料為主的刊物。它的後期的英文報名「The Review of the Times」(時代評論報)恰當地反映了它的這一變化。這一情況充分說明,西方傳教士披著宗教外衣在華創辦的報刊正是西方對華文化侵略的重要途徑。
這些刊物首先致力的,是用文字來消除中國人民對西方侵略者的仇恨。他們大念「和平經」,重彈 「天下不啻一家,萬民皆如同胞」之類的老調;宣揚他們這些人「越七萬余里航海東來」,其目的只不過是「與中國敦和好之誼」;他們的「傳教」,是「替天行道」;他們的「通商」,是「以有餘補不足,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因此,只要中國人民放棄抵抗,「不尚武功」,去掉他們所說的那種「仇敵之根性」,就可以「盛享」他們所描繪的那種「中外和平之幸福」。說穿了,就是要中國人民認敵為友,束手就擒,聽憑他們宰割,不要有任何的反抗。
這些刊物在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斗爭蓬勃開展、帝國主義者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日趨尖銳的情況下,有時也自行掀掉偽裝,不顧一切地赤.裸裸地進行反.華叫囂。它們惡狠狠地反咬中國人民對他們「不以為德,反以為仇;恫嚇中國人民「不宜拘守疆域,自隘其愛人之量」;把參加反洋教斗爭的人民群眾一律誣詆為「愚.民」和「亂.民」。出於對充當帝國主義走狗媚外殘民的清朝政.府的支持,它們對國內一切足以動搖封建統治基礎的革命斗爭,都極端仇恨。他們攻擊太平天國的革命隊伍是「發逆」、「賊黨」、「紅頭賊」。誣蔑參加反清起.義的農民武裝是「奸人」、「莠民」。咒罵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孫中山是「孫汶」、「孫逆」;說他「鼓煽狂言」,「目光如豆」;叫嚷一經「拘獲」,就應「明正典刑」。這充分暴露了它們的盜憎主人的丑惡心理。
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為了更好地加強組織管理在華的文化侵略活動,他們於1887 年在上海創立了一個規模宏大的社團「廣學會」。在以後的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廣學會成為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在宗教的掩護下對中國人民進行文化侵略的一個重要機構。廣學會是一個國際性的組織,參加廣學會工作的傳教士分隸於英、美、加拿大等國的不同教派的不同差會。它的董事會的董事除傳教士外,還有英、美兩國駐華的職業外交官、上海租界工部局的官員和在華的外籍知名人士。充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職務達四十九年之久的英國人赫德,是它的第一任會長。曾任英國派駐埃.及的總督、富有殖民地統治經驗的克羅梅爵士,充當過它的顧問。僅此即可以看出廣學會的殖民主義性質。廣學會以「輸入最近知識,振起國民精神,廣布基督恩綸」為幌子,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內先後編譯出版了累計達 369377530 頁,包括神道、哲理、法律、政治、教育、實業、天文、地理、博物、理化等十幾個方面的兩千多種書籍和《成童畫報》、《萬國公報》、《中西教會報》、《大同報》、《女鐸》、《福幼報》、《明燈》、《道聲》、《女星》、《平民家庭》、《民星》等十幾種中文報刊。把「開放」 「中國人的頭腦」的工作,納入他們的軌道,進行了廣泛的欺騙、愚弄和奴化毒害中國人民的宣傳。
廣學會的主要機關報是《萬國公報》。它先後出版近四十年,累計近1000 期,是外國傳教士所辦的中文報刊中歷史最長,發行最廣、影響最大的一家。參加編輯和撰稿的都是當時知名的外國傳教士,林樂知、慕維廉、韋廉臣、李提摩太、丁韙良、狄考文、艾約瑟、潘慎文、花之安等。《萬國公報》名義上是一個教會報紙,但是有關教會的新聞和闡明教義的文章卻不多見。刊物上大量刊載的是評論中國時局的政論和介紹西方國家情況的文章,是一個綜合性的時事刊物。
《萬國公報》的文章,極力為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侵略罪行作辯護。它極力稱道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對中國的幫助,吹噓教會慈善事業對中國人民的「造福」,威脅中國人民必須老老實實、心悅誠服地接受他們的奴役和統治。尤其是那些美化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的史論文章,在中國的知識分子當中散布了崇外、媚外、懼外的思想,引導他們按照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的藍圖來「改造」中國,加深中國的殖民地化。在戊戌變法時期,《萬國公報》則主張一切變法新政都必須在他們這伙「西士」的指揮下來搞,上自皇帝的顧問,下至各部的總管,外交、內政的大員,和籌款、築路、辦學等事的督辦,以至於擬議中的國家日報的主編,都必須由「西人」來擔當。中國人不但應該把實行變法的大權拱手.交給他們這伙「西人」,而且還「不得存域畛之見」,可見他們在思想和精神上麻痹、奴化中國人民的文化侵略,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完全控制和奴役中華民族。
象林樂知、李提摩太這樣披著學者、出版家、教育家、慈善家的華麗外衣的傳教士,在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對華文化侵略的活動中是扮演著重要角色的「重量級人物」。也由於這些傳教士在對華文化侵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們也都得到了本國帝國主義政.府的褒獎。英國代.理上海總領事白利蘭曾經親昵地稱呼李提摩太為他們的「陰謀家」美國政.府也贊譽林樂知是為他們「播種中國的人」。林樂知回國休假時,還曾經受到當時的美國總統在白宮的特別接見。這都說明了他們在中國的這幾十年間(林樂知在華 46 年,李提摩太在華 45 年),確實為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的對華文化侵略活動立下了特殊的功勞。
其二,通過教會在中國辦學,直接培養親西方的「精英人士」, 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企圖使文化侵略在意識形態層面更有效地影響中國,以便達到掌控中國政治、外交、思想文化教育等各領域的目的。
傳教士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採取的是大規模的向下層群眾傳教的策略,可是收效甚微。他們逐漸意識到:在封建社會的中國,「士大夫們充斥在帝國各地而且受到高度的尊敬,事實上他們乃是這個帝國真正的靈魂,並實際地統治著中國。這就很明顯,如果我們要影響整個中國,就必須從他們下手;只有當我們愈是博得士大夫的尊敬,我們在中國的事業才愈能順利進行。」[1] 「我們的目的——尤其是基督教大學的目的,是要培養一種特殊的人才。此種人才,不獨要有專門學識和訓練,對於改造國家的影響,可因少數堅決的領袖而轉移,影響到該地區人民以後的歷史。」[2] 美國傳教士狄考文說「西方文明與進步的潮流正向中國涌來,這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將遍及全國。許多中國人都在探素,渴望學習使西方如此強大的科學。」在這一形勢下,「傳教士要努力培養在中國這場……變革中起帶頭作用的人才」。[3] 美國新教聖公會全國委員會曾議訂了一個所謂《設在中國之教會學校標准》,其中提出的基本原則是:教會學校是作為基督教信仰的客觀標志,以傳播福音手段而建立起來的。學校當局和作為教會代表的主教,必須盡一切努力建立和促進學校的宗教特點。倘若基督教學校能產生出持有基督人生哲學和道德裁判力的領袖人才,倘若他們能參與指導中國文化和國家生活進步的方向,而且能有實力令這種進步得以實現,這便是基督教教育永久特殊貢獻。[4] 要實現這樣「偉大」的目的就必須依靠在中國的高等教育。基於這種認識西方資本帝國主義更加強調培養能控制中國未來發展方向的骨幹力量。因此,高等教育作為對中國社會(尤其是對士大夫們)精神滲透的手段必然也就越來越受到他們的重視。從這些教會大學創辦人的講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教會大學的辦學方針:是要在改變中國人的信仰讓中國人接受基督教的同時,傳播西方文化和西方價值觀,並培養一大批精通西學且完全接受了西方價值觀的「精英」知識分子,從而通過他們來更有效地實現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控制奴役中華民族的目的。
依仗不平等條約中各種特.權和帝國主義的槍炮軍事威脅與割地賠款的政治、經濟危機的壓迫,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各國教會在近代中國建立起了教會大學的基本框架。從1882 年美國長老會在山東將登州文會館正式升為學院開始,到 20 世紀 20 年代末,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各國教會在中國辦教會大學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有資料證明,這一時期外國人在中國開辦的學校的學生數占整個中國在校學生的 32 %,其中高等教育竟達 80 %。1919 年又成立了「中華基督教大學.聯合會」,包括了燕京、齊魯、金陵、東吳、聖.約.翰、之江、協和、嶺南、雅禮、文華等14 校,學生共 2017 人,常年經費共1222000 銀元。此時的中國國立大學為 5 所。即北京大學、東南大學、北洋大學、山西大學、上海商科大學常年經費為 1492223 銀元。[5] 可見,在經濟實力上,教會大學已經基本可與當時的國立大學相抗衡。在這些教會大學中,絕大多數是由美國的基督教差會開辦的,其中包括美以美會、長老會、公理會、浸禮會和聖公會等。這也是近代中國教會大學發展的特點之一。
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在華辦學活動中,教會大學作為文化侵略的主陣地之一,其核心目的是掩蓋西方侵略,欺騙中國人民,奴化中國人的思想意識,培養控制中國發展的所謂精神領袖。美國退還庚子賠款時,伊利諾大學校長詹姆士曾致函羅斯福總統說「哪個國家能在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的事上成功,哪個國家就會付出一定的努力,而在道德、知識和商業的影響上取回最大可能之收獲。如果美國在十五年前就做到把中國學生之潮流引到美國來,並使這個潮流不斷壯大,那麼,我們今天就一定能夠通過從知識和精神上支配中國的領袖們,來對中國的發展進行一種最令人滿意的又最為巧妙的控制。」[6] 1907 年在華傳教士大會報告中,傳教士分析了基督教會可以將所培植的人物輸送到中國政.府各部門。他們認為,必須在那必將到來的更大的機會來到前,就做好准備;現在就應該訓練我們之青年人,使他們將來在擔任政.府職務時能夠勝任。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他們對華的侵略也具有了新的歷史特點。一是在經濟上對華以資本輸出取代商品輸出,二是展開了劃分勢力范圍的角逐。為適應這種經濟政治侵略的需要,對中國的精神文化侵略也要求深化。為此教會大學便成為其滲透西方文化,奴化中國人的思想意識最有效的手段。他們毫不隱晦地說「傳教士們是值得我們援助和支持的。如果我們讓他們失掉支持,我們國家的名譽將要受到損害。毫無疑問,他們一走,我們的商業,就會遭到極大的損失,我們之外交就會失掉支柱。」[7] 解放前夕,協和醫學院美國校長顧林寫信給國民黨政.府衛生部的美國顧問蘭安生說:「用一百萬美元來支持個教會大學,比用兩百萬美元幫助蔣介石維持軍隊更有用。軍隊會叛變,至於由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則更為馴服可靠,忠誠不變。」[8] 由此可見,西方國家支持教會大學是有其特殊的目的和作用,絕不止於辦教育本身,也不僅僅是幫助教會傳播基督教思想,而是有其更深遠的政治目的。這一點,在1908 年《日本外交時報》刊載的《論各國以國際競爭爭奪中國教育權》一文中都明確指出了:美之獎勵中國青年,意亦甚殷,派遣學者赴華,傳授教育,其精神活潑,能使人知其宗旨為情愛主義之宗教,而不知其為政治之競爭。
在教會大學里,傳教士們把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的對華侵略行徑神聖化。由於中國人民對西方侵略者的野蠻、殘.暴行徑深惡痛絕並屢次掀起反帝愛國運動性,因此基督教的一項使命就是為野蠻的侵略掩飾,把他們的侵略和掠奪美化為上帝委託的一項道德使命。例如,美國的基督清教徒自封為上帝的選民,受上帝派遣建立美國,為落後和劣等民族及整個世界樹立一個典範。他們堅信用基督教去征服其他民族文明是上帝賦予他們的神聖使命。基督教領袖阿伯特曾為美國在華的侵略擴張辯護說:「有人認為我們無權進入未開化民族的土地,並且干涉他們的生活;也有人認為他們已經習慣了那種野蠻的生活,並且有權保持他們現有的生活方式。我不承認一個野蠻的民族在當今世界上有保留自己領地的權利,我願意重申我的觀點,野蠻不能享受被文明尊重的權利,文明人雖然應該尊重野蠻人很多權利,但對他們保持野蠻生活的權利,則沒有尊重的必要。」用基督教使命意識把對華政治、經濟、軍事的侵略擴張美化說成是上帝使命的一部分,使其神聖化,這是近代中國教會大學對中國學生進行巧妙欺騙的慣用說法。
所以,我們中華炎黃子孫必須清楚地看到:「像西方對中國發生影響的許多事例一樣,教會大學的建立是出於西方人的需要,而不是中國人的需要。」[9] 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在中國辦教會大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聽命於他們的「領袖人物」,以文化侵略的方式,追求著政治目的和經濟利益,使西方可以自由地擴展他們在華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這一活動構成了近代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侵略中國的另一個側面。教會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始終將 「使學生成為社會上和教會有勢力的人物,成為一般人民的教師和其他領袖人物。」[10] 作為他們的頭等大事,極力為西方侵略中國辯護,誣蔑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斗爭,並肆無忌憚地宣揚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入侵有理,種族優劣論,西人高貴,培養學生.殖民心理。奴化學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西方列強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侵略中國的工具,這對近代中國社會尤其是一些知識分子產生了很深地消極影響。
(二)中華炎黃子孫應該這么辦?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對中國的文化侵略也在廣度和深度上有擴展和延伸。尤其是近幾年,通過互聯網更有「提速」 的勢頭。回顧一下近代以來,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對中國文化侵略的歷史演變,可以看到,今天西方國家及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對中國不斷加緊西化、分化促其演變的一系列活動,雖與近代以來他們對中國實施的文化侵略在途徑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總的目的是一脈相承的。這一點,很值得我們中華炎黃子孫深思和警示。
尤其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天主教應改為加特力教或羅馬公教),不擇手段對我中華民族的文化侵略一刻也沒有停止過。目前,它們更是不擇手段,它們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文化載體,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機會,尤其是利用互聯網、地下教會組織,大肆對我中華民族進行文化侵略,大肆傳播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荒謬邪說,大肆發展基督新教(耶穌教)、加特力教(羅馬公教)教徒,大肆推行它們的「一神論」「唯一性」及「排他性」理念,大肆詆毀我們中華文明、優秀傳統文化,企圖加速「毀滅.中華文化」,妄圖實現所謂「中華歸主」之美夢。對此,我們中華炎黃子孫必定堅決抵制、予以痛擊!
(參考資料來源於大學網,文作者:鄭言雨)

(註:「xyzjzycyb」在「網路」刊登的所有內容,歡迎廣大網友共享使用!)

閱讀全文

與全國法院第八屆微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