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微電影 > 古詩詞彈唱微電影

古詩詞彈唱微電影

發布時間:2022-08-25 02:01:53

Ⅰ 將一首或幾首古詩詞編成一個小品或短劇(4,5個人左右),哪位高手能幫幫我謝謝!!

《木 蘭 辭》劇本改編  幕前: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後不願作官,但求回家團聚,這位奇女子勤勞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英勇戰斗的精神,後世舉家贊賞。 幕開:  【十年前】  場景一:地點:織布屋內    時間:一個早晨很清凈      人物:花木蘭           天氣(環境):天灰濛蒙的一片,空盪盪的織布屋內擺著一張桌子,花木蘭坐在織布機前勞作,向陽的窗戶此時照不進半點光芒。          【嘆息聲一聲連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機杼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她站起身子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灰濛蒙的一片,心底里不時有股酸楚溢出,眼裡深藏的淚水差點奪眶而出,那是一副愁苦的模樣。她像回想起什麼似的,自言自語:「昨夜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王在大量徵募兵士,那麼多卷徵兵文書,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我木蘭又沒有兄長,從現在起我必須替代父親去應征。」】  場景二:地點:東市    時間:日      人物:花木蘭         天氣(環境):天空還是陰沉沉的,街道上人來人往,吆喝聲,叫賣聲,此起彼伏  【木蘭一個人走在街道上,若有所思,連被過往的行人撞到都沒察覺到。她暈暈乎乎來到賣馬的市場上,挑選了一批駿馬,急忙趕到另一個地方。】   場景三:地點:西市    時間:日      人物:花木蘭  賣主        天氣(環境):偏中午十分,太陽露出一點尖頭,集市上人越來越多,各種貨品五花八門。   【木蘭徑直來到一個賣馬鞍和鞍下的墊子的地方,與賣主攀談了幾句拿著貨品匆匆離開,沒有任何錶情。】  場景四:地點:南市   時間:日      人物:花木蘭        天氣(環境): 到了中午,集市上的人少了許多,但吆喝聲和叫賣聲還是絡繹不絕。 【花木蘭來到集市上,肚子很餓了,還欠著一批馬,於是找了一家鋪子吃了午飯,又去買馬嚼子和韁繩。這次並不是那麼順利,找了好久,繞過了好多地方才買到心儀的物件,頭上的汗滴浸濕了衣背,雖然很累很疲憊,但是木蘭還得去籌備最後一樣必備物品。一陣風
最全最熱最專業的文檔類資源,文庫一網打盡
吹來,木蘭消失在了人群中。】  場景五:地點:北市   時間:日      人物:花木蘭       天氣(環境):微風颳起,路上的行人越來越多,又漸行漸遠。  【牽著馬走了好久,木蘭好不容易才找到賣馬鞭的鋪子,她精挑細選北市上買來長馬鞭,端詳了好久,想到自己快要離開家了,心裡的酸楚又一次湧上胸脯。天漸漸開始變涼,夜慢慢臨近,一切物件配備齊全,只剩離開了。想著想著,木蘭牽著馬,消失在黃昏的弱光里。】  場景六:地點:木蘭家   時間:次日凌晨    人物:花木蘭  花木蘭的家人(3到4個)  天氣(環境):天還蒙蒙亮,家禽開始報曉,一股炊煙裊裊升起。  【木蘭起得最早,收拾好行囊,換上男兒裝,去向爹娘告別。走到西廂門口,聽到里邊抽泣聲連連,她知道那是娘親留下的不舍的淚。木蘭忍住將要奪眶的眼淚,輕輕地敲了下門,開門的人是爹爹,眼神里寫滿了不舍與糾結。年幼的弟弟見到姐姐一身要出遠門的行頭,匆忙的跑來抱住花木蘭,全家陷入一片沉痛之中。不到一刻鍾,木蘭背上行囊,牽著駿馬,踏出家門,遠遠地,走得遠遠的,她沒有回頭,聽到身後家人悲痛的哭泣聲,她毅然決然的走了。】  場景七:地點:黃河邊   時間:晚上    人物:花木蘭      天氣(環境):夜幕開始降臨,天已漸漸變得黝黑,黃河水波濤洶涌,肆無忌憚的流淌。  【木蘭和她所在的營隊在黃河邊宿營,吃過飯後,木蘭一個人來到岸邊,想想這幾日的長途跋涉,回想這些時日的艱辛與對家人的思念,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嘩嘩聲,夜色越來越深,營帳里亮起了明燈。】  場景七:地點:黃河邊   時間:早晨    人物:花木蘭和兩名夥伴      天氣(環境):天未亮,黃河水流淌的不想昨晚那麼任性,很平緩,有陣微風刮來  【木蘭背著自己的行囊,望著這條蜿蜒的黃河,把對家人對故鄉的思念寄託在了波濤洶涌的水澤上。兩名戰友的呼喚聲喚回了走神的木蘭,她小跑幾步跟上營隊一步步前行,像個男人一樣堅強,像個男人一樣勇敢。隊伍在慢慢走遠,木蘭的身影卻越拉越長。】  場景八:地點:黑山頭 時間: 晚上    人物:花木蘭      天氣(環境):又是一個夜晚,風很大,把山頭的樹颳得吱吱作響,枝頭的鳥兒不停 地鳴叫。 
【夜色很黑了,到達黑山頭,風肆意吹拂,營隊停下了前行的腳步。木蘭終於可以歇歇腳,可以放下那顆提得老高的心,她一個人找了片空地坐下來,又陷入沉思,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啾啾的鳴叫聲,木蘭的思緒又飄到了遠方。】  場景九:地點:戰場    時間: 夜裡   人物:花木蘭及同赴沙場的戰士們     天氣(環境):天氣轉涼,大風呼嘯,寒風刺骨  【這個夜裡終歸不平靜,行軍萬里奔赴戰場作戰,翻越關隘和山嶺就象飛過去那樣迅速。北方的寒風中傳來刁斗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刀光劍影,打打殺殺,木蘭像是一個男人穿越層層疊嶂,跨越險阻,沒有人知道她竟然是女兒身。與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十年之後才得勝而歸。】  【十年後】  場景十:地點:殿堂    時間: 日   人物:天子 花木蘭  大臣       天氣(環境):晴空萬里,壯士凱旋而歸,隊伍浩浩盪盪。宮殿里,天子穩坐上座, 大臣們時刻待命。  【木蘭戰勝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欣喜之心無以言表。記功授爵木蘭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不願做尚書郎這樣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好駱駝,藉助它的腳力送我回故鄉。大臣對木蘭的要求很是好奇又充滿敬意,可是天子沒有阻攔,答應了下來。木蘭抬起頭,欣慰的笑了】  場景十一:地點:城門外 時間: 日   人物: 花木蘭  父母         天氣(環境):太陽高掛天空,暖洋洋的好不喜慶。城門外迎隊伍的人山人海。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木蘭騎在駱駝上,很遠就眺望到了十年未見的爹娘,連忙跳下來,飛奔到爹娘身邊,跪在地上,此時淚流滿面喚著爹娘,父母看著女兒消瘦的臉龐,十年的歲月在他們的臉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十年的辛酸,十年的思念一剎那奔湧出來。他們顫抖著撐起跪在地上的木蘭,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三個人相互攙扶著,往家的方向走去,背影漸漸變得模糊。】  場景十二:地點:木蘭家  時間: 日   人物: 花木蘭  父母   姐姐   弟弟      天氣(環境):伴著暖暖的日光,木蘭家人聲鼎沸,家人大門進二門出,忙個不停。  【聽說木蘭回來了,家裡家外忙活成一片。 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 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木蘭看著這一幕幕,心裡盪起了無限的溫暖。】 
場景十三:地點:木蘭房間  時間: 日   人物: 花木蘭        天氣(環境):天氣晴朗,與十年前離開這里時的天氣截然相反,向陽的窗戶此時照 得通明,暖暖的。  【木蘭打開閨房東面的門,坐在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象烏雲一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看著鏡子里漸漸老去的自己,看看屋子裡十年未變的擺設,一股溫暖的感覺湧上心頭,一顆淚珠不知何時滾落下來。木蘭走到窗前,看著暖陽:這十年的苦,只有自己知道是有多麼煎熬。】  場景十四:地點:屋外  時間: 日   人物: 花木蘭   出征的夥伴     天氣(環境):太陽沒有一絲疲憊的意思,像是在慶祝木蘭的果敢與善良。  【木蘭梳洗打扮好去見出征的夥伴,他們都很吃驚的說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木蘭淡淡的笑著說:雄兔的腳喜歡亂搔亂撲騰,雌兔的兩眼老是眯縫著,當它們挨著一起在地上跑的時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誰雄誰雌呢?夥伴們相視而笑。】                                                                             【完

Ⅱ 神筆馬良動畫電影出現的古詩詞

神筆馬良
神筆入書畫,妙手轉乾坤。
潑墨驚風雨,詩落泣鬼神。

《神筆馬良》是享譽世界的經典文學名著,是中國兒童文學的瑰寶。《神筆馬良》由我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理論家洪汛濤於20世紀50年代創作。1980年獲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一等獎,被譯成各國文字,在世界各地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為祖國多次贏得榮譽。後被編成美術片《神筆》、真人版電影《神筆馬良》;另有同名歌曲。《神筆馬良》在國內家喻戶曉,馬良形象深入人心。《神筆馬良》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中國影響最大的兒童文學作品,馬良已經成為中國兒童智慧、勇敢和正義的化身。

Ⅲ 求把詩詞改編成歌曲的綜藝節目

央視一套推出的詩詞文化類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

《經典詠流傳》將古詩詞和部分近代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帶領觀眾在一眾唱作歌手的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著名主持人曾寶儀、著名音樂人庾澄慶共同組成鑒賞團,共同為觀眾解讀經典背後的文化內涵。

央視綜合頻道作為國家電視台旗艦頻道,原創了大型詩詞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用和詩以歌的形式讓傳統經典詩詞與新時代流行元素相結合,再造當下流行和未來經典,開啟文化節目2.0時代。《經典詠流傳》注重時代化、時尚化、國際化的表達。節目也將深度挖掘詩詞背後的深厚內涵,講述文化知識、闡釋人文價值、解讀思想觀念,為現代文明追本溯源,樹立文化自信。

節目「和詩以歌」、將古詩詞和部分近代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帶領觀眾在一眾唱作歌手的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發現傳統文化深層價值;節目還將邀請文化學者和音樂大師坐鎮點評,讓中華文化的瑰寶——詩詞中的美好情感和主流價值觀在當下產生共鳴、再次流行,啟用不同以往節目的全新賽制和融媒體分享通道,真正實現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流傳千百年的詩詞歌賦在音樂旋律中煥發新的生命力,用中華文化的經典巔峰來反映文化盛世。

Ⅳ 如何將古詩詞改寫為影視劇本

先選擇一個故事背景比較豐富的古詩詞,再把它翻譯出來,有了簡要的故事提綱後,根據提綱來編寫擴充,就能成為一個較好的影視劇本了。

Ⅳ 古詩詞被運用於電影的作品有哪些

《功夫》里那兩個瞎子殺手的台詞「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原文據說如下,出處不清楚「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一曲肝腸斷,輕羽此去莫留連,更有南國花正好,莫向白蘋洲上獨嘆秋水,二曲肝腸斷,深院梨花相謝早,五馬羅堂久徘徊,油壁桐車載君去,去時盈盈紅淚滿紅綃,三曲肝腸斷,落花為雨儂為愁,鞦韆架上看笑靨,而今都隨海棠瘦,唯自弄笛別院憶蘭舟,四曲肝腸斷,琵琶不語琴絕弦,鸚鵡架前說心事,垂畫雙立秉燭觀,但得青鳥傳信與香媛,五曲肝腸斷,往事何堪憶從頭,剪花笑談燈影瘦,而今紅螺漸蒙愁,明月華衫霓裳能記否?六曲肝腸斷,欲傾心事無所藉,還自南園撫霜枝,雲台黛色蒼煙里,問君此去還謀定佳期?」。

Ⅵ 求推薦,有沒有關於古詩詞的紀錄片

《唐之韻》、《宋之韻》。其中《宋之韻》尤其精美。

唐之韻》,系寧夏電視台、山西電視台、北京三多堂影視廣告公司花費兩年(經過搜索資料、探究論證、采景設置、後期製作才完成)拍攝的文學教育片。其拍攝足跡遍步中國大江南北,投資逾百萬。《唐之韻》共20集,每集播放時間約20—30分鍾。這部系列片製作非常精緻,它為電視詮釋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經典名著創造了新的空間。它獨特的角度、絕美的畫面、高雅的品味獲得了出人意料的熱烈反響。
《宋之韻》是中國第一部以電視紀錄片方式表現宋詞和宋代詞人的電視作品。她也是三多堂傳媒自己投資的中國傳統文化「韻」系列的第二部。
《宋之韻》創作歷經13年,縱橫20餘省,行程10萬多公里。由中國頂尖紀錄片人聯袂奉獻。她秉承了《唐之韻》的一貫風格,全片以詞人和流派為分集,但她沒有停留在文字解析的層面上,而是更關注那些作詞的人——關注他們的喜樂哀愁、他們的沉浮榮辱、他們的家國情懷,以及他們對時代深沉的溫情與眷戀。

Ⅶ 古詩詞被運用於電影的作品有哪些

1.《十面埋伏》——《佳人曲》
2.《三國演義》——《滾滾長江東逝水》
3.87版《紅樓夢》——《枉凝眉》
4.83版《射鵰英雄傳》——《滿江紅》
5.《夜宴》——《越人歌》
6.台灣電視劇《包青天》——《新鴛鴦蝴蝶夢》
7.瓊瑤劇《在水一方》《梅花烙》

Ⅷ 《直播》古詩詞改編,誰是D吧最奇葩的濕人

王菲 《水調歌頭》
鄧麗君《在水一方》
毛寧《濤聲依舊》
廖百威《白雲深處》
李進《巴山夜雨》
毛寧《大浪淘沙》
吳滌清《煙花三月》《朝雲暮雨》
王力宏《花田錯》
劉德華最近的MV《繼續談情》中也加入了粵劇元素,曲風悲愴雅緻,歌詞更唱出「淚似簾外雨點滴到天明」這句經典的粵曲唱詞。
《新鴛鴦蝴蝶夢》——部分選自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

1、
寂寞沙洲冷
詞:陳信榮曲:周傳雄
------
自你走後心憔悴
白色油桐風中紛飛
落花似人有情這個季節

河畔的風放肆拚命地吹
不斷撥弄離人的眼淚
那樣濃烈的愛再也無法給
傷感一夜一夜

當記憶的線纏繞過往支離破碎
是慌亂占據了心扉
有花兒伴著蝴碟
孤燕可以雙飛
夜深人靜獨徘徊
當幸福戀人寄來紅色分享喜悅
閉上雙眼難過頭也不敢回
仍然撿盡寒枝不肯安歇微帶著後悔
寂寞沙洲我該思念誰

卜運算元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張《淡淡幽情》的專輯,其中收錄了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戲樓),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范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秦少游的《桃園憶故人》(玉樓深鎖多情種),聶勝瓊的《鷓鴣天》(玉慘花愁出鳳城),李煜的《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和《虞美人》,歐陽修的《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這個瓊瑤也用過,用在她為《煙鎖重樓》還是《新月格格》所寫的插曲《鴛鴦錦》里,柳詠的《雨霖鈴》,辛棄疾的《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李之儀的《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等,有台灣名聲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劉家昌、翁清溪、陳楊等譜曲,曲與詞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是這張專輯成為現代音樂史上足以傳頌的極品,《音像世界雜志》曾將該片評為「十張最適合在夜晚用心聆聽的專輯」。這張專輯里最有名的兩首,一個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一個就是後來王菲翻唱的《但願人長久》,那倒是對這首古典佳作現代版詮釋了。這首詞其實在大陸也有多個譜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電視連續劇《武松》中,張都監家的丫鬟,後來為武松跳樓的那個,就曾彈唱了這一曲。但這些多屬於聲樂作品的范疇,與流行隔著一段距離。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說明了經典詩詞與音樂的融合性。我們再來換一個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現一種通俗文化,而古典詩詞的介入,恰好將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眾人面前,也正說明了,藝術其實並無雅與俗不可逾越之鴻溝,關鍵在於融合的手段了。
要說的是,很多拿來主義的詩詞歌曲,較為普遍地被運用在反映一些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恰到好處來表現或烘托劇中人物的一種情緒或胸懷。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岳飛的《滿江紅》,在電視連續劇《射鵰英雄傳》和其他一些與岳飛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都曾被譜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數張明敏的那個版本到了。香港的武俠劇和歷史劇中是最愛用這類作品的。而大陸方面,則多在表現某一主題的文藝活動中,喜歡講一些相關的唐詩宋詞譜曲演唱,比如孟郊的《遊子吟》等,來表現一種既定的主題,籍詩詞的影響力與歌曲的感染力來引導聽眾進入狀態,從而受到預定的效果。另外一首廣為傳唱的則是徐小鳳的那首《別亦難》,用的是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詩宋詞構成了現代流行歌曲與創作的一個重要素材來源,並成為其創作的一種表達方式.
文學創作素來講究一個廣征博引,引經據典,物為我用,從而提示其所表現主體的廣泛性.許多現代的流行詞作人,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典故或內容,將其展開或以其為思路加以演繹,繼而展現一段現代的故事情感。這方面最為突出的有兩個人,一是台灣的瓊瑤,她的很多歌詞里都喜歡借用一些唐詩宋詞中的名句,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庭院深深幾許」,「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等,這與她一貫苦惱經營的古典婉約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創作出的各種形象,一派的詩情畫意,不食人間煙火狀。
另一個是大陸的陳小奇,他是大陸歌壇嶺南派創作人的領軍人物。他又一個頗有吳市影響的的「濤聲依舊三部曲」,《濤聲依舊》(毛寧)、《白雲深處》(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進),單從歌名上來看,已經是和古詩詞有扯不斷的聯系了。《濤聲依舊》中他分別用到張繼的《楓橋夜泊》(「留下一盞漁火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白雲深處》則分別用到「白雲深處有人家」還有杜牧的《山行》(「坐在路口對著夕陽西下,白雲深處沒有你的家,你說你喜歡這楓林景色,其實這霜葉也不是當年的二月花」,「等車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畫,捲起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車的你為什麼還慘不破這一霎那?別為一首歌把你的心唱啞」。後來他又寫了《煙花三月》,《朝雲暮雨》(均為吳滌清演唱),還有一首毛寧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陸詞作家裡古風最重的一個,喜歡講古詩詞中的名句或典故經過演繹與現代人的情感相結合而成歌詞,由此而形成他獨特的陳氏風格,也為中文流行歌詞創作形成一個典範。不過他主要是以描寫個人情感為主.
後來有一個馮小泉,因為他本身史學民族樂器出身的,所以對民族文化自認就有很深的興趣與植根,他的詞作中也較多運用古詩詞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詩詞來營造一種氛圍,表現一種氣魄,表達一種情懷,更偏重於一種社會責任和民族情懷的東西,比較熟悉的有《中華民謠》(「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風雨後,醉人的笑容你有沒有,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哈有《秋水長天》等。
還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歡用唐詩宋詞的標題或名句來作為歌詞,這方面的例子就比較多了,有劉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聲聲慢》,AGIN樂隊的《烽火揚州路》,陳明的《回首燈火闌珊處有你》,唐朝樂隊的《夢回唐朝》、《月夢》等等,這些歌詞創作只是借用唐詩宋詞或其中某個著名詞語,其實與原詩詞並無太大關聯,但卻提示了現代流行歌曲與唐詩宋詞以及其他一些古典詩詞的那種絲絲縷縷,扯不斷理還亂的密切關系了。
從創作的形式上看,唐詩宋詞也為現代流行歌曲的創作提供了一種思路,或是確立了另一種風格。
我覺得這也是整個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結果。談到現在流行歌曲在寫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鑒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詩宋詞的語言格式和風格。用古典詩詞的形式來創作現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詞作上繼承了傳統詩詞語言上的提煉與表達方法上的含蓄內斂,另一方面,在主題表達上也無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捷徑,無論是說家國情懷,還是兒女情思,古典詩詞往往具有將語言與情感一同濃縮,從而增添許多回味無窮的空間和意境悠長的韻味。
先說香港,香港的流行歌詞創作我一直都以為是一個很怪的現象,提到香港,大家自然和最現代的生活節奏聯繫到了一塊,那是因為香港本身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很深,快餐文化非常盛行,流行歌曲方面 曾經有一個時期,很多歌手的作品都是直接拿歐美日本的熱門曲子譜上中文的詞,但是香港的流行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詩詞的滲透卻明顯超出大陸和台灣兩個地方,我想,這可能也是和香港古典武俠劇和歷史劇的盛行是扯不斷干係的。另一方面很注重粵語文化的滲透,歌詞創作多以廣東方言用詞造句方式為基礎,廣東話本身就叫白話,其語言方式與文言有很多類似,所以很多香港詞作人的作品,往往是大俗大雅於一身。但也必須承認的是,香港的很多詞作家,他們的古文化功底相當深厚,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的用典,甚至用唐詩宋詞的寫作方式,規范來進行創作。
首先是黃沾,最有名的是《笑傲江湖》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滄海一聲笑,濤濤兩岸潮,浮沉隨浪只記今朝·····清風笑,竟惹寂寞,豪情還膩了一襟晚照······」,還有《射鵰英雄傳》里的一首《千愁記舊情》「紅日/再不會升/熱心漸似冰/彼此星沉天際/剩我低回血淚凝」,(《射》里還有一首《四張機》。手法相當規整「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想對浴紅衣」,,不過這應算是金庸的作品了)。還有著名的《上海灘》「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間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他的風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俠,豪情奔放,熱情不羈。
再有鄧偉雄。他和黃沾一樣,寫了很多電視劇歌曲,這是當時香港音樂創作的一個主要源泉。在《京華春夢》中他寫到「如夢人生芳心碎/空對落花我淚垂/為何緣逝似水/大江去/那堪追······無恨情深遭拋棄/漂泊如今怨恨誰/奈何又逢暴風雨/落花飛盡碎。」《萬水千山總是情》中說「莫說青山多障礙/風也急/風也勁/白雲過山峰也可傳情/莫說水中多變換/水也請/水也靜/柔情似水愛共永」,《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歌《鐵血丹心》也是他的作品「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波瀾現/拋開世事斷仇怨/相伴到天邊/逐草四方/沙漠蒼茫/哪懼雪霜撲面/射鵰引弓/塞外賓士/笑傲此生無厭倦······應知愛意似流水/斬不斷/理還亂/身經百劫也在心間/恩義兩難斷」。鄧的作品寫情事機遇,擅長描摹內心感受,頗有宋詞的詞風。
另外還有盧國沾也是這類高手,他總是背負著家國情重,作品中很濃的民族情懷與歷史評判的味道,這正是諸多唐詩宋詞名家為世人所景仰的品質。來看他的《萬里長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疊彩峰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病」《〈少女慈禧〉:「巾幗歷次勝男兒/男女代代對峙/曾否推測過/明天舉世/重由弱者再把持」。
再如許冠傑,也善用詩詞典範來描繪世態人生「難分真與假/人面多險詐」《浪子心聲》,「夜風凜凜/獨回望/舊事前塵」《沉默是金》,寫情「曳搖共對輕舟飄/互傳誓約慶春曉/兩心相對影相照/願化海鷗清唱悅情調/艷陽下與妹相親/望諧白首永不分/美景醉人心相允/綠柳花間相對緣分/淚殘夢了燭影深/月明獨照冷鴛枕/醉擁孤衾悲不禁/半夜飲泣空帳獨懷恨」《雙星情歌》。
再看台灣方面,台灣方面的歌詞創作更偏重於現代文本,更多關注風花雪月,但這也恰好是許多舊詩文的一個主要素材。最突出的我覺得還是瓊瑤,她最善用古詩舊典,來表現戀愛兒女的浪漫情懷。如「綠草蒼蒼/白霧茫茫/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且拭今宵淚/留與明夜風/風而攜我夢/天涯繞無窮」《幾度夕陽紅》。
小蟲也有幾首有名的作品,都表現出古詩詞中的一些情懷,但距離唐詩宋詞,已經有些距離了,更像元曲什麼的。如他寫給陳淑華的《情關》:「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沒有了天/愛恨在淚中間/才能擁有這個夢」,《紅樓夢》「昨夜紅樓入夢中/多少傷心往事上心頭/今晨醒來夢已空/徒留紅樓在夢中/紅摟,紅摟/為何濃濃的紅妝遮不住你的輕愁/紅摟,紅摟/你輕愁只因為人們將你遺漏」,還有給潘越雲寫的《紅娘》「盼你來/盼到桃花謝又開/問天也不能明白/······/對望兩相愛/心似祝英台/這應是天的安排」。
台灣流行歌曲創作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很多詞曲創作者表現出一種厚重的社會責任感,關注人群,重視表象之下的普遍現實,再就是較多的表現鄉愁的東西。在表現這些方面,古詩詞形式也會是一種很自然的方式我很喜歡張洪量的一首《一程山水一程歌》,歌手後來曇花一現了,這首歌卻讓很多人都還記憶猶新。歌中寫到「是我將愁耽成醉醒作睡/還是愁與我的心共已累/非我賦詩詩賦我/非我飲酒酒飲我/何時鞋聲經已沾上蒼苔冷/世上何物最易摧少年老/半是心中積雪半是人影沓/非我離月月離我/非我思鄉鄉思我/歸得昔日橋邊紅葉不識人/究竟是我走過路/還是路正走著我/風過西窗客渡舟船無覓處/是我經過春雨秋/還是春秋經過我/年年一川新草遙看卻似歸/夜深孤燈照不悔/回首清江盡是淚/風清拍肩怕見明月間清輝/一程山水一程歌/一笛疏雨寒吹撤/夢在也葉聲聲盡處輕輕和「正是這種詩風詞韻的作詞方式,在當時一片直白地戀愛表白和翻來覆去的瑣瑣碎碎中顯得清麗脫俗,從而使得這首歌得以突出於當時的歌壇,也讓歌手風光一時,這正是古詩詞風的魅力所在了。
說到大陸的歌詞創作,其實是更多人才的,畢竟那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基所在。大陸方面除了陳小奇馮曉泉,還要說一個陳濤,他的詞作也是極具典雅風韻,這與他的頻頻借鑒引用古詩詞經典很有關系。看看他的作品,他寫過《霸王別姬》:「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擋住綿綿情痛/看蒼天/四方雲動/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我心中/你最重/悲歡共/生死同/來世也當稱雄/歸去斜陽正濃。《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我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精忠報國》(均為屠洪剛演唱),還有《紅花紅顏》:「一朵紅花在今夜,匆匆帶走殘陽如血」(書劍恩仇錄主題曲),最喜歡他近期的一首《雁銜泥》(眉佳唱):「金陵的美人橫吹笛/引來了燕子銜春泥/燕子雙雙築柳堤/柳蔭深處傳來淺聲笑語/江南的春雨潤如玉/從來不濕行人衣/······/唱繁華,頌太平,天遂人意/且聽絲竹悠揚,管弦急,」精巧別致,其意境又讓人想到那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極富畫面感。寫過《苦樂年華》的張藜也有一首很有名的《未了情》。電視劇《夜深沉》的主題歌其中寫道「雖有靈犀一點通,卻落得勞燕紛飛各東西」恰好映襯了李商隱的那兩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有著戲曲創作的背景的閻肅老人也頗多諸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回首月明中/······/天浩渺/水迷濛/上下求索空繾綣/回望九州曙色紅」(電視劇《戊戌風雲》主題歌,那英唱)之類的作品。
除去形式上的模仿與借鑒,在歌詞的寫作手法上,現代流行歌曲也是從唐詩宋詞身上汲取了不少營養。向講究韻律感與意境美,這都是詩歌創作的基本要求了,唐詩宋詞里更常用到的比興手法,在現代歌詞的寫作中,例子那更是不勝枚舉。
盡管現代歌詞的創作沿襲著古典詩詞的創作的路子起步發展起來的,然而,唐詩宋詞與現代的流行曲曲畢竟還是不同時代的產物,畢竟表現出不同時代的語言和內容特徵,並接受不同時代標準的審視與評判。
我們說文學是為了體現生活而存在的,那麼任何的一種文化形式必然反映一個時期的生活現實,體現一個特定時代的特徵。正如我們都說唐詩宋詞,而並沒有泛稱為唐詩宋詞,就是因為它們分別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特徵。而流行歌曲則顯然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不同於唐也不迥異於宋,所以它和前二者之間,還是有著更多顯而易見的區別,這也正是如今很少講他們主動放在一起比較的原因。
我們還是先從表現主題與內容上來講吧。誠然,詩歌,任何時代的詩歌,都不會沒有表達情感為主題,但不同時代的人,情感表達方式與內容卻經常會是大相徑庭的,這與每個時代的人們的生活內容與社會規范首先標准都不無關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文化使得人們更多地將目光主要投向國家家庭社會,求知求仕,江山社稷,祖國河山等方面在唐詩宋詞中,想必你更多讀到的是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這樣的憂國情思,或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無邊盛景,或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坦盪胸襟,又或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高無境界,也有「舉杯望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個人感傷,也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人生頓悟。大文豪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更多地在描寫山河世事等,或是個人成敗得失間的情懷,而對於個人情感的東西,卻小心地收藏起來,較少提及。宋詞中描寫個人情感算比較多了,但大多極盡含蓄之能事,像寫離別,只能「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寫思念,明著不能來,只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兩情相悅,頂多也就企盼著一個「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更多的只能感嘆一下「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而現在的社會,人們對情感的態度更為開放,而個人化的東西也越來越受關注與重視,所以很多描寫個人感情的作品大行其道,而在語言表達上,剛更直接坦白,比如初次相見便「一見鍾情不能忘」,然後「為了這次約會,昨夜我想你想得無法入睡」,戀愛中總會問「我是不是你最疼的人」,分手時會說「捨不得你走,怎麼能讓我一個人留」,感情出變,居然連「第四者」都能出現,一方面大聲質問「為什麼背著我愛別人」最後只能面對「無言的結局」「分手時說分手,請不要說難忘記」,卻搞不清楚「為什麼思念總在分手後」,而這些東西,卻恐怕連以風流著稱的李後主恐怕也只是想想都不敢想的問題。
另外在用語上面,那時代特徵就更加明顯了,比如說很多流行歌曲都會提到電話,因為那是現代人交流的一個主要方式,這在唐宋時期就是聞所未聞的事情了,更不用提「穿新衣啦,剪新發型啦,奔騰電腦,WINDOWS98」和什麼「穿著風衣聽著MD」了。而唐宋時期的「宮牆柳,黃騰酒,紅酥手」或者什麼「一騎紅塵妃子笑」,什麼「酒榭歌台」,「紅袖添香」,也都只能是那個時代的浪漫了,很少會出現在現代的流行歌曲里。這些都是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的,那是任誰也改變不了的。
再從語言表達上來說。固然不少的現代歌詞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鑒或引用唐詩宋詞這些東西,但生活化的語言已不可避免地成為了現代歌詞創作的主流,現代詞彙與文法依然是始終占據著歌詞創作的主導地位。語言格式上要求也不同,唐詩宋詞對格式都有嚴格的要求,而流行歌曲則只要壓韻就行,甚至有的都不需要壓韻。唐詩宋詞的遣詞造句十分考究,歷史上曾有賈島的「推敲」佳話傳頌(「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而現代的流行歌曲的語言則重現代白話為基礎和主導,更為直白,也更加口語化。古詩中誠然有少數的敘事體,但依然是「賣炭翁,採薪伐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土色」這樣的文學腔,相信是不可能直白如「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在工作和忙嗎,身體好嗎」的。
當今的歌詞很多在語言上不太講究規范性,更多是服務於曲調,所以其中的錯誤很多。尤以香港的歌詞創作為甚,奇怪地現象是,最好的詞作與最濫的詞作都出現在香港。相比較而言,台灣的一些老牌詞作家,更注重於詩詞文化的結合,而且注重結合的方式。香港的詞作愛用詩詞文化,但多是濫用甚至曲解,這也是香港城市快餐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
不管怎麼說,作為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探視宋詞永遠都會對現代包括今後的流行歌詞創作起著這樣或那樣的影響,現代文化對古典文化的借鑒與沿襲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唐詩宋詞會是流行歌詞創作中一個不可舍棄的的主題,一種取用不盡的源泉,一個無法迴避的誘惑,從遣詞造句,主題營造,已經鋪陳方面,都為現代的創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Ⅸ 我要寫一個關於美食的微電影劇本,求大神們給一些關於贊美美食古詩詞,像蘇軾的「人間有味是清歡」那樣的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寄胡餅與楊萬州》白居易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南宋陸游《蔬食戲書》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

閱讀全文

與古詩詞彈唱微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