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電影區別於影視劇
微電影最大限度地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現象、熱門話題、矛盾焦點、新生事物無一不是微電影的創作題材;一些在影視劇中無法、難以、或是不便表現的題材,也成為微電影的創作來源。這也是微電影魚龍混雜的一個原因,中韓微電影節吸引更多優秀的微電影作品,優秀的微電影劇本謳歌真善美,傳播正能量。。
Ⅱ 微電影劇本的介紹
微電影劇本泛指以文字描述整部影片的人物和動作內容,所採取的各種寫作形式,它有四個基本的構成要素:即場景描寫(Scene)、人物(Character)、對話(Dialogue)和動作描寫(Action)。一本優秀的劇本是精彩電影的前提和基礎。
Ⅲ 在寫作上微電影劇本與電影劇本有什麼區別從幾方面來評價一個電影劇本的好壞以上兩問
關於第一問,單從戲劇文學的角度來說沒啥區別吧!但是從電影工業可操作性角度出發,微電影在解構同樣的情節時,應該用盡可能少的景別,並用「側面描寫」的手法來處理一些耗時、耗力、燒錢的橋段(如,追車、爆炸等)。但如果投資人願意掏這錢,咱絞盡腦汁替人省就既對不起金主,也對不起觀眾了。
關於第二問,真難!得從好幾個方面說:
1、既定主題或策劃的情況下
這是現實中最普遍的情況。對於大多數編劇,劇本是「定製」產品。也就是說,製作方已經想好了大概要拍個什麼樣的電影,編劇只要把這個策劃變成具體的拍攝方案即可。這時候,考驗的是編劇「擦屁股」和「捧臭腳」的能力。一方面,甭管製片方想要把潘金蓮整成貞潔烈女,還是想讓孫悟空大戰奧特曼,你都得給說圓了;另一方面,要讓創作要點大放異彩。所謂「創作要點」可能是一位多方合力打造的明星,也可能是「建X N年獻禮」,也可能是「最XX的XX」……反正不管是什麼,你就一遍遍往上面貼金就對了——做到這些就是好劇本。
2、自由創作
拋開行業規則,就劇本本身而言,評判標准不外乎創意和細節。好創意不等同於標新立異,而是具有現實意義的藝術思考。舉例來:天是藍的,你寫個劇本也說天是藍的純屬吃飽了撐的,但你要硬說天是紅的就成了胡說八道。除非——
天本是藍的,被鮮血染紅了。這就是戰爭片!
天本是藍的,被情人的雙頰染紅了。這就是愛情片!
天本是藍的,被火燒雲染紅了。這就是風光片!
地球的天是藍的,這顆星球的天卻是紅的。這是科幻片!
天本是藍的,而藍色從此改名為紅。這就是文藝片!
創意,不僅要「創」,關鍵是要「創」的有意義。
至於細節,主要表現在人物刻畫(語言/動作)、解構手法、劇本格式等方面的功底。這些,我才疏學淺,還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能說——「感覺」!
3、風格化
藝術的魅力就在於難以用完全量化和標准化的規則來評判。一個劇本可能創意一般,細節一般,可匯聚在一起就是有種難以言表的感染力,不斷激發著導演和演員的創造力。這種劇本也許算不上好的文學作品,卻成為偉大電影作品不可或缺的一環。一些風格鮮明的導演擁有相對穩定的創作團隊,於是我們常常聽到「御用編劇」這樣的封號。對於這種風格化的劇本,片面去評判「好壞」,顯然是不妥當的。
Ⅳ 微電影的特點都是怎樣的
微單影的特徵如下:迷你性「5分鍾呈現一個完整的世界,難道這不是很神奇嗎」;在這個資訊異常發達,信息傳播率極快的年代,這就造成了很多人不願意坐下來慢慢欣賞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在這個網路時代應運而生的微型電影,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影視界大腕的專利,而是大眾共同的「寵物」,只要擁有簡單的攝影設備和處理工具,每個人都可以做編劇、做導演,只要有興趣和願望,每個人都可以做主角、做配音。互動性——美國傳播學者沃倫弗曾說:「傳播是一個心靈影響另一個心靈的全部程序」。
商業性:微電影即微型電影,微電影是指專門運用在各種新媒體平台(各種具有視頻功能的手持移動設備,如3G手機,手機電視等,具有無線移動功能的筆記本電腦和其它移動視頻接收設備)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的、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製作體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專業製作商製作或者委託製作、有專業或業余導演和藝人或草根群眾參與、以產生話題為目的、適合廣告植入、具有某種連續性和後開發潛力)的「微(超短)時」(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製作(1-7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Ⅳ 微電影有什麼特點
一是微時長放映,一般30秒—300秒;
二是微型製作,投資成本從幾萬到幾十萬,准入門檻低,參與者多為草根;
三是微平台播出,大多通過網路、手機等新媒體視頻平台播放,貼近普通大眾,普及度更高。多媒體網路、3G 無線上網手機等新技術的應用,更是給了微電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寬闊的發展空間。
Ⅵ 劇本的分類,各自的特點、作用。
分類:
按照 劇本應用范圍,可分為:話劇劇本,電影劇本,電視劇劇本,動畫劇本,微電影劇本,微動漫劇本等,小說劇本,相聲、小品。
按劇本題材,又可分為喜劇、悲劇、歷史劇、家庭倫理劇、驚悚劇等等。
還有一種劇本主要追求文學性,不以演出為目的,或者不適合演出,動作性不夠。被成為"案頭劇""書齋劇".歐洲19世紀的許多浪漫主義詩人和作家創作過很多這種戲劇形式的詩歌,但只能提供閱讀,不適合上演。所以在戲劇創作中,劇作家要懂得舞台和表演,應該在劇本的創作中處理好劇本的文學性和舞台性。因為戲劇演出才是最終目的。沒有演出和觀眾的戲劇談不上是戲劇。
特點:
一部較長的劇本,往往會由許多不同的段落所組成,而在不同種類的戲劇中,會使用不同的單位區分段落。在西方的戲劇中,普遍使用「幕」(Act)作為大的單位,在「幕」之下再區分成許多小的「景」(scene)。中國的 元雜劇以「折」為單位, 南戲則是以「出」為單位,代表的是演員的出入場順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創造後,將「出」改為較為復雜的「出」。劇本的結構一般可分為「開端、發展、轉折、高潮、再高潮結局」。 當然根據編劇技巧的不同,結構還會變化。
條式結構
眾所周知,傳統的戲劇結構是根據主題、人物性格來組織戲劇沖突和安排情節的一種藝術手段。它是戲劇創作的重要一環,是按照戲劇規律來結構劇本的。由於生活本身是有節奏有規律向前發展的,反映在戲劇沖突上的結構必然形式一條由沖突動作所引起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亦即啟承轉合的情節鏈,而且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的。這種結構的特點,表現在分場上。整個戲就是一場一場的戲組成的,若干場戲組成全劇,而且每一場有一個小高潮,若干個小高潮形成大高潮。 傳統的戲劇結構,既然是以戲劇沖突的發展為依據,又少不了沖突對立兩個方面貫穿經絡的對立人物和一個中心事件。因此,它是縱向發展的,不妨稱之為條式結構。
團塊結構
團塊結構, 顧名思義,它的情節是橫向發展的,是同縱向發展的條式結構大相徑庭的。它幾乎全劇沒有明顯的大高潮,因為它不是以外部沖突為依據,而是依據人物意識活動進行結構的。還有一些劇作,全劇沒有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也沒有比較完整的情節。更看不到沖突對立到底的人物。有的只是幾個生活片斷或幾組不規則的情節。這些劇作,在場景之間毫無因果依存關系,在結構上顯得很不規則,然而它又「形散而神不散」,段落之間卻具有十分講究的必然內在聯系。通常都不分場和幕,所以稱其為無場次戲劇。這是由不同題材內容和不同作家的構思所形成的。
團塊結構,當前流行的有如下兩種形式:
1、散方式結構。這種戲劇結構類似文學的一種 體裁——散文的結構形式。這類劇作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沒有高度集中的矛盾沖突,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展開,又自然而然地結束。它不僅強調生活的紀實性,而且強調情感的真實性,偏重於抒發人物的真實情感。它寫事寫人只選取幾個看似零散的側面,但卻能做到「 形散而神不散」。這類劇作的結構特點之一是場與場之間沒有必然的依存關系;特點之二是沒有強烈的高潮和結束;特點之三是沒有完整的的故事情節和一個中心事件;特點之四是按照生活本身的時序橫向發展,很少用「閃回」,屬於時序結構。
2、心理結構。這類劇作的 戲劇結構就是依據人物的意識活動來進行結構的一種形式。它在敘述方式上不同於條式結構,也不同於散文式結構,後二者一般均按時間順序進行。心理結構則是根據人物的心理活動變化,把過去、當下和未來相互穿插起來進行。所以也叫時間交錯式結構。它的特點:其一,著力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物內在感情的剖析,以達到刻畫人物的目的。它也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甚至沒有激動人心的矛盾沖突,更談不上一浪高過一浪的戲劇高潮。甚至連時間順序也不規則,更多的是人物意識活動。其二,追求敘述上的主觀性。把現實和過去交織起來,以此進行布局和剪裁。 這種結構之所以不遵循時間順序,把如今和過去互相穿插起來,並能讓觀眾理解,是依據了這樣一條原理:人物心理活動(回憶、聯想、夢幻等)是不受 時間、空間約束的。
作用:
本創作歸屬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在中國,按照 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 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既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通過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和各省直轄市主管部門備案部門申請登記,數字作品形式的著作權歸屬也可以通過各各種協會自辦的第三方登記中心或有可信第三方支撐的能夠證明作品備案存證時間的機構,也可以選擇融合和集成各種數字版權技術和權威時間戳 公證處公證郵箱等可信第三方群支撐的支持的 大眾版權認證保護平台 進行自主存證和首次發布智能認證,取得作品歸屬權初步證明,需要時,通過司法鑒定,增強證據的法律效率是核心保障。這種方式很多歐美國家盛行多年。
格式:
每個場景都以這樣的格式:
第 N 集
場景1, 地點:( ……)時間:(…… )天氣(環境):(……)
該場景內的情節簡要說明(200字以內):(……)
角色名字:(可以用粗體也可以用斜體,但要統一): 如下文: -奔翔-
[動作說明] (動作說明需加大括弧),如果可以需要突出主觀鏡頭或客觀鏡頭,在動作說明前如果是角色的動作,則需要在動作說明前將該動作內的主要角色動作置於動作說明之上。
如:-奔翔-
[鏡頭里出現一雙大大的腳。鏡頭向上仰視,顯出主人公大大的形體,身著西服裝束,手提著小小的公文包。保持鏡頭平行後移,以主人公的動作表示他在行走。]
對話:對話格式為:奔翔:對話內容
如需特殊說明,可在對話後用「[ ]」加動作。
其他說明:每一頁代表動畫片的1分鍾,不管這頁長與短,到下一分鍾全部換頁。
注意事項:對話不能書面語言,需要富有幽默,對於劇本,若沒有對白也要讓觀眾看明白說什麼。
Ⅶ 微電影劇本格式與電影(120分鍾)劇本格式有什麼區別寫作上
沒什麼區別的,主要區別是微電影劇本需要精簡扼要,短短的話能令人印象深刻,並能清晰的的敘述事件的完整性。
其實電影和微電影的劇本格式沒有固定的。
Ⅷ 什麼是微電影有哪些特點有什麼製作要求
微電影稱微型電影,作為一種全新的概念,雖然不乏電影傳媒以及其它行業關注,但是營銷方法和商業模式依然不甚明朗。
微電影有三微:微時長、微周期、微投資
製作要求的話,更偏向於商業化。一般是品牌微電影居多,所以製作的時候注意品牌理念。
Ⅸ 微電影指什麼與DV錄制的影片有何區別
微電影即微型電影,又稱微影。它是指能夠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平台傳播30-60分鍾之內的影片。
與DV錄制的影片區別在於:微電影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超短)時」(幾分鍾-30分鍾)放映、「微(超短)周期製作(7-15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
微電影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9)微電影劇本的特點擴展閱讀:
微電影的特點:
1、劇本敘事干凈利落,語言通暢明白,詞句短小簡潔,語言力求口語化、形象化。人物性格、腔調、語氣為作品表述服務。
2、構思一要完整,二要新穎,三要科學,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微電影構思精巧、製作精良,才能製作出內容、形式俱佳的微電影,才能為大眾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