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哪些憲法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
面對 犯罪低齡化的全球共性的問題
這個痛點令我們反思
增強成年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
完善法制建設、維護法律權威
已迫在眉睫
谷小青為青少年推薦了法治微電影請大家觀看
↓↓↓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微電影《關注》△
在成長的過程中
家長、學校、社會都應該有義務的對青少年
進行法治意識培養
樹立正確的三觀
不論是成年人還是青少年
都應該學法、知法、懂法、守法
與法治同行
今天是第六個國家憲法日
很多小夥伴都紛紛表示要好好學習
你准備好了嗎?
好好學習憲法知識從現在開始!
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這些問題
你都知道嗎?
↓↓↓
有人說
憲法是「高大上」的法律
距離我們很遙遠
事實上
憲法與你我息息相關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憲法如何保障你我的基本權利
B. 盲夏這部法治微電影主要講了什麼
微電影《盲夏》是根據發生在我市的真實案例改編,影片講述了一名品學兼優的高中生因為年少沖動、缺乏法律意識,引發了一起校園暴力犯罪案件。
C. 微電影 名字,想要好聽的,文藝的。
當愛已成往事
D. 求給微電影取名字
我覺得可以要《選擇》,這個名字可以表達出兩好朋友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選擇,所最後成就的結果
E. 你們喜歡的微電影有哪些大家說說看
題主,你好!巧了,這兩天剛剛看過一部微電影《歸流》,這是 海 信 中 央 空 調 出 品 的,電影以"成長"為主線,通過主人公在幾個不同階段的奮斗回憶,講述了一段小人物在大城市中成長,在成長中回歸初心的真實故事。全片雖無宏大的敘事場面和故事背景,但人物每一段記憶的真情流露,卻將觀眾與主人公的經歷無限拉近,似乎這一切就發生在你我的身邊。推薦給大家去看看吧,提前備好紙巾……
F. 禁毒微電影《岔路口》觀後感450字
今天,在黨組織的號召下,我觀看了2016年湖北省法治微電影的系列獲獎作品,其中讓我最有感觸的是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製作的微電影《岔路口》。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某建築國企商務部新調入的招標主管張明在會見完競標商後接到了弟弟打來的電話,被告知母親重病急需手術費,同時改電話業被競標商王老闆聽到。面對巨額手術費,張明經濟能力有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接受了王老闆的自主。知道真相後,張明主動向單位主任坦白,願意接受責罰。在情感與職責,誘惑與法律的岔路口上,張明最終選擇了正確的方向,堅守住法律的底線。
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一書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事去涉足。」其實,這句話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我覺得他寫的很真實,很能引起共鳴。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們常常站在岔路口上徘徊,猶豫該選哪條路。電影主人公張明也不例外,在得知王老闆自主了自己兩萬塊時,他也在猶豫,是神不知鬼不覺的接受了還是坦白一切,做一個清白的員工。幸而他最終選擇了正確的道路。在生活中,我們也常面臨這樣的岔路口。是作弊拿高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是全靠自己問心無愧?是遵守紀律誠實守信還是滿口謊言不擇手段?在這些種種岔路口面前,我們應當站在正義的一邊才是正確的選擇。要在法治的監督下清白做人。
主人公張明最後的一段話說的很對:「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有困難,有誘惑。每一次的選擇都是一次考驗,每一次的考驗都決定著我們的前途和命運」。這樣的考驗每個人都會遇到,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現今社會法制教育雖然已經深入開展,但是任然有許多人枉顧法律作出有害社會有害他人之事。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應當加強自身法制建設,身體力行,在約束好自身的同事,也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和影響其他人。如此法治教育才能發揮更大效力,社會才能更加和諧。
人生道路上岔路口何其之多,在各種困難和誘惑面前,要想少走彎路、不選錯路,唯有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僕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守法不受外物所擾,浩然正氣方可長存於天地之間。
G. 普法欄目劇父親因無力養兩個孩子最後將哥哥送給他人最後父親因生病只好求助哥哥治病的微電影叫什麼名字
父親的心願
H. 誰能幫我整理出20個關於法律的節目名字
有以下法律節目:
1、《今日說法》:《今日說法》是由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推出的日播法制欄目,由李曉東、路一鳴、元元主持。節目以「點滴記錄中國法治進程」的理念,以「重在普法,監督執法,促進立法、服務百姓」為宗旨,全力打造「中國人的法律午餐」。
2、《經濟與法》:《經濟與法》每天精心選擇一個典型案例,用三十分鍾悉心講述案例背後蘊涵的法理及規章制度,挖掘市場經濟活動中存在的法律缺失,及時傳播法律法規,充分發揮欄目在經濟生活領域中的法制宣傳作用。
3、《法治在線》:《法治在線》欄目是一檔兼具新聞時效性、法治思想性和法律服務性的法治新聞專題節目,於2003年5月1日開播在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開播。
4、《天網》:《天網》是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推出的一檔以記錄歷史名案大案為主要內容的紀錄片欄目,同時又是記錄典型事件的系列紀實專輯時段,是展播社會法治類紀錄片和系列紀實專題節目的重要平台。
5、《法律講堂》:《法律講堂》是CCTV12的一檔法律知識類欄目,通過專家主題講座加背景簡介的形式,講述相關法律法規所蘊涵的法理及立法背景、中外司法史話。
6、《法制視野》:節目以「公正與效率」為主題,主要報道法院改革、隊伍建設、廉政建設、典型案件、法律法規、先進事跡等方面的內容。
7、《庭審現場》:客觀記錄庭審過程,發掘有意義的現場細節,強化「進行時」與「目擊性」,給電視觀眾提供與法庭「零距離」的接觸與體驗,感悟法律精神、了解法律程序與類型。
8、《熱線12》:」熱線12「是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全力打造中國電視法治宣傳第一品牌,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法治專業媒體,《熱線12》主體內容涵蓋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慈善幫助、社會救助領域。
9、北京衛視:《法治進行時》欄目自1999年12月27日開播以來,歷經十年風雨,以獨特的新聞視角、第一時間的現場報道以及真實、鮮活的法治案例獨樹一幟,成為北京地區收視率最高的欄目。
10、重慶衛視:《拍案警世》該專題片主要描述了這兩年國家打擊黒賭毒的重點典型案件,故事包括了文強專案、龔剛模專案、岳村專案、楊天慶專案、岳寧專案等五個案件,講述過了我人民警察是怎樣與其鬥智斗勇的故事,內容跌宕起伏,研究性強。
11、廣東衛視《法眼》通過故事性強的短片滿足觀眾的圍觀慾望,從中解構出法律點、爭議點,結合法律界和其他界別嘉賓具有歷史、當下和前瞻的時間跨度的點評和討論,夾敘夾議;完整的故事、觀點的碰撞、話題的升華構成一個完整的節目形態。
12、廣西衛視:《警戒線》節目本著「全民戒備,遠離危險」的宗旨,根據最高法院提供的真實案例,針對新近發生的重大案件和人民群眾關心的法治熱點問題,採取融合影視劇的敘事手法和主持人的犀利點評.
13、甘肅衛視:《法制視線》傳播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通過節目弘揚正氣,伸張正義,進一步增強公民對法制社會的信心,從而使之成為社會公眾與公檢法等部門之間溝通、互動的交流平台。
14、《真相》節目是太原電視台法制頻道於2007年12月1日新開播的一檔日播法制節目,每集30分鍾的《真相》系列紀實節目採集了全國歷史上的大案要案,揭開了鮮為人知的要案密檔。
15、山西衛視:《公民與法》欄目是一檔開設時間近20年的法制專題節目。目前節目時長為45分鍾,分為兩個版塊。第一個版塊節目時間長度為15分鍾,節目定位為講述一個與法有關的法律故事。
16、青海衛視:《法制經緯》欄目的前身是《法制時空》欄目。該欄目是青海電視台唯一的一檔電視法制欄目,欄目於2001年9月正式開播,2004年5月正式改版為周播的《法制經緯》欄目。
17、東方衛視:《回頭釋案》欄目將大案、要案、疑案作為節目的特色資源,重點選取社會反響大,線索復雜的案件進行報道,結合動畫等多種電視手段,加上富有個性神採的嘉賓評論,讓老百姓看得懂、能參與,打破法制節目在人們心目中嚴肅、冷酷的形象。
18、湖南衛視:《辨法三人組》是由張丹丹任製片人兼主持人的法制節目,節目試圖以典型案例為載體,普及法律知識,讓老百姓在精彩的故事中了解法律知識。
19、山東教育:《消費與法》欄目是一檔大型普法維權電視欄目,為消費維權電視節目首創品牌,是推動消費維權事業發展的強大傳播平台。
20、《法制中國》欄目是以「關注中國法治,傳遞民眾心聲,加強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為宗旨,以懲治、清除腐敗的「共和國陽光行動」為時代背景,以中國大法治視野和法治進程為創作基礎,以重大職務犯罪案件和社會熱門話題為基本內容。
(8)法治微電影名字擴展閱讀:
1、節目背景:《今日說法》節目的創辦是為了配合中國法制社會建設,對老百姓進行普法教育,是用一種新穎的「說法」形式來進行「普法」宣傳,節目傳播定位明確。
2、節目製作:《今日說法》通過對發生在人們身邊的案件進行事實的報道、法律的分析及專家的點評,明辨是非,提高人們的社會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達到普法宣傳教育的效果。
3、節目特色:
1)《今日說法》以群眾身邊的真實案例為切入點進行普法宣傳,作為社會大背景下法制故事的講述者,這個講述者根據一定的敘述方式給觀眾「講法律故事」,並且穿插情景再現和采訪目擊者或知情人的畫面來把觀眾牢牢吸引住;
2)從「講故事」的方式來看它採用不同的敘事方法,多為倒敘或是作鋪墊,在節目開頭設置懸念,拋出疑問等,使電視敘事文本具有可看性,也讓觀眾不再被動地接受法律知識。節目最後的專家點評也是亮點,從法理情等不同角度對案情條分縷析,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I. 我懸賞200分,求《普法欄目劇》里的一部微電影,上面的名字叫:九級迷你劇◎聽見涼山裡面的插曲,很急呀
口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