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和同學拍個微電影,有沒有什麼好的創意有關大學生的
大學奮斗(或者是書獃子)和頹廢的一天,或者是人啊!可以是大學的生活到畢業以後,
2. 校園微電影 求名字!!(滿意的話還有追加)
《青春!成長!》。《當我們一起走過》,好名字,請採納一下吧,謝謝
3. 大學生心理微電影名字
《曙光》。
一、簡介
《曙光》,大學生心理微電影,由鄭斌輝、曹國輝、陳邦鋆、張振寰、林湘萍以及龐蕾馨領銜主演,監制馬家駿。於2020年3月18日首播。
二、內容
四個從牢中走出來的男人,各自面對不同的人生道路。四人之首——黎天明,性格火爆沖動,重情重義,是家搬運公司的老闆。本來生活幸福美滿,卻不知道妻子黃海棠因為迷練氣功,走火入魔,跟所謂的氣功教練王孝添有了姦情。
而黎天明的妹妹黎春麗聯合丈夫熊正輝騙走母親的畢生積蓄,兄妹反目成仇。在一次爭執中分享者影視,黎天明錯手砍傷熊正輝,庭判入獄。
在他臨出獄前,突然接獲噩耗,母親病逝,而妻子黃海棠這時提出離婚,黎天明的生命頓時被掏空,屋子和兒女也要被奪走,而背後籌劃這一切的正是王孝添。
這時,黎天明的生命中出現了一位女社工,田詩詩。性格善良,熱心助人的田詩詩先後捲入四人的各自的生活和感情當中。
4. 優酷幾年前上的一部描述 現實80後 的微電影 叫什麼名字來著
待業青年!
最早在江海互動論壇上傳的吧?很喜歡,收藏了。
有些版本到了後面字幕有問題,下載需謹慎~
5. 求關於頹廢的電影
英文名: Trainspotting
中文名: 猜火車
本片描述了蘇格蘭愛丁堡一群吸毒青年垃圾式的生活現狀,被認為是1996年英國最具時代活力的影片。馬克瑞頓是個隱君子,和他住在一起的三個人亦屬同類,「病孩」西蒙,弱智人「土豆」丹尼爾;叫愛麗森的少女,她小小的女兒多恩是她和這三人當中的一個所生,但他們誰也搞不清到底誰是這孩子的父親。同他們常來常往的朋友還有湯米和貝格比;另外活潑健康不吸毒的湯米,他正在和麗茲熱戀,以及暴力狂的貝格比。
馬克和丹尼爾巧妙地讓自己在面試中淘汰,因而免停發失業津貼。事後他們到酒吧慶祝,貝格比隨意施暴打傷了人,酒吧陷入一片混亂。馬克在迪斯科舞廳結識了年輕性感的戴安,她把馬克帶回家過夜。不料戴安才14歲。麗茲懷疑湯米把兩人做愛的錄象帶賣給了別人,決定與湯米分手,但實際上是馬克偷的。
馬克曾嘗試戒毒,但最終還是抵不住誘惑,惡習依舊。他和丹尼爾等搶劫遊客,用得來的錢買毒品。湯米由於女友麗茲的離去一蹶不振,也沉湎於毒品之中,身心俱毀。愛麗森的小女兒突然暴斃在床上。馬克和丹尼爾在超市偷東西是被抓獲。為忘卻這一連串的煩惱事,馬克吸食了過量的海洛因而昏迷不醒,被送進醫院搶救。父母把馬克帶回家鎖在房間里,強迫他戒毒,這時他體會出安定也才是生活的真諦。於是戒毒後馬克離開愛丁堡,到倫敦的一家房地產公司找到了工作。
誰知馬克的新生活剛開始就被打斷了,貝格比和西蒙接踵而至。馬克對他們忍無可忍了。這時傳來湯米死於愛滋病的噩耗,他們一同返回愛丁堡參加葬禮。貝格比從俄國海員那兒弄來價值4000英鎊的海洛因,然後同馬克等人(包括已出獄的丹尼爾)一起到倫敦倒賣,以16000英鎊的價格出手,賺了一大筆。當天夜裡,馬克趁大家熟睡之機拿走了所有的錢,准備到國外去開始他的新生活,不過他把丹尼爾的那份留在了他的衣箱里……
《猜火車》又名《迷幻列車》, 僅用了49天就拍攝完成,是一部成本為250萬美金的小製作影片。本片描述了蘇格蘭愛丁堡一群吸毒青年垃圾式的生活現狀,其冷靜的喻諷口吻,真實的敘述態度,貫穿始終的黑色幽默感及充滿現代感的聲畫處理使之成為另類影片中的經典。影片對吸食海洛因而產生的快感進行了極為細致的描述,同時片中所充斥的墮落情緒及所表現出的價值觀和自我意識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和爭論,因而影片一出爐便成為輿論的焦點。「猜火車」本是一種游戲,指無所事事的人在火車經過的地方,即興打賭猜測下一班火車經過的時刻和目的地,藉此打發時間。影片以此為名意義深遠,當火車狂嘯過站時,不知要將主人公們的命運載往何方。影片呈現給觀眾的是蘇格蘭愛丁堡文化的一個最真實的面貌,青少年們或許會在其中獲得共鳴,並能從中確定自己存在的位置。影片所反映的社會現實,以及它所流露出的冷漠、無政府狀態、非主流群落對主流社會的抵制與反抗,給了在常態社會中生活的人們極強的沖擊。
繼六七十年代的「憤怒青年」之後,世紀末的英國、歐洲乃至全世界再次出現了年輕一代的精神塌陷,《猜火車》即為表現這種題材的代表影片,它被視為「1996年最令青少年感動,甚至讓放浪形骸、孤苦無依的那一部分痛哭流涕的一部電影」,較之他們的前輩,當今的迷途青年們更為頹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更為理性。他們天良未泯,但卻自甘墮落。在《猜火車》中,吸食毒品作為一種無可選擇的選擇成為了片中人物的生活方式,使之沉迷又痛苦。馬克的夥伴在空寂無聲的鐵道邊大喊著:「蘇格蘭,蘇格蘭,這是全世界最醜陋的地方。」其他人則對他大肆嘲笑——這就是後現代的「憤怒青年」們,他們在夢魘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不再樹立任何意義上的精神之父。影片明顯地運用了反傳統拍攝手法來突出其叛逆精神,很極端地提出了年輕人如何選擇生活的問題,被評為對當代青年產生巨大影響的十大影片之一。
6. 大學生勵志微電影的劇本,有誰有好的推薦嗎
那些青春,已悄然老去;那些夢想,你可曾記得?
青春,只一個很美的詞,但又不知道它沒在哪裡。或許是因為年輕,所以享有青春。或許是因為年輕,才會對所有懷揣幻想。有些時候,曾幻想現實是多麼美好,真想一下子融入現實生活中去感受一切。校園里的青澀年華,擁有美好的青春時光。我是幸福的,幸福到感受不到現實的殘酷。而今,忽然回頭,一些斑駁的記憶已支離破碎,再也拼湊不回。在我們的生命中,青春也悄然老去,離我們越拉越遠,模糊了我們的實現,忘記了前路的方向。-
青春,是一個殘酷的詞。但又不明白它為何殘酷。或許是因為成熟,所以知道殘酷。或許是因為成熟,才會慢慢遺忘了青春。偶爾回頭看看,卻發現自己已偏離了軌道,和現實越走越近了,以至於丟失了那份純真。-
夢想,似乎很重、很重。壓得我們快要喘不過氣。有時候甚至想丟開它,獨自去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不知不覺中,夢想也隨著我們長大了,越長大就越重。我們肩膀上的壓力越大,腳步就不會變慢。這個季節,很快就會離我們而去,只是我們還停留在原地,依然守護著那些遙不可及的夢想。
曾幾何時,夢想拉近了我們與現實的距離,把我們一下子打回了原形。我們漸漸地,和現實越走越近。而在殘酷的現實中,夢被扭曲了,變味兒了。無意之中,它漸漸偏離了我們。我們可以選擇做一個自私的人,哪怕是一無所有。然後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也變得很現實。於是只好重新拾起那些殘缺的夢想。那些陳腐的過往,如今已隨風即逝。雨過之後,我們看見的不是陽光,不是彩虹,而已灰色的天空,沒有一絲色彩。
繁花過後,青春散盡。那些要不可以的夢想,隨著一陣微風而遠行,不留一絲足跡。而在我們心底,仍然殘留著一些破碎的痕跡。常說:我們有資本,因為我們還年輕。可是青春經不起肆意揮霍,也許有一天夢想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見。有一天,我們終將會慢慢老去。
生活中,我們不應該是感傷的。憂傷和快樂事不過是一種形式。歲月帶走了青春,別人看似美好的青春,但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奮斗,為時不晚,因為心中有夢。縱然年華不再,但是心中的鬥志永不磨滅。它就像是一個火種,只要心底的那一絲溫度不滅,它就會燃燒,越燒越旺。
讓我們接受過去,接受自己,帶上夢想,悄悄地開始一段自己的旅程……
曾經無數次幻想過畢業的場景,也曾親眼目睹學長們拍下畢業照時那興奮的畫面。四年的時光在掌心翻湧升騰,四年前幼稚的少年彷彿就在昨天,而今卻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
忘了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認真的走走,最後一次停留,為我四年的青春,畫上一個句點。
四年前我們在這里相聚,慢慢地熟悉著這里的一切。四年後我們即將離開,畢業了,學校還是一樣熱鬧鮮活,似乎沒有人注意到有一批人離開了。但是,這是擁有我最美好回憶的地方。我不敢說再見,我怕以後再也回不來了。
圖書館前面的草地已經被踩出一條小道,只有寫著「勿踏草坪」的牌子依然立在原地。四年前,學校南面的施工工地,現在早已竣工,一排排整齊地大樓在風里巍然而立。校園里到處張貼著畢業轉讓的廣告,拍攝畢業微電影微視頻的傳單也劈天蓋地涌來。五月的芍葯花開的正艷,卻也無法抵擋畢業的熱潮。一切彷彿就像一首沒寫完的詩,匆匆開始又要匆匆結束。
最近總聽到有人說,如果大學可以重來,我一定找個女朋友好好談一場戀愛;如果大學可以重來,我一定不再睡懶覺,堅持吃早飯;如果大學可以重來,我想和好朋友一起去旅行;如果大學可以重來,我想不再掛科;如果大學可以重來,我想認認真真聽一堂高數課;如果大學可以重來,我想多參加一些活動;如果大學可以重來,我想醉一次;如果大學可以重來,我一定不做宅男;如果大學可以重來,我一定珍惜四年的青春;如果大學可以重來,我一定好好學習過四級;如果大學可以重來,我一定不頹廢為夢想奮斗。如果大學可以重來,我一定會換一種生活方式,將那些美麗的時光在指間按搓揉捏成夢想中的樣子。是啊,大學總會有遺憾,畢竟它就像我們的生命一樣只有一次,很多時候我們做不到盡善盡美,只有盡力而為。
也許是我以前太過粗心,也許是生活里的美好往往不容易察覺,只能在經過時間的醞釀,眼睛見著了諸多事情之後,在被觸動的某個瞬間才突然覺著,「哦,原來很美。」而這一切都不過是一直一直在眼前晃過,像放電影,只是膠卷只能用一次。我們永遠都在趕路,為了某些東西不停的前進著,而某個時候的驚鴻一瞥,卻成為了一生難忘的記憶。正如此時,我望著這片校園,心裡很暖。
真的是最後一次在這里行走了,過了今晚我將坐上開往遠方的列車,和這里說再見了。再坐一坐曾經坐過的石階;去一次咖啡吧,再喝一杯四年來一直喝的檸檬味的咖啡;去一次圖書館,看一本曾經讓自己感動過的書;和身邊的朋友聚一次會,再醉一次;去聽一次課,再坐在教室里享受一次一群人圍坐在一起的樂趣。可是突然感覺時間越來越少,好像一天之間無法完成這些事,可是大學彷彿就像一場夢,總會醒來。
終於還是坐上了開往家鄉的火車,四年前我們來自天涯海角,如今我們又要歸於海角天涯。不知不覺間一滴淚滑落臉龐,四年來第一次哭泣,不是因為離別,而是因為心痛,胸腔壓抑的疼。耳旁又回盪起朴樹的人生勵志故事精選:《那些花兒》「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如今這里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好在曾經擁有你們的春秋和冬夏/她們都老了吧她們在哪裡呀/幸運的是我曾陪她們開放」。青春的花兒還在開放,而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轉自www.lemonba.com檸檬美文網勵志文章
7. 大學微電影劇本,主要講述一個學生上學路上根據不同路況而引起的心理變化,5到15分鍾
呵呵,有些抱歉。 您所說的上學路上,是客觀的去學校的路上?還是指上學生涯呢?又或許,兩者皆是~
因為上大學都是住寢室的,沒有去學校的路上這一說,就算有,也是在校園內從宿舍到教學樓。若是在外面住,也不會離學校太遠,所以路上不會有太多的什麼。
上學路上有可能遇到什麼呢?
地鐵,BUS。在擠車之前,看到那些衣著光鮮的上班族們很帥氣,但一擠上車,丑態百出,想到自己十年苦讀,上了大學,以後還不是這樣?
早點攤,早市。這也是早晨上學路上會觸發情節的地點。早點攤食客們身份,讓主角有了怎樣怎樣的回憶。想起了小時候,想起了什麼什麼什麼......而這些人的身份很可能聯系著時代背景,他們的落魄與社會體制的變革等等,這些不穩定因素在大學生主角心中產生的疑惑。
但這些無足以引起頹廢和墮落,頂多就是迷茫。因為上學路上只要不被撞的下半身殘廢,幾乎沒必要因為看到些什麼而墮落吧?想要深刻,就要更戲劇化的事件,但小小的上學路,和這個劇本的結構不足矣支撐那麼大的內核。
如果非要加,可以加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比如上學路上撿到個摔倒了的老人,交給警察叔叔後,老人反咬一口啥啥啥的。然後主角再也不相信愛情了,墮落了......這會不會太陰暗?
再說轉折,從墮落到有積極的氣氛。
一個微電影的時間和心理跨度,很難做到這一點吧?
與其用轉變的手法,不如主角在最後一刻,獲得領悟,然後畫面一黑,多少年後,主角怎樣怎樣的成為怎樣的人。
總體來說,我個人感覺您野心過大......不如用日式手法,把一些生活中不太被注意的細節,配合主角敏感的內心,加以放大,或是戲劇化。用觸手可及的小事,不動聲色的展現一個人將要步入社會的心理轉變。
8. 《我荒廢了我的大學》大學生微電影
1、《紙仙鶴》(鳥是要飛的,可紙做的卻只能被人拿在手裡擺布,表現飛翔夢想的不現實性,以及脆弱,但只要叫仙鶴就有著飛翔的可能,或者說曙光吧)2、《向月葵》(不是有向日葵嗎?那是追尋理想的渴望和沖動,向月正相反,表現身份轉換的迷茫,以及從理想到現實的無奈,但向日葵的名字在觀眾心中根深蒂固,人們潛意識里會認為總有向日的一天,或者也叫曙光比較合適)當然,這些名字是建立在影片要傳達給觀眾某種希望的前提下,如果本子慘到毫無希望,我也有慘到家的名字等著。。。哈哈哈
9. 求一部電影,主角是個大學生,很頹廢,好長時間沒洗澡,一天上課坐在旁邊的女孩不嫌棄他,主角有輛法拉利
《臨淵而立》有關原罪、救贖與報應。它講述了一段被翻覆的生活和一段循環的因果。那些隱藏多年的罪責,終究會來的追索,從表層看起來,有著冤冤相報的邏輯鏈條…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