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生物學者:甘肅和政化石有四大動物群創六項世界之最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甘肅和政7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2650萬年前巨犀新種「臨夏巨犀」6日在其化石發現地甘肅和政地區舉行命名揭牌儀式。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員侯素寬在儀式上作和政化石發現與研究報告說,包括巨犀動物群在內,甘肅和政地區化石有四大動物群,並創造「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化石」等六項世界之最。
化石標本逾3萬件
侯素寬表示,甘肅省和政縣、廣河縣和東鄉縣是臨夏盆地產哺乳動物化石最多的地區,同時臨夏市、臨夏縣和積石山縣也有不少化石地點,古生物學家將這一片哺乳動物化石的產地統稱為和政地區。
和政地區所在的臨夏盆地處於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匯地帶,是青藏高原東北緣的斷陷盆地,發育並出露距今約3000萬年以來的從漸新世紅層至全新世黃土的連續晚新生代陸相沉積,其中富含哺乳動物化石。
她透露,到目前為止,在和政地區100餘個化石地點發現和徵集的化石標本超過3萬件,是中國乃至整個歐亞大陸產出哺乳動物化石最為豐富的地區。化石材料中包括大量頭骨,也有完整骨架發現,肢骨數量更為豐富。這些多門類的化石為研究其分類位置、個體發育、形態變異、系統演化、地質時代、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等提供了堅實的證據。
和政地區古動物化石數量之豐富、種類之繁多、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見,對構建亞洲晚新生代哺乳動物演化序列的意義巨大。哺乳動物對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晚新生代是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的時期,和政地區的4個主要哺乳動物群,代表了在構造背景的快速變化下動物群面貌發生的顯著更替。
擁有四大動物群
侯素寬說,和政地區的古動物化石記錄了該地區古近紀以來生物演化所經歷的四個主要階段:晚漸新世(2650萬年前)巨犀動物群、中中新世(1500萬-1200萬年前)鏟齒象動物群、晚中新世(1160萬-530萬年前)三趾馬動物群、早更新世(250萬-200萬年前)真馬動物群。
巨犀動物群是由一系列奇特的生物組成,其中以犀類占絕對優勢,典型代表巨犀是地質 歷史 中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該動物群捕獵性的動物還相當原始,只有少量以巨翼齒獸為代表的肉齒類存在。其成員還包括嚙齒類的阿爾泰查干鼠、奇蹄類的河套裂爪獸和偶蹄類的巨頜副狶等。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鎮館之寶「和政羊」化石。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鏟齒象動物群生活時期的森林更加茂盛,水體更加豐富,該動物群中已沒有任何巨犀動物群的成分存在。在橫向上,鏟齒象在青藏高原北側的很多地點都有發現,而同一時期在青藏高原南側的印巴次大陸已見不到這類動物的蹤跡,反映出青藏高原在中中新世已經隆升到足以障礙動物交流的高度。
在更大范圍上,和政地區鏟齒象動物群還記錄了安琪馬在北美和歐亞大陸之間的擴散事件。該事件發生在距今約2000萬年前的一次寒冷期,海平面下降使白令海峽連通為陸橋,使得安琪馬從北美到達歐洲,最後又遷徙到亞洲。和政地區發現的安琪馬的時代稍晚於歐亞大陸最早的記錄,實際上,在整個亞洲地區發現的安琪馬都晚於歐洲,最早記錄是早中新世晚期的江蘇泗洪動物群,距今約1800萬年。
三趾馬動物群主要生活時期為炎熱半乾旱的稀樹草原環境,季節性變化加強。三趾馬動物群得名於該動物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動物三趾馬,代表哺乳動物由古老向現生種類轉變的動物群,也是在種類和個體數量上都很豐富的一個動物群。1200萬年前,最早的三趾馬跨越白令陸橋從北美擴散到亞洲,然後迅速地擴散到歐洲和非洲北部,隨之而來的高度適應輻射是歐亞大陸的一次重要事件。
臨夏盆地發現的東鄉三趾馬是歐亞大陸最早的三趾馬。和政地區的三趾馬動物群以楊家山和樺林最具代表,產出的大量哺乳動物化石是對三趾馬動物群進行深入研究的最好的一批材料,在世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真馬動物群是在和政地區黃土中發現的種類最為豐富、化石保存最為完整、層序關系最為清楚的動物群。和政地區早更新世的真馬動物群在組成上非常特殊,與已發現的大多數早更新世哺乳動物群的組成都不同,與現生哺乳動群也有很大差別,反而與珠穆朗瑪峰地區的現代哺乳動物群在分類單元和分異度上都高度相似。和政地區早更新世哺乳動物群中有12個科和8個屬在現代的珠峰地區仍能見到,這也與動物群中不同種類所反映的生態特徵吻合。
創造六項之最
侯素寬指出,和政地區是歐亞大陸上最大的一個晚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產地,這里產出的化石迄今已創造六項世界之最: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化石、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世界上最豐富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化石埃氏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化石巨鬣狗。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化石。和政羊於2000年發現並命名,它是和政地區三趾馬動物群中最有代表性的動物之一,也是中國北方特有的一種晚中新世牛科動物,除和政地區之外,陝西府谷、青海尖扎等地也有少量化石發現。和政羊的體型中等大小,角心和頭骨特徵與現生麝牛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曾被歸入麝牛類中,但最新的研究顯示,和政羊與現生麝牛的親源關系較遠,而與烏米獸、近旋角羊具有較近的親源關系,屬於烏米獸族動物。
——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鏟齒象適應於水邊的生活,用鏟齒切斷並鏟起淺水中的植物,再靠長鼻子幫助把食物推入嘴中。中國是鏟齒象化石最豐富的國家,而和政地區是中國著名的鏟齒象化石產地之一。就出土的數量而言,和政地區的鏟齒象化石居全國之首,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和政地區所發現的比較完整的鏟齒象的頭骨和下頜約60件,這個數字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鏟齒象動物群化石的出土地。
——世界上最豐富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三趾馬動物群包括100多種大型動物,與現在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群性質接近。和政地區發現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以原臭鼬、劍齒虎、後貓、鬣狗、三趾馬、大唇犀、無角犀、板齒犀、弓頜豬、長頸鹿、和政羊和羚羊等最為豐富。根據專家測算,目前和政地區三趾馬動物群已經發現的頭骨標本不下6000件,完整的肢骨也不在少數,在數量和質量上,不但超過山西和陝西,也超過歐洲最著名的位於希臘的兩處化石點。
——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化石。披毛犀是已絕滅的最著名的冰期動物之一,也是最成功的冰期動物之一。披毛犀起源於高海拔的青藏高原,隨後走出青藏高原向北方高緯度的西伯利亞遷移。和政地區發現一具完整的泥河灣披毛犀頭骨及其下頜骨,地質年齡為250萬年。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化石,對了解披毛犀的早期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化石埃氏馬。埃氏馬是在臨夏盆地250萬年前的更新世早期黃土地層中發現的一種新的真馬化石,它是已知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其頭骨長度達0.73米,具有世界上最長的馬臉。這匹馬的頭部占身體的比重,在所有的馬當中也最大。到目前為止,埃氏馬只發現於和政地區。
——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化石巨鬣狗。鬣狗是三趾馬動物群中兇猛食肉類的典型代表。巨鬣狗是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的頭部和外形雖然與狗或狼較為相像,然而並不屬於犬科,而是自中新世從靈貓進化的主幹上分化出來。大部分巨鬣狗體重約210-240多公斤,和政地區發現一具迄今最大的巨鬣狗頭骨化石,根據測算,該巨鬣狗個體體重達380公斤。
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侯素寬介紹,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對3萬余件古動物化石集中進行收藏、修復和保護,並集中陳列展覽「四大動物群」和「六項世界之最」古動物化石精品標本。該館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中科院古脊椎所和政科研基地等,現實行免費開放政策,全年對外開放,無閉館日。
樺林遺址作為和政地區三趾馬動物群化石的代表性產地,當地政府為更好保護該遺址,專門建成樺林古動物化石埋藏原址館。
2009年8月,為更好保護和宣傳古生物化石,和政縣政府將該地區古生物化石分布區聯合起來申報和政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並於2013年1月正式獲批。
2019年至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整合轄區地質遺跡資源,開始進行世界地質公園的申報和建設,和政及鄰區重要古生物化石遺址已納入臨夏世界地質公園范圍。
她表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科院古脊椎所、蘭州大學、甘肅省博物館、北京大學、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諸多科研機構與高校以及美國、日本、瑞士、韓國等國的學者,多次來和政地區考察並進行地層古生物學研究,已取得一系列成果。截止目前,和政古動物化石相關中英文文獻、專著已出版千餘篇(本),為當地申報和建設世界地質公園奠定堅實科研基礎。(完)
⑵ 動物園旁邊的化石博物館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9
⑶ 甘肅不起眼的小縣城和政,有啥讓人值得一去的景點呢
和政,“古動物化石之鄉”,是甘肅臨夏的一個小縣城。古稱寧河,在漢代以前,和政是西羌之地,漢屬隴西郡大夏縣。北魏屬河州大夏縣。唐寶應元年,河州(今臨夏)被吐蕃占據,和政為吐蕃所轄。
和政羊的發現,表明麝牛這類動物的起源地應該是在亞洲,後來才通過白令陸橋遷徙至北美的。 雖然不知道這種牛科動物為何取名為“羊”(和政二字很好理解),但不少人見到其化石和復原的樣子,都誤認為是羊。我第一次聽聞“和政羊”,也以為它是羊。
⑷ 簡述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Hezheng Museum of Ancient Animal Fossils
和政縣位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南部,總面積960km2。和政距今約3000萬年以來的新生代陸相沉積物中富含哺乳動物化石,它是中國乃至整個歐亞大陸晚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蘊含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現收藏化石標本5700多件,代表著百餘種哺乳動物,包括完整和比較完整的鏟齒象頭骨和下頜骨約60件,構成了一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鏟齒象個體發育系列頭骨標本。在和政還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和最大的真馬化石。
⑸ 參觀和政古動物化石館的觀後感400字作文
今天,爸爸和我一起去了自然博物館參觀,我小小的心充滿了歡樂。
首先一進門看到的是一個海洋世界裡的動物模型:有鯨鯊、有揚子鱷、有寬額魚,還有……我看的正入神,這時爸爸突然對我說:「乖女兒,去,到鯨鯊那邊,我給你照張相。」我看著這些做的栩栩如生逼真的動物模型竟有些害怕,怕它們突然回過頭來把我吃掉,我戰戰兢兢的靠在牆邊勉強做了個造型。
後來,我們進入了蝴蝶的世界。蝴蝶是遠古的來客,蝴蝶最先在地球上的出現可追溯到4000萬年前,而人類的歷史只有300萬年,和蝴蝶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了。蝴蝶的種類可多了:有粉蝶、鳳蝶、彩蝶……蝴蝶的種類有一千多種呢!
浙江自然博物館有1500多種蝴蝶,其中珍稀蝴蝶有國家1級保護動物,金斑喙鳳蝶,國家2級保護動物三尾褐鳳蝶和阿波羅絹蝶。
幾百年來,人類對大自然一直存在著一種最放肆的以人類為中心的傲慢態度,如果我們不立即停止人類因隨意判斷而進行的任意改造地球的活動,則在即將到來的災難中,人類將首當其沖!
⑹ 和政博物館共有幾樓,分別有那些東西
和政博物館,全稱: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位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城關鎮梁家莊新村。是中國唯一一座古脊椎動物化石博物館,是繼四川自貢恐龍化石博物館、西安半坡民族社會遺址之後興建的全國為數不多的中國國家級專業博物館之一,是國家二級博物館,成立於2003年。
主要館藏化石: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由一號展覽館、二號展覽館、三號展覽館三個造型別致的獨立建築構成,呈「品」字型布局。現館藏化石標本30000多件,分屬3綱8目150多個屬種。屬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分別埋藏於和政地區四種岩性不同的地層中,占據了六項世界之最,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化石產地、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鏟齒象頭骨個體發育系列、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頭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和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外觀:
注:完全沒有問題!請提問者及時採納!
⑺ 和政化石創造了哪六項世界之最
位於青藏高原東北角的甘肅和政地區,包括廣河縣、和政縣、東鄉縣和臨夏部分地區,方圓約400平方千米,該地是我國乃至整個歐亞大陸晚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最為豐富的地區。經考察,該地擁有新生代晚期的三個不同哺乳動物群,它們分別埋藏於不同的沉積層:最下部河湖相沉積中,埋藏著1300萬年前的鏟齒象動物群;中部以紅土為主,埋藏著約1000萬年前的三趾馬動物群;上部則為黃土堆積,埋藏著200萬年前的真馬動物群。
1998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邱占祥等受和政縣有關部門邀請對和政古生物化石標本進行全面、系統的鑒定。鑒定結果表明,和政化石占據了六項世界之最: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產地;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世鬣狗。
圖2-7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攝影/趙洪山)
和政縣於2003年和2006年先後完成了古動物化石博物館一期和二期工程,兩期工程已建成和投入使用(圖2-7)。目前,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收藏有30000多件古動物化石標本,這些化石標本分屬3綱、8目、150個屬種。2009年,和政古動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成功。
和政豐富的古動物化石及其地質遺跡對探討和研究和政地區晚新生代的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環境和古動物群演化變遷,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歷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內外專家稱,和政化石是見證新生代哺乳動物演化的「東方瑰寶」。
⑻ 臨夏到四川有什麼景區值得逛
摘要 ^_^,您好!經過我們的查詢與分析,你所要找的信息如下~
⑼ 甘肅臨夏旅遊景點
摘要 您好,臨夏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內涵豐厚,早在秦漢時期就設縣置州,曾是古絲綢之路南道之要沖,唐蕃古道之重鎮,茶馬互市之中心,素有「西部旱碼頭」的美譽。臨夏市旅遊景點有:黃河三峽風景名勝區、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松鳴岩、臨夏市東郊公園、關灘溝風景區等。
⑽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怎麼樣
簡介: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成立於2003年,位於和政縣城關鎮梁家莊新村。該館分一期館和二期館兩個部分,佔地面積65畝,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館藏各類古動物化石30000多件,分三綱8目150個屬種,其中一級品50多件,二級品180多件,三級品350多件。
注冊資本:628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