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國微電影《調音師》結局是什麼
開放式的結局,可以認為主角死了,也可以認為他沒有死。對主人公的個人偏見已不復存在。如果女主人認為他是盲人,想放他走,她怎麼能拿著槍站在他後面呢?電影開頭的砰砰聲應該是扣動扳機的聲音。
所以結局應該是女主人檢查主要人物的衣服,找到筆記本,知道自己是偽裝的瞎子,為了不被報道,所以殺了人。
(1)調琴師微電影影評細節擴展閱讀
《調音師》是由奧利維耶·特雷內執導,格雷戈瓦·勒普蘭斯-林蓋、格萊高利·嘉德波瓦主演的法語驚悚片。於2011年上映。
阿德里安(格雷戈瓦·勒普蘭斯-林蓋飾)是一個學習鋼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鋼琴家,可是在夢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鋼琴大賽上他功敗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經過一段時間調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為了一名盲人鋼琴調音師。
事實上他只是帶上了隱形眼鏡,這會讓別人認為他聽覺方面更加敏銳,並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費,甚至還會窺視到別人的生活與隱私,他兀自沉浸在這種雖處鬧市又彷彿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來到一戶人家工作,殊不知這里剛剛發生一起兇案……
⑵ 真實結局,都不一定能猜對,《調音師》你看懂了嗎
就我個人而言,作為一部評分高達8.3分的高分深度好片,《調音師》這部電影是真的贊,我甚至看了很多遍,不是說沒有看懂,是因為這部電影太經典了,甚至只要你一提到有哪些經典反轉高分電影的時候,我一定第一時間想到《調音師》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我看第一遍的時候就看懂了,既然提到了這部電影,就說說的我的心得吧。
⑶ 如何評價印度懸疑電影《調音師》(AndhaDhun)
調音師這部電影最享受的就是有好的配樂,沒想到一部犯罪懸疑片,我竟然被它的配樂迷的不要,歌舞和配樂是它的一大特色,是它的賣點和看點。而《調音師》這部印度電影,雖然它與以往的印度歌舞片有些不同,但是我對這片子的配樂很是滿意,影片的插曲也顛覆了我對印度歌曲的印象。
⑷ 請問法國微電影《盲人調音師》 是有什麼寓意么讓人想的是什麼有點不懂。
結局不重要。。
這是一部至少要看三遍的優質短片。一遍瀏覽大概一遍回味全局一遍深思咀嚼。
看過的懸疑類電影其實不多,但自認為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故事結構,短小精悍的調音師絕對算得上上乘之作。
濃縮的13分鍾可以說盡顯世間百態。泰姬陵的故事也在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生有很多種可能,失敗的鋼琴家說不定是成功的調音師;表面微笑的服務員或許疲於應付內心骯臟無比;帶著面具的人類在毫無威脅的弱者面前可以百分信任卸下防備;我們做著各種掩耳盜鈴的舉動卻自認為高明。。。
影片的開頭就在設局,雙眼無神的老者,穿著褲衩的彈琴者,只留出輪廓的暗中人,由琴聲串連在一起,茫然不知其所以然。
琴聲忽然戛然而止,終結聲不知是槍聲還是關門聲。這是最妙的地方,因為結局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判斷。
附帶提示說,不要太入戲,誘惑越多越要勇於反省自我,知道適可而止,如果你覺得自己永遠正確,槍聲可能就在下一秒響;還有人說這是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一開頭了,就必須得繼續,即便是不喜歡也要裝下去,這才有全身而退的機會。
百家之詞,沒有對錯,全盤取決你看它的角度。
⑸ 《調音師》結局劇情大解析是什麼
首先,《調音師》這部電影有兩部,個人傾向你說的是印度導演的版本。
至於結局是什麼?其實本片是個開放性的結局,但通過觀察也可以得到很多線索。
說劇情之前必須知道兩個事實。
一、阿卡什最後到底瞎了沒有?
答案是沒有,因為通過片尾兩個細節,細節一是別人問他這是否是你的拐杖,阿卡什沒有猶豫甚至沒有觸摸就說是自己的,細節二是在路上用拐杖打走了易拉罐。
二、阿卡什最後告訴女朋友的結局是否是真的?
答案是他在撒謊,細節一是黑心醫生在和阿卡什開車明顯經過了一顆狀如肝臟的大樹,而在阿卡什的謊言里故事卻在這棵樹之前發生了,細節二是無法解釋阿卡什如何回復視力的,明顯是他移植了別人的視網膜。
個人也翻閱了一定的資料查了真正的結局是什麼?可以說眾說紛紜,但結合自己的看法和導演對本片表達的意義和目的對劇情認為如下:
首先,個人認為這部電影導演的用意在於反映印度社會當下的人性罪惡,也就是印度人太壞了,社會風氣很差,至於為什麼這么說,因為個人傾向導演刻意用一個瞎子的視角,一步一步接觸社會,明白很多人即使犯罪還能逍遙法外。
基於以上這個猜測我認為的劇情是這樣的:
主角阿卡什職業是一名調音師,因為想創造更好的音樂作品,自己選擇裝瞎,也就是喪失聽力,獲得專注力,夢想是攢夠十萬元去倫敦。
因為被女主撞了,認識了女主,被推薦到女主老爸的門店當起了鋼琴手,進而認識了演員普拉默,普拉默很富裕,有個年輕的老婆叫西米,於是普拉默邀請阿卡什到他家去演奏,時間定在結婚紀念日。
深愛老婆的普拉默決定給妻子驚喜,於是在結婚紀念日的前一晚,對妻子說明天要出差,妻子就在結婚紀戀日的當天把情婦警察叫來打撲克,結果遇到回家的普拉默,生氣的普拉默拿起警察的槍支,由於槍支走火,普拉默死在家中。
阿卡什如約到了普拉默家中,見證人就是鄰居老太太,發現普拉默死亡,並猜到是妻子和警察做的,由於是裝瞎,並且是完全看不見,阿卡什離開了兇案現場,猶豫要不要報警,卻到了警局才知道情婦就是警察。
通過各種方法,警察和妻子西米先後測試了阿卡什是否是盲人,最終了解阿卡什是裝瞎,決定殺死阿卡什,結果是西米搞瞎了阿卡什的眼睛,警察將阿卡什無路可退。
無路可退的阿卡什被黑心醫生、彩票婆和他老公遇到,並安置他在黑心醫生的醫院,目的是取走阿卡什的腎臟賣給酋長,從而獲得利潤,但最終被阿卡什知曉,並利用他們想發財的夢想,也就是利用自己知道普拉默死亡真相,敲詐西米和警察。
但壞蛋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所以,西米、警察、彩票婆和他老公4人在敲詐和被敲詐的過程中彩票婆老公死了、警察被困在電梯里。
西米和阿卡什被黑心醫生帶上了車,原因是黑心醫生表面是說西米的血型和酋長女兒的血型一樣,可以做個大買賣,事成後和阿卡什分掉這筆錢,但事實上阿卡什並不相信黑心醫生,因為他在車上直接給出了疑問,沒准自己也會被殺死,因為阿卡什的器官至少也可以賣錢。
結局劇情解釋:在去酋長的路上其實很順利,西米並沒有蘇醒,醫生和阿卡什殺死了西米,並且拿到酋長的錢財,這樣也能解釋為什麼阿卡什有錢移植眼角膜和去倫敦,至於很多人說醫生也死了,個人認為沒有,因為導演需要讓醫生活下來,因為醫生其實才是最壞的人,其他人殺人頂多是意外或者偶然,但醫生是長期做器官買賣的,無論是電影的開頭還是台詞、還有那顆狀如肝臟的樹木,都在表達器官對人來說就是生命,所以,可以認為導演故意讓醫生活著,也就是最壞的傢伙活著,表達印度的社會風氣很差、買賣器官的人很多都在逍遙法外。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另外補充一點就是劇中的兔子其實就是指阿卡什自己,也就是常說的幸運兔,不是每個人都能想阿卡什這么幸運,所以阿卡什也明白這一點,拐杖的把手就是一個兔子。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很不錯,值得一看。
⑹ 如何評價調琴師值得一看麽
《調音師》是2018年的印度電影,於2019年在中國上映,講述了一個假扮盲人的鋼琴演奏者意外目擊殺人現場從而引發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該片在宣傳期間的主打賣點是超過50次的反轉,但是這些反轉僅僅是錦上添花,故事本身就是值得一看並且深思的。下面講一下這部電影的看點。
這部電影真的很精彩,再過多劇透的話就會影響觀影體驗。我希望你能去好好看這部電影,然後思考一個問題: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呢?
⑺ 印度電影《調音師》是一部評分很高的劇,劇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喜歡看電影的朋友們,一定還記得2010年那部令人贊嘆的法國短片《調音師》吧!
這部短片只有14分鍾,卻講述了一個懸念叢生、極具創意的驚悚故事。
這樣的開局看來平淡,卻埋下了很多伏筆,你一定要仔細看!
某日,阿卡什在一家餐廳彈奏表演,恰逢普拉莫德也在那裡用餐,普拉莫德對阿卡什的表演印象深刻,尤其當阿卡什刻意恭維普拉莫德的聲音很像曾經的一名大明星時,他更是異常喜悅。
沒過幾天,普拉莫德便邀請阿卡什來家中彈奏,慶祝他與西米的結婚紀念日,阿卡什欣然應邀。
隨後的一幕,就與原版《調音師》中一模一樣,阿卡什如約前往,但是西米卻不願招待他,說普拉莫德不在家,阿卡什堅持要進門彈奏,並表示普拉莫德在不在家都沒關系。
如此爭執,叨擾到了隔壁的老奶奶,她開門張望了一番,西米為了免除麻煩,只得將阿卡什迎進門。
哎呀,太多了,時間有限,下回再來分解。
⑻ 只有不到14分鍾的法國短片《調音師》,具有很高評價的原因是什麼
《調音師》是一部短短不到14分鍾的法國短片,由導演奧利維耶•特雷內執導,電影內容短小精悍,十分抓人眼球,結尾有一種戛然而止的精彩。講述的是一個失意鋼琴家,為了生存裝成盲人為客戶調琴,並以此獲得了盲人才擁有的特權,而最終他也正因此而陷入死亡困境的故事。
正如盧卡契《敘述與描寫》文中所說:事物只有通過他們對於人的命運關系,才能獲得詩的生命。《調音師》中的每個畫面的生成有具有十分的藝術價值與美感,導演通過大量的畫面留白與劇情留白將審美意象的藝術載體特定化,產生的聯想使出現在畫面中的每一個具體物象都有了出現的不可缺的意義,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感受和審美領悟。看完這部影片,我內心震撼而忘懷其中,思考人物的命運。
⑼ 《調音師》結局劇情大解析在哪裡
《調音師》劇情分析
除了紀實故事、紀錄片、基於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之外——它們有或多或少的情節/信息是事實性的,一般的電影和小說,我們知道情節都純屬虛構,或者說,我們都知道是導演、編劇、作者等編的。
好的故事盡量追求合理性,自恰,劇情不矛盾,這樣的好故事,我們當做都是真的看也是可以的。一個故事裡的情節,我們很少會去糾結哪些情節是誰陳述的,默認它們都是統一的陳述人,真假也是統一的。
《調音師》一開始看,雖然看的過程覺得劇情轉折很多,主角智商一直不在線外,沒有覺得燒腦的地方,直到電影末尾,女主蘇菲在倫敦看到了男主阿卡什,發現他唱著抒情的歌曲,眼睛瞎的。阿卡什請蘇菲喝了咖啡,跟他講述了一路發生的故事。
而當蘇菲離去,阿卡什在大街上表現出了自己是裝瞎。這表明,電影里的情節,有一部分可能是假的,那我們就需要知道情節是怎麼拼接起來的,誰提供的信息,誰是陳述者,誰在哪些情節說謊了。
當然,我們無意追求具體的細節是否合理,而是分析電影中,哪些重要的情節,是可以認為偏「真實」,哪些偏「真實性難以確定,可能是謊言」。
這里說的真假,指的是,如果故事是完全基於現實的調查,根據調查進行的信息還原,哪些情節可能偏真實,哪些是真假不定,甚至可能偏謊言。我們基於電影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
故事的最後,男主阿卡什與女主蘇菲相遇時,已經是主要情節發生的兩年後,男主說是通過朋友的幫忙,去的倫敦,此時男主裝瞎,繼續當鋼琴師。
(問題:這兩年發生了什麼;主角什麼時候去的倫敦;僅僅是因為發生了太多事,才不願再面對女主那個地方?女主為什麼恰好出現在了倫敦?男主和女主後續復合可能性大么?男主為何還要裝瞎,其眼睛又怎麼好的?……)
男主一開始裝瞎——眼瞎的事被報紙刊登過,是為了尋找靈感,也為了裝殘疾人,獲取月租便宜的房子,省錢去倫敦學與搞音樂。
男主與女主相遇後,在裝瞎方面明目張膽得多,但演技也已經不錯了,不帶裝作眼瞎的膜片,也能短暫糊弄一下別人,大多時候靠墨鏡和表演來掩飾。
當男主在女主蘇菲老爸店裡收入已經很不錯時,以及跟女主滾床單後,男主依然沒有任何想透露自己眼睛正常的意 思。而根據電影訴說,男主直到目睹兩起殺人案後,才打算跟女主透露一些內情(也許包括自己不是眼瞎)。
因此,男主窮,沒有什麼親朋好友,熱愛音樂,不誠實,也並不特別看重女友。當然,以上及以下對人物形象特點的分析,不夠全面,還需回看電影才能完成仔細分析,目前我只看過一遍,只知曉主要情節。
最後男主和女主後續復合可能性大么?男主最後依然選擇裝瞎,而男主兩年都不去找女主,女主也知道他以前裝過瞎的事,復合的可能性極低,關系是否能好起來都是個大大的疑問。
不打算符合,又是裝瞎,又是逃避事件發生城市,當年真正發生了什麼就值得考究了,男主說謊的可能性就高了,而為何說謊也可以分析一下。眼睛怎麼好的?需要大量金錢,而沒有合法的快速渠道。
男主最後對女主隱瞞了裝瞎的事,且跟女主說起兩年前的系列事件時,事件的末尾如下:醫生發現演員夫人的血型與非洲某酋長的重病女兒血型一樣,可通過賣腎臟給酋長,獲取重金回報。
因此醫生在男主這沒有明顯利益訴求,且男主陳述自己從演員夫人手下救過醫生,所以醫生說給男主分一筆錢,可以用於治療其由演員夫人導致的眼瞎;在人煙稀少的一條路上,醫生載著女主和演員夫人要去與酋長的人會面,
男主非常不想演員夫人被取走腎臟,極力勸說醫生,而演員夫人在後備箱里要醒了——麻葯失效,醫生下車要去給她再次注射麻葯;
演員夫人反殺醫生(電影明顯暗示醫生應當死了,因為演員夫人開車走了);演員夫人讓男主下車(開始似乎想要放過男主)。
開車想將其撞死,結果獵人打死了男主附近的一隻兔子,兔子撞到車上,演員夫人車沒開好,翻車爆炸。根據男主的這個說法,主要情節完結後,醫生死於演員夫人,演員夫人死於車爆炸,主要事件結束時,男主是瞎的。
根據電影的講述,反派警察(似乎是個局長)在沒電的荒廢的大樓電梯里,生死未卜(沒人及時發現可能死了),便車司機掛了,其老媽活著。那麼重要的當事人,男主,便車司機老媽是確定活著的,反派警察生死未卜,死亡可能性不小。
假設,電影都是基於當事人陳述和現場調查等現實信息還原拍攝的。現實場景信息是最重要的,是不會說謊的(當然,現場某些信息可能會被故意偽造),當事人的陳述是重要參考,但需要辨別是否說謊,以及為何說謊。
說謊的基本原則:不能與聽者能較容易獲取的信息或聽者已知的信息沖突,尤其當聽者並非一個聽完就不會說出去的、以及與所說故事關系不大的人。
男主給女主等人說系列事件的信息時,是應當遵守上述原則的,因為女主與事件的相關性不小。當然,有可能男主胡說八道,瞎編,根本不講究陳述的信息與他人獲取的較為真實的信息的相容性,而是隨便忽悠女主,
因為女主可能也不會細查,也不會說給什麼警方和媒體,或者即使被警方和媒體知道了,反正人在國外,也不會怎麼樣。但即使這樣,主角至少得判斷女主知道什麼信息,不和它們沖突。
男主陳述的主要情節最後的那段,醫生的死,爆炸的車,兔子的屍體,都是可以被發現的,可以證實的,獵人也是證人;
電影對這段的描述是上帝視角,細節太豐富了,當然,所有這些詳細信息,主角、獵人,後續到達現場的調查人員,可以提供,女主也可以去調查,去看是否真假。
如果男主說的故事,細節這么豐富,那是不可能假的了,那麼兩年內眼睛咋好的呢,也就難以解釋了,這可不是一筆小錢,主角這么窮,電影里,找不到誰願意以及能夠給他提供手術的錢。
所以,男主說的事情肯定沒有這么豐富,這是開了上帝視角。主角必須從這一系列事情中獲取了重大金錢收入,才能解釋眼睛怎麼好的,也可以解釋為何他不願意回到女主所在地——也是系列事件的發生地。
既然電影提供的系列事件末尾情節太豐富了,細節不可信。那麼,可以假設,那時信息不發達,國內警方調查取證等也落後,媒體公布的信息極為有限,公眾人物對於這一系列事件知道的信息太少了,主角所言的醫生和演員夫人死亡地點發生的事情。
如果部分是真的,包括女主在內的大部分民眾很少知道甚至基本不知;另外,包括女主在內的大部分民眾,對於系列事件的末尾情況,基本不知,比如醫生和演員夫人死了還是下落不明。
上述假設,成立之下,故事才能講得通。我們再次歸納一下:包括女主在內的大部分民眾,不知道醫生和演員夫人死活,也不知道男主在與演員夫人都被捆住,並被困在一間屋裡之後,發生了什麼。
那麼,包括女主在內的大部分民眾,能知道什麼信息呢?女主知道的信息不少,更關鍵的,便車司機老媽知道的信息不少。反派警察知道的事也挺多,但可能死了,這需要分是否死亡來討論。
便車司機老媽是不會說謊的,最親的兒子死了,也從反派警察那裡收了不少錢,反派警察也可能掛了,基本沒有說謊的理由,反倒有揭露事件真相,甚至弄死反派警察的動機(當然,回去弄死警察,對於這個角色,有點超乎想像了)。
便車司機老媽會向警察提供大量真實信息——這樣的假設是合理的,由於男主跟便車司機-司機老媽-醫生三人組說了不少事,也在一起謀劃了綁架演員夫人並製造其自殺假象。司機老媽還直接參與一系列事情到反派警察開槍打死她的兒子。
因此,司機老媽能提供並證明很多關鍵信息:男主以前不瞎,他親眼目睹了兩起死亡現場,警察和演員夫人有一腿,他們殺死了演員(不管是否故意),殺死了演員鄰居,弄瞎了男主。
並試圖殺害男主,醫生干著非法販賣甚至取人器官的勾當,三人組意圖對男主加害過,且將男主和演員夫人捆住,關在同一間屋裡。
既然便車司機老媽可以佐證這么多重要信息(電影講述的,不排除某些是男主給女主講述的),以及偏向於不說謊,那麼我們可認為上述信息的真實度非常高。
最關鍵的不知道的信息是,男主、演員夫人捆在一起同一間屋裡之後發生的所有事。前面我們講到,唯一確認的一點是,男主從後續這些事中,獲取了巨大金錢利益,不能為人所知。
另外,可以確認的是,包括女主在內、媒體、警察等在內的民眾,不知道演員夫人和醫生的下落,也不知道男主的後續情況。
我們來分析男主怎麼樣能獲取這么多錢。第一種可能,像醫生提議的,演員夫人腎臟賣給了酋長,甚至眼角膜移植給了男主(這就很壞了,傾向於認為沒這么壞,眼角膜無需血型匹配,好找,有錢還是不難治),然後下落和生死不明,男主給女主說的很多都是胡說八道;
第二種可能,由於演員還是有不少錢的,且電影透露其進軍房地產,拿出給男主治眼睛的錢還是有的,醫生被反殺後,演員夫人與男主談和,一個給錢,一個保密。
第一種可能性中,細節可以再確認詳細一些:主要支配者是醫生,因為男主瞎的,醫生拿了錢,分了不少給男主。
那麼,男主從醫生手裡救了醫生(感恩分錢,封口的同時,也綁在一條船上)——(只能是男主訴說了,沒有其他當事人)的這個情節,可信度很高,而演員夫人在與男主捆在同一間屋裡後,兩人如何掙脫,演員夫人意圖殺害男主等情節的可信度也挺高。
而演員夫人多次如此對待男主,男主後面不顧其死活,讓醫生賣她的腎臟的可能性也挺高,能夠反過來佐證第一種可能性的合理性。第一種可能性是比較容易想到的,也是符合情節發展的,無明顯矛盾。
第二種可能性中,腦補詳細情節如下:演員夫人反殺醫生且聽到男主力勸醫生放過她之後,幡然醒悟,洗心革面,跟男主談好,回去給男主錢,然後自己消失於人海,男主也不揭發她。
這種可能性與電影講述的男主幼稚膽小,相信演員夫人尚存善良,不會加害於自己,並一直不告發演員夫人,以及與她的各種獨處場景的談話和情節的描述相吻合,一致性很高。
比如無數跟演員夫人說的天真的話,放他去倫敦,不告發,被弄瞎後,治好他,不告發,等等都很吻合。但演員夫人幡然醒悟這點,與男主講的演員夫人如何不斷欺騙自己,加害自己,以及加害其他人等。
如此蛇蠍心腸,最後給錢治男主,相信他不會說出去,這反差太大了。
且如果男主那麼弱小幼稚膽小,容易擺弄,又如何能夠在兩次謀殺現場糊弄過去,在警察想弄死自己時掙脫逃跑,經過這么多曲折活下來呢,且依舊保持幼稚膽小本色,幫助演員夫人逃脫法律制裁,這難以置信。
綜上,第一種可能性比第二種高得多,比較合理。
把這個解決之後,我們往前看,將這種可能性當做真相,與其他劇情放在一起,看整體的合理性。
電影有提到過,男主快要去倫敦了,也即錢湊夠了,這可以解釋他為何不跟女主透露自己裝瞎,以及為何不堅決告發演員夫人,既然將要去倫敦謀求發展了,何必跟女主糾纏不清呢,又何必攤上謀殺這些事呢。
當男主去告發時,發現演員夫人偷情對象是警局高官(可能是局長),這時,繼續爆料此事,帶給自己的麻煩較大,一是要透露自己裝瞎的事,大大影響聲譽且可能被追討金錢,影響去倫敦;二是可能招來人身威脅——這點其實可以採取合適的方式很好地規避。
男主對女主也根本不夠重視,雖然電影渲染很多,但是一直地隱瞞眼瞎,一直不和女主透露和商量告發的事,到最後還欺騙女主,等等,說明女主雖然在男主心中有一定地位,但分量比音樂事業,自己的核心利益明顯更輕。
因此,目睹第一場謀殺,由於膽小怕事(尤其經過反派警察的近距離死亡威懾),更多的,由於顧及自己的利益,男主最終不高發,具有不錯的合理性。
那麼,目睹第二場謀殺後,男主的舉動,太傻太天真了,還裝作瞎子以為能逃過一命,而非趕緊在公開場合告發,或者採取其它安全方式告發;不停跟演員夫人談和,說自己不告發,不想攤事,請求放過他。
尤其還輕而易舉吃下演員夫人送的吃的。當然,稍微合理的一點是,他終於想和女主訴說並商量這個事情了。另外,男主瞎了之後,表現出的智商也是捉急,與女主談話說了一些沒用的,待著苦惱、悲哀、無助,然後等著人來殺他。
眼瞎也可以舉報呀,也可以告發呀,反派警察等都知道的操作,他一點不知道,當然,演員夫人居然也不知道,還沒跟情夫商量就弄瞎了,理由是電話不通。這里我是在扣細節了,剛開始看,細節注意多,覺得很多地方真是蠢。
當然,要扣細節的話,反派警察在大樓,直接跑到最上面,槍擊便車司機,咋就能知道人在具體哪層呢,司機留學這么多,他老媽一個人怎麼運走。
很多細節還是經不起推敲的。不過,人物的塑造和劇情還是挺豐滿挺融洽的,比如演員夫人在電影前頭,演戲演得她老公一愣一愣,不知真假,跟後面她的善於欺騙和各種表演相一致。整體上,電影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