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代十國為啥是那麼多電影的背景
因為五代十國是歷史上的亂世時期,一般拍電影、寫小說都喜歡用亂世做背景。
十國
唐朝滅亡之後,中國歷史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時代。在北方廣大地區,軍閥混戰的結果是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較強大的王朝。與此同時,南方各地又陸續並存過九個較小的割據政權,即: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及閩等九國;北方河東地區則有北漢勢力。史稱:「五代十國」。後唐末年,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對中原北部邊防造成極大的威脅。
五代十國時期,大小統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斷,社會經濟、文化受到頗大影響。但在周世宗時,採取了許多改革措施,發動了北伐戰爭,為北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十國
吳 南唐 吳越 楚 北漢
南漢 前蜀 後蜀 南平(荊南) 閩
吳國(902~937)是五代時十國之一。楊行密所建。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楊行密為唐淮南節度使,據揚州。天復二年(902)受封為吳王。建都廣陵(即揚州),稱江都府。楊行密注意招集流亡,獎勵農桑,使江淮一帶社會經濟有所恢復。
吳最強盛時,有今江蘇、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唐天佑二年(905)楊行密死,其子楊渥繼位,大權旁落。吳天祚三年(937)為南唐所滅。吳共歷4主,36年。
南唐
五代十國之一。李昪所建。都金陵(今江蘇南京),稱江寧府。盛時疆域三十五州,約為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蘇、福建、湖北等省的一部分。歷三主,前後約三十九年。
吳自楊隆演嗣位後,大將徐溫獨掌大權。後梁貞明四年 (918)起,徐溫養子徐知誥開始掌管楊氏政權,他進用人才,作了一些改革,收取人心,有步驟地取代楊氏。吳天祚三年(937)徐知誥廢吳帝楊溥,自稱皇帝,國號大齊,年號昪元。次年,改姓名為李昪,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見南唐前主李昪)。
李昪即位後,繼續保境安民,不輕用兵。在相對安定的條件下,社會生產有所發展。商人以茶、絲與中原交換羊、馬,又經海上與契丹貿易。與同時割據諸國相比,南唐地大力強;由於興科舉、建學校,文化也比別國昌盛。昪元七年 (943)李昪死,子李景(初名景通)繼位,改名李燝(916~961),有保大、中興、交泰三個年號。保大三年 (945),南唐乘閩內亂,出兵滅閩,俘王延政。當時,吳越出兵與南唐爭地,戰爭的結局是:南唐得建(今福建建甌)、汀(今福建長汀)、漳(今屬福建)三州;吳越得福州(今屬福建);閩舊將留從效得泉州,南唐授留從效為清源軍節度使,承認其割據。保大九年,南唐乘楚內亂,派兵滅楚,馬希崇降。但不久,楚國故地為周行逢所據,南唐未能鞏固所佔之楚地。 「都省坊」銅鏡南唐保大十一年(953)
保大十三年至交泰元年(955~958),後周連續進攻南唐,李獻江以北、淮以南十四州,對後周稱臣,去年號,後遷都洪州,稱南昌(今屬江西)府,自此國力低落。
宋建隆二年(961)李死,子李煜(初名從嘉,937~ 978)繼位,復都金陵。李煜善文詞,工書畫,知音律,但政治上昏庸。開寶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976年1月1日), 宋軍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亡。
吳越國
吳越國(907年-978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由錢鏐所建。都城為杭州。強盛時擁有十三州疆域,約為現今浙江全省、江蘇東南部和福建東北部。吳越國共有五位君主。
吳越國的歷代君主
太祖武肅王・錢繆,(字具美 852年-932年 在位907年-932年)
世宗文穆王・錢元瓘(字明寶 887年-941年 在位932年-941年)
忠獻王・錢佐(字元佑 928年-947年 在位941年-947年)
忠遜王・錢倧(字隆道 929年?-971年 在位947年)
忠懿王・錢俶(字文徳 929年-988年 在位948年-978年)
吳越國的建立與滅亡
吳越國為五代十國時期十國之一。其創建人錢鏐為杭州人,少時無賴,曾以販鹽為盜;後應募為兵,漸由偏將而升掌一州之兵。他在翦除劉漢宏、薛朗、董昌等勢力的過程中,佔有了兩浙之地。唐昭宗天復二年(九○二年),封其為越王。九○四年,改封吳王。及朱溫建梁,始封其為吳越王。吳越地域狹小,極盛時,只轄有杭、越、湖、蘇、秀、婺、睦、衢、台、溫、處、明、福十三州;另又設有鎮海、鎮東、中吳、宣德、武勝、彰武等節鎮。由於地狹兵少,實力不足,因此吳越一直以效忠於中原王朝為主要軍略。在唐亡之前,錢鏐忠於唐朝;在朱溫篡唐建梁以後,他又效忠於後梁,由是亦從後梁得到了吳越國王、諸道兵馬都元帥的頭銜。後唐滅梁以後,錢鏐又向後唐上表稱臣,不僅得到了吳越國王、天下兵馬都元帥的頭銜,而且還得到了玉冊金印,以示恩寵。憑此,吳越便有效地防禦了周邊割據勢力對吳越國的侵擾。時錢鏐一面向中朝稱臣,一面則自為小朝廷;其府署不僅稱朝廷、僚屬稱臣,而且還自立年號,共有天寶、寶大、寶正等三個年號,直到其子錢元瓘繼位,才改用中朝年號。同時,他還自行與新羅、渤海等國往來,又給他們行制冊、加封爵,儼然中朝一皇帝。雖然如此,錢鏐勤於政事,了解民間疾苦,如築捍海塘等水利工程,就頗得民心。九三二年,錢鏐以八十一歲高齡去世,子元瓘嗣,勤政仍有其父之風。公元九四一年,元瓘死,子弘佐、弘倧先後嗣位。九四七年,吳越將胡進思廢其主倧,以其主弟錢弘俶嗣位。九七八年,錢俶(因避宋諱,去弘俶之「弘」字)上版籍於宋,吳越亡。從公元八九三年錢鏐為鎮海節度使算起,至滅亡前後存八十六年。
楚國,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湖南歷史上唯一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稱馬楚,又稱南楚、馬楚國、馬楚政權,長沙為王都。楚國創始人馬殷,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全盛時,轄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漵、連、昭、宜、全、桂、梧、賀、蒙、富、嚴、柳、象、容共24州,下設武安、武平、靜江等5個節鎮,即今湖南全境和廣西大部、貴州東部和廣東北部。楚自896年馬殷任命節度使到951年楚國滅亡,共存世56年,在湖南歷史上產生重要影響。通過戰爭,消滅了湖南境內割據勢力,實現了湖南的統一。馬殷政權時期,政治上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內靖亂軍、外御強藩等政策,使百姓獲得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經濟上,採取興修水利、獎勵農桑、發展茶業、提倡紡織、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歷史
896年,唐朝朝廷任馬殷為武安軍節度使,奠定了他在湖南立足的根基。
907年,後梁封馬殷為楚王。
927年,後唐天成二年,正式冊封馬殷為楚國王,楚國正式成立。馬殷仿效朝廷體制,改潭州為長沙府,作為國都,並在長沙城內修宮殿,置百官,建立了一個名符其實的獨立王國,成為五代時期10個封建割據國家之一。
930年馬殷死,馬殷次子馬希聲繼位。
932年馬希聲死,馬殷子馬希范繼位。
947年馬希范死,馬希廣繼位。
950年馬希萼攻打長沙,馬希廣兵敗被殺。於是馬希萼自立楚王。
951年11月,南唐圖乘馬楚內亂,派大將邊鎬率軍進入楚國,佔領長沙,楚滅亡。南唐還未站穩腳跟,馬殷舊將劉言又起兵擊敗了南唐軍,繼續據有湖南。947年到951年的這段爭奪王位的戰爭,被稱為眾駒爭槽。
952年,王逵殺劉言控制湖南。
955年,部將潘叔嗣又殺了王逵;潭州軍府事周行逢又進軍朗州殺了潘叔嗣,湖南全境遂為周行逢所控制。
962年,行逢死,子周保權繼位,手下大將張文表起兵反叛。經過惡戰,周保權殺了張文表。此時趙匡胤已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趁機揮軍南下攻佔潭州。
963年,湖南完全並入宋的版圖。
楚之重商政策
據史料記載,馬殷「土宇既廣,乃養士息民」,由於政治上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的保境息民政策,同時奉行獎勵農桑、發展茶葉、倡導紡織、重視商業貿易。馬楚利用湖南地處南方各政權中心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與中原和周邊的商業貿易,採取免收關稅,鼓勵進出口貿易,招徠各國商人。《十國春秋·楚武穆王世家》載:「是時王關市無征,四方商旅聞風輻。」
茶稅為當時楚國主要稅收來源,因此政府每年稅收「凡百萬計」。為促進茶葉的生產與貿易,馬楚政權採取「令民自造茶」、「聽民售茶北客」的寬松政策,讓百姓自己製造茶葉「以通商旅」。同時,馬楚政權全國各地設置商業貨棧(回圖務),組織商人收購茶葉(茶商號「八床主人」),銷往中原地區的商人,換回戰馬和絲織品。
由於馬楚政權重商政策,那時的潭州已成為南方最大的茶市,城市化水平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手工業和礦冶業也比較發達,其時採取「命民輸稅者皆以帛代錢」後「民間機抒大盛」,長沙棉紡業也始於馬楚時期,其時楚地已種棉,故有胡三省之「木棉,今南方多有焉。於春中作畦種之,至夏秋之交結實,至秋豐其實之外皮四裂,中踴出自如綿。土人取而紡之,織之以布,細密厚暖,宜以御冬。」礦冶業方面,楚時潭州境內丹砂礦的開采風行一時,據說州的東境山崩,「湧出丹砂,委積如丘陵」,主要用於作為塗料之用,楚王馬希范丹砂塗壁,「凡用數十萬斤」。
鑄造錢幣
為了發展商業,馬殷採納大臣高郁的建議,鑄造鉛、鐵錢幣在境內流通。由於鉛鐵錢幣笨重,攜帶不便,商旅出境外貿易,大都「無所用錢」,往往在楚就地購買大量產品銷往各地,這樣楚地境內生產的產品通過「易天下百貨」,楚而變得富饒。當時楚國茶葉為與周邊的主要貿易產品。
君主列表
五代十國之楚國君主(907年-951年,沿用後唐年號)
順序 謚號 姓名 統治時間
無 文肅王 馬筠 無
無 庄穆王 馬正 無
無 景庄王 馬元豐 無
1 武穆王 馬殷 897年4月~930年11月
2 衡陽王 馬希聲 930年11月~932年7月
3 文昭王 馬希范 932年8月~947年5月
4 廢王 馬希廣 947年5月~950年12月[1]
5 恭孝王 馬希萼 950年12月~951年9月
6 無 馬希崇 951年9月~10月
備註:楚國之建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
注釋[1]:馬希廣於後漢乾佑三年(950年)十二月十二日被馬希萼所擒,合陽歷951年1月22日,兩日後,馬希萼登楚王位。
楚國滅亡後的武平節度使
姓名 在位時間
劉言 951年—953年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權 962年—963年
北漢
五代時十國之一。一稱東漢。劉崇所建。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歷四主,共二十九年。
劉崇(895~954)先世為沙陀部人。他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後漢隱帝時,劉崇官至河東節度使、太原尹。隱帝年少,大臣專權,劉崇見後漢政權不鞏固,便在軍事和財政上作了准備。乾□三年(950)十一月,樞密使郭威於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起兵。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隱帝兵敗為人所殺。郭威迎立劉崇子□。廣順元年(951)正月,郭威稱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殺劉□。劉崇即據河東十二州稱帝,改名□,仍用後漢乾□年號(直到劉□次子承鈞嗣位三年後,始改乾□十年為天會元年,957),國號漢,史稱北漢或東漢。北漢是十國中唯一在北方之國。
北漢地瘠民貧,國力微弱。劉崇結遼為援,奉遼帝為叔皇帝。北漢曾聯合遼兵,兩度進攻後周,但先敗於晉州(今山西臨汾);乾□七年又敗於高平(今屬山西),後周世宗柴榮乘勝進圍太原達月余。後周兵退後,劉崇卒。其子承鈞(後改名劉鈞,926~968)繼立,奉遼帝為父皇帝。此後,後周、北宋頻頻向北漢進攻。北漢勢蹙,屢靠遼兵增援才得以倖存。
河東十二州之地,盛唐時有二十七萬九千一百餘戶。北漢建立後,戰事頻繁,兵役繁重,統治者強征十七歲以上男子為兵;又濫征賦稅以輸貢遼,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戰亂和苛斂。北漢亡時,在籍僅三萬五千二百餘戶,為盛唐時的八分之一。
太平興國四年(北漢廣運六年,979),宋太宗趙□ 率軍親征北漢。宋軍先擊潰遼援軍,而後猛攻太原,北漢主劉繼元(?~992)被迫出降,北漢亡。
南漢
五代時十國之一。曾稱大越國。劉隱、劉岩兄弟所建。都廣州番禺(今廣東廣州),稱興王府;盛時疆域有六十州,約為今廣東、廣西兩省及雲南的一部分。歷五主,共六十七年。
劉隱(874~911)原籍上蔡(今屬河南),一雲彭城(今江蘇徐州)人,遷居泉州。父劉謙,唐末為封州(今廣西梧州東南)刺史,擁有上萬人的軍隊和成百的戰艦。乾寧元年(894)劉謙卒,不久,劉隱繼任封州刺史。天□ 二年(905),唐任劉隱為清海軍(嶺南東道)節度使。後梁開平元年(907)朱溫封劉隱為大彭郡王;三年,改封南平王;四年,又進封南海王。
唐末,嶺南士人雲集,有的是為了避戰亂,有的是被流放嶺南的名臣後裔,還有因戰亂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滿地方官。劉隱收用這三類士人為輔佐。他遣其弟劉岩 (889~942)率兵平定嶺南東西兩道諸割據勢力,控制了嶺南;西與楚爭容桂之地,攻佔了容、邕兩管(今廣西西部、南部及廣東部分地區)。乾化元年 (911)劉隱卒。劉岩繼立,先後改名為陟、龔、□。後梁貞明三年(917) 劉岩稱帝於番禺,國號大越,次年改為漢,史稱南漢。劉岩有乾亨、白龍、大有三個年號。大有十五年 (942)劉岩卒,年五十四。其子劉玢(原名洪度,920~943)嗣位,年號光天。次年,玢弟劉晟(原名洪熙,920~958)殺玢自立,有應乾、乾和兩個年號。乾和六年(948)劉晟乘楚國內亂,派兵攻楚,至九年,得楚十餘州。十六年 (958),劉晟卒,年三十九。其子劉□(原名繼興,942~ 980)嗣位,年號大寶。
劉岩在位時依靠士人治政,盡任士人為諸州刺史,還通過科舉,每年錄用進士、明經十餘人為官,避免了武職官據地稱雄之患。但劉岩及其繼任者均為荒淫殘暴之君,廣聚珠寶珍玩,大興土木。劉岩造昭陽殿時,以金為頂,以銀鋪地,還耗費大量珍珠、水晶、琥珀作裝飾。為了課斂重賦並鎮壓人民的反抗,南漢統治者濫用酷刑,民眾不堪其苦。光天元年(942)七月,劉岩死後不久,博羅(今屬廣東)人張遇賢在循州(今廣東龍川西南)揭竿而起,自稱「中天八國王」,年號永樂。起義軍多次打敗南漢官軍,並自嶺南向北挺進到南唐的虔州(今江西贛州),以白雲洞為根據地,擁眾十餘萬人。次年,因敵我力量懸殊及叛徒出賣,被南唐軍所鎮壓。
劉□即位後,宦官壟斷了大權,朝政更加腐敗。宋開寶四年(即南漢大寶十四年,971),宋兵攻佔廣州,劉 □降,南漢亡。
前蜀
五代時十國之一。王建所建。都成都(今屬四川)。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歷二主,共三十五年。
王建原為唐忠武軍將領, 後入為禁軍, 光啟二年 (886),出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大順二年(891) 攻佔成都,據西川。乾寧四年(897),佔有東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四川重慶)諸州,遂有全蜀之地。天復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今陝西漢中)。三年,唐封王建為蜀王。後梁開平元年(蜀仍稱天復七年,907)王建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前蜀永平五年(915),王建又取秦(今甘肅秦安北)、鳳(今陝西鳳縣東)、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康縣)四州,擴境至大散關。天漢元年(917),王建改國號為漢。次年,復號為蜀(見前蜀高祖王建)。
唐末大亂,不少世族、文人投奔蜀土,王建多加錄用,有的被任為宰相,但實權常由宦官和王建養子掌握,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有時互相廝殺。永平三年,太子元膺便在一場斗爭中被殺。光天元年 (918),王建死,子王衍(899~926)繼位。
前蜀建立後,很少有大規模戰爭,社會生產基本上能正常進行,但王建統治時賦稅已很繁重。王衍奢侈荒淫,營建宮殿,巡遊諸郡,耗費大量財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太後、太妃賣官鬻爵,臣僚也賄賂成風,政治十分腐朽。同光三年 (925),後唐庄宗李存□發兵攻蜀,王衍降,前蜀亡。後來,王衍被送赴洛陽,中途被殺。
後蜀
五代時十國之一。孟知祥所建。都成都(今屬四川)。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歷二主,共四十年。
同光三年(925)後唐滅前蜀,以孟知祥(874~934)為西川節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整頓吏治,減少苛稅,境內漸安。長興三年(932),知祥殺東川節度使董璋,得東川地。四年,封為蜀王。後唐閔帝應順元年 (934)知祥稱帝,年號明德,國號蜀,史稱後蜀。同年,孟知祥死,子孟昶(919~965)繼位,仍用明德年號,明德五年(938)改元廣政。
契丹滅後晉時,秦(今甘肅秦安北)、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東)三州附後蜀。後蜀又攻取鳳州(今陝西鳳縣東),疆士遂與前蜀相同。廣政十八年(後周顯德二年,955),秦、階、成、鳳四州又為後周攻佔。北宋乾德三年(965)發兵攻蜀,孟昶降,後蜀亡。同年,孟昶卒。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統治時期,境內很少發生戰爭,社會經濟有所發展。後蜀與南唐同為五代時期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區域。後蜀宰相毋昭裔與趙崇祚輯唐、五代詞五百首為《花間集》,對後世影響很大。毋昭裔還曾出私財百萬營學館,並奏請雕版刻印「九經」,蜀主從之,「由是蜀中文學復盛」。當時節度使往往兼領禁軍,住在成都。孟昶嗣立後,命文臣出任這些地區的知節度事,這一措施,開宋代削弱藩鎮的先例。
荊南國
荊南又稱南平、北楚,五代時十國之一。高季興所建。
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高季興任荊南節度使。當時荊南所轄的10州為鄰道侵奪,只有江陵一城。高季興到任後,招集流亡,民漸復業,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輔佐,暗中准備割據。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受後唐封為南平王,史稱荊南或南平。後唐滅前蜀以後,高季興得到了歸、峽二州。他本欲奪取夔、忠、萬等州,終不敵後唐而作罷。
荊南雖地狹兵弱,但卻是南北的交通要沖。其時南漢、閩、楚皆向後梁稱臣,而每年貢奉均假道於荊南;因此高季興便邀留使者,劫其財物。至南漢、閩、楚各稱帝後,高氏對南北稱帝諸國,一概上表稱臣,以獲取賞賜和維持商貿往來,由是被諸國視為「高賴子」。公元929年,高季興死,後唐明宗追封他為楚王,故南平又稱北楚。據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帶,建都荊州(今湖北江陵)。其子高從誨繼立,後經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繼沖,於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納地歸降。
由高季興公元907年擔任節度使至荊南公元963年亡國,前後歷五十七年。
閩國
閩國是五代時十國之一。王審知所建。
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王潮、王審知兄弟攻佔福州,並逐漸據有福建全地。王潮被唐政府授職為福建觀察使,不久升為威武軍節度使。乾寧四年十二月(陽歷為898年1月)王潮死,其弟審知受封為琅琊王。後梁太祖開平三年(909年),王審知受後梁封為閩王。王審知稱臣中原,交好鄰國,提倡節儉,減輕賦役,以保境息民為立國方針,他還建立學校,獎勵通商。在他在位期間,閩地的經濟、文化都得以迅速發展。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審知子王延鈞稱帝,建都長樂(今福建福州),國號閩,年號龍啟。延鈞弟王延政於943年在建州(福建建甌)稱帝,國號殷,年號天德。天德三年(945年)王延政復國號為閩。不久,閩即為南唐所滅。閩共歷6主37年。
⑵ 1994年三國演義貂蟬的扮演者
1994年三國演義貂蟬的扮演者是陳紅。
1994年三國演義貂蟬扮演者介紹:
陳紅
出生地:江西省上饒市
出生日期:1968年12月13日
職業:影視演員
畢業院校: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1968年出生於江西省上饒市,高中就讀於上饒一中,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陳紅從小就顯示出藝術天份,從小學開始她就是學校的文藝骨幹,高中時擔任了校學生會的文藝部長。
1986年陳紅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分配到北京青年藝術劇院,上學期間陳紅參演了個人第一部影片《這里有泉水》從而正式出道,1991年,在古裝歷史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飾演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
(2)無極東漢微電影擴展閱讀:
相關角色介紹:
貂蟬
飾演者:陳紅
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三國演義》人物,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王允將貂蟬收為義女,定下連環美人計,離間董卓與養子呂布的關系。最終呂布殺死董卓,為國除害。
陳紅飾演的另一個版本貂蟬:
2001年陳紅參演了古裝歷史劇《呂布與貂蟬》在劇中飾演貂蟬一角,該劇講述了漢朝末年呂布與貂蟬之間的愛恨情仇的故事。
⑶ 跟東漢歷史有關的電影、電視劇有那些
電影《張衡》,電視劇《漢宮飛燕》、《母儀天下》、《三國演義》前半部。
⑷ 《赤壁》上觀後感
《赤壁》所描述的是在東漢末年,公元208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同時驅逐劉備,准備攻打孫權。接替兄長基業的孫權,接受魯肅的建議,調出周瑜,聯合劉備,共同伐魏。之後,滾滾長江分隔南北,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交織出一場前所未有、空前絕後的超大型戰爭。
《赤壁》以三國歷史為依託,加進了導演的理解和感悟,在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吳宇森導演理解下的諸葛亮和周瑜的關系,它不像原著中羅貫中筆下的兩人,爭鋒相對,互相算計,最後是以諸葛亮的大獲全勝告終;而在電影《赤壁》里,兩人是琴瑟合鳴,一見如故,惺惺相惜,甚至有斷背的嫌疑,但絕對是互相欣賞而心無芥蒂,讓觀者少了些「既生瑜,何生亮」的惋惜和遺憾,這是最讓我感動和
認同的一點 。金城武演的諸葛亮 ,雲淡風輕,詼諧幽默,帥得一塌糊塗;梁朝偉演繹的周瑜,絕對是導演最喜歡的角色,他集中了完美男人所有的優點:溫文爾雅,驍勇善戰又滿懷俠骨柔情,偉仔把周瑜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再加上「花瓶」林志玲的傾情演繹,絕對是本劇一大亮點。
在電影中,其他角色也是各有所長 。胡軍詮釋的趙子龍勇猛無比,個人覺得比《見龍棄甲》的劉德華要強;張豐毅表現出了曹操的陰險狡詐;趙薇的孫尚香個性鮮明,有稜有角;孫權的扮演者張震也抓到了他的心理。吳宇森導演在劇中毫不掩飾地表現了對周瑜和諸葛亮的喜好,特別是在八卦陣一役中,淋漓盡致地給予他們對勝利後的贊許和褒獎 。
在此劇中,導演繼承了自己一貫的影片的風格,並把自己的理解和世界觀加入其中,肝膽相照的兄弟,志同道合的朋友,清晰而簡單,振奮而激烈。當然還少不了他的電影里不可或缺的白鴿。我認為,就國產電影來講,《赤壁》比張藝謀的《英雄》,陳凱歌的《無極》,馮小剛的《夜宴》都好,他描述出了最值得感動的人性關系。
當然,片中也有我不贊同的地方,它說曹操攻打吳國是為了小喬,這稍顯牽強。當然,劇中也有很多笑場的畫面:從劉備深情地端一碗飯給諸葛亮說你多吃點吧;從周瑜牽強地把剛出生的小馬叫做「萌萌」;從諸葛亮搞笑地一而再,再二三的說著「略懂」到曹操的「慾望過多,思望過盛」,都會引發滿場笑聲。但是,又有什麽關系呢 ,這些都沒有影響到整部電影的結構和脈絡,我們就權當以一種快樂而單純的心情去觀看吧。
現在,對《赤壁》的下集,我已經有了期待,關於草船借箭,關於火燒聯營 ,我想,一定會更加氣勢恢弘,波瀾壯闊吧,相信我一定會再走進影院觀看的,一定。
⑸ 如何評價陳凱歌近期作品《妖貓傳》
有點心疼《妖貓傳》,我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的,但看完大部分影評,我也能理解給《妖貓傳》差評的觀眾。
我對《妖貓傳》的好感,難道就因為這部電影讓我產生了極強的感情共鳴嗎—。
我說的不是電影里對楊玉環的愛,而是妖貓催作者白居易不斷改稿的過程,可以說是男作者看了會沉默,女作者看了會流淚。
也絕不是因為這部電影具有一定的現實批判性。
我說的不是眾星捧皇後便盛極必衰的朝廷,而是黃鶴無論在電影內外都不是好東西。
當然不是因為這些。
雖然黃鶴不是好東西。
其實這部電影最直觀的「好」如你所見,無須我多言:盛唐奇景之下的聊齋故事,觀眾在影院受到的強烈感官刺激自然會宣告這部電影的氣魄與氣質都是超一流的,用恢弘、奢華與驚奇、怪奇等詞語來形容,我相信都不為過。
可是,畫面好誰都看得懂,這卻不是決定一部電影是否是傑作的關健——要不然《無極》也那麼美,為什麼陳凱歌卻因它被批評呢。
所以我要說,《妖貓傳》絕不是一部與《無極》同一檔次的作品。
⑹ 微電影白發親娘觀後感
微電影《白發親娘》:用一部高質量的廉政反腐警示微電影進一步提升預防職務犯罪的宣傳效果,擴大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的公信力和社會影響力。搞好黨的廉政建設,從源頭上預防職務犯罪是黨中央的指示,也是人民群眾的呼聲。汝州市人民檢察院順應時代要求,從關心愛護幹部的角度出發,拍攝預防職務犯罪的微電影,站位高遠,意義重大。
沒找到相關讀後感文章。
⑺ 關曉彤演過哪些電視劇
關曉彤演過的電視劇比較多,下面列舉幾個比較熱門的:
《甜蜜暴擊》、《鳳囚凰》、《極光之戀》、《好先生》、《九州天空城》
⑻ 有沒有一些關於東漢早期的電視劇
有關於東漢早期的電影……大漠之雲歌。
⑼ 三國演義中貂蟬的扮演者
是著名演員陳紅。
陳紅,1968年12月13日出生於江西省上饒市,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女演員。
1985年,參演個人首部電影《這里有泉水》,飾演余多正式出道。1991年,參演電視劇《三國演義》,飾演貂蟬。1998年,參演電視劇《大明宮詞》,飾演太平公主。
1996年,陳紅和陳凱歌導演在美國注冊結婚。婚後陳紅漸漸從台前准入幕後,由她擔任總製片的電影有《無極》 、《趙氏孤兒》等。
(9)無極東漢微電影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劇組頭兩次邀陳紅去競選「貂蟬」一角時,她沒去。她覺得自己與這位人人皆知的漢朝美女相去較遠,即使去了也不會選上。或許正是這輕松感,反而使陳紅擊敗了眾多競選者。
為了准確理解人物的特點,陳紅抽空讀了五遍小說《三國演義》,從心理上接近角色;陳紅扮演的貂蟬雍容大氣,眉眼間很有古代女性的那種溫婉賢淑,非常知性的一款貂蟬!
為了在外形上和貂蟬接近,她特意辦了健身卡,每天活動5小時左右,使體重減到50公斤。同時還學了一些舞蹈,拍攝時大部分舞都是她自己跳的。
1994年三國演義在央視台播出,陳紅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扮演了貂蟬,那時的扮相真是美艷動人,受到了觀眾的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