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讓人細思極恐的戰爭片,是戰爭太殘酷,還是人性容易扭曲
《冒牌上尉》是一部令人細思極恐的影片,在德國法西斯戰敗的前夜一個逃兵在路上撿到了一套上位的軍服。於是他便狐假虎威地開始了喪心病狂的殺戮游戲,陪他玩下去的人有的是逃兵有的是散兵,也有百姓和戰俘營的軍官。他們之中有的人已經看出端倪,但卻各自心懷鬼胎選擇不揭露真相,利用這個假上尉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披上代表榮譽,地位,權利的軍服後,反而撕裂出一個人性的口子,瘋狂暴露出了最肆無忌憚的暴虐,冷血,虛偽和無止盡的慾望。
在二戰尾聲期這個特殊的時間,利用民意/軍心的動盪、各軍事/司法部門之間的制掣制衡,一個普通人以近乎黑色幽默的荒誕方式,一步步黑化成活生生的惡魔,殘酷得令人不寒而慄,簡直是納(極)粹(權)崛起的縮影;民眾在權利面前的盲從與利己立場的站隊,平庸個體從惡心理的激發與擴張,心靈黑洞在迷狂中無限沉淪,最終只能任人性深淵吞沒。
戰爭會導致人性惡之花的兇猛綻放,非常生猛非常黑色,極端時代里的官場現形記,一身代表權力的皮囊就將一個逃兵以及附庸者們的內心惡魔無限放大,更諷刺的是一大群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普通人,他們服從只是權力虛幻的象徵物,為此輕易便丟棄了人性的善面。看完發現竟然是真實故事改編,驚訝真實人性竟遠比戲劇故事更加荒誕、黑色。
至於為何大家都沒能認出他是假冒的,大概這幫人還希望自己是有組織的,可以利用權勢,還希望回到那個輝煌戰無不勝的鼎盛時期。主角快速而又准確地適應了新身份,並輕而易舉地發動了一場大屠殺,這大概就是戰爭最令人不寒而慄的地方。從開始怕被發現的膽戰心驚到後來冷酷無情處決搶了女人的下級軍官和縱欲,那隻是一個不到20歲的青年,所以不得不說人性之可怕更是讓人不寒而慄。
Ⅱ 日本電視劇阿信 阿信裡面演加代(長大以後的)和加代的媽媽的是誰啊
1、東照美飾八代加代
東照美,演員,主要作品有《突如其來,宛如風暴》、《殘酷:黑薔薇私刑》等。
演員表:
1、小林凌子飾谷村信(童年)
2、田中裕子飾田倉信(青年)
3、乙羽信子飾田倉信(老年)
4、泉平子飾谷村藤
5、伊東四朗飾谷村作造
Ⅲ 怎麼評價電影湄公河行動
《湄公河行動》是一部以真實案件還原程度非常高的劇作。
影片節奏感極強,毫不拖泥帶水是所有觀眾對該片產生的最大共鳴,這部電影沒有浪費每一幀畫面,精準地抓住了觀眾的心,可以讓觀眾迅速入戲;
(3)電影殘酷黑薔微私刑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2011年10月5日清晨,兩艘中國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流域遇襲,船上13名中國船員全部遇難,並在船上發現90萬粒毒品。這宗槍殺十三名中國船員的血腥冤案,掀起了悲劇的序幕。
面對矛頭指向中國運毒、顛倒是非的輿論,為了還遇難同胞一個清白,中國決定派出緝毒精英,組成此次案件的特別行動小組,以高剛(張涵予飾)為隊長,潛入金三角查明真相,竭力揪出案件的幕後黑手。然而緝拿真凶的過程並非他們想得那麼簡單,事件的進展撲朔迷離,通往真相的道路更是險象環生。
Ⅳ 如何評價電影《湄公河行動》
電影《湄公河行動》的成功,在於林超賢將港產犯罪動作題材與國內主旋律進行巧妙的結合,創造出既說了事兒又很好看的主旋律商業大片新模式。
時間回到2016年,吳京的《戰狼》出人意料的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但鑒於多年來主旋律影片給觀眾留下「不好看」的印象,《戰狼》的成功更像是一個特例。
起初,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和香港導演林超賢讓我對《湄公河行動》捏了把汗。真實的湄公河行動案情錯綜復雜、時間跨度大、涉及人物多,又是中國首次跨境執法行動,如果平鋪直敘的來講,看2014年的電視劇版《湄公河大案》即可。
本片的真實性,主要體現在張涵予、彭於晏在異國他鄉辦案,遭遇到的種種極端情況。片中,從玩槍賭博吸毒的孩子,陰險殘忍的毒販,到隱藏背後的高官,都因毒品帶來的強烈快感和巨額利益鋌而走險。在耀眼的緝毒成績背後,是緝毒警察們用青春和生命換來的。
雖然本片基本沿用了好萊塢業已成熟的套路,拍出了好萊塢動作大片的即視感,動作槍戰戲不走形,文戲感情戲不走心,但其主旨明確、節奏明快,在觀賞性和娛樂性上達到了一定的平衡,是近年來國產動作大片中的經典之作。
Ⅳ 有什麼好看的電影嗎
喜劇(2部)
1.《玩具總動員4 》
皮克斯的招牌之一,耗時9年的續作,不但沒有讓人失望,反而另闢新意,和第三部一樣,第四部早已不是兒童向的動畫片,故事前半段講的是有了新主人的胡迪,漸漸失寵被遺忘,可他還是陪伴主人成長,在後半段看過更大的世界後,胡迪的人生觀似乎發生了轉變,以他的方式從另一個角度創造屬於他自己的價值。
1. 精彩十足,有趣中帶有些許傷感。
2. 不是重復之前的套路,帶來了新的立意和思考,當然前三部也是很精彩的。
3. 動畫技術上無可挑剔,一部水準很高的動畫電影。
2.《哪吒之魔童降世 》
這部爆火的電影不用多說了吧,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44億。只要看過的都贊不絕口,講的是「生而為魔」的哪吒,從小在孤獨和誤解中長大,與自己命運抗爭到底的成長經歷故事,可以說是中國大陸到目前為止綜合素質最優秀的3D動畫長片。
1. 這部電影可能是近年來國產動畫的上限了,非常值得一看。
2. 看完後,你會發現中國動畫不缺技術,缺的是好的導演和編劇。
3. 關於親情,命運,偏見的深度探討。
三.動作(9部)
1.《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
講的是大魔王滅霸集齊6顆無限寶石許下了宇宙一半生物消失的願望,復仇者聯盟發現後找到滅霸,卻發現6顆無限寶石已被銷毀,過了五年,在量子領域的復仇者聯盟成員蟻人回到了現實世界,復仇者聯盟的英雄決定用量子科技製造時光機穿越到過去重新收集6顆無限寶石許願扭轉這一切的故事。
1. 這是導演送給漫威粉絲的一份禮物,一些電影裡面的梗需要資深漫威粉絲才看得懂。
2. 不是大團圓結局,最後還是回歸了個人超級英雄主義。
3. 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部,有歡笑,有感動,也有震撼。
2.《羅小黑戰記》
羅小黑是一隻隱匿於人類世界貓妖,因為家園遭到破壞而開始流浪,這場旅途中惺惺相惜的妖精同類與和諧包容的人類夥伴相繼出現,讓小黑陷入了兩難抉擇。
1. 這部電影的畫風可愛,簡單,有點宮崎駿電影的那種味道。
2. 一部溫暖人心,安靜美好的小眾作品。
3. 雖然畫風可能讓人覺得有點低齡,但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動畫片。
4. 人物設定上並不是非黑即白,一定程度拓寬了電影的深度。
3.《蜘蛛俠:英雄遠征》
鋼鐵俠用自己的犧牲拯救了這個世界,鋼鐵俠留給了蜘蛛俠一份遺產,還不成熟的蜘蛛俠在繼承了鋼鐵俠的遺產和責任後,發生了和神秘客的幻境糾紛,在逆境中成長的故事。
1. 蜘蛛俠的第七部真人版電影,漫威迷不能錯過。
2. 劇情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反轉。
3. 兩個彩蛋等你發現。
4.《疾速備戰》
這個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在第一部,男主角約翰威克曾是神秘殺手組織的一員,由於小混混殺害了女朋友留給他的狗,他重出江湖大開殺戒,在第二部中因為違反了不能在酒店殺人的規則,他被組織驅逐並遭到懸賞通緝,第三部中全球殺手聞風而至,一路追殺,講述他殺出重圍,終結逃亡之旅的故事。
1.「1萬種」殺人方式,瘋狂刺激腎上腺素。
2.一部無時無刻不在打鬥的動作爽片。
3.適合純娛樂喜歡精彩動作的朋友,不適合想深度了解分析劇情,挖掘深度的朋友。
5.《安娜》
故事聚焦神秘女殺手安娜的成長及執行各種暗殺任務的經歷,在美麗的外表下,安娜擁有聰明絕頂的頭腦和強大的戰鬥技巧,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刺客之一,她遊走於黑白兩道,只要被鎖定的目標,從不失手。
1.《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導演。
2.這位女特工殺手是超模薩莎露絲主演的,腿長兩米,女性逆襲的電影。
3.動作戲不算突出,展現角色的計謀博弈和扣人心弦的配樂。
4.劇情方面還是有許多反轉和懸念,雖然不算特別驚喜但還是不錯的。
6.《惡人傳》
這部電影講的是韓國江湖上令人聞風喪膽的黑幫老大在某天被一名神秘莫測的連環殺手暴力襲擊後倖存,與當地警探形成一種奇妙的搭檔關系,聯手捕捉虐待狂殺手K的故事。
1. 韓國黑幫電影,主角是韓國當紅明星馬東錫,演技沒話說。
2. 以暴制暴,警察和黑幫聯合破案讓人眼前一亮。
3. 拳拳到肉的打擊感,血肉橫飛的視覺沖擊,緊張激烈的飛車追逐。
4. 有評論說在敘事上更像是洗白黑幫和黑警察。
7.《極限職業》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群警察為了抓到喜歡點炸雞外賣的毒梟開了一家炸雞店,結果不經意間卻賣出了生意火爆的網紅炸雞,餐廳一夜爆紅,訂單電話接到手軟,他們都沒法專心抓毒梟的故事。
1. 讓我想起了絕命毒師里的炸雞叔,是否致敬了一下。
2. 一部爆米花電影,氛圍輕松愉快,演繹緝毒警察和毒梟的搞笑日常,還不錯的警匪喜劇。
3. 打鬥戲有種香港片的味道。
8.《極限逃生》
講的是一個新時代的無業青年參加母親七十大壽的時候,他遇到了大學攀岩社團的後輩義珠,正當壽宴進行到高潮,酒店所在區域被科學家故意報復,釋放了毒氣,一家人緊急逃生的故事。
1. 一部災難動作喜劇片,可以看出韓國電影做的嘗試還是比較新鮮和成功的。
2. 本人也算是允兒的顏粉,很漂亮,在這部電影中表現還是不錯滴。
3. 逃生氛圍緊張中有歡笑,歡笑中有勵志,勵志中還有一點溫馨。
4. 主旨:眼前的平凡並不是全部,其實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關鍵時候也有大大的能量。
9.《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
講的就是蘭博的養女去墨西哥質問她的親生父親為什麼拋棄她,但是不幸被當地毒梟害死了,蘭博開始復仇最終把他們一鍋端了的故事。
1. 故事很簡單,畫面很血腥很暴力。
2. 雖然說動作片對劇情的要求不高,但是真正刺激的部分也就最後20分鍾。
3. 喜歡史泰龍和第一滴血系列的朋友還是值得看,最後有一種英雄遲暮的悲涼。
四.愛情(3部)
1.《少年的你 》
講的是一個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陳念遭到了周也為首的三人組的霸凌,一次偶然陳念邂逅了小混混小北,小北答應陳念暗中保護她免受欺凌,在經歷了很多殘酷的事後彼此守護的故事。
1. 易烊千璽和周冬雨主演的,周冬雨演技沒話說,易烊千璽的演技讓人刮目相看,不負眾望。
2. 一部非常有意義的電影,把校園霸凌話題帶入公眾的視野,很殘酷卻也很真實。
3. 對高考,原生家庭,校園霸凌的探討,戳中了很多當下的現實問題,引發大眾思考,讓人很動情。
2.《燃燒女子的肖像 》
一部法國愛情女同電影,故事講的是才華洋溢的年輕女畫家瑪莉安收到委託,需要在對方不知情的狀況下,完成富家小姐艾洛伊茲出嫁前的肖像畫。兩人在畫與被畫的親密接觸下漸漸萌發了禁忌的曖昧情愫,隨著大婚之日越來越近,她們的愛火卻越燒越猛烈。
1.72屆金棕櫚獎提名,77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2.故事發生在孤島上,全片大部分時間就三位女性出場,所以導演對人物的刻畫是非常細膩的。
3.女性不被重視,獲得解放到因為那個時代的原因必須壓抑自己,最終分別的結局,這其中的種種細節非常感人,讓人念念不忘。
3.《白蛇:緣起》
可以說是19年國漫帶給我們的第一份驚喜,講的是許仙和白娘子斷橋相遇五百年前的故事。許仙的前世許宣是一位捕蛇人,白蛇少女小白在一次刺殺失敗後被阿宣所救,但是小白卻失去了記憶,阿宣幫助小白尋找線索中產生愛情的故事。
1. 場景是真的很精美,隨便找一張都可以拿來當壁紙。
2. 劇情的話絕不是敷衍觀眾,實話說還不錯,當然是在國漫大環境下的對比。
3. 雖然核心講的是人和妖的生死戀,但是我還是津津有味的看完了。
五.科幻(3部)
1.《流浪地球》
根據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講的是2075年太陽即將被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面對困境,人類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1.票房46.5億,位居內地影史第三名。
2.不是超級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類共同改變自己命運。
3.這部電影的故事設定也太宏大了,一部展現中國人自己文化的科幻片。
4.雖然借鑒了好萊塢大片風格,但是從核心講是完全不同的,它體現了中國親情、自我奉獻,國際合作許多理念。
2.《阿麗塔:戰斗天使》
故事講的是一位醫生偶然間遇到了只剩下頭顱的阿麗塔,為了救治這位女孩,醫生對阿麗塔的身體進行了改造,醒來之後的她忘記了所有的事情,為了找回自我,阿麗塔踏上了尋找記憶之路。
1. 編劇和監制是《阿凡達》 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2. 一部改編日本經典漫畫《銃夢》的電影,漫畫的風格是日系暗黑系,電影的風格是歐美爆米花。
3. 主角幾乎全CG製作加真人動作、表情捕捉。
4. 打鬥鏡頭酷炫,特效畫面精細,一部動作爽片,劇情稍顯薄弱,對劇情要求不高的朋友值得觀看。
3.《吾乃母親 》
故事講的是一名少女在人類滅絕後,被一個用於構造生命讓人類重現於地球、被稱為「母親」的機器人所創造,成為了新一代人類中的第一位,並且與「母親」保持著獨特的關系,然而一名受了傷的陌生人的到來讓這名少女對於母親告訴自己關於外面世界的一切以及母親的意圖產生了懷疑。
1. 一部科幻懸疑驚悚片,算是網飛中質量比較好的了。
2. 腦洞很大的懸疑電影,喜歡燒腦思考的朋友那就不要錯過了。
3. 影片看完後有很多更深的問題值得探討,比如人和機器人道德倫理的不同,未來AI和人類的關系等等。
六.懸疑(3部)
1.《利刃出鞘》
講的是一個富豪小說家在85歲生日的第二天被發現在自家莊園離奇自殺,留下了億萬遺產。
被匿名人僱傭的大偵探和富豪小說家的孫子都在調查此案件,發現富豪家族每個人都想得到這筆遺產,最後發現真相的故事。
1. 演員陣容很強大,一部由「007」丹尼爾·克雷格和「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主演的懸疑電影。
2. 非常棒的劇本,邏輯縝密,環環相扣跌宕起伏,但是這部電影的重點不是在反轉上。
3. 需要燒腦思考的電影,喜歡破案的朋友可不要錯過。
2.《平原上的夏洛克 》
一個以河北農村為背景的故事,講的就是樹河在買菜途中被車撞了昏迷住院,肇事車逃逸,他的兩個好朋友騎著車在華北平原上追尋肇事司機的故事。
1. 一個新人導演和一群素人演員的接地氣電影,圈內人一片好評。
2. 鄉村黑色幽默,荒誕有趣中又顯得溫馨感人。
3. 裡面的內容拍的很真實,貼近生活,又土又酷的影片。
3.《誤殺》
一部翻拍印度懸疑片《誤殺瞞天記》的電影,講的就是一個女兒誤殺了准備強暴她的督察長兒子,她的父親為了維護女兒,捍衛家人,在知道法律無用後,埋屍掩蓋證據和濫用私刑的督察長展開較量鬥智斗勇的故事。
1. 一部國內翻拍比較成功的犯罪懸疑電影。
2. 時長相比原版164分鍾縮短了52分鍾,節奏更快更刺激。
3. 因為過審的問題,故事的地點在泰國,大家都懂的。
4. 情節反轉很多,演員的演技也很不錯,不過不建議帶孩子觀看,因為會做噩夢。
Ⅵ 有沒有好看的電影推薦
1、《控方證人》
豆瓣評分:9.6
推薦理由:抱著對法庭題材的偏見去看,沒想到竟是一部夠回味好幾天的片子,不僅僅因為驚艷的結尾,整部戲就像讓觀者身臨其境一樣。
思其所思、憂其所憂,黑洞一樣的劇情吸引著人,最後把你完全裹住、迅速吞噬。演技、導演、編劇真是驚為天人,第一部懷德片。
2《沉默的羔羊》
豆瓣評分:8.8
推薦理由:頗具匠心地將恐怖片與偵探片結合成一體,採用希區柯克式的懸念手法和現代恐怖片的心理分析,將觀眾引入了象徵性的潛意識的世界。警察為了捉一名殺人狂魔而不得不求助於另一名殺人狂魔,這本身就具有強烈的荒誕與諷刺意味。影片一直在尋找人類社會的恐怖之源,最後得出了一個「由於秩序本身的問題造成的,反過來危及秩序的犯罪病例」的結論,這使得影片具有了一定的社會意義。
3、《七宗罪》
豆瓣評分:8.8
推薦理由:實至名歸,拋開那些故弄玄虛的宗教元素和直挑感官的血腥殘虐,性格懸殊的臨時搭當追查變態連環殺手的套路也早己不新鮮,但殺手身後背負的道義信條令人不寒而慄。剪輯流暢、布光強烈、鋪墊扎實、氣氛隱憂,最後布局揭曉等一干芬奇式解密精緻耐看且合情合理,無論手法還是立意都經得起回味。
4、《未麻的部屋》
豆瓣評分:8.9推薦理由:1小時20多分鍾的片子, 卻感覺像2個小時的片, 不是因為無聊難耐, 因為涉及幾個人的人格分裂和精神錯亂等, 情節復雜而且引人入勝, 給人一種內容滿滿的感覺。 同時故事的節奏處理得相當好, 講述得干凈利落, 一步到位, 點到輒止。
Ⅶ 私刑的其它相關
早在1896年,俄亥俄州的立法機構作出了如下定義:「任何出於非法目的聚集起來、旨在給他人帶來破壞或傷害或通過暴力以實施糾正權為借口而沒有獲得法律授權的群體將被視為『暴徒』,他們對任何人身體所實施的暴力行為就構成了『私刑』。」[3]但比較得到公認的定義是1940年由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簡稱NAACP)提出的,該定義認為私刑具備以下四個因素:1、必須有證據證明有人被殺害;2、被害人是非法處死的;3、三個以上的人群參與了殺害;4、以維護公正或傳統為借口。但由於這一定義把導致殘廢和私刑企圖排除在外,因此沒有得到美國司法部的認可。[4]還有的學者提出了定義私刑行為的另外四個共同特徵:1、一般來說,暴徒們對受害者是否有罪的證據並不關心;2、其行為得到所在社區的支持或默認,不是通過執法機構來實施;3、私刑實施的目的不僅是針對個人的懲罰,而且是捍衛白人至上的方法;4、許多私刑都包含高度儀式化的折磨形式,如閹割生殖器等。[5]
由於對私刑的定義不一,所以不同機構在私刑數量的統計上也存在差別。以1914年為例,對私刑數量進行系統記錄的三家機構《芝加哥論壇》(Chicago Tribune)、塔斯克基學院(Tuskegee Institute,一所由著名黑人領袖布克·T·華盛頓創辦的黑人職業大學)、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公布的數據分別為54、52和74。
有的學者對私刑是「美國獨有」的說法提出異議,認為私刑是人類社會一種比較普遍的行為,並舉例加以證明:早在1644年,就有學者使用lynching(私刑)一詞描述法國一群暴徒襲擊三位政府官員的行為;1769年,在愛爾蘭,一群暴徒把警察的一個線人肢解,然後一片片釘在監獄門上;在中國,18世紀曾發生過暴徒追殺巫師的事件,19世紀出現過活燒盜賊的情況。「私刑法」則可追溯到聖經,其中宗教習俗取代了法律。在美國歷史上,類似私刑的做法很早就開始出現。早期的新英格蘭清教徒在訓斥墮落的人時就使用過鞭打。美國獨立戰爭中,私刑的方法有了改變,人們採用塗焦油和羽毛代替鞭打,並使這種做法全國化。由於其首次被用於愛國行為中,因而獲得了好評。[6]
私刑是一種集種族主義和虐待狂為一體的殘忍懲罰方式。絕大多數私刑都是用槍打死或用繩子弔死,或兩者兼而有之。但許多針對黑人的私刑性質非常惡劣,實施者還使用捆在樹上燒死、致殘、肢解、閹割等身體折磨的方式。在《兄弟》(Brothers)一詩中,詹姆斯·韋爾登·約翰遜(James Weldon Johnson)描寫了一群白人暴徒活活燒死黑人的悲慘情景:「夠了,這個畜牲一定得死!/快點!把他捆在那棵橡樹上!/它比這棵纖弱的松樹更耐火燒。/現在拿油來!堆放在四周!等一下!/不要堆放得太快或太高,否則我們會/減輕他臉上的痛苦和恐懼。/現在拿火把來!把油點上火!/火苗已經竄起頭一般高。哈哈!聽那尖叫!/又傳來一聲!比第一聲更高。/打水來!往上澆!朝火上潑一點水,/以免燒得太快。就這樣!/現在讓火又慢慢燃起。瞧那兒!/他扭動著!呻吟著!他的眼睛瘋狂地鼓出來了,/搜尋四周求救,這是白費神!」[7]閹割黑人男子的生殖器在美國白人看來具有特別重要的象徵意義。在黑人獲得人身自由之後,「把黑人男子的生殖器從其身上割掉,暴徒們強有力地否決了黑人男子做父親的象徵和男子漢符號,打斷了黑人男性生殖器形象所代表的特權,從而通過肢解這種反常行為收回黑人男子可能獲得的公民權。」[8]
雖然實施私刑的暴徒是白人成年男子,但在場的人中不乏婦女和小孩,有時婦女還是行動的煽動者。[9]克勞德·麥凱(Claude McKay)在《私刑》(Lynching)一詩中把這些小孩稱之為「未來的私刑者」,他們「帶著幸災樂禍的殘酷」跳舞歡呼:「哎!拉繩!/往上拉!/白人活下來/黑人去死。//伙計,拉呀,/發出血腥的喊叫/隨著黑人孩子身體旋轉/白人死去……」。參與私刑的不僅僅是一般白人群眾,甚至連執法者——地方警察——也經常對私刑給予支持。他們或者親自參與其中,或者對私刑採取寬容或袖手旁觀的態度。休斯在《逼供》一詩中描寫了警察的粗暴:「打我!捅我!/強迫我承認是我做的。/鮮血濺在我的運動衫/和我的黃褐色絨面革鞋上。//南瓜燈籠般的臉/籠罩在灰色垂邊軟帽下。//猛擊我!鞭打我!/象噴燈/發出尖叫。/踢在我腿間的三腳/殺死了那些/我明天製造的小孩。//欄桿和地板象羅馬煙花筒/沖天直上。//當你把冷水/潑在我身上/我會在紙上/簽名……。」在執法人員都參與私刑的情況下,黑人只能指望上帝,這就是休斯的詩歌《除了上帝還有誰》一詩所描寫的主題:「我抬頭看見/那個人們稱為執法的人/正沿著街道/向我走來!我頭腦中想到/會被擊倒死去/或被刑訊逼供/謀殺而死。/我祈禱上帝,如果你能,/把我從那人手中救出!/別讓他把我打成泥漿!/但上帝動作不快,/執法者舉起了棍棒/把我打入了/活生生的地獄!//現在我還不明白/為什麼上帝不保護人們/免遭警察的粗暴。/身為窮人和黑人,/我沒有武器還擊/因此除了上帝/誰能保護我?」 清朝政府為了鎮壓人民的反抗,接過了明王朝的衣缽,吏治中私刑變本加厲。當過地方官的鄭板橋寫過一首題為《私刑惡》的樂府詩,揭露某些地方官及其爪牙對犯人動輒用刑的慘酷景象:「椽吏搏人如豕搏。斬筋抉髓剔毛發」、「牽累無辜十七八」,其目的無非是「以慘掠取錢」。劉鶚在長篇小說《老殘游記》中有山東曹州府酷吏玉賢草菅人命,將老百姓當做強盜關在木籠里不給水喝,在烈日下曬死或在寒風中凍死的描寫。為此,他發出了「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的對玉賢之流所謂「清官」的抨擊。
假如說,鄭板橋的《私刑惡》和劉鶚的《老殘游記》只是以文藝形式反映清朝吏治的黑暗;那麼,道咸年間先後30餘年在四川、福建、山西等八省歷任知府、按察使、署理巡撫的張集馨所著的《道咸宦海見聞錄》中的記載,更直接地揭露了當時統治者對人民的殘酷鎮壓。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十一月,張集馨到四川接任按察使時,在日記中記述他的前任劉燕庭審案的情況:「凡各屬解到疑匪,不問真偽,先責小板四百,然後訊供,其中供情得,而罪名莫定,即於大堂杖斃」,或者,「將犯人押至東門大街城隍廟,於神前抽簽,若陽簽則免死,若陰箋則立斃……嚴刑慘酷,腦裂骨折者不知凡幾」,有的甚至「用鑊煮之」,荒唐暴虐,令人發指。
以上刑罰,當然是辦「匪」案而用的。那麼,「匪」到底是何等樣人呢?張集馨也有描述:「所捉者半屬乞丐小偷及無業遊民」,但「委審官員,專以刑求為能,逼供定案,概予駢誅」。因此,同屬封建統治集團一員的張集馨也認為對「匪」處以極刑,「未必即情真罪當」。他還在書中揭露四川各縣都有一種「苦楚百倍於囹圄」的「卡房」。關在「卡房」里的「罪犯」(大多是民事糾紛中的當事者和證人),「每日給稀糜一甑,終年不見天日……通省瘐斃者,每年不下一二幹人」。
私刑是美國歷史上最慘無人道的國內種族恐怖主義行為之一,「是美國社會獨有的犯罪行為」[1],對美國這個向來以民主、法治自稱的國家構成了極大的諷刺。然而,有很長一段時間,這段丑惡的歷史就像沒有發生過一樣,沒有受到美國民眾應有的關注。2000年初,亞特蘭大古董商詹姆斯·艾倫(James Allen)在紐約一個小型畫廊展出了68張私刑照片,參觀的人群絡繹不絕,這才引起了人們對美國私刑問題嚴重性的重新關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發表長篇文章對此進行了評論,接著又發表了社論,聲稱其畫面慘不忍睹,可與德國納粹分子的大屠殺相提並論。[2]
歷史上,私刑的主要對象是處於受壓迫、受歧視地位的美國黑人,其中絕大多數是美國黑人男子。私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形式和理由,但始終不變的一點就是,私刑總是或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與黑人男子對白人女性的性侵犯指控聯系在一起,從而形成了私刑制度下人為的美國黑人強奸神話或定型。對這一現象進行研究,將有助於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美國黑人所遭受的悲慘歷史命運,了解美國民主的來之不易,從而能夠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動態地看待美國的民主進程。
在美國,私刑是一種很難界定的社會現象。由於人們對私刑的了解幾乎都來自於報紙的報道,因此「私刑」最初如何定義不得而知。即便今天,私刑依然是一種很難明確界定的術語。
據塔斯克基學院檔案記載,1882—1968年期間,美國發生的私刑數共計4743起。[11]對美國人為什麼偏愛私刑,早在1890年代學者們就開始展開嚴肅的學術研究。主要提出了三種理論:1、人民主權論(people sovereignty);2、邊疆心態論(frontier mentality);3、控制工具論(instrument for control)。[12]
我們知道,美國的主要立國文件《獨立宣言》確立了「政府權力來自於人民,如果人民受到威脅時,可以收回權力」等原則。因此,主張人民主權論者認為,這種集體暴力行為是人民主權的表現。美國私刑暴露了美國憲法制度中的一個悲劇性缺陷,表明美國人不相信法律及正當程序。普通公民認為,既然自己制定了法律,他們就可以組織人群在法律機構之外的大街上執行法律。正如卡特勒(James F. Cutler)所指出的,「在人民制定法律的地方,法律機器對控制群眾騷亂就顯得無能為力,這是不可避免的。」
邊疆心態論認為,私刑最經常發生在人口稀少的地區,那裡不僅制度化的執法機制還沒有為人所普遍接受,而且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司法機構,因此在充滿暴力的西部邊疆地區,群眾暴力就成為必要行動。這種觀點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非常流行,得到了最高法院法官、哈佛大學法學家以及許多政府官員的認可。一些親身參與私刑的人也解釋說「對法庭缺乏信心」是導致暴徒私刑的原因。上述兩種觀點的共同點在於都認為,執法機制在黑人種族犯罪問題上軟弱無力是導致私刑泛濫的原因,因為美國白人認為,法律完全不適用於來自於低人一等的黑人種族成員的犯罪行為。而且這些暴徒對漫長的司法程序沒有耐心,也蔑視司法在解決問題時據稱的仁慈原則。
但邊疆論很容易被推翻。如有的學者指出,直到十九世紀末,這種非法暴力在中西部也很盛行。事實上,只有新英格蘭和位於東北部、大西洋中部的幾個州私刑很少。十九世紀中期,早期的西部和更往後處於發展中的西部已經建立起有效的司法和法庭,但依然發生集體暴力行為。[13]因此,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主流學者開始把私刑視為精英階層控制下屬、尤其是自認為高人一等的白人控制低人一等的黑人的工具。美國南方白人通過這種群體暴力行為來維持自己的等級特權。
著名學者米德爾則從心理病理學的角度對造成私刑各種因素進行了分析。[14]貧困及其經濟恐懼被認為是因素之一。一般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私刑的增加與黑人大規模遷移及由此帶來的競爭有很大關系。還有證據表明,棉花價格下降與私刑增多之間也存在很大相關性。
白人的經濟恐懼還與社會恐懼結合起來。他們擔心,黑人會擺脫自己的處境,失去控制,從而危及白人的社會地位,因此需要採取措施予以捍衛。著名黑人社會活動家沃爾特·懷特對此作出了精闢的論述:「私刑與其說是因為黑人犯罪,還不如說是南方白人對黑人進步恐懼的表現形式。」人們普遍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參戰回來的黑人士兵(有的甚至還沒有脫下軍服)被處私刑,其公開的動機就是擔心黑人通過在法國服役對自己的社會地位產生「錯誤的想法」。
南方白人受教育程度低以及整個文化氛圍也是一個重要的背景因素。此外,南方盛行的宗教是心胸狹窄、缺少寬容、帶有「原教旨主義」特點的新教福音派(Protestant Evangelical religion)。衛理公會(Methodist)和洗禮教(Baptist)牧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積極參與振興三K黨。很少有牧師和宗教領袖站出來對私刑表示反對。
私刑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南方封閉、與世隔絕的環境及由此導致的農村和小鎮日常生活的單調乏味。由於缺少健康的娛樂活動,生活枯燥,因此私刑就成為人們追求刺激的替代品。
美國私刑之所以猖獗,媒體的支持和贊美也具有一定的責任。美國主流報紙經常對白人社會要求對被控犯罪的黑人進行私刑處罰的呼聲表示支持,或在私刑發生後對暴徒大唱頌歌,有時甚至刊登有關計劃好的私刑的地點和時間。[15]1915年3月開始上演的電影《一個民族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與美國20世紀初三K黨的復興有著直接而重大的聯系。根據托瑪斯·迪克森(Thomas Dixon)以內戰和重建為基礎創作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這部電影對馬背上的騎士三K黨推崇備至,認為是他們拯救了美國南方。據不完全統計,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多達5000萬人。這部電影在南方尤其反響強烈,觀眾情緒激昻,邊看邊高聲叫喊。有一次,觀眾們在看到黑人男子追逐白人女子欲行強奸的一幕時甚至失控地向屏幕上的黑人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