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果看待獲獎作品埃及微電影《另一隻鞋子》
真的好暖心的一個小短片,超級無敵值得推薦。
這支短片的靈感應該是來自甘地的故事。短片雖然很短,但傳達的信息呼之欲出。就我個人從整體上看《另一隻》,影片最終明確的落腳點,點在了願望的對稱上;而對稱最終的促成則來自同理心的交匯。
影片里的主要人物的社會身份並不對稱。一個是衣著臟兮兮穿破人字拖的孩子,另一個則干凈整潔穿著新鞋。但兩個孩子都是一樣珍視自己現在擁有的東西。出場的小男孩即使在人字拖已經無可修復的情況下還在一次次不斷嘗試修補它。
而在屢試屢敗的實況里忽然在車站人群中望見一雙踏著新鞋的雙腳,而鞋子的主人卻一直拿紙巾不斷擦拭鞋面,小男孩滿眼羨慕目光地一直跟隨著這雙新鞋流動,又時不時看看自己腳下的人字拖,表情既羨慕又失落,患得患失。但由此可以看出兩個孩子的珍愛之心是相同的。
在車子立即發動的時候,擁有新鞋的孩子不小心在人潮中將一隻鞋子擠掉,但鞋子的小主人依舊戀戀不舍的回頭期望能拾回這只遺落的鞋子。
而人字拖已經損壞的男孩看見並上前撿到了這只新鞋,端起來滿足得只看了一會兒,又望向火車上的男孩的表情,他毅然拿著鞋子追了上去,期望能將鞋子歸還到它主人手中,但車子速度太快,孩子的步伐太小,兩個人只能錯失機會。
這里可以得到的信息就是:同理心。穿人字拖的孩子心思單純又細膩,即使也有想要穿新鞋的渴望,但同理心從一開始就折射到了一直在擦新鞋的男孩身上。所以他根本也沒來得及多想,一看到火車上的男孩對新鞋的可惜,他就義無反顧的追上去。
轉折在於穿新鞋的孩子得知自己無法拾回另一隻鞋子,卻最終選擇了將腳下的鞋子脫下來扔出車,其實這個與其留著單只鞋子不如成全一雙鞋子的行為行為既包含了成全,也包含了感激。成全了一雙對稱的鞋子,也無意中成全了想要穿上新鞋的男孩的夢。
所以一個完整的善意舉動應該是雙方促成的,缺了任意一方的參與它都不構成圓滿的句點。
同時,也可以看出同理心其實不分,也不該按階級區分。不論富貴貧窮與否,保持它,就可以為匆忙的世界留出溫柔的一隅書寫和諧的人文關懷。這大概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同呼吸,共命運的體現之一。
② 電影<埃及艷後>裡面,艷後的鞋子是誰做的
1963的《埃及艷後》是電影史上耗資巨大的影片,道具組成員為尋找表現片中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瘋狂收集鞋子的奢華生活的所用的各式金燦嫵媚的女鞋道具,幾乎走遍了歐洲,直到他們在義大利遇到「聖喜美」。
當時道具組的人員在義大利尋求女鞋無果,正准備離去,就在他們走出飯店的剎那,他們習慣性向下看著飯店進出者的鞋子,突然看到了一雙金色的、融古典與妖媚一身、時尚魔幻的女鞋飄然走過。
「那是個神奇的相遇,是上帝在指引我們獲得如此完美的女鞋」,道具組成員之一凱斯總是如此評價那時的場景。
在一番了解後,道具組的人才知道這是韓國久負盛名的鞋包世家「聖喜美」所做的鞋,於是他們毫不猶豫地遠赴韓國與「聖喜美」聯系定做了全部幾十雙道具鞋,不僅如此,道具組的成員也利用這機會紛紛給自己或家人訂購了多雙女鞋。
就這樣,一場豪華無比的《埃及艷後》讓「聖喜美」結緣好萊塢世界。一時間好萊塢被「聖喜美」女鞋神秘、典雅、時尚的氣息所捕獲,從電影道具到自己使用,歐洲人紛紛風靡東方鞋。而原本以手工包為主的「聖喜美」世家也開始加大女鞋的研發、製作力度。
從此,「聖喜美」女鞋開始踏上輝煌發展之路。
時至今日,「聖喜美」已創立半個多世紀了,當年的手工作坊早已變成了今天集房地產、旅遊、皮具、紡織、商貿於一體的跨國企業集團。當年的手工鞋也早已被最先進的加工工藝所替代,唯一不變的是「聖喜美」永遠的魅力!
③ 另一隻鞋最初是在哪裡播出的
在埃及播出
20歲的埃及青年,以四分鍾的微電影《The
Other
Pair》感動了世界上不同年齡,不同膚色,不同階層的人們,並榮獲了埃及盧克索電影獎。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的故事,他自己的鞋子已經破爛到無法再穿,但是當他發現車上被擠掉下的另外一個小男孩的一隻皮鞋時,撿起鞋子奮力奔跑,雖然沒能把鞋子送還給鞋子的主人,但是最終他的善良讓他擁有了一雙皮鞋。
有一種愛在「舍」與「得」之間。這樣慷慨的饋贈,並不是人人都有的氣度。當一樣東西不再屬於自己,大多數人的選擇是執著於此,拚命不想放手。可就像手裡的沙子,抓得越緊,漏得越多。把它讓給更有需要的人,反而既成全了別人,也收獲了一份珍貴的回憶。善良是比聰明更難得的事,因為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
④ 關於外國電影鞋名字
小鞋子,也叫天堂的孩子 伊朗片
小哈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哈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病。後來,哈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哈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哈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哈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哈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而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電影很單純很乾凈,自始至終都流淌著西亞明亮的陽光,照在孩子身上,於是,他們的臉上再也看不見因為貧窮而帶來的抱怨和自卑,窮苦人之間沒有互相敵視,而是相互的幫助,相互的同情,於是,窮苦也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它教會了兄妹倆善良之心和同情之心,所以,誰又能說他們的童年是貧苦的呢?
小兄妹倆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心裡有天堂。天堂不在虛幻之中,也不在富裕繁華之中,城裡的孩子身局在深宅高牆之內,他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可是,他們的童年快樂嗎?就像那個拉著阿里纏著他要跟他一起玩的城裡小女孩,她家有一個大花園,可是,她顯然是不快樂的,高牆的四角天空鎖著童年的幻想。不管大人的世界規則是如何的,可是,天堂就在孩子的心裏面。
⑤ 求一部印度電影名字,謝謝
汗,我怎麼覺得這像是最近的那個微電影《the other pair》呢,你去網路搜索下看看。
一位年僅20歲的埃及青年在街頭觀察到這樣一個故事,於是將其拍攝成了一部四半分鍾的微電影,沒有台詞,卻感動了世界上不同種族、文化的人,還榮獲埃及盧克索電影節大獎。
希望有幫助
⑥ 《另一隻鞋》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另一隻鞋》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部埃及短片《另一隻鞋子》,看後,我深受感動。
故事講的是,一名叫賽義德的窮人孩子走在人來人往的車站旁,衣服很臟,很舊,腳上破爛不堪的拖鞋壞了。男孩把它脫下走到一個小角落去休鞋,鞋子下面的底面已經磨出了一個大洞,怎麼補也補不上,賽義德十分掃興。就在這時,德拉——一個穿著體面的男孩進入了賽義德的視野。賽義德目不轉睛地盯著那擦得一塵不染的黑皮鞋,心裡十分羨慕。德拉像寶貝一樣用紙巾擦著那雙黑皮鞋,幾乎每走一步都會擦幾下,一直到上車。可是,左腳上的鞋被擁擠的人群擠掉了,這使他傷心不已。
一直躲在角落的賽義德看見了,跑過去,小心翼翼地用雙手拿起那隻他夢寐以求的皮鞋,做了一個思想斗爭,最後決定還給男孩!他以最快的速度跑向德拉乘的那列火車,但火車一直在加速,怎麼也追不上。他挺了下來,用力把鞋拋向男孩,卻差了一點兒,賽義德失望地把手放了下來。德拉看著賽義德,做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將另一隻鞋也拋給了男孩……
看完後,我想到了一篇《漁夫之網》。它講的是一位漁夫織的網很小,沒有捕到魚,後來聽從鄰居的勸告後,將網織大一些,捕到了很多魚。最後,他貪得無厭,想:既然這樣,就把網再織大一些吧。結果,漁網太大,捕到的魚太多,把漁船拉翻了。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影片《另一隻鞋子》中,男孩們沒有私心,而是心存善念,為別人著想。賽義德得到了最需要的鞋子,德拉雖然失去了鞋,卻收獲了美德,他們的行為感動了世界。而漁夫呢,貪得無厭的結局便是葬身魚腹。
如果不是我的,我會把我得到的還給你。如果我無法得到,我會把我有的`送給你。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簡短的八個字,卻韻含了友善,給予,關愛他人的無窮快樂。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播下一粒真善美的種子,收獲的將是靈魂的閃光,溫馨的花香。
一個貧苦男孩兒的鞋子壞了,他到了路邊修鞋,課鞋子怎麼也修不好,他無奈,將鞋子一甩。抬頭看見了一雙嶄新的皮鞋,鞋子的主人不停的擦拭著小皮鞋,窮男孩看著小皮鞋開心地笑了。火車要出發了,由於人太多,小主人的一隻鞋被擠掉了,他想去拿,可是來不及了,只剩了一隻小皮鞋在那裡。窮男孩看到了,拿起小皮鞋向火車的方向跑去,他想把鞋還給他的主人,可火車越開越快,在最後一刻,小男孩用力把鞋朝車門的方向扔去,可並沒有扔進去。車上的男孩沉默了一會,脫下了另一隻鞋向貧苦男孩扔去,兩個人揮手告別。
這個微電影沒有一句話,卻深刻感人,詮釋了人間最美的部分,窮孩子的追鞋相送正是君子固窮的體現,富孩子的脫鞋相贈正是君子成人之美的體現,僅僅四分鍾多的視頻卻捕捉到了人類最崇高,最善良的一面,人世間的大德莫過於成全對方,有時候成全對方就是成全自己。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如果每個人都懂得給予一點,還怕這世界不夠美好?
今天,我們看了一個微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另一隻鞋》這個視頻主要進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穿著一身破爛不堪的衣服和一雙拖鞋。他走著走著,突然鞋子壞了,他拖下鞋子躲在一邊修理自己的鞋子,可是鞋子始終沒有修好,小男孩有點生氣了,使勁的將自己的那隻拖鞋摔在了地上,無助地坐在火車站旁邊的椅子上四處張望,這時,他看到了一個穿著漆黑油亮的黑皮鞋的男孩從他旁邊經過,還不時地用紙擦自己心愛的鞋子。小男孩心想:我要是能有這么一雙皮鞋,那該多好啊!這時火車鳴笛了,穿黑皮鞋的男孩被他的爸爸拉著上了火車,小男孩隨著人群上了火車後發現自己的一隻鞋被擠掉在了地上,小男孩想下去拿,可火車已經發車了,他無法撿回自己心愛的鞋子了。那個沒有鞋穿的小男孩,拿起鞋子猶豫了一會兒後,拿著鞋子去追那輛火車了,小男孩想把鞋還給他,可火車越開越快,緊急之下,小男孩將鞋子扔了出去。可惜火車上的那個小男孩並沒有接住,鞋子又掉在了地上。火車上的小男孩看見他沒有鞋穿不還幫自己,於是就把自己腳上的另一隻鞋扔了下去。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看完這個視頻後,我感受到了:我們應該學習這兩個男孩的所作所為,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別人。既然自己得不到,成人之美,幫助別人。自己不需要的,那就給需要的人去用。善良,就是人生最耀眼的太陽。
善良的人總會有好報,你給予別人一分,別人也回報你十倍,有個視頻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貧窮的小男孩兒在人來人往的街上走著,一不小心,他穿的拖鞋壞了一隻,用盡全部的辦法,可最終還沒能修好。這時他看見了一個男孩兒,他穿著一雙閃閃發亮的黑皮鞋,邊走邊擦拭著上面的灰塵,小男孩兒十分羨慕,很喜歡那雙黑色的皮鞋。火車來了,穿黑皮鞋的小男孩兒被他的爸爸拉上了車。由於人群擁擠,所以他掉了一隻皮鞋。火車啟動了,他卻不能去撿那隻鞋。
這時貧窮的小男孩兒撿起那隻鞋,赤著腳丫追趕火車,可他跑不動了,於是決定把鞋子扔進車里,可惜沒有扔進去。火車上的男孩兒看到這一幕,把自己另一隻鞋子也扔給了貧窮的小男孩兒,並朝他感激地揮了揮手。
看完這個視頻後,我心裡大有感觸,文中的那個貧窮的小男孩兒是我真正的明白了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一件東西,即使自己再喜歡不是自己的,也不可以去碰,人生的道路上必定也會有坎坷,可我們要永遠相信好人有好報這句話!
這是一位年僅二十歲的埃及青年,捕捉到了人類最崇高、最善良的一顆純朴童心,並製作出了這部四分鍾的微電影。
車站的時鍾馬上就要到點了,火車馬上就要進站了,這時一個小男孩步履蹣跚的走來,他的一隻拖鞋壞掉了,他走到車站旁的一個小石墩坐下修理他的拖鞋,但是他的拖鞋已經無法再修補了,他用渴望的眼神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都穿著的鞋很是羨慕。
這時車站的進站鈴想起,有一個小男孩正在系他的黑皮鞋鞋帶,他的家人催促他趕緊上車,就在他上車期間,一隻腳的鞋子跟掉了,小男孩看到了,撿起落在地上的鞋子,他拿著鞋子奔跑想追上火車上的小男孩遞給他,但是始終跑得慢了一步,火車速度越來越快,小男孩光著腳拿著鞋想追卻追不上,後來他想不行就將鞋子扔給他,他扔了出去,但是火車上的小男孩沒有接住,這時火車越來越遠,火車上的小男孩做了一個舉動,他脫下自己腳上的鞋,朝著小男孩扔了過去,並且朝他揮了揮手,沖他笑了笑,小男孩也看到了他的舉動,會心的一笑,看到這里讓我很感動。
劇中沒有一句台詞卻感動了世界上不同種族、文化的人,榮獲埃及盧克索電影節大獎。它告誡我們:貧苦時要堅守底線,富有時要學會給予和成全。沒有一句說教,卻勝過無數句說教!當善良遇見善良,就會開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如果不是我的,我會把我的到的,還給你。如果我無法得到,我會把我有的給你。兩個善良的小男孩,做出了讓人感動的舉動。有時候有太多事我們面對卻沒有他們做得那麼好,是我們想得太多了,還是我們心裡缺少了什麼想不到這些,所以看完這個微電影,讓我深思了一會兒。
⑦ 求一個公益廣告名字,講兩個小男孩和一雙鞋的故事。
正確的名字是《另一隻鞋子》
⑧ 願善良遇見善良
願善良遇見善良
文/蔚蘭
最近看了一部很感人的埃及微電影《鞋子》。一個窮困的小男孩,走在街上時,鞋子突然破了,完全無法行走,他只能坐在路邊開始修理鞋子。這時,街上又出現了一位衣著時尚的男孩,他穿著一又嶄新鋥亮的皮鞋,讓窮男孩心生羨慕。後來這個富男孩在擠火車時,一隻皮鞋掉在了地上。窮男孩看到後,趕緊撿了起來,後來又打著赤腳去追趕火車,想把皮鞋給富男孩送過去。但是在將皮鞋拋上車時,失手了,鞋子還是掉在了地上。這時,那個富男孩脫下了自己腳上的那隻鞋子,將它拋給了窮男孩。這部微電影,沒有一句台詞,卻感動了世界上不同文化種族的人,獲得了埃及盧克索電影獎。
這部電影,觸動的是人性深處美好善良的種子。窮男孩雖然在物質層面非常貧困,但是他心地單純、樂於助人。看到別人的鞋子掉了,打著赤腳也要去幫助別人。而那個富男孩雖然非常珍惜自己的鞋子,但發現無法重新擁有一雙時,就將鞋子贈送給了那個窮男孩,讓鞋子去溫暖另一個人的雙腳。兩個孩子身上,都閃爍包容成全的人性光輝。
這個世界上,總有人在坑蒙拐騙、燒殺劫掠;也總有人在互相幫助,關愛奉獻。在一個是非、善惡、美醜並存的世界,也許我們無須執著哪一種現象是社會的主流,而是看自己以怎樣的心態在解讀這些現象,並在遇到事情時,如何作出自己的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成人的心靈已經沒有了孩子那份單純、質朴。窮人往往仇富,富人則容易嫌貧。窮人覺得富人的錢來路不正,甚至充滿了血腥和罪惡。當富人遇到不幸之事時,窮人會幸災樂禍,覺得是罪有應得。而富人覺得窮人之所以如此潦倒,只是因為胸無大志、懶散度日,受窮是理所當然。卻不知道,很多時候,人都有著自己的生命運勢,有時無論怎麼努力,也沒法爬出低谷。在低潮的階段,需要的是來自外界的鼓勵與慰藉,而不是嘲諷和奚落。
很多時候,不同階層的人站在各自的立場,失去了同理心,對與自己不同階層的人充滿了評判、指責,這往往造成社會族群的分裂,社會矛盾的激化。斑馬線不禮讓行人、行人不按信號燈搶行,就是道路上的兩個不同群體的矛盾顯化。如果兩個群體都能安守各自的本分,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相信混亂無序的場景就會從路面上徹底消失。
其實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存價值。富有的人如果只是窮奢極欲,貪圖享樂,並沒有用多餘的錢利益社會、幫助他人,那麼他所獲得的尊敬並不會太多。貧窮的人如果淡泊知禮,勤勞敬業,用自己的勞動養家糊口,服務他人。那麼他就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石。有時媒體上刊載那些底層的環衛工、服務員撿到了錢包,歸還給失主,那個時候,他們滄桑的面容上綻放著無私的美麗,讓人油然而生感佩之情。
很多人的內心都生長著善良的種子,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五欲六塵的浸染下,在聲色名利的追逐下,被深深地掩藏。不過,當經歷突發的觸動,還有世事的錘煉、心靈的困頓之後,願我們都能夠反思、回味自己的人生,重新找回那顆素樸的初心。如果貧困,安於貧困,以樂觀豁達的態度面對人生,保持拼搏向上的努力。如果富貴,安於富貴,以謙虛包容的心態活在當下,擁有兼濟蒼生的情懷。
願善良遇到善良,願這社會善善相助,喜樂共享;願這世界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⑨ 斯派克·李為什麼是雙鞋的名字,他是個電影導演,跟有雙喬丹鞋的名字一樣,有關系嗎
很多年前,能夠擁有一雙Air Jordan籃球鞋是很多孩子的夢想。精妙得沒有一點暇疵的設計,高昂的售價,從來沒有折扣,從來沒有妥協,這是Air Jordan留給我們的印象。但隨著喬丹的退役以及Jumpman Team的更替,使我們明白偉大的王者不可能永遠為我們展示Air Jordan最真實的一面,新鮮的血液也最終不能體現出Air Jordan的精神,於是Jordan Brand終於開始了自己的改造,於是有了今天遍地的Jordan Brand。
從喬丹出道開始,斯派克·李就是他的堅決擁護者,一切能讓喬丹進步的努力他都願做出,輔助喬丹開發各種商業產品甚至不惜犧牲自我,所以我們相信斯派克·李和喬丹的淵源決不僅僅是那套久負盛名的球鞋廣告,這一個不可多得的朋友。對於斯派克·李來說,和喬丹一起拍攝的廣告是不足以說明他對整個Air Jordan系列的影響的,幾乎每一雙Air Jordan籃球鞋都有斯派克·李參與的痕跡。他對於Air Jordan的推動,對於Air Jordan系列的影響已經深入骨髓,只有一雙真正屬於他個人的球鞋更能夠表現出Jordan Brand對李這么多年來的支持最好的回報了,也只有這款特別的Air Jordan Spizike了。
Air Jordan Spizike在美國本土也非常的受歡迎,國內消費者頗為顧忌的超高售價也沒有阻擋住國外消費者的熱情。也許這款混血鞋本來就是Air Jordan系列的一個特殊的寵兒,從最開始看起來的不倫不類到理解了其特殊含義後的態度轉變。自從Air Jordan 00開創了把不同代Air Jordan的一些紀念細節拼裝在一起組成一雙鞋後,Nike公司似乎在Air Jordan鞋上又找到了一條發展的新道路,這雙Air Jordan Spizike也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產物。
Air Jordan Spizike並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技術,這類紀念性質的鞋只需要最基本的緩震配置就可以了,真正讓人感觸的反而是它的鞋面。融合了五雙Air Jordan的別致設計而成的Air Jordan Spizike某些時候真的很讓人震驚,但也有的時候讓人覺得遺憾。Air Jordan III的中底以及鞋面上標志性的裂紋皮是Air Jordan Spizike的最顯眼特徵;Air Jordan IV上的網格狀鞋面材料也得以採用;Air Jordan V的腳踝拉伸帶設計和鞋面結合得很好,而鞋帶上特有的松解裝置更是Air Jordan V的招牌設計;Air Jordan Spizike的鞋舌幾乎照搬了Air Jordan VI的設計,盔甲一般的設計讓人懷念;最後有著偉大紀念意義的Air Jordan XX那布滿全身的鐳射花紋被搬到了Air Jordan Spizike的內襯上。
Air Jordan Spizike並不是一雙主代Air Jordan款式,它新鮮、耐看甚至易於搭配,如果非要說這是一種新復古主義風潮的產物我也無可奈何,也許斯派克·李只是和大家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把自己最喜歡的幾款Air Jordan揉和成了自己的設計。但到了最後,我依然無法將那些巨人一般的身影幻化為一縷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