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風雨哈佛路的女主角後來怎樣了
風雨哈佛路的女主角莉絲·默里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紐約時報的獎金,如願上了哈佛。
(1)外國女孩得到中國獎學金微電影擴展閱讀:
簡介:
《風雨哈佛路》主人公莉絲出生在紐約的貧民窟,盡管父母吸毒,莉絲仍然深愛著他們。偶爾,她還要扮演大人的角色,回去照顧她的爸媽和姊姊,多少次,她流淚坐在媽媽的病床前面。她身便的人,多半是遭遇不幸的人。同儕暴力、性虐待和精神疾病。
一日復一日,她活在一個沒有希望和夢想的世界裡。母親去世時,她跑到大廈的樓頂,在天空飄下的雨中無助地抽泣。她在毒品、艾滋、飢餓充斥的環境中度過童年。在學校,莉絲骯臟的衣著,和藏在頭發里的虱子讓她飽受同學嘲弄,終因逃課被送進女童院。
15歲時,莉絲拼盡全力維持的家庭最終破碎,她開始流落街頭,撿拾垃圾,偷東西,她整夜乘坐地鐵,因為只有在這里才能溫暖入夢。莉絲早就知道,自己的生活之外,還有一個光鮮明亮的世界,只是她與那世界始終相隔。
莉絲流落街頭時,母親因艾滋感染而死,莉絲深受觸動,她決定不再繼續這樣的生活,她要改變命運,重返高中。無處安身的莉絲常在地鐵站、走廊里學習、睡覺,她用2年的時間完成了4年的課程,並獲得「《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哈佛大學。
這是一個女孩與命運抗爭的故事,面對逆境與絕望,她不屈服的勇者精神,令人動容!『
⑵ 有一部英文電影男主角是彈小提琴女主角是跳芭蕾舞的
《舞力重擊》High Strung
靠獎學金入學的芭蕾舞者Ruby(琦南·卡帕 飾),第一次來到紐約,始終覺得自己與同學格格不入;英國小提琴手Johnnie(尼可拉斯·格拉辛 飾),飄洋過海來地鐵站演奏,只為追尋自我的夢想。一場在地鐵站上演的即興街舞Battle,讓兩人遇見了彼此,更因此一見鍾情。為了保住露比的獎學金,以及不讓強尼被強制驅逐出境,他們決定參加曼哈頓音樂學院所舉辦的音樂舞蹈大賽,更找來室友街舞團體『甩步工廠』助陣,共同創作一出融合街舞、現代舞、嘻哈弦樂的跨界鉅作。當酷炫街舞尬上古典芭蕾再加上嘻哈小提琴,他們能夠成功締造街舞史上最傳奇的一頁嗎?
⑶ 有一部外國電影(好象是歐美的,因為女主人公是金發),女主人公叫泰瑞,主要是講音樂學院的事
勁歌飛揚
中文片名:《勁歌飛揚》
英文片名:《Raise Your Voice》
導 演:西恩·麥克納馬拉
類 型:劇情/浪漫
級 別:PG(略微不雅的語言)
片 長:103分鍾
發 行:新線
主要演員:希拉里·達芙 奧利弗·詹姆斯
約翰·考伯特
《勁歌飛揚》講述的是一個具有天才演唱歌賦的小城女孩泰瑞·弗萊切(希拉里·達芙飾)追尋夢想的故事。泰瑞從小就有一副好嗓子,她非常喜愛唱歌,夢想就是投身於演唱事業。在幽靜安逸的小城裡,她通過成為教堂唱詩班的領唱而向她的追求邁出了第一步。此時,她那善解人意的哥哥也偷偷為她申請了精英匯集的洛杉磯表演藝術學校的暑期課程,想帶給她一個意外的驚喜。誰知,真正的意外發生了,就在申請還沒有批下來的時候,她的哥哥因為一場車禍被奪取了生命……
泰瑞的心碎了,平時對她疼愛有加的哥哥突然離她而去,她一下子彷彿失去了所有動力。但是很快她便振作起來,因為她知道只有不負哥哥對她的期望,才能真正慰藉他的在天之靈。不顧父親的強烈反對和母親的秘密幫助下,她決定隻身前往洛杉磯去追尋自己多年來的夢想。乍到大城市,一切和自己以前的生活環境是那麼的不同,泰瑞必須適應這個全新的生活方式和都市節奏。故事就圍繞著她在學校中缺乏正統音樂教育和感情生活所帶來的麻煩展開了……
很快,學期末到了,為了能拿到1萬美元的年終獎學金,學生們都緊張的准備自己的最終表演。泰瑞和另一個學生傑(奧利弗·詹姆斯飾)組合到了一起,他們之間還產生了一些浪漫的小插曲。在最後關頭,泰瑞是否能拋下潛伏在她心底的恐懼和焦慮,在聚光燈閃爍的舞台下釋放她的音樂激情呢?
專輯曲目:
1 fly
2 home
3 walking on sunshine
4 Change In My Condition
5 jericho
6 Are You Ready
7 We might as well be strangers
8 Loud
9 someone's watching over me
⑷ 美國電影 好像是哈佛神馬的 是一個女孩考上了哈佛大學然後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很勵志 就是不懂全名了
風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是美國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影片由Peter Levi執導,索拉·伯奇(Thora Birch)、邁克·里雷(Michael Riley)等主演。 影片女主人公麗斯(Liz)出生在美國的貧民窟里,從小就開始承受著家庭的千瘡百孔,母親酗酒吸毒,並且患有了精神分裂症。在15歲時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貧窮的麗斯需要出去乞討,和一些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難似乎無窮無盡。 隨著慢慢成長,麗斯知道,只有讀書成才方能改變自身命運,走出泥潭般的現況。她用最真誠的態度感動了高中的校長,爭取到了讀書的機會。然後,麗斯在漫漫的求學路上開始了征程。她一邊打工一邊上學,用兩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四年的課程。她嘗試申請各類獎學金,只有紐約時報的全額獎學金才能讓她念完大學,於是她努力並申請到了這份獎學金。影片的最後,她邁著自信的腳步走進了哈佛的學堂。貧困並沒有止住麗茲前進的決心,在她的人生裡面,勇往直前的奮斗是永恆主題。
⑸ 歐美電影,主角是四個女生。結局是在最後有個歌舞比賽中。那4個女生得到了獎學金、那個有錢的值得了獎牌
反芭比
初來乍到的四個女孩所要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適應」壓力,而她們也第一次發現,原來所謂青少年的生活,就意味著要拉幫結派搞個小團體什麼的。新的生活帶來了新的變化,女孩們在擴展了視野、結交了新朋友的同時,也開始追求不同的興趣與愛好:小玉組織了一個科學俱樂部、薩莎實現了她的啦啦隊情結、科洛則參加了足球隊……繁忙的校園生活再加上沒有交集的課外活動,四個女孩很快就開始疏於聯系,「貝茲」的友誼似乎被徹底地遺忘了。
卡瑞·納辛高中的迪姆利校長是一個不苟言笑、像軍人一樣強硬的保守派,他將學校管理得就好似監獄一樣,而他的女兒梅雷迪斯更是從小就對權力這個概念異乎尋常地敏感。作為卡瑞·納辛高中的學生會主席,為了能夠更好地控制學校里的每一個人,梅雷迪斯將學生分成了若干小派系……任何來自於她計劃外的人或事,都會釋放她那可怕的憤怒。
梅雷迪斯是歷年來業余歌手大賽的冠軍,典型的A型血個性,不但是一個事事要求完美的偏執狂,而且還具備著非常高的競爭意識,她的毫無安全感也讓在她控制下的學生們備感壓力。總的說來,梅雷迪斯通過指派學生去一些特殊的小團體,有效地掌握著整個學校,直到「貝茲」加入到卡瑞·納辛中學……
時間推後兩年,四位「貝茲」女孩都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由於科洛一次無意識的犯錯,觸碰到了梅雷迪斯至高無上的權力,使得四個女孩集體留堂--這是兩年來「貝茲」的第一次聚首。初時,四個女孩互相指責對方的疏遠和冷淡,誰也不肯讓步……直到雅斯敏的發言提醒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她們曾經是多麼地密不可分,就像是有血緣關系的家人,互相幫助扶持。於是,四個女孩坐下來開始苦苦地思索,她們回憶這兩年間的一點一滴,終於找到了擾亂她們之間感情的罪魁禍首--拉幫結派。「貝茲」重新立誓,承諾不會再讓任何人或任何事分散她們,四個女孩開始聯合其他被「驅逐」的學生,她們要為自己、為朋友,爭取到一個學生應該享有的自由的權力。
事情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在梅雷迪斯已經開始意識到她對學校的控制正在漸漸失效的當口……「貝茲」就成了她面前的一塊絆腳石,只能清除而後快。梅雷迪斯決定通過主持「甜蜜16歲」的party來挽回一切頹勢,而這也給了「貝茲」一個難得的機會,證明她們之間的友誼是多麼地牢不可破。
【幕後花絮 】
⑹ 一部外國喜劇電影,應該是美國的,講兩姐妹的,妹妹代替遲到的姐姐演講,最後姐姐來了拿到獎學金,進了大
紐約放電俏姐妹
很好看,很青春,很有趣~~~~~
啊,咱個人還滿喜歡這部片的喲。
PS
片中妹妹的男友,到底是不是超自然檔案的弟弟山姆啊?
總覺得很像吶~~~
New York Minute
劇情介紹
簡和羅克茜是一對姐妹,但是兩個女孩的關系卻並不算融洽。假期兩個人都計劃從家鄉長島到紐約旅行,成績出色的簡想利用這個機會拿到一筆學生會的獎學金,而反叛的羅克茜則是想溜到演唱會後台一睹仰慕已久的搖滾歌星。結果沒想到路上發生了很多意外,使得這對性情目標迥然不同的姐妹不情願地走到一起……
==========================================================
簡·瑞恩(艾什莉·奧爾森飾)還不足18歲,她擁有所有成績優秀女孩兒的全部特徵--勤奮好學、處事果斷而又深謀遠慮。向來一帆風順的簡再次走到人生必須經歷的十字路口,這次為了登陸牛津大學深造,她必須參加哥倫比亞大學舉辦一個演講比賽,以期贏得求知必備之物--Callahan Fellowship獎學金。假期來臨之際,躊躇滿志的簡准備到喧嘩熱烈的紐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羅西克·瑞恩(瑪麗-凱特·奧爾森飾)同樣不足18歲,鑽研古今演練定理對她沒有毫釐的吸引力,倒是由於青春期叛逆心裡的作怪,所以履歷中多少有了那麼點兒逃學翹課的影子。羅西克的最愛是前衛的音樂與動感的節奏,為此她也把假期的終點站鎖定到了曼哈頓區某處,為的是把自己錄制的樣本唱片送到著名樂隊A&R手中以期得到賞識,而能藉此大紅大紫。所以羅西克也打好行囊准備前往紐約。
從姓氏方面不難猜到,簡和羅西克是一對姐妹,而且還是孿生姐妹。盡管有著如此親密的血緣關系,但兩人的性格追求卻又顯然的相去甚遠。殊途同歸使原本格格不入的姐妹走到了一起,陰差陽錯的判斷失誤使她們在奔赴紐約的途中迷失了方向,唐人街、黑人住宅區,每一個經過的地方都是以雞飛狗跳做收場。一不小心拐走了議員的愛犬,一不留神闖入了盜版黑市當中,前有歹人攔路後有眾人追趕,瑞恩姐妹的旅途舉步唯艱。
影片的終了,是好萊塢式喜劇的慣用伎倆:經過種種搞笑經歷,最終倆姐妹到達了目的地,夢想得以變成現實!
--順手找的劇情簡介,大約是典型的美國YA片吧~~~~~~~~~~
⑺ 有一部外國電影,講一個女的通過自學微積分上了大學,開學的前7天一直沒去上課,後來還得了獎
風雨哈佛路,高中的時候看過,真心推薦,很勵志
⑻ 智利小鎮的「中國姑娘」——洛蕾托·約斯,她和中國有什麼不解之緣
去年8月,洛蕾托獲得第12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大賽智利賽區第一名的消息和大幅照片登在當地報紙上後,她就開始被鄰居們和就讀的聖尼古拉斯中學的同學親切地叫做“中國姑娘”。
洛蕾托除了跟老師學習漢語,還參加了學校的導師項目,在三年時間里,每周五下午拿出兩小時為小學四、五年級的孩子教漢語。在課上,她不僅教8個小學生“一個西瓜大又圓,兩個蘋果脆又甜”的漢語兒歌,還經常同他們談夢想。她的經歷鼓舞了孩子們。10歲的何塞羅說:“我的夢想是做個翻譯,以後在智利教漢語。”今年12月15日是中智建交50周年。洛蕾托說,兩國之間的友誼為學生們的交流帶來很多機會,自己作為一個中國的“超級粉絲”,感到“非常開心”。今年11月,洛蕾托高中畢業。明年,她計劃利用爭取到的獎學金赴中國求學。雷耶斯說:“學習漢語非常重要,具有戰略意義。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智利最大的貿易夥伴,學好漢語相當於為智利的孩子們打開了未來世界的一扇門。”
⑼ 幾年前,《哈佛女孩劉亦婷》曾被批判為反素質反教育的,到底是怎麼回事
1998年,十八歲的成都女孩劉亦婷,同時收到美國四所名校——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威爾斯利學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並獲得全額獎學金。2000年,其父母張欣武、劉衛華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哈佛女孩劉亦婷——素質培養紀實》(以下簡稱「《哈佛女孩》」)。該書甫一出版,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目前已發行200萬冊。2004年初,他們又出版了堪稱續集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 <br><br>劉亦婷,已成為許多中國家長心目中的偶像,教育的偶像。 <br><br>2004年 11月,一本意圖打破「哈佛女孩」神話的圖書——《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劉亦婷」真相》(以下簡稱「《真相》」)——闖入書市,對「劉亦婷模式」進行全面質疑。該書的面市,讓「哈佛女孩」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br><br> 屢遭質疑的《哈佛女孩》 <br><br>「如果都用類似的『鐵人計劃』培養,會釀成很多悲劇。」《真相》作者蕭愚說。 <br><br>據蕭愚介紹,兩年前,他開始關注《哈佛女孩》這本書。他結合自己的實際,漸漸發現,用一個模板來教育孩子是件很糟糕的事情。「試卷考不到的,社會一定會考到。急功近利的學習者固然能獲得一時的成功,但長久看來,他們終會受到社會的懲罰。」他說。 <br><br>「基於以上的思考,我覺得,時隔多年之後,對於『劉亦婷』這個現象進行反思還是頗有現實意義的一件事情。尤其是,當她的家長還在不斷炮製「劉亦婷的培養細節」這類操作手冊性質的東西的時候,我覺得更加有必要把這個問題提出來。」 <br><br>《哈佛女孩》遭受質疑,已不是第一次。 <br><br>早在2001年12月,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趙忠心就曾撰文指出,盡管該書提到的家長有一些成功經驗。但經驗畢竟不是規律,不可能適用於所有的孩子。指望把某個家庭培養孩子的做法和經驗作為「萬應靈葯」或「絕招」,生搬硬套到每個家庭,「照著葫蘆畫瓢」,大多數家長是要失望的。 <br><br>2003年2月23日,本報也曾以《卡爾·威特的假戲該收場了——〈哈佛女孩劉亦婷〉涉嫌造假》為題對該書進行質疑。 <br><br>該文從對被《哈佛女孩》奉為《聖經》的著作《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的質疑著手,認為《哈佛女孩》並不可信,只是一種商業炒作,「哈佛女孩式」教育不是主流。 <br><br>2004年5月份,一封名為《致奉〈哈佛女孩〉為聖經的父母的一封公開信》的帖子在網路上流傳。這個署名houzhenchun的作者認為《哈佛女孩劉亦婷》只是另一種「造神運動」的產物,「連毛主席都走下了神壇,連溫總理都要讓大家看見他斑白的雙鬢了,我不知道我們這些所謂的天才,所謂的成功人士還有什麼必要繼續不停地給自己臉上貼金。」 <br><br>記者了解,《真相》一書出版前,關於劉亦婷的爭議,在報端和網路上也並不罕見。 <br><br> 「哈佛女孩」靠關系走進哈佛? <br><br>在《真相》中,蕭愚對劉亦婷進入哈佛的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書中認為,劉亦婷充分利用哈佛大學招收中國學生時存在的制度漏洞和缺陷進入哈佛,根本不是綜合素質教育的結果。 <br><br>蕭愚告訴記者,劉亦婷當年一共申請了11所大學,被其中4所大學錄取,被7所大學拒絕。錄取她的這四所大學中恰恰有兩所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威爾斯利學院)是其推薦人拉瑞建議劉亦婷申請的。拉瑞曾明確告訴過劉亦婷,他以前曾推薦過兩名學生,都成功了,並稱他的推薦在學校方面應該有點信用。 <br><br>拉瑞,據蕭愚介紹,是專門從事中美教育交流的美國人,在劉亦婷還在讀中學時曾帶劉亦婷去美國參加交流活動。拉瑞對劉亦婷表現出格外的欣賞,建議劉亦婷申請美國大學。 <br><br>「為什麼拉瑞介紹劉亦婷申請的大學成功率如此之高呢?而沒有拉瑞介紹的成功率卻如此之低呢?更何況,拉瑞親自為劉亦婷找到了哈佛大學面試她的人,這種面試能否做到公正?難道不值得質疑嗎?一個很簡單的常識是,面試人作為申請者的考官,要盡量做到客觀公正,要盡量迴避一些可能發生的主觀因素。在這個問題上,哈佛大學錄取委員會違反了程序上的公正。」蕭愚表示。 <br><br>「事實完全相反。」對此,劉亦婷的母親劉衛華辯解說,哈佛本科招生是由招生委員會集體投票決定,沒有任何人(包括本校教授或校方官員)在招生委員會中享有特權;誰有私人關系都沒用,因為誰都不可能買通所有的招生委員。何況作為劉亦婷推薦人的拉瑞在哈佛也不存在所謂的「人脈關系」和「很高的聲望」。 <br><br>「《真相》作者把拉瑞給哈佛『提供面談人線索』編造為『審查確定面談人』,以此暗示哈佛招生委員會徇私舞弊。這同樣是用想像編造謊言。事實上,哈佛多年來一直允許申請者提供面談人線索,但審查大權卻是在招生委員會手裡,不合格根本不會批准。」劉衛華強調。 <br><br>「劉亦婷在哈佛大學各方面的表現,說明哈佛招生委員會的選擇是公正和正確的。」劉亦婷父母在最近的一個聲明中說。 <br><br>「我書中一個章節的題目就是『蜀中無大將,亦婷當先鋒』。」 <br><br>對劉亦婷父母的以上說法,蕭愚回應稱:「劉亦婷申請留學的1998年,當時中國還很少有人知道高中生申請美國獎學金這回事。劉亦婷因為身處大城市,又有拉瑞這個熟知留學申請內情的人幫助,自然占據了先機。而此後,本科生申請美國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有「奧賽」金牌的學生被哈佛錄取都很困難,更別說類似劉亦婷這個乏善可陳的學生了。」 <br><br>就美國大學招收留學生的一些基本情況,記者專門采訪了著名「文化打假鬥士」、《新語絲》網站負責人方舟子。 <br><br>方舟子對《外灘畫報》說:「美國大學在錄取時非常重視推薦信,推薦信和平時學習成績、入學考試分數、面試表現一樣,都被視為能夠反映申請者的能力和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 <br><br>「因此,如果能夠得到有名望的或與校方關系好的人的推薦,雖然不能保證就會被錄取,但在競爭中會有一定的優勢,不過這不應該簡單地視為中國式的靠關系、走後門。另外,申請者被錄取也有一定的偶然性,特別是國外的申請者更是如此。所以,如果有許多人同時申請哈佛而最終只有一人被錄取,並不足以說明被錄取者就一定各個方面都非常突出,他或她可能是在某個方面剛好被錄取者看中,或者不過是運氣比較好而已。以一兩個人為例是說明不了問題的。」 <br><br> 素質教育,還是「偽素質教育」? <br><br>在《哈佛女孩》第一部,有這樣一個副標題:素質教育紀實。 <br><br>那麼,劉亦婷的成才之路,是素質教育嗎?在《真相》中,蕭愚對此表示否定:劉亦婷的學習方法不僅根本談不上先進,而且是完完全全落後和過時的。在其家長於今年推出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也充滿了以偏概全、自我表揚、牽強附會、按圖索驥、堆砌神壇等諸多問題。 <br><br>「我分明看到,『劉亦婷培養模式』根本就不是什麼素質教育,而是典型的應試教育。」蕭愚告訴《外灘畫報》說,「劉亦婷的培養模式完全是反素質教育的,或者可以說是一種『偽素質教育』。」 <br><br>對蕭愚的說法,劉衛華並不認可:「我們在書里多次明確指出:我們的培養目標並不是考名校,而是培養『素質優秀,人格健全,有能力創建幸福生活』的人。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們從十個方面『從無到有』地培養孩子的優秀素質體系,即:『身體好、頭腦靈、性格優、興趣多、情感美、知識廣、品德正、能力強、後勁足、發揮佳』。在劉亦婷成長過程中,我們堅持用『順應天性、積極引導、個性化培養、自主發展』的方法去激勵孩子,形成了『親情互動+理性導航=順利施教+健康成長』的培養模式,劉亦婷也成長為一個社會公認品學兼優、好學上進的出色青年……你說,世上有這樣的『應試教育』嗎?」 <br><br>而蕭愚則在給本報記者的郵件中否定了劉衛華上述說法:「劉亦婷從小有舞蹈的興趣,其家長卻認為從事舞蹈成功概率太低,便扼殺了這個愛好。同時,她的家長又不斷給她施加壓力,讓她讀重點、考大學、考名牌甚至要求她爭取當高考狀元,為了這個目標,劉亦婷跟同學聊天都被限制,每天抽出半小時打乒乓球的時間都沒有。」在蕭愚看來,「劉亦婷培養模式」這種包裹著素質教育外衣的應試教育模式,對學生和家長的誤導尤其嚴重。 <br><br> 「劉亦婷在哈佛的表現恰恰很平庸」? 「我們寫《哈佛女孩》的動機,是盼望中國人一代更比一代強。古人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劉衛華對記者說,由於知識結構和個人興趣的原因,他們對中華民族的國民競爭實力始終很關心。這促使他們把培養孩子當做業余科研項目來做。 <br><br>「對有些人來說,『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民族傳統可能是既不時尚,也不流行了,以至於猜測我們寫書原因時,他們總是習慣於從『名利』二字去找動機。其實,在《哈佛女孩劉亦婷》出版之前,我們並沒有料到它會這么暢銷,那時寫這種書還得准備自費出版呢。」 <br><br>劉衛華認為,《真相》作者以臆想代替事實,根本不採訪當事人,就憑空捏造劉亦婷是靠推薦人拉瑞的「人脈關系」進的哈佛。再在此基礎上扣上「劉亦婷平庸,是應試教育典型」的嚇人帽子,對劉亦婷在哈佛大學各方面的出色表現,《真相》作者更是故意避而不談。」 <br><br>「劉亦婷在哈佛的表現我認為恰恰很平庸,這從她在新書的自述里就能看出來。」蕭愚對記者說,實際上他有機會采訪劉亦婷在哈佛和成都的同學,甚至她的老師,但是他放棄了這個機會。 <br><br>「我不想扒糞。我寫這本書不是想論證劉亦婷是個素質多麼差的女孩,這些跟我寫作的初衷無關。相反,我在書中不斷提到她是個聰明、懂事、聽話、勤奮的女孩。但是,不管她有多少優點,她不過是個平凡普通的女孩,也有許多缺點和不足。而劉亦婷的家長在書中則在反復告訴我們她的女兒如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如何漂亮,三歲時測智商便『五萬人里挑一』,刻意打造一個完美的女孩,完美的家庭教育過程。所以在本書中,我想盡力為讀者還原出一個平凡普通的女孩形象。」蕭愚說。 <br><br>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一個認為自己是素質教育,一個堅決予以否認。那麼,《哈佛女孩》一書的教育方法到底是什麼呢?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br><br>「《哈佛女孩劉亦婷》《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我看了,基本上是應試教育的東西,看不出來是素質教育。是用『素質教育』這個名稱,來美化自己而已。現在升學難,許多家長想為自己孩子尋找終南捷徑。《哈佛女孩》、《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正是迎合了家長們對『哈佛』兩個字的迷信。」北師大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趙忠心說,「我以為,蕭愚的《真相》一書說的是有道理的,雖然他對素質的理解也有一些不夠成熟的地方。他完全有權利質疑『哈佛女孩』。談談自己的看法嘛!這不是什麼『誣陷和誹謗』。」 <br><br>「目前市面上對子女教育的書籍,起誤導作用的非常多。」中國教育協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家庭教育雜志社社長趙剛教授表達了類似觀點,「都是找到一個成功經驗,就忙著推而廣之。而家庭教育,一般都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蕭愚出的這本書,無可厚非。」 <br><br>「我一向反對炒作劉亦婷。即使劉亦婷是天才,也還是不可復制的。炒作該事件沒有意義。」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楊東平說。 <br><br>「中國家長中有一種不正常的『哈佛情結』、『名校情結』,以為能上哈佛這樣的名校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人生大事,甚至視為成功的標志。」方舟子對《外灘畫報》說,「我也反對對小孩進行所謂天才教育,小小年紀就為了實現父母的天才夢被迫放棄兒童的天性,而去應付種種超常的教育訓練(不管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