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諷刺了什麼
《我不是潘金蓮》拍攝地方官員處理案件是圓屏而拍攝中央官員處理案件是方屏 大概在馮導眼裡地方官員太過圓滑 善於權術 而中央官員的方屏代表正直 至於後面的滿屏代表的側是案件圓滿結束 因為李玉蓮不可能告贏這場官司 所以最好的結局就是不告了 不再上訴上吊又失敗 呵呵呵這還真的是不錯的結局
B. 《我不是潘金蓮》豆瓣影評:這電影到底想表達啥
不談感動 但講幽默
文/夢里詩書
根據劉震雲同名小說的改編,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不僅呈現著一場用黑色幽默所寫實的現代官場現形記,而對三種不同畫幅的善用,更使電影在觀感上呈現出一種別具一格的意蘊,可以說馮式喜劇的魅力在這部電影中即有著延續也有著創新。
圓形、正方形、寬銀幕三種不同畫幅的善用,成為了電影一道鮮明的亮點,在主人公李雪蓮故事所發生的地方,電影採用了圓形畫幅,這一占據了絕大多數時間的畫幅,不僅形成了一種對人物和內心的聚焦,契合電影水墨丹青般的質感,也使電影仿若一場唯美的畫卷,而當李雪蓮上訪進京的時候,電影又採用了方形畫幅體現法制社會的天圓地方,李雪蓮不再告狀,回憶新生活的時候,畫符也變回了正常的寬銀幕,體現主人公對執念的放下,這使《我不是潘金蓮》在頗具意境之美的同時又做到了與人物劇情的高度契合。
電影劇情上以一個假離婚不料被丈夫假戲真做,還污衊為「潘金蓮」的女人李雪蓮為展開,她為了去還自已清白,執拗不肯妥協的四處告狀希望各級官員給她幫助,但電影中的官員,看似在幫助她試圖去解決問題,但實則只是明哲保身的求和諧求穩定,甚至阻撓她繼續上訪,以此所引發的諸多黑色幽默在逗人捧腹的同時。也令電影的深度從一個情感糾葛的故事轉化成了一場將矛頭直指體制,極具諷刺意味的現代官僚主義現形記。
在看這部作品的同時,其不經會令人聯想到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雖然不論是從拍攝手法,還是從構思形式來說,《我不是潘金蓮》都顯得更勝一籌,但從故事的根本來看,李雪蓮或許很可憐,但她所做的種種卻並不值得認可,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一種《秋菊打官司》那源於對公平正義的堅守,在法律對她不利的時候,她選擇了鑽空子,假離婚,而當被騙了,又希望法律能給她以幫助,甚至偏執的想利用他人幫自已殺人,如若並非是突如其來的意外,那麼這個故事又應該走向何處?以如此手法所形成的官場諷刺,並無從反襯小人物的苦難與對正義公知的告解。
雖然電影在感情上很難給人以何般真摯的動容,但我更願意相信馮小剛這次已然在嚴苛的審核制度下做到了極致,對比如今浮誇盛行的中國電影,不談感動,但講幽默的這場官場現形記仍顯得如此彌足珍貴。
C.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
《我不是潘金蓮》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李雪蓮,為了糾正一句話,與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打了十年交道,在十多年時間里,從鎮到縣,由市至省,再到首都,廣闊天地中,一路與形形色色的大男人鬥智斗勇、周旋不斷。
縣長史為民(趙立新飾)是李雪蓮(范冰冰飾 )第四次告狀時所找到的人,最終結果是他非但沒有幫上李雪蓮反而還被其拉下馬,並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2017年8月,榮獲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和最佳錄音6項提名。
(3)我不做潘金蓮電影微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范冰冰飾演李雪蓮,在一場荒唐的假離婚變成了真離婚的家庭變故之後,由於前夫的一句話,說她是潘金蓮,這位本來怯生生、嬌滴滴的女子,證明自己根本就不是潘金蓮,為了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她花了無數的時間和精力去打官司、告御狀。
2、郭濤飾演趙大頭,這么多男人里,唯一真心對李雪蓮好的就是廚師趙大頭。從中學就開始暗戀她,處處照顧她。李雪蓮第一次進京告狀,沒有他的無意相助,不可能見到首長。20年後又是他帶著李雪蓮逃過圍追堵截,兩人還差點結婚。
D. 求「我不是潘金蓮」電影百度網盤鏈接,謝謝
《我不是潘金蓮》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oHIAwpmer8mqPgE_XsD8uw
《我不是潘金蓮》是由馮小剛執導的電影, 范冰冰領銜主演,郭濤、董成鵬、張嘉益、於和偉、張譯、趙立新等聯合主演,該片於2016年9月8日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影片根據劉震雲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被丈夫污衊為「潘金蓮」的女人,在十多年的申訴中,堅持不懈為自己討公道的故事。
E.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影片根據劉震雲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被丈夫污衊為「潘金蓮」的女人,在十多年的申訴中,堅持不懈為自己討公道的故事!
F. 你怎麼看《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
11月18號,也就是昨天,馮小剛的最新作品《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小格期待已久,開心地買了早場票,幫你們先鑒定了一把。
在140分鍾觀影結束後,小格想說,雖然並不贊同「《我不是潘金蓮》是馮小剛最好的電影」這種粗暴的說法,但是電影絕對值得一看。包括前期宣傳中反復提到的圓形畫幅和范冰冰的演技爭議,看完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張嘉譯、於和偉、李宗翰、劉樺、高明、還有李晨(壞笑),裡面能說的男演員太多了!!!你們自己去認臉吧TT-TT(噗通一聲跪下了)
G. 《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800字
為什麼要阻攔她上訪呢?就讓她去上訪呀!應該讓她去上訪呀!看過《我不是潘金蓮》後,我真的為他們阻擾李雪蓮上訪而抓狂。
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李雪蓮做為公民,信訪是她法定的權力,沒有人能夠將其剝奪。
最新的《信訪條例》要求: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暢通信訪渠道,為信訪人採用本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提供便利條件。李雪蓮上訪只需按照規定的形式進行就可以了,幹嘛要阻撓她呢?“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這就是明確的規定程序和形式呀。先到鄉鎮、後到縣、市,再到省、國家的順序還是要遵守的。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對信訪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嚴格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並在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信訪工作績效納入公務員考核體系。”信訪工作績效考核難道只是考核本地沒有信訪事件、信訪群眾就可以了嗎?關鍵是要幫助解決問題,群眾滿意的才是最好的。
李雪蓮也不對,為了達成不好的收獲,自己折騰自己。平平靜靜的生活,非要搞成“爛糊糊”,純屬自作自受,吃了虧才後悔,怪誰呢。上訪中也要有一定的主見呀,到底自己能否通過信訪解決問題,要有一定的判斷,學習一下《信訪條例》規定也就可以明白為什麼了。
現在,我們有法院、檢察院,都可以通過行政訴訟解決問題的,不用什麼事都去找信訪了。
推薦了四個朋友跟我一起去看,很可惜題材不對她們的胃口。首先電影很寫實,因為有個村官叔叔我對於電影里各方推卸責任,李雪蓮到處上訪無門有很大的感觸,不過我叔叔是村官李雪蓮,也是軸得很;其次本以為圓形畫面看著會難受,但看了之後發現畫面圓形方形對我都沒有任何不舒服的觀感,反而能讓我更加投入電影中,以後只要電影有質感我不會排斥這種畫面的電影;還有電影的色彩配樂各方面的我覺得也算可以了,最喜歡圓形畫幅里李雪蓮在那橋上快步走著時那段有節奏的鼓點,李雪蓮走過四季,每一次心境都不一樣。
電影的好與壞是很主觀的,再好的電影都未必每個人喜歡,我覺得這是一部好的電影,而同去的四個朋友都覺得無聊且冗長,想說問一問吧為什麼覺得不好看,四人也都說不出所以然來,一個女性朋友覺得笑點還是有的,還有一個00的男高中生說不喜歡這種題材,那真是要友情避雷了,不喜歡這種題材的千萬不要去看,兩個多小時浪費了多虧啊。也不知道是否因為電影篇幅過長的原因讓人覺得冗長,但我看來這些都是有必要的敘述,除了人大上那位省長之前的一大片長篇大論讓我恍惚覺得自己在校禮堂聽領導發言以外,每一個場景對話我都不覺得多餘,讓我看得津津有味。
李雪蓮這個角色塑造得還是很成功的,就角色本身,她軸是因為自己心裡有一套自己的原則,說好假離婚就一定是假離婚,因為她認這個理所以她告了十幾年。除了軸以外李雪蓮也是一個很可憐的女人,她對秦玉河肯定是有愛的,假離婚是想要再有一個孩子,所有人讓她別告了她還是想要秦玉河一句話,最後秦玉河死了她連活下去的念想都沒有了;趙大頭這個依靠十幾年前就出現了她都沒跨出那一步,最後發現他另有所圖時她也沒一點心軟。
看電影時還挺心酸的,無法說李雪蓮是錯的,更不能說那些官員是錯的,要說他們不用心吧可是他們也沒有判錯案子,第一批被撤的官員更是冤,到了第二批都人人自危了,最後無奈到還要派警察去看著李雪蓮,或許這就是真實的官場百態。
就演員來說,所有演員的表演都非常出色,個人最喜歡張譯和大鵬,張譯雖然戲份不多,可在眾多老戲骨中也能出個彩,特別是得到趙大頭的消息時去邀功的時候;我對大鵬的印象還停留在喜劇,煎餅俠頗受好評時我還是有異議的,可這次我覺得他把那個法官演得很好。
再說說女主角范冰冰,李雪蓮這個有點姿色村婦,服裝妝容我覺得很到位了,表演沒有什麼槽點老是老有人囔囔她沒演技我都想問問他們到底有沒有看過她的電影,後來我也不想問了,這其中多少人人雲亦雲多少人自帶偏見。在這電影里我覺得演技是有的,在聽到秦玉河死訊時那段奔潰大哭最觸動我,讓我覺得她十幾年的執著都毫無意義了,把它比作信仰或許不對,但就是感覺信仰崩塌了似的。作為范粉還是要說雖說沒什麼槽點但是卻不是最佳表演,影片中戲骨眾多她顯得有點弱了,表演上也比不上以往一些出彩的角色。
結合故事情節、演員表現、畫面色彩、電影配樂各方面我都覺得這是一部好電影,可以給打上8以上。
馮小剛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蓮》,是他與劉震雲的第四次合作。我們太久沒有在中國銀幕上看到活生生的中國人了,沒有切實去領略這塊土地的日新月異和亘古不變。有什麼樣的規矩,就有什麼樣的方圓。《我不是潘金蓮》必將是2016年,還可往前追溯的十餘年裡,最重要的電影之一。
一些人畜無害的文藝工作者,在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後,給自己下了不忘初心的強大心理暗示後,決定曲線救國。把稻粱謀足之後,再進行可持續發展。他們把這稱之為理想主義,而自己仍是敗絮其外、金玉其中的追夢人。無數美麗的現實告訴我們,他們的一切冀盼,只是從一個物質轉換成另一個物質。
馮小剛和他們不同,一開始,他的口號是為老百姓做足底按摩。等老百姓舒坦,他自己又不自在了。他曾說過,他之前所有影片所積累的財富、聲名和信譽,都只為一部電影做准備,那就是根據劉震雲紀實小說改編的《一九四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馮小剛是一個還算純粹的理想主義者,與陳凱歌、張藝謀先陽春白雪、後下里巴人的創作軌跡不同,馮小剛走向了他們的背面,他越來越嚴肅(也可以說馮小剛每一部影片的內部肌理都不是那麼嬉皮笑臉),現在輪到了《我不是潘金蓮》。
從馮小剛的電視劇時代開始,馮小剛最重要的文學給養,來自王朔和劉震雲。私以為,馮小剛其實更容易與劉震雲互通款曲。雖然這兩位中國當代最優秀的作家都能極盡諷喻之能事,但就在王朔早期作品中,他所描述的生活再怎麼熱氣騰騰,都有一種欲驅盡煙火的渾不吝和一種巨大的悵然。劉震雲則善於在雞零狗碎間,道盡歷史與現實對人的雙重捆綁,且有著極強的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敘事野心。
也可以說,劉震雲更“在地”,而王朔則更虛緲(不僅是他的《我的千歲寒》)。王朔會寫到政治,但總體而言是去政治化的,是換湯不換葯的周而復始,也更空盪和灰色些。而劉震雲則一直秉持人是歷史的人質這一創作原則。仔細端詳王朔和劉震雲,若進行粗暴判斷的話,劉震雲是寫實的,而王朔則是寫意的。馮小剛一旦真要投入心力和心血的影視劇,則都是現實主義的,都是見了棺材才落的淚光點點,撞了南牆後的頭破血流,這在《北京人在紐約》、《一地雞毛》、《手機》、《一九四二》等影視劇中都暴露無遺。
馮小剛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蓮》,是他與劉震雲的第四次合作,也是這二位與范冰冰繼《手機》之後的二度攜手。范冰冰自《蘋果》後,極力想擺脫“花瓶”的稱號,目前看來,大家更感興趣的,還是她的姿顏。范冰冰這次出演的角色,性格上是一根筋,性情上倒極隨和,與多名男子有染。小說中這是個美人,一旦這個美人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的`事情也會接踵而來,但是不是就能一了夙願,還得兩說。
從目前出爐的預告片里,實際看不出范冰冰在表演上有多少華彩,只是在裝束上去了些鉛華,這跟她在《桃花運》和《蘋果》里的所謂犧牲,無甚兩樣。范冰冰應該會從29歲一直演到49歲,這其中的跨度倒是范冰冰沒有經歷過的,而這樣一個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都在龐大的社會關系網中左奔右突的女子,對范冰冰而言,也是從來沒有過的。說不定,這會真的成為范冰冰表演生涯中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具有非凡的轉折意義。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相信《我不是潘金蓮》上畫以後,會有人將范冰冰此次的出演,與鞏俐勇奪金雞和威尼斯影後的《秋菊打官司》相提並論,蓋因這兩部影片都講述了一個民告官的故事,都在冷眼旁觀女性的慾望是如何竹籃打水一場空。也就是說,范冰冰演得越熱烈,越具泥土的氣息,我們才能感受到那零度以下才有的寒意。
從預告片里,大家目前看到的畫幅為圓形,此畫幅最麻煩的是,給光影的聚焦帶來很大的難題。早期默片里也有類似圓形遮罩的用法,比如德國表現主義時期電影,但那種用法還是有陰影邊緣,藉助陰影凝聚畫面焦點。2014年,墨西哥和比利時合拍的影片《路西法》也採用了圓形畫幅,是用製造濾鏡的方式來完成拍攝的。
《我不是潘金蓮》目測來看,估計是在後期採用了特殊的手段。稍微透露一下,《我不是潘金蓮》最終的成片,會有圓形和方形兩套畫幅。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又或者是有什麼樣的規矩,就有什麼樣的方圓。
H.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作品,其中有哪些不易發現的細節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看的稀里糊塗,講的卻是一個道理!(不喜歡劇透的朋友可繞過,看過之後再回來,看你是否也明白了這個道理。)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影片根據劉震雲同名小說改編,表面上講述了一個被丈夫污衊為「潘金蓮」的女人,在十多年的申訴中,堅持不懈為自己討公道的故事,其實也是說的一個法盲農婦誤打誤撞掐住官場命脈的故事。
電影中其實跟潘金蓮沒有太大的關系,至多是女主角李雪蓮(范冰冰飾)上訪的第二層推動力和誘因。而這個故事的起因其實就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就是一個農村婦女李雪蓮要離婚!可是為什麼離婚這么正常的一件事情,卻能引發出這么一連串的故事呢?
其實,故事的發展,就是講述了一個道理:就是一個農村婦女要討回一個公道,她要求的並不多,只是要一個說法而已,但是很多人都誤解了,所以才會有這么一段故事
電影中說李雪蓮是法盲,的確,她就是法盲,沒有證據,官司根本打不贏。然而,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敢聲稱自己不是法盲,自己能把國家那麼多法律法規都清楚都知道!我相信,包括現在的有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法律該去哪裡查詢吧!
或許,大家會認為故事到此就結束了,但是,李雪蓮是那個唯一知道真相的人,真相不是法院判處的那樣,她的倔強促使她要繼續,繼續找一個可以說理的地方!於是上訪,然後縣長逃之夭夭,市長避之不及,然後上北京,攔了首長的車子,首長震怒,縣長,市長,法院院長全部撤職。有人可能會說,這位首長做的好,事情到此該結束了吧。然而,即便是那位首長把縣長,市長,法院院長全部開除了,但那隻是解決的組織內部的事情啊,李雪蓮真假離婚的事情還是沒有解決啊,她假離婚的事情真相依然沒有得到政府的公正判斷!所以,一年又一年,她輕車熟路地跑北京,去上訪,去尋求公道,然而,這么十多年過去了,依然沒有得到真實的答案,可能很多人,都把她的上訪看成一種形式了吧,卻忽略了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其實,她這么做想要的很見簡單,就是要證明那個離婚是「假離婚」,就是要找一個可以說理的地方,可以還自己一個公道,要讓人們知道,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就這么簡單,卻找不到那個可以說理的地方。
第二,是不是潘金蓮。
李雪蓮十多年這么的折騰的另外一個問題就出在她那個人渣老公身上,其實再她第一次找市長無門,反而被拘留到公安局之後,本來都已經死心了,她也不想折騰了,就是想問問她老公自己承不承認那離婚是假的。說她老公是人渣,一點都不過分,竟然當著這么多人說她是「潘金蓮」!本來李雪蓮是想讓他解釋一下,這樣她就放下了,可就這么一句話,讓那個因假離婚,分了房娶了小三的老公成了做的對的,自己卻成了那個被人唾棄不守婦道的「潘金蓮」。也正因為這么一句話,徹底改變了她的一生,她要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
I. 對於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應該如何評價
《我不是潘金蓮》這本書有三個部分,前面兩章都是序言,最後一章是正文,很簡短也有一個很簡短的名字:玩呢。我特別欣賞劉震雲的幽默之處,不低俗,用看似荒誕的情節和寫作手法引人發笑,別具一格。小說與電影情節基本一致,先來說說幾個我重點注意到電影不同於小說的部分:
1. 小說中官員以及其他群眾對李雪蓮的態度是更加惡劣的,而電影中官員對待李雪蓮只是沒有耐心,並沒有發展到言語攻擊她這么嚴重。
2. 李雪蓮和趙大頭在小說里去的是山東泰山而不是安徽黃山,小說中的李雪蓮在出行前就想通了,因為她的牛死了,經過趙大頭的勸解倆人一同東去了泰山。
3.電影中的結尾是史縣長多年後偶遇李雪蓮後敞開心扉的談話,而相比小說之下電影的結尾的確過於潦草。老史全名史為民,正是當年被撤職的縣長。
對於劇情的問題,官僚主義的問題,我就不做評論了。因為我對原著是敬重的,縮短成兩個小時變成劇本必有不足。無論你對某個角色抱有任何看法,it doesn't matter.每個人都有不同看待事物的方式。一個電影的劇情並不需要天衣無縫,需要的就是給觀眾帶來感觸和想像的空間。劇情和標題相映起來十分諷刺,李雪蓮自始至終都沒有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所有的跑題都是有緣由的。
J. 你怎樣評價《我不是潘金蓮》這部影片
馮小剛:「我對冒犯觀眾這件事特別有興趣」
什麼樣的世界是可悲的,一個讓干凈的人變臟的世界,她一路尋求正義說自己不是「潘金蓮」,但這一路下來她徹底成了潘金蓮。上圖歡愉之後的場景,窗戶橫豎的間隔像是牢獄的鐵欄,人物被放置在牢獄的下方,彷彿上方有重物往下壓。可能她也在疑惑,裡面和外面的世界,到底哪個好。其實不管是裡面還是外面,她從來都不是主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