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摔跤吧!爸爸》,為何爭議這么大
說起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市場都是很紅的一部勵志電影。
《摔跤吧!爸爸》電影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印度的電影,電影中的背景也是在印度,故事講述了一個擁有“金牌夢”的父親,為了完成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強迫自己的兩個女兒,日復一日的進行訓練,每天從早上五點到太陽下山練習摔跤技巧,加強身體鍛煉,兩個孩子的童年基本都是在訓練中度過的,為了能更好的完成訓練,父親甚至不顧女兒的哀求,剃掉了孩子的長發,也讓身邊的人嘲笑。
這也是《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最受爭議的一點,你怎麼看呢?
但也不得不承認一點,被支配摔跤和面對看不到盡頭的人生,通過自己奮斗而得來的成就,看起來更加榮耀。
㈡ 觀看《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一開始想去看這部片子是聽說其中的演員阿米爾·汗為了完美詮釋劇中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這一角色做了非常勵志醒人的行為:先是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隨後舍棄化妝特技,在短時間內增肥28公斤,以演出該角色55歲時發福的狀態,體重97公斤,儼然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胖子。
最後為了貼合該角色29歲摔跤手生涯黃金時期的體型,用五個月的時間,在健身房揮汗如雨,不僅減掉了25公斤的贅肉,更學習摔跤技巧,練出了擁有八塊腹肌的魔鬼身材。
在演藝圈為拍戲增肥減肥的都有,但是增重且隨後又減重這么多的也是很罕見的。
抱著對演員的敬畏之心去了電影院……
電影情節一點也不辜負我投入的45元,而且真的非常超值!!這部影片乍看起來是一個專制的父親將自己的理想強制壓於子女身上,是一種非常自私的行為,但是從更廣大層面,從印度當地的等級制度而言,這顯然微不足道。
在影片里藉助一位14歲的新娘口吻描述了當地婦女的悲慘生活:自小與鍋碗瓢盆為伍,待稍長便被送給陌生的男人為妻,只為減少家裡的支出。
這種完全無自由無地位的狀況,是所有當地婦女的悲哀,逆來順受早已習慣,也恰恰因為如此,為辛格一開始對兩位女兒的訓練(在女兒眼裡即懲罰)打造了良好的開始。
當然堅持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舉動,頂著身邊所有認識人的嘲諷的眼光,壓力是非常大的,父愛如山,大愛無疆。
為國爭光,這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父親自小對兩閨女的諄諄教導,成功的將夢想與榮譽傳達給了下一代。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辛格帶著他的兩個女兒成功的走到了最後,打造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名摔跤金牌者——貝塔,一個印度小村莊里走出的姑娘。
從感性角度來看,劇中有無數個亮點感動和感染了我,喜劇效應加理念傳達,銜接十分自然。
在這主要說3點。
第一點:夢想
這個夢想不僅僅是辛格的想要為國家爭得金牌的夢想,更是其想要兩個女兒打破常規,蛻變當地婦女狀況,走出小村莊實現更多自我的夢想,在決賽前夕,辛格對貝塔指出,這次決賽的成功不僅代表著個人,更是要證明給那些瞧不起女孩的人看,女孩也是有能力的。
可以說第二個夢想是老天安排的(畢竟連生四胎都是女孩~~),但辛格能打破傳統,由小夢想轉為更深層次的夢想,這種遠見與格局是十分令人欽佩的。
第二點:父愛
劇中關於父愛的描寫是最最感人的地方。
中年的辛格給我們的印象是一個非常專橫的父親,強迫自己的兩個女兒脫掉花裙,剪掉頭發,每日晨起鍛煉,練習摔跤,完全不符合當地女子的教養。
但是為了女兒營養跟上,舍下老臉與賣雞商販講價,為了有一個合格的摔跤毯,與體育局人員談判碰了一鼻子灰,為了能讓女兒可以參加當地的稍正規的摔跤賽,千里迢迢還差點被趕出門外……這是一個非常自傲的人為了可以給女兒提供極好的條件作出的各種讓步,碰了無數的釘子,也接受了無數的鄙視與諷刺,但是他對於女兒的要求只有認真訓練與鼓勵,外界的壓力從未發泄在孩子身上,也從未中斷其對兩個女兒的期望。
中年辛格的父愛是感染,老年辛格的父愛是感人。
首先一個造型一看就讓人莫名想起了家裡的父親,霜染鬢發,父親一輩子對我們的關愛。
其次老年的辛格,一輩子的驕傲,卻因為條件的限制,失去對大女兒貝塔的管控,看著她逐步走上彎路無能為力的悲哀,在每次其流露的憤怒無奈落寞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女兒失敗了,不是責罵其為何不聽勸,而更多的是鼓勵與自責。
為了女兒的比賽,孤身一人(雖然帶了個侄子)住在學校附近,指導女兒訓練,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和自尊,一個邁入暮年的老人,在學校領導面前祈求女兒的學習資格,自我批評的無力與心酸無人可體會(自己還沒有任何真正過錯的情況下)。
這讓我想到了超級演說家崔萬志《不抱怨靠自己》中父親為了讓自己可以在學校念書給學校領導下跪的那個情節,作為一位女性同胞,更作為一位不算成熟的心高氣傲的自己,以前的我的確無法理解這種行為,但現在我也開始逐漸理解了“忍一時風平浪靜”的意義。
人的這一生,每一個舉動,沒有必要過多計較得與失,遠大的目標與卓越的格局會指引我們的前進的道路。
第三點:堅持
要說堅持,這部劇中無時無刻不在體現這一點。
從生孩子追求男孩(一下生了四胎)到不顧妻子朋友的反對培養自己的女兒成為摔跤手,從一貫要求孩子認真學子自己所教到一路指引貝塔在比賽中的表現(即使被學校驅逐也不放棄指導),這種近乎頑固的、不畏他人異樣眼光、放棄驕傲的堅持的精神,是十分令人欽佩的。
現實生活中,能做到不畏他人異樣眼光不為他人所擾的又有幾人,就拿現今的保險行業來說,很多人聽了保險就拒絕,卻從未涉足,從未給予機會去了解,與那些個一開始說不可能、說辛格瘋了的人又有什麼區別呢?放棄一時的自尊與驕傲成就更偉大的理想,這種卓越的犧牲又有幾人可以毫無猶豫的去執行?自尊是自己給自己的,驕傲也是自己給自己的,他人的吹捧僅是一種表面形式,塑造強大的內在自己,那是真成功!
從理性角度來看,這部劇的優點在於真實。
沒有炫酷的特效,人設對比十分自然,沒有抬高也沒有貶低,與現實十分貼合,整部劇的進展也十分具有邏輯性,銜接十分自然,以第三口吻講述故事的模式,貫穿首末。
主角間的矛盾由第三方一語道破,沒有妥協沒有誇張的感情戲,在勵志過程中,人設的幽默風趣、高冷自信的表現,比賽過程中緊張壓迫的渲染為整部劇添磚加瓦。
人物造型也是非常的成功。
總體而言,這部劇給我的感觸太多,還需慢慢體會,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十分感性的勵志片,沒有炫酷的技巧,唯有真實。
5月5日上映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獲得了幾乎所有影評人和觀影者的一致好評,這部電影是根據印度國家一個真實故事進行改編,之前也看過文字性的介紹,但是這次是以電影的形式呈現,並且和瑞奇特家人們一起觀看,感觸更加深刻。電影內容很簡單,無非是印度冠軍摔跤手馬哈維亞將兩個女兒訓練成世界摔跤冠軍的故事。然而,這又不僅僅是那麼簡單的“奪冠之路”。吉塔不僅背負著父親的期望,還代表著印度千千萬萬受壓迫的女性。
在當時印度是一個非常封建落後的國家,在為了能讓女兒們能夠追求自己摔跤的職業生涯,其父親和叔叔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一度受到村裡人的'排擠,因為摔跤歷來以男性為主,女子摔跤被認為與當地民俗風尚相悖。不少村民也一直警告吉塔的家人,摔跤會練出畸形的“摔跤耳”,日後很難嫁個好人家。除了忍受其他人的白眼,他們的訓練條件也很簡陋。他們曾多次寫信給哈里亞納當地政府和體育部門,但是一直都沒能獲得設備支持。他們有的,只是家裡人的支持。我們瑞奇特化工成立之初,也是在一個經濟形勢非常嚴峻、各行各業都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並且也一度受到同行業的競爭對手打壓、排擠、諷刺,我們陳總依然堅定信心,給我們大家鼓勵打氣,也同樣只有家人、團隊的支持。
影片中吉塔說到:我們通常都在家裡草席鋪開就開始訓練。當別人家父母為孩子准備嫁妝的時候,她卻在父親馬哈維亞的教鞭下不斷地加量訓練,甚至還要在哈里亞納頗受男性歡迎的泥地摔跤比賽中摸爬滾打。馬哈維亞從小給他們種下的信念便是——她們不比任何一個男孩子差。最終他們在泥地里和男孩子比賽,取得一個又一個冠軍。我們一開始進入瑞奇特團隊,也是在我們團隊里自己訓練,練習話術、學習產品知識,,陳總教導我們說:在家出錯不丟臉,在客戶那裡出錯才最丟臉。我們具備了充足的知識,有了嫻熟的話術技巧,開始下市場、打電話聯系
除了信念和堅持之外,影片中也強調方法非常重要,吉塔在爸爸的指導下,贏得一個又一個冠軍,但是到了體育學校之後,教練讓她把之前學到的全部忘掉,教她防守的技巧,結果在連續3次世界比賽中連輸了3次。而吉塔的爸爸則是根據吉塔自身的優勢是進攻來更有針對性的指導,把吉塔三次世界比賽的視頻拿過來仔細觀看每一個細節來深入分析,找到失敗的原因,從而改正,並在比賽中現場指導,吉塔重新贏得比賽、找到自信。我們瑞奇特化工成立之初,靠線下聯系客戶我們跟其他增白劑廠家相比也是處於弱勢,董事長陳總充分了解行業形勢,分析每個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劣勢,來准確定位,線上是我們的優勢,於是瑞奇特網路團隊應運而生,大家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精準定位、精準營銷,經過一年時間的積累、儲備,終於在網路營銷取得驕人的成績,那些曾經嘲諷、看不起我們的人也逐漸向我們靠攏。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相信我們瑞奇特團隊每一位家人都有這樣的信念,堅持到底的毅力,並且按照正確的方法和道路,也一定會像影片中的結果一樣,世界賽場升起印度的國旗、響起國歌。我們瑞奇特團隊同樣可以譜寫出華麗的篇章,在增白劑行業豎起一面旗幟、奏響瑞奇特之歌,作為行業的引領者!
㈢ 電影《摔跤吧,爸爸》裡面媽媽為什麼堅持不在廚房裡做雞肉
據我所知,那是因為媽媽是印度教徒,而印度教是不能吃肉的。
《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薩卡詩·泰瓦、桑亞·瑪荷塔、法緹瑪·薩那·紗卡領銜主演的傳記片。影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 ,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影片中的媽媽是虔誠的印度教徒。在印度教的觀念里肉是不潔的,吃肉會污染身體,會受到神的厭惡,吃肉就是下等人。所以是不能吃肉的。所以媽媽才會對爸爸要煮雞肉的事反應激烈,主要是因為覺得信仰受得到了侵犯。
文章結束了,大家都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留言點贊轉發啊!
㈣ 《摔跤吧!爸爸》主要講了什麼
4 月 14 日,印度男演員阿米爾·汗開通新浪微博,宣布由自己投資並主演的新電影《摔跤吧!爸爸》將於5月5日在中國上映。
這是一部摔跤題材的勵志電影,改編自印度女摔跤選手 Geeta 與 Babita 姐妹的真實故事,講述了阿米爾·汗扮演的父親 Mahavir Singh Phogat 為了完成自己的摔跤夢想,不顧外界眼光,訓練兩個女兒與男人們練習搏鬥,進而一步步成為世界冠軍的故事。
好奇心日報》表示,他第一次接觸到劇本的時候就非常喜歡。「他是根據 Mahavir Singh Phogat 的真實故事改編……幽默是一個非常吸引我的地方。」
為了了解現實人物的特點,阿米爾·汗和Mahavir Singh Phogat共處了很長一段時間去更好地理解他的生活和社會價值觀。
「在印度小村莊里,女孩一般都不被允許拋頭露面。然而他卻訓練女兒成為摔跤手,帶著她們和當地的男孩子們摔跤比賽。印度古老的泥地摔跤運動(mud wrestling)流行在各個村莊里。他會帶著女兒們參加本地的比賽,從而讓她們學習摔跤。」
「印度存在對婦女和女孩嚴重的歧視。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是實現夢想和你是男是女無關,電影想要表達的是一種男女平等的觀念。這是電影的核心。」
㈤ 印度神片《摔跤吧!爸爸》為什麼會遭到排片的冷落
當電影院線成為了私人恩怨的角斗場,電影票房的公信力也就不復存在,對萬達來說,華誼兄弟的所有影片都不會提供排片便利,即便是不會直接拒絕,也僅僅是象徵性的給予低的可憐的排片,至於其中緣由已經是世人皆知,其實這也是在去年馮小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前夕才被公眾所熟知的,原因就在於萬達院線認為華誼兄弟挖了自己的牆角,而年輕氣盛的王思聰肯定不會就此罷休,於是也就出現了針對華誼兄弟所有影片的報復行動,此事也將馮小剛導演氣的不輕,在個人社交工具上以電影角色的名義發出了公開信,但最終也沒有改變王思聰的決定,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萬達與華誼之間的明爭暗鬥才成為了觀眾喜聞樂見的話題。
當然了,作為電影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萬達院校如此卑劣的做法的確令人不齒,而這種情況在全世界也不會有第二例,這也充分說明了中國商人的不成熟,尤其是對王思聰這種公子哥,就因為自己有個功成名就的老爸,就把所有人不放在眼裡,甚至為了泄私憤而做出違背市場規律的荒謬行為,但市場就是如此殘酷,即便所有人都彼時萬達院線的這種無恥行徑,但人家是私企,老闆說什麼就是什麼,而《摔跤吧!爸爸》雖然在國際市場有著不錯的口碑和票房,但遇到如此奇葩的中國市場也只能自認倒霉。
㈥ 為何印度片《摔跤吧!爸爸》被稱為神作
我認為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成為神作,有以下幾個原因:
導演是阿米爾汗。眾所周知,阿米爾汗拍出了很多部優秀的電影,諸如{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未知死亡}{覓跡尋蹤等},他憑借著一己之力將印度電影向前推進了幾十年,改變了觀影者對於印度電影只有唱歌跳舞的看法。所以,一個好的導演就是電影成功的保障,更何況他是那麼拼,為了電影效果先增肥50斤,然後再為了幾秒的打鬥鏡頭在短短幾個月內拚命鍛煉減肥並成為一個壯漢,這么拼的導演拍出來的電影怎麼可能差呢?
有一個好劇本。{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里的對白堪稱經典,全場總共120多分鍾,我足足笑了一個小時然後哭了一個小時。從這部電影里的構局足以看出編劇的用心,電影前半部分主要講述了一代摔跤冠軍為了生計不得不放棄摔跤然後寄希望於他的孩子身上,中間不但穿插許多搞笑的橋段,更是真實的展現出來人的本性,引起觀影者的反思。電影後半段主要講述他的女兒們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走向成功,創造輝煌的過程,取材真實,令人潸然淚下。
演員的演技好。個人覺得這部電影里的所有演員都堪稱影帝啊,隨便拉出來一個配角,渾身上下都是戲,更不用說主演了,把這部劇中的人物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縱然有一個好劇本,也需要好演員來表現,將劇本里的人物演活。
㈦ 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多少人是奔著不老男神阿米爾•汗去的,卻帶著對印度電影的敬意出來的?
很多年不寫影評了,久到快忘記我甚至還選修過影視鑒賞。就像我們一門心思撲在經濟建設,甚至忘了我們是禮儀之邦。這或許是一個笑話,但我相信多年之後的某一天,當我們的子孫重新審視當年的我們時,會有一種尷尬的窘迫,會為我們買櫝還珠的眼光而汗顏。
《摔跤吧爸爸》不是大片,沒有特效,但她卻給了我們震撼!如果只能用一句話表達我的尊重,我會給她這樣的評價:看完之後我的第一反應是,我想忘了這部電影,這樣我就可以重新再看一遍了!
當題材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演技反而成了次要的東西,在商業電影橫行的年代,她選擇了直面人生!這需要勇氣,到更需要的是不忙從下的一份冷靜的思考。能解決問題是出色,能發現問題是偉大,能預見問題是先知!
印度的問題很多,我們呢?我相信只會更多!但能發現問題的未必敢說,敢說的未必能發現問題,既敢說又能發現問題的很可能又被同化在體制內。
如果你走心的話,別人是會看得到的。且不因你的寒酸或鄙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我知道,也相信。但錢應該有人去掙,精神追求也應該有人去引領。目前看顯然不是這樣,價值觀在扭曲中掙扎。而這卻是需要幾代人才能板正的,這是後話,立字為證!
我們類似的題材不多嗎?幾乎每一位運動健兒都是類似的經歷。但我想如果是我們來拍的話,應該也會很感人,但未必有這個深刻。
我們需要在一個相對寬松的文化氛圍下形成一種文化自覺。錢,是路。因此會有平坦寬闊和顛簸崎嶇之分;精神,是方向。所以會有庸碌閑適與波瀾壯闊之別。沒有方向,走的再遠也到不得目的地!
讀懂別人總是比反思自己更容易。聖人尚且一日三省,況乎吾輩凡人!居下思己居上思國,方不誤己誤國。
最後我要做一個更正:將我之前對新時期電影下的一個結論,關於電影是浮躁社會里廉價的知識快餐加上一個限定:文化、反思范圍之外的。
不知不覺已經進入夏天了,很多培訓班、夏令營都在為暑假提前預熱。最近在與幾個家長閑聊的時候,都提到了孩子暑假報班的問題,有個媽媽還發來提高孩子抗挫力的夏令營宣傳單,問我,像這樣的活動,應不應該給孩子報?
作為一個媽媽,我也常常面臨同樣的問題。如何幫助孩子把自己的天賦和潛能發揮出來,讓他成為有特長、有個性的人,是每一位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里都會面臨的問題。
正巧,最近上映了一部電影,印度的票房冠軍《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根據印度的真人真事改編,說的是,一位熱愛摔跤運動的爸爸如何發現女兒在摔跤方面的天賦,並且,克服重重困難,把兩個女兒推向世界級的摔跤比賽,為印度摘下首個摔跤比賽世界金牌的故事。
今天,我們結合這個電影,來說說如何幫助孩子展現天賦和潛能,把夢想照進現實。
一、
說到天賦和潛能,很多人的腦海里立刻就會出現跳舞、唱歌、數學、寫作、畫畫等,似乎這些才是上得了檯面的潛能。事實上,潛能和天賦遠遠不止這些。
每個孩子都有天賦,那些與眾不同之處,可能蘊藏著孩子的天賦和潛能。
孩子就像一塊璞玉,需要經過確認、打磨等道道工序,才能變成一塊閃閃發光的寶石。而成為寶石的第一步,就要看家長有沒有慧眼發現孩子的潛能。
很多家長看不到孩子的潛能,或者,雖然看見了孩子的與眾不同之處,但是因為自己的認識局限和文化、世俗等各種原因,不願意承認這是一種潛能。
在《摔跤吧,爸爸》里,父親阿米爾·汗發現兩個女兒的摔跤天賦非常有戲劇性。
有一天,兩個很狼狽的男孩帶著父母找上門來。女兒闖禍了,因為男孩出口罵人,兩個女兒把他們打得鼻青臉腫。
這要是在普通家庭,父母肯定很不高興,甚至責罰女兒。可阿米爾·汗不一樣,他表面上給男孩家長道歉,內心裡卻狂喜。他沒有訓斥女兒,而是問,“你們是怎樣打他們的?”
兩個女兒形象地展示了打架的過程,阿米爾·汗非常開心,他確認,兩個女兒都是天生的摔跤手。
要知道,這是在印度的一個小村莊,按照當地的文化和習俗,女孩子除了幹家務就是生孩子,她們根本沒有其他的人生選擇,更別提摔跤了,那是男人才乾的事。
可阿米爾·汗沒有因為這些世俗的觀點禁錮對女兒的判斷,與這些習俗比起來,女兒的潛能更重要。
我曾碰到過一位家長,他的兒子特別喜歡開快車,經常被警察警告。
這位家長沒有一味地批評兒子,而是耐心地與他溝通,並且幫助他找到了一個非常適合他的工作120救護車司機。
如果父母不承認孩子的.優勢和潛能,甚至採用打壓的方式,那麼孩子的這種天賦很容易就被閹割了。如果阿米爾·汗訓斥、責罰兩個女兒,恐怕印度的首個摔跤金牌不曉得推遲多少年。
二、
想要把潛力變成優勢,最難的階段往往是剛剛開始的時候。
由於孩子比較小,對自己的認識懵懵懂懂,並不能特別確認自己真正具有某種天賦。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告訴孩子,堅定地相信孩子,並且創造各種條件,幫助孩子展現出可能具備的天賦和能力。孩子會在展示的過程中,得到肯定,找到自信,從而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在《摔跤吧,爸爸》里,阿米爾·汗一開始就碰到了不少困難,首先是妻子反對,村民嘲笑,然後,兩個女兒也揭竿而起,反對練習摔跤。
可他沒有就此收手,他說服了妻子,從不把村民的譏諷當回事。
為了訓練方便,他給女兒自製了運動服,還逼迫兩個女兒剪了短發。
為了增加營養,一貫素食的家庭開始給女兒開小灶做雞肉。
女人不能進專業比賽場地訓練,他就自己搭建了一個泥地摔跤場。
找不到摔跤陪練,他就把侄子揪過來一起訓練。
沒有錢買專業的摔跤墊,他就用被子在房頂自製了一個。
在阿米爾·汗的眼裡,所有的困難都不是退縮的理由,而是必須越過去的障礙。
父母就是一面鏡子,父母這樣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女兒才能堅定信心,心無旁騖。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是無數個戰勝困難的積累。
在積極應對困難的過程里,孩子不僅從父母那裡學到了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更切身體會到了面對困難不抱怨、不氣餒、不放棄的人生態度。這種態度將是孩子一生的寶貴財富。
三、
學習一項技能,即使特別感興趣,也要經歷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特別是剛開始打基礎的階段,往往是重復又枯燥的。
如何能夠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發現和享受其中的樂趣,這是家長需要費心的事情。
時時鼓勵和適度獎賞可以很好的強化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有些父母覺得,批評讓人進步,表揚讓人落後。他們習慣用批評和鞭策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關注。
“你這次考了98分,那兩份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這么粗心?”
“你鋼琴剛剛過了6級,可千萬不能放鬆,你看人家小剛都8級了,你還是不夠努力。”
“你這件事做的還算可以,可是,那件事你為什麼沒有做好呢?!”
如果父母常常用這樣的方式指責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就會受到損傷。無論如何努力,父母的評價都是一樣的。孩子體驗不到努力和進步帶來的快樂,往往就會自我放棄。
在《摔跤吧,爸爸》里,阿米爾·汗就很善於鼓勵女兒。他告訴女兒,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始終相信,你們是最棒的,你能贏。
他把女兒獲獎的報道做成簡報,把獎狀和獎杯擺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他用他的言行告訴女兒,爸爸為你們驕傲。
父母的重視和鼓勵是一種精神上的犒賞,是孩子進步的催化劑。孩子常常接收到這樣的正向強化,會大大地激發他們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當來自外部的強化力量轉變成了孩子自身奮發的動力,孩子就會感覺到,是自己喜歡,願意去學,而不是為了父母,自己被迫去學。這時候,“要我學”就變成了“我要學”。
四、
父母是孩子的領路人,父母要站在孩子的前面,看的比孩子高一點,遠一點。當孩子看到1的時候,你要能看到3,當孩子看到3的時候,你要能看到10……
在《摔跤吧,爸爸》里,阿米爾·汗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領路人。
當女兒完全沒有想到當摔跤運動員的時候,他發現了孩子的天賦。
他告訴女兒:如果可以得摔跤冠軍,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不會像你的同學一樣,14歲就被迫嫁給一個不認識的男人,只能任由命運擺布。
這時候,摔跤不僅是一場比賽,而是一種改變命運的方式。
當女兒展現出摔跤方面的特殊才能,阿米爾·汗及時把她們推向更大的舞台,從邦冠軍到全國冠軍,一路過關斬將。
這時候,他告訴女兒:當全國冠軍不算什麼,每年印度都有全國冠軍,你要做得是沖刺世界冠軍,為印度奪得首個世界級的金牌,讓全世界知道,印度也有優秀的女摔跤運動員。
這時候,摔跤不僅是一場比賽,而是一種讓世界認識印度的方式。
當女兒面對強大的國外選手,不知所措的時候,阿米爾·汗告訴女兒,“如果你明天贏了,勝利不僅屬於你,勝利還屬於千萬個被認為不及男生的女孩。”
這時候,摔跤不僅是一場比賽,而是一種影響更多人的方式。
正是有了阿米爾·汗的這種高遠的、超前的、積極的賦意,他的女兒才能更深入地認識摔跤運動,從內心裡崇敬、喜歡和享受這項運動。如果沒有父親的這種引導,她的冠軍之路可能走不了這么遠。
我們都是平凡的父母,生活可能不會像電影《摔跤吧,爸爸》這么極致,這么有戲劇性,但是,每一個成功的故事都不是偶然的,這些閃閃發光的經驗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吸收。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夠盡可能展現出他的天賦和獨特之處!
㈧ 《印度女孩》被稱為《摔跤吧!爸爸》的升級版,網友是如何評價這部影片的
《印度女孩》自上映以後,被許多家長們誇贊,甚至把它稱之為《摔跤吧,爸爸》的升級版,網友們評價這部電影的主題很多,音樂豐富,節奏緊湊,勵志而燃油情,非常值得一看。
女主追求板球夢想的故事,同時存在了父親對印度板球的期望,也許在一開始女孩並沒有那麼多豪言壯語,只是想要讓熱愛籃球的父親開心起來,不過在打板球的過程中,他不斷的超越和突破自我得到了認可。但是也有偏見和流言蜚語,為了打破這些流言蜚語,他的父親總是第一時間來維護她,支持她。即使是在女人不能夠打板球的環境下,也最終將她送到了更高的平台。而且在這個高平台上她遇見了許多厲害的選手和各種困難,不過,幸好女主遇見了一個好教練,在她自暴自棄時拉了她一把。
總之,這部電影劇情跌宕起伏,該有的環節都有,有淚水有歡笑,並且提到了“性別平等”、“農民”等話題,配樂十分燃,觀影的體驗特別好。
㈨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具體是出自什麼真實
個人就看出:印度也存在很嚴重的重男輕女現象,個別女子勵志不能說明什麼問題,通過影片改善印度民眾的傳統觀念不可能,表達出來給大家反思罷了。
㈩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它講述了一位父親親自把兩個女兒培養成世界冠軍的故事,贊揚了父親高度的愛國情懷,和對女兒如山般的父愛。接下來我搜集了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前天觀看完最近非常火熱的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影片豐富的內涵能讓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確實是一部值得我們去認真觀看的好片,當然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視角和立場,夢想、愛國、勵志、父愛,女權等等。而我觀後最多的感受和聯想是我與爸爸曾經發生過的一些事情。
據說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的是一個曾經的摔跤手冠軍爸爸,因生活所迫種種原因直到退役都與金牌無緣,所以一直想要一個兒子,繼承他的摔跤天賦,爭奪一枚奧運金牌,然而上天卻給了他四個女兒,直到一天鄰居父母上門告狀才發現女兒的摔跤天賦,看到夢想希望的爸爸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浪費,於是.....就有了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
電影開始部分,爸爸將自己的夢想轉移到女兒身上的行為我是不太支持的,興許是有點感同身受的原因,為什麼爸爸的夢想要讓孩子去實現呢,直到電影放到同學出嫁說的一席話「我倒是羨慕你們有一個這樣的父親,這樣我的父親會為我的將來考慮,否則,我們的命運將。從一個女孩出生開始,她們的命運就是做飯打掃衛生,全身心的做家務,然後等她們成年,就會嫁出去,為了減輕負擔,並把自己交給一個男人,而且更這個男人一點都不熟悉,然後為她們生孩子,撫養孩子,這就是一個女孩一生的宿命,最後看看你和你的父親,他在和全世界對抗,他在承受著所有人對他的嘲諷,為了你們有個好的未來,他做錯了什麼,」。
看到這幕的一剎那間想起我的爸爸,他又曾做錯了什麼呢,還不是會為了我們的將來考慮,做出了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爸爸剛把我從農村帶來城市上幼兒園的時候,失去了所有熟悉的人和事,加上只會客家話的我聽不懂別人說話難免會感到害怕,而當時的我就會哭著不肯上學,導致了父親第一次狠狠地把我打了,我屈服上學了卻未曾理解他對我的好。一直到去年爸爸讓與家人朋友都隔離時日的我重新回家,休學在社會打磨一年的我也慢慢體會到爸爸的良苦用心了,他一直都在關注孩子們的成長,做出他對我們力所能及的幫助。對於我們的成長,無論是讓我們自由自在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還是給我們指一個我們認為的光明之路去走,該放的時候放,該收的時候收,他都已經做到了父親的責任了,曾經的摩擦碰撞都該釋然了。
當電影中吉塔脫離爸爸的管制,在國家體育學院訓練新招式回來,在用學來的新技巧把爸爸打敗的時候,彷彿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鳥兒的翅膀硬了,也許爸爸是自尊受挫了,父權地位的絕殺,爸爸從此沉默了。我們都可以看出其實爸爸是老了,巴比塔也告訴吉塔,不是你的技巧贏了爸爸,是爸爸老了,體力更不上才輸的。但是現實就是這樣,爸爸總會慢慢地老去,我們總會有一天能勝過他,可能我們會不再那麼需要他,但爸爸卻不想失去我們。
還記得踏進社會臨走前爸爸和我說「從現在開始,就是你自由自在的世界,天高任鳥飛,如果你還相信老爸的話,可以和我匯報自己在做些什麼,我也會給出我的意見,你可以聽或者不聽,當然如果你認為自己很牛很厲害,可以什麼都不用和我說,只要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你認為正確的`事情就可以」然而離開的時候矛盾激發我們又吵了一架,此後我們誰都沒有低頭讓步,直到將近休學期限,爸爸擔心我再也不會回來了,打了好幾個電話給我才接聽進行溝通,這件事情似乎是我勝了,翅膀硬了可以不需要爸爸的支持了,實際上是爸爸不想失去一個兒子。
吉塔摔倒爸爸之後,自我感覺膨脹認為爸爸的招式過時,兩人進行了冷戰,可是面對接連國際賽事的實力選手,吉塔屢次首輪就敗下陣來,在教練象徵性的安慰,妹妹的鼓勵下和爸爸打了通只有痛苦的電話,吉塔和爸爸之間的互相痛哭著,這是內心情緒壓抑的釋放,吉塔終於意識到自己的不對了,有對爸爸輕蔑的悔恨,還有對接連失敗不自信的懊悔吧。吉塔向爸爸認錯之後,爸爸還是義無反顧的過來支持教導吉塔,最終為國家贏得了一枚奧運金牌。
重新回家之後,我和爸爸之間還是需要一些磨合,爸爸的讓步讓我得寸進尺,加上曾經留下的職業症還存在一些帶色眼鏡看人,某方面表現得越來越拽的我在爸爸面前更放肆了。不斷地出現小摩擦,直到我要帶女朋友見他和回學校這兩件大事,我們雙方攤牌了,最後我低頭認錯了,爸爸還是選擇了接受我。爸爸永遠是你爸爸,只要你低頭他就一定會原諒你,年少輕狂犯錯不可怕,就怕不知錯不悔改,發現錯誤及時改正才能健康成長,不要輕言放棄,每個孩子,都應該努力成為父母的驕傲。
《摔跤吧,爸爸》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事跡改編,以摔跤為明線,以印度女人爭取命運自主權為暗線,講述了一個精彩的勵志故事。第一次看的時候,我感覺在看一場高級別的球賽直播,心臟砰砰直跳。
主人公馬哈維亞,一直想為國家贏得一枚國際金牌,卻因故不得不終止摔跤生涯。他寄希望於兒子能給自己圓夢,妻子卻連續生了四個女兒,夢想破滅。偶然機會發現女兒的摔跤天賦,決定訓練她們摔跤,卻要面對她們不理解導致的反抗。她們終於有了主觀能動性,又要對抗全社會對女性摔跤手的歧視,連參賽都困難重重。
兩個女兒在低級別比賽中披荊斬棘,贏得了家鄉人們的喝彩。馬哈維亞十分振奮,想讓孩子們向高級別進軍,第一道坎,營養跟不上,體重上不去,只好跟街道上的雞肉小販討價還價,以超低價格獲取營養補充,籌碼是未來不確定的廣告效應。
馬哈維亞想給孩子們買一塊標準的摔跤墊,家裡經濟卻無法支撐。他向邦級體育局申請,官僚作風極甚的官員,以摔跤的女孩子太少否決,只好拿床墊替代。
大女兒吉塔在高級別比賽中摧枯拉朽,很快獲得全國冠軍,決定脫離父親的訓練體系,進入國家體育局。新教練要求她忘記所有過去所學,接受新的摔跤理念,加上各種誘惑,吉塔逐漸改變了自己。馬哈維亞反對女兒放棄原有動作模式,在和女兒比試時卻遭遇失敗。
在隨後參加的各個國際比賽中,吉塔接連遭遇滑鐵盧,新教練認為她不可能獲得55公斤級國際冠軍,讓她降體重,參加50公斤級比賽。馬哈維亞激烈反對,認為她完全沒有必要降體重。於是趕往新德里,陪著大女兒吉塔偷練55公斤級技能。被發現後,大女兒面臨著被開除的險境,馬哈維亞又含淚感召學院領導。領導同意吉塔留下,前提是馬哈維亞再也不能插手吉塔的日常訓練。
馬哈維亞只能通過一部手機,和吉塔聯系,糾正她的問題。最後在印度舉行的英聯邦運動會上,馬哈維亞被吉塔的教練設計騙到體育館旁邊的雜物室,不讓他現場指導吉塔。吉塔運用父親的訓練要訣,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拿到了印度體育史上第一塊摔跤金牌,圓了父親的國際冠軍夢。
你的主角一定是有所追求的,而且目標不能太普通,起碼要讓讀者覺得有點不可能才好。馬哈維亞的終極目標,是為國家贏得國際冠軍,所以故事就是不斷給他設置艱難險阻,並且越到後面越凶險。情節一波三折,剛有點高興事,馬上來一波慘的。人物形象在不斷克服挑戰中不斷立體,最後變得有血有肉。行動就是人物的性格,要讓人物在人設的框架里,多參加勞動,不要讓她偷懶。
本片另一個成功之處就是觀點角色選擇恰當,他是主角馬哈維亞的侄子,一個近距離的配角,很好地規避了主角的主觀意識,利於觀眾代入情感,讓整部影片顯得格外真實可信。小說的觀點角色選擇也非常重要,很重要的一個訣竅就是固定在一個人身上。
總結起來,好故事一定要有沖突(目標+困難)、人物的行動、曲折的情節、恰當的觀點角色。符合條件的電影好看,故事也一定好看。
今天,天氣晴朗,爸爸媽媽放假在家,他們帶我去看了一場電影,名字叫《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很精彩,而且還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生哲理!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位偉大的爸爸,名叫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他夢想成為世界冠軍,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卻因為家裡窮,為了賺錢養家,不得不退役。回到家鄉後,爸爸想通過孩子去完成自己的夢想,於是,他希望自己的妻子生一個兒子。不料的是,妻子卻為他生下了四個女孩,這讓他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這位爸爸差不多就要放棄夢想了,但在一次大女兒和二女兒跟村裡的小男孩打架時,意外發現大女兒和二女兒很有摔跤的天賦,這讓他重新燃起了希望,於是他決定好好培養她們。
他不怕被鄰居笑話,不顧世俗的反對,這位爸爸讓她們每天五點起床訓練;為了增加她們的體能,想盡辦法讓她們每天有雞吃;沒有摔跤練習場,就動手自己做;這位爸爸就這樣克服重重困難,始終堅持自己想法。終於,在一場鎮上的摔跤比賽中,他的大女兒戰勝了男對手,贏得了特等獎,獲得了五十盧比的獎勵,爸爸高興極了,看到了希望。在後面的訓練中,爸爸不斷地教女兒們摔跤的動作和技巧。時間很快過去了,小小年齡的大女兒成了大青年,爸爸成了老年人。大女兒因為取得了全國冠軍而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學習,在學習訓練的過程中,大女兒經歷了不少挫折、失敗,爸爸就是最強後盾。終於,在一次世界摔跤冠軍大賽里,大女兒贏得了冠軍,為國家贏得了最高榮譽,爸爸激動得流下了熱淚,多年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也實現了自己心中的夢想。
看完這場電影,很多人感動不已。我卻懂得了一個人生哲理: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為了夢想就要努力付出,無論經歷多少挫折,千萬不要放棄,記得困難都是暫時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小小年紀,從現在開始,我就要努力學習,不會再因為自己的一時脾氣,想玩就去玩、想偷懶就去偷懶而耽誤功課,我要成為爸爸的驕傲。希望得金牌的小朋友,我送你一句話:金牌不是從地里長出來的,而是用辛勤汗水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