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南城指的是哪一帶很多電影和書上都愛提到南城,北京以前南城是幹嘛的
老北京城區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今天的二環線以內,包括的行政區域基本上等同於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個城區。一般理解是,東城、西城屬於老北京北城區,崇文區、宣武區屬南城。
還有一種理解是老北京的內城、外城,從區域講基本等同於北城、南城。之所以說「內」「外」,是由於明代北京建都,成祖朱棣時代范圍是德勝門、西直門、東直門、正陽門、宣武門、崇文門......等一線,設九座城門;後來為加強防禦,修築外城,包括廣渠門、廣安門、永定門......等一線共七座城門,這就是北京「內九外七」的說法,後來清朝滿族入關,沿用明代都城北京,將原來內城九門內漢人遷出,由滿人居住,而出內城漢人自然到了「外城」居住,更加強化了「內城」「外城」之別。
後來,共和國定都北京,拆除舊城垣,不過49年之後相當長的時間,還是在原來的「老北京」范圍內建設。而城牆拆除了,「內城」「外城」概念逐漸淡化,而內城、外城歷史、文化、社會的差異還在,因此逐漸興起「北城」「南城」的說法。
今天的北京,長期按照「攤大餅」模式發展,已經發展到「六環」了,原來的郊區成了城區,在人們一般生活中,南城、北城的概念,也已經延伸。一般可以大概地講,以前門東西大街、長安街延長線為界,南為南城、北為北城。
B. 南城電影院票價很用英文便宜
英語
South City Cinema fare is very cheap
南城電影院票價很便宜
C. 南城舊事這部電影最後告訴我們什麼
電影《城南舊事》
內容介紹:
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大學生被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後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D. 電影《南城舊事》中,扮演瘋女人的演員叫什麼名字
是《城南舊事》吧?
原著:林海音
林海音(1918.3.18-2001.12.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灣省苗栗縣,曾先後就讀於北京城南廠甸小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任《世界日報》記者。
「女瘋子」是
張閩
(1956.4.16-) 女演員。
原籍天津,生於上海。1973年上海東 方中學畢業後在上海盧灣區百貨公司 工作。其間參加拍攝上影廠攝制的影 片《巴山夜雨》。1982年入上海電影 製片廠演員劇因為演員,先後在《城 南舊事》、《青春萬歲》、《流亡大 學》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並曾參 加拍攝電視連續劇《楊乃武與小白菜 》等。1990年赴美國學習。 演出影片 1980:巴山夜雨 愛情啊,你姓什麼?>? 1981:革命軍中馬前卒 子夜 1982:筆中情 城南舊事 1983:金色的晚秋 青春萬歲 1984:郵緣 1985:流亡大學 1986:女兒經 女局長的男朋友 1987:午夜兩點 女人的故事 1989:金色的指甲 致命的深淵
E. 《南城舊事》里的英子,現在多大了
凡是看過電影《城南舊事》人,沒有一個會不記得沈潔飾演的小英子。這是一部小孩子看不太懂卻也覺得好看的電影。也許是因為雋永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旋律,更有可能是因為片中小英子那雙純真無邪、靈氣滿滿的大眼睛。 《城南舊事》是根據台灣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中篇小說改編的影片,透過小女孩英子的純真眼光展示了20世紀20年代老北京的社會風貌,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這是一部極有意境的文藝片,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沈潔出生於1972年,是一名影視演員,飾演了林海音同名電影《城南舊事》中的女主角英子 。
F. 經常扮演母親角色的演員有哪些
一、劉莉莉
劉莉莉,1958年3月5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表演系。
1989年,開始相繼主演農村三部曲《籬笆女人和狗》、《轆轤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網》。1994年,主演了都市言情劇《莫忘那段情》。
2013年3月,加盟了由龐好執導的都市家庭情感劇《雙獨家庭的奢侈品》,並與蔣欣、莫小奇共同主演此劇 ;6月,憑借微電影《母親》中的母親形象,獲得土豆映像節最佳女主角獎。
12月,加盟了佟大為、王麗坤主演的都市情感勵志劇《想明白了再結婚》;同年,憑借微電影《母親》中母親這一角色,獲得最佳女演員獎。
劉莉莉飾演的熒屏母親角色早已超過三十個,大多是很接地氣兒的娘家媽形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莉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薩日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潘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凱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少華
G. 回憶至少還留了點餘地,還不至於回不去
我們曾經以為擁抱彼此就能相互取暖,以為牽起手後從此都是晴天。
文|深海夢影
午後,剛剛下過一場太陽雨,此刻陽光好暖。頭頂上方,雲朵在天空中輕柔地飄盪。
我走過街角,途徑唱片店,裡面傳來梁靜茹治癒系的聲音,"誰的青春沒有淺淺的淤青,誰的傷心能不留胎記……"
聽到這里,我有些淡淡的傷感,本以為已經釋懷的回憶,又一次撩撥起我的心弦。
聽說,每一首喜歡的歌背後都藏著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最怕突然之間聽懂一首歌。
上次聽《偶陣雨》,是在深夜的火車上。那晚,我從蘇州返程,手機里的音樂列表循環了一遍又一遍。
最後,終於鎖定這首歌,每句歌詞都彷彿為自己私人定製。
此刻,輕柔的旋律在空中飛揚,思緒把我拉到好遠好遠。
誰的一見鍾情不刻骨銘心。
那是高二某天晚上,我獨自挎著背包,踏上去往省里長達八個小時的列車。
第一次深夜出遠門,有點惶恐。剛找到座位,一個男孩坐在我斜對面的位置。沒想到,我們之間發生了一段故事。
夜車,旅客很少,窗外星星點點的燈火一排排閃閃而過。
我不敢合眼,看他也沒睡,正對著車窗的玻璃整理發型。直到我意識到自己與玻璃中的他對上視線,很不好意思地移開目光。
他扭過身子,撓了撓頭,"同學,你去哪?"
"我,我去石家莊。"
"我們一路誒。你去幹嘛?" 聽他口音,像是個南方人。在他的眼眸里,我看到一片深情的海。
"我……去北師大考試。"
"巧了,數學競賽嗎?一起吧。怎麼感覺以前沒見過你呢。"
於是,兩個人在列車上聊了起來,他在縣里重點高中,而我上的是縣私立學校。在大神面前,有些瑟瑟發抖。
他坐過來,從包里掏出競賽的模擬卷。我看到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字,而自己的卷子還沒怎麼翻過,真是自愧不如。
"這道題,我覺得很有可能考,給你講講吧。"他指著一道塗了又改的長長的題目。
"嗯,嗯,太好了。"
我還記得,那是一道"裂項相消"的題。他語氣很輕柔,和著車廂里昏黃的燈光。
數學題真的催眠,我忘記了什麼時候睡著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他為我蓋好衣服。只知道醒來靠著他的肩頭。
第二天早上,到達考點,我沒有想像中的昏昏沉沉,反而格外清醒。
他的考場在的我對面,"加油啊",說完他目送我進場,我一回頭,就看到他勾起的嘴角。
卷子到手,平時得心應手的題,一個字也看不進去,腦海里全部都是關於他的場景。
你的嘴角微微揚起,你用微笑剪接我的微電影。
我質問自己,這是不是一場夢。
逼著自己靜下心來做題,可是周圍的人都低著頭狂寫,各路大神之間,我顯得十分渺小。有點犯困,看了看錶,距離考試結束還有一個半小時。
"他這種學霸,一定會拖到最後一秒出場的。"我簡單地在卷子上寫寫畫畫,求點兒心理安慰。
誰知道,他早早地在考場外面等我。
他接過我手裡的包,"咱們還坐夜車回去吧,好不好,下午在莊裡玩玩,怎麼樣。"
我很猶豫,跟他在一起待著,感覺很舒服。可是,又要坐夜車,我不願意頂著黑眼圈去見我的老師。
"呃,又是夜車,咱下午就回去吧。" 我看到他眼裡閃過一絲黯淡,盡管他微笑著,"聽你的。"
列車上,他告訴我,他是蘇州人,父母在這里打工。他望著匆匆而過的美景,眼神有些迷茫,"你說,我們會不會僅僅有這一面之緣,我可不想錯過……"
聽到這句話的我,莫名傷感,看了看窗外的天空。
餘光中看到他的視線又停留在我身上。下一秒,向我這邊挪近,靠窗的我無處可逃,直到一雙溫熱的手搭上我的肩。
我心頭小鹿一撞,他笑笑,"你臉羞紅了。" 表白這樣俗套,我們在一起了。
恍惚中,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場還未蘇醒的夢。
那天,我多麼希望列車開得慢一點,慢一點,再慢一點。
終究還是要道別,他的眼裡寫滿不舍,我不敢多看一眼。冷風中,抱緊,感受彼此的呼吸,他在我的額前輕吻。
他的學校在縣城最南頭,我的學校在最北。北城以北,南城以南,我們隔著一座縣城的距離,開啟了"異地戀"。
高二學習任務不繁重,每到星期日放半天假,他就提著我最愛吃的麵包與酸奶來看我。見面的日子那麼短暫,那麼簡單,卻無比快樂。
盡管每周都見面,還是不忍離別。每次送他上車,車開了,看著飛揚的塵土,周圍一切都失去生機。
高三,命運的安排讓我們的放假時間完美錯開,他在電話里安慰我,"熬過高三,我們去一所大學,反正以後還有大把時間。"
我的桌上每個月都畫著日歷,過一天,便劃掉一天。
聽說,畢業季也是分手季。
我們嘲笑別人,感情得有多麼脆弱。 熱血沸騰的兩個人,對青春滿懷憧憬,怎麼可能分開。
我們一起開辦數學班,一起喂過街頭的流浪貓,給乞丐塞錢。我們手牽手看日出日落,一起坐摩天輪過山車,瞞著父母爬泰山,在山頂上給家裡報平安……
我們以為擁抱彼此就能相互取暖,我們以為牽起手後每天都是晴天,卻忘記了天空偶爾晴時多雲,偶爾有陣雨。
報志願的那天,我們正商量著要去一座海濱城市,我聽到了電話那頭傳來的雜音,"報北方學校?你瘋了!咱們後半年房租就到期了……"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赤裸裸的諷刺,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對自己說,"我們不會分開的。"
清了清哽咽的喉嚨,"報南方的吧,有什麼的啊,不就四年么。"
那時天真,那時單純,只憑一腔熱血,以為什麼事都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可是我忘了,異地戀是有多麼難熬。我更沒有想過,大學畢業後還不是兩地相隔。
命運就是捉弄人吧,早知道是這樣的結果,為什麼還會讓兩個人相逢,相戀。
他去了蘇州,我留在了河北。他送我上車的那一天,兩個人眼裡都含著淚水,誰也不知這一別何時相見。
"我會回來看你",這是他留給我最後的話,我頭也沒回,上了車,趴在桌上就忍不住哭了。
我以為真的不會再見了。
平安夜那天,他坐了高鐵到學校找我,給我發信息說,"來公交站牌,有驚喜。"
我沒梳頭發,沒化妝,裹著大衣,遠遠看到他單薄的身軀在寒風中佇立,滿懷撲進他的懷抱。
他陪我過聖誕,陪我上課,陪我跨年,有些不真實的感動。
多少次,看著身邊的情侶匆匆走過,自己一個人撐著傘。
多少次,拒絕了異性的示好,只為等一個明明知道沒有結果的人。
多少次午夜夢回,突然從夢里醒來,問問自己,到底還在堅持什麼。
時光終於給了我一個答案,任性沒用,你得學會隨遇而安。
他生日前一天,我坐了一晚上的火車趕到蘇州,陪他過最後一個生日,走走他曾經走過的路,看看他所在的城市。
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看他開心幸福的樣子,我第一次感覺心如刀割。他說,"真渴望以後能陪你過每一個生日",我只有苦笑。
再深情的眼眸,也抵不住現實的殘酷。再溫暖的懷抱,最後依然不會屬於我。
不如一別兩寬吧。
我說分手,他也沒有理由挽留,其實彼此默契到都明了,只不過是在拖延散場而已。
我從蘇州回來,也是夜車,一個人的夜車,看著窗外微弱的燈光,不是為我而留,突然心裡空落落的。
耳機里穿來梁靜茹的聲音,"回憶多少還留一點點餘地,還不至於回不去……"
至少還有回憶停留在時光深處,有時光可回首也未嘗不好。
悲的喜的,都是回憶。
只是偶爾饒了我自己,偶爾難免還想你。
如今,時間又走過了兩年,當我再聽到這首歌,熟悉的旋律勾起我的回憶,我想起那晚深夜的列車,也想起當時的心情。
感覺變了,再澎湃的感情都會退潮,原來時光已走遠,慶幸還有回憶留存。
H. 楊冪在紅樓夢里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楊冪在2010年李少紅導演《紅樓夢》中飾演的是:晴雯
楊冪,1986年9月12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流行樂歌手、影視製片人。
2008年7月7日,楊冪開始與眾多藝人共同出演李少紅版《紅樓夢》,並在劇中飾演了風流靈巧且口齒伶俐的俏丫鬟晴雯 ,雖然在劇中的戲份不多,但楊冪卻在拍攝中經歷了「紅色指甲不能摘」、「連哭三天淚不斷」、「暑天卧床風沙襲臉」的三大考驗。
楊冪飾晴雯(2010新紅樓夢劇照)
晴雯人物分析:
晴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人物,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首,賈寶玉房裡的四個大丫鬟之一,雖是丫鬟,但在寶玉房裡過得千金小姐的生活。紅學中普遍評價她有林黛玉之風。她長得風流靈巧,眉眼兒有點像林黛玉,口齒伶俐,針線活尤好,曾為寶玉病補雀金裘。 她本是賴媽媽家的丫鬟,因得賈母喜愛,固把她賜給寶玉。因嬌生慣養,養成得理不饒人的性格。一次王夫人進園子看見她打罵小丫鬟,覺得她不合世家教養,再加上王善保家的等小人進讒,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況下,從炕上拉下來,硬給攆了出去(放出去)。寶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為感動。當夜,晴雯悲慘地死去。聽小丫頭說晴雯死後做了芙蓉花神,寶玉便作了篇長長的《芙蓉女兒誄》寄託哀思。
I. 東莞南城電影院哪個好
還是沃爾瑪的好啊。美團網上去買票便宜實在。約會的不二選擇,而且電影院附近還有游戲玩。
J. 南城舊事主要內容
是《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
描寫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著英子溫暖和睦的一家的故事。
全書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
半個多世紀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隨著爸爸媽媽從台灣飄洋過海來到北京,一切都讓英子感到新奇,為之著迷。
惠安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小夥伴妞兒、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奶媽宋媽、沉痾染身而終眠地下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
(10)微電影南城擴展閱讀: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灣作家。 生於日本大阪,原籍台灣苗栗縣頭份鎮。
3歲隨父母返台灣,因台灣被日本控制便舉家遷往北京,度過了難忘的童年生活。
1948年舉家遷往台灣,在台灣仍以辦報,辦刊,寫作,出版為主,聯絡了大批在台灣的文化界人士提攜了大量台灣文學青年出版了眾多文學名作。
被稱為「台灣文學的祖母級人物」,1998年榮獲「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