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的電影中,哪些電影值得看啊希望大家給點意見,謝謝!
風聲
人在囧途
我們天上見
老男孩2贏家
Ⅱ 口語交際(我愛看的革命影視作品) 有關毛澤東或其他革命領袖.英雄人物的電影.電視中,印象最深的. 要講清
一、《大渡河》。這是年輕時代的毛主席給我印象比較深的一部電影,毛主席是由王霙飾演的,他無論從容貌還是氣質上,都非常接近這位青年領袖。片中陳寶國是男主角,脾氣暴躁但行事卻有紋有路,最後不幸犧牲
二、《四渡赤水》。古月出演的第一部特型人物電影,也就是當時的革命「大片」。古月的外貌、身材都與毛主席驚人地相似,動作與神韻更是與他老人家如出一轍。在此之前,一些著名的如《風雨下鍾山》之類的電影中,雖然也有偉人出現,但是毛主席、周總理的形象一直是神似形不似,頗為遺憾。古月的出演彌補了這個不足,從此,一個銀幕上的偉人時代才真正拉開了帷幕。順便說一句,唐國強在這部電影中扮演政委,感覺是最能體現他演技的一部,犧牲時的片段極其煽情,每看都潸然淚下
三、《西安事變》。本片是古月飾演毛主席和孫飛虎飾演蔣介石的首次合作,十分珍貴。兩人配合得簡直是天衣無縫,從眼神到思想,都把握得相當准確。說句題外話,就是蔣介石的飾演者,我一直喜歡孫版,趙恆多出演得比較早和多,從外形上他也更接近,但是孫飛虎對「神」拿捏得恰到好處,加之外形也甚相似,所以更勝一籌。哦對了,還應當向少帥張學良校長致敬
四、《重慶談判》。之所以把這部電影拿到前面來說,是因為電影的內容實在吸引,不但真實地再現了一段史實,又巧妙地加入了虛構成分,胡慧中的一段記者戲,亦是分外出彩。這又是古月與孫飛虎的合作,兩人相輔相成,不可多得。還有,這部中的周總理是黃凱飾演的,我個人覺得他慈善親切,非常適合總理一角;可惜他因車禍不幸罹難,悼念。本部電影的導演是李前寬、蕭桂雲夫婦,是我最敬佩的導演夫婦,他們的電影,幾乎部部令人叫絕,錯過可惜
五、《決戰之後》。李前寬、蕭桂雲夫妻檔導的又一部佳片。片中古月的戲份不多,但是少不掩精,而且周總理又是由黃凱飾演,二人搭檔也很默契。本片的故事特別值得回味,每次看都有不同體會。喜劇大腕葛優在影片中客串了一名國民黨將軍,並在京劇演出時反票了蘇三一角,喜劇頭角已露崢嶸
六、《毛澤東的故事》。想了解毛主席,本片是必備教材之一。仍然由古月出演,詮釋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國家主席形象。片中毛岸英的戲份值得一看;還有一些主席的日常瑣事,令人在崇敬之餘倍感親切
七、《開國大典》。李、蕭導演的史記大片。激動人心的時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每次看到這里我都會熱淚盈眶,絕對不是蓋的。古月版的毛主席,不必多說;各大特首均頗精彩,黃凱的周總理,劉懷正的朱德老總,郭法曾的劉少奇。。。恍惚記得是白楊版的宋慶齡,可能是。天安門城樓上的國慶重現,與油畫幾乎無異
八、《毛澤東與斯諾》。古月與王霙的世紀合作。難得他們兩人聚齊,年輕的毛澤東,我個人還是最喜歡王霙版的。主席的照片,也是斯諾的八角帽那張比較獨具特色——那種睥睨天下的傲然,彷彿是在說「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
九、《走出西柏坡》。古月版。本部中毛主席並非主要人物,但都是圍繞他身邊的人來展開故事。亮點是孫海英飾演的軍代表,那時他還並未出名,不過演技已經非常「激情燃燒」了
Ⅲ 曾仲鳴生平
曾仲鳴早年留學法國,1925年回國後,在廣州中山大學任教。同年7月1日國民政府成立時,汪精衛任主席,曾仲鳴任秘書,從此一直相隨左右。在槍擊中曾仲鳴腹部中了十餘彈,其妻方君壁也受重傷。曾仲鳴被緊急送往法國陸軍醫院搶救,汪精衛要去醫院看望曾仲鳴,別人都說現在出門太危險,法國警察也勸汪精衛不要冒險去醫院。但汪精衛仰天流淚說:「我是從小看著仲鳴長大的,又為我工作多年,我一定要去看他」結果汪精衛乘坐曾仲鳴法國朋友的私人汽車到達醫院。
當汪精衛到達醫院急救室時,曾仲鳴已昏迷多次,他醒來時對汪精衛說:「我能代汪先生死,死而無憾,國事有汪先生,家事有吾妻,我沒有不放心的事。」曾仲鳴臨死前又掙紮起來,把以他的名義替汪精衛在國外銀行存款的支票上一一簽了字,為汪精衛盡了最後的一份力。
汪氏對曾仲嗚之卒於因傷不起,以身代殉,無限悲憤,無限哀傷,曾親為其撰行狀雲:
曾仲鳴先生行狀 汪兆銘
嗚呼!余誠\不意今日乃執筆為仲嗚作行狀也!當二十四年十一日一日,
余在南京中央黨部為凶徒所狙擊,坐血泊中,君來視余,戚甚,余以語慰之
,此狀今猶在目前,乃今則君卧血泊中,而以語慰我也。余當日雖瀕於死,
而卒不死,乃今則君竟一瞑弗視也。國事至此,死者已矣,生者當以死繼之
,其有濟於國與否,未可知也!即幸而濟,茫茫後死之感,何時已乎!
君以中華民國紀元前十六年歲次丙申二月二十八日,生於福建之閩縣。
幼孤,母氏至賢。君於諸兄弟姊妹中,年最少。姊氏醒,適方氏,少孤,攜
孤子賢俶與夫之女弟君瑛,及夫弟聲濤聲洞同留學於日本,先後加入中國同
盟會,從孫先生致力革命。庚戌之歲,嘗與君瑛暨黎仲實、俞雲紀、黃復生
、陳璧君及兆銘謀\刺清攝政王,事敗,復生兆銘被執,復與君瑛等,參加辛
亥三月二十九日廣州之役,雲紀聲洞戰死。元年,與君瑛璧君等得官費留學
於法國,各攜其弟妹偕行,節三四人之所得,以資六七人之用。
君於此時,年十五。君瑛之妹君璧,則少於君二歲,自幼時,備聞姊氏
之教,如以身許國之義。既入蒙達爾智中學,銳意力學,孜孜矻矻,又自以
年幼,去國遠,每學校休假,則移游息之晷,以補習國學,兼程並進,學識
日懋,而習於勤儉,志節堅定,他日為國服務,廉節之操,亦於此養成焉。
元年以來,國事靡定,兆銘僕僕奔走,留學之願,有志未逮。君則沉潛
專一,中學畢業,更入大學,初治化學,兼治文學,先後在法國波鐸大學獲
化學士,在里昂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名實斐然。復在里昂中法大學任秘書
長之職,於華法教育,多所盡力,且留心國內政聞,其政治主張,亦確定於
此時也。君與君璧幼同學,志趣相得,既成夫婦,伉儷尤篤。君璧致力繪事
,有聲於中外。十四年相將歸國,皆任教授於廣州中山大學。迨七月一日國
民政府成立,君被任為秘書,是為君盡瘁國事之始。自是以後,數年之間,
中國之進步與紛亂,更迭起伏,君與兆銘,相從患難,識定而氣閑,然備嘗
險阻,習知情為,其恢弘之度,遂與日俱進。
二十年十二月,中國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君被舉為候補中央執
行委員。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任行政院秘書長,旋調鐵道部次長。其時東
北已喪,淞滬又被兵,舉國岌岌,以救亡固存為務,而共產黨則乘機益猖獗
於江西,謀\顛覆中華民國。中央於是決策,對內務根據三民主義,以完成中
華民國之建設。其尤要者,充實民力,發展國力,以裕民生,以固國防,凡
有障礙,悉掃除之。對外則務以和平正義,求得國際之同情與援助,且期待
日本之最後覺悟。凡此決策,蓋深維本末之義,而確定救亡固存之方針與步
驟。大計既定,頒之全國,一致進行。軍事委員長蔣中正,督師南昌,當剿
匪之任,其他行政諸機構,亦皆同心協力,謀\國是之實現。君在鐵道部,佐
部長顧孟余改進路政,雖庫帑奇細,債務累積,而運\籌作策,不遺餘力。先
後舉辦京浦輪渡,延長隴海鐵道,復完成粵漢鐵道,此為前清末造以來,舉
國所跂望而迄未能竣事者,至是始得由廣州直達武漢,與平漢鐵路相銜接,
於國防民生,貢獻甚鉅。二十四年十一月,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復被舉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旋辭鐵道部次長職。於翌年二月,偕兆銘出
國,及十二月聞西安事變,遂歸。
二十六年二月,就任中央政治委員會副秘書長。八月,中央政治委員會
以抗戰軍興,特設國防最高會議,以君為秘書主任。其時中央決策,悉全國
之力,從事抗戰,而於和平斡旋,仍並行不悖。當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既發
,中央仍宣言願採取一切國際調停和解諸手段,以息戰爭。當八月十三日以
後,戰事蔓延淞滬,而九國公約國開會議於比京,提議調停,中央仍予接受
。及十二月初,南京垂陷,德國大使奉其國政府之命,傳達日本和平條件,
中央承諾以為和平談判之基礎。二十七年九月,國聯開會,中央復訓令代表
,要求適用盟約第十七條,亦為以和平方法解決糾紛。凡此事實,皆中外所
昭見,而隱微曲折,君以參與機要,知之尤深且切。
夫和戰大計,為國家生死安危所關,不得不戰則戰,可和則和,此為謀\
國之常規。況中國自抗戰以來,全國被兵,失地延及九省,將士死傷百餘萬
,人民肝腦塗地,其數不止倍蓰。如和平條件無害於國家生存獨立,則結束
戰事,以圖補救,尤忠於謀\國者所宜出。惟共產黨人心目中無祖國,其始欲
藉淞滬戰事,牽制國軍,俾得以盤踞江西。及頻年被剿,由東南竄西北,窮
蹙垂盡,則又藉西安事變,託名抗戰,轉移視聽。抗戰既起,乘舉國存亡呼
吸之際,益擴張其政治組織及軍隊,以終遂其顛覆中華民國之謀\。知和議若
成,必不利於所圖,乃悉力破壞之,輾轉勾引,所以挑撥離間煽動中傷者無
不至。兆銘既痛國是之被擾動,又怵於國家大計為宵人所挾持,將不免於覆
亡,數數言於國防最高會議。十二月九日,軍事委員長蔣中正至重慶,復激
切言之,卒不納,遂於十八日去重慶,十九日至河內,君偕行,二十九日以
建議書公布於世。
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一日晨丑時,天未明,凶徒數人,持械突入寓所,發
彈數十,傷五人,君傷最重,是日申時卒。夫人君璧以奮身救君,亦中三彈
,餘三人傷,輕重不等,兇手被捕者三人。越日,法文各報皆以大字標明藍
衣社所為,且據兇手供稱,謀\殺目的實在兆銘雲雲。
君生平文學著述甚多,而於政治則重實行,少言論,且以處機要之地,
益以慎密為稱,然亦正由其處機要之地,於中央決策之經過及其蹉跎變幻之
所以然,瞭然於中。憂國之心既深,及其未亡,而思有以救之,積誠\已久,
一旦決然行其心之所安,凡悠悠之毀譽,及其一身之死生禍福,固所不計也
。嗚呼!是可謂仁且勇矣!
君自受傷至逝世,神志清明,語親友曰:「國事有汪先生,家事有吾妻
,無不放心者」!夫人君璧,身受三傷,日睹君之臨命,茹痛言曰:「在此
時代,抗戰可死,致力和平亦可死,吾人要當以一己之死,換取國家民族之
生存。君卒時,三子均幼。方曾兩家,自前清末造,參加革命,至於今日,
或身死國事,或盡瘁未已。兆銘往還既密,以公義兼私交,於君之死,為國
家痛,為兩家痛。倉猝記述,未足以盡君之生平,僅舉其志事之大者,告之
同志,俾知所繼述雲爾。(二十八年四月六日)
Ⅳ 什麼是電影
■電 影
電影的特性
19世紀末,隨著電學、光學、化學、機械學等諸學科技術的發展,人類可以將活動的物像用攝影機拍攝在膠片上,又能通過放映機將這些記錄在膠片上的活動物像投射到銀幕上從此,這種被稱為電影的「第七藝術」問世了。到20世紀末的近百年時間內,電影已發展成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有著廣闊的覆蓋面的與人類生活發生密切聯系的嶄新的藝術。
電影的發展是以與其相關聯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先導的。一個世紀的時間中,電影由無聲而至有聲又至立體音響,由黑白而至彩色,由單一銀幕而至多種銀幕。這種技術上的變革,使得電影在藝術上不斷變化,成為具有豐富表現力及較大可塑性的一門藝術。
電影在逐步的發展進程中,吸收了諸多藝術的積累及創造,並逐步將這種吸收與自身特點盡可能完善地結合在一起,既有其綜合性,又有其獨立性,使電影終於成為融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攝影等藝術於一身的嶄新藝術,又成為覆蓋面最廣闊的傳播媒介。
電影是兼有視覺藝術、聽覺藝術特性的視聽藝術,是兼有時間藝術、空間藝術特性的時空藝術,是善於用分解和組合的方法,在運動中表現事物運動的藝術,是需藉助於必要的放映設施、以群體性、「一次過」的方式進行觀賞的藝術……。電影的這些特性,使其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電影經營管理、電影藝術創作、電影技術工藝、電影放映發行、電影理論研究等系統,各系統內又有細致的分工,各司其職。這種分工協作,保證了龐大的電影企業的正常運轉,維持著興旺的電影王國的繁衍發展,其涵蓋之廣、分工之細、整體協調性之強,是其他藝術種類所不及的。電影的綜合性是以現代大工業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進行統籌,得以體現的。因之,也可以說,電影的產生和發展是現代大工業生產、經營的發展在藝術領域的成果。
電影是一門群眾性的藝術。電影製作是有組織的、相互依賴的群體勞動;與其他藝術相比,製作成本巨大;影片以畫面為主體,直觀、形像,通俗易懂,便於多層次觀眾觀賞;復制簡便,易於傳播,早期無聲片及有聲片產生的配音譯制方法,使電影能夠超越語言障礙在世界范圍內傳播,這種特點使得電影始終是一門大眾化的「俗文化」。電影只能在尋求與社會的同一性中生存及發展。影片既是精神產品,有其藝術屬性,同時,也是物質產品,通過傳播渠道,進入市場流通,又有其商品屬性。電影觀眾既是藝術欣賞者又是商品消費者。成本巨大的電影再生產是無法依賴個人或集團承擔的,而只能依賴於社會,也就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因此,電影只能以各種方式求得盡可能多的群眾的認同,方能生存,方能發展。任何想把電影囚於「沙龍」和「象牙塔」內的想法和行動,都是難以成功的。電影只能偶爾充當「沙龍」及「象牙塔」中的匆匆過客,它生存的土壤仍在群眾之中。近一個世紀的電影發展的歷史,也就是電影工作者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以與之相適應的方法尋求社會容納、群眾認同的歷史。
為尋求社會容納、群眾認同,電影必然要實現與人民群眾、與社會進步的結合。電影問世之初,是以新奇的技術滿足吸引群眾的娛樂需要。然而,只具備純娛樂功能的電影「雜耍」、「游戲」時期很快就結束了,電影開始對現實生活進行能動地反映,逐漸具備教育、認識、審美諸多功能並努力將其寓於娛樂功能之中。無聲片時期崛起的天才大師C.卓別林的電影創作,就是這方面的傑出代表。在近百年的發展歷史中,電影雖程度不同地出現過扭曲、變異的不健康成長狀況,然而它終究要回到與人民、與時代、與社會進步相結合的道路上來,這是電影發展的主流。不論是美國的好萊塢電影、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電影、法國的新浪潮電影,或是正在勃興的第三世界電影,都是在這一主流前進中騰起的一個個浪潮。在這一主流中,電影幾乎與20世紀人類生活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諸多領域發生了密切的聯系。電影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變革,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類社會的變革,成為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隨著電子工業的興起而誕生的電視,曾一度危及電影的生存及發展,然而,現在它們已經日趨融合,走上了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發展道路。這是因為,電影已在百年來與人民、與時代、與社會進步的結合中,產生了自身生存、發展的活力。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影還將面臨著更新、更多的競爭和挑戰,電影仍需在尋求社會容納、群眾認同中汲取生命的活水。
電影是遍及全球的世界性藝術,它在現代大工業生產比較發達的國家中首先興起並迅速發展,在美國好萊塢電影的鼎盛時期,曾以其為中心成散射狀遍及世界各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電影,在經過短暫的對外來電影的單純模仿階段之後,便進入將電影在本國家、本民族中移植的階段,即實現電影本體與本土的結合,使電影與本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相適應,與本民族群眾的生活風俗、倫理道德、文化積累、欣賞習慣相適應,只有這樣,電影才能在本土尋求到被社會容納、群眾認同的必要條件。幾十年過去了,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電影工作者,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在實現電影本體與本土日趨完美的結合中,各自從本民族文化傳統中汲取精華,創作出具有本國、本民族特色的電影,形成世界電影的豐富多樣,並以多點散射的方式相互滲透、廣泛交流,使得世界電影發展呈現出在宏觀上異中求同、微觀上同中求異的局面。
中國電影的產生和發展
電影是19世紀末由西方傳入中國的。一開始是由外國人在中國放映、攝制影片。1905年,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攝制了京劇舞台紀錄片《定軍山》,揭開了中國人攝制影片的歷史序幕,至今,中國電影已走過了80餘年的路程。
中國電影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五個時期。
1905年到1931年是中國電影前輩將誕生在西方的電影藝術移植到中國、並在已被西方電影以絕對優勢佔領的中國電影市場上取得立足之地的拓荒時期。1913年,中國的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問世。之後,相繼有電影攝制機構出現,進行國產影片攝制與經營,但均為小規模的、時斷時續的、收效甚微的嘗試。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的《孤兒救祖記》以豐厚的票房收入證實國產影片在中華大地立足的可能性,隨即吸引了一批投資者對民族電影的關注,相繼成立了電影企業。至1925年,在上海,就出現 100多個。從各種不同渠道湧入電影行業的投資者、創作人員各顯其能,各行其道,在與外國電影競爭的總背景上相互激烈競爭。經過一段時間的混亂發展,形成以明星、聯華、天一這三個初具規模的電影公司為主的製片工業,經歷了家庭倫理片、社會言情片、民間傳說片、神怪武俠片等類型片創作熱潮的起起伏伏。其中,神怪武俠片將中國武術、中國戲曲中的武打及電影特技巧妙地融於一體,以中國傳統道德中「俠義精神」為主,一度蜂擁而起,甚至泛濫成災,雖以粗製濫造者為多,但也使後來發展成中國特有的「功夫片」得具雛型。這一時期的中國電影,多以迎合城市市民觀眾趣味以保證票房收入。在內容上多宣揚傳統封建道德,在形式上多順應中國戲曲及文明戲以適應觀眾的欣賞趣味。拓荒時期的中國電影帶有濃厚的純娛樂性及純商業性,其根本原因是未與中國社會變革的主流——中國人民的民主革命運動發生緊密的聯系,與「五四」運動後文學、戲劇、音樂、美術諸多藝術領域中蓬勃興起的新文化運動格格不入。因而呈現出混亂、起落沉浮、變幻不定的局面。然而,中國電影事業拓荒者的功績還是不容抹煞的,是他們堅持不懈的奮斗,使得電影這門新生的外來藝術,在古老的中國紮下了根、站住了腳,在被外國電影壟斷的中國電影市場上爭出了一席之地,使中國民族電影成為中國都市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也為中國民族電影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物質方面、人才方面、輿論方面的初步基礎。
1932年到1949年是第二個時期,是中國民族電影事業的探索時期。1931年9月,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三省,翌年又發生了淞滬戰爭,國難當頭,民族矛盾尖銳。1932年由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進入電影領域,中國民族電影再也不能脫離實際,不能不考慮廣大群眾的要求了,於是,中國電影開始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一個重要陣地,電影舉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旗幟,確立了大眾化的路線方針,匯入中國人民民族解放運動、民主革命運動的時代洪流,發生了與人民、與時代、與社會進步相結合的歷史性轉折,開始與中國的社會變革相聯系。這一重大的歷史性轉折,為艱難求生的中國民族電影事業注入了時代的活力。電影工作者將創作的目光,由脫離實際的題材轉向現實生活,轉向廣大的勞苦大眾。通過對中國社會現實生活的真實描繪,反映了中國社會的民族危機、階級對立,與人民群眾反帝反封建的強烈要求呼應起來,在與中國社會變革的同步中獲得了社會的認同,博得了觀眾的歡迎。從1932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中國左翼電影運動蓬勃興起,在泥濘中跋涉,荊棘中潛行,初步形成了這一歷史性轉折,製作了《三個摩登女性》、《春蠶》、《大路》、《神女》、《漁光曲》、《新女性》、《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等比較優秀的影片,在拓荒時期的基礎上產生了較大幅度的質的變化。抗日戰爭時期,戰亂使中國的電影事業幾乎陷於停頓。由於攝制基地被毀和膠片來源中斷,上海幾家規模較大的電影公司被迫停產。1938年上海淪陷,除一部分人在香港、重慶、武漢、延安堅持很少的故事片和紀錄片攝制外,大部分電影工作者參加了救亡工作,一部分人轉入戲劇等其他領域。抗日戰爭結束後,與中國勞苦大眾共同經歷了八年離亂之苦的廣大電影工作者,與社會實際有了更多的接觸,對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更多的體會,思想、藝術均較前成熟,長期的生活積累與被壓抑的創作熱情的結合,迸發出可貴的藝術火花,很快就推出了《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麗人行》、《萬家燈火》、《烏鴉與麻雀》等優秀影片。這些影片,以反映現實生活的真實、深刻,人物形像塑造的典型性,藝術手法的精美,整體水平的和諧而表現出相當的思想性、藝術性及兩者的較好結合。這些影片,迅速及時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在民族壓迫、階級壓迫下的痛苦呻吟和強烈憤怒,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崩潰前夜的正義要求和革命呼聲,盡管在歷史條件的限制下,只能用比較隱蔽的手法來表現,仍然與廣大觀眾產生了思想感情上的共鳴。與此相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與解放區,也建立了電影攝制機構,以拍攝紀錄片為主,為中國革命歷史保留了豐富而珍貴的電影資料。這一時期,是中國民族電影事業發展歷史上的重要階段。使得電影不僅在中國的土地上立足,而且通過與人民、與時代、與社會進步的聯系獲得自身發展的活力。電影在中國人民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也比以前大大提高了。
1949年到1966年是第三個時期。是中國人民電影的振興時期。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中國人民結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苦難生活,開始當家作主,創建新生活。如果說,在第一、二個時期,中國電影的發展是在黑暗的社會條件、腐朽的反動統治、外國電影的壟斷包圍下艱難求生的話,那麼,在這一時期,電影是在人民政府的關心愛護下,獲得了廣闊的發展天地和前所未有的優越條件。首先,外國影片佔85%以上的電影市場的局面結束了,國產影片以絕對優勢佔領了中國電影市場;過去,只有上海一個地方有電影製片廠,抗戰時在重慶雖也建廠,但出品數量很少。建國後,東北、華北、東南、中南、西北、西南相繼成立了電影製片廠;1966年以前全國列入國家生產計劃的生產故事片的製片廠,規模不一,共7個,它們是:長春電影製片廠、 北京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珠江電影製片廠、峨嵋電影製片廠、西安電影製片廠和八一電影製片廠。過去,只有生產故事片的電影廠,建國後,相繼成立了新聞紀錄片廠、科教片廠和美術片廠,品種更齊全了;過去,沒有國產膠片、電影機械製造工業,建國後,電影膠片和電影機械基本可以自己製造了。過去,電影的放映發行只局限在都市,建國後,電影普及到鄉鎮、農村、工礦、部隊,形成了遍布全國的發行放映網;過去,沒有全國性的電影專業學校、電影專業團體、電影出版和電影科研機構,建國後,建立了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影出版社、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這一時期的電影創作,由於社會條件的改變,電影工作者獲得更直接、更深入地了解人民生活、社會實際的便利,繼續堅持並發揚了中國電影與人民、與時代、與社會進步相聯系的良好傳統,反映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進行的民主革命和經濟建設。過去沒有條件在銀幕上正面表現的各個革命時期的武裝斗爭和地下斗爭,建國後成了首先吸引電影創作者關注的題材領域。同時,中國人民建設新中國的英雄壯舉,也迅速及時地涌現在中國銀幕之上,出現了《橋》《鋼鐵戰士》、《中華兒女》、《白毛女》、《翠崗紅旗》、 《渡江偵察記》、 《祝福》、《李時珍》、《青春之歌》、《上甘嶺》、《林則徐》、《老兵新傳》、 《林家鋪子》、 《紅色娘子軍》、《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農奴》等優秀影片,不僅在題材內容上,比前兩個時期有了新的開拓,而且在整體藝術水平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影片質量明顯地超過以前。這一時期,建國前從影的老一輩電影工作者及建國後培養起來的新一代電影工作者結合起來,形成了一支可觀的電影專業隊伍這一時期,尤其是1958年以後,由於電影方針政策方面的「極左」思潮使電影創作生產一再受到不應有的干擾和壓制,特別使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的影片創作方面的收獲很不理想。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到1978年是被稱為「十年浩劫」的荒蕪時期。「文革」十年,電影首當其沖地被全盤否定,全部打倒,成為受反革命文化專制主義迫害的重災區。大批電影戰線的領導幹部,藝術、技術、理論人材被打倒、批鬥、監禁,甚而迫害致死;幾乎全部影片被封、被禁,許多影片被當作毒草進行全國性批判;除新聞紀錄片廠外,全部電影廠停產數年;電影隊伍流失嚴重,專業創作活動中斷;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電影出版社都被解散。十年中,只生產了極少量的故事片和所謂的「革命樣板戲」影片,使中國影壇萬馬齊暗、一片荒涼。中國人民電影事業在創業時努力創造的興旺局面被窒息,中國電影事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停頓和倒退。
1977~1979年,由於電影領域仍處在十年動亂的餘悸之中,影片生產處於徘徊踏步的狀態。但廣大人民對電影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為了迎接新的發展形勢,1978年國家又批准成立了內蒙古電影製片廠、天山電影製片廠、廣西電影製片廠和瀟湘電影製片廠,使列入國家生產計劃的故事片廠增加到了11個。
1979年以後,是中國電影恢復創傷、重新振興的第五個時期,由於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肅清反革命的文化專制主義的流毒和影響,在改革開放的總方針指引下,廣大電影工作者在荒蕪的廢墟上重建家園。醫治創傷的同時,積極解放思想,不斷突破禁區,努力開拓視野,吸收世界電影藝術、技術,重新恢復了中國電影與人民、與時代、與社會進步相結合的優秀傳統,使中國影壇出現了嶄新風貌。創作出一批與現實聯系緊密、思想內容深刻、藝術上有所創新的電影作品。如《小花》、《歸心似箭》、《巴山夜雨》、《天雲山傳奇》、《西安事變》、《人到中年》、《沙鷗》、《野山》、《黑炮事件》、《原野》、《芙蓉鎮》、《黃土地》、《老井》、《紅高梁》、《血戰台兒庄》、《孫中山》等優秀影片,不論從思想上、藝術上都達到前所未有的質量水平;特別是近年來,相當一批中、青年電影工作者在實踐中成長起來,脫穎而出,挑起了振興中國民族電影事業的大梁,顯示出中國電影發展的樂觀前景。與此同時,國家又相繼批准成立了青年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深圳影業公司、雲南民族電影製片廠、福建電影製片廠。到1988年為止,中國共有列入國家生產計劃的故事片廠16個。目前,隨著全國政治、經濟、文化領域改革的深入發展,電影領域的體制改革正方興未艾,預示出電影領域生產力進一步解放的可能性。
80餘年的中國電影發展歷史中,成就是巨大的。然而,總的來說,這80餘年的歷程也是步履艱難的,可以說依舊是一種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局面。「先天不足」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中國民族電影事業與中國人民一樣,處於艱難的生存環境之中。一方面是外國影片的壟斷,反動勢力的鎮壓、剿殺,進步電影的被壓制和遭禁映,經濟競爭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許多投身於電影事業的進步人士,都沒有受過專門的專業訓練,基本上是白手起家,只能一邊模仿、學習,一邊實踐、創造,起點不高,基礎薄弱。再加上處於連年的戰亂及武裝革命斗爭的困難環境中,電影發展條件極其有限,這就使中國電影事業只能步履艱難地摸索前進。「後天失調」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雖然比舊中國條件優越多了,但是,從製片到發行放映,從影片的題材、產量到工作人員的培養任用,都一統到底,管得太多,限得太死,「吃大鍋飯」、「捧鐵飯碗」。這種體制對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文化素質不高的國家,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此外,對電影生產領導管理上的黨政不分、政企不分以及過分強調電影為政治服務,歷次政治運動,電影總是首當其沖,種種「左」的干擾,使創作思想越來越被禁錮,電影工作者的創作積極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建國後,對西方電影採取了封閉態度,很少電影交流,限制了中國電影工作者的吸收、借鑒。而「文革」十年中電影所遭受的慘重破壞,更是大大地損傷了中國電影的元氣,造成人為的停頓和倒退,延緩了中國電影的發展速度。這種種弊端都使中國電影「後天失調」,發展受影響,不能很快地趕上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經驗與展望
中國電影在發展過程中,始終與世界電影的發展保持著一定的聯系。20年代時,主要受美國電影的影響,當然也受一些英國、法國電影的影響。1930年前後,中國放映了少量蘇聯電影,又從書本上接觸到..普多夫金、C. M. 愛森斯坦等電影理論,開始受到蘇聯電影的影響。作為左翼文藝運動一部分的左翼電影運動,主要是受蘇聯無產階級文藝理論的影響,但是當時在電影藝術方面可以借鑒的卻是能夠看到的美國、 英國、 德國、法國的影片。因此,30年代的中國電影,在電影藝術——特別是敘事法、結構、電影語言等方面受西方電影的影響是很深的。D.W.格里菲斯、J.福特、K.維多乃至E.劉別謙、C.卓別林的影響,都在早期的中國電影中反映出來。接觸到蘇聯電影之後,也受到普多夫金、愛森斯坦、..杜甫仁柯等人的影響。1950年後,中國不再放映美國電影,大量放映蘇聯影片,介紹蘇聯電影理論,派龐大的電影實習團赴蘇學習,聘蘇聯專家指導工作和任教,從體制管理上、創作上、藝術教育上照搬了蘇聯的一套,雖然學到了許多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但在吸收與借鑒外國電影藝術方面形成「一邊倒」。「文革」時期,除上映少量朝鮮、阿爾巴尼亞影片外,中國曾一度與世界電影隔絕。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後,中國才對世界電影打開大門,電影工作者才又接觸到世界各國的影片和電影理論,從而開拓了視野。1980年以後,中國電影受到蘇聯、美國、法國、義大利等國電影及其理論的影響,經歷了由單純技藝上模仿、形式上照搬到與中國電影特色由表及裡的融化過程。這種與世界電影文化的開放交流,大大有益於中國電影工作者的吸收借鑒,有益於中國電影與世界電影的溝通,加快了中國電影質量提高的步伐。
中國電影80餘年的發展歷史中,貫穿了一條創立中國電影特色的主線,幾代電影工作者的努力,既有成功的經驗,又有失敗的教訓。然而,經過鍥而不舍、前仆後繼的奮斗,中國電影初步形成了自己具有民族特色的現實主義傳統。中國是一個經歷了長期封建社會的國家,中國有11億人口,中國有幾千年的燦爛文化,詩歌、繪畫、小說、戲劇都有獨特的美學觀念,世代相襲、潛移默化地薰陶,造就了中國人民的獨特審美習慣。這一切,正是電影由西方進入中國後所面臨的實際環境,是電影在中國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氣候和條件。適者方能生存,電影也是如此。從鄭正秋的《孤兒救祖記》到張藝謀的《紅高粱》,中國電影史上家喻戶曉、歷映不衰的佳作,無一不是採用電影這種「成套」引進的外國藝術形式,來塑造出具有中國特色(包括特定的時代、特定的環境)的人物性格,將典型的中國環境中的典型的中國人物呈現於銀幕之上,反映出不同於外國人的中國人的倫理、道德、行為准則、表情語調、風俗習慣,以其鮮明的中國特色而適應中國觀眾的審美需要,得到社會容納與群眾認同。對於中國電影創作生產者來說,實現電影本體與中國本土的完美結合,是中國電影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的11億人口,是世界最大的電影消費市場,因之,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應包括佔領中國市場這一重要內容,可謂「放眼世界,立足本土」。現在,中國電影正處在開放、搞活的社會背景之中,有前所未有的發展環境。中國的電影工作者應充分利用這一大好時機,認真總結歷史遺產,棄其糟粕、取其精華,繼承並發揚其優秀傳統;同時,積極吸收借鑒世界電影的一切科學、進步的成果,在縱向繼承與橫向吸收的交叉點上,達到新時代的電影本體與電影本土結合的新高度、新水平,中國電影的真正騰飛才能實現。
Ⅳ 陝西旅遊
嗯。。。華清池,大唐芙蓉園,黃帝陵,兵馬俑都可以來看看哦
今年五月份陝西法門寺重建完成了,花了300多億貌似,我沒去,不過你可以去看看,聽說超壯觀的,另外兵馬俑是要錢的,你還可以去回民街吃小吃,那裡的陝西小吃超正宗的,吃一碗biangbiang面再加一個肉夾饃,哦~很棒的。。。嗯,順便說一下,我是一個標准路痴,雖然是本地的但也不是很清楚啊。。。你可以問問街上的人,陝西人很熱情的~哈哈也幫不上什麼忙,把能找到的給你吧~
。。。。。。。。。。。。。。。。。。。。。。。。。。。。。。。。。。
華清池門票:70元 5A級景區
4月1日--11月31日,執行旺季價格70元/人,12月1日--次年3月31日,執行淡季價格40元/人。學生、軍官、殘疾人憑學生證、軍官證、殘疾人證,門票可以優惠到20元/人,身高在1.2米以下的兒童免收門票。65歲以上老年人持老年證35元/人,70歲以上老年人持壽星證免費。
華清池開放時間:
8:00-16:00
華清池交通指南:
華清池地址:陝西西安臨潼縣驪山北麓
華清池乘車路線:火車站東側的306和307路公交車(30分鍾可到)。這兩部車車身全綠,非常好識別,平均10分鍾一趟,途經華清池、秦陵、兵馬俑各處,臨潼區可乘坐101路旅遊公交。
華清池簡介:華清池亦名華清宮,位於西安城東,驪山北麓,距歷史文化名城西安30公里,自古就是游覽沐浴勝地,是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7年國務院公布華清宮遺址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緊依京城的地理位置,猗旎秀美的驪山風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溫泉, 吸引了在陝西建都的歷代天子。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封建統治者都將這塊風水寶地作為他們的行宮別苑。圍繞朝代的興亡更替,華清池的盛衰變遷,文人墨客尋古覓幽,感嘆詠懷,創作了<<長恨歌>>等無數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成為我國古代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華清池在中國現代革命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就發生在此,華清池內至今仍完的保留著當年蔣介石行轅舊址五間廳。建國以後經過幾次大規模的修葺、擴建,古老的華清池又煥發出青春的光彩,雖不及唐時規模宏大,但也不亞昔日之富麗典雅。1959年,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在此參觀時就欣然提筆寫下了「華清池水色清蒼,此日規模越盛唐。不僅宮池依舊制,而今庶民盡天王」。
。。。。。。。。。。。。。。。。。。。。。。。。。。。。。。。。。。。
大唐芙蓉園票價 68元 5A級景區
位於古都西安大雁塔之側,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早在歷史上,芙蓉園就是久負盛名的皇家御苑。
今天的大唐芙蓉園建於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上,以「走進歷史、感受人文、體驗生活」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燦爛文明。全園景觀分為十二個文化主題區域,從帝王、詩歌、民間、飲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外交、科舉、歌舞、大門特色等方面全方位再現了大唐盛世的燦爛文明。園中亭台樓閣、雕梁畫棟,包括有紫雲樓、仕女館、御宴宮、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杏園、陸羽茶社、唐市等眾多景點。
園區各景點每天上演各種精彩節目,包括祈天鼓舞、「教坊樂舞」宮廷演出、「艷影霓裳」服飾表演、少林武術表演、舞獅、高蹺、雜技等。每晚上演的全球最大水幕電影,集音樂噴泉、激光、火焰、水雷、水霧為一體,帶給遊客震撼的立體感覺。園區主題演出大型夢幻詩樂舞劇《夢回大唐》恢宏大氣,如夢亦幻,曾應邀赴新加坡演出,受到了新加坡總統納丹、總理李顯龍和內閣資政李光耀的親切接見和大力稱贊。每逢節假日,還有各種應景主題活動,帶給你三百六十五天的驚喜歡樂。
大唐芙蓉園以它獨特的魅力和無可比擬的歷史地位,成為華夏子孫尋根追夢的文化祖庭和重溫盛世的精神家園,它將帶您進入中國唯一的盛唐文化之旅。
訂票電話:
86-029-85599071
。。。。。。。。。。。。。。。。。。。。。。。。。。。。。。。。。。。
黃帝陵門票:91元
黃帝陵開放時間:
08:00~19:00
黃帝陵地址:陝西省延安南部的皇陵縣
黃帝陵乘車路線:西黃高速公路,2小時車程。
黃帝陵簡介: 黃帝陵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帝的陵園,它位於陝西省延安南部的皇陵縣城北的橋山上。《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五千年前出生在中華大地西北黃土高原的沮水河畔的沮源關降龍峽,時間是農歷的二月初二。從此,就產生了二月二,龍抬頭的吉祥之說。
黃土高原,坦盪渾朴,博大雄沉,山豐土厚,土色呈黃。黃乃地之正色,象徵著吉祥喜慶,為古人所崇尚之色,土乃五行之尊,萬物之本,軒轅以土德稱王。故軒轅號曰黃帝。古文獻記載有三皇五帝,黃帝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在炎帝後期,黃帝於亂世起兵,以德號召天下,戰敗炎帝於阪泉,代炎帝為天子,後又戰勝蚩尤於涿鹿之野,結束了遠古戰爭,統一了中華民族,建立起中國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當選為中華民族第一帝,中華文明時代從此開始了。歷史上的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均為黃帝後裔,所以黃帝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據說中國共有黃帝陵七處,甘肅、河南、山東、河北等地都有黃帝陵,但只有橋山的皇陵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秦始皇兵馬俑門票:
旺季(3月1日—11月):90元/人;淡季(12月1日—2月):65元/人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優惠措施:
根據上級有關文件及規定,我館對下列部分人員實行優惠參觀門票 淡季35元/人旺季45元/人
1、現役軍人(含武警)憑本人軍官證、士兵證;
2、殘疾人憑本人殘疾證;
3、年滿65歲以上(含65歲)的老年人,憑本人居民身份證;
4、享受優惠人員在檢票口持有效證件驗證後放行。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免費參觀條件:
1、1.2米以下兒童免費參觀;
2、年滿70歲以上(含70歲)的老年人,憑本人居民身份證,免費參觀;
3、凡「省內」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離休老幹部持證明身份的有效證件前往省直各博物館、紀念館參觀,一律實行免費(只限專家本人和離休老幹部本人)。
註:
1、在校學生憑本人學生證;
2、成人院校等均不享受優惠;
3、部隊職工不享受優惠;
4、無鋼印證件視為無效證件。
開放時間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放時間: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全年開放,節假日不休息。
3月16日—11月14日: 8:30—17:30
11月15日—3月15日: 8:30—17:00
11月15日—3月15日: 8:30—17:00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乘車路線:
在火車站門口乘306路(游7)可直達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簡介:
秦兵馬俑坑發現於1974年,位於秦始皇帝陵以東1.5公里處。經考古工作者連續多年大規模鑽探及研究考證,這里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帝之陵園中一處大型從葬坑。
1975年國家決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館。經過四年多的籌建,至1979年9月底,雄偉的一號俑坑遺址展覽大廳及部分輔助性建築竣工落成,同年10月1日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
從此,這塊曾是亂石堆積、偏僻冷寂的荒漠田野熱鬧起來,它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紛至沓來。秦俑博物館開館以來,每年接待著一百多萬的中外遊客,許多名人都曾來這里參觀
。。。。。。。。。。。。。。。。。。。。。。。。。。。。。。。。。
呼,好累啊
希望對你有用~
Ⅵ 電影中的哪個場景比電影中的其他場景要好得多
《世界大戰》(2005)中的初始攻擊。
斯皮爾伯格以熱情洋溢和樂觀的外星故事而聞名,但有些人卻忘記了他對懸念和恐怖的愛好。盡管我對整部電影都有疑問,但我堅持認為這一幕是我見過的最恐怖的一次外星人攻擊。緊張的緊張氣氛和可怕的回報都得到了很好的執行。
Ⅶ 什麼是電影,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電影的意義在於它的出現只是讓世界在你眼裡出現的更真實,沒有遮遮羞羞的蒙蔽與掩蓋,讓人的視角層面拓展的更加曠遠與寬闊,豐富觀影者的思維角度,使之與原生蘊存的思想、觀念得以多元交匯,收獲新生精神的啟蒙,世道艱深,誰看到的維度越多,世界在誰的眼中便越真實。
(7)西安事變微電影擴展閱讀:
1、電影的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2、中國電影之最: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可放映電影——1922年由張石川導演的《勞工之愛情》又名《擲果緣》,是現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國電影,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伊留繼昂電影院。1905年,由俄籍建築設計師、猶太人潘·瓦·科勃采夫開設了哈爾濱第一家電影院。原址就在道里區西十二道街和中央大街交口處,這也就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
Ⅷ 求《西安事變》1981年百度雲視頻在線觀看資源,金安歌主演的
《西安事變》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RH4XUczBoRhwB70D2bLhvA
《西安事變》是成蔭執導的革命歷史題材故事片,金安歌、辛靜、王鐵成、孫飛虎聯合主演,於1981年上映 。
該片講述了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發動「西安事變」,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歷史故事。
該片獲得1981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化妝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