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心理健康微電影觀後感
今天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教育本質的體現,而且正在逐漸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一名小學高年級班主任,我常常想: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時「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幹、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那麼能否將二者有機結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想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隱性課程對學生的心理施加積極影響。同時,《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也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如何,情緒高昂,則效果倍
⑵ 微電影觀後感
微電影觀後感篇一:微電影《迷路的孩子》觀後感
看完微電影《迷路的孩子》,我有一些感受在這里說一說。
感一:感動
感動有兩。第一,被大山裡孩子們的純朴善良感動。孩子們從未見過花露水,當秋老師把花露水放在講台桌上忘記拿走時,孩子們抑制不住好奇心把它拿來一一聞過,一不小心打碎了。他們緊張得不得了,害怕的不行,現實生活已使他們明白留住一位老師不容易。打碎了老師的花露水,在他們眼中無異於是打碎了老師繼續留下來的熱情。孩子們馬上想辦法補救,他們能想到的最好辦法是湊錢重買一瓶。火根自告奮勇承擔了買花露水的重任,卻因路途太遠在夜晚回來的路上迷了路,回來後還把所有的責任都攬下來。一個小小的孩子,為了把老師挽留下來,他承擔了所有的一切。這份純朴善良和擔當,實在令人感動。如果不是同學們當眾說明,秋老師不會明白事情的真相,也是因為事先不知道,秋老師在明白時才會特別感動,才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和選擇。第二:被秋老師選擇留下來感動。秋老師來這里支教的初心,是為了更方便考研。來這里不久便被大山的艱苦打倒了,她巴不得能馬上離開。考上研究生是她名正言順離開的理由,她也如願以償考上了。但就在這當口,火根的純朴打動了她,可愛的孩子們的純真讓她決定留下來。這樣的選擇意味著責任擔當和之前理想的犧牲,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熱情,特別是對一個剛大學畢業對未來充滿憧憬且對這里的艱苦已有所了解的女大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所以說,秋老師的選擇讓人感動。
感二:不解
校長指責秋老師的言語舉動,我覺得有待商榷。影片里人物的言行舉止,反映的是導演想要展示給公眾的價值理念。校長的語言行為透露給公眾的理念是:支教,應該是純粹的奉獻,不該帶有個人的利益目的。能這樣當然很好,但真的只能這樣嗎?如果是,國家就不用出台相應的鼓勵政策,鼓勵大學生們去支教,通過支教獲得相應的優惠。秋老師支教,就是在優惠政策(方便考研)的吸引下去的,這不應受到指責。相反,她響應國家號召去支教,應該得到表揚。要求大學生們支教必須是純粹的奉獻,這要求恐怕也太高了。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哪個不是對未來充滿華麗的憧憬?他們的未來景象里也許有過大山裡貧瘠的土地上幾十個基本沒受過教育的野孩子在望穿秋水等待老師來傳授知識的場面,但他們肯定沒想過這場面與自己有什麼關系或者是與自己有什麼長久的關系。他們涉世未深,還不可能擁有
純粹奉獻的靈魂高度。再說了,在物質喧囂甚上的社會中,有多少人能做到純粹的奉獻?為什麼他們不能因為支教更方便考研而來支教呢?校長傳達出的理念就是不能。筆者認為,大學生們在支教的同時考上研究生,兩全其美,有何不可?可是在校長眼中,為什麼秋老師不能去考研而且還沒有資格當老師?火根去買花露水徹夜沒回,秋老師並不知情啊,再說,也不是秋老師要求他那樣去做的呀,她如果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也不會讓孩子們那樣做的。知道孩子不見了後,秋老師也是心急如焚到處找,校長怎能說出那樣的話?難道在校長眼中,必須是純粹的紮根山村教學才能受到歌頌?否則就必須受到指責?如果這樣,還有哪個大學生敢去支教?校長憑什麼能搶走秋老師的錄取通知書?連國家都明文規定她可以邊支教邊考研,這說明通知書是合理合法的呀,是誰賦予校長那樣的權利?校長自己紮根於山村小學,為山村教育做貢獻,為孩子們操各種心,這值得贊美。但他憑什麼要求別人也必須像他一樣只能純粹奉獻,而不能在奉獻的同時還擁有積極追求其他的做法(影片里校長雖然沒有明說,但我覺得言外之意就是這意思)?校長的指責無厘頭,校長的要求很霸道。情節安排校長這樣的做法實在令我不解。
感三:迷路
影片中直接展示的是火根因買花露水迷路了,間接要表達的是秋老師的心靈迷路了。對於秋老師的心靈迷路之說,我不認同。如果說導演安排校長那樣做是為了給秋老師敲響警鍾指明方向,可我認為,秋老師並沒有迷路,她奔著容易考研的目標去支教,方向明確,無可厚非。雖然後來孩子們的純朴與善良讓她對人生、對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而改變主意,那也只能說明她對自己的未來進行了第二次選擇,同樣也是方向明確。並不能就此論斷說之前為方便考研來支教就是心靈
的迷路,後來選擇留下來就是心靈的正道。她能選擇留下來助力山村教育當然值得贊美,她選擇去讀研也同樣值得尊重。如果她讀完研後擁有更大的力量來改變山村教育,給山村帶來更大的希望,不也是很好嗎?或者她畢業後在其他地方為社會做貢獻,也是不錯的。難道這些就不是心靈的正道嗎?選擇讀研與選擇留在山村,焉知哪個對社會的貢獻更大?焉知哪個選擇更為高尚?校長怎可一棍子打死?其實,真正迷路的是校長,他用自以為是的道德去綁架秋老師,這怎麼可以呢?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有合法選擇自己生活的自由,不受他人干涉。但校長的做法嚴重干涉了秋老師的選擇,強迫了她的思想,可見校長的思想迷路了。山村的教育需要改變,校長的思想同樣需要拯救。如果校長的思想不迷途知返,也許會阻斷了大學生們的支教路。
以上就是我觀影的感受。
微電影觀後感篇二: 《心牆》 觀後感
看了《心牆》微電影後,視頻開頭曾有一句史鐵生說過的話,「死是一件不必著急的事。」回過頭來想想,讓我頗有感觸,那就是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多麼重要。
視頻中的曽念蕪所經歷的一切,雖然過程心酸,但結局也算完美。一個人的一生也就僅僅的幾十年,為什麼人們要因為不必要的事來浪費生命。話雖如此,但正處於人生有著大好年華的我們,卻未必理解深刻。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貧苦。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苦難。也正是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我們所不知的一切。過早的.經歷這些,也許會帶來你的困擾,但這些只是一時的,當你挺過它之後所收獲的,是你無法用金錢所換得的。這是屬於我們的財富,我們人生路上所積累的財富。我們就該經歷一切,讓我們健康成長。試想一下,倘若曽念蕪一開始就沒有堅持,而是選擇結束生命,那該留下多少的遺憾。正是應了那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從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或許有些事情還沒有經歷,但只要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微電影觀後感篇三: 青澀而充滿激情的青春
何雙蘭
進入2014年歲末,非畢業年級的學生經過精心准備,認真編排,師生激情出演,終於在全校師生面前揭開其神秘面紗。復興中學第二屆微電影節拉開序幕,我和其他老師觀看了23部由各班學生自己創作的微電影,主要是關於夢想、責任、蛻變、青春等主題。各班有各班的創新,各班有各班的理念。出發點不同,視角不同,給我的感覺也不同!看著孩子們稚嫩的臉龐,看著他們真誠的笑臉,看著他們前進路上的糾葛、迷茫和苦悶,感受到他們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成長的煩惱,感受他們的艱難的蛻變,情節雖然簡單點,但學生們領悟了自己的責任,放飛自己的夢想,對現實的蛻變讓他們活力四射。
責任,是一個人必須承擔的義務,我們在不同的地方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樣要承擔不同的責任和義務,相比之下,孩子們的世界是單純的,沒有成人的油滑和世故,自然容易產生碰撞。
初中部初二1班拍的《職責》還是受到大家的好評。小演員自然本色的表演還是很出彩,無論是演技還是主題無疑是略高一籌的。《職責》講述的是一位認真負責的班長由於過分嚴厲,因而得不到大多數同學的理解和支持,同學們的指責和不滿溢於言表,班長被迫「下台」,但後來班長積極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並
改正自身的不足,化解了矛盾,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支持。
這個素材很有生活,這是現實中班幹部與同學之間矛盾的一個折射,它從初中生的角度寫出了孩子們眼裡的職責,作為一名班長既要做老師得力的小助手,又要和同學們搞好關系,還要扮演好一個監督的角色,這對於初涉人世的孩子著實不易。孩子們沒有成人的那種做事圓滑,也沒有成人會說的委婉措辭,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把心理的虛與委蛇,而是實實在在的展露出來,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小演員本色表現真實自然,毫無做作,非常自如地把一個小班長的直率干練與潑辣展現出來,看得很舒服。至於其他孩子的表演也很真實,初中部最好的微電影非《責任》莫屬。
欣賞學生們拍的微電影,感覺總體水平高中部要高一些,以各自的視角展示他們對人生的看法,其中 印象較深的是《我的音樂青春夢》和《蛻變》
高一3班《我的音樂青春夢》講述了一個男孩兒追逐夢想的過程。男主人公從小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尤其是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他從小的夢想就是考上音樂學院。在毫無准備的前提下突然得知父親失業,如晴天霹靂,媽媽在重壓之下也向他提出不讓他再學音樂的要求,他失望又氣憤地離家出走,曾一度絕望至極,在朋友的開導下才逐漸重拾信心。在老師的策劃下,同學們開始准備幫助他實現自己的夢想。恰逢學校舉辦「校園歌手大賽」,同學們紛紛鼓勵他參加大賽。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他決定參加。獲得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獎狀的同時他更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經過孩子自己的堅持,家長的努力,終於圓了孩子的夢!
夢想,是人類奮斗的目標,種下一棵夢想的樹,用堅韌不變的信念,澆灌養護,終有一天它們將枝繁葉茂。只要你堅持自己的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
蛻變,也是微電影的一個主旋律,夢想與現實的差距,追求進步與自己的惰性常常產生矛盾,這些眼高手低的孩子們常常在現實中沉淪,但對理想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前進的動力,只有經過生活的磨礪才能漸漸成熟,它促使孩子們成長,使他們由內而外的發生變化。
高一8班的《蛻變》講述了一個不學無術的經常動不動就打架的壞學生,在一次上課時夢到自己高考僅考了100多分後,在驚嚇中醒過來,幡然悔悟,從此勵志學習,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兩年後的高考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並最後當了校長。雖然情節有點誇張,但他的蛻變告訴了我們有錯就要改正,現在努力為時不晚,一個有擔當的孩子 ,要知道在這個階段該做什麼該怎麼做,也知道花要開在當下,過了花期就有可能再也無法綻放最年輕最美麗的花朵了!
蛻變,過程是殘酷的,結局是溫暖的,背後,是心靈的成熟,是對人格的升華!蛻變常常伴隨著痛苦。樹的傷口因流汁才成就了堅硬的疤,鳥兒因不斷地試飛、不斷地摔跤才實現了它的夢想,
人走過無數次痛苦的經歷,成就了堅毅的性格和繁華的人生,人在痛苦的動盪中變得成熟並走向前進;生命就像一次次痛苦的蛻變,在蛻變中走向成長。
總之,這次微電影節給學生們以施展才華的空間,鍛煉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及表演能力,豐富了學生們的業餘生活,也使得學生們明辨是非,知道美醜,在學生生涯里留下深刻的記憶,是一次很好的藝術實踐活動。
⑶ 郭敬明微電影《少年之心》上映,親情,友情跟成長,哪個更擊中你的心
郭敬明新的微電影,少年之心我感覺這里的親情更擊中我的心。
郭敬明他現在的電影方面一般都是拍攝一些微電影mv等讓大家來看。總得來說,他拍攝的一些作品還是非常不錯的。比如我們上次看到他拍的微電影就是AI這個微電影。
少年之心,他這裡面主要講的是一家幾口人在一起。雖然生活的很困苦,但是這幾個孩子都非常努力的學習上進,爭取成為一個藝人。在練習生當中努力的學習。還有一個就是這里的女主角,他是患有漸凍症這種病的一種的病人,但是他仍然非常堅強的和他們在一起拼搏。這裡面講的親情,友情都非常的深刻。每一個都使人非常的印象深刻,而且這些劇情,不論是親情還是友情,都能擊中我們的心。
⑷ 大學生心理微電影名字
《曙光》。
一、簡介
《曙光》,大學生心理微電影,由鄭斌輝、曹國輝、陳邦鋆、張振寰、林湘萍以及龐蕾馨領銜主演,監制馬家駿。於2020年3月18日首播。
二、內容
四個從牢中走出來的男人,各自面對不同的人生道路。四人之首——黎天明,性格火爆沖動,重情重義,是家搬運公司的老闆。本來生活幸福美滿,卻不知道妻子黃海棠因為迷練氣功,走火入魔,跟所謂的氣功教練王孝添有了姦情。
而黎天明的妹妹黎春麗聯合丈夫熊正輝騙走母親的畢生積蓄,兄妹反目成仇。在一次爭執中分享者影視,黎天明錯手砍傷熊正輝,庭判入獄。
在他臨出獄前,突然接獲噩耗,母親病逝,而妻子黃海棠這時提出離婚,黎天明的生命頓時被掏空,屋子和兒女也要被奪走,而背後籌劃這一切的正是王孝添。
這時,黎天明的生命中出現了一位女社工,田詩詩。性格善良,熱心助人的田詩詩先後捲入四人的各自的生活和感情當中。
⑸ 求一部國外心理微電影名字
Inside 中文叫《深藏不露》...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dJQnhO_DE
⑹ 急求一份心裡微電影原創劇本(時常15~20分鍾)
你是不可能求到的,放棄吧
⑺ 最近想找幾部跟親情有關的微電影,要非常感人的那種,求推薦
《交易》——叔叔,你把我賣了吧,我還差一千八給我媽媽治病
⑻ 正能量微電影 這幾部超級經典暖心
1、《田埂上的夢》是林珍釗執導,卓君、陳磊等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一個普通的少年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看見了邁克爾·傑克遜的舞蹈,從此便喜歡並開始學習跳舞。影片的主角卓君,在沒有專業教師指導的情況下,抓住每一個時間的空隙,無視旁人的詆毀嘲笑,一遍遍重復練習,不斷努力,最終以超凡的舞技贏得了大家的認可。
2、《一支粉筆》是2013年的一部微電影。主要介紹一支粉筆能夠給予一個人多少溫暖?不,它帶來的不只是畫下來的小方格,還有一個小男孩的希望與未來。本片講述的就是一個小男孩的故事,他用一支粉筆,一段B-Boy街舞秀出了一個震撼人心夢想。
3、《追上去》一反平日將品牌理念融合於流行元素的慣用手段,而是走起了「高端定製」路線,從品牌出發,以「籃球」為主題,講述一名以韋佛的籃球生涯為目標和動力的籃球運動員王強,經歷了CUBA選拔賽失利後,在遠行中重新尋回自己的勇氣和信念的故事。
⑼ 關於心理微電影名字
《心靈奇旅》。
一、簡介
《心靈奇旅》是由華特迪士尼公司、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出品,彼特·道格特、凱普·鮑爾斯聯合執導的奇幻動畫電影,由傑米·福克斯、蒂娜·菲、菲利西亞·拉斯海德等人參與配音,該片於2020年12月2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講述了夢想成為爵士鋼琴家的男主喬伊·高納與厭世的靈魂22相遇,它們攜手返回現實世界尋找生命的意義的故事。
二、劇情
熱愛爵士樂的中學音樂教師喬伊·高納(傑米·福克斯配)不懈地追逐夢想,最終獲得夢寐以求的登台演奏機會。可因為一次意外事故,喬伊的肉體幾近死亡,而靈魂卻誤入了一個人類經驗之外的奇幻之境「生之來處」。
原來,「生之來處」是所有靈魂先於地球之前而存在的獨特空間。在這里,人類的自我意識在生命誕生之前先在地被賦予,每個靈魂只有覓得自身的「火花」,才能投身於地球。
也是在這里,決心重返地球的喬伊遇見了一個孤僻、早熟而厭世的靈魂「22」(蒂娜·菲配),後者由於遲遲未能找尋到自身的「火花」,而長時間游盪停留於此。一次陰差陽錯的經歷。
喬伊和「22」的命運互相牽連,兩人重返地球,共同體驗了一段詭譎而奇妙的生命旅程,並開始重構自身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⑽ 適合作為心裡微電影的片尾曲有哪些
適合作為心理微電影的片尾曲有:《我好喜歡你》、《誰能夠像你》、《裝傻》等,微電影即微型電影,又稱微影。它是指能夠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平台傳播30-60分鍾之內的影片,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