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哪篇文章
滕王閣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閣序》。《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作的一篇駢文,作於675年,是古今傳誦的駢文名篇。文章將事、景、情融於一體,用富麗華美的詞藻,稱道洪州,記述盛宴,描寫滕王閣的壯麗,以及寥廓壯美的山川秋景;藉以抒發自己憤懣悲涼而又不甘沉淪的復雜感情。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閣序》。高宗時,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此閣,並於上元二年(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作者南下探親,路過這里,也參加了盛會,即席賦詩,並寫了這篇序。《滕王閣序》全文行思縝密,緊扣題目,不拘一格,全文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自然段為第一部分,寫洪府地勢雄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主人賢德”、“高朋滿座“。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點明滕王閣所在地點,再詳寫南昌從滅上看,其方位在翼、軫星宿的分野,從地理位置上看連接著湖南衡山和江西廬山,由上及下,再一筆盪開,寫南昌地勢:三江為襟,五湖為帶,胸懷楚國而指引吳越。
第二、三自然段為第二部分。作者由近及遠,從壯麗的樓閣到秀麗的山川,濃墨重彩地描寫了滕王閣秋景,展開了一幅流光溢彩、錯落有致、上下渾然天成、虛實相映成趣的滕王閣三秋圖。
接著從眾多名勝中將滕王閣烘托而出——“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層層樓台高聳在青翠的山峰上,彷彿直沖雲霄;凌空的飛檐丹輝欲流,彷彿直插大地。
第四、五自然段為第三部分,寫眾人宴會上登臨逸興,進而興盡悲來,懷古議論,引出對人生際遇的感慨。作者以起伏跌宕的筆勢,從“逸興遄飛”寫到了“興盡悲來”。
第六、七段為第四部分,簡述自己的旅程和志向,對賓主的知遇表示感謝,對參加宴會並餞別作序表示榮幸,這一段內容與開頭遙相呼應,再一次緊扣主題。
在藝術上,《滕王閣序》有以下寫作特色:
句式錯落,節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為主,雜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這些句式,根據表意的需要而交錯運用,使節奏分明,內容起承轉合。
駢儷藻飾,辭采華美
全篇採用對偶句,不但字面相對,而且音韻大體相對。如“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運用典故,簡練含蓄
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運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
Ⅱ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哪
《滕王閣序》——王勃,人教版高中語文古文里有。
Ⅲ 落霞於晚秋夜蟬等白晝沒有聲音而真摯是什麼歌的歌詞
歌名:《他的名字叫回憶》。
Ⅳ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誰說的名句,出自哪
名句精講—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潘洪剛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素稱千古絕唱。它那強大的藝術魅力究竟來自何處來自於它所賦予讀者的一種五彩斑斕的美一種美的最完美塑造
首先是色彩美。夕陽之下,晚霞絢爛耀眼,而鶩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鶩近乎一個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邊半個天空,尚在碧空顯露,碧空相對於落霞光度稍遜,但相對於孤鶩來說卻較亮,它們——孤鶩、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對比——孤鶩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則更加燦爛。孤鶩的顏色以綠、褐、紫等為主,屬於冷色,而且它們之間是補色關系。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藍寶石色的,和晚霞的顏色也是互補色的。我們知道,當互為補色的兩種顏色相鄰時,能構成最強的對比,在效果上,能使雙方達到最大的鮮明度。王勃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對比,使整個圖案顯得格外地鮮明而美麗。
其次是動態美。孤鶩是在「飛」的,雲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動的。秋水雖然平靜,但並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會死氣沉沉。微風過處,秋水上會不斷地泛起漣漪,漣漪過處,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盪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魚蝦等等。這分明是一幅流動著的美麗圖畫。
其三是虛實美。碧空高深無比,紅霞稍低些,而孤鶩又更低,這就有了三個層次,而它們下邊又有秋水。秋天的水是寧靜的,當「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時,天上的畫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謂「天光雲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個層次。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這就構成了實景與虛景的對比。況且微風過處,秋水泛起漣漪,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盪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魚蝦等等,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樣構成了一種虛實之美。
其四是立體空間美。「秋水共長天一色」,在天邊,天空和水面地面
這兩個本來並不相交的平面經過持續的變形相交了,這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並能使人感到整個畫面具有三維立體空間的真實感。不僅如此,「秋水共長天一色」把人們的視線引到水天相接之處,這是人們視線所能達到的最遠的地方。而「落霞與孤鶩齊飛」又把人們的視線引到天頂,這是人們視野中最高之處。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有遠有高有深,境界開闊,給人一種強烈的立體美。
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像之美。此句中,鳥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雲霞則是無生命的,這里,後者成了前者活動的背景,而前者則是後者中一個有情感、有意志的動點,令人想到有生和無生;晚霞長空亘古常存,而孤鶩則只是一個匆匆過客,給人一種永恆和短暫的感觸;「孤」鶩與「落」霞齊飛,一隻「孤」鶩,緣何而孤飛向那裡……令人頓生情思;「秋水共長天一色」,遠方水天相接之處,茫茫緲緲,那裡是王勃的心緒所在那裡景色又如何……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Ⅳ 落霞與孤鶩齊飛出自哪首詩 落霞與孤鶩齊飛作者是誰
1、落霞與孤鶩齊飛出處:《滕王閣序》。
2、「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閣序》,作者以落霞、孤鶩、秋水和長天四個景象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歷來被奉為寫景的精妙之句,廣為傳唱。
3、《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唐代詩人王勃作。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年)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作者「無路請纓」之感慨。對仗工整,言語華麗。
Ⅵ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哪篇文章 作者是誰
1、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處:《滕王閣序》。作者以落霞、孤鶩、秋水和長天四個景象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歷來被奉為寫景的精妙之句,廣為傳唱。
2、賞析:
王勃《滕王閣序》佳句迭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即是其中之一。對此名句,歷來公認絕句。
本句首先,對仗工整,幾近「工對」。上句的「落霞」、「孤鶩」與下句的「秋水」、「長天」都是名詞性短語,對仗考究。而更絕地是,上下句中又各自成對,也就是格律上要求較高的「句中自對」:「落霞」可對「孤鶩」,「秋水」正對「長天」。當然,在大唐律詩的王國里,這些都不算什麼,如杜甫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陸游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等都是句中自對。不同的是杜甫這句中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都是主謂短語,且直接連綴成句不用虛詞。
其次,上句寫動,霞、鶩「齊飛」;下句寫靜,水、天「一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上句側重於目隨景而動,突出景物神態;下句側重於心因景而靜,突出景物色彩。畫面和諧,美不勝收。
Ⅶ 文言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哪篇文章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滕王閣序,意思是落日映射下的彩霞與孤獨的野鴨一齊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連成一片,渾然一色。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
寫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點描繪滕王閣雄偉壯麗的景象。狀寫宴會高雅而宏大的氣勢,抒發自己的感慨情懷。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歷史沿革後。便由閣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寫起。「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就坐落在這片吞吐萬象的江南大地上。接著,作者的筆由遠及近,由外景轉而描繪內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兩句是寫景名句,素稱千古絕唱,運用對偶、白描、動靜結合等藝術手法。這兩句運用對偶,在句式上不僅上下句相對,而且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落霞」與「孤鶩」,「秋水」對「長天」, 不僅結構上是偏正結構,對仗嚴整,而且音律上也是平仄相對,抑揚頓挫,富於樂感,給人美感,這是王勃駢文的最大特點。白描手法的運用,作者從空間、色彩、動態、靜態等多角度進行描寫。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視角轉換,視野開闊,相映增輝;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整個畫面完美和諧;既有動態的落霞與孤鶩,著重於目隨景而動,突出景物神態,又有靜態的秋水與天空,著重於心因景而靜,突出景物色彩,動靜結合,以動襯靜。這里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意境廣闊深遠,色彩明亮絢麗而又上下渾成的鮮活的自然圖景。
Ⅷ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哪位詩人寫的
這是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里的一句.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王勃滕王閣序這是王勁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站在滕王閣上,放眼遠望,頓感天的無限,地的廣闊,在那視力難以達到的地方,天與地渾然一體,那遠方的一片朦朧,勾起人強烈的好奇,引人想往.
然而朦朧之感,又何只在遠方才有.遠方的朦朧美於神秘,而心中的朦朧,美在黃昏.
黃昏不免會帶給人孤獨,寂寞與凄楚的感覺,而秋日的黃昏則更顯悲涼.然而這一切不快在黃昏之美中都黯然失色,夕陽窮盡自己的所有,將自己最美的一面在這一刻展現.於是天空與大地被塗上了暖暖的色調,一切悲涼與孤獨在夕陽之下盪然無存,詩人的心境隨之變得開闊,廣闊的天地更加廣闊.天空中的雲霞被夕陽染上了暖暖的紅色,落霞飄在空中,使得廣闊的天空一絲也不顯空曠,正是因為有了落霞,天空才更加充實.紅紅的落霞飄在空中,似花、似綿,難以形容它的美麗.遠處傳來了幾聲野鴨的叫聲,尋聲望去,一隻孤獨的野鴨,從流淌z迂迴的河面上飛起,撲打著翅膀,越飛越高,越飛越遠,在夕陽之下,野鴨被染上了夕陽的色彩.不知是不是落霞美麗的吸引,野鴨離落霞越來越近.野鴨與落霞越來越近,不知是野鴨飛向落霞,還是落霞飛向野鴨,其實既不是野鴨在動,也不是落霞在動,而是詩人的心在動.
不知不覺之中,野鴨消失在了視野之中,是溶入了落霞,還是飛進了夕陽?目光四處張望,想要找到那隻野鴨的蹤影.野鴨沒有望到,卻望到期了野鴨飛起的江面.秋天的江水,沒有了夏季的奔騰,靜靜而近乎無聲的流淌著.江水迂迴,總想找到它的盡頭,於是順著江流望向它的遠方,但只看到期了江流的遠方與天空渾然一色.於是心也不禁陷入了那蒼遠的朦朧之中.
江面上響起的漁歌,打破了這種沉醉.漁民駕著船打漁歸來,船上裝滿了打來的魚,也更加承載了豐收的喜悅.漁民的歌聲響遍了鄱陽湖畔.
大地充滿了生氣,而天空卻逃脫不了秋日的寒意,成排的大雁南飛,飛過天空,被天空中的寒氣驚憂,發出了叫聲.這叫聲隨著雁陣的遠去而漸漸變小,最終消失在衡陽的水邊.
王勃的《滕王閣序》里的一句.
是王勃,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
關於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說.楊炯《王勃集序》說他於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歲.據此,王勃應生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賦》載:「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據此推算,則當生於高宗永徽元年(65O年).此為王勃自述,當可信,所以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王勃生於永徽元年(650年),卒於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歲.王勃是初唐詩壇上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只活了27歲,確實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聰慧好學,為時人所公認.《舊唐書》本傳謂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又有楊炯《王勃集序》說:「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太常伯劉公稱王績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書右相劉祥道,中有「所以慷慨於君侯者,有氣存乎心耳」之語,求劉祥道表薦.劉即表薦於朝,王勃乃應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此時的王勃,才14歲,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賢聞王勃之名,召王勃為沛府修撰,十分愛重他.當時諸王經常斗雞為樂,王勃鬧著玩,寫了一篇《檄周王雞》,不料竟因此罹禍,唐高宗認為是使諸王鬧矛盾,將王勃趕出沛王府.其實王勃此次受打擊,並非真的因《檄周王雞》而觸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楊炯《王勃集序》說他「臨秀不容,尋反初服」.王勃被趕出沛王府後,便去游蜀,與楊炯等放曠詩酒,馳情於文場.《舊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集團.作為一個集團,他們反對六朝以來頹廢綺麗的風氣,提出一些革新意見,開始把詩文從宮廷引向市井,從台閣移到江山和邊塞,題材擴大了,風格也較清新剛健,對於革除齊梁余風、開創唐詩新氣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講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代文學史,沒有不講到王楊盧駱的.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葯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葯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小小的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此事甚為蹊蹺,王勃為什麼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將其殺死.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情才傲物,為同僚所嫉.官奴曹達事,有人懷疑為同僚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總之王勃兩次遭受打擊,都與他的才華超人有關.
這次被禍,雖遇赦未丟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也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峙因兒子王勃犯罪,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王勃遠行到交趾去看望父親,途中溺水而死,從而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王勃的死,是渡水時遇難不幸而死,還是自殺,無從查考,總歸是懷著一腔愁憤離開人世的.
王勃詩文俱佳,不愧為四傑之首,在扭轉齊梁余風、開創唐詩上功勞尤大,為後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傑作,久為人們所傳誦,「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已成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們引用.而王勃最為人所稱道、千百年來被傳為佳話的,是他在滕王閣即席所賦《滕王閣序》.對此事,《唐摭言》所記最詳.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准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唐摭言》等書所記,或者有些誇張,但王勃《滕王閣序》,確實為不朽之名篇.王勃於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新唐書》本傳說王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也說;「王勃每為碑頌,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筆數之,初不竄點,時人謂之腹稿.」據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閣上即興而賦千古名篇,並非虛傳.
王勃作為古代一位極富才華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實在是中國文學的一大損失.
王勃雖然只活了27個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漢書指瑕》十卷,《周易發揮》五卷,《次論語》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歲歷》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傳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王勃 滕王閣序
Ⅸ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哪篇文章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唐代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意思是落日映射下的彩霞與孤獨的野鴨一齊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連成一片,渾然一色。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青霜 一作:清霜)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層巒 一作:層台;即岡 一作:列岡;飛閣流丹 一作:飛閣翔丹)
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軸 通:舳;迷津 一作:彌津;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一作:虹銷雨霽,彩徹雲衢)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遙襟甫暢 一作:遙吟俯暢)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見機 一作:安貧)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一、敘事之純美
用駢文敘事其實最難,這種格式嚴謹的方式,容易讓文章陷入到啰嗦復雜的六朝舊路上去。而初唐時的王勃,則以自身的才華,很好地破解了這個難題,使《滕王閣序》一文顯現出純美的敘事風貌。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從歷史角度入手,瞬間帶我們進入到了時間的長河之中,而接下來的「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又顯現出天地融合呼應的闊大氣象,橫、縱兩道坐標軸相交叉,地點力挺而出。再其後,「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則讓水路與陸路之線相連接,「襟、帶」二字純是詩筆,「控、引」二字又有王霸之氣,真可謂是字字珠璣、句句精彩。然後,俊才、賓主次第而出,如閻公既為東道主,亦兼當地官長,顯出宴會規格之高、場面之恢宏。在王勃的筆下,勝友如雲、高朋滿座之歡躍然於紙上,雖然只是普通交代,已經寫得層次分明、前後起伏,在四六駢句中使讀者感覺到美不勝收之意。
二、景色之壯美
《滕王閣序》首段中的敘事,已經得美之三味,而接下來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同樣令人心醉。像「時維九月,序屬三秋」點明了美所存在的時間;「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能在總括句中,點明水之靈動、山之沉穩,具有非常濃厚的色彩感;「儼驂驛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一句,指出作者於一路風塵勞苦中能大飽眼福。
接下來細致的分層次摹寫,同樣精彩,像「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顯現出了視覺上的變化,極言滕王閣的仙境之妙,其中「聳翠」和「翔丹」二詞,使色彩呼之欲出,「上出」和「下臨」二詞,使建築線條躍然紙上。類似的句子還有很多,如果細致分析,都能從中體會到無窮妙意。像本文最為人傳頌的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當真使人傾倒,不由得感慨,王勃年紀輕輕,是何種天縱神筆,能作出如此妙文出來。它的妙,在於讓寫景有如繪畫,於層層皴染之下,顯色彩絢爛之效,給文學賦予了視覺藝術的功能。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導游,帶我們在千年之後,同樣感受到那份極強的視聽沖擊力,這種沖擊力,是其他駢文所不具備的。
三、抒情之真美
有敘事、有寫景,文章很快產生了物我兩忘的效果,也就是讓讀者和作者一同以平靜的審美思維反觀這次盛會及其所處的環境。像「遙吟俯暢,逸興遄飛」一句,無論是「遙」字,還是「俯」字,都是說其登高的視角。不管視角在哪裡,逸興是一致的,那就是以遄飛之致,攬不盡之景。二句逐步從對外物和外景的欣賞,過渡到了返觀內斂的心靈審美。
接下來的敘事便更多帶有心靈體味的意思。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一句,與會者即興作文,大家的興致之濃厚可以想見;「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一句, 說明了此乃是天地間一大快慰事;「天高地遇,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一句,更是將有限的人生活動過渡到無限的心靈體驗中去。如此種種,皆使讀者感受到盪氣回腸。這種抒情審美的呈現,讓本文脫離了普通宴飲序文的平凡,走到了另一種境界,值得引起重視,可謂是王勃打破常規的藝術創新之舉。滕王閣因有斯人斯言而名垂千古,實在是一大幸事。
四、哲理之幽美
前文已經述及,《滕王閣序》一文有敘事、有寫景、有抒情,三者結合得恰到好處,這已經不容易做到,而更難能可貴的是,本文還在哲理方面有深刻的闡述,這也是一個必要的審美方向。
總的說來,王勃在沉醉於滕王閣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時,雖然可能暫時從自身的悲涼境況中解脫出來,可是勝地不常,盛筵難再的感觸對於詩人來講,是必然會想到的,內心悲涼的產生也極其自然。因此作者便會從敘事、寫景、抒情的常規思維,上升到人生哲理層面。特別像馮唐、李廣、賈誼、梁鴻等歷史人物均有其失意之處,使之同自身的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相聯系,那種生命的恐慌感、虛無感,是再平常不過了。此時,王勃的內心可能是極度失望、極端痛苦的,而他卻可以從這種失望、痛苦中解脫出來,從悲觀轉向樂觀,表達出奮發向上的精神,「老當益壯,寧移自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是本文的哲理閃光點。我們可以稱之為一種幽美的哲理:它是富含激情的,是和自身經歷相結合的,同時也是富於主觀思考的。
《滕王閣序》是流傳千古的名篇,可是很多人在欣賞這篇文章的時候,卻只注意到其漂亮的詞句,並不能站在美學的角度予以觀照。實際上,本文所包蘊的美學價值是極為豐富的,也是令讀者咀嚼不盡的。大體而言,本文有四美,即景色之壯美、敘事之純美、抒情之真美、哲理之幽美,正可謂四美兼具,值得一讀再讀。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Ⅹ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哪篇文章
綜述:出自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閣序》。
作者以落霞、孤鶩、秋水和長天四個景象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歷來被奉為寫景的精妙之句,廣為傳唱。
寫作背景: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
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