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剪梅》突然在國外火爆起來,這算是一種文化輸出嗎
文化輸出指的是一個國家對於其他國家的文化的灌輸,文化輸出的最開始的階段是在文化上的一種認同,就比如說美國的漫威文化對於我國的文化上的一種沖擊,我們都認為美國的電影是非常優秀的製作,所以說很多人都去追逐美國的漫威文化,而這一種文化中包含的就是美國所獨有的一種英雄主義文化。另外一很多外國人並沒有實際到中國旅遊過,在他們的生活中也沒有接觸過中國現在都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就好像我在美國碰到的那個法國老奶奶那樣,很多歐洲人喜歡去日本旅遊。雖然日本吃的東西就這么幾樣,天婦羅,牛肉飯,拉麵,壽司,烤肉之類,但他們懂得把這些包裝好後輸出到其他國家,就和動漫一樣,所以在歐洲,美國很多國家他們都接觸過。而動漫中又有很多生活場景,所以他們更容易理解,我呆美國的那段時間,我的室友就在看火影忍者,他說他非常喜歡這個動漫,我想從這個方面也可以看出好的文化輸出對一般人民的影響有多大了。
2. 全華裔主演美劇《美生中國人》開拍中,該影片講述了什麼故事
全華裔主演美劇《美生中國人》開拍中,這部影視作品改編自同名的漫畫。同時在漫畫當中講述了三個不一樣的內容,並且來這部影片也會展現華裔對自己身份的認同。並且影片中也有一些中國元素,比如美猴王,孟母三遷。
在一個小孩子年紀非常小的時候,如果就去到美國生活的話,相信他一定會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美國人,可能對中國了解並不深。在影片當中講述了一位華裔少年,他從美國的唐人街搬到白人社區之後的一系列遭遇。並且在這個故事當中也摻雜了孟母三遷的故事,因為媽媽想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所以選擇一再的搬家。雖然換了一個環境,但是他們的傳統認知依舊沒有變。
3. 急!~~!美國電影對中國人有什麼影響和聯系!!
1896年電影首次在中國放映,距離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首次公開放映電影還不到一年。從那以後的50年裡,大量美國電影被販運來中國分銷到各地。在這50 年中,中國各地影院上映的片目中,美國片佔到了80~85%。作為20世紀中國的一道重要的文化景觀,好萊塢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早在30年代就有人說過,好萊塢已經「取代了傳教士、教育家、炮艦、商人和英語文學,成為中國學習西方工業社會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最為重要途徑」 。的確,好萊塢的意義從來都不限於文化消費領域,它不僅通過票房收入和電影膠片、拍攝/放映設備的出口對中國經濟產生了直接的沖擊,同時,它還是促銷美國產品的重要手段。美國商務部的一位官員曾明白指出,電影的影響使一些國家對美國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好萊塢稱雄世界與美國經濟利益在全球擴張之間的正比關系已經被許多學者的研究所證明。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對好萊塢在20世紀中國所起的作用做過深入系統的研究。本文在大量原始資料的基礎上,試圖對中美兩國在二十世紀前半期的電影姻緣做一個初步描述。它對基本史實的側重和量化的研究方法可能會進一步激發學界對這一問題的興趣,同時也為將來的深入研究奠定實證基礎。
好萊塢電影藉助美國自由經濟的領先力量,在勢不可當地覆蓋著全球電影市場的同時必然會對中國產生深刻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的意義遠遠不僅僅是 對於電影的,而且也是對於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甚至傳統的。正如不少人指出過的那樣,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除了在物質屬性的價值外,它們藉由聲音、影像、圖畫、文字等元素交織而現的象徵符號與意理信念,則與文化領域有著關聯,同時這也與主導社會集體價值與國族文化內涵的政治領域形成一種張力」,顯然,好萊塢的全球化在沖擊著中國民族電影工業的同時也通過色彩繽紛的電影形象推銷著美國商業、文化、政治、生活方式和價值理想,影響民族社群的文化認同和文化延續,製造美國式的「全球趣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的現實和將來。也正因為這樣,面對好萊塢電影日益緊迫的威脅,與全球此起彼伏的反好萊塢聲音相呼應,「好萊塢與中國電影」的話題在中國便具有了一種更宏大的政治經濟學意義--我們正是試圖在這樣的背景下,考察好萊塢電影對於美國全球化戰略的政治經濟文化意義,分析中國在好萊塢全球戰略中所處的位置,研究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策略,從而探討中國電影發展所面對的挑戰和生機,尋找中國電影發展的出路,最終獲得面對文化全球化的一種政治立場和態度。「面對好萊塢」因而可以被看作全球化背景中最具理論和實際挑戰性的話題之一。
好萊塢電影藉助美國自由經濟的領先力量,在勢不可當地覆蓋著全球電影市場的同時必然會對中國產生深刻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的意義遠遠不僅僅是 對於電影的,而且也是對於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甚至傳統的。正如不少人指出過的那樣,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除了在物質屬性的價值外,它們藉由聲音、影像、圖畫、文字等元素交織而現的象徵符號與意理信念,則與文化領域有著關聯,同時這也與主導社會集體價值與國族文化內涵的政治領域形成一種張力」,顯然,好萊塢的全球化在沖擊著中國民族電影工業的同時也通過色彩繽紛的電影形象推銷著美國商業、文化、政治、生活方式和價值理想,影響民族社群的文化認同和文化延續,製造美國式的「全球趣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的現實和將來。也正因為這樣,面對好萊塢電影日益緊迫的威脅,與全球此起彼伏的反好萊塢聲音相呼應,「好萊塢與中國電影」的話題在中國便具有了一種更宏大的政治經濟學意義--我們正是試圖在這樣的背景下,考察好萊塢電影對於美國全球化戰略的政治經濟文化意義,分析中國在好萊塢全球戰略中所處的位置,研究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策略,從而探討中國電影發展所面對的挑戰和生機,尋找中國電影發展的出路,最終獲得面對文化全球化的一種政治立場和態度。「面對好萊塢」因而可以被看作全球化背景中最具理論和實際挑戰性的話題之一。
好萊塢電影藉助美國自由經濟的領先力量,在勢不可當地覆蓋著全球電影市場的同時必然會對中國產生深刻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的意義遠遠不僅僅是 對於電影的,而且也是對於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甚至傳統的。正如不少人指出過的那樣,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除了在物質屬性的價值外,它們藉由聲音、影像、圖畫、文字等元素交織而現的象徵符號與意理信念,則與文化領域有著關聯,同時這也與主導社會集體價值與國族文化內涵的政治領域形成一種張力」,顯然,好萊塢的全球化在沖擊著中國民族電影工業的同時也通過色彩繽紛的電影形象推銷著美國商業、文化、政治、生活方式和價值理想,影響民族社群的文化認同和文化延續,製造美國式的「全球趣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的現實和將來。也正因為這樣,面對好萊塢電影日益緊迫的威脅,與全球此起彼伏的反好萊塢聲音相呼應,「好萊塢與中國電影」的話題在中國便具有了一種更宏大的政治經濟學意義--我們正是試圖在這樣的背景下,考察好萊塢電影對於美國全球化戰略的政治經濟文化意義,分析中國在好萊塢全球戰略中所處的位置,研究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策略,從而探討中國電影發展所面對的挑戰和生機,尋找中國電影發展的出路,最終獲得面對文化全球化的一種政治立場和態度。「面對好萊塢」因而可以被看作全球化背景中最具理論和實際挑戰性的話題之一。 中國由於人口眾多、經濟潛力巨大,在當今的全球化格局中,國際地位舉足輕重。因而,在美國的「單極化」戰略中,中國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據國際問題專家分析,世界上三個人口大國--中國、俄羅斯和印度,都極力保持本國獨特的社會文化和政治制度,與美國保持著某種抗衡關系,同時,三國的經濟也正呈現復興和發展趨勢,在新世紀同美國的差距將會縮短。因而,即使美國有能力迫使這三個國家實行美式民主自由制度,但如果中、俄、印堅持走不同於美國主導的西方政經發展道路,分別或聯合反對美國,都會使美國「單極化」全球戰略難以成功。基於這樣的分析,21世紀以後,美國的全球戰略可能將有所調整,戰略重心可能從歐洲轉向中東和亞洲,特別是轉向中、俄、印三大國。事實上,美國已經在「將亞太逐年高成長所孕育的數以億計的中產階級,國民所得持續增加所帶來的兆億美元的消費能力,還有未來大規模現代建設所需的資金與技術等等經濟因素,予以數據化的精算,並將亞太這個 「他者」設定為西方國家長期景氣低迷所累積的資本與科技進行再生產的「新疆域」。美國未來學家奈斯比特也在預計未來趨勢時指出,「西方企業如果不能參與大亞洲的經濟騰飛,不但會喪失商機,更可能被削弱競爭力。毋庸諱言,已經臻於成熟的西方經濟需要外來的新刺激,西方技術和精密產品必須能更廣泛地應用於開拓新的市場,而亞洲就是最具潛力的開發對象。」
4. 美國電影里的中國
剛剛出了一個新的美國片《乒乓特派員》,沖著是一部和中國國球有關的喜劇片,我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當電影結束時,我差不多把能吐的都吐了,太爛了,無聊之極,爛的我都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了。
盡管有惡搞的成分,但裡面描述中國的地方讓我覺得俗不可耐,導演完全是瞎拍,把中國的國球乒乓球都糟蹋了。仔細的思考了一下,發現在很多美國電影中都有這種現象,這些導演跟商量好了似的,一起有意無意的侮辱中國。我整理了一下,把這些導演善用的手段匯集匯集,大家看看對不對:
一、電影中經常找一些長相怪異的人,說是中國人。有的人是把腦袋剃個半禿,後面留一條不長不短的小辮,裝清朝人。有的體態肥壯,留個八字鬍和山羊鬍,後面留一條小小的辮子,估計是在學蒙古人。《蝙蝠俠前傳:俠影之謎》中,主角在中國蹲監獄,條件之惡劣不說,裡面的獄警跟蘇聯人似的,穿個大風衣,有些囚犯找主角麻煩,一臉橫肉,跟我形容的偽蒙古人一模一樣。這么做完全是妖魔化中國人。
二、要是有女的,都是那種特別丑的,一個個都跟妓女似的,濃妝艷抹,一張大肥臉掛滿了YD。例子太多了,基本每一部都有。
三、關於場景,凡是有中國的鏡頭,不是胡亂編造,就是專門挑一些窮鄉僻壤,讓人感覺中國又臟又亂。當初看《古墓麗影2》,裡面有一段在上海打鬥的劇情,導演發揮了其強大的YY想像力,自己搭了一個居民區的場景,跟貧民窟似的,勞拉和一堆B社會分子就在這幾棟堆著各種垃圾、殘敗不堪的破樓間上躥下跳,打的不亦樂乎,我已經完全把這個電影當笑話看了。
四、凡是情節有中國的,肯定和犯罪有關,比如什麼三合會啊、黑龍幫啊,ammo、viper、MY、contraband一樣不少。還是《古墓麗影2》里,一幫B社會大張旗鼓的倒賣兵馬俑,跟開市場似的。《007之明日帝國》里,中國的將軍和英國的新聞大亨勾結在一起,想挑起戰爭。盡管不想提成龍老大哥,但這也是個標準的例子,《尖峰時刻》系列都和中國的B社會脫不了干係,因為這也是老外導演的。好像中國全國上下都在搞B社會。
五、只要有機會就埋汰一下中國。《逃出克隆島》中,一群醫生打不開一個培養皿,一個人就說到:中國產的破鎖。《阿甘正傳》中,阿甘從中國打完乒乓球回來,接受電視台采訪,記者問中國怎麼樣,阿甘說中國很窮,中國人什麼都沒有雲雲(詳細記不住了,大概是這樣)。
六、老外還經常把中國人和日本人搞錯,經常看電影裡面的中國人穿著一身和服,他娘的不知道我們是世仇啊,白痴導演。
七、美國人用心很險惡,常常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搞小動作。在李連傑出演的一部電影,好像是《致命羅密歐》中,pol.ice讓其表露身份,李連傑掏出一個證件,鏡頭一個特寫,上面寫的好像是「台灣國家安全局」。而且在一些電影中,開什麼國際會議,台灣也作為一個國家出席。這些做法完全實在混淆視聽,變相支持台獨。
八、常常侮辱中國武術,電影里出現一些會武術的常常是群怪胎,《荒野大鏢客》里,飛車party里有個流氓是中國人,剃個禿頭,光個膀子,打架之前還像個瘋子似的亂叫喚,純粹是埋汰李小龍。而且有時先把中國武術描繪的很厲害,然後瞬間被某個美國式的英雄給平了。舉個例子,《飆風戰警》里,一個賊丑的反派和威爾史密斯對陣,先踢了一趟腿,然後說:這是一個中國人教我的。史密斯上去一鐵鍬就把他給打倒了,很多人看到這兒笑了,但這就上了導演的當了,他的目的就是讓人留下一個中國武術只是聲張虛勢的印象,時間長了,別人也就不再尊重中國武術了。
我暫時就想到這些了,平時看電影多注意注意就知道我說的不假了。
美國電影是其文化戰略的一部分,這些問題反應了美國人對中國的巨大誤解和敵意,我們看他們的電影要小心,不要被他們的思想所誤導。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有我們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不要被美國電影中描繪的西方化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他們只是一個建國不過二百年的年輕國家,很多地方都有其弊端,這些很少在電影中反應出來。
同時希望我們自己國家的電影能爭爭氣,打到國際舞台,擺正外國人對我們中國的印象。
5. 好萊塢電影對中國電影的影響
好萊塢對電影有著一套成熟的商業文化運作模式。電影在好萊塢,是一條慾望的生產和滿足的文化流水線。在多年摸打滾爬的歷練中,好萊塢掌握了一套「勾兌」大片、名片和「奧斯卡」影片的釀造秘方,就像可口可樂神秘的「7X」秘方一樣,它能使普通的碳酸水與眾不同、身價倍增,它能「化腐朽為神奇」,化平淡為「可口」和「可樂」。雖然好萊塢的這個配方是個高度機密,但裡面至少含有這樣一些基本元素:慾望、愛情、自由、正義、神話和美國夢等等,這些我們在幾乎每一部好萊塢大片里都能找到。事實上,這個神秘的配方才是好萊塢的核心競爭力,才是它作為全球「夢工廠」和「印鈔機」的最大源泉。
憑借著這樣的核心競爭力,好萊塢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現代的傳奇。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迅猛推進和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元文化交融溝通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觀眾的接受心理和偏好也隨之多元化。好萊塢追求慾望和利潤的痴心腳步已經越來越追不上觀眾變心的翅膀了,他們渴望有更新穎、更奇異的視覺體驗來刷新自己的藝術期待,滿足自己高企的審美預期。他們急切地需要世界題材來踏勘和拓展自己的文化影響力和經濟盈利能力的新邊疆。現在,這只文化大鱷開始向世界張開了大口,在世界各國開設「灌裝分廠」,開始夢想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潤——這樣的運作策略和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等跨國公司有著驚人的相似。
影視資源的枯竭和觀眾審美疲勞帶來的焦慮,是好萊塢「文化入侵」其他國家民族素材的重要原因。「慾望工廠」的生產要得以延續,最重要的就是新奇。這不僅僅指電影拍攝技巧和電影明星的不斷更新。經過一個世紀的生產,西方市場出現了原料緊缺的狀況,好萊塢曾嘗試向太空、史前和未來等幻想空間進軍,雖然也取得了類似於《星球大戰》、《魔戒》等片的巨大成功,但卡通和動漫帶來的沖擊令它如芒在背,不敢大意。於是,到異域的陌生文化中去尋找寶藏,尋找新的慾望原料,成了好萊塢的新戰略。他們把目光瞄向了東方,盯住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
好萊塢來了,留給我們最大的懸念就是: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題材會被美國人演繹成什麼樣子?他們將會「戲說」還是「正說」我們的歷史和文化記憶?
其實,慾望也好,想像也好,說到底好萊塢是一個文化工廠,他們挖掘新題材的沖動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利潤的追求和攫取,是為了分食世界電影市場的大蛋糕,並不是在從事文化保護計劃,他們是好萊塢,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他們將會用西方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標准來打量和改造傳統的民族題材,並按照他們嫻熟的商業邏輯來進行運作,推向世界。首先,他們不會「正說」,其次他們也不會「戲說」——這是中國人的文化想像,不符合他們的文化理解——但他們會「西說」,將一個東方的、中國的、民族的、傳統的文化題材處理成一個西方的、美國的、好萊塢的和後現代的電影文本。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傳統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邏輯的更改。
以此前運作的《花木蘭》為例,動畫片《花木蘭》並不是一個充分尊重中國人印象中那個傳統「替父從軍」的民間傳說的模式和版本,而是進行了大膽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習慣的藝術誇張和改編,片中花木蘭成了一個典型言談舉止大膽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動的西方女子,而全然沒有中國傳統封建社會里女子的矜持和謹慎。這樣的花木蘭是典型的西化的花木蘭,而非傳說中的花木蘭。是用自己的文化想像和演繹裝進了這個名叫「花木蘭」的瓶子里,然後大聲吆喝著,出口到中國來大賺其錢。這將對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孩子們對這一中國歷史上經典的女性形象的認同和接受起到什麼樣的作用?而當好萊塢陸續對《楊家將》、《西遊記》、《孫子兵法》等一系列中國經典完成「西說」時,中國的孩子心目中的文化版圖將會是怎樣的圖景?
面對好萊塢的文化入侵,這其實才是最令人心驚和擔憂的。
與好萊塢咄咄逼人的文化擴張相比,國內影視人還沉迷在「戲說」版的宮廷戲、模式化的「警匪劇」等的製作中,被票房和效益的重負擠壓得喘不過氣來,藝術想像力蒼白無力,進取心和創造力也大大削弱。面對這些已經融入我們民族血脈深處的文化資源,我們守著金山過窮日子,與國外藝術家們對中國傳說題材的熱衷的態度相比,著實令我們的藝術家們汗顏。
此外,與國外同類的藝術作品相比,國內的歷史傳說影視作品,大多流於機械和呆板,在思想深度和創意力度方面明顯有缺失。如《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孫臏與龐涓之間的鬥智並沒有很濃的「兵法」味,倒是在其中穿插了不少香艷的愛情故事,波瀾壯闊、波譎雲詭的智勇謀略淹沒在濃厚現代味的情感糾葛中,令人失望。創作思維的落後和想像力的缺失,以及對待歷史題材的創作態度,這些應該是好萊塢搶拍中國題材影視劇帶給國內同行們的一個重要警示和啟迪。
好萊塢挖掘的雖然是中國的歷史題材,但著意的卻是未來的市場和文化傳播。明白了好萊塢的真相,我們才能把握現在,為自己贏得可能和希望。
全球化的浪潮風起雲涌,這是時代的現實圖景,但是如何讓延續了五千年燦爛輝煌的中華傳統文化推陳出新,煥發生機,如何接續傳統文化傳承的這根千年文脈,增進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大國國民的文化認同,讓中華民族向世界亮出自己獨特的民族旗幟,這將是我們面對的一個永恆的話題
6. 美國動畫電影《花木蘭》中所蘊含的中華民族文化元素
1、該片改編自中國民間樂府詩《木蘭辭》,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抵禦匈奴入侵的故事。
2、保留中國風格,迪士尼在拍攝前仔細研究中國武術的一招一式。並且公司聘請了中國內地和港台的一大批文學家、歷史學家、藝術家,對影片的腳本、情景、造型等進行了反復研究審核,以保持其中國的特點和原著的精神。
3、整部影片具有中國水墨畫的風格。
4、在美國動畫電影《花木蘭》的音樂也同樣採用了多種東方樂器和許多中國旋律。
《花木蘭》劇情簡介
在古老的中國,有一位個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做花木蘭,身為花家的大女兒,花木蘭在父母開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帶來榮耀。
不過就在北方匈奴來犯,國家正大舉徵兵的時候,木蘭年邁的父親竟也被徵召上戰場,傷心的花木蘭害怕父親會一去不返,便趁著午夜假扮成男裝,偷走父親的盔甲,代替父親上戰場去。
花家的祖宗為保護花木蘭,於是派出一隻心地善良的木須龍去陪伴她,這只講話像連珠炮又愛生氣的小龍,在一路上為木蘭帶來許多歡笑與協助。從軍之後,花木蘭靠著自己的堅持的毅力與耐性,通過了許多困難的訓練與考驗,也成為軍中不可或缺的大將。
在這么艱難的時刻里,木須龍一直陪伴在她身邊,不時給她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而憑著一股堅強的意志與要為花家帶來榮耀的信念,木蘭最後協助朝廷大軍抵擋了匈奴的來犯,救了全中國。
7. 哪些帶有中國元素的外國影視作品誤導了你對中國的印象
迪士尼的動畫片花木蘭,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但是,徹底混進了中國風和和風,還有神探夏洛克,第2季有關於唐人街的場景,不是那麼的中國,而且發財貓是霓虹金的,像此類的電影還有諸多。
8.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美國傳播,這意味著什麼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越來越發達,在我們的社會生活當中,我們發現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我們的生活方式,現在我們有了非常發達的互聯網,我們覺得生活變得更加便利,更加有趣了。在互聯網這么發達的時代裡面,我們能夠感受得到時代是快速發展的。因為互聯網這么發達,所以我們也能夠很快的接收到相關的國外信息。有相關消息了解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美國傳播,我覺得這意味著我們國家的影視作品是可以傳播到國外,也讓他們了解我們的文化。
每個人站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一句都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國家的影視文化事業需要有更多優秀的年輕人為此努力奮斗,讓它發揚光大。我們也表示非常期待。我們國家在動漫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哪吒之魔童降世》被傳播到美國,這就意味著我們國家的影視文化是得到了他們國家認可的,同時也能夠讓他們更好的接觸中國文化,或許會對我們中國的影視文化事業產生一個好的印象。
9. 美國人為什麼不拍類似《戰狼2》和中國人對抗並勝利的電影
美國不拍類似這部電影 的主要原因 是為了掩蓋和轉移視線
《戰狼2》的主角展現的是一位強大的亞洲男領袖,同時還是中國人,聰明/能幹/有男子氣概/有才又性感。他最後贏得了那個女孩的芳心。這是對美國評論家和好萊塢的極大冒犯。
強大的亞洲男主角也可以打敗許多強大的對手,包括當地和西方的恐怖分子。這是對美國評論家和媒體的冒犯。
因此,在中國僑民和他們的非洲同事安全登上中國海軍艦艇後,革命軍和政府軍想必又回到了幸福的戰斗中。
10.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是怎樣的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是特別強大的。
1、國土遼闊,資源相對豐富。
中國擁有居世界第三位的廣闊國土,不但陸上土地風光秀麗且地勢也易守難攻。 資源也很豐富,以煤、稀土為代表的15種礦產儲量居世界一二位。
石油居第六位,天燃氣居第八位。水資源居第六位,森林居第六位,草地居第二位。再加近三百萬平方公里的海洋資源,可以說祖先留給我們的資源真的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