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外國人對中國有哪些偏見
老外應該認為中國人都會武術吧,老外認為中國人都不看紅燈過馬路,而且都不排隊,都隨地吐痰,我想這些都是偏見。老外以為我們中國還是以前那個落後的國家,這是錯誤的,這是偏見,我們中國人已經強大起來,我們中國的經濟已經騰飛起來,讓那些對中國有偏見和誤解的老外一邊兒涼快去吧。
Ⅱ 美國電影里的中國
剛剛出了一個新的美國片《乒乓特派員》,沖著是一部和中國國球有關的喜劇片,我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當電影結束時,我差不多把能吐的都吐了,太爛了,無聊之極,爛的我都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了。
盡管有惡搞的成分,但裡面描述中國的地方讓我覺得俗不可耐,導演完全是瞎拍,把中國的國球乒乓球都糟蹋了。仔細的思考了一下,發現在很多美國電影中都有這種現象,這些導演跟商量好了似的,一起有意無意的侮辱中國。我整理了一下,把這些導演善用的手段匯集匯集,大家看看對不對:
一、電影中經常找一些長相怪異的人,說是中國人。有的人是把腦袋剃個半禿,後面留一條不長不短的小辮,裝清朝人。有的體態肥壯,留個八字鬍和山羊鬍,後面留一條小小的辮子,估計是在學蒙古人。《蝙蝠俠前傳:俠影之謎》中,主角在中國蹲監獄,條件之惡劣不說,裡面的獄警跟蘇聯人似的,穿個大風衣,有些囚犯找主角麻煩,一臉橫肉,跟我形容的偽蒙古人一模一樣。這么做完全是妖魔化中國人。
二、要是有女的,都是那種特別丑的,一個個都跟妓女似的,濃妝艷抹,一張大肥臉掛滿了YD。例子太多了,基本每一部都有。
三、關於場景,凡是有中國的鏡頭,不是胡亂編造,就是專門挑一些窮鄉僻壤,讓人感覺中國又臟又亂。當初看《古墓麗影2》,裡面有一段在上海打鬥的劇情,導演發揮了其強大的YY想像力,自己搭了一個居民區的場景,跟貧民窟似的,勞拉和一堆B社會分子就在這幾棟堆著各種垃圾、殘敗不堪的破樓間上躥下跳,打的不亦樂乎,我已經完全把這個電影當笑話看了。
四、凡是情節有中國的,肯定和犯罪有關,比如什麼三合會啊、黑龍幫啊,ammo、viper、MY、contraband一樣不少。還是《古墓麗影2》里,一幫B社會大張旗鼓的倒賣兵馬俑,跟開市場似的。《007之明日帝國》里,中國的將軍和英國的新聞大亨勾結在一起,想挑起戰爭。盡管不想提成龍老大哥,但這也是個標準的例子,《尖峰時刻》系列都和中國的B社會脫不了干係,因為這也是老外導演的。好像中國全國上下都在搞B社會。
五、只要有機會就埋汰一下中國。《逃出克隆島》中,一群醫生打不開一個培養皿,一個人就說到:中國產的破鎖。《阿甘正傳》中,阿甘從中國打完乒乓球回來,接受電視台采訪,記者問中國怎麼樣,阿甘說中國很窮,中國人什麼都沒有雲雲(詳細記不住了,大概是這樣)。
六、老外還經常把中國人和日本人搞錯,經常看電影裡面的中國人穿著一身和服,他娘的不知道我們是世仇啊,白痴導演。
七、美國人用心很險惡,常常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搞小動作。在李連傑出演的一部電影,好像是《致命羅密歐》中,pol.ice讓其表露身份,李連傑掏出一個證件,鏡頭一個特寫,上面寫的好像是「台灣國家安全局」。而且在一些電影中,開什麼國際會議,台灣也作為一個國家出席。這些做法完全實在混淆視聽,變相支持台獨。
八、常常侮辱中國武術,電影里出現一些會武術的常常是群怪胎,《荒野大鏢客》里,飛車party里有個流氓是中國人,剃個禿頭,光個膀子,打架之前還像個瘋子似的亂叫喚,純粹是埋汰李小龍。而且有時先把中國武術描繪的很厲害,然後瞬間被某個美國式的英雄給平了。舉個例子,《飆風戰警》里,一個賊丑的反派和威爾史密斯對陣,先踢了一趟腿,然後說:這是一個中國人教我的。史密斯上去一鐵鍬就把他給打倒了,很多人看到這兒笑了,但這就上了導演的當了,他的目的就是讓人留下一個中國武術只是聲張虛勢的印象,時間長了,別人也就不再尊重中國武術了。
我暫時就想到這些了,平時看電影多注意注意就知道我說的不假了。
美國電影是其文化戰略的一部分,這些問題反應了美國人對中國的巨大誤解和敵意,我們看他們的電影要小心,不要被他們的思想所誤導。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有我們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不要被美國電影中描繪的西方化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他們只是一個建國不過二百年的年輕國家,很多地方都有其弊端,這些很少在電影中反應出來。
同時希望我們自己國家的電影能爭爭氣,打到國際舞台,擺正外國人對我們中國的印象。
Ⅲ 外國人對中國存有偏見和刻板印象的例子
樓主所說的歪果仁兒,這里默認為指歐美西方世界的人們吧,因為日本、韓國人,或者我們的其他東南亞的鄰居們,對中國人的刻板偏見可能會與西方人不同。
首先!
他們對中國人幾乎沒有概念!只對亞洲人有概念 而且他們看到的所有亞洲人,他們都稱之為CHINESE,中國人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在特指我們,而是在指所有長著亞洲臉的人。
並不怪他們,純靠長相,不看行為舉止,穿著言語的話,我們自己也是分不清對方是來自亞洲哪個國家的,
但歐美大部分人不只外觀,甚至連亞洲的不同國家及代表國家的各種文化標簽都無法分辨,
舉個栗子,經常有白人朋友在一個party里興奮的朝我走過來,說:你是中國人?我X!我超愛壽司的,我也超愛漫畫!你們那個PSY簡直牛逼到爆炸!
還有人會和我講:你是中國人? 我X! that's cool! 我姐嫁給了一個中國人,
我說啊 真的嗎? 他:是的! 就在那邊,我帶你去見他
走過去後發現畫風是這樣的:
經過攀談以後, 對方是如假包換的菲律賓人,不是有中國親戚的那種。
我就問那個白人兄弟,尼瑪這也算是中國人? 他卻理直氣壯: they are all chinese to us
我就:
其實和大部分外國人講亞洲文化及人種差異完全是對牛彈琴,就好像一個東歐人和你講塞爾維亞人和波黑人的區別一樣,對於我們來說,分不清楚也有情可原,
何況我們中國還有56個民族,那麼多少數民族的長相也都不同,更不用說什麼南北東西差異了
我有一個水族朋友,長得和東南亞人一模一樣,連自己都經常開玩笑調侃,你讓一個外國人猜他是哪裡人,基本上沒戲
比如讓我猜一個blond (金發)他有可能是德國人,北歐人,美國人,也有可能是西班牙人,西班牙我們都覺得以黑發為主,但是事實上,西班牙也有很多金發的人,因為歐洲從歷史上就是一個大融合,在法國就有很多的波蘭人後裔,他們的後代如果還是和淺發色的人在一起,那麼他們的子孫後代很有可能依然是金發,但他們已經是地地道道的法國人了。
書歸正傳,
既然他們分不清中國還是亞洲其他國家,那麼這些歪果仁對亞洲臉的刻板偏見是什麼呢?
(以下外國人的偏見可能會傷及自尊,玻璃心者別走心,噴子、杠精,請在此時離場)
狗肉專家
西方白左都是玻璃心,聽到吃狗肉這種消息就瞬間高潮,馬上刨根問底,其實亞洲很多國家都吃狗肉,韓國朝鮮都吃狗肉,但是因為我說的以上原因,Chinese是歐美對亞洲人的總稱,所以這個鍋,是我們來背的,而且玉林狗肉節這個東西,在國外的社交網站上曝光度極高,所以這個鍋也就算是實錘了。
大家請看 如果在google中輸入 Yulin 這個拼音,全部都是狗肉節的場景,所以他們這樣評論中國人也就沒什麼稀奇的。(不發表個人觀點,僅陳述,因為無論我站在支持還是反對面,都會被噴)
Ⅳ 韓國人對中國人有哪些偏見
回答一:在韓國呆了5年,
分兩種,
沒見識的韓國人會問腦殘的問題。
比如,你們中國能不能吃到XXXX.或者你們中國是不是特別XXXX
大三那年,他們來上海玩。從那以後,在沒問過一句腦殘問題。
有見識的韓國人,每天說,我想去中國 北京玩,08年說我喜歡小燕子,最近告訴我好喜歡范冰冰和張辛苑。我去過上海但是吃不習慣小吃。我想吃烤鴨,我想去成都看大熊貓。我想去海南看海(囧)
說起偏見,只不過是信息不對等。
回答二:
有過兩個韓國男朋友,一個是呆萌理工男,愛打游戲,並不了解中國,另一個去過中國,所以對中國稍微了解一些。偏見的話可能是覺得國內人公共場合打牌什麼的比較rude,然後覺得中國男生大多不夠gentleman穿衣打扮品味不夠好(或者因為我校nerd太多。。)還有禮儀方面表示我們沒有他們團結,確實他們對後輩很照顧,對年長的也很尊重;對我們的一些流行詞難以理解,比如屌絲,***,思聰操我,小婊砸之類的怎麼可以說出口;但對中國傳統文化還是很尊敬,比如四大名著啦尤其是愛讀三國演義,還有詩經什麼的;覺得香港比大陸更適合生活,可能是語言上在香港英語更普及,然後香港金融業更發達吧;飲食方面被我帶的開始喜歡中餐,覺得中餐fucking
spicy, 因為我超愛吃辣,哈哈
回答三:
地標青島,韓國人有多多大家都懂。最誇張一次我出家門走500米去公車站,一路一句中國話都沒聽到滿耳朵全是思密達……
我接觸過問我你吃過排骨嗎的韓國人,也有過前任是很棒的韓國人。你說偏見,全世界哪個民族沒有,不過特別多韓國人自認大韓民國比中國牛逼多了是真的。
前任也確實告訴我韓國人出國第一選擇都是美國爸爸,來中國的除了極少數親華大部分不是沒多大本事就是像他那樣家裡沒有那麼多錢。所以在華韓國人素質不高也是因為他們水平本來就不高。
我在學跆拳道的時候教練對於韓國學生要求比中國學生嚴格,練得不好會用韓語教育他們你們是韓國學生不是中國孩子你們不準偷懶。雖然實際上最努力的都是我們打比賽也全都是中國學生啦……這樣的傲慢我們是毫無辦法的(攤手
個人認為優秀的人都有一樣的特質,比如開放、有教養、能接受更廣闊的世界而不judge別人,這樣的人很難會對另一個民族懷揣偏見。至於不優秀的人,就會有很多地域特色性的特質,在韓國人身上最大的體現就是自傲、大韓民國最牛逼和世界都是我發明的。有一回和韓國姑娘為了筷子到底是誰家的從中文吵到英文,最後我敗在了不會說韓語聽不懂她在和我說啥orz
不過話又說回來,其實很多中國人也對別的國家抱有偏見呀。
回答四:
在韓國有兩年了,現在隨著韓中交流越來越多,會問「你們中國見過這個嗎?」 「吃過那個嗎?」這種問題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我個人覺得造成韓國人對中國的很多誤解其中一個很大因素是他們很難理解中國這么廣闊的國土上生活了那麼多差異很大的人是什麼感受。所以他們在看過中國的某些小側面之後特別容易普遍化。
舉個栗子~
有一個見面沒幾次的大叔有一次去了上海回來告訴我,都說炸醬面是你們中國食物。可是我去上海,發現那裡都沒有炸醬面的啊。所以你們中國人為啥不吃炸醬面啊?這時候我就只能用我有限的知識來普及一下中國南北方飲食習慣的差異了~(◐‿◑)
回答五:
大學時,我的文藝理論教授經常給我們講她在韓國釜山大學給學生講課時的小故事。
感覺韓國因為國土面積小,導致思維不同,不理解一個大國的地大物博,和不同的環境造成的不同習慣。
舉例:
1. 老師教韓國學生「卧鋪」這個中文詞,解釋說卧鋪就是火車上的床鋪,晚上用來睡覺。韓國學生非常不理解,說火車頂多坐兩三個小時,怎麼還會在上面安裝床。我的老師需要先給他們講「中國地大物博,國土遼闊,從XX到XX可能需要很久很久」,講了很久,學生才能理解。
2. 韓國的電視會放一些《一個都不能少》之類的電影,《武林外傳》之類的電視劇,由於他們的思維方式,不太會站在一個大國國民的角度思考,他們會認為電視上播的就是整個中國的情況,從而認為中國人都很窮,生活環境都很舊。
另外,在零幾年的時候,韓國人見到不會說韓語的亞洲面孔,第一個反應是日本人,當你解釋說我是中國人之後,他會問,是香港的么?你再解釋說,我是中國大陸的,對方要反應好半天,才接受你是中國大陸人這個情況,並且回饋以不同程度的傲慢。
連釜山大學的掃地阿姨都是這樣。
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這種狀況。
Ⅳ 《傲嬌與偏見》的男主角是哪一位
男主角是:
張雲龍,1988年3月2日出生於遼寧大連,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09本科三班,中國內地男演員。
?
Ⅵ 《長城》作為我國首次嘗試和好萊塢合作的影片,它在電影史上有什麼意義呢
電影《長城》是好萊塢首次與中國深度合作,完全按照按好萊塢工業水準打造的超級大片,也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第一部工業模式下的電影。資料得知,這個故事並不是張藝謀帶給好萊塢的,而是好萊塢拿著寫了七年的劇本,找到了張藝謀。編劇則是曾經編劇過《諜影重重》系列電影的托尼·吉爾羅伊。最開始傳奇影業創始人托馬斯·圖爾有一個概念性的想法:長城之所以建造的如此宏偉,一定不單單是為了抵禦「人類」。2012年,羅異擔任傳奇影業聯合華誼兄弟在中國創辦的公司傳奇東方的CEO,他來到中國20年,見證了中國電影市場從「零」到全球第二大市場的井噴階段,這一切彷彿都是為了《長城》蓄力,無論是從電影內容還是市場培養方面。在這個合作的最佳時段,他找到了張藝謀,這位中國當代最具「掌控力」的導演。那時《長城》已經籌備了七年,中途還找過《燃情歲月》的導演愛德華·茲威克,但因為種種原因「夭折」了,遞到張藝謀面前的,是一稿「特種部隊」打怪獸的典型好萊塢式劇本。
所以在這部電影創作過程中,好萊塢保證資金,投入技術,同時也規定了劇本走向,電影節奏,而張藝謀在其中做的是「帶著腳鐐跳舞」。同時「借水行船,輸出中國文化」又是張藝謀拍攝這部影片的一個動機和理念:「我一直主張我們要有這樣的合作,我們借用好萊塢這樣的力量和他們喜歡的東西,哪怕是拍一個爆米花的電影,但是我們可以慢慢的,潛移默化的,把中國的一些文化符號傳遞出去。」所以,當電影導演被好萊塢資本綁架,當導演主題先行試圖藉助電影輸出中國文化符號時,便產下了這樣一顆好萊塢類型片與中國文化符號夾雜的不倫不類的怪胎。
錢鍾書曾說:「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花中蜜,無痕有味。」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其深刻的主題、導演的藝術理想、人文精神理應通過鮮活可感的人物形象、邏輯縝密的故事、氣韻靈動的畫面自然而然的滲透出來,而非如此這般迫不及待、急功近利的呈現出來。我們對這部影片的吐槽,不僅僅是因為影片的糟糕,而更多是出自對於一個曾經有思想、有個性、有才華,被稱之為「鬼才」「奇才」的藝術家的失望。坐擁如此充裕的資本、豪華的明星、頂尖的技術,竟然整合出如此平庸的流水線作品,這是絕大部分對張藝謀還懷有期待的觀眾所不能接受的。《長城》再一次證明任何一個暢銷作品,都不可能僅僅是商業算計的分泌物。沒有解決更高級的,讓全球觀眾看到「一種活躍的、靈性的、充滿幻想和好奇的生活」,那輸出文化,就是一句空話。
Ⅶ 美國人對中國人有偏見
中國的禮儀和美國的不一樣,可能嘮嗑的時候你問的話太多了。打比方,中國人習慣說你吃了么,你去哪啊?美國人就很不喜歡,因為美國人注重隱私,人家不樂意讓你知道去哪,或者做什麼。
美國人可能真的對中國人有偏見,你去看美國的電影,中國演員都演的什麼角色,看看發哥,看看子怡大姐,都演啥了,不是海盜就是妓女。
甄子丹以前在美國,後來回來發展,說以後不會接拍美國片,因為這樣讓他很壓抑。
Ⅷ 《雄獅少年》為什麼把人物畫成咪咪眼是為了沖擊美國獎項嗎
雄獅少年把人物畫成眯眯眼是為了迎合西方評委,不是為了沖擊美國獎項,是為了沖擊法國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這才是動畫領域的盛會,動畫界的奧斯卡,雄獅少年將人物進行設計,可能就是為了迎合這些西方的觀念,畢竟導演都想在國際上揚名。
西方電影獎獲獎一般有兩個因素,影片足夠出色,或者帶有政治成分等盤外因素,導演可能是將目標放在了盤外因素上,希望以這樣的形象去迎合評委,畢竟只要他能夠得獎,那麼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並且他們還已經做好了一些預防措施,雖然這些措施並沒有效果。各種原因讓他們設計了這樣的人物形象。
Ⅸ 外國人對於中國有哪些偏見
有以下偏見:
—中國人都會功夫
是的,他們並不是真的在為中國的發展感到高興,而是沒有想到中國居然已經「超越」了自己的國家,「韓國再也不被中國追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