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封觀看科普微電影的觀後感,大約800字
科普影片觀後感
11月13日晚上,在教學大樓觀看了科普片《宇宙與人》。這部影片科學地介紹了宇宙的起源地球的演變、人類的進化以及人類認識、探索宇宙奧秘的過程。影片從普及科學的角度有其積極的社會意義,從科學的角度展示物質的衍生過程,將宇宙的產生、發展以及生物進化過程-真實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我經歷了6驚心動魄的視覺享受和盪氣回腸的心靈震撼之後,真叫人感慨萬千。我們作為新世紀的一代大學生,必須注重培養自己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的頭腦,以人文精神陶冶自己的情操,做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才。
比起整個宇宙的歷史,人的生命是短暫的,猶如劃過夜空的流星一樣轉瞬即逝,是選擇碌碌無為還是選擇充滿追求,是每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時刻不忘的問題。前者的命運,直如同一顆宇宙塵埃,在生命終結的一剎那,將無聲無息地消沉在這無邊無際的宇宙之中。人應該對生命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暫的生命在瞬息之間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2.
我在一樓觀看了神奇的立體電影,戴上「眼鏡」,電影里的一切好像就在我面前,顯得十分刺激。電影講述一隻小海龜的成長經歷:在海島上,這只海龜一出生就被鳥兒抓走了,後又因兩只鳥兒的互相爭搶僥幸逃脫掉入了海里。在海里經過一番曲折,最終帶著它的伴侶回到了海島,產卵,孵化出新生命。
我上了二樓央走廊邊上看見了許多同學的美工作品,它們的材料各不相同,有的用橡皮泥,有的用彩泥……他們的作品豐富多彩,格外美觀,有的用陶泥做出了一架纜車,有的用橡皮泥捏出了煙囪和木樁,提醒人們保護樹木,……這些作品都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別有一番風趣啊!
走進機器人展廳,那真是大開眼界啊!有會走迷宮的機器人,有會彈鋼琴的機器人,等等,這些機器人會幫人類干許多事,人們辦不到的,它能。讓我充分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魅力,使人留戀往返。
這真是一場一應俱全,別開生面的科普展。
今天,我與鄭楊銘一同前往紹興科技館參加「防震減災」科普展。
走進大門,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個以磁做成的浮空地球儀,貌似是自動轉動的。
在二廳,科普版上舉了幾個我國大地震的資料例子,其中印象深刻的是汶川的和青海的還有唐山。
資料牆上所舉例的內容看了哪一個不讓人傷心不已?千千萬萬個我國同胞因大自然無情的地震,被房屋被群眾壓得慘不忍睹。接著往裡面走,唐山地區的老百姓,沒有工具只能靠自己無力的雙手進行挖掘。我們在大自然的面前顯得那麼渺孝脆弱,何嘗不一起來保護它呢?
在悶心沉思的過程中,刺耳的喇叭聲打破了集中的思想:「3D電影就要開始了!學生免費!」我運氣還是不錯的,來一次就有電影看— —
3D電影果然與眾電影而不同,電影里的畫面好像要沖出來一樣。
這部電影講述了由海地地震誘發的災難到大陸,影片中一輛法拉利,在災難中瘋狂飈車,最終撞破。
『貳』 微電影觀後感
微電影觀後感篇一:微電影《迷路的孩子》觀後感
看完微電影《迷路的孩子》,我有一些感受在這里說一說。
感一:感動
感動有兩。第一,被大山裡孩子們的純朴善良感動。孩子們從未見過花露水,當秋老師把花露水放在講台桌上忘記拿走時,孩子們抑制不住好奇心把它拿來一一聞過,一不小心打碎了。他們緊張得不得了,害怕的不行,現實生活已使他們明白留住一位老師不容易。打碎了老師的花露水,在他們眼中無異於是打碎了老師繼續留下來的熱情。孩子們馬上想辦法補救,他們能想到的最好辦法是湊錢重買一瓶。火根自告奮勇承擔了買花露水的重任,卻因路途太遠在夜晚回來的路上迷了路,回來後還把所有的責任都攬下來。一個小小的孩子,為了把老師挽留下來,他承擔了所有的一切。這份純朴善良和擔當,實在令人感動。如果不是同學們當眾說明,秋老師不會明白事情的真相,也是因為事先不知道,秋老師在明白時才會特別感動,才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和選擇。第二:被秋老師選擇留下來感動。秋老師來這里支教的初心,是為了更方便考研。來這里不久便被大山的艱苦打倒了,她巴不得能馬上離開。考上研究生是她名正言順離開的理由,她也如願以償考上了。但就在這當口,火根的純朴打動了她,可愛的孩子們的純真讓她決定留下來。這樣的選擇意味著責任擔當和之前理想的犧牲,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熱情,特別是對一個剛大學畢業對未來充滿憧憬且對這里的艱苦已有所了解的女大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所以說,秋老師的選擇讓人感動。
感二:不解
校長指責秋老師的言語舉動,我覺得有待商榷。影片里人物的言行舉止,反映的是導演想要展示給公眾的價值理念。校長的語言行為透露給公眾的理念是:支教,應該是純粹的奉獻,不該帶有個人的利益目的。能這樣當然很好,但真的只能這樣嗎?如果是,國家就不用出台相應的鼓勵政策,鼓勵大學生們去支教,通過支教獲得相應的優惠。秋老師支教,就是在優惠政策(方便考研)的吸引下去的,這不應受到指責。相反,她響應國家號召去支教,應該得到表揚。要求大學生們支教必須是純粹的奉獻,這要求恐怕也太高了。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哪個不是對未來充滿華麗的憧憬?他們的未來景象里也許有過大山裡貧瘠的土地上幾十個基本沒受過教育的野孩子在望穿秋水等待老師來傳授知識的場面,但他們肯定沒想過這場面與自己有什麼關系或者是與自己有什麼長久的關系。他們涉世未深,還不可能擁有
純粹奉獻的靈魂高度。再說了,在物質喧囂甚上的社會中,有多少人能做到純粹的奉獻?為什麼他們不能因為支教更方便考研而來支教呢?校長傳達出的理念就是不能。筆者認為,大學生們在支教的同時考上研究生,兩全其美,有何不可?可是在校長眼中,為什麼秋老師不能去考研而且還沒有資格當老師?火根去買花露水徹夜沒回,秋老師並不知情啊,再說,也不是秋老師要求他那樣去做的呀,她如果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也不會讓孩子們那樣做的。知道孩子不見了後,秋老師也是心急如焚到處找,校長怎能說出那樣的話?難道在校長眼中,必須是純粹的紮根山村教學才能受到歌頌?否則就必須受到指責?如果這樣,還有哪個大學生敢去支教?校長憑什麼能搶走秋老師的錄取通知書?連國家都明文規定她可以邊支教邊考研,這說明通知書是合理合法的呀,是誰賦予校長那樣的權利?校長自己紮根於山村小學,為山村教育做貢獻,為孩子們操各種心,這值得贊美。但他憑什麼要求別人也必須像他一樣只能純粹奉獻,而不能在奉獻的同時還擁有積極追求其他的做法(影片里校長雖然沒有明說,但我覺得言外之意就是這意思)?校長的指責無厘頭,校長的要求很霸道。情節安排校長這樣的做法實在令我不解。
感三:迷路
影片中直接展示的是火根因買花露水迷路了,間接要表達的是秋老師的心靈迷路了。對於秋老師的心靈迷路之說,我不認同。如果說導演安排校長那樣做是為了給秋老師敲響警鍾指明方向,可我認為,秋老師並沒有迷路,她奔著容易考研的目標去支教,方向明確,無可厚非。雖然後來孩子們的純朴與善良讓她對人生、對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而改變主意,那也只能說明她對自己的未來進行了第二次選擇,同樣也是方向明確。並不能就此論斷說之前為方便考研來支教就是心靈
的迷路,後來選擇留下來就是心靈的正道。她能選擇留下來助力山村教育當然值得贊美,她選擇去讀研也同樣值得尊重。如果她讀完研後擁有更大的力量來改變山村教育,給山村帶來更大的希望,不也是很好嗎?或者她畢業後在其他地方為社會做貢獻,也是不錯的。難道這些就不是心靈的正道嗎?選擇讀研與選擇留在山村,焉知哪個對社會的貢獻更大?焉知哪個選擇更為高尚?校長怎可一棍子打死?其實,真正迷路的是校長,他用自以為是的道德去綁架秋老師,這怎麼可以呢?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有合法選擇自己生活的自由,不受他人干涉。但校長的做法嚴重干涉了秋老師的選擇,強迫了她的思想,可見校長的思想迷路了。山村的教育需要改變,校長的思想同樣需要拯救。如果校長的思想不迷途知返,也許會阻斷了大學生們的支教路。
以上就是我觀影的感受。
微電影觀後感篇二: 《心牆》 觀後感
看了《心牆》微電影後,視頻開頭曾有一句史鐵生說過的話,「死是一件不必著急的事。」回過頭來想想,讓我頗有感觸,那就是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多麼重要。
視頻中的曽念蕪所經歷的一切,雖然過程心酸,但結局也算完美。一個人的一生也就僅僅的幾十年,為什麼人們要因為不必要的事來浪費生命。話雖如此,但正處於人生有著大好年華的我們,卻未必理解深刻。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貧苦。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苦難。也正是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我們所不知的一切。過早的.經歷這些,也許會帶來你的困擾,但這些只是一時的,當你挺過它之後所收獲的,是你無法用金錢所換得的。這是屬於我們的財富,我們人生路上所積累的財富。我們就該經歷一切,讓我們健康成長。試想一下,倘若曽念蕪一開始就沒有堅持,而是選擇結束生命,那該留下多少的遺憾。正是應了那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從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或許有些事情還沒有經歷,但只要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微電影觀後感篇三: 青澀而充滿激情的青春
何雙蘭
進入2014年歲末,非畢業年級的學生經過精心准備,認真編排,師生激情出演,終於在全校師生面前揭開其神秘面紗。復興中學第二屆微電影節拉開序幕,我和其他老師觀看了23部由各班學生自己創作的微電影,主要是關於夢想、責任、蛻變、青春等主題。各班有各班的創新,各班有各班的理念。出發點不同,視角不同,給我的感覺也不同!看著孩子們稚嫩的臉龐,看著他們真誠的笑臉,看著他們前進路上的糾葛、迷茫和苦悶,感受到他們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成長的煩惱,感受他們的艱難的蛻變,情節雖然簡單點,但學生們領悟了自己的責任,放飛自己的夢想,對現實的蛻變讓他們活力四射。
責任,是一個人必須承擔的義務,我們在不同的地方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樣要承擔不同的責任和義務,相比之下,孩子們的世界是單純的,沒有成人的油滑和世故,自然容易產生碰撞。
初中部初二1班拍的《職責》還是受到大家的好評。小演員自然本色的表演還是很出彩,無論是演技還是主題無疑是略高一籌的。《職責》講述的是一位認真負責的班長由於過分嚴厲,因而得不到大多數同學的理解和支持,同學們的指責和不滿溢於言表,班長被迫「下台」,但後來班長積極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並
改正自身的不足,化解了矛盾,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支持。
這個素材很有生活,這是現實中班幹部與同學之間矛盾的一個折射,它從初中生的角度寫出了孩子們眼裡的職責,作為一名班長既要做老師得力的小助手,又要和同學們搞好關系,還要扮演好一個監督的角色,這對於初涉人世的孩子著實不易。孩子們沒有成人的那種做事圓滑,也沒有成人會說的委婉措辭,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把心理的虛與委蛇,而是實實在在的展露出來,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小演員本色表現真實自然,毫無做作,非常自如地把一個小班長的直率干練與潑辣展現出來,看得很舒服。至於其他孩子的表演也很真實,初中部最好的微電影非《責任》莫屬。
欣賞學生們拍的微電影,感覺總體水平高中部要高一些,以各自的視角展示他們對人生的看法,其中 印象較深的是《我的音樂青春夢》和《蛻變》
高一3班《我的音樂青春夢》講述了一個男孩兒追逐夢想的過程。男主人公從小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尤其是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他從小的夢想就是考上音樂學院。在毫無准備的前提下突然得知父親失業,如晴天霹靂,媽媽在重壓之下也向他提出不讓他再學音樂的要求,他失望又氣憤地離家出走,曾一度絕望至極,在朋友的開導下才逐漸重拾信心。在老師的策劃下,同學們開始准備幫助他實現自己的夢想。恰逢學校舉辦「校園歌手大賽」,同學們紛紛鼓勵他參加大賽。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他決定參加。獲得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獎狀的同時他更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經過孩子自己的堅持,家長的努力,終於圓了孩子的夢!
夢想,是人類奮斗的目標,種下一棵夢想的樹,用堅韌不變的信念,澆灌養護,終有一天它們將枝繁葉茂。只要你堅持自己的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
蛻變,也是微電影的一個主旋律,夢想與現實的差距,追求進步與自己的惰性常常產生矛盾,這些眼高手低的孩子們常常在現實中沉淪,但對理想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前進的動力,只有經過生活的磨礪才能漸漸成熟,它促使孩子們成長,使他們由內而外的發生變化。
高一8班的《蛻變》講述了一個不學無術的經常動不動就打架的壞學生,在一次上課時夢到自己高考僅考了100多分後,在驚嚇中醒過來,幡然悔悟,從此勵志學習,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兩年後的高考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並最後當了校長。雖然情節有點誇張,但他的蛻變告訴了我們有錯就要改正,現在努力為時不晚,一個有擔當的孩子 ,要知道在這個階段該做什麼該怎麼做,也知道花要開在當下,過了花期就有可能再也無法綻放最年輕最美麗的花朵了!
蛻變,過程是殘酷的,結局是溫暖的,背後,是心靈的成熟,是對人格的升華!蛻變常常伴隨著痛苦。樹的傷口因流汁才成就了堅硬的疤,鳥兒因不斷地試飛、不斷地摔跤才實現了它的夢想,
人走過無數次痛苦的經歷,成就了堅毅的性格和繁華的人生,人在痛苦的動盪中變得成熟並走向前進;生命就像一次次痛苦的蛻變,在蛻變中走向成長。
總之,這次微電影節給學生們以施展才華的空間,鍛煉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及表演能力,豐富了學生們的業餘生活,也使得學生們明辨是非,知道美醜,在學生生涯里留下深刻的記憶,是一次很好的藝術實踐活動。
『叄』 關於《生命冊》讀後感5篇
一本《生命冊》,鐫刻著一個個來自黃土的充滿張力的生命。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關於《生命冊》讀後感5篇,歡迎借鑒參考。
《生命冊》讀後感一
李佩甫在《生命冊》里解釋了水盡魚飛四個字。原話這么說:
「水盡鵝飛」說的是情感依附,「水盡魚飛」講的是生存關系。「水盡鵝飛」停留在物質形態,有來有去;「水盡魚飛」說的是四維向度,神秘莫測……兩則不在一個層面上。「水盡魚飛」,雖然只是平平常常的一句民間俗語,可它來自於現實生活中的一種詭異,一種升華後的決絕。
讀到這,我想到的是電影《銀河系漫遊指南》的開頭,一群海豚飛上天了。
對於這四個字,他舉了兩個個例子:
當年,梁五方為了蓋房,曾經抽幹了一個坑塘里的水。這水裡原是有魚的。那時候,我常常看見水中冒出的泡泡兒,也親眼見過一群一群的小魚在水中游來游去。但真到水抽乾的時候,卻沒有看到一條魚!也就是說,一夜之間,魚飛了。
水盡了,魚沒有翅膀,它怎麼飛呢?它又能飛到哪裡去?不客氣地說,我用了將近一生的時間來思考這個問題,可我至今仍然沒有想明白。
更讓人無法想像的是,在咱們的家鄉無梁,原本有一望無際的蘆葦盪。在我童年的記憶里,那蘆葦盪連綿百里,一眼望不到邊,好像一生一世也割不完、走不出的樣子。葦盪的盡頭,有一個大水潭,名為:望月潭。民間也有叫「老鱉潭」的。據老輩人說,這潭有幾百年了,從來沒有干過。還有老人說,這潭裡有一鍋蓋那麼大的老鱉。夏日裡,曾有人親眼見它在潭邊曬蓋兒來著。還有人說,它會滾動著在岸上走路,已經成精了。魚就更不用說了,魚在水中游,在浪花里跳躍、嬉戲,這是誰都知道的。
可是,三十年過去了,整個蘆葦盪都消失了,望月潭也幹了。可那鍋蓋大的老鱉呢?魚們呢?沒有翅膀的魚,飛到哪裡去了?
同樣的故事,我爸也跟我說過。
其實沒有那麼離譜,水不是一天乾的。如果是水迅速干,魚不會飛走,我小時候就看見村人乾的涸澤而漁的事。
他那個一夜之間,魚飛了,說得有點玄。
這是《生命冊》里第一個警示。
第二個警示,是在小說的結尾,原話是這樣的:
我得找到一個能「讓筷子豎起來」的方法。
——在這里,我告訴你,我不是迷信。我不迷信。我所說的方法,「讓筷子豎起來」的方法,不是「梁仙兒」那種,不是憑意念,也不是錢的問題……這你知道的。鄉人供我上了十九年學。整整十九年哪!我真心期望著,我能為我的家鄉,我的親人們,找到一種……「讓筷子豎起來」的方法。如果我此生找不到,就讓兒子、或是孫子去找。
李佩甫在這里似乎是打了一個啞謎。
在我讀來,按照高中學到的閱讀分析方法,這里有三層能讀到的含義。
一,我知恩圖報。
二,家鄉的事,不是迷信和錢能解決的。
三,問題很難解決,要讓兒子和孫子繼續。
第三個警示,是對讀者的警示。
李佩甫在小說里設置了若干懸念,或者不叫懸念,臨時想不起詞來,就叫線頭吧。
先是在吳總和駱駝的暗號里,突兀的蹦出了,老蔡,梁五方,杜秋月,春才下河坡這幾個詞。對這幾個詞作為暗號的解釋,貫穿了全書。
另一個線頭,是女人梅村。也就是吳總的初戀。
還有一個線頭,就是我所說的第三個警示。就是汗血石榴。
這個石榴從出現開始,就是懸疑的,誰也不知道它底下到底有沒有一顆人頭,這不是普通的人頭,是女兒把父親的人頭割下來養石榴的。
這個警示,是警示讀者對現實的信任度。你是不相信呢,還是相信呢?你個人認為,人到底壞到什麼程度了?這答案只是你自己的答案。
小說的最後說,那不是人頭,其實是狗頭。為什麼是狗頭,只是因為女兒給他媽解悶的那個狗死了。但狗頭為什麼埋在石榴下,是全狗還是只有狗頭?作者對這個懸念的解決,其實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而女兒的理由是,她體會過父愛,她問吳總,我有那麼壞嗎?這個解釋有點乏力,如果你看小說的前頭,你就覺得這個解釋,不是那麼有說服力。如果小說最後寫明了是人頭,就相當黑暗了。作者大概也不想那麼寫。
小說有個很悲涼的結尾,他的悲涼已經沖掉了懸疑的氛圍。這個結尾很成功。
《生命冊》里的很大篇幅,寫的都是仇恨善良和隱忍。這是平原百姓的特質。
有人評價李佩甫的小說寫的是畸人。從表面上看,是這樣。但是,要怎麼寫才能把平原百姓過於隱晦的人性寫出來,如果不去拉鋼筋,能不能看出鋼筋的延展性來?很難說。
在我看,李佩甫主要都是在寫人,故事上的加工他是粗線條的,幾乎就是一個老套的發家腐敗破產的套路。他就是要把他所理解的人說出來,准確說,是百姓。我曾寫過,《生命冊》就是酒桌上說出來的小說,富有感染力,事情可以是很誇張沒譜的,但人必須可信,細節必須有沖擊,有懸疑,解答懸疑的關節最重要,這些關節就是百姓的本質。為了把對百姓的解讀說清楚,小說不是老老實實的寫故事,而是採用復述的方式,小時候老師叫復述一遍課文,就是用自己的話講出來。這種寫法,小說就有了說的效果,是傳統的技法。不是現代小說的寫。
《生命冊》讀後感二
知道《生命冊》還是在去年年中的時候,去隔壁院上文學課的時候教授順帶提了一句就記下了。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是去年茅盾文學的獲獎作品。
這周看書看得有點瘋所以看得有點快,以及全書也不是很長。
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關於鄉村和城市的變遷,講述人性在時代發展中的變化,關於跌宕的人生,關於物質、精神、理想、情感的失衡。
拚命「搶」的駱駝,「背著土地」的我,粱五方、蟲嫂、春才、老姑父、梅村、衛麗麗……各異的故事,最後卻是「水盡魚飛」的故事。
我還要問一句:你知道「水盡魚飛」的道理么?
你一定以為我說錯了。你會說,是「水盡鵝飛」吧?不錯,成語大辭典上就是這么寫的。它的出處來自於關漢卿《望江亭》里的一句唱詞,表述的是「眉南面北、恩斷義絕」的意思。要我說,這關於情感的一句形容,是很淺表的。這也許是關漢卿老先生的筆誤,更有可能是江湖藝人為了合轍押韻在戲台上隨口謅改的結果。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有著天壤之別。
「水盡鵝飛」說的是情感依附,「水盡魚飛」講的是生存關系;「水盡鵝飛」停留在物質形態,有來有去;「水盡魚飛」說的是四維向度,神秘莫測……兩者不在一個層面上。「水盡魚飛」,雖然只是平平常常的一句民間俗語,可它來自於現實生活中一種詭異、一種升華後的決絕。
這一段,大概也是我在全書中最喜歡的幾段之一了。「水盡鵝飛」只是大難臨頭各自飛而已,「水盡魚飛」卻是生生去了羽翼落地為禽。或許作者本意並非如此但卻讀出了慘烈的味道。
幾年前我其實最不喜歡這一類的作品,年紀長了一些才漸漸看出些意思來,也能靜下心來看看,大概再大一點才能覺出裡面的好來吧。
《生命冊》讀後感三
我要收回之前說《生命冊》是一本爛尾的書的說法,最近重讀了這本小說,作為一部「巨著」,它的確不夠宏大。它的敘事結構是鬆散的,對家鄉人物的刻畫是浮光掠影似的,它的主線不夠明晰,主人公迷茫得有點單薄。但作為一本小說,它比許許多多書店販賣的新書的確更有力量,它的力量在於語言,在於那粗糙的方言俚語,在於作者的沉澱,讓我堅信,讀下來,你對書中的人物會更有明白,你對自己的人生會更有感悟。讀下去吧。
主人公吳志鵬是無梁村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他受了全村人太多的好處,從一個嬰兒開始,老村長就抱著他串門入戶求嬸子「給口奶吃吧」,大學又是佔了全村唯一的推薦名額。這樣一個受了恩惠的人,他的內心除了感激外,更多的卻是逃離,他想逃出窮苦的平原山村,他最後到了城市裡。無疑,他是發奮的,他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起初,他想在大學教書評職稱娶系花,但他走出了無梁村,他就成了全村人的救命稻草。那些給過奶喝的人的忙,能不幫嗎?老村長的紙條,「見字如面」,這是給了他命的人啊,能不幫嗎?但是,救命稻草只是稻草,他救不了全村的命,反而要被那些無形的手一同拉進河裡了。他逃離了,不止是逃離無梁村,而是逃離所有跟無梁村有關聯的人。吳志鵬,書里的「我」,成了一個沒有根的人。
我說過,這本書在12年的時候,我就讀過,系列書再版的修改是好朋友波姐。當時讀的確沒有留下更深的印象,不然也不會在今年拿出再讀。我印象深刻的是李佩甫的另一本書《羊的門》。這本《生命冊》,我也一向沒有把它當做尋根文學的代表,重讀後,卻有了體會,「我」最後逃離了,成了上市公司的股東,成了有錢人,四五百萬,那是第一桶金啊,「我」把它鋪在了床上,整整7層,睡在了錢上,最後踏實了。但是,「我」硌得慌,睡在錢上還是不踏實啊。而且,我總感覺背後有人,確切地說,不是人,而是一雙眼睛,無論走到哪裡,「我」都被一雙眼睛盯著,吳莉莉和小喬都問我,「你背後是不是有人呢?」
能夠說,結構無論如何變幻,從「我」的主線,寫到拐嫂、梁五方、杜秋月、蔡總、春才,無論寫到村裡的哪個人,還是萬變不離其宗,正因,「我」的背後始終有一個人。那個人或許是埋在盆景里的老村長的一顆頭顱,也或許是開了天眼的五方,「我」始終是提心吊膽的……一個沒了根的人,背後卻老是被一雙眼睛盯著,能不害怕嗎?但是這個害怕,這個凡事都要先慢一慢,卻到最後救了「我」,否則,「我」是不是也早就和駱駝一樣,從十八樓跳下去了呢?
「我」是沒有辦法脫離無梁村的,正如作者在開頭寫的,「在這個世界上,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是有背景的,一個人的童年或者說是背景,是能夠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我」也是有背景的人,「我」的背景,就是無梁村,是無梁村裡那些把「我」奶大、讓我背負了還不清的債的村人,就是這個「背景」,讓「我」成了事。「我」的結局,是回到無梁村,但是債卻還不完了,老村長臨終前的紙條上寫了「丟,我想聽聽國家的聲音」,他是想要一台錄音機,但是「我」給不了,等「我」能給的時候,人已經不在了,那些債,是還不清的,因此即使回到了無梁村,「我」也知道,回不去了。
重讀《生命冊》,回憶起李佩甫寫的《羊的門》,也是這樣平淡的敘事,每一句話,他都是像講給你聽,你只是在聽一個故事。聽的時候,你也只覺平淡,聽完了,回味一下,卻想哭。不知不覺,聽的人已經被感染了。主人公的小名叫「丟」,他一出生就被丟棄了,沒有父母。他是獨特的,但也是普通的,他如同所有有父母卻離開了父母的人,所有逃離家鄉,忘了本的人,但是真的能逃離嗎?離開了,根在哪兒呢?每個個體,都只覺得自己也但是是離鄉背井,有自己要過的生活。但是是活著活著,忘了一些東西,丟了一些東西?但是是覺得大城市的機遇更多,能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不就行了嗎?何必回去,何必回頭?
我的外公,還住在村裡,村裡只剩下不多的老人了。每每去,都能聽到老人們談著哪家孝順哪家不孝順的家常閑話?聽到哪家老太被嫌棄,哪家老大爺生病是被活活氣死的,每每我都疑惑,我問,那些小輩呢?怎樣不勸勸父母呢?也沒有人回答我的,老人間只是抱怨,他們自然也不用我去當熱心的說客,也不想聽我的義憤填膺。他們最多會說,作孽呢,語氣里也風平浪靜。他們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已經把生活過長日子了。
但我總有不甘,卻沒有對策。別人家的事,我是沒有資格說的。不一樣的家庭有不一樣的方式,外人多說一句也是不敬了。但我此刻總想到了一個辦法,或許我早就在不知覺中這么實踐了。但凡聽說這家小輩是不孝順的,我堅決不去和他交友做事。仔細一想,我所有的好朋友,無一不是對長輩敬重。和閨蜜聊天,她說小時候在外婆家長大,春耕秋收時,外婆總帶她去田地里,路上會經過一個小賣部,外婆總會賒東西給她吃。她說,沒想到啊,我是吃著賒的東西長大的。言談間沒有不好意思的自卑感,反而充滿濃濃的幸福炫耀。即使嫁了人,她此刻有機會便去看望外婆。
看完一本小說,總以為人生沒有小說里那麼激烈動盪,也沒有選取考驗。但或許有一天回過頭,每一條路的每一個選取,都充滿了二次可能,每個人都是在迷宮般的人生里走了自己的枝椏,完成了生命之樹。每個人都是一部小說。
《生命冊》讀後感四
讀《生命冊》當然是正因他得了矛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是一個標尺,當你沒有好書可讀時,讀獲獎作品,最起碼能保證不輕浮、不低俗的底線。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李佩甫和他的作品(原諒我的無知),開篇讀第一章,就覺得熟悉異常,網路作者果然是同鄉,親切感油然而生,這種親切感在作品裡又一次次的加深加強。
本書文如其名,是一部以我(梁志鵬)和駱駝為主線又有老姑父、梁五方、蟲嫂等人的一部生命畫冊,講述的是這些人的人生經歷。《了不起的蓋茨比》里說「當你想開口批評別人的時候,你要想到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你一樣,擁有那麼多優越的條件」,起初我並不十分明白這句話,讀完《生命冊》之後恍然大悟。人之一生,放佛是一幢建築,你這天看到的某人,是由他的童年、他的經歷、他的見識等過去一磚一瓦組成的,你喜愛或是厭惡他的某一點,都是有其根源而不是毫無來由的。當你想武斷的評價一個人的時候,你是否想過在你的評語背後,是什麼樣的環境和因素造就了這樣的他?如本文的梁五方,一個專業上訪戶。上訪戶的形象,無賴、流氓、不明事理、給他人添亂。然而,上訪戶在我(一個基層工作者)並不陌生,外人看到的是他的無賴,他的沒臉沒皮,而我們卻知道他們確實遭受了不公,這不公甚至改變了他的命運,令人無奈的是,憤其不公者如我一個小辦事員,無力給他一點點幫忙,而有潛質解決他們問題的領導,基於工作忙、不知情以及對政治前途的考量種.種因素只會強制性的要求不得上訪,卻根本不會去解決他們上訪的原因。蟲嫂,一個臉皮厚如城牆的慣偷、一個不知廉恥沒有節操的侏儒,卻也是一個一切為了孩子
、勤勞辛苦的母親,在別人都挨餓的年代,她的孩子們正因她的勤勞、她的偷竊和不知廉恥不僅僅不會餓著,甚至還能吃飽,無知的孩子因飽腹而幸福,卻在懂事後無比嫌棄這個讓他們丟臉的母親。以及梁志鵬、以及蔡韋香、以及駱駝、以及春才……,我們知道的是他們之後的成名或敗落,我們就應知道的是他們經歷了何種才至此。
好的作品應如此,他會帶給給你一個平台讓你思考,而不是僅僅給你講個故事閱後即忘,人性的復雜、社會的變遷、故鄉的遠去、城鄉的隔閡,有很多語言能夠去述說,卻無一不顯得無力而蒼白,而好的作品如本書敢於將方方面面展示給你看,至於你究竟讀到了什麼、悟到了什麼,因人而異,但終歸是有益的,哪怕你只是知道了有這樣一個人情復雜的鄉村、這樣一批豐富生動的人~~
作者的語言風格也使我想起了另一個河南籍作家閻連科,他們的筆下,有同樣貧瘠的土地、有同樣善惡並舉的村民、有同樣五顏六色的村莊里的時光和聲響,他們不吝於展示故鄉的種.種不堪,而我們同樣能讀到「為何我的眼裡常含淚水,正因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生命冊》讀後感五
文學到底衰敗到了怎樣一種程度?《生命冊》作為一本至今已出版五年的小說,一本獲得了茅盾文學獎的小說,在文青聚集地豆瓣上評價人數是882人,書評33篇。同時期的一部爛電影恐怕觀者和嬉笑怒罵者都是百倍於此,真是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了。
公允的講,茅盾文學獎也並非全都是免檢產品和上乘之作,其中真正可以流傳下去的經典也註定是少數,再加上眾口難調,自然對作品有迥異的臧否之詞,但作為眾多作品中北挑選出來的作品,其中可能有庸作,但應不至於有爛作,可縱你千般姣好,不抵無人觀照,不是么?
《生命冊》斷斷續續地讀了兩遍,誰都知道中原省就是河南大地上的故事,這些年來河南因為窮和人口眾多受到太多國人的冷眼譏笑和敵視排斥,不斷被妖魔化的過程中,不少人就曾說過河南是中國的縮影,河南人的劣根性就是中國人的劣根性。
小說中不少的民間詞彙讓我一個臨省人找到了鄉音,而無梁村的故事其實發生在河南或者中國大多數的土地上,那運動中被戕害的梁五方和杜秋月、那因窮無奈放棄尊嚴的蟲嫂、那苦苦支撐支離破粹村莊的蔡國寅、那起於俊美毀於挑逗終於殘缺的春才,當然還有那生於斯長於斯,被連根拔起移植到城市中後再也無法回鄉的吳志鵬。你們村裡我們庄中可能沒有如此典型化的人物,卻或多或少都有這些人物的影子。
整部小說像是靠線串起來的中篇小說集,靠一個個的人物構成了鄉村群像圖。不過鄉村中竟是些走麥城和滑鐵盧的故事,與此對照的城中,駱駝和吳志鵬兩人卻是大殺四方予取予求。但相同的卻是這些執拗的不願輕易向現實低頭的人最終讓流光改變的面目全非,從某種意義上裡面所有的人都是一敗塗地,在過往與當下的時代流變中,眾人那些忠與奸、得與失、進與退的故事不斷發生流轉,想追求的和最後得到的成為了兩樣東西。
城鄉二元對立中,鄉村是眾人的根,但一俟離開鄉村,大家都再也不想回來,都想自此家鄉變故鄉,都想成為城中那因時代而興盛的駱駝。隨著歲月變遷和歲數見長,漸漸體味城市可以有家,可以是家,但永遠不是家鄉,那些努力忘記的鄉村往事漸漸回到記憶中,再次回到鄉村,卻發現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再次回到鄉村,卻明白再也回不到曾經的那個家鄉。
『肆』 臨終關懷電影《生命》觀後感
一套精美的系列紀錄片,耗時10年拍攝而成,由著名的BBC拍攝,它就是《生命》。它展現了地球上千奇百怪動物的生活世界,令人眼界開闊。這篇文章里我要講的就是《生命》系列的第四集:《魚類》。它主要從獵食、住所、繁殖等方面展現了各式各樣的魚類生活,為我們揭開了海面下面的一個個秘密。
團結力量大——鳳尾魚
我們平時心安理得地吃著美味的鳳尾魚罐頭,但是鮮為人知的是,在海洋里的野生鳳尾魚們卻是具有團結精神來躲避天敵的。除非是它們數量上佔了劣勢,以它們團結的配合和精確的閃避速度,逃脫掠食者的追捕倒是不算什麼難事。幾只海豹前來,魚群迅速地緊密組成一個極具變化性的巨大方陣,密集的魚兒遮住了從海面上透下來的陽光。不管海豹從哪個方向沖進方陣,結果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被搞懵的海豹們只好悻悻地離開。魚兒都有如此的團結精神來共同面對危險,更何況我們人類呢?
勇者生存——小蝦虎魚
小蝦虎魚為了生存,它們的祖先漸漸遠離了海洋,來到了淡水。在一座陡峭的垂直崖壁上流淌著一條迸濺出白色水花的大瀑布。水從崖頂漸漸流下,崖壁終年經受著水的洗禮。小蝦虎魚就要從崖壁的底端依靠自己如吸盤般的身體爬至崖頂。這是它們命運的轉變,它們只有放手一搏,才有可能成功。它們有的在半路上需要爬進崖壁上的窟洞休息,而有的因為沒有預先准備充足,體力不支而摔下了萬丈崖壁。生與死只是一瞬間。這條勇者之路只有少數英雄才能走下來,崖頂的瀑布又連著一條美麗的溪流,它們就在那裡生活,繁衍,結束餘生。它們的卵又會被沖回大海,他們的後代,又走上了一條循環之路。那些成功的小蝦虎魚,無一不是勇敢而又做好了充足准備的。這能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大自然的萬物生靈永遠都是如此神奇。我們能從其中得到感悟,開闊眼界,真是受益匪淺。願你也能好好地感悟生命,從魚類甚至是其他事物身上,得到對自己有幫助的東西
『伍』 微電影觀後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微電影觀後感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9月12日,寶帶實驗小學全體師生共同觀看了一場有關廉潔的微電影。電影環環緊扣,在講述了有關廉潔兩個方面的問題的同時,又告訴同學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中午時分,電視開始播放,同學們逐漸被內容吸引。第一個故事十分貼近生活,講述了有關教師節送禮物的問題。其實,教師節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就是每天認真聽講,作業認真對待,讓老師省心。所以,如果你能做到,哪怕你只送給老師一句簡簡單單的「教師節快樂」,老師也會十分開心的。你是不可能用禮物博的老師好感的。想必,同學們在觀看過程中也學到了這個道理。第二個故事在同學們意猶未盡下拉開帷幕,它講述了購置房產所可能發生的事情。末尾欲圖購房的男子在女兒一句話下被點醒,拒絕了這件事情。這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購房事件,平日生活里隨時可能發生,竟很有可能變成賄賂。小女孩說的一句話十分好:最貴的房子是牢房。她的爸爸也因此反應過來。如果接受了,自己可能失去的就不是財產,而是人身自由。
清廉,是所有官員必備的品格。但前段時間接二連三的貪污案是不是該讓那些口中自稱廉潔的官員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犯過這種錯。無論是官員還是普通人,都要廉潔。
這次的微電影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告訴同學們廉潔的重要性,讓同學們收獲了一個關於廉潔的道理。
今天,我看了學校發的微電影,讓我印象深刻。
《依靠》。一個母親好不容易盼到兒子回家吃飯,可兒子因工作關系要回公司。兒子攙著母親來到村口前,回憶起小時候那些的點點滴滴,兒子這才知道母親已經老了,而自己是母親最終的依靠。我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知道了要回報父母。
《堅守》。張九成,一個普通計程車司機。他的妻子得了絕症,可他仍對他的妻子不離不棄,並帶著妻子一起出車。在出車的過程中,他們給乘客傳遞了許多快樂。不管怎麼樣,他都會陪著妻子走到生命的盡頭。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生命的價值和堅守的意義。
《陪伴》。一個父親和他的女兒 。父親整天煙不離手,忙忙碌碌,很少時間陪家人。當父親翻女兒的書包時,發現有一包「煙」,便開始責罵女兒,女兒一氣之下,離開了家。父親四處尋找,卻始終沒找到。父親打開「煙」盒,卻發現那些「煙」都是筆。父親轉過頭,他的女兒站在他的面前,祝父親生日快樂。這讓我明白,親情是無法割捨的,陪伴是重要的,難能可貴的。
這個片子把我深深打動了,我感受到了真正的依靠、堅守和陪伴。我也要做個文明崇德餘姚人!
今天,老師讓我們看了普法微電影,看完我深有感觸。
其中一幕印象深刻,說的是學生去買小店的三無產且過期的辣條來吃,結果上吐下瀉,住進了醫院。
在我們生活中,有同學禁不住誘惑,經常拿零花錢買小賣部的三無產品,這些三無產品都是含有致癌物的,長期儲存在我們的體內會使我們得癌症。曾經有位同學吃了小賣部的冰激凌,結果拉肚子了。
再說說第二個案例,從而告訴我們;沒有3C(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產品是不安全的,《消法》規定了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享有選權和公平交易權,面對商家的強買強賣行為,大家可以理直氣壯的拒絕。而且小朋友們在購買較貴的物品時,最好有大人的陪同,在購買後一定要記得索要發票,以便維權。而實例三體現了商家侵犯了我們人身自由權和人格尊嚴權。我們有權以相關法律規定來維護我們自身的合法權益。
這在生活中也發生過:
小買部的老闆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抓住兩個小女孩,說她們偷了店裡的東西,不問青紅皂白就搜她們的書包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要勇敢說「不」,維護我們自身的利益。
看了這部微電影很有意義,對我們今後的生活非常有幫助,懂得了拿起法律的武器進行維權。
六年(6)班蔡貝琳
為了使同學們放開眼界,對中外文化尤其是法制文化之間的差別有一個更為清晰、直觀的認識,並以此為契機,宣傳法制,提高同學們法律意識,法學會於11月27日晚在我校公共階一教室為大家先後放映了《阿甘正傳》、《失控的陪審團》。
本次放映重點在於《失控的陪審團》,《阿甘正傳》作為入場電影,在使同學們由西方文化的感悟認知進而過渡到西方法律認識上起很大作用。此次放映收到了良好效果,廣大同學尤其是法學會的會員積極響應,法會各職能部門能夠認真協調。為前來觀看的人員提供一個良好的放映環境。放映結束後,觀眾紛紛表示對中西法律制度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其中的會員觀眾作了進一步總結,他們認為中西審判制度的差異最為明顯,在法制觀念更為普及、法治文明更為悠久的西方國家,施行的以陪審團為主導的審判制度與中國實行的以法官為主導的審判制度似乎更能提現審判的公正,而中國的法治極有可能沿著這個方向發展,會員們感悟頗大,所以本次法制電影收到了積極效果。
我社相信,通過此次放映,全體學生定能樹立起更好的法制意識,並培養更高的法律責任感。廣大會員能夠進一步深化對法及法律制度的認識。
在星期二下午,我們五(3)班觀看了兩部微電影。其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字之差》。
故事的情景是這樣的:一位從外地到崑山來打工,他每天工作都很認真。兩個月下來了,到了發工資的時候了。他兩個月的工資應該是三千,而老闆卻只給他了一千,並拿出一張紙作為欠條。
就在某一天,這位男子急需用錢,就到了老闆那裡去要工資。誰知,老闆卻只給他了一千,男子向他辯論,老闆一直堅持的說只欠他一千,拿出欠條,確實只欠一千。其實,應該是欠兩千的,可是,老闆在寫欠條的時候沒有把「還」寫上去。
那位男子就去了調解院。可是,老闆還不知悔改,去收買了一位路人,要路人證明他確實已經把工資全部發了。由於那位路人膽小,聽說當證人還要簽字。就找到了老闆想要辭退這個任務,並表示錢也不要了。經過再三的思考老闆還是選擇了主動去承認錯誤,並表示,一定會把工資全部發給那位男子的。就這樣,一個小故事結束了。
其實,這個故事發生的原因只是欠條上的一個「還」字而已。往往有的時候,就因為一個字,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事情。當然,故事中老闆的做法也是不對的,既然別人到你這兒來工作,就應該發給人家應付的工資。看了這個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人做事就一定要誠實,不能因為要站一點小便宜卻丟失了你做人的本分。
今天,我看了一個公益短片,這個短片獲得了中央美術學院年度一等獎,作者是謝承霖,名字叫做《低頭人生》。它以動畫的形式展現了手機帶來的危害,現在,很多的人太過於依賴手機,但是,人們有沒有想過,手機會給社會、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可預測的災難。
在這部短片里,有人邊走路邊玩手機,撞到了電線桿上;有人迷上了自拍,邊走邊拍照,出了交通事故;有的醫生,在治病救人時玩手機,心不在焉地把針扎錯了位置;甚至有消防員,在高樓下接逃生的人時玩手機,導致很多人喪失生命。 雖然片中的例子有點誇張,但它給我們的啟示卻很深刻。我覺得,手機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可是因為它,人們缺少了面對面的交流,變得冷漠了。
很多爸爸媽媽,只顧自己玩手機,連與孩子溝通、陪孩子玩耍、談心的時間都沒有,嚴重影響了家庭的和睦與幸福。 所以我認為,如果每個家庭的爸爸媽媽不再沉迷手 機,能夠多一些時間陪孩子,家庭生活一定會充滿更多的歡聲笑語!如果更多的人不再依賴手機,我們的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
「生命屬於我們的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暫的。」生命是唯一的,是寶貴的,世界因有了生命而變得更加精彩。而每起安全事故的發生卻將人的生命推到懸崖邊上或者是深淵。
而每一起事故都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正如「海因里希安全法則」所說,每一起重傷、死亡或者重大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起輕傷或者故障,而這29起事故障和輕傷的背後則有300起隱患或違章。安全並非不可捉摸,只是我們不夠重視,「海因里希」法則就說明了安全事故其重要的原因,一起安全事故的的發生一般有兩種原因造成,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可見安全的重點方向和實施對象還是在於人自身。
通過此次的'學習,讓我明白在工作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設備狀況都不能倉促應對,都需要多方面考慮,如需作業的現場設備運行狀況及環境,需要做哪些措施,並根據現場作業情況制定詳細的安全作業方案,確保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必須時刻保持警醒、互相監督,聯保、互保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切實落實好每一條安全措施。如遇突發事故要能舉一反三。其次是個人的工作狀態和責任心,我們每個人都要能合理的安排好自己作息時間,以保持每天能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狀態。而作為企業的一員我們也有責任對發現的安全隱患需及時上報,把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為無論從事任何作業環境提供一個良好的保證。
早兩天在網上看了一部微電影——《心的聲音》,是田家炳中學的學生拍攝的,讓我感觸頗深。
石林是一個盲童,他對生活有渴求,不放棄,還能夠去幫助別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高潔有一次考試沒考好,便一個人躲在了她發現的「秘密基地」里。她在這里碰到了一個小男孩即石林,卻根本不知道對方是一個盲童。石林告訴她:「幫助他人就等於幫助自己!」這讓高潔觸動很大。
當高潔在回家的路上撿到一個錢包,裡面有6000多元現金,她的第一反應是,失主應該很著急,於是她在原地等失主回來尋找錢包,她等了很長時間,甚至耽誤了回家寫作業的時間。最後她等到了錢包的主人,在確認無誤後,把錢包還給了失主。
失主知道高潔的姓名後,寄了一封感謝信到高潔就讀的學校,表揚她拾金不昧的雷鋒精神。爸爸媽媽也沒有再為成績的事責罵高潔,而表揚高潔做了好事!
正如石林所說,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我們要樂於助人,盡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從中收獲感恩和快樂。
今天我們在英旗看了一部微電影《賈二賣杏》。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主人公賈二院里的杏樹結了杏,然後他拿去賣。賈二賣得非常不順,第一位老奶奶問杏是甜是酸,賈二轉了轉眼珠,說是甜的,結果老奶奶不要;第二位老爺爺也一樣,賈二騙老爺爺又沒有得逞。後來,賈二對第三位顧客壯漢說杏是半甜半酸,壯漢更不要了,賈二最後只好沮喪地回到家中。
這電影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要誠實,不能說謊,要實事求是。因為如果你欺騙了別人,自己肯定要遭報應的,就像賈二一樣,最終一個杏都沒賣出去。所以我們一定要做誠實的人。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並沒有保持住誠實,這讓我感到十分羞愧。上個星期一,我們在班上舉行了數學小測。同學們都在動筆「沙沙沙」地寫,這時,一道難題「堵」在了我們通向一百分的道路上。突然,我的同桌,數學課代表眼睛一亮,嘴巴一咧,馬上動筆寫起來。我絞盡腦汁地想,就是想不出來,怎麼辦?一瞬間,一個壞念頭從我眼前閃過——抄他的!於是我抄襲了他的。後來,試卷發下來了,我的分數達到了姥姥的標准,考了個滿分,但是不知為什麼,我的心中就像有一塊大石頭似的,始終放不下。這讓我第一次感到了失去誠實的滋味,也讓我不再犯這低級錯誤,因為這樣良心並不好受。
看了今天的影片,想起我自己的往事,我又一次感受到,誠實是多麼的重要啊,千萬不能失去它哦!
微電影《禮物》講的是一年一度的教室節到了,同學們都給老師送禮物。有些人為了想要成為班幹部,就送一些很貴的禮物,讓老師對自己產生好感。可是老師卻拒絕了,她說「禮物只是表達感情的,卻不是達到個人目的的。送禮物只有自己做才能表達感情。這些禮物我放在這,下課你們領回去吧。」接著,老師給每個人發了一個文具盒。大家深受啟發。
微動漫《石話石說》講的是一個人和一位大老闆談話後,老闆忘帶了公文包,這是,公文包里跳出了一個惡魔,說他的辦公室太簡朴,只要把老闆公文包里的錢拿走,這辦公室就是金碧輝煌的了。可是,正當他要拿公文包的時候,從公文包里有跳出一個小天使,她說「不能拿!這是別人的東西,要歸還,不要被錢迷惑了!」惡魔不服輸,與天使打了起來。過了好一會,天使用一塊石頭要壓住了惡魔。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三國時東吳孫權派蘇州才子陸績到廣西任鬱林郡太守。此人為官清正廉潔,愛民遠錢,兩袖清風,任滿返鄉要經過一段水路。陸績隻身乘船,因身無長物。船夫說:「恐船體太輕,遇風傾覆,要有重的東西放上啊!」陸績聽了,便搬了一塊二米高的大石頭壓船平安返里。抵家後他將此石作為紀念物置於庭院中,稱為「兼石」。
這兩個故事講的都是一個道理:不要被錢誘惑了。
周五,老師讓我們回家人一看一部微電影,看完後並寫觀後感。微電影可真多呀,我始終拿不定主意該看什麼。最後,我的目光落在了《因小失大》這部微電影上,於是,我便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
這部微電影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由於一直玩電腦,當他交電費時發現電費很高。這時,他又恰巧遇到了一個朋友,他的朋友告訴了他偷電的方法。於是,他回家試了試,果真管用。可是有一次,他忘記倒轉了,最後在交電費時被查了出來。要被拘留五天,並罰款500元。
從中我們可以知道,貪圖小便宜,是會吃大虧的。別為了眼前一時的利益,而不顧後果如何。
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因小失大的例子。每當超市打折促銷時,人們為了貪小便宜,就會一大堆一大堆的購買。結果買回去的零食由於太多,根本來不及吃,最後過起了,又只得全部扔掉。買回來的紙更是毫無節制的使用。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這部微電影告訴我們,千萬不能一心只想著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的禍患。
吉岡雙葉對田中洸懵懂的、強烈的、勇敢的愛。
曖昧的晚風,迷濛的黑夜,希望永遠走不到盡頭的堤壩,前面走著的覺得只差1cm卻像永遠也夠不著的存在的擁有可愛的發後際的男孩,不自覺升溫的臉頰,不知道該往哪兒放的雙手,撲通撲通跳動得越來越快的心,和再想一秒再害怕一秒再這么走下去一秒就會忍不住落淚的眼眶,在他說了那句「會害怕」的時候,全部防線就被攻破。
就像那天一起看日出的天空,讓人分不出是深夜還是黎明的天空一樣,洸,你總讓人分不清是溫柔還是冷漠。你說,我也讓人分不清是懦弱還是堅毅,但是我知道,此時此刻想走進你內心的這份心情,很堅定。
我是體會不了你曾經的艱苦歲月的心情,可是我盡力想去了解啊,這才不是沒意義的事情。我可以一次次重來,也是花了很多力氣,沮喪過,迷茫過的啊。你可以再找有意義的事情,就可以了,哪怕1%,10%,哪怕機會很渺小很微弱,但一天天一點點積累起來就足夠了。你可以笑,可以哭,可以再尋找自己的夢,有誰阻止你,都有我在前面披荊斬棘替你除掉他的!
田中老師說,我想你打開的那扇門,不是鎖上加鎖,而是壓根就忘了裝上門把,可是這么想走進去的我,也沒有害怕,我一定會用力地把它撞開!不單單要把它撞開,不單單要走進去,我也要把你帶進來。
這外面的晚風,這外面的美景,這外面所有愛你的人,你看,不單單他們把你烙印在了心裡,你也把他們烙印在自己的心裡了。
看了《心牆》微電影後,視頻開頭曾有一句史鐵生說過的話,「死是一件不必著急的事。」回過頭來想想,讓我頗有感觸,那就是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多麼重要。
視頻中的曽念蕪所經歷的一切,雖然過程心酸,但結局也算完美。一個人的一生也就僅僅的幾十年,為什麼人們要因為不必要的事來浪費生命。話雖如此,但正處於人生有著大好年華的我們,卻未必理解深刻。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貧苦。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苦難。也正是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我們所不知的一切。過早的經歷這些,也許會帶來你的困擾,但這些只是一時的,當你挺過它之後所收獲的,是你無法用金錢所換得的。這是屬於我們的財富,我們人生路上所積累的財富。我們就該經歷一切,讓我們健康成長。試想一下,倘若曽念蕪一開始就沒有堅持,而是選擇結束生命,那該留下多少的遺憾。正是應了那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從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或許有些事情還沒有經歷,但只要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陸』 《生命》讀後感
自從我讀了《生命,生命》這篇課文時,就讓我想起了一個事情!
在一個星期天的時候,我在樓下玩耍,突然我發現一塊小石頭在晃動,於是就慢慢的走過去,心想:那是怎麼啦?石頭怎麼會動?一個個小小的問號在我的心理產生了。
我仔細一看,原來一隻小螞蟻被石頭壓住而且螞蟻還活著,讓我大吃一驚!又過了二十分鍾,那隻小螞蟻爬出來了,可我仔細一看,螞蟻少了兩條腿,可能在剛剛它掙扎時不幸被石頭弄斷的,可它仍是那樣高興,因為它雖然失去了兩條腿,但它卻保全了性命!
通過這篇課文讓我覺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對於每個人都是無比重要的!善待別人,善待自己珍愛所擁有的一切。寧願失去金錢,失去四肢,也不可以失去活下去的信念!
《熱愛生命》講的就是一個關於生命的故事。
「生命屬於每一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愧疚。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把自己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奮斗。」
《熱愛生命》表現出的強烈的大自然氣息,勇敢和冒險的浪漫精神,還有人「要活下去」的堅強意志深深地吸引著我,使人讀來激動不已:一個美國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狠心的拋棄了,他獨自跋涉在廣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風夾著雪花向他襲來,他已經沒有一點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傷,鞋子破了,腳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蹣跚在布滿沼澤、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艱難地前行著。甚至到了最後,他只能用爬的才能勉強前進。就在他的身體非常虛弱幾經昏倒的時候,他的危險來臨了!!他遇到了一匹同樣飢餓不堪的病狼!這匹病狼緊緊的跟隨在他的身後,舔著他的血跡。就這樣,一場激烈的生死爭奪戰開始了!兩個瀕臨死亡的生靈拖著垂死的軀殼在荒原上互相獵取對方。為了活著回去,為了戰勝這匹令他作嘔的病狼,盡管病餓交加,筋疲力盡,仍然在徒手搏鬥中用盡所有力氣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終通過冰天雪地的荒野掙扎著來到海邊,終於被一艘捕鯨船救起。
這個悲壯的故事,生動地展示了人性的偉大和堅強。這篇小說中的主人公在重重艱難險阻面前,想要放棄生命,選擇死亡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但他卻沒有甘心就死,他選擇了抗爭。這與現在社會的人形成了多大的反差啊——現在電視,網路,報紙上,隨便一看都會看到幾則自殺的新聞。什麼職場壓力太大、學習不好自卑拉、感情遇到問題拉,這些小事情也都能讓人聯想到死亡。可見現在社會上的人類比起小說的主人公來是多麼的卑微啊。
即使一個人窮的什麼都沒有,那有什麼大不了的呢?還有生命啊。一個人身上最寶貴的東西不就是生命么!生命有的時候是非常脆弱的,一瞬間,它可能就會化為烏有;可是生命有時卻又如此強大,強大得令人驚嘆。這種力量讓你不管面對什麼,哪怕是荒野、野獸,還是飢餓、疾病的折磨,都會支撐著你勇敢地戰勝它。而在背後支撐生命、提供能量就是堅定的信念啊。只要你心中還有生存的信念,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那麼再窘困的處境也能絕處逢生。
而這個小說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卻是狠心丟棄腳受了傷的主人公的朋友--比爾。曾經是那樣的同甘共苦,卻為了求取自己的生命,放棄深厚的友情……那時候我很疑惑,生命難道真的那麼重要麼?難道真的為了生命,連愛情,友情都可以失去?但後來我發現:人生在世,靠的不都是親情,愛情,友情么?如果失去了其中的任何一項,這樣的生命是沒有意義的。然而,比爾可能到死的時候,才會體會到這一點吧!
人,一撇,一那。一撇代表的是生命,是肉體。而一那則代表著心靈。只有擁有偉大心靈,才能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無論是13課的盲童安靜,14課愛護他人生命的小溫迪,還是15課在雨中茁壯成長的美麗小花。他們是那麼的熱愛生命,關愛他人,替他人著想。這一單元給了我許多生命的啟示。生命是掙扎的飛蛾,生命是磚縫里茁壯成長的瓜苗,生命是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
生命的重要超過一切,連面臨死亡的飛蛾都在奮力為自己求生,所以我們沒有權利不熱愛生命。只有有了生命,地球上才有更多的生機,地球才會變得絢麗多彩,大地之花才會永不凋謝。因此,我們這些地球的精靈,應該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我們要讓生命之歌在這里盪漾;我們要讓生命故事在這里精彩演繹。
讓我們一起努力,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讓生命之花變得更加光彩有力!
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由此推演到「事得一以順」,找到了事情的真正本體,事情就會變得順利,我們找到了學是教學的本體,教原本就是用來幫助學的。我們的教育中大量存在不用教的東西,尤其是本能可以實現的東西,我們許多時候在教本能!
長期以來,我們對於本能可以實現的事情,卻教得非常認真,做著許多無用功或者有害功。我想起了書中的一個故事:老牛拉磨時呼呼地喘粗氣,青蛙博士對它進行研究,認為這是一種美麗的勞動詩篇,它的形態重復不斷,表現了排比關系,他的結論是,反過來,會喘氣的關鍵在於學習排比句的知識。青蛙據此給小牛上課,教他調息、排比,喘氣,但小牛一直喘不起來,焦躁,溜號,回來時青蛙見他氣喘吁吁,甚喜,把它算作學習排比句的成果。接著排比句被列進青蛙的喘氣教材,歲歲年年,用供教學。後來,有好事者通過對牛彈琴了解到,牛喘氣之所以出現排比現象,其實是因為拉磨費勁,喘一口氣不夠,不得不一直喘下去,它是生命活動中的一種,並非教學的結果,甚至不是學習的結果,更與學習排比句無關。猶如放鞭炮嚇著自己,這個自創故事使我反吃了一驚。因為它可能蘊涵著對今天教學問題的某種不小的發現。比如,往往有這樣的情況,語文課的教者看到一首詩歌,立即想到要教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原因是我們認為,有了方法,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賞詩歌。但事情並非這樣。我們愛詩、寫詩、讀詩,是因為詩打動了我們,而不是因為把握了欣賞詩的方法。
我們可能在與詩打交道的時候想到別的,但對於詩的欣賞和寫作來說,沒有什麼比生命的感動更直接更強烈的了。人們感受母愛,感受愛情、友情,是生命地,而非方法地——即使有方法,也是嵌著在各人生命里,同感悟和感受交融在一起而不能提取出來。比如劉禹錫寫「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上碧霄」,似乎說到了他產生詩情的方法,但同樣是他寫了「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因為什麼呢?因為他頭腦中終日盤旋著那若即若離的可憐的感情,而不是想起了「擬人法」或「比喻句」,更不是想起了「以鶴引詩」的方法。無人可以教劉禹錫做他自己的詩,包括他自己,因為他不能意識地、理性地教自己感動。
而做詩的方法不過是感動的一種閃亮,這種閃亮是什麼形狀,用理論來固化它的意義不大,因為它既不是事情的本質,又不能遷移,當然,如青蛙博士所熱心的排比句一類,是連方法的層次也達不到的,那隻是一種表象的描述。它可以讓小牛知道,但無論如何不能成為喘氣的基礎。
生命對於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醜陋的毛毛蟲,可能蛻變為一隻五色斑斕的蝴蝶。
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跡! 一直被捉的飛蛾,極力鼓動著雙翅,我感到了一股生命的力量,是那樣強烈,是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蘊望,令我震驚!一粒香瓜子掉進了牆角的磚縫中,過了幾天竟冒出了一節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
我想,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小小昆蟲,植物是如此,何況我們人類呢?
一個人的生命只屬於自己,所以,我們要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古生物地史學》是一個學地質專業的學生必修的一門科目,生命起源讀後感。學完前五章後,老師讓我們寫一篇關於生命起源與演化的小論文,於是我就開始「籌備」了起來。如果僅是將課本上的知識簡單的羅加起來未免有點「俗氣」了不是,所以我就藉助網路,查找一下相關的影視及其資料,准備開工!首先看到的是《生命的起源》這部電影資料,有感觸,於是就想,先寫寫觀後感再說吧!
從今天起,我感覺人們一定要對生命充滿了敬畏。在40億年前當地球還是個水深火熱的地方時,沒有任何生機,大氣中充滿的不是氧氣,而只是一些水蒸氣,及一些甲烷,二氧化硫等一些不適宜生命生存的氣體,大地熔岩橫流,就想一個火球。可是就在這時,突然下了一場雨,這雨一下就是幾百萬年。炙熱的熔岩流冷卻了,無數道橫貫天空的閃電夾雜著雷鳴。雨過之後,不知道是外太空的大分子物質還是雷電的原因,帶來了可以生命的東西,它不能蠕動,只是靜靜的呆在那裡,在等待什麼。但我可以很肯定的說:他們從沒有停止去努力呼吸與運動甚至他們也在思考。生命即便微小也從未選擇放棄進化的路途,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學著去適應環境,向外界尋求生存,對,是很艱難!
影片向觀眾展示了美輪美奐的海底世界,展現出原始生命的進化歷程。當我們靜下心來去欣賞時,我們發現,即便那麼微小原始的生命都充滿著神秘,美麗。影片的視覺效果給人以震撼,從中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就像一個奇跡。如《宇宙與人》中講的那樣: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塵埃也會有生命。
當今,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去尋找大-片的視覺效果,一部又一部的年度壓軸電影總是滿足不了我們深不可量的慾望鴻溝,讀後感《生命起源讀後感》。請我們平靜下來吧,盡管很難,可是當你看到原始的生命祖先——一切生命的起源,在那裡安靜的呼吸時,難道你沒有什麼感觸嗎?
生命起源於海洋,海洋孕育了生命。每當我們看到海洋時請投以我們原始的崇敬。我們盡管是人類,但我們要知道,我們自己在生命的演化長河中,不過只是數的清的一段。不要以為我們有智能,所以我們會思考,我們能統治。我倒是感覺:因為我們會思考,所以我們有智能。因為思考讓我們有了文明和發展。生命從未吝嗇向我們保留什麼,它也從未停止過前行的步伐,當我們還在浮躁不安時,其實我們更需要安靜下來思考而非去尋找釋放浮躁的方法。生命需要安靜,它的熱情表現在前進的路途中!
靜靜的觀看這個星球上的一切,再過40億年,它會伴隨我們的母星太陽的消失而消失,如果你感覺沒必要思考那麼長,那就看看今天的夜晚,如果你能在城市的路燈熄滅後看到童年時璀璨的星河,請你靜靜欣賞,生命與時間的完美結合就是這個時刻的你的全部。
都說,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這話不假。這個星期天,我閑來無事,坐在小院里的躺椅上,讀起《用自己的鮮血來延續孩子的生命》,再次真切地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用自己的鮮血來延續孩子的生命》這篇文章說的是,30年前的一天,唐山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大地震,一名正在織毛衣的母親和她的孩子被埋在了廢墟之中,幸運的是,母女都沒受傷 ,母親把孩子緊抱在懷中,等待救援。兩天過去了,孩子把母親最後兩滴奶水吃盡了,哭聲漸漸衰弱,黑暗中絕望的母親摸到了一根針,心想:我的孩子有救了。一瞬間,這位母親做出了一個偉大的決定,她要用自己的鮮血來哺育自己的孩子,她用針刺破自己的'手指,讓孩子吮吸自己的鮮血來活下去。一周後,救援人員尋著孩子的哭聲找到了這對母子,都被眼前的一幕給怔住了:孩子生命體征正常,而生命枯竭的母親看到孩子被救後,安詳地閉上了眼睛,她臉色蒼白,每個手指頭上都扎了一個血孔,一個人七天不吃不喝,鮮血流盡卻活了七天。這正是偉大無私忘我的母愛創造了奇跡!
讀到這兒,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個個母親,哪一個母親不是盡自己最大的愛呵護自己的孩子?
汶川地震時,一個媽媽為了救孩子,她挺著身子,承受著巨石的重壓,死了自己,救了出生才幾個月的孩子,這母愛比海還深;嚴重缺水地區,一頭老牛,為了向送水車的人要一口水給自己的小牛犢喝,承受著主人的重重拷打;一隻母水獺頂著被抓的危險,死死不離自己的窩,只為了窩里那隻瞎眼的孩子,這母愛比天還高……
想想,媽媽對我又何嘗不是呢?記得有一天晚上,我生病了,當媽媽摸到我那滾燙的額頭時,眼中流露出的滿是焦急的神情。她二話沒說,急忙打電話給還在加班的爸爸,並立即用電瓶車載我去醫院。當醫生告訴她我只是著涼發燒了,打一針吃點兒退燒葯就行了時,她的眼睛裡似乎才多了幾分安心的神情。還記得那是四年級上學期時,一次語文考試,我只考了88.5分,這令我難以置信,只覺得鼻子酸酸的,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回到家後,我一個人躲在房間里,悄悄落淚。這時,媽媽輕輕地走了進來,坐在我身旁,拍著我肩說:「小蘋,分數已經出來了,你再怎麼哭,也改變不了什麼了,這樣,反而會浪費你的時間。要不這樣,我來幫你分析一下錯誤原因,爭取下一次考考好。」我抬起頭,觸到了她那一雙充滿安慰的眸子,點了點頭。接著,她一絲不苟地為我分析著,我的心裡,充滿了自信……媽媽為我做的所有事情,無一不充滿了濃烈的母愛!
讓我們感恩母親,在享受母親那份無私忘我偉大的愛的同時,把我們對母親的那份愛用實際行動來證明!這就是我讀了《用自己的鮮血來延續孩子的生命》這篇文章後最大的感悟。
杏林子用它那顆敏銳的心感受到,生命是飛蛾強烈的求生慾望,是磚縫里瓜苗不屈向上茁壯成長的頑強,是心臟生命的跳動。
讀了杏林子的這篇文章,我的心也開始變得細膩起來,我也開始關注生命:那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鋼錢草死了,葉子倒在盆里,一捏變成了粉末。我把花盆連同銅錢草的殘軀扔到了院子里。
一場大雨不期而至,幾天過去了,銅錢草的花盆裡竟然長出了幾個小小的嫩芽。土紅色的葉柄,嫩綠色的小小葉片,嬌弱而又生動。葉子死去了,跟還默默的活著,一有機會,它使會爆發出驚人的生命力。我不得不對銅錢草刮目相看。
讀了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我深切的感受到我們簡直就是沉浸在幸福的天堂,她的堅強是那樣的撼動人心!作者描寫的春花雨露是如此的充滿生氣,流光溢彩,常人難以留住的美,竟然在一個盲人的心中升起了光輝。遨遊在她所描繪的春天裡,我的心房鼓漲著……愛的語言是這樣的美妙,愛的枝藤正在蔓延,用「愛」去看世界,生活是如此的曼妙多姿。
海倫·凱勒正是用她那顆熱愛生活的心去感受世界,所以一切事物都是如此的曼妙、可愛。她的自信也讓我們無不折服,可想而知,在一個黑暗的深淵、無聲的世界中,難得會有這份自信心,他是光明旗幟升起的動力。海倫凱勒正是由於這份自信、這份執著、堅強才走上了成功的頂峰。
狀況如此不容樂觀,但她說,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此刻,我的心像醞釀已久的火山,噴發出無數感慨的熔岩……
我們也用「愛」去看世界,幸福的聲音就在耳畔縈繞,用「愛」的聲音去吶喊,幸福的迴音一定會響徹山谷!
學習了李家成的《以新型班級生活提升班主任和學生的生命質量》這篇文章後,對創建新型班級生活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創建新型班級生活要以人為本。作為教師,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習慣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思考教育教學,去思考班級管理,去創建新型的班級生活。
眾所周知,「以人為本」這是現代的教育理念。它是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是當今信息時代的要求,強調的不只是知識的積累、技能的訓練,而是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能夠適應未來工作需要的、能夠進行終身學習的人,培養的是一個合格的公民。因此,作為教育者,我們就是要把每一個學生當作教育的目的,確立和尊重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他們的個性特點,讓學校的一切活動都為滿足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而設計和組織,著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諧的素質、鮮明的個性尤其注重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總之,我們的教育要力求將學生培養成『大寫的人』。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我們班主任老師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感情需要、人格獨立和個性自由,從而創造一種良好的和諧的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的管理活動。
然而在現實教育生活,班級管理中,許多班主任與學校領導者更關注的是「管理」而不是「教育」,強調的是「有序」而不是「活力」,聚焦的是「任務完成」而不是「潛能實現」,實現的是「單向度」的發展而不是「生命成長」。另外,當前班級建設中的主體參與和創造狀態而、關系形態言,學生往往處於班主任的「控制」甚至「監督」、「監視」之下,「班級」並沒有真正成為每個學生能參與其中、並貢獻自己的才智、促成其發展的生活世界。而這一切都不益於培養『大寫的人』。
創建新型班級生活,就要尊重生命,以人為本。班級建設中,我們要「把班級還給學生」,它意味著還給每一個學生。這體現在每個人都參與到班級文化中,體現在班級崗位的極大豐富與生態式發展中,體現在幹部輪換與各類學生組織的豐富中,還特別體現在「新基礎教育」的主題班隊會現場。特別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參與,關注主題班隊會對於多元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關注每一個學生在主題活動中的覺醒與積淀。
曾觀過我們鎮屬學校舉薦的少先隊活動課、主題隊會,其間多數課例都是部分優秀學生的秀場。然而在眾多課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培育小學完婷婷老師的課。在她的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每個孩子都那麼快樂!積極地參與著,大膽地展示著!「尊重生命,以人為本」在完老師的主題隊會上體現的淋漓盡致!聽同事說,孩子們特喜歡她!喜歡她的課,喜歡她的人,喜歡與完老師一起參與班級管理!成長著,快樂著!
成長無法替代,發展必須主動。自主意識是學生的一種「天性」,他們非常希望有表現自己、欣賞自己、發展自己的機會。完婷婷老師做到了!
作為新時期的班主任,我們也要明白,班級是每一個學生的班級。因此,在自己的班級管理中,讓我們也積極倡導主人、主角、主動的理念,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班級主人,讓每一個學生參與班級管理!
讀完這部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為一個人,首先一定要熱愛自己的生命。
我很佩服這本書中的主人公。他在一望無際的荒原上艱難的行走著。她只是一個人在走,沒有同伴。那裡的天氣很差,她又冷又餓,最讓他感到害怕的是他的身後還跟著一匹狼,這匹病狼一直跟在他身後舔著它留在地上的血,人和狼都在堅持著活下去,為了能活著回去,人終於在戰斗中獲勝了。他對生命的熱愛是他戰勝了狼。雖然他也很餓,很累。可他不想失去生命,最後他走到海邊,終於被一艘捕魚船救了起來,最後終於安全的回到家。
我讀完這本書,我就知道了,人要想成功,就必須要熱愛自己的生命,如果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熱愛,都不愛護,那這個人怎麼會成功呢?朋友們,所以,我們一定要熱愛和保護好自己的生命,這樣人才可以快樂,才可以成功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新的課文,是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的人》,這篇課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使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講述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她認識事物的名稱,這要從她的老師莎莉文小姐教她認字開始,在她知道了「娃娃」這個詞怎麼拼寫的時候,是那麼高興,那麼自豪,可是第二天她就因為分不清杯和水,同她的老師莎莉文小姐發生了爭執,最後,莎莉文小姐把她的一隻手放在噴水口下,並在她的另一隻手上拼寫了「水」字,她一下子明白了,她明白了「水」這個字就是正在她手上流過的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從此,她便知道了宇宙萬物都各有名稱。
第二件事是她認識大自然,通過這件事,她明白了大自然有時也會向她的兒女開戰,在她那溫柔美麗的外表下面還隱藏著利爪。
第三件事,是她對愛的認識過程,她問莎莉文老師,愛是什麼?而老師卻用手指著她的心說:「愛在這里。」她便一次又一次的猜測,可始終沒有猜對,最後,她問老師:「愛是不是太陽?」老師回答她:「愛有點象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雲彩,你摸不到雲彩,但你能感覺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經過一天酷熱日曬之後,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是多麼高興啊!愛也是摸不著的,但你卻能感覺到她帶來的甜蜜,沒有愛,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海倫聽完這番話,頓時明白了一切。其實,莎莉文老師說的這最後一段話,不光是說給海倫聽的,也是說給我們每一個人聽的。
這三件事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海倫用心感受到的,我們平時講要眼耳口腦並用,可是她失去了眼、口和耳,她只能用大腦去思考,用心靈去感受,但是她通過這樣認識事物的方式往往比我們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這樣的方式認識的更加真實、深切,我們看到的,聽到的畢竟只是事物的表面,而她用心靈感受到的是事物的本質、內在,我們想到的只是我看見了,我知道它是這個形狀,往往不往深處去挖掘,而她,是在用自己的靈魂接觸各種事物的靈魂,正是因為這樣,她才明白了世界萬物都有名稱,她才了解了大自然也有喜怒哀樂,她才體會到了愛,她也能看見,她是在用心看,用心看到了事物的內在,而我們只是在用眼睛看,用眼睛看事物的表面。相比之下,我們就顯得太膚淺了。然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她的老師教會她用心去感受世間萬物的美好,那麼,我們也從現在開始,象海倫。凱勒一樣,用自己的心去貼近世界萬物的心,和世界萬物進行靈魂與靈魂之間的交流,相信世界在我們的眼中會變得更加美好!
生命到底是什麼?
《生命》這篇文章主要寫了生命是人們的精彩旅程,人們如果不重視生命,最終換來的將是「熄滅的蠟燭」。
生命,就是需要人們的愛護,才能變得有意義。
如果我說人們不惜時光,換來了無數的金錢和食物,還不如多學點知識,人們何嘗不這樣呢?
工人叔叔不顧手繭摩挲過每一塊磚瓦,他們又為了什麼?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命呀!他們靠打工掙錢,來養活自己或家人。慢慢地從貧困中走向繁華。
不懂得珍惜自己生命的人,天天豪飲暴食,用更多的金錢換來奢侈的場面。沒必要,你還不如捐送給困難中的人們呢!打開報紙,滿眼都是愁苦中不屈掙扎的生命。總有一天,這些人會從繁華中走向貧困。
珍惜生命,你就會覺得身邊的生活好美。早晨,璀璨明亮的最光,從窗戶中傳來清脆婉轉的鳥鳴……這是多麼爛漫的早晨呀!
生命是初生的無知,少年的純真,青年的朝氣,成年的穩健,老年的不息。
生命,是一段精彩旅程。
今天,我學了一篇課文,名叫《生命生命》作者杏林子。
《生命生命》寫什麼是生命,然後舉三個關於生命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有一天我在寫稿時,有一隻飛蛾在打擾我,我伸手捉住了它。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使我感受到了在我手中有股生命的力量,我又忍不住把它放了,連動物都愛惜生命,那人呢?
第二個例子是,牆角的磚縫中掉進了粒香瓜子,過了幾天,冒出一截小瓜苗,它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第三個例子,我用聽診器聽自己的心跳,我感受到生命的跳動,給我積極的震撼,我一定要珍惜生命。
世間萬物都有生命,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即使是一滴小水珠都有生命,珍惜生命,不能浪費生命,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可以給生命創造價值,我會好好學習科學文語知識,讓自己成為一個祖國和人民有用的人。
自從我學過《生命 生命》這篇課後,我就決定要好好的珍惜生命,不能放棄對生命的追求。
通過《生命 生命》這課,我感受到世界上的每個動物,每個蟲類都有自己的生命價值。在這一課中,飛蛾並沒有放棄對生命的追求,飛蛾告訴我這樣一個道理:無論多麼的危險,無論能否逃生,我們都不能放棄對生命的追求。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珍惜生命的每一秒鍾,不能讓它白白流失,正人如一句話,一個人的生命只屬於自己並只有一次,我們必須對自己負責。在生命中,我們通過努力可以讓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講到這,我很想感謝媽媽,因為是媽媽讓我來到了這個世界,我一定要回報媽媽,由於我還小,只好用好的成績來回報我的媽媽。
最後,我總結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好好的珍惜生命,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也不放棄,就可能從弱者變成強者。
『柒』 安全微電影觀後感
安全與守法同在,事故與違法相隨,安全微電影是經常在宣傳安全的,我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安全微電影觀後感篇,供大家學習借鑒,希望對你有幫助!
“生命屬於我們的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暫的。”生命是唯一的,是寶貴的,世界因有了生命而變得更加精彩。而每起安全事故的發生卻將人的生命推到懸崖邊上或者是深淵。
而每一起事故都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正如“海因里希安全法則”所說,每一起重傷、死亡或者重大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起輕傷或者故障,而這29起事故障和輕傷的背後則有300起隱患或違章。安全並非不可捉摸,只是我們不夠重視,“海因里希”法則就說明了安全事故其重要的原因,一起安全事故的的發生一般有兩種原因造成,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可見安全的重點方向和實施對象還是在於人自身。
通過此次的學習,讓我明白在工作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設備狀況都不能倉促應對,都需要多方面考慮,如需作業的現場設備運行狀況及環境,需要做哪些措施,並根據現場作業情況制定詳細的安全作業方案,確保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必須時刻保持警醒、互相監督,聯保、互保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切實落實好每一條安全措施。如遇突發事故要能舉一反三。其次是個人的工作狀態和責任心,我們每個人都要能合理的安排好自己作息時間,以保持每天能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狀態。而作為企業的一員我們也有責任對發現的安全隱患需及時上報,把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為無論從事任何作業環境提供一個良好的保證。
最近一部紀錄片《互聯網時代》熱播,同時49歲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憑借218億美元的個人資產被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評為中國富翁【9月19日馬雲親自赴美為阿里巴巴集團融資,尋求透過IPO籌集約210億美元,引起了震動】,而排行前三的另兩個人分別是騰訊和網路的CEO馬化騰和李彥宏。阿里巴巴、騰訊和網路都是中國互聯網中的佼佼者,馬雲則是中國互聯網的大佬。
中國人明白互聯網是在1994年。那年的4月20日,透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而那一年,英國的計算機接入互聯網已有21年;絕大多數中國人還只能從《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的報道中了解剛剛動工的三峽工程和南非新當選的黑人總統;超市進入中國,帶來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多數中國人才開始接觸個人計算機;而阿里巴巴帝國的締造者馬雲正在浙江經營一家翻譯社,勉強收支平衡。
20年過去了,以“追隨者”姿態進入網路時代的中國,這天已是互聯網巨浪中的弄潮兒。6億的中國網民和騰訊、網路等中國網路公司正在重劃世界互聯網版圖。()中國創造的4G網路標准已經成為國際標准之一;全球最大的15個社交網路中,6個來自中國,其中包括剛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浪微博和不到3歲就擁有4億多用戶的微信。
完全能夠說,互聯網影響、改變著全世界民眾的生活,或者說,全世界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了。
互聯網將所說的地球村更早地實現了!地理位置上的距離對互聯網來說都不是問題。互聯網引發的問題是,兩個人相隔最遠的不是千山萬水,而是各拿著智能手機忘情相向而坐的人
透過觀看警示教育片,對於腐敗分子的腐敗行為,使自我真正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憾和教育。看著這些人,哪一個過去不是熱血方剛、躊躇滿志的同志,而這天卻成為階下囚。這些反面典型人物的腐化墮落的根本原因在於:首先,黨員領導幹部背離黨的宗旨必將導致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扭曲,放鬆黨性修養和鍛煉,應對市場經濟大潮不能持續警惕、持續冷靜、持續操守,更沒有慎獨慎微,忽視從根本上思考人民的利益,不甘清貧,崇尚拜金,最終導致走上犯罪的道路。其次,黨員領導幹部把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自我謀取私利的工具,在危害黨的事業的同時,自我也必將遭到“身囚”之苦。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能正確的行使就能為人民辦實事、謀利益,反之就會成為以權謀私的魔杖。從領導到囚犯往往是一步之差、一步之遙,人生沒有後悔葯,我們不能用自我的政治生命、青春年華、人生自由和完美的家庭去以身試法換取身外之物。同時,法制觀念淡薄,待人處事上沒有持續應有的警惕性和純潔性,必然導致行政行為的畸形,最終葬送身家性命。
作為一名黨員,要提高拒腐防變潛力,務必自覺改造自我,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世界觀方面,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明確作為社會公民、工作和家庭成員三個基本定位;在人生觀方面,要有堅定的人生目標和追求。自覺警醒自我,在權、錢、色方面不伸手,不縱欲,不僥幸,時時把自我置身於監督之中,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和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自覺充實自我,有正確的追求,健康的心態和實在的寄託。善於學習,不讓頭腦空虛;善於“倒騎毛驢看人生”,想想“人家騎馬我騎驢,細細思量我不如,回頭看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時時持續平衡的心態,在名譽、職位、報酬、個人利益等方面知足常樂。
我們要從警示教育片中吸取教訓,做到舉一反三,警鍾長鳴,牢記黨的宗旨,做好本職工作,恪盡職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光輝形象靠黨員的共同努力來增彩,黨的利益需要我們大家來共同維護。我將以此警示自我,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捌』 關於珍愛生命的觀後感
珍愛生命的讀後感
珍愛生命,首先就要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就是要有「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的承諾。安全第一,就是要遵章守紀,按章操作。安全第一,就是要防患於未然,任何工作都要做到未雨綢繆。抓安全,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恪守「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思想上重視,在行動上落實。反事故,除隱患,時時抓安全,處處保安全,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幸福,讓安全成為一棵永遠的常青樹。以安全保平安,以平安鑄和-諧,創建和-諧家園,深入落實安全工作勢在必行。
生命頑強時象一座大山,經風雨而彌堅,脆弱時則如一棵小草,不經意就會受到傷害。生命對於每一個人都只有一次,這可貴的生命理當珍惜。
「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這幾個字寫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很難。是啊!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世上無可比擬的財富。既然降生為人,有誰不願笑可常開?有誰不願幸福快樂?安全就如一根七彩的絲線把我們這一個個美好的願望連接起來,構成一個穩定、祥和、五彩繽紛的世界。但是,車禍、觸電、溺水等意外事故還是不斷的發生。我們雖然不能完全消除事故,但是可以盡量避免事故的發生。
國家的安全是國泰,民眾的安全是民安。有了安全,我們才能坐在教室里安靜地學習;有了安全,我們的父母才能安心地工作;有了安全,我們的家庭才會幸福、平安;有了安全,我們的國家才會繁榮富強。安全猶如一根根長長的紐帶,聯系著我們的生死存亡。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如果發生什麼意外,會留下永遠的傷痕;健全的身體一旦失去,將無法挽回。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安全是師生幸福生活的保證,安全不僅關系師生本人,關系學校,關系家庭,安全同時也維系著我們整個社會,整個國家和整個民族。因此,每一個人都不能也不應該忘記安全與生命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關注全就是關注生命,關注安全就是關注我們自己。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在活動中注意安全,在外出中注意交通安全,讓自己平安健康地成長。
人生道路漫漫長,悠悠歲月需平安。為了我們的家庭幸福,為了我們的國家昌盛,更為了使整個世界少一點悲哀,多一份歡笑。讓我們時刻記住:珍愛生命,安全第一。
《安全第一 ,珍愛生命》觀後感
今天,第四節課我們來到大禮堂看電影,這部電影是關於「講究安全,珍愛生命」的電影。
電影開始了,兩車相碰,大部分人都受重傷了,還有幾人死亡,看到這里,我眼中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接下來看到的是一個下肢全無的女孩,只好用一個皮球當她的腳,她每天都用手挪著走,看她那充滿渴望健康的眼神,我看的出很希望有腿腳能穿上褲子,襪子,鞋子,有自己的腿、腳,不用再用手走路。此時此刻,我的心裡非常痛心。又接下來演的是在幾所學校上晚自習的時候,回家的時候下樓梯又沒電,一個人踏空樓梯前後人就都跌倒,造成踩踏時間,幾人死亡,幾人受重傷,還用火災。告訴我們一些如果遇火災怎麼辦的。
通過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許多知識,為讓我進一步感到生命的重要性,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愛生命的人,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注意安全,安全第一,將來無論遇到多大挫折,都不會輕易放棄生的希望。
《珍愛生命》觀後感
近日,在單位交通安全委員會的組織下,全體職工觀看了縣公安局交通大隊自製的《珍愛生命》警示光碟,觀看的過程中裡面的真實事例深深的觸動了我。
我們國家正在以現代化的步伐向前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可是擺在面前問題也不少,就拿交通安全工作來說,全國因各種人為交通事故不斷上升,它給多少家庭帶來慘痛的代價。那些無證、酒後、非司機、超速的駕駛員良心何在,如果當初他們多掌握一些交通安全知識,也不可能使花季少女、青春少年、天真兒童喪失在滾滾的車輪下,車禍帶走他們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也帶給了一個家庭永遠抹不去的陰影,飽受著失去親人的痛快。我有些沖動的想問問那些因為自己的「不小心」出現交通事故的駕駛員們,你們可看到了這些?
生命是寶貴的,可就因一些駕駛員平時不注意交通安全、疏忽大意,才使一幕幕悲劇發生。我奉勸那些違章人員,喚醒你們的良知吧,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添磚加瓦,才能確保平安。
人生,是一次艱難的旅程。我們首先得了解生命賦予我們的意義。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隨時都可能面臨挫折、痛苦和疾病,而這種種的不幸正是生命對我們的考驗,也是我們對困難的挑戰。如果你高考落榜了,你會怎麼辦?你會因此而對生命絕望嗎?我奉勸你,不必如此,盡管高考幾乎是一次決定性的考試,且面對這一道坎,要跨過去也不是那麼容易,但是你要相信自己,相信人生。命運既然創造了你,那麼你不要愧對生命,不要愧對愛你的人。打起精神來吧,望望藍天,望望小鳥,望望陽光普照的大地,望望人世間一切的美好事物,你會明白,這個充滿生機的世界是陽光普照的,不會因你的一次失敗而改變。你大可以重新奮斗,從哪兒碎倒了就從哪兒站起來,只要你勇敢去面對人生中的失敗,敢於去克服它,你的未來就是一條康莊大道。人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去了解它的。生命賦予我們的意義是無數次失敗與成功告訴我們的深刻道理。希特勒雖然有金錢地位,但是他不了解生命給予他的意義。他的一生做了許多不該做的事,破壞了人間許多的美好事物。生命創造了他,命運給他的使命是做一個真正的人,了解生命,把愛獻給每一個人,而他卻輕視了生命對全的意義,違背了對生命的諾言,全所做的一切使他成為了千古的罪人。人的一生是短暫的,生命給予我們的意義是永存的,它用文字是難以形容的,但是有一點必須了解:我們人生中的挫折也是生命對我們有益的教誨,在任何時候都要理解生命賦予我們的意義,它給你的困難今後也許是你面對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光理解生命,知道生命給予我們的意義還行,還需言行一致,去熱愛生命,熱愛生命只要用一顆熾熱的心去迎接生命,感受生命。有些人把一切看得都是那麼遙遠,不明白一生該怎麼去過。而有些人卻不如此,他可以把每天都假設成人生中新的一天,他抱著這一種心態去努力生活每一天,這樣他會發現,自己對每天的生活傾注了無限地熱情,通過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去充實生活。有些同學面對 學習,面對作業,感到生命是平淡無奇的,生活似乎是一口枯井。其實壓力多半是自己給的,熱愛生活吧,快樂地生活會使人生充滿激情,在學習之餘可以看看那些具有文學價值的文學作品,多與大自然去接觸,就會覺得還有許多許多的居心叵測在向你招手。你一定知道美國盲人活動家兼女作家海倫·凱勒吧。她從小兩耳失聰,雙目失明,直到成年後才恢復說話的功能。雖然她身上有很大的缺陷,但是她卻為人類做了很大的貢獻,獲得了博士學位。是什麼使殘疾的小女孩成了受人敬仰的偉人?是什麼使生活在黑暗中的女孩的生命里充滿了奇跡?又是什麼激勵著海倫·凱勒?不是別的,是對生命的熱愛,對未來的希望。命運對海倫·凱勒的考驗是殘酷的。她雖然身體上殘疾了,心靈上卻沒有殘疾,她重新去了解生命,熱愛生命,面對一切,當時,命運給她的回報也是豐碩的。一個殘疾人都能戰勝人生中的困難,我們這些四肢健全的人為什麼不能呢?傑克倫敦的小說《熱愛生命》通過一隻狗對生命的熱愛,在冰雪中經過種種磨礪,回歸自然的故事教育了我們要熱愛生命。看吧,對生命的熱愛使生命中擁有最大的幸福,對生命的失望只能使自己終日在沉淪中度過。一句話:命運就算顛沛流離也要永遠熱愛生命,別虛度生命的年華。
生命是一個奇跡,在地球如此渺小的地方有生靈,有愛,有歌聲。看了《托起心中的太陽》中作家林倩雲的《感恩之心》,我不禁也對生命充滿了感激。感激它創造了天地萬物,創造了人間的一切,生命給予我們的實在太多了。從不起眼的小草直到普照萬物的太陽也都是生命的創造的奇跡。為此,我要感激生命,熱愛生命,了解生命。
『玖』 電影《生命線》觀後感
《生命線》傳遞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正能量,展現了黨的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所形成、發展和升華的歷程。下面我整理了電影《生命線》 觀後感 ,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影《生命線》觀後感篇一
為深化廣大黨員幹部對黨的群眾路線 教育 實踐活動的認識和理解,2013年8月9日黑龍江公共頻道21點25分播出的省委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製作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視頻教材》——電視片《生命線》,我進行了全面認真的收看。
《生命線》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的誕生到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我們黨發展的日益強大,並且領導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其根本就是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務人民,”走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是黨工作的基本路線。
《生命線》分四個部分講述,分別為“生命源泉”、“神聖宗旨”、“先鋒楷模”、“任重道遠”講述我黨在革命戰爭時期團結、發動工人、農民、士兵組織史上空前的“支前運動”,在淮海、遼沈、平津三大戰役中人們通過肩挑、車推、驢馱、船運等方式出動民工880萬人、車輛141萬輛、36萬副擔架、260萬頭牲畜、4.25億公斤糧食,傳誦著人民與黨始終保持著“血肉關系”的 故事 ,證明了黨的生命源泉就在於群眾,群眾路線是黨不斷發展壯大的基石;全黨人民承載著“全心全意為人民
服務”的神聖宗旨,千古英雄,淵源流傳,從古到今多少共產黨員用生命詮釋著對黨的忠誠與奉獻,從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楊善洲、“三不、三民”書記鄭培民,到佳木斯基層警察王江,做過表率、有過壯舉的共產黨員數不勝數,這就是先鋒楷模的力量,也是衡量一名共產黨黨員是否優秀的標准。
2012年11月8日黨的勝利召開,會議的一項重要部署就是圍繞“務實、清廉、為民”開展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全黨黨員幹部牢記黨史,以服務群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來體現共產黨員的生命價值。
《生命線》真實、鮮活地展示了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反映了北大荒人的工作和生活,情節感人、催人奮進。使廣大黨員幹部充分認識到,在工作中要時刻把職工群眾像親人一樣當做自己的服務對象,要把職工群眾滿意不滿意當做自己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轉變作風為職工群眾服好務。
通過觀看電視片《生命線》,我受到深刻的教育,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只有樹立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增進群眾感情,深入宣傳黨的群眾路線,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才能真正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落實到我們各項工作之中。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我們的工作堅持
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真心服務群眾,將群眾工作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引導動員群眾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始終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與群眾站在一起、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把為了群眾、服務群眾作為基點和歸宿,更好的為群眾服務。
電影《生命線》觀後感篇二
2013年8月13日,建三江農墾法院按照總局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要求,組織全院黨員幹部收看紀錄片《生命線》。觀看後,令我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深刻地體會到了在風雲變幻、翻天覆地的近一個世紀的歲月里,中國究竟依靠什麼力量,從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到成功領導建設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黨的勝利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我們黨早在建黨初期就把自己植入群眾之中。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的綱領中強調,要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土地革命時期,要深入群眾、依靠群眾、組織群眾。70年代前,對人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裡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又是人的科學世界觀的基石,在奪取政權的實踐中得到了充分驗證。在抗戰的歲月里,一個個感人鮮活的生命故事感染著我,如紅嫂用她自己的乳汁救活了一個革命戰士。天地之間,天大地大,人民最大。人民群眾是黨的肌體的母體,黨和人民群眾是筋骨血肉的關系,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黨的事業不斷發展壯大,歷盡艱辛而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再強大的政黨,一旦離開了生養他的大地母親人民群眾,就斷了地氣。
抗日戰爭時期1944年,陝北延安,在中國革命幾十年槍林彈雨的環境下,奉獻出寶貴生命的至少在千萬人以上,1945年4月23日,黨的七大勝利召開,在致開幕詞中說:我們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句話最終寫進了黨章。這是中國對人民的庄嚴承諾,是中國核心價值觀,是永遠不變的神聖宗旨,這一神聖宗旨一直是全黨恪守的信念,成為全黨自覺貫徹群眾路線的理論基石,成為黨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自我批評,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等優良作風,不斷發揚光大的思想根基。
1949年3月,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中央在這里召開七屆二中全會,發表講話:中國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更長,更堅苦,提出了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怎樣堅持兩個務必是我們永遠沒有終結的考試,毫無疑問,永遠牢記和忠誠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神聖宗旨就是這張考卷的永恆的答案。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內涌現出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原雲南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湖南省委副書記鄭培民、寧安法院法官金桂蘭、大慶鐵人王進喜等,他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英雄 事跡 深深地感動了我,尤其是看到我的家鄉北大荒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無數優秀兒女,把他們一生獻給了北大荒的墾荒事業,成就了今天的中華大糧倉。
通過觀看《生命線》,讓我對我們黨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深深地鼓舞著我,無數革命先輩用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作為新世紀的青年黨員,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願意在平凡的崗位上,用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為我的祖國和人民作出應有的貢獻。
電影《生命線》觀後感篇三
這是一個小故事,又是一個大故事。
故事講述了一群平凡的人,然而他們心中蘊藏的感情、身上展現的精神卻又那麼不平凡。
小小的村落,這里上演著胸懷大愛、追求光明的動人劇目。
袁成滿,一名普通的電力工程師,幾十年如一日奮斗在電力一線,為祖國和人民的光明事業貢獻力量,他踏實堅韌、敬業忘我。
肖強,電力工人,袁成滿徒弟,他尊師敬長、勤懇耐勞,胸中有一股年輕人的沖勁和熱情。
村長,全子,鳳妹,大黑,喜子,四斤,一群熱情善良的村民,他們淳樸有愛、嚮往光明。
電影用插敘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於農村通電、農網改造的故事。電力工程師袁成滿與他的徒弟肖強一同進山現場調研農網運行情況,卻不想遭遇山體滑坡,被喜子的 拖拉機 意外撞斷電線桿、躲避受傷,喜子迅速回到村裡喊來村民們帶上擔架、急救箱去往現場救人,他們擔著袁成滿,冒著暴雨,在泥濘曲折的山路上艱難前行,路遇多次險情,齊心協力終於到達山外得到救援。
在不畏艱險救援的過程中,往事一幕幕回閃,袁成滿與村民們之間的故事一個個浮現:他與村長一同謀劃村內通電事業,為農網基建獻策出力;他勸說鳳妹與全子和好,保證盡快完成通電工作;他用毅力與堅持打動電網建設釘子戶大黑,順利埋桿走線,沒有耽誤基建工作;他為在山上獨門獨戶的喜子家能夠與村裡一同用上電,修改原本成本更低的走線設計,並表示人民與國家之間不能用單純的金錢去衡量;他鼓勵因家鄉窮困、連電都沒有而失戀的四斤重拾理發手藝,積極面對生活。
誠信、責任、奉獻,這些國家電網核心價值觀在袁成滿身上一一體現,他是千千萬電力人的代表,他表達著你用電我用心的品牌理念。正如譚晶歌中所唱我用心,愛如電;就讓這跳盪的血管,流動著我的暖;星星點點燈火闌珊,我正靜靜走遠,如袁成滿一般的無數電力工人們堅守在自己平凡而默默的崗位上,盡職責、保電力,從農電到城電,從設計基建到維護檢修,用汗水鑄就了不朽的精神豐碑。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里是一個小小的村落,小小的城;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這里有著無垠大愛構築的堅固電力防線。小城大愛,你、我和他。
『拾』 我的青春你來過觀後感
被青春美好氣息擊中的我們,隨著優美動聽的旋律,不知不覺進入到九十分鍾的劇情中去。劇中演員的平均年齡不到17歲,基本都是本色出演。
當然,再好的顏值沒有好的故事和演技作為支撐也是不夠的,做為一部青春文藝片來說,故事情節性不太強,情節安排得過於簡單,沒有明顯的矛盾沖突部分,這是影片的缺陷。
但這正是《我的青春你來過》這部影片的獨到之處,因為它本身不是商業片,是導演和製片人用自己的訴說方式表達著有關青春的回憶。
《我的青春你來過》是北京南國紅豆影視、河南頌揚文化傳媒、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和淮陽一高聯合出品的青春勵志電影,由連子執導,李一君、鄭博元、汪澤坤、周爽麗等主演,該片於2017年6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根據軍旅女作家宋啟《十六歲的生命冊》改編,講述了高三女孩肖閣和她的同齡人面對壓力和希望,不斷尋夢追夢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