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微電影 > 電影微影評合集

電影微影評合集

發布時間:2022-12-27 21:41:05

A.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匯集5篇

電影感悟人生,觀看完一部電影,寫下自己內心的感觸。下面我給大家介紹關於電影 觀後感 大全1000字,方便大家學習。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1

目前全世界票房收入最高、歷史之上最成功的電影之一《阿凡達》的導演就是因創作《泰坦尼克號》而名震一時的詹姆斯?卡梅隆。

要問2009年最熱的電影是哪一部,我想大多數人的回答應該是《阿凡達》。相信喜歡大片的人都會對這部電影有深刻印象,強大的導演,獨特的視角,細致的特技,發人深省的主題……作為電影 愛好 者的我,卻在遲到的時間觀看了此部影片,但是它帶給我的震撼並沒有因時間流逝而減少。

目前全世界票房收入最高、歷史之上最成功的電影之一《阿凡達》的導演就是因創作《泰坦尼克號》而名震一時的詹姆斯?卡梅隆。少年時代的卡梅隆就已經開始科幻小說的創作,14歲時,他看了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10太空漫遊》,這部電影為他之後的科幻電影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泰坦尼克號》之後,他發現精進的電影工業技術只是用來使一個原本就精彩的劇情更加引人入勝的手段,單靠特效無法成就一部好電影。於是他花14年時間謹慎構思,投入3億美元,以親自研發的虛擬影像擷取科技,花4年時間拍攝,終於在09年推出影迷期待已久的影片――《阿凡達》。

與以往拍攝的科幻片不同,此次卡梅隆導演的講述視角可謂獨具匠心。運用第一人稱視角凸顯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從開始的一點點私心(想藉助開采公司給的費用去做手術重新站起來)到他為完成任務而主動接近納美人,再到後來愛上女主角,同時在內心認同納美人,甘願做一名納美土著戰士。銜接自然緊湊,在主人公感情的微小變化中我們能感受到這是一種必然,我想這是影片能夠感動觀眾的原因之一。

不能不說《阿凡達》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獨到細致的特技。我們可以在男女主句的臉上看到他們心理變化的蛛絲馬跡。特技給觀眾帶來超強視覺效果,不得不使觀眾感嘆導演的拍攝功底。《星球大戰》開啟了特效電影的新時代,同時自那時起,越來越多的電腦製作圖像被運用到了電影作品中,不但取代了傳統特技,也令視覺效果的魅力大大超過電影 故事 本身。在感嘆影片中精湛特效技術的同時我想到我國目前的一些影片中使用的特技效果,遠不及此,令人惋惜。

當影片無數次的出現人類用各種大型機械來破壞潘多拉星球時,我的心為之一震。導演的深度就在於影片在給我們視覺沖擊的同時,也向我們拋出了一個重點問題――環保。隨著工業的發展,人類的生活日新月異,但人類只是無限度的享受著美好生活,不曾想到工業污染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產生了多麼大的威脅。當人類無限度的利用資源破壞環境之時,可曾想到有一天我們會因為這些做法而受到懲罰?如果我們還得向外星人或者虛幻的角色學習如何保護環境,那將是怎樣的悲哀?

電影《阿凡達》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視覺沖擊,更是一種心靈震撼,不要讓如夢似幻的潘多拉星球的悲劇發生在我們身上!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2

這是電影《錢學森》的一句台詞。新中國從1949年建國時的一窮二白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天,我們能舒服的坐在電腦前上網,呼吸著自由的空氣,享受著幸福的生活,這一切的一切都與一個偉大的身影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他就是錢學森。

鄧小平說過:「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

錢學森為什麼要回國?這只能問他自己了。可是,我從錢學森的行動中感受到了支持他回國的是他對祖國的那份深深的熱愛。錢學森師從馮·卡門,在美國有著優厚的科研條件和生活環境,盡管受到了猜疑甚至被關進監獄,長期監視居住,但作為頂尖科學家,除了尖端的國防工程不能參與以外,在學術研究和生活上仍然是相對自由和寬松的,經典論著《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出版可以證明這一點。但是,希望祖國繁榮富強,這種對祖國的懷念是不可替代的,錢學森報效祖國之心一直激盪著,從聽到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那一刻,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信念就再也沒有動搖過,即使是去種蘋果。美國的遭遇更是強化了這種信念:沒有強大的祖國,手裡沒有劍,那麼作為個人,無論多麼優秀,也不能得到尊重,只有祖國的強大,手裡有劍,才能在世界上贏得尊重。正是對祖國的這份眷戀,錢學森歷經5年的波折,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土地。這一回,就再沒有離開過一天。。

回國後干什麼?這一點,錢學森有著清晰的思考:在中國當時的內外部環境下,首先的目標是掌握導彈技術,打破美蘇的技術封鎖。面對艱苦的生活條件,薄弱的工業基礎,科研人員的技術水平,錢學森沒有退縮,沒有灰心,反而有了更大地動力。為什麼?電影中勸說友來參與原子彈研製時,錢學森道出了原因,他的聲音平靜而堅決: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導彈和原子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爭議和質疑,但是我認為這是對抗侵略者的准備,手上沒有劍和有劍不用,不是一回事。「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國家的」,沒錯,這就是一名科學家的選擇。「不能帶著疑點上天」,至今作為中國航天人最基本的守則,保證著中國航天之劍永遠鋒利,承擔起保衛祖國的國之巨器的偉大而光榮的使命。中國航天事業在錢學森的指引下,從導彈到衛星,到飛船,到載人,一步步發展壯大,中國人的腳步已經邁向了遙遠的星際。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沒有辜負這個稱號,沒有辜負中國人民的信任和期望。作為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推廣者,他持劍報國,為中國贏得和平和尊重,用自己的語言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為保證中國現代化建設中所需要的力量支撐而不懈的努力工作,做出了偉大貢獻。

錢學森留給我們的太多財富,我們要倍加珍惜,繼承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勇於亮劍的精神,勤奮工作,為中華民族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為奉獻終身。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3

由張藝謀導演的影片《歸來》上映不久,微博上看過的人有罵張導的,說他慣於抹黑新中國。但在豆瓣電影和時光網影評中,此片的評分值分別達到8.0分和7.7分,屬於比較高的。在女兒的慫恿下,我今天特地去影院看了一遍。

要讓我來打分的話,我會給此片9分以上。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壓抑得窒息,分裂得痛苦,創傷得揪心,荒誕得真實,又寬容得光明。

我覺得此片和張導執導的另一部影片《活著》一樣,非常客觀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現實。凡從那個時代過來的老年人,應能記得當時人們的心態,習慣的思想方式和表現出來的行為。我這個如今很少踏進電影院的老年人,看一些進口片和港台片,常常會看不懂,感到太跳躍。看《歸來》的時候,影片中主人公們的一奔一跑,一拉一扯,一顰一笑,一個眼神,一滴眼淚我全都心領神會。馮婉瑜(鞏麗飾)和其女丹丹感情的破裂,丹丹當初的決絕和後來的後悔,陸焉識(陳道明飾)對女兒的寬容和對妻子的深情,都讓我覺得十分真實自然。

此片的演員陣容可謂強大,男主角陳道明,女主角鞏俐,均是大牌明星,演得非常認真投入,因而感人至深。演女兒丹丹的青年演員張慧雯,名氣不大,應該說也很到位,是否會成為又一位「謀女郎」?。至於閻妮、張家譯、陳小藝、劉佩琦,丁嘉麗等,這幾位都是可以在一部片子中擔綱的名角,在這里出演配角甚至跑龍套,當然也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所講述的是個悲劇,怪誰呢?怪丹丹過左?這不公平,那個時代年青人都持這樣的思想,都這樣行事,屬於當時的「正能量」;怪馮婉瑜對女兒無情?更不合理,她太愛丈夫了,而且深信其是受冤枉的;怪陸焉識害了妻女?是啊,表面上看連他自己也這樣歸責了——影片中沒有交代他劃為右派的原因,但可以想像他其實也是無辜的,或許還代表著一種正確的觀點(就像馬寅初先生當初提出控制人口的主張受到批判一樣)。不管怎麼說,真實的歷史就是如此,似乎上有錯,下也有錯,好像你無過,他亦無辜——究竟誰之過,只有讓讓歷史去評判了。

影片光明的一面,借劇中人的口說:「一切已經成為過去」。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是不是真的一去不復返了呢?看看現在許多人還在一味謳歌那個時代,甚至把反映真實歷史的作品看作抹黑,現在的年輕大眾已經不能理解片中的情節和思想,就能知道恐怕遠不能這么樂觀。

許多人希望我 說說 ,是否值得去看這部電影?我覺得,五十歲以上的人,推薦去看,這是一種很有意義的懷舊,勝似在老城廂走街穿巷追尋年輕時代的影子,()記得苦才能體味甜。對於想了解真實歷史的年青人,也絕對應該去看;這部片子沒像《活著》一樣遭禁,這是值得慶幸的進步。不過若是純粹抱著消遣的心態去影院,那麼我劇透給你——片中沒有,沒有槍戰,沒有香車美女,沒有飛檐走壁,沒有擁抱接吻,也沒有眼花繚亂的武打,恐怕會讓你失望。今天影院中倆坐在我旁邊的年青人邊玩手機,邊用眼角餘光瞟向銀幕,顯然感到索然無味。

影片最後沒有「咪里瑪啦大團圓」(註:以前對戲劇的套路 總結 為幾句 順口溜 ——「才子佳人相見歡,私訂終身後花園,公子落難小姐援,苦盡甘來中狀元,咪里瑪啦大團圓」),而選擇在失憶妻子不認識眼前的丈夫,卻又痴痴苦等他歸來;平反歸來的丈夫想盡辦法幫助妻子恢復記憶,最終仍不得不在風雪中陪妻子「苦等自己」的結局中悲愴落幕,也是寓有某種深意的吧。

是啊,青春已經逝去,哪能再回還?

往事不堪回首,但卻不能忘卻!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4

《美麗心靈》是一部關於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Jr.John Forbes Nash)。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作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於戰勝了這個不幸,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

1947年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羅素-克洛飾,Russell Crowe)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學習並研究數學。這個"神秘的來自西弗吉尼亞的天才"並沒有上預備班的經歷,也沒有遺產或富足的親戚資助他進入「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但普林斯頓最具聲譽的獎學金證明他確實屬於普林斯頓這個團隊。

這對納什或是對普林斯頓來說是很不容易的。優雅的社會交際他根本不屑一顧,上課也提不起什麼興致。他整天沉迷著的只是一件事:尋找一個真正有創意的理論。他深信這才是他應該從事的事情。普林斯頓的數學系競爭十分激烈,納什的一些同學也十分樂於看到納什的失敗。但是,他們仍然十分容忍他,有意無意地慫恿他當個偉人。一個晚上他與一些同學在當地灑吧娛樂,當時他們對一個熱情的金發碧眼女人的反應引發了他的靈感。當納什觀察著這些競爭對手時,常常在他腦海里醞釀的想法突然變得清晰起來。他隨之撰寫出了關於博奕論的論文----「競爭中的數學」----大膽地將現代經濟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理論作出了不同的解釋。這個已經被人們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變得陳舊過時了,納什的生活也從此發生了改變。

納什後來獲得了在麻省理工學院(MIT)進行研究和教學的工作,這可是一個眾人覬覦的工作,但是他對這些並不滿意。科學曾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獲勝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現在,冷戰盛行,納什渴望在這場新的沖突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他的願望得到了實現,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徹(William Parcher,埃德-哈里斯飾,Ed Harris)招募他參加一個絕密的任務,解開敵人的密碼。

納什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的同時,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耗神的工作中。在這里,納什受到了一種全新的挑戰,但是這次的挑戰卻是來自光彩照人的艾麗西亞-拉迪(Alicia Larde,珍妮弗-康奈利飾,Jennifer Connelly),一個物理系學生,她向納什引入了一個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的觀念----愛情。

不久,納什和艾麗西亞結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訴她他正在為帕徹所從事的危險項目。這項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後果將不堪設想。納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這項工作深深地迷住了,並最終迷失在這些無法抵禦的錯覺中。經診斷,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納什的遭遇讓艾麗西亞嚇壞了,她掙扎在被毀天才愛的重壓下。隨著每一天都似乎會給他們帶來新的恐怖,這對令人羨慕的伴侶已失去了當初讓人羨慕的份兒。但是艾麗西亞仍然在她愛著的男人身上發現了他的超凡魅力,這也是支撐她對他承諾的源泉所在。受到她那堅貞不渝的愛情和忠誠的感動,納什最終決定與這場被認為是只能好轉、無法治癒的疾病作斗爭。

謙卑的納什目標很簡單,但要實現這些目標卻是難上加難。處在病魔的重壓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興奮的數學理論所驅使著,他決心尋找自己的恢復常態的 方法 。絕對是通過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繼續進行著他的工作,並於1994年獲得了諾貝爾獎。與此同時,他在博奕論方面頗具前瞻性的工作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理論,而納什也成了一個不僅擁有美好情感,並具有美麗心靈的人。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5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上周四我與我的隊友一起觀看了一部對我心靈撞擊很大的電影----《奔騰年代》,美好的東西應該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讓我來為大家解說這部影片,與你們一起分享我的感受。

電影開頭,呈現出美國紐約的一片繁榮景象。那好似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福特汽車生產的速度為90s/輛……然而我們的目光,沒有停留在如蟻的汽車上,而是隨著大氣而悲壯的背景音樂,觀賞馳騁於無邊草原上的駿馬。

股市的崩潰,給繁榮的華爾街帶來一片陰霾。許多人傾家盪產,背井離鄉……在這種背景下,電影將主人翁的故事娓娓道來。

一個失意的商人,妻離子散,頹廢與孤寂圍繞著他。其中有一個場景讓人疼惜,那是他站在樓上,觀看往來的情侶與踢 足球 的孩子,我們可以感知主人翁心中的失落,但也敬佩他身上的不屈。命運之神的眷顧,在他最失落的時候,遇到生命的另一半,重燃生命之火。

一個馴馬師,愛馬如命。掙扎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生活的壓迫,沒有讓他頹廢或是狂躁,他用冷靜來成就心中那不平凡的夢。其中有一個場景,他從馬主手中要下一匹受傷的白馬,把他牽到林子中去,為它療傷,帶它散步,和它講話。無疑,愛馬如命的他知道如何了解馬。

當商人和馴馬師在林中相遇,問他為何救下這匹不能帶來任何經濟利益的白馬時,他的回答是:因為我可以醫好它。這是何等的簡潔明了。只是因為證明我可以做到,所以我去做了。馴馬師說過一句很富哲理的話:你不能因為它受了點傷,就抹煞它的價值。

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心中也產生了疑惑。一匹 賽馬 ,不能馳騁於馬場,那它的價值是什麼呢?難道是消耗經濟危機下原本不多的糧食嗎?隨著影片的深入,我知道了他的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命運之神可能不會讓你完美無缺,但缺憾也是一種美,重要的是不要氣餒,找到自己的價值。

一個從小受高等 教育 ,家境富裕熱愛騎馬的年輕人瑞德,父母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把他推向自力更生的生命之路。從富足到貧窮只會是轉瞬之間。生活的壓力,親人分離,逼迫瑞德在平凡的小馬場與人競爭、拼搏。挫折讓他更加了解生活的現實,挫折也曾消磨他的意志,但心中的頑強與不屈,依然像屹立不倒的大山,支撐著他在困惑中慢慢摸索人生的軌跡。

一匹血統優良的馬,沒有俊朗的身軀,生活頹廢、好吃懶做而且脾氣暴躁。一無是處、不服管教的野馬似乎也有它的價值---作為其他馬匹的陪練,來激發其他賽馬的自信心。

三個失意卻不屈的人,加上一匹鬱郁不得志的馬,命運之神讓他們走到了一起,編造一段神話。

很快,鮮花滿地,名利雙收。似乎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包括這匹馬,也成為眾人追捧的明星。然而生命之路,不會永遠平坦,命運之神,也不會永遠眷顧與你。瑞德受傷,給這個充滿希望的團隊蒙上陰影。然而,沒有人想去放棄原本堅定不移的信念---挑戰、超越!最終,他們用團隊的智慧贏得了對決賽,此時似乎已經可以證明他們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受人關注的隊伍。然而生命的意義遠不僅如此。

如果說瑞德與賽馬海餅干是因為現實的價值走到了一起,那絕不是讓他們彼此牽絆的理由。當瑞德因受傷在寧靜的山區休養,一種心靈的默契,讓他與海餅干共苦同甘。他們終於,成為不受人關注的弱者。這個場景讓我們感動。遠離鮮花榮耀,在平凡的村落,人與馬相知相守。這部影片,不僅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如何為夢想而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的故事,更向我們詮釋了一個生命的的意義---繁華過後見真情。

人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一路走來,在頑強中奮爭,再不去中掙扎,在成功中受挫,在平靜中體味人生百態。

所以,親愛的朋友們,請不要再責備生命你的考驗,命運的不公。揚起你的頭,揮動手中的長鞭,帶著遠大的抱負,與一切困難和挫折頑強抗爭吧!

最後,我想說:成功與失敗的次數無關,卻與站起來的方式有關,命運之神可能一萬次的大吼:「倒下」,成功者卻一萬零一次倔犟的回答:「不」。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匯集5篇相關 文章 :

★ 《少年的你》勵志電影觀後感1000字大全精選5篇

★ 電影觀後感大全匯總5篇

★ 電影《美麗心靈》觀後感作文1000字5篇

★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後感1000字【精選五篇】

★ 攀登者2019電影觀後感1000字

★ 2019電影觀後感大全精選5篇

★ 風聲電影觀後感1000字作文5篇

★ 電影1942觀後感1000字5篇

★ 電影殺生觀後感精選1000字5篇

★ 《決勝時刻》獻禮祖國70周年電影觀後感1000字【5篇】

B. 微電影影評

墨水心(inkheart)影評——文藝辯論與娛樂精神

同樣是半夜,我窩在被窩里例行每天的最後一項工作——看電影,寫影評。其實這個時間點為了不讓自己睡著,我一般都喜歡挑選一些比較「刺激」的電影,恐怖或者科幻動作是最好的選擇,最近剛火熱上映的魔幻片《inkheart》無疑是我今天最好的選擇。

我看過簡介,簡介忽略的介紹讓我覺得這部電影應該還不錯,至少當你想到書中的人物一個一個跑出來,那就是一個驚喜和畫面感……並且《墨水心》的男主角莫是由布蘭登?費舍飾演的,這個傢伙當時演的《木乃伊》也是賊花哨好看。影片的開頭還不錯,一派家庭溫馨中,爸爸在給孩子念故事,我總是大愛這種溫馨的畫面,並且一定要有壁爐出現在畫面中,我才覺得滿意。爸爸念小紅帽的時候,外面天空隨著魔幻的配樂飄下一頂紅絲巾(為什麼是軟軟的紅絲巾?我一直以為至少也應該是稍微硬點的布料吧?軟趴趴的,怎麼當帽子戴,貌似中世紀歐洲鄉村流行這種和雨衣一樣的帽子?這個話題飄過……)這個時候我非常期待狼外婆一把把門推開,從此進行一系列魔幻之旅,可惜劇情跳了,我一直都沒明白,如果莫是銀舌頭的話,他所朗誦的角色都能從書里出來的話,那為什麼影片後來就一直沒有小紅帽出現?(小紅帽迷失在現實世界中?)並且後來影片中途交代的莫妻子消失的時候也是那個場景,姨媽外出,他們夫妻倆在,莫給孩子念故事,為什麼《小紅帽》就變成了後來惹是生非的《墨水心》?(看來我在小紅帽這個點上擰巴了,亂打了這么多字……)

回到影片中,莫帶著長大的女兒麥琪去尋找一本書,在集市上,導演特意帶了一筆這個小女孩也特別喜歡書籍,這為她後面遺傳天賦埋下伏筆。我非常喜歡這個場景,二手集市,小廣場,小小街道,甚至莫那輛不知名的小麵包車也是讓我感覺相當得有地中海味道和義大利風情,莫要找的書出現了,第一個魔幻人物也出場了,我不能不承認臟手指的造型還湊合,金色的長發,疤痕……標準的魔幻人物造型。這時,我們才知道莫把《墨水心》的臟手指念出來了,而自己的妻子卻被替換進到書里去了,而這么多年他到處尋找《墨水心》就是想有朝一日把自己的妻子念回來。莫很排斥臟手指,和女兒帶著書桃了,處在不好不壞中間角色的臟手指,於是就轉而投靠了由安迪.席克斯主演的反派人物山羊,山羊也是在《墨水心》里被莫讀出來的人物,他和他的手下迷戀現實社會的美好,而在一個偏僻的地方有了一個城堡,幹些他們該乾的事情。他想抓住莫讓莫把他在《墨水心》里的爪牙影子惡魔念出來為所欲為……最後麥琪也繼承了他爸爸的銀舌頭,幾番鬧騰後救出了大家就出了媽媽,打到了惡魔……

故事的情節簡單,但節奏冗長到我都不愛轉述,我堅定地認為這部電影的造型師沒有什麼創意,幾個主人公的造型都是其它電影里能找到,臟手指像指環王里的人物,布蘭登·費舍飾演的男一號莫卻被《紐約時報》批評一再重復自己的銀幕形象,讓人感到厭倦,安迪演的反派造型居然像終極刺客里的造型……我直接雷到。並且影片中少數幾次能夠展示魔幻電影畫面的時候,卻都讓我失望,甚至那些故事裡出來的人物和東西都不如小時候看的魔幻電影那大象和其它森林動物呼嘯地從圖書館穿過的畫面感。唯一在畫面上讓我感過興趣的是莫的復古麵包車,備用胎放前面的,而且車窗戶有窗簾,還有《墨水心》作者的復古拉風敞篷跑車,看來《墨水心》雖然沒有印刷多少本,但是還讓作者賺了點小錢的,哈哈,題外話。

編劇使這個電影的節奏非常的慢而且不是非常嚴謹,除了那個小紅帽沒出現讓我耿耿於懷外,我還惦記為什麼要把女主角和阿里巴巴四十大盜里的最後被盜賊殺了的貪心小孩湊一起?難道這就是好萊塢的娛樂精神?

伊恩?索夫特雷(Iain Softley)改編的電影《墨水心》雖然舍棄了原著中關於現實與文學人物、角色掙脫、作者融入等哲學文藝辯論,但也沒有成為一部叫絕的好萊塢魔幻電影,在我看來,如果能跳出這么多年的好萊塢魔幻套路,這本是一部很有想法的小說,也可以變成一部很不一般的電影。《墨水心》原著的故事也不復雜,但構思很奇特,有評論說堪稱是超小說(metafiction)(現代小說流派或其作品,有意強調作者的媒介作用和寫作技巧,忽略傳統寫作中對真實性的關注)的代表作品。我決定忘記小紅帽,回頭找一本原著仔細誦讀下。

C. 求兩篇電影的影評。急用。隨便什麼電影都行

影評:《致青春》昨日青春今日傷痕
嚴格地說,《致青春》是兩個人的作品。導演趙薇的樂觀、活潑以及小小的惡作劇心理,造就了影片的青春戲;編劇李檣的細膩、敏銳,成全了影片的心理戲。今天已經高度社會化的大學校園,過早地培養出了不少「成熟」的學生。但在上世紀90年代,校園之牆還是一堵防衛線。《致青春》花了不少的篇幅來呈現出走後的坍塌感,然而青春還有餘燼之熱,在催促著人們奔向理想方向。
看完電影後半部分的最大感受是,青春時期是最適合激烈表達感情的時候,而有過這種激情燃燒之後,就再也不會心生漣漪——看看鄭微後來是怎麼對待重新回來找她的陳孝正,看看韓庚飾演的林靜如何對待他的追求者。
趙又廷與韓庚,一個為出身貧賤而自卑,另一個因看到父親愛上鄭微的媽媽蒙上心理陰影。在青春的兩頭,前面是童年不能承受之重,後面是中年無法面對之尷尬。唯有青春,唯有那段沒心沒肺、敢愛敢恨的青春,才是生命中最熱情的歲月。但青春卻如篝火,燃燒得越旺盛,成為灰燼的速度就越快。所以,形容青春用「終將逝去」這樣的描述再合適不過。
按照目前電影市場最流行的喜劇元素來看,《致青春》一個也不少,甚至在年代感的營造、戲劇沖突的設置、角色表現完成度等方面,均體現出不錯的水平。如果想在影院獲取一場歡笑,《致青春》不會令人失望。趙又廷飾演的陳孝正呆板、嚴肅的外表與其孩子氣的言行,製造了差異感很強的「笑果」;客串午夜電台主持人的韓紅是令人笑到胃疼的「彩蛋」;男生宿舍里的糗事令人心領神會……
《致青春》完全可以採取《泰囧》式的喜劇狂歡,把搞笑進行到底,最後來個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結局,這樣似乎更符合觀眾的期待。但這部電影還是試圖把社會的切面呈現出來。在後來的情節里,《致青春》放棄了繼續逗觀眾笑,轉而去思索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以及情感之於人的重要性。鄭微以啤酒祭奠阮莞,陳孝正以回歸救贖內心,林靜以努力想換回愛的能力,朱小北以遺忘告別過去……他們得到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無法用成敗來形容。生活的真相就是這樣,於殘忍之中奢侈地品嘗點滴甜蜜。
《致青春》對於沉重部分的把握,不會影響到只圖來影院找樂的觀眾的心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內心充滿歡愉者,會通過這部電影得到歡愉;內心曾有荊棘者,也會得到一些安慰。影片在角色的情感過渡方面,有操之過急之處。在角色戲份分配方面,後半部分也有些吝於刪減,但作為趙薇導演的第一部作品,用最簡單的四個字可以評價:超過期待.

《小時代》
從客觀角度說,《小時代1.0》的成片質量沒有預想的那麼差,我的意思是,還有一點可看之處,影片比較大的亮點似乎也就集中在視聽影像上的現代化和唯美化,唯視覺系論,《小時代》確實做得還是可圈可點。再一個亮點就在於「HOLD住姐」謝依霖幾乎包攬了全篇90%的笑點。這一點,功勞不全在郭敬明,而在與謝依霖本身。
商業上,郭敬明做得很好,充滿想像力和力度的宣發能力,鋪天蓋地的水軍式傳播,再加上部分影院100%給足排片面子的強大噱頭,讓這個提前到8點的超前預售場,呈現了非常好的飽滿狀態。但是這有一點僥幸,那就是晚上8點場確實是黃金時段。不管怎麼說,這個電影會向郭敬明的小說那樣,不管質量如何,票房會爆。大眾唯一關注的是「爆多久」的問題。這個問題關乎影片的質量、敘事和口碑。無論是《北西》、《泰囧》、《致青春》還是《合夥人》,票房之所以輕松飄紅過5億大關,全部是觀眾口耳相傳的口碑效應堅挺下來的。也許《小時代》 的首輪觀眾會比上述幾部電影要多,正好遇上了暑假檔,首周票房,《小時代》也是完全有可能創一個記錄的,但是票房要想如小四粉說的那樣輕松過10億,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原因有三:1、受眾群太集中,影片對於70、85前的另一主流電影觀眾來說吸引度不大;2、影片不接地氣,無法達成社會性集體追憶話題;3、影片敘事成為最大硬傷。
《小時代》影片本身有著非常大的硬傷,那就是在於故事本身,並延續到了影片的視聽影像表現手法上。郭敬明並不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他是一個善於將文字用無邏輯的擰巴手法而讓大眾認為這是一種藝術,這個大眾專指90後一代中鍾愛他文章的人群。用一個比較不討人喜歡的名詞就是「腦殘粉」。事實上我們不能控訴《小時代》這樣一部不太電影的電影賣錢,我們應該控訴這個時代,是這個時代的某些因素讓我們的審美變得扭曲和異樣,讓我們的認知不那麼高尚,所以《小時代》才能賣的了錢。郭敬明於歷史人物一樣,只是在一個對的時刻出現了而已,他的作用,和商鞅變法的性質沒什麼區別。
一、這到底是誰的時代?
郭敬明在《小時代》里打出的口號中有一句是「這就是我們的小時代」。這句話表明,郭敬明想通過他的故事來給年輕人呈現一個年輕人的時代,實際上,這個時代,虛假得很,文藝的很,陽春白雪的很。
電影本身所傳遞的「時代」概念,僅僅是依託「時代姐妹花」、「上海時代中學」以及林蕭、宮茗等人嘴裡的獨白吐出的「時代」來完成的,整部電影對於「時代」概念的解釋是依託於粉絲對於郭敬明本身的信仰來達成的。郭敬明的生活極度奢華而浮誇,如果假設心理學有這種理論,他是用這種奢華來彌補他生理的劣勢。郭敬明的生活與當下普通女孩子的生活有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然而他用自己的生活告訴別人這時年輕人的「時代」,本身就是悖論,我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女孩子篤信這種情節。
郭敬明在小說亦或是電影中,所呈現的那個時代,離年輕人的時代相去甚遠。生活無憂,性格憂傷,仰望四十五度。那隻是郭敬明一個人的時代,他把自己的時代,自己的生活誇張而浮華的寫出來拍出來,讓那群還不懂的生活和現實的年輕女孩子們意淫成自己的時代,這種做法,不論是於文學、於商業甚至是於道德,都是不厚道的。可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一點,沒人知道為什麼。
《小時代》小說和電影里到底講述了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這一點,似乎郭敬明自己的說法都不能夠完全的讓人服眾,而宣傳過程中小四粉們說郭敬明寫出了他們的內心情感世界,這種說法似乎也只是建立在過度個人崇拜基礎之上的。從小說中描寫的浮誇世界來說,不管是草根的林蕭、高傲的顧里、與世無爭的南湘在生活中是可以對位出人物性格的,所以年輕女孩子們可以一一的比對,把自己想像成此間的人物,但是小說中這三位女生的做法、行為、習慣、身世、思想、言語似乎都太「陽春白雪」的厲害,生活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那麼說話和辦事,只有宛如這樣的人物在生活中才是真實的寫照。也許現在的學生們的生活太枯燥,枯燥的他們的生活波瀾不驚,時代的進步讓這一代的年輕學生缺少對信仰、文化以及審美上的成熟度,所以他們只是一群智商不低,情商亂碼的一代人。於是郭敬明抓住了點,寫出他們想要的人物,於是,女孩子們開始瘋狂的膜拜,郭敬明成了神,實際上,他只是抓住了時代的空子,就像90年代的校園民謠,借著時代的契機,文藝了一把。所以如果《小時代》確切要講述一個時代的話,那就只是郭敬明個人特殊人生經歷的寫照,來虛構這樣一個時代的假象,藉助於年輕學生對於認知上的處女地,活生生的賺著錢,還能讓自己成為一個神。
《小時代》里的時代,並不是真的,它與當下的時代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如果社會真的是上帝創造的。郭敬明是《小時代》的上帝,但是那個世界裡,沒有人,只有幾個既定了人物命運而沒有生命的俊男靚女而已。
二、郭敬明是怎麼講故事的
《小時代》電影115分鍾,全片圍繞著顧里、林蕭、南湘和宛如四個人之間的友情故事,外加與簡溪、顧源、席誠、宮洺、崇光和衛海一群型男之間的愛情故事展開的。片子沒有涉及親情故事,因為這種類型故事不賣錢。友情故事成為核心,愛情故事成為調味料。故事的主線則是林蕭的菜鳥上位記。
電影中的重點是愛情和友情。但是郭敬明在表現愛情和友情上面,因為缺少了戲劇的推動力,缺少人物性格的構成,使得整部電影中的愛情和友情感動人的地方幾乎沒有。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郭敬明「全神」視角的想法,在他的筆下,他說「你們要有愛情,於是就有了愛情;林蕭你的愛情是這樣的,於是林蕭的愛情就是這樣的」,他筆下的人物是缺少靈魂的,是缺少人物本身的精神,這些人物不管什麼性格,都是太文藝,高高在上,說話做作,這些人物本來就是郭敬明捏造出的玩偶,外殼光鮮,實際上空如草莽。
從故事講述的角度說,郭敬明犯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忽略了電影敘事的均衡性。為了讓影片展現出強大的視覺沖擊力,硬生生的將那麼多人物塞進了電影里。他使用寫小說的手法在拍電影,這本身就是一種悖論。電影的講述方式是戲劇性的,是視聽性,而小說的審美藝術在於讀者的二次想像。直觀藝術遇到幻想藝術,本質的區別導致電影的故事不可能有小說那樣零散不堪。
實際上《小時代》的小說三部曲就是一種介乎於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下意識文學作品,可讀性很差,但是留出了非常大的幻想空間。這一點對於正在埋頭苦讀,生活中沒有色彩的中學生來說,就是一味良葯。郭敬明在電影中也是使用了一種近乎橋段拼湊的手法在講故事。《小時代1.0》分成上下部的主要原因,還是這種敘事方法不可能在兩個小時之內講完一件能夠吸引人,且帶來深刻思索回味的故事。郭敬明在寫劇本的時候,還算是做了一些功課,知道電影的敘事是按照情節點組合而成的。
影片敘事的情節點,按照戲劇性的要求,重要的一點是每一個情節彼此之間的關聯性要解決,另一個重要的技術要點是,不能神龍見首不見尾。這兩點,郭敬明都沒有做到。影片中雖然是以林蕭的工作過程作為主線,但是每一個關乎工作的情節點似乎都沒有融入到主線中去,從劇作的角度說,這些情節點都還是僅僅在表現一種情緒狀態,而非一種事件的推動力。在整個故事的講述中,男女之間的情感糾葛都過於「假定性」,幾乎沒有給足動機和理由。在小說的閱讀中,觀眾尚還可以花時間去仔細考量,而時間短暫的觀影過程中,這種假定的,沒有邏輯推動性的人物情感變化是缺少力量的。任任何正常人看都會覺得,本來就是把大配角的崇光,脫光了對著鏡頭詭異的表情做結尾,對於這個電影來書到底有什麼意義。而宮洺所說的從林蕭不穿高跟鞋身上看出了「美好」而送她一雙鞋子,與前文有沒有直接性的聯系。
郭敬明還犯了一個比較大的致命錯誤,那就是給出了線索而沒有去結尾亦或是說明。林蕭面試幻想與宮洺的親密接觸,到了終了也沒有交代林蕭是真的愛上了宮洺還是只是花痴的幻想;宮洺送給林蕭的戒指,中間出現了兩次,一次簡溪發現,一次聖誕節矛盾爆發,本是一個好的戲劇線,結尾處也被陽春白雪的雪地溫馨場面給弄沒了,到了也沒給出理由來。
另外一個於電影本身的問題就是人物的命運變化是幾乎沒有的。人物既定命運,沒有前史,性格形成沒有誘因,一切以假定性為主,是郭敬明小說創作的手法,從他的《幻城》到《小時代》,裡面所涉及的主人公幾乎都是沒有行動性說明的。郭敬明就是一個上帝一樣的說:「顧里應該是這樣的,於是顧里就這樣了,南湘是這樣的,於是南湘就這樣了」,《聖經》的開頭都這么寫。整個影片中,所有人的故事似乎都是林蕭的畫外音來交代的。在不是大師的導演手中,如此多的運用畫外音,確實是一個不會講故事的導演和編劇的最好證明。從側面說,郭敬明不會講故事,讓他真的成為了「渺小微茫的存在」。所以,如果拿著郭敬明小說或是電影中人物的塑造去挑毛病,肯定是罄竹難書的,但是如果你就是郭敬明的子民,你把他當上帝,那麼他筆下的人物,沒有一點問題。
郭敬明還是不會用電影的方式講故事,電影成片中所出現的邏輯性錯誤,以及指導演員表演情緒表現上出現的誤差,都讓人看的出,這位從不那麼地道的作家轉戰大熒幕的稚嫩和蹩腳。
你選擇信他,你就要信他。
三、那麼美的畫面是不是真的好
《小時代》的畫面絕對拍的是近幾年國產中小成本電影中最講究的。
初看《小時代》,每一個人都會被這種美輪美奐的畫面所吸引,甚至驚嘆。郭敬明對於畫面的構造和想法看得出他的天賦,《最漫畫》的畫風和風格相對於電影來說更具有優勢。在電影中,你可以看到郭敬明將鏡頭語言運用的相當復雜多變,這似乎是郭敬明急於想證明自己確實是一個專業的,懂行的導演,而不是作秀。但是表現的太明顯了,這些華麗的鏡像背後所反映的並不是郭敬明多麼專業,而是更加的不懂行。
電影《小時代》中幾乎可以成為一個攝影專業的教材了,推拉搖移跟,遠全中近特,長鏡頭,蒙太奇,逆光,剪影,對焦,散射,慢鏡頭,快切,似乎電影拍攝和剪輯上應該有的技術都在電影裡面找得到。郭敬明在《小時代》中用了一種比較現代化的影像方式來表現這個更加現代化的故事。這種現代化也僅僅是表現在了四格畫面,還有快切的MTV剪輯手法上。並沒有形成一種風格性的手法在電影中貫徹下來。鋪天蓋地而來的各種奢華影像,恰恰反映了影像與敘事之間的裂痕,而且裂的離譜。慢鏡頭和搖臂的使用在電影中似乎成了最大的亮點,相對的來說,郭敬明在電影中將視覺影像放大化的意義,主要還是為了表現出整部影片在視覺上的奪人效果,因為對於他的粉絲來說,小說的故事本身的意義並不是很大,重要的是那種奢華而浮誇的感覺,他就是要用這些與故事本身脫離很大的視覺沖擊力來再現一個小四迷們苦苦幻想了五年的虛假「小時代」的盛景。這一點,他做對了。
也許於小四迷來說,敘事本身帶來的愉悅感早已被更有敘事性的小說所消化掉。
商業上《小時代》成功了,這一點完全歸結於郭敬明發達的商業頭腦,《小時代》不管是從小說包裝,卡司挑選與配備,影像風格,還是從口號上,都做到了完全商業的無以復加。仰仗他十多年的粉絲積淀,他也完全可以冠冕堂皇的把這種商業吸金稱之為「青春的覺醒」。然而,《小時代》本質上的虛偽性和假定性,讓這部電影必然與小說一樣,不可能青史留名。電影本身所傳遞的價值觀和社會性折射,都與當下隔著王屋太行,借著滿山的風景,告訴你一個美麗的謊言。《小時代》是尊重讀者的,郭敬明和他的小說確實也是為讀者服務的,寫進了讀者的心坎,電影《小時代》也是尊重觀眾的,消費《小時代》確實也是比《不二神探》、《富春山居圖》值得那個票價的。但是《小時代》的本質是虛偽的,它遠不能拿著「青春」來叫嚷,它所謂的「青春」和「時代」,都是水中月霧中花,你以為就在眼前。
國產電影剛走上一個重視故事,重視電影本身的路子,恐怕,又要被這群自詡為神的人攪合了。

D. 急求幾篇經典的電影影評!!

《財迷心竅》、《省城裡的風流韻事》《茶馬古道》《梧桐相思雨》《風流戲王》《天下太平》《情斷上海灘》《皇太子秘史》《十八羅漢》《都市東游記》《燒餅皇後》 《鳳在江湖》 《策馬嘯西風》《談婚論嫁》 《花季雨季》以及影片 《情天大聖》等。

E. 一篇優秀電影的影評,(300字左右,好的有懸賞)

在這兩部電影了每種類型的影迷都會得到滿足。想看魔幻的影迷恭喜你找對了,這是一部偉大的俄羅斯魔幻電影,自成一派的魔幻歷史假設,不同於北歐,也不同於埃及,更與東方深化有著天壤之別。想看愛情,那就看看安東與斯維塔的師徒加隱澀的愛情吧。想看災難,最後時刻的大災難場面簡直可以和《2012》《後天》這樣的專業災難電影相媲美。想看懸疑,每次的靈異案件都讓你欲罷不能。更有安東與奧伽互換靈魂後,安東借用奧伽的身體與斯維塔的耽美場面。總之無敵了。
一直以為美國電影在大片方面已經無敵了,但現在看來,俄羅斯與其斗的旗鼓相當啊。謝爾蓋·盧科揚涅科(Sergei Lukyanenko)一個偉大的作者寫出了《守夜人》《守日人》《黃昏使者》三部偉大的作品。在我看來這三部已經超越了《哈利·波特》。希望《黃昏使者》也能出電影版。

F. 微電影《特殊交易》影評

《特殊交易》是導演姚婷婷的一部溫馨感人,接地氣的作品。

《特殊交易》講述了一個年僅八歲失去媽媽的小男孩,用五百塊壓歲錢請一位陪酒女冒充他媽媽去開家長會,讓陪酒女做出回家陪孩子的故事。小男孩和奶奶共同守護著一個秘密,就是媽媽已經不在了。

其中兩個主要人物各具特色,通過幾個道具和對話導演塑造了一個堅強,有自尊心懂事的小波和一個外表冷硬內心柔軟的外地打工陪酒女的形象。

類似這樣的故事,在真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導演將故事放在熒幕上一是為了想讓社會中像小男孩和陪酒女的人們得到關注。二是想喚醒觀眾心中那片柔軟的部分,珍惜擁有的親情。

首先電影運用了一種順序的敘事方式,一開始的充滿疑問直到最後謎底揭曉。影片的開頭設置懸念,為什麼一隻稚嫩的小手要給一個陪酒女五百塊錢。小波在學校主動拉陪酒女的手陪酒女上課不顧他人接電話大聲喊叫,小男孩的主動和陪酒女的漫不經心形成鮮明對比。

但當兩個小時時間過去後,陪酒女被小波的老師叫住,事情開始出現了轉折。同時在學校小波與同學起沖突陪酒女上前拉開小男孩時,觀眾彷彿看到了一個母性爆發的野獸,以一種暴力的方式展示出母愛。

推動了整片故事的情節發展,也為後面兩人關系更進一步做鋪墊,其中打完架後在老師辦公室的時候也能體現出陪酒女內心的轉變,導演運用對稱構圖,將打架雙方分在屏幕兩側,一側是花錢雇來請開家長會但是孩子學習成績很好的陪酒女,一側是晚上出去找樂子但是熊孩子的父親,兩方實力差距形成對比。夜晚走在路上兩人的談話使情節漸漸達到最高點。

故事的高潮部分陪酒女在酒店讀信採用一小段插敘,伴隨著小波的信,交代了事情最初的起因,補充說明了人物背景,並通過作文拋出一個個小細節的同時讓觀眾感受到小波對母親的渴望,對接下來陪酒女回老家重慶陪孩子做鋪墊的同時,也讓主題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G. 宮崎駿系列電影1—5(微影評)

「我到現在都想不起自己的名字。可是真是不可思議,我居然還記得你的名字。」——《千與千尋》

2005年,我上初中,沒有早戀,沒有叛逆。那時候最大的勇氣,不是逃課,而是把偷偷積攢下的早餐錢,在某個父母不知道的星期天下午,貢獻給街角的網吧。據說不太聰明的人,都不會打游戲,我就是其中之一,那時候,周圍此起彼伏都是游戲特有的聲音,而我,只會戴著個碩大的耳機,坐在網吧的某一角,看電影。而第一次去網吧看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千與千尋》。

如果有緣分一說,那麼這個電影,就是我最歡喜的緣分。一直到現在,整整十一年,心情不好時看它,心情好時看它,連影荒時,還是看它,循環循環,一不小心,就貫穿了我的整個青春。

「曾經發生的事不可能忘記,只是暫時想不起來而已。你永遠不知道,誰哪次不經意的跟你說了再見之後,就真的不會再見了。」

你讓我知道,食物,真的有很強大的治癒力量。

認識你很高興,荻野千尋,琥珀主,無臉男,還有,創造他們的,宮崎駿。

「我們的孤獨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彷彿是一個秘密,卻無從述說。」——《天空之城》

1986年它上映,我還沒出生。2005年認識它,橫跨十九年,直到現在,依舊熱愛。

手機里的音樂換了又換,只有久石讓的天空之城,聽了一遍又一遍,從未厭倦。到底是偉大的電影造就了偉大的音樂?還是偉大的音樂成就了偉大的電影?其實都不重要,喜歡它的無與倫比,才重要。

宮崎駿說「我想製作一部少年英雄為了夢想而不斷拼搏的冒險故事。當時我就確信這種題材對觀眾沒有吸引力。可我希望還能再製作一部描寫8、9歲少年英雄的影片。」我想,這大概就是這部電影誕生的初衷吧。

其實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座深藏在夜空雲層中的《天空之城》,我們偶爾會撥開雲層,充滿感傷地俯瞰著這個世界,靜謐而悲愴。

「很多事情都是命中註定的,就好像你會遇到什麼樣的人,經歷什麼樣的傷痛,最終如何離開這個世界,沒什麼能改變命運」。

希達,巴魯,朵拉,機器人,善良跟守護,都是無法復制的。

「離去,讓事情變得簡單,人們變得善良,像個孩子一樣,我們重新開始。世界這么大,人生這么長,總會有這么一個人,讓你想要溫柔的對待。」——《哈爾的移動城堡》

這個改編自英國的兒童小說家黛安娜·W·瓊斯的《魔法師哈威爾與火之惡魔》的原著電影,曾一度讓我掉眼淚。

友情與愛情,救贖與妥協,小心翼翼地呵護與掩飾,每次看完這個電影,就想要給哈爾一個家,一個可以四處遊走的家,打開門是社會,關上門是童話。陽光微盛,逆光可見縷縷細小的塵埃,洗三個人的衣服,擦地板,在陽光下放上鋪著干凈桌布的餐桌,照顧小火苗,如同守護愛人的心一般。

哈爾,蘇菲,卡西法,稻草人,馬魯克,成長跟陪伴,善良與愛,總是最溫暖的存在。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至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告別。」——《龍貓》

每次看完這個電影,都會被暖的一塌糊塗,又好像心裡下了一場雨,濕潤,清新,柔軟。很多情節像我小時候,外婆家門前的小溪,屋後的梧桐樹,小山坡,玉米地,下雨穿水靴,赤腳爬樹,頂荷葉當傘,大口啃水冰過的黃瓜....純粹的童心,懷念美好。

宮崎駿說,「有時候,我們會用『鄉愁』來形容成年人對童年時代的懷舊心情,其實,三歲五歲的小孩子也會有類似鄉愁的感情。甚至,每個年齡層都一定有。只是年紀越長,鄉愁的寬度和深度都變大了。」

「什麼時候我們開始無法像孩子一樣肆意地大呼小叫了?心裡的小情緒堆積得像山一樣高,直到溢出來。與其如此,不如永遠像孩子一樣。」淡淡的惆悵,淺淺的思念。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童心未泯。

皋月,小米,多多洛,橡樹,童真跟親情,是一個人最柔軟的懷舊。

「因為你,我願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不想成為你的包袱,因此發奮努力,只是為了想要證明我足以與你相配。」——《側耳傾聽》

今晚才看這個電影,滿滿的青春和溫暖的味道。喜歡倔強的月島雯和以做小提琴為夢想的天澤聖司。溫暖的沿海小鎮、圖書館、地球屋、溫暖的「country road」歌聲,還有那句溫暖的對白「總有一天要載著你翻山越嶺」。

這是一個離曖昧很近,離愛很遠的年代,功利的社會環境,造就了猶豫懷疑愛的我們。在各大播放器流連了好久,才決定看這個被我刻意落下了好久好久的電影。鄉下的夜晚很安靜,一個人坐在電腦前,很適合去相信一次,傳說中的愛情。

越長大越怯懦,我們不會尾隨一隻在電車上遇見的貓咪穿過長長的街巷,所以我們也就無法遇上那樣的一家店,有木馬,有男爵,有仙子和國王相愛的大鍾。 所以我們也不會有英俊的討厭男生送來遺失的便當,所以,愛情發生的合乎情理,所以,艷羨的理所當然。

「只要有你在我就會努力,我很高興我盡了力,讓我比以前更了解我自己。我不要變成你的包袱,我也早就想好了,要在背後支持你。」暖暖的告白,好矯情,好喜歡。

月島雯,天澤聖司,男爵貓,西斯朗,Moon,簡單浪漫,關於初戀,關於理想,少年不識愁滋味,甜酸的恰到好處。

很早以前我就說過,要把所有我喜歡的人,把所有我喜歡的書,所有我喜歡的電影,一個一個,慢慢地寫進我的故事裡。

一遍又一遍,宮崎駿的電影,看了那麼多年,到現在才開始為它碼字,很慚愧。那麼多經典的電影,才寫了五個,不過有人跟我說不要著急,慢慢來,我還有好多個三年,把它全部寫完,為它潤色,對於喜歡的東西,我一向極有耐心。

像趕場子一樣,心急火燎的提筆開寫,所以寫的很粗糙,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寫些什麼。就當是建立一個構架吧,添磚加瓦,總有一天,我會把宮崎駿的所有電影都寫上有我專屬特色的影評,不為別的,就圖一個,終生歡喜。

H. 求幾篇電影的影評。(觀後感)

經典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觀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之後,驚嘆於斯皮爾博格深厚導演功力的同時,一些東西似乎壓在心頭,用一個誇張些的句子來說就是——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80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出生的人,大概都是在紅色電影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記得小時候,一些電影,如《小兵張嘎》,《地道戰》,《地雷戰》,《閃閃的紅星》等片子是百看不厭的。更後來些,有了《大決戰》系列,更是讓人大呼過癮。同時,一種非常不好的觀念也油然而生,記得高中時,同宿舍的一位兄弟曾說,「真希望現在有場戰爭,那樣咱可以大展拳腳」當時大家也隨聲附和。在我們戰爭題材的電影中,有領導人的英名決策,有戰士們的奮勇殺敵,有敵人的狼狽不堪,貪生怕死,即便是在咱們最困難的抗日戰爭時期,依然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游刃有餘的消滅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及其走狗。真的如此嘛?我想我們的電影中至少缺乏了一個戰爭中必有的元素——殘酷。

從我們的老祖宗們開始,歷史、文化往往都是政治人物、英雄人物充當絕對的主角。在經典的古典戰爭名著《三國演義》中,如果從另一種層面考慮,這完全是部血腥的小說。在主人公們談笑間牆壚灰飛湮滅的同時,是千萬生靈的塗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六齣祁山……哪一場不是數萬甚至十萬的死亡。記得有一段,諸葛亮把司馬懿困在子午谷,放火燒,我相信諸葛的腸胃應該是很好,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個人間的修羅場。在我們的古典文學中,從來沒有一部是以一個士兵的角度來描寫一場戰爭的。5000年的文化,大概也只留下了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來以慰人心吧。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曾經有過兩次,戰士臨死時痛苦的喊著「媽媽!」,這大概是整部電影中最讓人感動的鏡頭,在一個正常人臨死時,想到的一定會是自己最親的人。當然英雄在臨死時總會喊出些偉大的口號的,如《勇敢的心》中,華勒斯被行刑前那聲雄壯的「FREEDOM」。在我們的電影中,每一個戰士都是英雄,因為他們臨死時都會喊著「為了新中國,為了共產主義……」。

中國的文化傳統,與西方有著本質的差別,西方人從很早時就提出了「人」的概念,在他們心中人的生命、權利、財產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出現最多的大概是服從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忠、孝、仁、義,所有這些都是對別人的,自我這個概念,在傳統文化中,是被摒棄的。 有了這種文化傳統,我想就不難解釋,電影中為了什麼,什麼獻出生命言語了。

西方戰爭電影中也有英雄的存在,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上尉,《兄弟連》中的文特斯上尉等等,但英雄只是電影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拯》還是《兄》,其實是一種群像的塑造,他們是從不同的士兵的角度來反映這場戰爭,這些人人中有心腸軟弱,膽小萎縮的新兵,有經驗豐富,視殺人如家常便飯的老兵。無疑,這種手法使得兩部影視,對於戰爭的描寫有了種立體式的洞察。在我們的《大決戰》中,我們只看到了領導者的決勝千里,深謀遠慮,與士兵同甘共苦,而戰士們也都是一樣的英勇無畏,最多也只能算是兩個層面吧。

總言之,我們的戰爭電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起著政治宣傳的作用,而美國戰爭片,則在揭示真實戰爭方面把我們遠遠甩在了後面。隨著國內的電影商業化逐漸普及,也許只有在票房的面前,才能真正反映中兩種電影被觀眾接受的程度了。
望採納

I. 老爸微電影影評,800字以上,急要,各位大神!!!

我們同學們觀看了《父親》這部微電影,分別是父女和父子之間關系的,從這兩部電影之中我們看到了人性之美。哪怕是社會底層的人,他們的外表可能醜陋,但是心靈都是美好的。我認為人的外表或者說是衣著並不是品評一個人的關鍵,關鍵的是一個人的心靈一定要美好,哪怕心裡並不完美,但是一定要美好,不能有歪風邪念,這樣的心靈就是純凈的、純潔的,這是我的第一個想法。

我有資格談談的當然只有父子篇了,片中的父親本來是一個負傷的退伍軍人,本來雖是痛苦,但也是榮譽非凡的一件事,我想這對於這個家庭已經經受了一次打擊。父親的兒子在童年是非常聰明的,經過藝術渲染之後,居然可以證明出能量守恆定律是錯誤的,這一切都讓人大跌眼鏡,在父親和全家人眼裡,這是一個只會非凡的孩子。全家人引以為榮的孩子,父親決定為這樣一個優秀的額自拍一張照片作為記憶。然而這個兒子長大之後確實令人失望的,抽煙打架,做一切不正當的活動,沒有了童年時候的天真和智慧。

父親在被請到辦公室後打了自己的兒子,他抽打的並不是兒子,是自己的心,是他那輝煌的過去和落魄的現在,是他那過去爭氣要強,現在卻不務正業,敗壞自己名譽的兒子。一怒之下,兒子出門了,自我奮斗的歷程當然是艱苦的,但是還好他有吉他為伴,音樂是他的夢想,他出現在大街小巷,在海鮮大排檔以賣藝為生,漸漸的成熟起來,有了愛待他藝術的人。但是好景不長,因為惹上了社會上的混混,又變得一無所有。父親也在漸漸衰老中,丟失了自己賴以為生的工作,沒人知道這個落寞的家庭,將來還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人說物極必反,回想世間之事,大致如此。

兒子遇到了貴人,有貴人相助,兒子得以在歌廳以及酒吧漸漸火了起來,然而賴以為生的正是他的音樂。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兒子在某些方面過去年幼無知,但是它的本質不是壞的,他真心對待朋友,才能有之後朋友的相助,他真心對待觀眾,才能贏得觀眾的好感,他書法的是自己真實的情感,才能讓世界聽到他的聲音。兒子已經成名,自然在物質生活上也有大的飛……這一切讓家裡人都是非常興奮的。終於,父親母親在電視上看見了自己的兒子,看見了那個小時候的神童,少年時的叛逆,成年後穩重、事業有成的兒子。父親決心去看他,他老淚縱橫,再次因為有這樣一個兒子而驕傲。

在迷亂之重,父親倒下了,在這樣一個孤獨的世界,只有兒子一個人唱著那首與孤獨的歌曲「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再變老了,我願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一生要強的爸爸,我能為你做些什麼,微不足道的關心收下吧。」這個時候,我也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在這個世界,真正愛我們的只有父母,我們常說母愛何其偉大,卻總是忽視父親的愛,父親的愛是偉大的愛,父親的淚是無聲的淚。我們應該對這種偉大的愛致敬,這種志願付出,不求索取的愛,正是我們應當學習的。仔細想想,我們曾經是否與父親爭吵過,是否傷過他的心。從現在開始,不要再傷害他,讓自己變成他在這個世界上最可愛的人,他們已經老了,我們卻還很年輕,珍惜每一刻與他們相處的時間。

我們在回家的時候,多與他們說說話,因為除了你,沒有人可以近距離的給他溫暖了。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通常是很高的,不要辜負了他對你的期望,讓你變得像小時候一樣,可以在別人面前炫耀一下,讓他提起你來會感到自豪這是對她養育你並默默付出之後,你給他最好的回報。他總說自己的光明世紀,實際上是希望你可以超過他,希望你在某一階段可以變得比他更強。他的目的是單純的,在你比他更厲害之後,他會憨厚的在幕後為你鼓掌,還會不斷地向別人解釋:「這是我兒子。」

只有你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重要,父親才會對你滿意,沒有一個父親會甘心自己的兒子不如別人,你現在應該做些什麼都是你自己的選擇,為了和父親度過最美好的時刻,現在就開始行動起來吧。

J. 來篇影評,有點內涵的電影,1000到2000字吧

《搏擊俱樂部》
看這部電影時間過得特快,不過也因大衛導演這次玩的得十分過火的臆想把戲,電影里在愛德華開始尋找皮特並在酒店裡與皮特談話曉得自己與皮特是同一個人時,這部影片就註定了有冰火兩重天的評論。在得知愛德華與皮特是性格分裂出來的兩個人時,看著電影的我和電影里的愛德華對這種事一樣目瞪口呆難以接受。估計很多人都會因為這個設定而無法接受。影像上,愛德華是愛德華,皮特是皮特。皮特的泰勒.德頓,很難和愛德華扮演的小白領想像為一體。嘿嘿,但這只是在感觀上難以接受罷了。反過來設想,如果《搏擊俱樂部》里沒有這個設定,愛德華與皮特不是同一個人,這部影片就只能淪為平平的牢騷之作了。在前半部時對愛德華扮演的白領生活的刻劃:在舒適的生活里失眠,在無法睡眠時只能不停地每晚搭飛機以求給生活一點變化。影像幾乎是在往死里嘲弄白領價層。當愛德華與皮特在飛機上相遇時,就是自殘與毀滅的開始。『搏擊俱樂部』這個俱樂部的成功運作建立在一個小白領的分裂自殘上。

導演把這個很難圓場的故事,用他的鏡頭語言,表達得完美無缺。在愛德華還沒遇上皮特時,他們有一個在機場電梯擦肩而過的鏡頭。看完電影重新想起這個鏡頭時有點疑惑。莫非這個互不理睬在人群里的『擦肩而過』,也是一個臆想影像么?嘿嘿,在心理學上確實存在這種精神分裂後的『實體虛像』,這個別人感受不到的虛像對已產生心理病變患者的影響不止是在感官上認為是實體,潛意識里也會感覺得到這個『實體』的存在。也就是說,在愛德華搭上飛機開始,他已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精神分裂者了。電影在皮特照鏡子時,鏡頭忽然激烈左右晃動起來,在沒看到結尾之前,並不知這個晃動鏡頭的意思。在愛德華意識到皮特和自己是同一個人後,在回憶里重放這個鏡頭,照在鏡子里的居然是愛德華本人。十分有意思。

像我們這一代,生長在中國大陸里的小青年,對這種極度憤世嫉俗的電影幾乎是完全沒有防疫能力。《猜火車》如是,《兩桿老煙槍》如是。和《搏擊俱樂部》一樣,說出了『我們都垃圾』的心聲,看到了和我們一樣麻木不仁的面孔,生活是一坨狗屎,我們是一堆屎蛆。如《搏擊俱樂部》那般,自殘與精神分裂,絕妙的逃避與反擊手段。不過這個過火的臆想,除了讓影片整體緊密難分,更令我對影里的人物生出幾分妒忌情緒。就算我發瘋了,也絕沒有這種恣意發泄的機會。『搏擊俱樂部』在電影里如同宗教那般形成體系之後,也在我的心裡落地生根。拋下物質與肉體的生活,讓精神的空間無限放大之後,享受著沒有束縛的自由,靜靜與愛人攜手等待毀滅的到來。存在現實里一切事物都可以在無畏的精神力量發動下成為虛像。這個俱樂部,代表了我的精神家園,我的烏托邦。

禁言,無需向別人表達自己內心有何感覺。這樣活著的方式,正是咱大部分人在現實里過著的方式。而『搏擊俱樂部』要會員必須遵守的守則正是:「搏擊俱樂部的法則之一,不能談論搏擊俱樂部 ;搏擊俱樂部的法則之二,不能談論搏擊俱樂部。搏擊俱樂部之三,不能談論博擊俱樂部!」當皮特對會員強調這個『不許談論』時,會員們都臉泛微笑。看著居然有種禁言束縛的興奮。不知導演是否在嘲弄工人階層在自己的精神領域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話語權。『搏擊俱樂部』正是由白領們組成的地下博擊會。但無論導演想嘲弄誰,電影里泰勒.德頓說出的對白及他的世界觀,讓觀影的我們感覺自己正借著皮特的口,說著自己由衷的心裡話。他所做的一切,對觀影者是醐醍灌頂也好,產生共鳴也好,在皮特冷酷的表達中,我們如同蛆蟲那般一無是處地在這冰冷眼光里尋找可以躲藏的蔭影。無論誰,都不配說自己握有話語權。『不許談論』,記住,不許談論。當談論正為禁區時,破禁與別人談論時的快感才會十分剌激,這也是『搏擊俱樂部』越來越龐大的原因。嘿嘿,嚴禁的那一條,每個人卻十分樂意去違犯。電影里的這種心理設計十分有趣,到位。

皮特與愛德華,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皮特的長相是愛德華臆想出來的,也就是說,在影像里出現的皮特,根本就是愛德華一個人認為應該長成這樣的皮特。但眾人認識的那個皮特,卻是愛德華本人。這樣說起來很繞,但事實就是,俱樂部會員看到的搏擊會精神領袖泰勒.德頓的模樣,是愛德華的樣子,而愛德華認為泰勒.德頓的模樣,是皮特的樣子。這樣說起來十分簡單。但,他倆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人物?這問題又泛復雜了,在搏擊俱樂部的會員眼裡,只存在著一個人物,他就是泰勒.德頓。他的模樣正是愛德華。而愛德華自己本來真實性格的身份,在眾人眼裡是不存在的。嘿嘿,電影把這個繞腦筋的問題玩得十分盡興,『搏擊俱樂部』是由愛德華的肉體及皮特的精神組成。在電影里出現的兩個人物,咱不可以說誰是不真實存在,也不可以說誰是真實存在的。至少愛德華扮演的小白領至死也不認自己會是泰勒.德頓。只是覺得自己很奇怪罷了。

當明白電影里兩個男主角是同一個肉體時,就可以理解『搏擊俱樂部』的意義了。非常明顯,在愛德華扮演的小白領晚上失眠搭飛機四處去的時候,已在飛機所到之處建起了一個個『搏擊俱樂部』,每一處地方都有著和他一樣,失眠,對物質生活極度厭惡的白領們,通過在搏擊會里與每一個人單挑的過程,讓肉體的疼痛給麻木的精神打上一注興奮劑。慢慢地把搏擊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當泰勒.德頓的俱樂部在慢慢形成氣候時,愛德華在驚嘆,皮特這小子正在建立一個軍隊。在電影里看到『軍隊』這個詞的出現時,咱觀影的諸位難免會把泰勒.德頓的意圖與政府聯繫上。和政府絕沒干係,泰勒.德頓的軍隊。他想毀滅的不止是對方,也是已方。所有物質性的東西,泰勒.德頓都要一一的破壞掉。在結尾時他把自己俱樂部所有的人都召集在爆炸地點,就可以看出了他的意圖。不過他對俱樂部幫眾的編制方式,確實是用著軍隊的那一套,每個人都沒有名字,只有編號。絕對的服從俱樂部每一個破壞計劃,而不是服從泰勒.德頓本人。這樣一來,俱樂部的每一個人,都像泰勒.德頓一樣,為了自己的精神而戰,而不是為了泰勒.德頓本人的意圖而戰。皮特扮演的泰勒.德頓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是在說出大家的心聲,而不單單只是代表著泰勒.德頓本人。十分有意思的是,泰勒.德頓的對白,也是代表著觀影者的心聲。絕妙的煸情,天才式對民眾的控制。

諷刺與嘲弄,是這部電影的基調,電影在愛德華握著女主角的手,挺著吞槍後仍不死去的肉體歉意十足說「你在我生命最奇怪的時候遇上了我。」在一棟棟知名大廈的倒塌中一起結束時,我們或許會原諒了導演這種往死里來涮的調調,一起記住這個悲情無比,只有女主角一人曉得他存在的愛德華。

我們都不是精神領袖皮特,我們只是那個以為別人知道自己存在著的愛德華。

閱讀全文

與電影微影評合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