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年學什麼技術比較好呢
1、臨床醫學
就業情況:
從近年的高考錄取分數上看,醫學類院校和專業的錄取分數普遍較高。據陽光高考平台數據顯示,臨床醫學專業的就業率在80%至85%之間;畢業生規模約在65000至70000人。綜合醫學類各專業近三年的情況來看,就業率基本處於75%至80%之間。
2、計算機類
就業情況:
就業計算機類專業應用性廣、交叉面多,覆蓋社會各行各業,這就決定了就業領域非常廣泛。據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就業率區間在86%至90%之間。那麼,哪些專業人才受到市場青睞?如軟體開發方面的高端人才缺口很大,就業薪金亦不菲。
3、土木工程
就業情況:
土木工程方面的專業人才遍布國民經濟建設的各條戰線,可以說沒有土木工程,就沒有我們日常生活的最基本條件。你住的房子,乘坐的地鐵,參觀的場館,享受的休閑場所,無不與土木工程緊密相連。
高鐵、活動場館、城市軌道交通、南水北調等項目的建設中,都遍布著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任何基礎設施建設,都離不開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智慧。
4、會計專業
就業情況:
根據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公布的2020年本專科專業就業狀況,會計學專業本科畢業生規模為10萬人以上,就業率在85%-90%之間。男女比例:男生25%;女生75%。從數據可以看出,該專業的畢業生規模較大,總體就業情況尚可。
5、財務管理
就業情況:
就據陽光高考平台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規模為60000-65000人,近幾年全國就業率區間為85%-90%。該專業本科生畢業後也可以選擇學習深造,報考碩士較集中的專業有會計學、會計、工商管理、企業管理等。
6、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
就業情況:
機械行業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基礎行業,很多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機械類行業的技術支撐,如航空航天、船舶製造、建築機械、農業機械等等,都需要機械行業來幫助製造基礎設備。它可以說是國民經濟的「裝備部」。
7、國際經濟與貿易
就業情況:
就據陽光高考平台數據顯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規模為8.5萬至9萬人,近幾年全國就業率區間為85%至90%,屬於就業率較高的專業。
8、信息安全專業
就業情況:
在互聯網大數據的影響下,信息安全問題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這個行業也肯定是很火爆的,是比較有就業前景的一個專業。在這方面,一定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勝任這個崗位,畢竟這是一個技術崗。
9、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就業情況: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目前是熱門專業,比較好就業。未來5年,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電力五大豪門(大唐、華能、華電、國能投(國電和神華合並)、中電投),電力四小豪門(華潤、國華、國投、中廣核),涉及到國家經濟命脈,「壟斷性國企」不會有太大變化。
電網效益比較好,電廠雖不如電網,但工作穩定,多數電廠工資還可以。因此,電氣及其自動化依然就業強勢。
2. 電影《下一個奇跡》觀後感
《下一個奇跡》講述的是一名原本被社會視為一無是處的人,靠自己的力量,突破層層困境,實現夢想的勵志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下一個奇跡》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下一個奇跡》該影片講述了男主梁凱恩在親情、友情、愛情的鼓勵下戰勝自己並獲得了新生。生活中像梁凱恩這樣通過不斷努力並獲得成功的勵志故事並不少,但真正付諸於努力忍受得痛苦的過程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
看到影片中梁凱恩的努力,讓我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但因為一次次的意外,我卻迷茫了。曾經的自己也將一個重要的人作為激勵自己的動力,從學渣成為學霸。可當成功的那時,他卻去世了。梁凱恩還有一個追求的人生目標。一個在上海舉行「五萬人演講會」證明自己的夢想,但我卻失去了追求的目標。自甘平庸,豈有不貶之理……
當遭到工作的失敗和May的拒絕,梁凱恩的卓越在於態度、不懈的努力與堅持。他的人生因信念而具有意義,梁凱恩的拼搏,讓我感到自愧。就算我擁有天賦,但如果我沒有足夠的努力,連拼天賦的機會都沒有。
影片中最觸動我和梁凱恩的,應該是May拒絕告白時說的「十年後,你仍一無所有」。
如今的我,依然一無所有,談何成功……
看到梁凱恩站在上海演講的那時,自己也想有一種創造下一個奇跡的沖動。不再讓愛著自己的人失望,也不甘於平庸。
新的生活開始了,人生的決定權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我要創造下一個屬於自己的奇跡。
傾夢的各位朋友大家好,在昨晚那個北國的雪夜,我又看了一遍我最喜歡的電影《下一個奇跡》!
每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就像當初看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第一次看只知道捧腹大笑,覺得很好玩,第二次是談戀愛的時候看的,潛意識里有種說不出來的悲哀,第三次是剛畢業的時候,竟然看的不知所措,冥冥中命運好像是安排好的,你要做至尊寶,你救不了那個你愛的人,如果你要做孫悟空,那你必須放下人世間所有慾念,走那條艱難危險的取經之路。哎,一時想想,入戲太深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下一個奇跡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男主角梁凱恩,曾經患有嚴重的鬱抑症,高中都沒有畢業,甚至兩次輕生未果,在路邊當小攤販一夜被警察追趕七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最後卻成為亞洲超級演說家,國際行銷大師,任超越極限集團董事局主席,中國企業家集團董事長,擁有14張國際講師授證。沒看《下一個奇跡》這部電影之前,我有點震驚,是什麼原因可以使他變得如此強大,難道是打通了「任督二脈」,一飛沖天沖天,創造了無數奇跡。直到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才知道梁凱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或許有一種自然法則叫吸引力法則,宇宙中最強大的磁場,可以把所有的人和事都吸引到他身邊來才造就他的。雖然我在一定程度上也認可這種法則,但是還是更加相信他是因為一個人改變的,May,陳sir的情人,是她告訴他,她相信他有一天會比陳sir有錢,也是她在他業績倒數第一的時候給與他鼓勵和支持,一個成功的男人必須得有一件戰袍,並在里胸口最近的地方寫下他要實現的目標,這戰袍是她送的。就這樣一個鬱抑症嚴重的男孩,他心裡的那隻烏鴉正因為May的存在而飛離了他,讓陽光灑向他,充滿陽光的男孩是快樂的。哪怕最後他替她背了所有的黑鍋,哪怕打擊他再過十年也養不起他的話,他都依然告訴她,將來會在上海舉辦5萬人的演講大會,那時候希望May能嫁給他,我相信這就是愛的力量,當一個男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也許他的內心非這女孩不娶。自然,為了達成不可思議的目標,前途再漫長再煎熬再怎麼迷惘,他都有辦法達到目的地,完成他的目標。
這就是我想說的,獲取力量的方式源自於改變,而很多改變總是讓我們始料未及,一個人要改變,必定有很多的因素促使他這么做,比如父母的期望,比如愛情,比如恥辱後的反擊,比如對境遇的極為不滿,比如一場事故.....無論哪一種促使一個人改變,我相信那是刻骨銘心的.....這便是天時地利,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的提升自己。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隨著年齡閱歷和境遇的不同,每一次看同樣的電影,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真的是一部,可以帶給人力量的影片,大家可以抽空看看,一起交流。期待各位來稿!
下午,公司員工按事先學習計劃要求,觀看勵志電影《下一個奇跡》,《下一個奇跡》主要根據超級演說家梁凱恩的真實經歷改編,將一個鮮活生動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展露在觀眾面前。
身患憂鬱症,要麼是放棄自己走上不歸路,要麼自我救外始終讓他無法釋懷,成年後歷經的人生離別、愛情糾結和家庭隔閡等苦難令他患上憂鬱症,但慶幸的是在親情、友情、愛情的支持下,Rocky最終戰勝自己走出來,並通過不斷激勵自己前進,開創了事業和人生的高峰。雖說這個過程在一部電影的時間里完成,是顯得有些太快,不過這個過程,卻是亞洲首席超級演說家梁凱恩真人真事改編來的;這個過程,是一個勵志心靈的過程;這個過程,告訴那些還把自己埋在曾經的陰影中痛苦不已卻不肯走出來的人們,告訴那些正在遭受挫折經受痛苦還無從選擇的人們,告訴那些不敢面對未來仍在自我沉淪的人們,沒有誰放棄你,只要你自己不放棄,自我認可,積極地向著你的目標前進,就會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自我價值,就會有希望,就能獲得快樂,特別是劇中Rocky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你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你一定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不要讓這種痛苦再陪伴著你了。」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後大多數員工認為電影主題突出,立意深遠,可操作性強,很受啟發,有的員工說:電影中的情景很熟悉,有的員工說:很感動,有的員工說感謝公司給大家一次受勵志啟發的培訓,有員工說感覺只有一個字:好,有的員工也說看了最大的感覺是做人做事要以誠為本,還有的說:作為領導要以身作則,像電影中的Rocky一樣,組織沒有完成任務,自己先吃下蟑螂。我也覺得電影中的團隊精神很值得學習。
從大家的觀後反映中可以看出電影《下一個奇跡》對員工有很好的啟迪,有很好的教育培訓的作用,對於這種新的培訓方式對我們公司培訓是一種很好的嘗試,事實證明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公司組織觀看了一部心靈勵志電影《下一個奇跡》,看後讓人很振奮,這不僅僅是男主角的出色表演,而是對於正在追夢的,並渴望成功的人來說,就是一碗心靈雞湯。
《下一個奇跡》是根據演說家梁凱恩的真人真事改編,主人公ROCKY是身患抑鬱症的人,他曾經9年換5所學校仍未畢業,憑借自己的努力數學考了第三名,卻被老師和父親懷疑是作弊,離開學校後,他在快餐店打工,直到遇上改變他命運的MAY,他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經過十年努力,實現了自己在上海舉辦五萬人演講的夢想。
他的成功史詩艱辛的,也是幸運的,他之所以能成功與他樂觀自信的性格,超凡的領導能力和執著的目標是分不開的。
首先他的執著和自信,他是個未上過大學的人,最後卻憑著自己的努力成了銷售冠軍,所以我們不知道自己有多強大,也許有時候壓力是我們成功最大的動力。
其次團隊合作,他靠自己堅定的信念和超凡的領導能力,感染者自己的團隊,為了激勵大家完成任務,他當眾吃下蟑螂,雖然這只是個小舉動,卻讓大家看到了他的責任與擔當。
最後堅定目標,梁凱恩曾說:「只有當我擁有不可思議的目標,才能產生不可思議的結果。」十年來他面臨許多的困難,卻從未放棄希望,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復雜,夢想的堅持需要耐心和毅力。梁凱恩的成功鼓舞人心,他的成就就告訴我們,如果你想要得到從未得到的東西,就要付出你從未付出的努力,只有這樣,下一個奇跡才是你!
下一個奇跡,深刻感觸;不是感觸主人翁最後成就了什麼樣的成績,也不是感觸主人翁為了什麼而努力,我在本片中感觸深刻的是他身邊一直支持和鼓勵他的朋友家人,我認為他的成功不是偶然,也不是完全因為他努力,我認為最主要的是那些他在點點滴滴中積累的朋友及擁護者; 看完這部片子讓我想到曾經看過的一本書【人脈】:人脈就是命脈,人脈就是財脈。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中心曾經發表一份關於人脈關系網路的調查報告,其結論指出: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他的專業知識,而87.5%來自他的關系網路。 毋庸置疑,在當今時代,人脈已經成為一個人獲得成功與財富的必備要素。
一個人一旦創建了有效、豐富的人脈關系,他也就擁有了成功的基礎;其實想想我們現在這些人,活的都那麼現實,人與人之間的那份純真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什麼事情都看的那麼復雜,那麼的有心計,似乎無論是干什麼都要仔細的揣摩他到底是什麼意思,活的多累啊。什麼金錢、地位、名譽、馬屁都變成了實際,其實也不奇怪,在這樣的現實社會,自然而然的就會有著現實的人,外在的真的就那麼重要嗎?什麼事就非得看的那麼實際嗎,把別人都看成是壞人,你自己呢?你可曾想過啊?說的可能有點過激了;其實我只是想表達一個意思,我們都還年輕,我們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都需要有這樣的朋友親人,珍惜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未來的路上讓我們都相互扶彼此一把吧!
四月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這是我最喜愛的季節。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我隨《教育周刊》的小記者們在咸陽老電影院觀看了一場電影——《下一個奇跡就是你》,看完電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故事講的是一個高中讀了九年都沒有畢業的人,唯一一次靠自己不懈地努力,數學考了第三名,卻沒有人相信。同學、老師、父親都說他是作弊,唯有他的妹妹相信他。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換來的不是贊賞的目光,也不是鼓勵的話語,而是冰冷的兩個字「作弊」,無論任何人都會受不了的,更何況是一個差生。沒有人能理解他,他不想再這樣子生活下去了。他下定決心要自己創業當老闆。他在肯德基當過服務員,在地攤上買過皮帶,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成為了一個公司的推銷員,而他非常信任的老闆卻騙了他。他背著幾十萬的債,父親把自己退休的錢、給他准備結婚的錢、他妹妹的嫁妝全都給了他。他把債還清後決定東山再起。他和朋友經歷了多少坎坷與波折,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舉辦了「上海五萬人演講會」。天哪!梁海恩創造了人生的奇跡。
誰能想到,當初一個服務員,一個擺地攤賣皮帶的小販,一個高中讀九年都沒有畢業的人竟有如此偉大的成就。這就是我心情不平靜的原因。
我想到了自己,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不是也遇到過各種困難,可我是怎麼對待的呢?我總是繞著困難走,沒有梁海恩那種不怕失
敗、不怕波折與坎坷的精神和毅力,所以我現在的學習成績和做事能力都不令人滿意。影片中的主人公感動了我,為我做出了榜樣。我要像他一樣堅持到底克服困難,創造出我自己的奇跡。我相信------下一個奇跡就是我!
這部根據台灣超級演說家梁凱恩為原型製作的電影,從主人公17歲得猶豫症講起,迷茫、彷徨、開始上進、事業起步、自主創業、到最後取得成功。
觀看這部電影後,感觸頗多。我們在工作中存在著迷茫,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要從何發展、如何發展,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一直彷徨。這是為什麼,是因為我們沒有給自己定下一個明確的目標,沒有因為這個目標而一直堅持下去的執著、勇氣和決心。
我們在為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奮斗的.途中,會經歷無數的挫折,會經歷痛苦、低迷、恐懼。我們要選擇自我鼓勵,自我認可,學會跟他們相處,堅定自己奮斗的信念,不斷的繼續前進。不要因為失敗,而在痛苦中自我沉淪,這樣永遠走不出痛苦的陰霾。我們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但我們一定要成為世界上最會鼓勵自己的人,因為如果我們有夢想,而不鼓勵自己的話,那麼就不會有其他人來鼓勵你。
影片中,主人公為自己定下了在上海突破5萬人演講世界紀錄的遠大目標,這個目標最初讓他的朋友,同事都覺得遙不可及,難以實現。可主人公堅信,這不是天方夜譚,這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實現的。他給自己的目標定下了十年的期限,在這十年裡,他不斷的奮斗和努力,堅定自己的信念,克服種種困難,不斷的為這宏偉的目標積存能量。終於,在他的第十個年頭,夢想實現了,成功的在上海舉辦了5萬人演講會,打破了世界紀錄,達到了一般人難以完成的成就。
奇跡來自熱血沸騰的目標!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敢設定太大的目標,害怕承受目標未達成時所帶來的失望。人生不是大膽的冒險,便是一無所獲,要為自己創造奇跡。
我們每個人都能是一個奇跡,經歷過不好的才能更體驗到美好。我們應該在自己的內心刻上自己一生的目標,當自己實實在在地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和明白自己要做什麼,自己已經在接近夢想了,我們要在有限的時光里,盡情燃燒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活得精彩。
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
這個社會上很多人為了溫飽、生活、更優質物質生活,為了一開門就隨之而來的房貸、柴米油鹽買單的壓力而工作。深陷在生活的泥沼里長嘆一聲生活的乏味,每天不到遲到的邊緣絕不會提早趕到辦公室……
很多人看了下一個奇跡都會感慨夢想的力量,在我看來下一個奇跡更是描繪了兩種生活態度的結果。考試「作弊」風波讓當年不知愁滋味的梁凱恩負氣毅然離開學校,面對父親的不理解選擇叛逆的過活。當面對父親提出的房租壓力,他不得不選擇每天8塊錢的工作,不得不到街頭去擺地攤……對於梁凱恩來說進入傳銷組織遇到了他愛的人就是他生活的改變的開始,是什麼讓他有最後擁有那麼大的成就?並不是每天在哪裡喊喊口號就可以成功,是擁有夢想的力量嗎?我們可以剖析來看,成功背後是些什麼。
每天不斷接受各種各樣的培訓,不斷的在學習中獲得知識。影片里有一個小小的細節讓我很欣賞,當梁凱恩遇到客戶對填寫問卷調查表拒絕的時候深深一鞠躬引起一定效果後,他發現了這點不光讓自己在行為上有所改變,並且推向了自己的團隊,開動腦筋不斷的總結,在每一次突破中找尋進步的空間。貫穿在整個影片里都可以看出團隊的力量,梁凱恩在總結出來的東西可以很好的分享給他人,並且可以發現自己團隊里的人員閃光點,可以放手讓自己團隊去做,讓他們無數次的智慧得到發揮。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重復著自己的夢想每天告訴自己我要的是什麼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沒有一個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該往哪裡走,小的時候我們會說我要做醫生我要成為航空員……
而現在的自己不過是身價幾千或者幾萬,生活在社會最貧寒的地步,不用羨慕已經成功的人,如果想要就去努力如果想要就去改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沒有什麼是一定的。如果你目前是個貧寒的人而你依然重復著讓你貧寒的生活軌跡,那麼貧寒下去就是一定的。
沒有什麼不可能只要願意去面對、去總結、去改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
第一次看關於梁凱恩老師的 《下一個奇跡》這場電影,內心是非常激動、無比震撼的。一個得了憂鬱症兩次自殺的人竟然可以做到那樣一個奇跡的成果,讓我們不得不去反思。
看這樣的一個勵志的電影,看到的不只是Rocky得憂鬱症兩次自殺追求愛情創業成功這樣一個震撼人心的一個故事。故事固然震撼人心,但我們需要的是學習到Rocky成功的方法。成功的前提需要我們有成功的渴望。你渴望的程度,是你能力唯一真正的限制。我們的大腦只能裝一件事,你不是充滿渴望,就是正在充滿恐懼;你要想盡一切辦法讓你的渴望大於你的恐懼;這樣無論你遇到任何挑戰,當別人不看好你的時候,你仍然可以看好自己;奇跡首先來自於你強烈的渴望,而這時可以培養出來的。劇中Rocky對著鏡子說:「你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你一定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不要讓這種痛苦在伴隨著你了。」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唯有不可思議的目標,才可創造不可思議的結果,當Rocky說要在上海舉辦一個5萬的演講會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相信他能實現這樣一個目標,但是他做到了。有了目標你才會有方向,每天堅持不斷的對自己說出來自己的目標,就像給機器加油一樣,去給自己的信念加油,堅定目標。
團隊同樣如此,同樣需要制定目標,有了目標團隊就有了凝聚力,一個團隊就有了自己的魂,這時候你的團隊是積極的,向上的。所有人都朝著這一個目標自覺的去努力、奮斗。團隊領導需要做到以身作則,當團隊成員都非常努力卻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的時候就要像Rocky一樣,率先吃掉那惡心的蟑螂,當看到這點的時候相信大家內心都是非常震撼、佩服的吧。員工佩服你的時候那麼你就有了吸引力,周圍的所有人都會向你靠近,越聚越多,團隊越來越壯大。
不知從何時開始,影視作品變得越來越機械化模式化,千篇一律的題材,似曾相識的劇情,讓人覺得好多作品就是把劇本里的人物換了個人名,就流水線一樣的被搬上銀幕和熒屏。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影視行業整體創作力的匱乏讓一個好故事變得千金難求。有什麼故事,是比真人真事的親身經歷更真實、更感人、更具震撼力和說服力的呢?電影《下一個奇跡》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下一個奇跡》是一部完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故事的主人公Rocky的人物原型就是台灣超越極限集團董事長,亞洲超級演說家梁凱恩。電影完全還原了梁凱恩從一個深度抑鬱症患者到跨國集團公司總裁令人難以置信的人生歷程。梁凱恩用了十四年的時間,從一個試圖自殺的失意青年奮鬥打拚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超級演說家。電影《下一個奇跡》將梁凱恩的成功經歷搬上大銀幕,對當下正在職場生存和准備下海創業的年輕人都具有非常現實的指導作用。
如同電影的名字一樣,梁凱恩的成功就像是一個奇跡。誰也不會想到,當年高中換了5所學校讀了9年都沒有畢業的梁凱恩能夠成為日後的納斯達克上市的跨國集團公司總裁。從一文不名到身家過億,從被社會拋棄到造福人群,梁凱恩是怎樣完成這些轉變的?我們都可以在電影《下一個奇跡》中找到答案。人,最重要的莫過於目標,最難得的莫過於持之以恆的信念。具備了這兩點,想不成功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梁凱恩送過外賣,擺過地攤,他曾經賺8塊錢一小時的工資,也被人輕視侮辱過。正在走投無路彷徨失措的時候,一場神奇的演講魔術般的改變了梁凱恩的命運。正是這場演講讓梁凱恩意識到找到人生當中的目標是多麼重要。此後,無論是遭遇職場陷阱、愛情的打擊,還是創業途中遇到的種種艱難險阻,梁凱恩都不曾後退。他只是緊盯著自己的目標,對前進途中的種種障礙視而不見,最後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就是《下一個奇跡》要告訴我們的,要成功,就要先找到目標,然後為了這個目標持之以恆的努力奮斗,夢想就終會有實現的一天。
3. 精武風雲電影觀後感
《精武風雲》集結了陳嘉上、劉偉強、甄子丹三位目前華語電影界極具票房號召力的腕級人物,堪稱“金三角”組合。下面是我向各位推薦的精武風雲電影觀後感,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有句話說的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這句話如果用在這部片子上,那是最確切不過了。正所謂票房好的不一定是好電影,好電影很多票房都不好,這部電影顯然屬於前一種。整部影片看下來,交代的不明不白的地方有很多處:
1、陳真剛到卡薩布蘭卡的時候,莫名其妙的出現在樂隊的鋼琴手位置,倘若一開始就是這樣設計的話,那也倒罷了,可是從後來他的表現來看,明顯是不是這樣的:在他彈出國際歌的時候,方晴表情略微驚訝,顯然她並不認識這位鋼琴手,因為原本的鋼琴手是那個最先在台上唱歌的黑胖子,陳真應該是臨時自己躥上台去的。而僅僅幾個呼吸的時間,那個黑胖子就在鏡頭中不見了蹤影,光剩下陳真一個人。但是,樂隊的成員能在台上隨意換么?更別提後面他彈國際歌的時候,其他樂隊成員還立刻給予完美配合,表現跟合練了多少次似的,似乎跟他非常熟悉,這該如何解釋?
2、國際歌的產生前提恐怕編劇沒有考慮進去:國際歌號稱無產階級戰歌,這幫冠冕堂皇的人顯然不符合這個身份級別,更別提一起端著酒杯,面帶笑容的合唱了——國際歌不是舞曲,即使對日本人的囂張跋扈有所不滿,但利益、政治所驅,其他各國“友好”人士也不會公然在那種場合下出聲合唱、瘋狂鼓掌、大聲贊嘆。如果換做其他舞曲(哪怕是馬賽曲也行啊,就當那些鼓掌的外國人都是法國人好了)倒還可以接受,唯獨這個國際歌因為背景因素太明顯,放到這里顯得很突兀。
所以說,1和2雖然是劇本為了配合陳真的出場而做的鋪墊,但因為過於刻意的忽略了一些實際情況,反而顯得不太合適,或者從商業角度考慮劇本劇情的因素過於濃厚。
3、陳真彈了一曲國際歌,同時引起了劉禹天和方晴兩個人的主意,實在是太過於順利了。方晴倒也罷了,她是日本間諜,敢在這種場合下公然對日本人做出挑釁行為的人,她關注一下也理所當然;但是以劉禹天當時的身份,這就有點不太合適了:首先他能混到那個地步,手腕自然非同一般,從表現上看,他根本不怕日本人,所以他能公然替陳真解圍,後又公然結交,並使之成為自己的合夥人。說到這里,很多人想必也會有這么一個疑問:陳真的魅力真的這么大么?能讓這么一個有能力、有權勢的人對他一見如故?後面他曾提到自己也做過警長,難道他認識陳真?可後面的表現完全不像啊!此是兩者關系交代不明的缺憾之一。
4、缺憾之二:影片中表現出了劉禹天對陳真的著意拉攏,前面提到的情況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賭場上的言行也證明了這點,讓他搬到自己家住說明他對陳真極為放心,憑什麼?僅僅是一句“法國回來的兄弟”就能做到這個地步?如果是,太牽強,如果不是,依舊太牽強:要知道,在賭場賭錢的時候,劉禹天還著意看了陳真的腕部(電影在這里給了特寫,而且在影片一開頭交代了,具有這種印記的是一種特殊的人——赴歐的華工。),眼神中也不像在舞廳的時候那麼和諧大方,應該是在仔細觀察陳真言行舉止,單獨看來沒什麼,但結合前後順序再看的話,就明顯有矛盾了:既然在舞廳的時候劉禹天已經知道他是法國回來的兄弟,那麼在知道之後還給這么一個特寫是何用意?要知道,舞廳中陳真用的是右手端酒杯,左手一直揣在兜里,而在賭場,給的特寫則是左手!劉禹天到底是根據什麼,一眼就確定他是“法國回來的兄弟”?
解決方法:賭館一幕如果和舞廳一幕調換一下順就好了。這樣,有了在賭館中的映像,劉禹天對陳真有深刻的映像自然不在話下,也交代清楚了為什麼會知道他陳真是“從法國回來的兄弟”,既然知道他的身份,以後再刻意拉攏也在情理之中了。
5、一幫愛國志士在報社商量的時候,我們才知道陳真是故意要到劉禹天身邊去做卧底的,目的是為了把他爭取過來,可影片中根本就沒有交代如何爭取到的,更令人費解的是,在一幫法國難友們被日本人殺害之後,劉禹天對陳真說:我們輸了,我們收手吧!我們兩個救不了這個世界,兄弟。從這種表現來看,劉禹天和陳真的關系已經是非常親密無間了,但這種劇情安排就值得商榷了:如果不打算表現如何爭取劉禹天,這種鋪墊就最好不要搭,否則會讓人有話沒說完的感覺。
6、陳真是怎麼成為劉禹天的合夥人的?真是“忽如一夜運氣來,陳真變成合夥人”!實在是太不明白了。
解決方法:一開始不要說是為了爭取劉禹天,就說是有***先生在劉禹天的卡薩布蘭卡裡面為他安排了一個活兒,讓他潛伏在那裡,藉助那裡的特殊環境打聽情報,至於合夥人的身份,可以在舞廳之後劉禹天請他喝一杯的時候一帶而過,這樣既對陳真突然冒出來的身份給了解釋,又對兩人的後來的親密關系做了鋪墊。而在影片放到劉禹天對陳真說“我們輸了,我們收手吧***”這句話以後,可以讓劉禹天再加一句,就說:“我知道你就是是陳真,我就那個***先生,卓將軍是我的什麼什麼人”如何如何,總之,隨便安排一個身份,哪怕卓將軍曾經救過他命或者放過他什麼的,這樣一來讓卓將軍不至於成為幾乎沒什麼大用的龍套,另外也對他一開始對陳真有些突然的好感有了最好的解釋,同時也對他之前的行為、說出這番話的動機有了最好的解釋——包括他對日本人的所作所為,如拒絕日本人入股、劫持方晴為人質等等。
7、第一次見到方晴的時候,她和黃蘭都在日均總部,力石猛問了一個問題,黃蘭首先站起來回答了,力石猛當時沒有表態,而是靜靜的聽完了黃蘭的描述,然後才問方晴(山口由美),聽完她的話以後,給了黃蘭一巴掌,警告她不要逾越了自己身份。這說明力石猛雖然極為看重身份,但是在有重大意義的事情面前,他可以把這個原因放到最後解決;隨後他的助手擅自採取行動,綁架了陳真,他趕到現場,發現沒問出什麼以後,就讓他放了陳真,並且要和他公平決斗,以報父仇,以他助手的逾越行為,他怎麼會沒有一點表示?還有,他綁架了唯唯,方晴為她求情,此君說道:利用女人去威脅人的下三濫手段,你覺得我會做嗎?這句話跟他前面暗殺等行為舉止又有些不符——要知道,他既然等到一票人跟陳真統統打過了以後才動手,說自己要“單獨決斗”雲雲,顯然不會說出這種大義凌然的話,這句話也讓影片竭力想要塑造的力石猛形象略微有些混亂。
解決方法:力石猛那句話,換成“不,她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或者“不,她現在最大的價值不是做人質,而是做證據。”之類的話更為好。
8、陳真打算直搗黃龍,偷襲日均總部的時候,隨後的劇情發展,忽然產生了對黃蘭的懷疑,這懷疑從何而來?如果說是因為副主編的死,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因為名單既然能上報紙,作為副主編的他自然不可能逃過日軍的視線,從這里幾乎不可能懷疑到黃蘭身上。如果是因為力石猛亮出那張照片的話,那也應該是先懷疑方晴而不是黃蘭才對,因為只有她拿過陳真的照片,知道他有一個義妹。
解決方法:
(1)副主編死的時候,說的那句:陳真,不要放棄,如果是一句提示性的話語,比如讓陳真知道有人知道了他們的實際身份,或者什麼只有他在舞廳接觸的人才知道的事情被這句話無意中帶出來,這時他才會懷疑到黃蘭身上,然後順藤摸瓜,懷疑放晴。
(2)先懷疑方晴,然後找跟她接頭的人,發現黃蘭最可疑,然後跟蹤黃蘭,確認方晴身份——這樣做才符合影片一貫的思路。畢竟,此片不是穆赫蘭道,沒有人會仔細的研究片中有可能是一閃而過的線索,所以,即使原本有,也應該把線索亮在明處。
9、陳真的反敗為勝過於戲劇化,一點都沒有創意,也不過癮。被力石猛那種高手猛力體重腦殼,沒有死掉不說,反倒像醍醐灌頂一般猛然覺醒,然後瞬間反敗為勝,將先前如同天神下凡一般的力石猛打的像個蠟像一樣轟然倒地,一個“假”字都不足以形容這個設計。雖然甄子丹的功夫依然花哨,但卻因為這個過於拙劣的安排失色不少。
解決方法:可以安排力石猛很厲害,並且一直在說話,努力擾亂陳真的思緒,比如“你老了”、“你體力不行”、“你輸定了”、“你知道大剛是怎麼死的嗎?”等類似之言語(本人實在想不出什麼能刺激陳真的話來,能想出來的又太過於惡毒淫盪,故而不好意思說),甚至可以拋出一疊所殺之人的照片,總之無所不用其致,然後借機踢中陳真腦袋(必須安排陳真用胳膊擋一下),將他踢倒半天爬不起來,然後回身去拿刀,准備割下他的頭顱以慰他死去的父親,結果陳真趁機躺在那裡(心裡默念著要抓住一閃即逝的機會),在他下刀的一霎那,出其不意傷了他,然後才是最後那近乎神跡的驚天逆轉,這樣安排起來更富邏輯性,也更合理。
這片子只看了一遍,遠遠不如反響那麼好。可以說,此片的成功是建立在取材上,而不是編劇或者拍攝上——拍攝中的穿幫鏡頭實在不少(比如舞廳中那個黑胖子的忽隱忽現,道場中陳真頭上血跡的漂移等等),有時候,被捅了或者被打破頭,似乎應該多放點假血漿,這樣才能凸顯效果,可是此片沒有做到這點。在國產片不是很多的情況,全當一場甄子丹個人秀看看得了。
這部片子原本是很期待的,原因是小時候看過的李連傑版本的《精武英雄》,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了,尤是最後那一槍過後,車子人影那一瞥,預示著肯定會有續集。於是吊著胃口,一弔就是十多年。終於等來了這一刻,我院組織了我們老師觀看《精武英雄——陳真》,看後我熱血沸騰,僅以此文抒發下我對這部影片的觀後感。
看點一:成也自信,敗也自信
自信是人生進取積極的態度,它往往是事情成敗的關鍵,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光有自信心也不夠,事前的准備,辛勤地耕耘,努力地付出,也尤為重要。劇中每個人物幾乎流露出這種自信的精神,從言語表達及行動上都可以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不是每個自信的人都贏得最後的勝利。就拿比武挑戰來說,無論哪個選手賽前都是有信心擊敗對手,但勝利者只有一個人,同樣都是自信,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因為武功招式不能完全決定比賽的結果,關鍵是要利用己之長破對手之短,往往一招可以定勝負。這也是陳真屢戰屢勝的真正原因,每場比賽他都做到知己知彼,成竹在胸。
看點二:堅持自己的信念,離成功只有一半的距離
劇中陳真得到農勁蓀去世前囑托開始立志重建精武門,發揚霍元甲精武精神。歷盡千辛萬苦,百般阻撓,他沒有絲毫地退卻,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最終戰勝了敵人,實現了自己的承諾。可惜英年早逝。
劇中唐小婷和席飛揚同樣是好榜樣。他們敢於維護正義,不畏強勢力,不畏日本人。堅定自己的信念,並付諸巨大的努力換來了成功。唐小婷為重振唐家昔日輝煌,忍辱吃苦,抓住每一次可能的機會,最後的成就甚至超過了她的父親唐震。席飛揚受愛妻被黑幫殺害,喚醒了自己應該要換個活法,立志加入黑幫,並成為上海黑幫老大,建立黑幫新秩序,維護正義。他的聰明睿智和膽識過人,是他人所不能及,一向自稱以謀略起家的馬九齊被他所消滅,實現了一統江湖的志向。
看點三:再現柏楊老先生《醜陋的中國人》中的窩里斗,令人痛心疾首。
為發展自己的勢力,馬九齊成為日本人殘殺中國人的劊子手,連上海市長白岩也沒有例外,後有徐阿雞。這些人都是中國的罪人,都沒有好的下場。日本軍部大佐北野雄三不費一兵一卒,策劃一次又一次陰謀,讓中國人自己窩里斗,達到日本經濟侵略先行,控制中國上海經濟命脈的目的,最終還要製造借口發動侵華戰爭。正是陳真、席飛揚、唐小婷等一類英雄阻止了日本人的野心。
觀看此片後,回想起當時日本對我中華的侵略行動,是中國人都恨的咬牙切齒,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要教育好我的學生,要像電影中的陳真一樣有自信,愛國,堅持自己的信念。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精武風雲電影觀後感
4. 《南渡北歸》讀後感
《南渡北歸》講了民國時期大學教授和學生在抗日戰爭爆發後隨圖書,文物移到西南地區,抗戰勝利後再北上的故事,全文寫至文革,此時,一個個堅韌璀璨的生命,終究在歷史的車輪碾壓下,發出沉重的呻吟。金越南先生筆力深厚,能把學者們的一生戲劇性的展現在你面前,你好像陪他們走完了並不漫長卻艱辛的一路,這些名字不再是煙雲,伸出手,你甚至可以觸摸到他們跳動的脈搏。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時刻,絕大多數知識分子與民族精英拒絕做亡國奴,為了保存文化的火種,他們不離故國,長途跋涉,顛沛流離,與百姓共赴國難,面對疾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脅,守望相助,窮且彌堅,堅持教育育人、學術抗戰、焚膏繼晷、薪傳火播,承續中華文化的命脈。印象深刻的有王國維,林徽因,梁思成等人。
就「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而言,自兩千多年前偉大的史學之祖司馬遷與世長辭,過了一百多年才產生了班固,班固死後五十多年產生了荀悅,荀悅死後八十多年產生了陳壽,陳壽死後七百年,直到11世紀才產生了歐陽修、司馬光。12世紀產生了鄭樵。鄭氏死後六百年,到18世紀才產生了趙翼、錢大昕、王鳴盛、全祖望、章學誠等幾位名家。繼趙、錢、王、全、章等人死後白余年,才有曠世奇才王國維橫空出世。而王氏不僅「古史及文字考證之學冠絕一世」(吳宓語),其學問博大精深,是繼魏晉時期寫出不朽名著《三國志》的大史學家陳壽死後一千六百年來,歷代史學名宿所不能匹敵的。正是有了如此偉大的創舉,後人遂有「不觀王國維之學問,不知大師之大,高山之高」的名言警句。然而,一代大師,曠世奇才,卻沉入湖底,令人駭然。我更願相信他是為文化而死。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遷徙到四川李庄後變得非常窘迫,林徽因得了嚴重的肺病,此時缺衣少食,梁思成為了給妻子治病,先在自己身上做實驗學會了肌肉注射和靜脈注射。當時梁家窮的吃不上飯,梁思成把自己心愛的手錶、皮鞋甚至外國友人費正清夫婦贈送的一支派克筆都賣掉了,他的兒子梁從誡冬天只能穿一雙草鞋上學,結果凍出了凍瘡,久治不愈。即使生活困頓到了這般地步,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學術研究。梁思成患有嚴重的頸椎病,經常疼得抬不起頭來,他就用一個花瓶放在畫板面前,拖住自己的下巴,用單位唯一的一盞煤油燈,在昏暗的燈光下長時間畫圖,完成了《圖像中國建築史》的手繪本。這讓我想到了剛剛看過的電影《八佰》在民族危亡時,正是這些國之脊樑前仆後繼,傳承著永不放棄的國之精神。
大師遠去,再無大師,但大師的靈魂並不會隨著歷史的車輪漸行漸遠,反而當我們細細品味時遺留下來的文化基因會歷久彌新,不斷生長。
5. 九零後觀後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九零後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下午帶班上的學生一起觀看了記錄電影《九零後》,並和導演進行了簡單的交流。初看電影的名字,讓人一頭霧水,不知道是講什麼。再看海報上的細節,才知道是講關於西南聯大的故事,被采訪的聯大畢業,年歲都在90以上,所以稱其為「90後」。這是一個不太好駕馭的題材,尤其是作為一部在院線播放的電影。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部電影作為紀錄片,其故事感並不差,代入感也很強,是一部非常好的記錄電影。下面談談對這部作品的感受,可以概括為三點:先賢的精神,時代的使命,以及永恆的美和知識。
先說先賢的精神,簡而言之,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電影敘述到,在聯大讀書時候,楊振寧、鄧稼先兩位先生時常一起背古詩,楊振寧的回憶鄧稼先的文章中,也曾提過他們一起背誦唐代詩人李華的《弔古戰場》文。電影引入這個段落,取意有二:一是家國淪喪、山河破碎、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二是改變這一切是知識分子的責任。我一直認為,家國情懷是中國傑出知識分子的精神底色。這種精神底色古已有之,從先秦諸子,再到宋明諸儒,皆是如此。從《大學》里的修、齊、治、平,到張載的「橫渠四句」,再到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其內在的情懷是一致的,聯大學子亦是如此。楊振寧11歲時,其父楊武之已從美國學成歸來,任教於清華大學算學系,並開始著手孩子的教育問題。楊振寧曾回憶道:父親想找一個人來教我,他沒有找人來教我數學,他去找歷史學家雷海宗教授,他跟雷先生說,你可不可以找你的一個學生,來教振寧《孟子》。雷先生就介紹他的一位得意門生,叫做丁則良。我記得很清楚,每個禮拜五天,每天早上我到科學館我父親的辦公室里,然後丁先生也來,教我一兩個鍾頭的《孟子》,這樣持續了一個暑假,跟第二年的半個暑假。一個半暑假裡,我可以把《孟子》從頭到尾背出來。《孟子》里頭有很多儒家的哲學,你可以了解整個中國的思想方式。現在回想起來,這對我這個人整個的思路,有非常大的影響。遠比我父親那個時候找一個人來教我微積分要有用得多。」樹人先立德,此之謂也。
再談「時代的使命」。時易世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電影里聯大校友馬識途說:「我最初讀的是中央大學化學系,那會兒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學化學,造炸彈炸日本鬼子。」這讓我想起錢偉長的故事,錢偉長和楊振寧一樣,出身書香門第,以修齊治平作為學問的起點,錢偉長的叔叔,是著名的歷史學家錢穆。1931年,錢偉長以中文、歷史滿分,物理5分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還沒入學報到,九一八事變爆發。錢偉長感嘆學歷史造不了飛機大炮,決心轉投物理系,但叔父錢穆對此並不支持。於是錢偉長找到與叔叔過從甚密的顧頡剛從中斡旋,顧頡剛先生說:「我們國家站不起來受人欺負,就因為科學落後。青年人有志於科學,我們應該支持。」所以說,「工業救國」、「科技救國」是他們那一代人的時代使命。同樣的,我們這一代人,亦有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有需要我們攀登的高峰,需要我們補齊的短板。
最後,是永恆的美和知識。知識和美,大致是一回事。知識的意義,不僅在於可以用來造房子、造橋,亦在於其可以帶來思想的愉悅,一種崇高的審美;無論文史哲,還是數理化,皆是如此。這種思維的愉悅,崇高的審美,可以穿越時代,具有永恆的意義。在觀影後的交流環節,導演說,她對這些老先生最大的感觸就是他們對知識本身充滿熱情,而不僅是「知識」所帶來的某種具體的好處。有學生問導演,對聯大諸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位,他的那句話打動了你?她回答說,是鄧稼先先生的Pure(純粹)。我也很喜歡「pure」,我理解的」pure』,就是「赤子之心」,對家國也好,對知識也好。如果對其本身沒有熱情,是難以有傑出的建樹的。我們可以想一想,自己喜歡的`是知識帶來的「分數」、「好工作」?還是對其本身充滿熱情,並且,並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思想的愉悅。
有時候,我們所生活的環境,讓我們有不可避免的功利,並且讓我們把孩子教的也變得功利起來。一位同事對我講,高一上學期,一次她在課堂上談了對世事現象的看法。學生下課後真誠的問:「老師,你講這些,高考考不考?」,讓老師哭笑不得。也有學生對我說過:「高考准備選物理,歷史學的不好也沒關系」,讓我感到遺憾。如果看這樣一部紀錄片,能夠讓其有所感悟,也是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教育是一個概率游戲,只能努力為傑出的人創造某種可能性。
提出一個好問題,應當是聽講座或者看紀錄片最大的收獲:
感謝鍾茜老師的邀請和組織。
6月12日,第三直管部黨支部組織直管部員工觀看紅色電影《九零後。
我是一個「老了的90後」,不追星不追劇,但卻被這部劇深深的吸引住了,看劇的那天,彷彿又重新上了一遍高中、大學,心已經完全被故事帶著走了,這部劇完全走了心,走了我的心,我想也走了大部分人的心。沒有肥皂劇的華麗和虛幻,都是實實在在的青春的甜蜜與苦澀。
山河淪落處,群星閃耀時,而聯大的輝煌,註定是特殊時代所造就的,無可比擬,不可復制。
影片中的「九零後」,飽含熱淚,情緒高昂,平和地講述著那個艱苦歲月的珍貴回憶,當然,老少年許淵沖先生依然不出所料的是氣氛擔當。觀看影片後的九零後,進行著影後交流,認真討論著要如何學以致用,要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影片的陣容堪稱「豪華」:98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99歲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希季;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獲得者許淵沖;101歲的《呼嘯山莊》譯者、翻譯家楊苡;106歲的《讓子彈飛》原著者、作家馬識途……16位「九零後」國寶級大師聯袂「出演」,在已有的紀錄電影當中可以說絕無僅有。透過他們的回憶與口述,將這段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跡更加鮮活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徐蓓說:「只有人的故事和細節,是具有經久不息的魅力。以更好的視聽環境去呈現西南聯大,最好的角度是人。」
徐蓓回憶,見到王希季時他已經年過九十,但每天都會回辦公室上半天班;許淵沖常常專注於翻譯工作直至凌晨四點;101歲的吳大昌先生每天仍在閱讀《華為工作法》;馬識途106歲才宣布封筆。一代優秀的知識分子對國家的情懷,對知識上下求索的精神令人動容。
「走進波瀾壯闊我心嚮往的年代。」「這些平均年齡96歲的人傑大師,比明星更明星。」目前,影片正在全國進行點映。不少觀眾紛紛表示,《九零後》展現出的是一代人的青春。熱血、愛情、理想、浪漫、情懷,這部片子里都有,這種血氣和理想,正是今天的年輕人所需要的。
而西南聯大里的學生更是人中龍鳳。雖背景不同,卻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讀書人。當年,他們穿梭在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等大家的國文課。學習法語、學習英文······如今,雖已不再年輕,對學問的追求卻從未停止。
在民族存亡之際,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保住了珍貴的文化命脈。今天年輕人所面臨的困惑,或許也可以透過讀書找到答案。
過去與現在,影片內外的兩代九零後,互相交映,成就了一次特殊的觀影體驗。
在感嘆影片的同時,也驚訝於當代大學生的優秀程度。所以,從來都沒有「垮掉的一代」之說,每一代人都在屬於自己的時代,用自己的方式認真熱烈地成長著。
紀錄片《九零後》全國公映已半月有餘。影片在疫情暴發次年橫空出世,實在是一件幸事。想想為這部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九零後》,我整整惦記了3年之久。
2018年電視片《西南聯大》熱播後,徐蓓導演託人聯系我,說要到南京補拍我母親的鏡頭,還說他們是從北方一路南下,邊走邊拍幾位西南聯大健在的老人。我還問了一句傻話,那你們是開車過來嗎?那多辛苦!2019年深秋南京拍攝成行。因事先約好,我特意前往配合。媽媽開始雖也推辭,最終還是默許了。這不能不說是因徐蓓本人的品行,她在乎對方,有禮貌,能傾聽,不咋呼,瞎打岔,提問題又能說到點子上,做過許多功課。開拍那天,攝影機、燈光、移動軌,加上至少七八個工作人員,一股腦涌進了媽媽的小院,一時間屋裡屋外擠得滿滿當當。從上午到下午,矮小的媽媽被層層包圍,她像往常一樣端坐著,特意在領口別了我送她的俄羅斯胸針。她還叫來她的大女兒,也就是我姐姐趙苡,介紹說她是在昆明出生的。作為小女兒的我,怕打攪拍攝,貓在過道,可我又怎能放過這樣難得的場面呢,便從夾縫里畫下了一張現場全景速寫。開拍前徐蓓慧眼識金,發現母親正在卧室聽一首老歌《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靈感由此產生,她斷然改動原先的安排,加了一場老人家聽老歌的情節。媽媽聽歌從來旁若無人,自我陶醉,現場除了音樂回盪,沒有其他一點聲音。年輕團隊都是第一次到我家,全然被百歲老人這如夢如幻的神態感染了。隔著機器和燈光,我發現導演落淚了,連背對著我的攝影師都用上了紙巾
一年半後我才知,徐蓓導演巧妙地把當年流行的影片《翠堤春曉》的這首主題歌,定為本片的英文片名,也為這部特殊的青春片定下了基調。
2021年5月8日也就是北京首映日當天,我和好友特意穿上中式衣裙出席。那晚有100位西南聯大後代到場。宗璞先生說過,我們是失散了多年的兄弟姐妹。我們的父輩學科不同,後來從事的行業不同,是西南聯大的光輝校名,讓我們相識相聚,每逢相見,都感到分外親切。今天我們一起在大銀幕上看自己的父輩和他們經歷的大時代,怎叫人不心潮澎湃呢!
影片開頭拉開了一部長篇傳記電影的序幕。5月22日《揚子晚報》用了「《九零後》第一個鏡頭就是南京」做頭版標題。全片第一句畫外音就是我媽媽的聲音「我命不好,我沒有爸爸」跳入眼簾的是媽媽曾經住過的小院,綠色鐵柵欄門,樹,花,屋門框上的藍色風鈴叮叮當當。狹窄的客廳、老照片、作古的文學前輩們,對於房子的主人而言,那是她的至愛與指路人。她珍藏自己的「已故少女」照,她和年輕的兄嫂、姐姐、姐夫,各自抱著孩子和我們的外婆合影,那個坐在媽媽膝上的圓腦袋小女孩正是我。這是抗戰勝利後我們的第一張全家福。電影補拍為數不多健在的西南聯大老人時,學號為N2214的楊靜如正好100歲。她吐字清楚,不緊不慢,經她口述的抗戰前的楊家舊事就是有趣。如常的讀書神態,埋頭伏案的專注,看完一頁稿紙揚手掀一頁的灑脫,已足夠擒住觀眾的心了。
還是母親的聲音「日本鬼子扔下炸彈,打中了南開大學,南開沒了」。凄厲的炸響,沖天的火光,濃煙四起,校舍夷為瓦礫。接著,巫寧坤的聲音。校方奉命解散,讓師生離校。老人說到此,80年後在大西洋彼岸嗚咽長久,這一幕深深刺痛了在場觀眾。影片繼續深入遞進。一位又一位拍攝時健在的西南聯大學子依次亮相,馬識途、潘際鑾、王希季、楊振寧、吳大昌、許淵沖等各自講述了當年奔向西南聯大的緣由和經歷,以個體形象到整體形象的現身說法,展現了民族存亡關頭,中國知識界正氣凜然、慷慨悲歌的歷史畫卷。
一張超大的活動地圖在銀幕上遊走,幾條路線,國內國外、贛湘滇步行團、水路、陸路都指向目的地昆明。媽媽的路線成了本片中十分感人的一段。「我們必須要先到上海,經過香港,從香港到海防,從海防坐火車。到了中國邊界,我們就站起來唱『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唱《松花江上》,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那時候是熱淚盈眶,總算回到中國的土地。」早聽媽媽講過這些,今天坐在觀眾席里仍很感動。父親的路線和媽媽的路線幾乎一模一樣,只是他早了一年,1937年,22歲的他先去了長沙臨時大學,後到雲南美麗的邊陲小城蒙自。南湖詩社的年輕詩人們在湖畔寫詩,聆聽聞一多、朱自清先生授課。令人欣慰的是,父親的遺著《離亂弦歌憶舊游》有三段被搬上銀幕,那些看似平常普通的文字,一經畫外音念出來,變得如此神奇了。徐蓓告訴我,其實還有一段沒有標明出處的,也選自父親的書。
雙親的初次相遇也是本片中一樁頗具風趣的片段。在母親口中,父親不守時,作為那天高原詩社主持人的他,遲到的窘迫很是滑稽。父親有點結巴,越緊張就越結巴,想想就可笑。父親生前不止一次回憶起見到母親的最初印象——「穿一件黑底碎花的旗袍,外罩一件紅色短袖毛線衣」。昆明的聯大,社團興起、才俊雲集,那是怎樣詩情飛揚的青春歲月!
6. 圖書館員是很清閑的工作嗎
在圖書館做圖書管理員怎麼樣?
以下討論的為多數情況下事業單位性質圖書館:請慎重套用
1、由於圖書館環境相對單純、單一,圖書館管理員其實並不會很大壓力,但是圖書館是走職稱路線,初級、中級、副高、正高,一路走過來要熬年頭、發論文,而且通過職稱不代表就享受這份待遇,要圖書館聘用你同等崗位才能享受待遇;
2、如果是大型圖書館,工作人員比較多,意味人事關系比較復雜,各種傳言、各種八卦,特別閑著的大媽、大叔相對多,他們什麼都樂意關注,例如:聚在一塊興高采烈討論誰誰誰過年派紅包才1元、誰誰誰的離婚了、誰誰誰和領導勾搭上了,and so on
3、圖書館並不像你以為能夠隨便看書,至少我所在的圖書館就要求上崗時間,不能看書、不能看報、不能玩手機,領導會利用監控攝像監督,不過由於是本館員工,通常你可以辦一個館內讀者證,一次性借的書將比一般讀者多得多,而且過期也不罰款,而且有些新書你也可以搶先看;
4、圖書館工作分兩類:一線和二線,一線就是服務窗口,每天應對讀者(特別注意有一些有精神問題和故意找茬的)、借還書、推書車去書架上書、拿個小木棍排架拍架、收拾桌椅;二線就是辦公室、財務室之類的。一線基本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因為都是手上功夫,如果你自身沒有很高的自我定位,也不追求受人仰慕的話,就沒關系。
5、圖書館上班時間,通常圖書館是星期一至五抽一天閉館休息,每天開館9:00-21:00。二線辦公室員工通常是和政府部門一致,一至五8:30-17:00上班;一線員工要輪班,例如,如果圖書館星期二慣例閉館,星期二一線員工統一休息,幸運的話,你可以選擇剩下的一天休星期六或者星期天,或者選擇休息星期三,
倒霉的話你就分分鍾只能星期二和星期四休息。而黃金周之類的節假日,圖書館是節假日不休息的,頂多大年初一那些提前到下午4點閉館,二線員工可以按照國家規定放假,一線員工必須輪著上班,例如苦逼的春節。。。
6、工資問題,圖書館一般是財政全額撥款或者是核定撥款,但是由於人員臃腫龐雜,所以福利不高,沒有年終獎、沒有過節費、沒有獎金、沒有補貼。。。工資在同一區域的事業單位當中出於中下游。
7. 初一暑假作文300字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初一暑假作文300字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暑假,是豐富多彩的,有苦也有甜的。
兩個月的漫長暑假,其實並不閑適,有做作業時的焦頭爛額,也有玩耍時的歡聲笑語。暑假當然不能一直玩,做作業成為除玩以外的「最好選擇」,於是便奮筆疾書,想贏取再多一點的時間去玩,沒想到剛做完作業,媽媽便給我抱來了一摞八年級課本和資料,媽媽說:「上了初中,就應該更加努力,別的孩子都在補課,你也應該預習一下,不然會落後的!」我只好接受了這額外任務,繼續坐在書桌前······媽媽說的也不無道理,不努力確實會落後,但是也應該勞逸結合,學習效率才會高。
過了幾天,我們全家便踏上了我期待已久的大連之旅。大連聖亞海洋世界,是中國最浪漫的海洋主題樂園,也是我記憶最深刻的地方。共有聖亞海洋世界、聖亞極地世界、聖亞深海傳奇、聖亞珊瑚世界、聖亞恐龍傳奇五大場館,其中有奇幻的音樂劇表演,還有各種各樣的動物,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這次旅行,現在仍記憶猶新。
這次暑假,我的收獲頗多!
今天是8月23日再過一個星期我就開學了,這個暑假我過得非常開心。過得開心事就是,我去世界之窗參加啤酒節又去動物園玩,我還在暑假裡學會了自由泳和仰泳而且這個暑假還有大運會。在這個暑假裡我還讀了很多的書,比如說可愛的阿笨貓、淘氣的尼古拉、乖巧的查理還有偉大的狐狸先生,它們都是我在書里讀過的人物。我還認識了很多昆蟲比如說糞金龜、裝死專家布甲蟲、田園歌星蟋蟀。讀了這么多書,現在我非常喜歡讀書了。
最讓我激動的還是大運會,而且這次大運會在深圳舉行,我還去現場看了比賽。中國隊現在一共獲得了75塊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名。我驕傲!我自豪!我開心!大運會今天閉幕式了爸爸終於可以回家了。因為爸爸答應我去一次海邊,媽媽還答應我去一次歡樂谷。我好期待呀,我喜歡過暑假,真不知道寒假還有什麼好事情等著我呢。
水孕育著生靈,孕育著自然,孕育著世界萬物。水也可以摧毀生靈、自然、世界萬物。所以,人不能沒有水。
但是,在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人在浪費水,他們不懂水也終有一天也會被耗盡。在世上,有多少因為沒有水而死亡的人類,想一想他們臨死時絕望的眼神,你,還要浪費水嗎?
自古以來,道家認為:天下柔者莫過於「水」,攻堅者又莫勝於「水」。水乃萬物之命脈所在,水帶來了歡樂,使萬物生機勃勃,使大地春意盎然。
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則公益廣告:一隻水龍頭艱難地往外滴著水,滴水的速度越來越慢,最終滴不出水來了。隨後出現了一雙眼睛,眼中流出一滴眼淚。有一個聲音說:「如果人類不好好珍惜水,那麼眼淚將是世界上的最後一滴水。」我看完後非常震撼,世界上水佔70%,那麼能喝的水有多少。我趕緊上網查了一下,天哪!世界上能喝的水只佔2.5%,剩下的97.5%都是鹹水。人類能提取的也僅僅只有一部分,這樣的話,世界上的水總會耗盡的。
讓我們保護水資源,保護地球吧!
最讓人放鬆的聲音是彈奏古箏,而能演奏出來這樣的聲音,必須經過幾年的勤學苦練和不斷地考級,隨著級數的不斷增加,我們要背的譜子也越來越長,考官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
而學了三四年古箏的我,也即將要面臨第七級的考試。
考級那天早上,所有人坐在大廳里,等待考官叫自己的名字,考完級的同學,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不一樣這樣也讓我心中忐忑不安考官說的一個名字打亂了我的的思緒。
走進考級教室,鞠著躬把准考證遞給了考官,走到座位上的時候,額頭上和手上密密麻麻的汗珠早已冒了出來隨即坐在座位上准備開始彈奏,卻發現最主要的一根琴弦有了一些問題這也讓我越來越緊張在彈刮奏時綳了一下琴弦考官「嘶」的一聲徹底讓我慌了神接下來的小錯誤也越來越多。
彈完大半首之後老師說:「停回去要多練習。」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考完了卻越緊張了大概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過。
如果自己能及時練習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力不從心了。
8月23日早上,我和爸爸、媽媽去溫州江心嶼玩了。
我們買了票就坐著船到遊玩的地點,我在船上看到了浙江第二大江:甌江,江水很黃,江面很寬。
到了景區,我下了船。這個景區實際上是在甌江中間的一個島。我們一上島便看到了一個魚池,池裡的水雖然不是很清,可是小魚很可愛,它們一排一排地向我游來,好像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走著走著,我看到了很多人在一個湖中劃著小船遊玩,於是我們也給了售票員阿姨50元,坐到了小船上,我和媽媽劃船,爸爸拍錄像,我還在船上唱歌,爸爸也把我錄了下來。
到了中午,我又看到了一片綠油油的草坪,我高興地坐在草地上吃東西,媽媽在我前面扭屁股,也被拍了進去。
讓我最得意的是:媽媽給我買了一頂新疆帽,是菊黃色的漂亮極了!
最後,我們去參觀了溫州革命歷史博物館,我知道了中國共產黨是192x年誕生的,中國和日本打了8年的戰,結果中國打贏了,日本也投降了,就這樣中國越來越強大,如今,奧運會金牌最多的也是中國。
一天下來,玩得很累,但很開心。
我老家門前有一片小竹林,那裡很迷人,那裡一年四季都充滿了歡笑。那裡有我童年時的痕跡,見證了我的成長。
春天,那裡的竹子從兩邊的葉子中間長出了一些黃色的小芽,之後慢慢變成竹葉,都已經長大,筍也慢慢地從泥土中探出了腦袋,它慢慢長高慢慢長大,變成了竹子。
夏天,太陽炙熱的光芒照耀著大地,樹上的蟬在不停地叫著,好像在說:「我好熱,我好熱。」但是竹子下面非常涼快,我們經常在那裡避暑,在那裡嬉戲。
秋天,一陣風吹過,樹葉掉了下來,鑽進了泥土。在這個時候,你扒開竹林,從縫隙中向下挖,便會看到一根根筍出現在你面前。把這些竹筍做成菜,味道非常好。
冬天,當大樹變得光禿禿的,但竹林還是那樣的挺拔。一陣大雪後,竹林就換了一身衣服,換成了白白的衣服,沒有任何污點。讓人都捨不得用腳去踩了,不想毀掉這樣美麗的景色。
這里就是我童年的樂園,是我玩耍的天地。
暑假,也別有一番韻味。一下子,喜訊報過來了,我要去學校參加縣少先隊員隊長的活動,誰說暑假就不能投入「母親」的懷抱?哦!我不知道那活動是怎樣的,所以一定要臨陣磨槍嘍!暑假是平淡的,但因為有了這件事,我的`暑假變得多味了起來。其實,有人的暑假是平淡的,有人的暑假有各種各樣的味道——酸甜苦辣咸。我還是要選擇後者,我是個不甘平庸的人!
暑假那麼長一段時間,當然也少不了計劃和任務,除了學東西,我在間隙里間還在做事,一,寫日誌,二,練鋼筆字,三,看書,四,記新聞,五,植物記錄。其實也不多,因為我爸爸把我稍微安排了一下,最重要的還是我的自控能力。我自己會加強的,加油!
可是,並不能把自己累死在作業堆里呀!因該要勞逸結合呀,我現在也是在勞逸結合,昨天還玩的好好的呢?我現在悶在家裡的時間多,出去玩的時間少。我昨天還是灑脫了一回,跟他們玩抓人。跑得滿頭大汗,真開心啊!
這多味的暑假,有好多暑假作業,放心,我會忙裡偷閑,把自己的時間掌握好的,讓繁忙的暑假變成充足的暑假!
為自已的學習做一個暑期提升和弱課補習計劃;
為自已做一個暑期作業的高效完成計劃;
為自已做一個日常復習和預習計劃;
和父母一起去新華書店,買一些課內和課外的書籍;
認真看一本父母或老師推薦的書(寫讀後感);
為自已挑一本喜歡的書(寫讀後感);
和父母看一場電影(寫觀後感);
和同學聚一次會(記錄);
花一天時間參觀父母親的日常工作(記錄);
花一天時間學習父母的家務勞動(記錄);
花一天時間承擔全部的家務勞動(記錄);
特別關注身邊發生的一件事情(發表看法);
給各科老師寫一封感謝信;
用零花錢為家長准備一份有意義的禮物;
和同學一起參加或組織一次社會公益活動;
為自已下學期的學習制定一個更高的目標。
初一的生活已經結束,回想起以前的種種經歷真的很感覺慚愧,不過在這個假期里我有了一個計劃,保證在升初二的時候換面一心,首先我要遵守以下規定:
1.早起要背三十分鍾英語單詞。
2.再把昨天一天的事寫一篇日記記下來。
3.下午先學習語文在學習數學最後總結。
4.在外報補習班認真上課 。
5.回家復習上課記錄。
6.認真完成《暑假作業》每天寫十篇一個禮拜寫完,在寫20篇作文其中,記人、記事、景物描寫10篇,讀後感10篇,爭取在網上發表5~8篇。
7.我要把參加社區活動的照片和日記及時上傳、更新博客內容,爭取訪問量提升到1200人以上。加強體育鍛煉,如:打羽毛球、打籃球、滑滑板等,每天活動0.5~1小時,要注意安全。幫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擦桌子、洗碗…… 我要嚴格要求自己,按照制定的計劃學習,這樣,我就能度過一個多姿多彩的暑假。爭取在上初二的時候把成績提上來做一個文明的中寫生。
我左盼右盼,上盼下盼,終於盼來了暑假的到來
——題記
終於放假了,我先把作業完成,其次,我要把暑期變的豐富多彩,除了學校的許多活動之外,網路便成了我的忠實夥伴。每當同學談到上網的經歷,那些經常上網的同學總是興致勃勃地侃侃而談,我也只能在旁邊默默地分享著別人的那份快樂,我真羨慕他們!
想像中的暑假是快樂無憂、笑聲常伴左右的。但所有的一切都出乎了我的意料,這個暑假是枯燥乏味,毫無生機的。唉,這還沒有放假呢,就被考試折騰成了一隻「落湯雞」。本以為放假之後,可以盡情的放鬆一番,調節調節心情,但就在有這個念頭不久,假期補課這個「噩耗」就傳來了,弄得我像被霜打了的茄子——焉了,似乎所有的念頭一下子都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在學校補了幾天課後,不知由於什麼緣故,不補了。這可把我高興得如一隻脫籠之鵠。但好景不長,父母一向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他們又把我送去「充電」了。這可把我氣的火冒三丈。我這個人,該學習的時候絕不馬虎,不該學習的時候就連閻王老子拿我也沒有辦法,這可是天下「無人不曉」的。為此,我就摳了一肚子火,真不知道這個暑假是屬於誰的。
補課期間,我不甘心自己的暑假就這樣在別人
8. 電影《九零後》觀後感
電影《九零後》觀後感範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九零後》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零後》是一部由徐蓓執導,楊振寧等主演的一部紀錄片類型的電影。它講述了西南聯大的學生,在抗日戰爭與新中國的過程中的成長,努力。對於西南聯大西方媒體曾如此評論:世界上有三個教育中心——美國,英國,中國昆明。
因為中國昆明,曾有一座西南聯大。西南聯大,中國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話與傳奇。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師生南遷昆明,合而為一,先後培養出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172位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師,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紀錄電影《九零後》,讓紙上的故事變活了,從時間和人物上,展現西南聯大這四個字背後燦爛的本貌,這所「中國最傳奇大學」最鮮活、原本的校園生活。
我記得日軍轟炸昆明時,一個學生回憶,在一個堡壘的後面全是屍骨,分離的肢體。楊振寧先生一開始就提到的查良錚,也就是筆名為穆旦的那位先生,在緬甸的叢林中消失了五個多月。在滿是蚊蟲的叢林,我無法想像查先生是如何度過野獸的嘶吼,毒蟲的侵蝕。我們之所以能夠生在和平年代,不過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罷了。5月19日,《九零後》在清華大學舉辦特別放映,清華大禮堂的席位幾近滿座,全校的師生、家長帶領的小朋友們、已退休的教授、90多歲的聯大親屬等齊聚現場。一位聯大後人在觀影後百感交集,「聽了這些曾經同是西南聯大畢業、與父親同齡的前輩們講述的往事,讓我頓時想起父親曾經對母校的熱愛及多次深情回憶。」
盡管讀書時身處特殊時代,但每一位受訪的先生們,都有屬於自己青澀少年的動人故事。在現場播放的《少年篇》的片花里,許多受訪者回憶起當年戀愛、逃課的故事。百歲的許淵沖先生提起故去的老同學,依然充滿孩子氣的勝負欲,「我法文90分,他才考70幾分」。馬識途先生,一位正在中央大學就讀的學生,領命前往西南聯大潛伏。改名後的他,談到考西南聯大,直接「凡爾賽」地說到:「西南聯大,我一考就考上了」。
在民族存亡之際,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保住了珍貴的文化命脈。《九零後》雖然呈現的是老一輩知識分子的青春故事,但我相信,它與今天的「90後」「00後」觀眾,依然能夠同頻共振。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華誕,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革命歷程,謳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光輝歷程,學校選擇在今天,6月中最為平凡的一天,組織我們去觀看電影《九零後》。幾位老人平實的語言,雲淡風輕間,在我的內心掀起萬丈波瀾。
藝術工作者們選擇以紀錄片的形式,用楊振寧、許淵沖、王希季等前輩們的講述和先輩們書信日記中的描述,盡量還原歷史,帶領我們回到那個戰火紛飛,但群星閃耀的年代。大氣磅礴的畫面,貼合情節的背景音樂,流暢細膩的分鏡剪輯,無論從哪方面看,都能體會到工作人員們的用心良苦。也正是因為工作人員的用心,才讓我們感受到眾多「九零後」身處於戰亂之中仍堅守那顆赤子之心的家國情懷。
故土在戰爭中淪陷,大學被炸毀,家園被佔領。一群十八、九歲的青年學生,他們匆匆出發,徒步南遷,橫穿湘黔滇,最終在昆明高原組建臨時大學——由清華、北大、南開聯合成立的西南聯大。他們橫跨半個中國,自詡為「湘黔滇步行團」,他們穿越過一座城市去聽「史上最好的國文課」,聽托賽里的《小夜曲》,也和先生們一起抱著書跑警報、加入飛虎隊……對這些今已年過九旬的「九零後」老人而言,西南聯大不是一段塵封的歷史,而是依然鮮活如初的青春記憶。如今談起,有的老人熱淚盈眶,難以自已;有的前輩淡淡微笑,平靜面對。各位老人都早已不復青春,但唯一不變的是,他們當年身處於戰亂之中,卻仍能秉持那顆求知之心,雖各懷其志但都一心報國,雖缺衣少食但仍苦中作樂。所謂「西南聯大」,正是一個在戰亂與貧窮中仍然盛放著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學術殿堂,崇尚科學民主的氣氛興盛,人文藝術百舸爭流,堪稱建構起近現代中國各行各業中流砥柱的脊樑,真乃「曠百世而難遇者哉」!
真是那群星的存在,才能有我們如今強盛的國家,才能有我們如今先進的科技水平。而如今處於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學習前輩們艱苦奮斗的精神。每代人都有自己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而我們要做的正是從痛苦中創作希望,並努力把希望變成事實。
最近一段時間「躺平」這個詞在社會上非常流行,「躺平」青年也成為很多人談論的焦點。「躺平」指的是現實生活中一些無欲無求的年輕人,他們不談戀愛、不結婚、不想著買車也不想著買房,每天以極低的標准生活,工作一不開心就辭職。他們多是90後年輕人,90後一直都是被社會重點關注的人群,而近期一部冷門紀錄片電影《九零後》正在熱映,在觀看過後給我感觸頗多。
當然,此《九零後》非彼90後,紀錄片《九零後》是徐蓓導演的作品,記錄的是在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學子的故事,著名的人物有物理學家楊振寧、鄧稼先、穆旦、費孝通等人。那時國雖破,但群星閃耀。看這個片子時候,內心的火彷彿被點燃,正值青春熱血階段的青年們,為了讀書救國,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完成了學業,有的學生從南京繞過越南,緬甸來到雲南昆明念書,一天要走五六十公里的山路,那驚人的毅力讓我佩服。那時的校園戀愛也談得含蓄,寫信,一起去圖書館看書,樹林里散步。
他們是年齡在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是用一技之長終身報國的大師是西南聯大輝煌歷史的經歷者和見證者,他們是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九零後」。但對於1990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我們是在各行各業努力奮斗的蓬勃後生,是牢記歷史使命的新時代青年。但他們更是年輕有為的「90」後。
《九零後》用真實記錄的`方式呈現了一群年齡都是九十歲的長壽老人,講述他們充滿青春時光的歷史往事,這十六位曾經年少的主角,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九」是一個星光璀璨的「九零後天團」。《九零後》是一批國寶級的「九零後」與當今年輕的九零後、零零後,在新時代的一次影像交流「對話」。「九零後」們把母校西南聯大「剛毅堅卓」的歷練,把愛國、科學、民主的抱負,把自強不息的成長經歷,以這種特殊的對話方式,呈現給當今的年輕人。
他們是「90」後,我們也是「90」後,跨越了好幾個年代的人,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人說他們那一代人讀書是為了報國,我們這一代人讀書是為了分數,為了找到一份工作,學生的壓力特別大。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人,心裡一定裝著一個沉甸甸的夢想。
他們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聯大學子立志讀書、投筆從戎、許黨報國的光輝事跡,讓我們深深感染觸動內心。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都離不開先輩的努力和犧牲。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只有更加深入全面學習黨的歷史,時刻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斷練強專業本領,在自己的崗位上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對得住先烈的犧牲和奉獻。
初接觸這個名稱時,就存有疑惑,此90後,可是指的現在初成年的「90後」們,在看清一個個在中國歷史上地位舉足輕重的大師們:98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99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希季;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獲得者許淵沖;101歲《呼嘯山莊》譯者、翻譯家楊苡;106歲《讓子彈飛》原著者、作家馬識途……16位「九零後」國寶級大師聯袂「出演」。
就頓感,「九零後」這個片名,有點取巧。取巧之外,也恰當。其一,影片中的人物接受采訪的時候,基本上都過了90歲,他們是妥妥的「九零後」。其二,影片主要講述他們在「中國曾經最好的大學」西南聯大求學的故事,那時候,他們風華正茂,一如當下的「九零後」。
這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強的一屆「九零後」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三位「兩彈一星」元勛等等。影片還呈現了他們可愛可親的一面,「口無遮攔」的巫寧坤、「狂妄自大」的許淵沖、「孩子般pure」的鄧稼先等等。遺憾的是,影片創作期間有3位拍攝對象已經離開人世,本片的「搶救式」拍攝也為他們留下了珍貴的絕筆影像。
一所在戰火中臨時「聯合」的大學;一所以簡陋的磚瓦房為教室、以茅草房為宿舍的大學;一所師生時刻准備著「跑警報」的大學;一所僅僅維系了九年的大學;卻大師雲集,更培養了史上最強的一屆「九零後」。
其中,「蒙太奇」式的兩位大師回答,也是可愛到我們這些年輕一輩了。原來,西南聯大的「文學課」,採取的教學法很特別,吳宓、朱自清、聞一多、沈從文等大師每位講兩周,完全拋棄了常見的系統性的教學法。理科生楊振寧坦言:「這樣完全沒有系統性,不是很好。」下一秒,文科生許淵沖卻激動地表示:「這是全世界最好的文學課。」
西南聯大對一年級新生實行「通識教育」,學子們齊聚一堂,不分科。許淵沖、楊振寧、王希季分別屬文科、理科、工科,卻因為「通識教育」成為同學,其後,他們都成為了各自領域的泰斗級人物。而這樣的「通識教育」,很可能是西南聯大大師輩出的重要基石。
活著的「九零後」是這部影片的主角,而鄧稼先、穆旦、汪曾祺、繆弘等他們都是西南聯大的「可愛的人」。穆旦、繆弘的人生際遇與其他人大不相同,穆旦命運坎坷,煉獄重生後,詩風、文風大為不同。繆弘大概是影片中唯一沒有留下學號的聯大學生,用生命在述說自我的救贖。
曾經,我有對鄧稼先先生的'提問,為何如今誕生不出當年的那一批名垂青史的偉人,現在的我可能有了答案。
這是一部剪輯紀錄片,號稱《西南聯大》姊妹篇。《西南聯大》我沒看過,但聽說是史詩般弘大,這部電影則聚焦個體,技術角度有點散,但是因為主角們太閃亮了,掩蓋了這個小缺陷。
盧溝橋事變之後,隨著北平天津相繼失陷,東部高校倉促內遷。幾千名西南聯大學生「文軍長征」,輾轉湘貴滇。炮火連天中,他們也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求,保存了中國的文化血脈。
那真是個大師雲集的時代啊,天才們成群結隊而來。不過想想也是,那個年代,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身就是萬里挑一,國家和民族又處在承前啟後的時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只要能選定一門專業,踏踏實實做學問,深耕下去,必然能成祖師爺。
尤其這些能活到的90+老人,身體基礎好,歷經過大風大浪,內心堅韌,物質條件也還可以,身體心態物質都符合長壽條件,可謂翹楚中的翹楚。尤其是那種的精神氣,令人佩服。
這些老者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個人。
一是楊苡,《呼嘯山莊》的譯者。這是九零後中為數不多的女性。老太太一百多歲了,卻聲音洪亮,眼裡有光。提及過去,娓娓道來,直截了當,很有感染力。一百多歲的人了,回憶自己對巴金二哥李堯林的暗戀,回憶跟巴金持續百年友情,回憶第一次見其先生趙瑞蕻(也是翻譯學界泰斗)的場景,回憶日軍轟炸昆明時沈從文的痛哭流涕……坦坦盪盪,娓娓道來,中氣十足,完全不是一個百歲老人,就是一個小姑娘!當被問及其先生去世二十多年,怎麼過來的,她耿直說:還好,我本來就是比較獨立的。我覺得這位老人,比林徽茵更接地氣,比楊絳更自然,比冰心更活潑(當然不是說她們幾位大家不好,也個個都是巾幗英雄),眼裡有光,心裡有火,堪稱我輩之典範。
第二個人,是繆弘,這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繆弘父親是繆斌,汪偽政權的立法院院長。可是這樣一位大漢奸父親,卻生了兩個熱血兒子。繆弘和繆中兄弟倆,與家庭割裂,隱瞞身份,考入西南聯大,後投筆從戎, 走向炮火前線。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繆弘為國捐軀,犧牲時才十九歲。
這樣一位英雄,卻因為政治原因,過去八十多年裡幾乎被世人遺忘。其兄繆中,雖然因加入緬甸作戰軍,未與敵軍正面交鋒而倖免於難,但估計後來漫長歲月中,大漢奸兒子+國軍軍官的身份,足以讓這位留在上海發展的年輕人飽受磨難。
第三個人,巫寧坤,《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譯者,《星際穿越》中那句著名的「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也是出自其手。西南聯大外文系高材生,飛虎隊翻譯,留美博士,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海外留學生回國效力的倡導者。
在影片中,巫寧坤回憶起日寇兵臨城下,揚州中學解散前夕,女同學在主席台上唱《松花江上》,這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忍不住嗚嗚哭了起來。巫寧坤當年放棄國外舒適生活,帶著建設新中國的滿腔情懷回國,豈料1957年就被打成右派三十年,差點死在勞改農場,嘗遍人間冷暖。
看過巫寧坤的晚年回憶錄《一滴淚》,1951年,巫應燕京大學的邀請從美國回到祖國,為此還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博士學位。在回國前,送他登船的是好友李政道,巫問李:「你為什麼不回祖國」,李說:「我怕回去被洗腦子」。巫對於這樣的回答感到很奇怪,可是後來的經歷讓這樣的回復一語成讖。1979年,巫寧坤見到了當年送他登船的李政道,此時的李作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早已名滿天下,而巫寧坤早已失去了自己最好的三十年。巫1991年便移民美國,前幾年99歲高齡去世。一個當年「中國問題研究小組」的核心成員,歷盡千辛萬苦回國的熱情學者,卻在四十年後毅然返回美國。這中間經歷過什麼磨難,難以言述,都凝縮在「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這九個字(巫晚年自我總結)中了。
除了這三位,影片中還有很多閃閃發光的人物。他們的樂觀、堅韌、執著,代表了時代的精神和民族脊樑。
另外,插個題外話,我看電影時,還深深感受到,選專業,還是得學理工科啊!這些存活到九十多歲的大家們,幾乎全是工科人才,畢竟大國重器,理工科是可以拯救世界的,一心搞技術,也能遠離很多是非。
相對比下,那些學文科的西南聯大人,估計下場都比較慘,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統計?尤其是學法律的,研究階級統治工具,更是慘中之慘。《南方周末》2003年曾經刊登過一篇《被遺忘了三十年的法律精英》,就是講了這個事情,讓人看了很觸動,很傷感。
總體而言,《九零後》這部電影,因為聚焦於個體,過於散,且囿於篇幅,很多情節未能深挖,只能是浮光掠影。但瑕不掩瑜,從紀錄片的角度,仍然是部好電影。這部片子我覺得很適合帶娃去看。不過當影片後半段,原子彈轟隆隆爆炸時,兩個娃都已經是昏昏欲睡,只有我一個人清醒著。
;9. 電影擊戰觀後感300個字。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每當響起這首《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電影中游擊隊員扒火車,炸橋梁的鏡頭便一一都浮現在我的眼前。
《鐵道游擊隊》,這是一部充滿著傳奇色彩的紅色抗日經典影片。該片記述了一群充滿正義的游擊隊員正在微山湖上殺敵保家的傳奇故事。當中的人物也都有傳奇色彩:鎮定穩重的大隊長劉洪,果斷多謀的副隊長王強,能文善武的李政委,英勇善戰的隊員彭亮等。還有雖非隊員的,卻對戰爭勝利起著重大影響的女性們:熱情賢惠,機智勇敢大度芳林嫂,聰明勇敢,敢作敢為的藍妮兒等人。這些英雄們在微山湖上頑強殺敵,保家衛國,不惜流血犧牲,可真是所謂鐵骨錚錚的男子漢!他們在中國抗日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在激烈的戰爭背後,還有劉洪余死去丈夫的芳林嫂,彭亮與藍妮兒的愛情作渲染,使無情的戰爭中充滿真摯的情感,重情重義,這正是
中國最後能趕走日本鬼子,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在整部電影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游擊隊員炸毀敵人命脈橋梁的鏡頭。這次任務直接決定了這場戰爭的命運,決定著微山湖上百姓的性命。冒著敵人的重重防禦,我們的游擊隊員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讓兩路火車對撞,最終取得勝利,順利將橋梁炸毀,敵人終於投降了!成功的背後,總會有許多犧牲。魯漢的死去,林忠的犧牲,劉洪的險些喪命。為了國家人民,這些英雄不惜流血犧牲。無數事實證明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中華民族的崛起來之不易。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下,享受著幸福生活,我們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和使命為祖國富強作出貢獻,有必要要用雙手為中華民族撐起一片藍天。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將自己培養成才,這是我們為國家爭光邁出的第一步。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所鑒定的事實。中國必須強大,而這個理想,需要我們去實現。同學們,讓我們鼓起理想的風帆,盪起手中的雙漿,一起為祖國美好的明天努力奮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