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火線之上演員表
火線之上演員有李子雄、甘婷婷、王錚、李彥萱、李岩、陳作深等。
《火線之上》由北京合力創作影業股份有限公司,王瑩操刀劇本,李子雄、甘婷婷、王錚、李彥萱、李岩、陳作深等主演。
《火線之上》主要講述了緝毒大隊長莫高(王錚飾)與販毒集團頭目陶三(李子雄飾)鬥智斗勇,最終將販毒集團一網打盡的故事。莫高在經歷卧底同事慘烈的死亡後,不但職業生涯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還與女友小茹(甘婷婷 飾)產生了巨大的隔閡。
但是莫高始終堅信「毒品一日不絕,禁毒一日不止」,崇高的信仰給予他煥生的力量。在新卧底兄弟的幫助下,莫高步步為營,小心應對,將犯罪集團繩之以法。情節曲折懸疑又揭示正能量。
《火線之上》幕後
出品人兼製片人趙昕表示,積極響應國家廣電總局「小正大」自主創新原則的號召。此次投資拍攝的電影《火線之上》在題材內容上聚焦「隱秘而偉大」的一線緝毒警察,在陣容選擇上拋棄「大明星」而選擇與角色契合度更高演技更扎實的演員。
在劇本內容上嚴格把控、在拍攝製作上力求精緻,在電影主題表達上有情懷有擔當,希望通過《火線之上》這部正能量的電影,讓大家銘記一線緝毒警察用生命守護的和平年代,呼籲大家堅決抵制毒品。
② 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各穿幾根線都什麼線,(零線幾根火線幾根控制線幾根)
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有多種多樣接線方式,不一而定。
常見的應急照明有:
三線的帶消防控制模塊的:火零地各一根;
四線的帶消防控制模塊的(箱內控制的):浮充線(火)、電源線(火)、零線、接地線。
五線的帶消防控制模塊的(就地開關控制的):浮充線(火)、電源線(火)、主觸點線(火)、零線、接地線。
什麼可控有強啟(四線)、可控無強啟(三線)、常閉有強啟(四線)、常閉無強啟(三線)等等。數都數不清,只能說些常見的。
疏散指示有:
三線的:火零地各一根;
四線的(燈具帶蓄電池的):浮充線(火)、電源線(火)、零線、接地線。反正零線和地線都只有一根。
導線多數都是NH-BV+NH-BVR有時也見到阻燃(ZR)的。或WDZBN-BYJ+WDZBN-BYJR.
(2)微電影火線沒想到第七集擴展閱讀:
疏散指示標志的合理設置,對人員安全疏散具有重要作用,國內外實際應用表明,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線的地面上或靠近地面的牆上設置發光疏散指示標志,對安全疏散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更有效地幫助人們在濃煙彌漫的情況下,及時識別疏散位置和方向,迅速沿發光疏散指示標志順利疏散,避免造成傷亡事故。
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的上方、疏散走道應設有燈光疏散指示標志。
疏散指示標志的方向指示標志圖形應指向最近的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
燈光疏散指示標志可採用蓄電池作備用電源,其連續供電時間不應少於20min(設置在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民用建築和地下人防工程內,不應少於30min)。工作電源斷電後,應能自動接合備用電源。
在我國有關建築防火規范、電氣規范、照明規范以及燈具產品製造規范年中對應急照明的設計、使用和燈具的製造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但由於相關的規范比較多,且有些條文規定也不致,設計人員對應急照明的理解也不同,下表是不同規定定義的應急照明概念。
應急照明是在正常照明系統因電源發生故障,不再提供正常照明的情況下,供人員疏散、保障安全或繼續工作的照明。
應急照明不同於普通照明,它包括:備用照明、疏散照明、安全照明三種。
1備用照明
在正常照明電源發生故障時,為確保正常活動繼續進行而設的應急照明部分。通常在下列場所應設置備用照明:
(1)斷電後不進行及時操作或處置可能造成爆炸、火災及中毒等事故的場所如制氫、油漆生產、化工、石油、塑料、賽璐珞及其製品生產、炸葯生產及溶劑生產的某些操作部位。
(2)斷電後不進行及時操作或處置將造成生產流程混亂或加工處理的貴重部件遭受損壞的場所。如化工、石油工業的某些流程、冶金、航空航天等工業的煉鋼爐、金屬熔化澆鑄、熱處理及精密加工車間的某些部門。
(3)照明熄滅將造成較大政治影響或嚴重經濟損失的場所。如重要的通信中心、廣播電台、電視台、發電廠與中心變電所、控制中心、國家和國際會議中心、重要旅館、國際候機樓、交通樞紐、重要的動力供應站(供熱、供氣、供油)及供水設施等。
(4)照明熄滅將妨礙消防救援工作進行的場所。如消防控制室、應急發電機房、廣播室及配電室等。
(5)重要的地下建築因照明熄滅將無法工作和活動。如地鐵車站、地下醫院、大中型地下商場、地下旅館、地下餐廳、地下車庫與地下娛樂場所等。
(6)照明熄滅將造成現金、貴重物品被竊的場所。如大中型商場的貴重物品售貨區、收款台及銀行出納台等。
2疏散照明
在正常電源發生故障時,為使人員能容易而准確無誤地找到建築物出口而設的應急照明部分。通常在下列場所應設疏散照明:
(1)人員眾多、密集的公共建築。如大禮堂、大會議室、劇院、電影院、文化宮、體育場館、大型展覽館、博物館、美術館、大中型商場、大型候車廳、候機樓及大型醫院等。
(2)大中型旅館、大型餐廳等建築。
(3)高層公共建築、超高層建築。
(4)人員眾多的地下建築。如地鐵車站、地下旅館、地下商場、地下娛樂場所等及大面積無天然採光的建築。
(5)特別重要的、人員眾多的大型工業廠房。
3安全照明
在正常電源發生故障時,為確保處於潛在危險中人員的安全而設的應急照明部分。通常在下列場所應設置安全照明:
(1)工業廠房中的正常照明因電源故障而熄滅時,在黑暗中可能造成人員挫傷、灼傷等嚴重危險的區域。如刀具裸露而無保護措施的圓盤鋸等。
(2)正常照明因電源故障熄滅時,使危重患者的搶救工作不能及時進行,延誤急救時間而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如醫院的手術室、危重患者的搶救室等。
(3)正常照明因電源故障而熄滅後,由於眾多人員聚集,且又不熟悉環境條件,容易引起驚恐而可能導致人身傷亡的場所,或人們難以與外界聯系的電梯內等。
③ 電影火線追凶有哪幾部
火線追凶是由CCTV電影頻道出品的系列數字電影,該系列由10個90分鍾長度的電視電影組成,共拍攝十部。由胡明凱、鄧衍成執導,鍾漢良、齊芳、釋小龍主演。此外,2009年6月22日,美國導演Newton Thomas Sigel也拍攝了一部同名電影,由約翰·雷吉扎莫、Ryan B. Adams、白靈主演。
《火線追凶》系列,由10個90分鍾長度的電視電影組成,影片以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為背景,講述了一個由熱血青年組成的探案小組,在亂世中懲惡揚善的故事。通過講述法租界巡捕房探長鍾朗領銜的探案組搏命追凶的過程,展現了一幅舊上海警匪暗戰的洶涌圖。影片中有不少炫目的動作戲,追車、爆炸、槍戰層出不窮。
血色刀鋒 The Bloody blade 絕命狙擊 The sniper 黑槍疑雲 Gun mystery 突然死亡 Sudden death 掘墓人 Grave digger 驚魂宴 scary banquet 狂魔再現 monster reappearance 無罪辯護 defense for Innocence 沖破黑幕 uncover inside story 死亡地帶 zone of death
④ 以後是不是都是帶陽上班
以後應該是帶陽上班,因為現在已經全面開放,而且現在的新冠致病強度大大降低,所以只要身體還可以就可以帶陽上班。
⑤ 有關於穿越火線的電影嗎
九月金秋,電影市場將繼續暑期檔的火熱,國產片、進口片爭先上映,猶如「秋老虎」一般持續發威。其中,將於9月13日上映的電影《穿越火線》無疑是進口片主力。其實近幾年,國內外的戰爭題材影片明顯稀疏,似《穿越火線》這種強硬派的大火力影片,更是不多,畢竟這樣一部來自俄羅斯的頂級大片,還是能讓觀眾能感受到太多與好萊塢浮華大作不一樣的戰爭刺激。
⑥ 火線追凶系列一共幾集
《火線追凶之血色刀鋒》
劇情介紹 : 30年代上海灘罪惡橫行,巡捕房探長鍾朗曾一度被譽為「罪惡剋星」,但三年前他在查辦一樁連環兇案中卻抓錯了兇手,真凶「割喉魔」脫逃導致多名無辜者慘死,鍾朗倍受打擊。三年後,「割喉兇案」再次發生,福記米行股東徐大福被殺,鍾朗決定重新振作緝拿「割喉魔」歸案。過程中,機靈的小探員韓非開始追隨鍾朗查案,在韓非介紹下,醫科大學女教授於勝男又加入了團隊,成了他們的驗屍官。但「割喉案」之所以難破是因為所有受害者之間沒有任何關聯,唯一共同點就是割喉魔只殺富翁。一番追查後,鍾朗發現徐大福的合夥人裴德遠、徐大福之子徐文揚都有殺人嫌疑,隨後裴德遠被殺害,徐文揚也解除了嫌疑,那麼割喉魔到底是誰?他在罪案現場留下的數碼線索到底意味著什麼?...
《火線追凶之絕命狙擊》
劇情介紹: 上海灘,青龍幫與麒麟幫的火拚傷及無辜平民。三個月後,青龍幫重要頭目及其走卒忽遭無名槍手射殺橫屍街頭。探長鍾朗負責調查此案,女法醫於勝男發現死者均是被「達姆彈」擊中頭部斃命,鍾朗判斷殺人者是軍隊中的頂尖狙擊手。不久軍隊教官劉天河找上門來,聲稱該狙擊手就是突然在軍隊失蹤的程三林。這時,青龍幫大佬洪爺認定此案是麒麟幫買兇殺人,所以要對麒麟幫進行報復,而麒麟幫老大鼎爺也正想藉此時機鏟除青龍幫,一場大火拚一觸即發。無奈之下,鍾朗邀請劉天河協助破案,可狙擊手依然不斷作案毫無蹤跡。幾經周折,鍾朗終於發現本案症結。原來,劉天河正是程三林的父親,他才是獵殺幫派人士的真凶,其目的是要給兒子一家人報仇!...
《火線追凶之黑槍疑雲》
劇情介紹: 鍾朗的偵破小組在一場火災中發現一具死於謀殺的女屍,而死者的幼女丹丹已遭兇手綁架。鍾朗小組鎖定死者的丈夫徐勝道有重大嫌疑,誰知在抓捕徐勝道時卻牽出一樁黑槍大案。原來,徐勝道是兵工廠的設計師,由他設計的新型步槍剛發放到軍隊使用就在作戰中發生一連串炸膛事故。死難官兵的家屬把兵工廠告上法庭,該廠長張百群卻把責任全部推到徐勝道頭上,其實正是張百群在步槍生產過程中以次充好牟取暴利。而張百群倚仗的幕後黑手金蛇會不但銷毀了所有物證,而且綁架了丹丹作為要挾,迫使徐勝道不能上法庭作證。眼看開庭在即,鍾朗小組必須在一天之內既找到黑槍案物證,又營救出丹丹。最終,鍾朗小組不辱使命,徐勝道毅然出庭,罪魁禍首被繩之以法。...
《火線追凶之突然死亡》
劇情介紹: 探長鍾朗的老朋友、拳擊手阿賓在一場拳賽中倒在了拳台上突然死亡,賽前阿賓打給鍾朗的一個奇特電話令他懷疑阿賓之死另有隱情。經過追查鍾朗確認阿賓死於謀殺,阿賓妻子、拳賽裁判、教練老宋甚至隊醫黃醫生都有殺人嫌疑。最終,一張被復原的支票把線索指向了日本特務。鍾朗逐漸撥開迷霧,發現阿賓之死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政治陰謀。...
《火線追凶之掘墓人》
劇情介紹: 上海灘大亨家的婚禮上突發綁架案,新娘被劫走。探長鍾朗發現綁匪正是臭名昭著的「掘墓人」。掘墓人的慣用手法是把受害人禁閉在一個氧氣只夠呼吸24小時的封閉空間,如果收不到贖金,人質將窒息而死。在法醫於勝男和前任探長寧二昆的幫助下,鍾朗一步步地接近了掘墓人的真面目。為阻止調查,掘墓人綁架了於勝男和小探員韓非,並把他們囚禁在一個氧氣只夠呼吸12小時的防空洞內。情勢危機,鍾朗和寧二昆全力追查,而韓非和於勝男也在防空洞內積極自救,終於在最後關頭逃出升天。隨後,於勝男和韓非馬不停蹄地解救了新娘,而鍾朗和寧二昆則在火車站與掘墓人展開一場針鋒相對的較量。...
《火線追凶之驚魂宴》
劇情介紹: 法租界探長鍾朗偶然搭救了遭遇殺手襲擊的富商錢壽昌,錢老闆非常感激並邀請鍾朗在他壽宴這天入駐錢府保證安全。鍾朗發現錢府上下戒備森嚴,錢壽昌並非只是一個商人這么簡單,此人的來歷不但是一個迷,而且錢壽昌雖然早知有人慾取自己性命,卻執意大張旗鼓地操辦壽宴,似乎另有他的用意。於是,壽宴在一片重重殺機中開始,一輪一輪隱蔽的刺客也輪番登場,戲班班主馮季康,滿清遺老毓敏,商人孫德財等人都與錢壽昌有血海深仇。鍾朗與錢府保鏢三炮聯手保護了錢壽昌的安全,也逐漸發現了錢老闆不為人知的過去。...
火線追凶之狂魔再現》
劇情介紹: 殺人如麻的割喉魔餘利本在被執行死刑的前夜越獄逃走,並喪心病狂地開始了對所有仇家的報復行動,鍾朗三人小組也在其中。不久,檢察官高爾康、南京的特派員陶女士接連被害,於勝男的母親被綁架,而鍾朗之妹鍾慧和法國領事夫人更是身中不知名的劇毒生命垂危。面對挫折,鍾朗小組痛定思痛,終於找到了餘利本的破綻,然而餘利本早有準備,他給鍾朗開出最後的條件:用贖金交換解葯,否則就在租界各個醫院和學校內同時釋放毒葯。無奈之下,鍾朗只得帶贖金到郊外交換解葯,而巡捕房則傾巢出動到醫院和學校疏散群眾。誰知這正是餘利本的調虎離山之計,其真正目的是趁巡捕房疲於奔命之際搶劫一家銀行。關鍵時刻,鍾朗及時識破了這場陰謀,餘利本被抓獲最終伏法。...
《火線追凶之無罪辯護》
劇情介紹: 上海公共租界英國要員威爾遜被槍殺於酒吧,兇手的外形特徵與鍾朗完全相同,而警方又從鍾朗身上搜出了屬於威爾遜的鈔票,鍾朗百口難辨被捕入獄。負責此案的探長劉天德與鍾朗積怨頗深,拒絕於勝男和韓非介入調查。而於、韓二人分析一定是鍾朗抓捕過的罪犯刻意陷害鍾朗。不久,法官周同又被人槍殺於寓所,屍體前放著一本打開的法典,兇手似乎在對其進行審判。周同的死讓劉天德也對鍾朗一案有了疑竇,於是允許於勝男和韓非協助調查。隨後大家發現有人曾潛入巡捕房檔案室偷走了一份卷宗,而這份卷宗里的案子與鍾朗受誣的情形驚人相似。與此同時,檢察官王粟執意要提前開庭審判鍾朗,劉天德和鍾朗小組必須與狡猾的兇手展開時間賽跑阻止鍾朗被無辜定罪。
《火線追凶之沖破黑幕》
劇情介紹: 法租界展開「禁煙大行動」,黑幫的大批鴉片被繳獲。韓非偶然捲入了一場酒樓槍戰,死者是西捕房的探員,而逃逸的兇手阿連則是麒麟幫的小弟,調查剛開始,西捕房探長李約翰欲跟鍾朗爭這個案子,令鍾朗隱約感到西捕房內部有黑幕。不久,阿連落網,審訊中道出一個神秘人指使他帶著一筆巨款去酒樓,完成一宗購買白粉樣品的交易。鍾朗感到案情疑雲重重,正欲進一步審問,阿連竟然被人神秘地毒死在審訊室。鍾朗小組順藤摸瓜,發現一切線索都指向西捕房內部。幾經周折,巡捕房的黑幕逐漸揭開:原來,西捕房內部的黑手意欲趁「禁煙大行動」導致鴉片在全上海斷貨之際製造出國外最新型的毒品海洛因進行傾銷。...
《火線追凶之死亡地帶》
劇情介紹: 法租界內驚現數起難民被殺案,死者皆被活體注射了某種神秘毒劑。不久,幫助於勝男檢驗毒劑成分的化學家遭人滅口,於勝男的實驗室又被炸彈引爆,案情橫生波折,撲朔迷離。鍾朗小組在追查中發現死者都曾入住一家教會收容所,而解開毒劑之謎的關鍵人物竟然是於勝男的父親、一直以叛國罪關押在法租界監獄的著名化學家端木岩。迫不得已中,於勝男求助於父親,端木岩卻三緘其口,導致本已隔閡叢生的父女關系瀕臨破裂。此時,鍾朗小組在不斷的追查中逐漸偵知案情背後隱藏著日本軍方的一個驚天陰謀:在上海灘的一個秘密基地內,日本侵略者正在抓緊研製一種威力驚人的生化毒劑,為大規模侵華戰爭做准備。
電影頻道最新出品的十集系列最新電影《火線追凶》
⑦ 穿越火線的電影有哪些
目前只有《集結密令》微電影,其餘的都是宣傳片,或者都是網友製作的。樓主要官方的,只有進官網,有個視頻分享,裡面就是了。
⑧ 電影《火線反攻》完整版高清HD迅雷下載觀看地址誰有
《火線反攻》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3jNdeYGc_JW14i3oTLk8UA
《火線反攻》是由大衛·布萊特執導,布魯斯·威利斯、喬什·杜哈明、羅莎里奧·道森主演的美國動作片。影片講述消防員傑里米偶然撞見一起謀殺事件,從此,他不可避免的捲入一場風波中。為逆轉厄運,傑里米變身復仇消防俠,絕地反擊。
⑨ 關於魯迅
魯迅筆下的知識分子形象
魯迅收入《吶喊》和《彷徨》兩部集子中的25篇現實題材的小說,主要有知識分子和農民兩大題材。其中,知識分子題材佔14篇,真實地描寫了中國知識分子在清末、辛亥革命和"五四"以後三個重要時期的精神和生存狀況,是魯迅小說的一個重要內容。
魯迅筆下的知識分子形象,其精神特徵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犧牲者,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陳士成等。他們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滿舊式文人的酸腐氣味,作者對他們既有批判,也有同情;
第二類是封建制度的維護者和追隨者,如《肥皂》中的四銘、《高老夫子》中的高爾礎等。他們的靈魂已經完全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實際上滿肚子男盜女娼,或是封建道德的衛道士、假道學,或是不學無術的文人垃圾、文人敗類。作者對他們只有批判,沒有同情;
第三類是封建制度的破壞者和反抗者,如《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在酒樓上》中的呂緯甫、《孤獨者》中的魏連殳、《傷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以及《葯》中的夏瑜、《長明燈》中的瘋子、《一件小事》中的"我"和《幸福的家庭》中的"文學青年"等。他們具有現代的意識、進步的思想和改革的要求,也曾有過為自己理想而奮斗的輝煌歷史,但他們的反抗幾乎都以失敗而告終。這類形象不僅數量眾多,而且也是魯迅最為看重的現代知識分子形象。魯迅希望大家通過他們失敗的故事,看到他們的悲劇既是時代的悲劇、社會的悲劇,也是他們自己缺乏"韌性"精神和斗爭策略的結果。
《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的主題十分明確,就是要"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魯迅:《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魯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作品雖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記,卻始終圍繞著中國幾千年歷史中不斷發生的吃人現象展開,其用意就是告訴大家,在寫滿"仁義道德"的歷史中,其實滿本都只寫著兩個字:"吃人"!這是魯迅對封建道德下的定義,也是他多年來思考的結果。
作品通過主人公狂人的眼睛,觀察了他身邊的人:"他們--也有給知縣打過枷的,也有給紳士掌過嘴的,也有給衙役佔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債主逼死的",然而,他們不但沒有起來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跟著吃人。狂人為此而困惑,作者為此而憤怒:"是歷來如此慣了,不為以非呢?還是喪了良心,明知故犯呢?"在狂人或作者看來,這些人如果不改,最後終會被吃掉的,而未來的希望只能寄託在那些"或者還有"的"沒有吃過人的孩子"身上,因此,他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
作品不僅表現了徹底批判封建禮教的勇氣,還表現了作者"憂憤深廣"的人道主義情懷,表現了他以文藝創作來改造社會和人生的總體精神。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狂人日記》的意義遠遠超出了文學的范疇。
魯迅仰仗自己先前所看的外國文學作品和所學的醫學知識,將狂人這個具有恐懼、多疑、知覺障礙和邏輯思維不健全等特徵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描寫得栩栩如生,但作品的主旨卻並不是要表現他所受到的精神迫害,更不是一篇精神病人的紀實作品,而是要借狂人之口來揭示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狂人的形象具有"狂"與"不狂"的兩重性。狂人的"狂",一方面在於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徵,一方面也在於他對傳統和世俗的反抗;而狂人的"不狂",則在於他"超前"的思想認識,說出了當時人們不敢說或根本還沒有想到的話。如同歷史上凡是反抗傳統、反抗社會現存秩序的人都無一例外地被視為"瘋子"一樣,狂人的思維和語言常常是離經叛道的,但他的觀察和結論卻是豐富和深刻的。因此,狂人實際上是一個敢於向傳統挑戰的已經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一個敢於向現實的世俗社會挑戰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義者的象徵形象。然而,魯迅對於狂人的命運和前途卻並不樂觀,因此,在作品的"文言小序"中預感到了他的結局:"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
《傷逝》
在魯迅的知識分子題材小說中,《傷逝》(作於1925年10月21日,後收入小說集《彷徨》)是惟一的一篇直接表現青年婚姻愛情題材的作品。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是一對受到"五四"新思潮影響,要求個性解放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相互認識後,在時代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大膽追求自由戀愛,勇敢地反抗封建道德和世俗偏見,毅然地沖出了家庭的束縛,在眾目睽睽之下同居在一起。最後卻因涓生得到的一張辭退信而斷了生路,他們也與狂人、呂緯甫和魏連殳一樣,在強大的社會勢力面前,無法逃脫失敗的命運。
因此,魯迅創作《傷逝》的目的,不同於當時流行的同類題材小說,不是為了表現青年人為爭取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而對封建婚姻觀的反抗,也不是為了歌頌當時風行一時的"個性解放思想",而是為了指出"個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探討受"個性解放思想"影響的一代"五四"反叛青年在沖出家庭的牢籠後如何才能走上"新的生路"。
魯迅在寫作這篇小說的兩年前,即1923年12月,曾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作過一次題為《娜拉走後怎樣》的演講。《娜拉》是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的一部社會問題劇,曾被譯作《傀儡家庭》在中國公演,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當時人們關注的重點是如何走出家庭,而魯迅則在演講中告誡大家:"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夢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後,有時卻也免不掉墮落或回來。否則,就得問:她除了覺醒的心以外,還帶了什麼去?倘只有一條像諸君一樣的紫紅的絨繩的圍巾,那可是無論寬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的。她還須更富有,提包里有準備,直白地說,就是要有錢。"兩年之後,魯迅舊話重提,是因為他認為"娜拉走後怎樣"的問題仍然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因此,他在《傷逝》中不厭其煩地12次用了"新的生路"一詞。
在作者看來,子君是勇敢的,她面對家庭的社會的壓力,大膽地發出了一個反叛者的宣言:"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作者借涓生的口說:"這徹底的思想就在她的腦里,比我還透澈,堅強得多。"勇敢的愛情雖然可以支撐著她"鎮靜地緩緩前行,坦然如入無人之境",但是,作者通過他們大半年的自由生活的實踐,告訴讀者:"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因為"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不然,再輝煌的愛也會枯萎、死亡。由於勇敢的子君在獲得了愛情的自由後,只將愛情作為"功課"來溫習,"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因此,局長給涓生的一張辭退書,就使她徹底垮掉了。作者感嘆地說:"真不料這樣細微的小事情,竟會給堅決的、無畏的子君以這么顯著的變化。"
在作者看來,涓生也是勇敢的。他不僅是勇敢的子君的堅強同盟軍,而且面對局長的辭退書,早已有精神上的准備。然而作者卻清楚地知道他們的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的距離,在強大的社會勢力面前,涓生畢竟是弱小的,缺乏"堅忍倔強的精神"。魯迅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不但提出了問題,並且還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局裡的生活,原如鳥販子手裡的禽鳥一般,僅有一點小米維系殘生,決不會肥胖;日子一久,只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籠外,早已不能奮飛。"不僅不能奮飛,而且"就如蜻蜓落在惡作劇的壞孩子的手裡一般,被系著細線,盡情玩弄,虐待,雖然幸而沒有送掉性命,結果也還是躺在地上,只爭著遲早之間。"
這就是魯迅看到的許多"五四"青年在勇敢地邁出了反抗的第一步後,所面臨的兩難處境:就如籠中鳥,不放不能飛,放了也飛不了。因此,作品越是接近尾聲,作者所希望的"新的生路"一詞出現的頻率就越高。魯迅雖然並沒有能夠為涓生子君們指出一條新的生路,因為他也同涓生子君們一樣,只知道"新的生路還很多",卻不知道"怎樣跨出那第一步",但是,還是頑強地勉勵自己,並與涓生子君們共勉:"我活著,我總得向著新的生路跨出去那第一步……"
魯迅筆下的農民形象
如果說魯迅的知識分子題材小說主要表現了他"哀其不幸"的態度,那麼,他的農民題材小說則更多地表現了他"怒其不爭"的思想,更集中地表現出魯迅作為一個啟蒙主義思想家的特點。
魯迅農民題材的小說不僅成功地塑造出了一批落後農民的藝術形象,而且還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中國農村黑暗的現實,深刻地揭示出了這些農民愚昧、麻木的精神上的創傷。魯迅曾在《燈下漫筆》一文中指出:"實際上,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到現在還如此,然而下於奴隸的時候,卻是數見不鮮的。"因此,他將中國人的生存狀況直接歸納為兩個時代:"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故鄉》中的閏土、《祝福》中的祥林嫂等,都屬於這兩個時代。然而,也有不甘於這兩個時代的人,如《阿Q正傳》中的阿Q、《離婚》中的愛姑等,他們雖然也與曾經反抗過的狂人、呂緯甫、魏連殳以及涓生子君們一樣,都以失敗而告終,但魯迅仍然將"創造這中國歷史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作為包括自己在內的"現在的青年的使命"。
《阿Q正傳》
《阿Q正傳》(最初分章連載於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的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是魯迅在辛亥革命失敗後潛心於中國文化的歷史"鉤沉"的結果,最深刻最突出地表現了魯迅對中國國民性的弱點和病根的認識,因此,是魯迅小說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最輝煌的作品之一。
魯迅寫作《阿Q正傳》的目的就是要通過阿Q的形象,挖掘出中國農民愚昧落後的原因,提示出中國人的靈魂。因此,從阿Q形象出現的第一天起,就有人"慄慄危懼",懷疑作者是在借阿Q罵自己,或者害怕有一天終會罵到自己頭上來。作品開始在報上連載不久,茅盾就斷言:"《阿Q正傳》雖只登到第四章,但以我看來,實是一部傑作。……阿Q這人,要在現社會中去實指出來,是辦不到的;但我讀這篇小說的時候,總覺得阿Q這人很面熟。是啊,他是中國人品性的結晶呀!……而且,阿Q所代表的中國人的品性,又是中國上中社會階級的品性"(茅盾:《通信》,《小說月報》13卷22號,1922年2月)。
阿Q是一個生活在江南小鎮上的農村流浪漢(關於阿Q的身份或階級成分,有過不同的看法,一般認為,他屬於"雇農",即沒有自己的土地而主要依靠出賣勞動力,即打短工為生的農民。也有研究者認為,他屬於城市貧民,但是,與他身份類似《風波》中的七斤卻一直被看作是"農民"),他"沒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沒有固定的職業,只給人家做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
阿Q不但沒有土地,沒有家,甚至連自己的姓名籍貫也不知道,即使是在未庄也處於社會的最底層,然而,他卻不願承認這個現實,總以為"我們先前--比你闊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同時,"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的眼裡,甚而至於對於兩位'文童'也有以為不值一笑的神情。"而且,也真如茅盾所言,還具有"上中社會階級的品性":第一,由於他頭有幾處癩瘡疤,便有了許多的忌諱,"諱說'癩'以及一切近於'賴'的音,後來推而廣之,'光'也諱,'亮'也諱,再後來,連'燈''燭'都諱了"。第二,由於在爭斗中總是失敗,便改變策略,採取"怒目主義",以求得精神上的勝利。誰要說"亮起來了",他便以"你還不配……"作為還擊和報復,並因此真的覺得自己的癩頭瘡也是一種"高尚的光榮的癩頭瘡"了。即使是挨了打,也能找到自我安慰的辦法,以為自己是"被兒子打了"。即使是自己也發現自己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也有妙招解脫:"除了'自輕自賤'不算外,餘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么?'你算什麼東西'呢!?"
這種不敢正視現實,不願承認失敗的態度,和自輕自賤、自嘲自解、自甘屈辱、或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的種種表現形式,就是阿Q性格的主要特徵:自欺欺人,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阿Q精神"或"阿Q主義",由於這種表現的目的都是為了求得精神上的勝利,故又稱為"精神勝利法"。
"精神勝利法"作為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思想特徵,通常是那些需要勝利而又無法取得勝利的人,用以維持精神平衡的一種"騙術",常常表現在正走向沒落的統治階級的精神狀態中。阿Q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農民,怎麼也會產生這種現象呢?從人類思想的普遍意義上來看,這正是被統治者接受統治階級思想影響的結果。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個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因此,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受著統治階級支配的。"由於當時在中國占統治地位的封建階級在現實中總是以這種精神上的勝利來掩蓋對於帝國主義列強的失敗,因此,當時的中國國民便普遍如此。
具體地說,中國農民具有這種精神病態的原因還有三個:第一,由於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壓迫。中國農民從一次次造反的失敗中,錯誤地得出了造反沒有出路的結論,而不造反又無法忍受現實和痛苦生活,只好尋求精神上的安慰,或求佛拜神,或寄希望於來世;第二,由於自然經濟的閉塞環境。中國農民長期生活在小國寡民、自給自足的環境中,稍有滿足便夜郎自大,盲目排外;第三,由於封建家長制的家庭生活。中國農民雖然其社會地位低賤,但在家庭中卻具有至高無上的尊嚴,而且越是在外面受辱受壓,就越是在家庭中稱王稱霸。"精神勝利法"作為弱勢群體的一種精神特徵,不僅揭示出了中國國民性的病根,而且也揭示出了人類普遍的共同特徵,因此,阿Q形象是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藝術典型。
《阿Q正傳》在前三章中充分表現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從第四章"戀愛的悲劇"後,阿Q的性格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在第七章"革命"和第八章"不準革命"中,則集中表現了阿Q的革命,表現了以阿Q為代表的中國國民在社會動盪時期的種種變化,在更深層面和更廣泛的意義上,進一步揭示了國民性的缺陷和弊端。所以,阿Q性格中的革命要求與他的"精神勝利法"既是相互對立的,又是相互聯系著的。魯迅在《〈阿Q正傳〉的成因》中談到阿Q是否真要做革命黨時說:"據我的意思,中國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會做的。我的阿Q的運命,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並不是兩個。"阿Q的革命,是其性格復雜性的表現,也是其性格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封建思想的毒害下,他雖然對造反"深惡而痛絕",但是,當趙太爺等統治者對革命感到恐慌時,他不僅開始"神往"革命,並且也要投身進去"革這伙媽媽的命"了。
阿Q的革命,作為對"精神勝利法"的反叛,實際上,正是農民從愚昧走向覺醒的開始。但是,阿Q的革命只是最初階段的"自發革命",只是一種想拿點東西式的革命,改朝換代式的革命,這種革命即使成功了,改變的也只是皇帝的姓氏,只是皇帝和其他少數人的身份,社會仍舊,傳統的思想也仍舊。這就是中國社會不能進步,封建統治可以延續幾千年的一個根本原因。
然而,辛亥革命不是阿Q的革命,不是中國農民的革命。在辛亥革命的高潮中,不但絕大多數的中國農民仍然麻木不仁、無動於衷,而且即使有阿Q這樣的極少數下層農民急於改變自己的地位而投身革命,也因為改良派的反對和統治者的報復而最終被拒之門外,甚至像阿Q這樣成為"示眾"的材料和屈死冤鬼。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阿Q越是起勁地進行革命,便越是加速他的死期的到來。正是在這個意義,阿Q的被殺,表現了魯迅對辛亥革命的態度,也是對辛亥革命失敗原因做出的總結。
《阿Q正傳》最後一章第九章"大團圓",表明了魯迅對辛亥革命的失望,同時也表明了魯迅對中國國民性的失望。他不僅通過阿Q不為自己被抓被殺而擔心,反而為自己畫圓圈畫得不圓而羞愧和釋然,以及他在遊街示眾過程中,面對眾多的看客,"無師自通"地喊出"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的豪言壯語,讓阿Q的"精神勝利法"有了最後表演的機會,而且更通過看客們因為沒有聽到他們所熟悉的戲文而遺憾,深刻而沉重地表現了人們的麻木和愚昧,表現了辛亥革命以後社會仍然死寂和黑暗的現實。
魯迅小說的成就
魯迅小說之所以既是現代小說的開端,又是現代小說的成熟的標志,不僅在於它體現了"五四"啟蒙運動和思想革命的時代要求,而且還在於它將西方小說的手法技巧與中國傳統小說的藝術精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題材、構思、心理描寫,以及小說的體式和語言等方面都對傳統小說進行了革命性的突破,實現了中國小說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
魯迅小說最重要的貢獻是題材上的突破。
中國的傳統小說歷來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或綠林好漢的世界,即使是描寫人世間的生活,也是不離其神仙鬼怪,以追求故事的傳奇性和情節的曲折性為特色。然而,魯迅的小說,大多取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即使是表現當時社會上的重大事件,也常常是通過人們司空見慣的一些小事和生活場景來實現的。
《狂人日記》寫的是幾千年封建歷史的吃人本質,卻只通過一個精神病患者的日記來披露。《孔乙己》寫的是造成幾千年中國知識分子屈辱歷史的科舉制度的危害,講的只是一個鄉村讀書人的幾個片斷。《葯》寫的是啟蒙不被人們理解的悲劇,講的也僅僅是一個"人血饅頭"的故事。《風波》寫辛亥革命在農村的影響,講的卻只是一場鄉場上的"辮子的風波"。《阿Q正傳》寫的是中國人的靈魂,講的也只是一個鄉村流浪漢的生與死。小說題材的變化反映了社會風尚和時代精神的變化,而在五四時期,魯迅將小說的題材集中於主要承擔啟蒙任務的知識分子和長期處於愚昧狀態的農民,則具有十分突出的時代意義。
魯迅小說在五四時期眾多取材於普通人生的小說中一枝獨秀,則在於它總是能夠從大家熟悉的生活中發現並揭示出生活中所蘊含的"一切的永久的悲哀"(張定璜:《魯迅先生》,《現代評論》,1925年1月號),並形成獨特的冷峻風格。
在《祝福》中,作者講述了一個在江南農村隨處可見的故事,一個連自己姓名都沒有的女人"祥林嫂",丈夫祥林去世後,婆婆卻行使"家長"的權利,逼她改嫁。經中人介紹,祥林嫂逃到魯四老爺家做幫工,可還是被婆婆賣到了賀家。然而,她第二個丈夫也去世了,惟一的一個孩子也被山裡的狼叼了去,她又回到了魯四老爺家,可她卻成了大家眼中的"瘟神",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動"祝福"都不再讓她沾邊,她只能求助於神,在廟里捐了門檻作為自己的替身,以贖自己再嫁的罪過。然而,她並沒有因此而得到魯家的寬恕,最後,她帶著對靈魂是否存在的懷疑,在熱烈的爆竹聲中靜靜地死去。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不僅看到了"祥林嫂"的故事,而且,更看到了她無論怎樣反抗、掙扎,也無法逃脫的悲慘命運。她的第一任丈夫小她11歲,婚姻並沒有給她帶來幸福,可婆婆要她再嫁時,她卻逃跑、以死相抗,她不願違背"從一而終"的倫理道德。她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時,暫時做穩了奴隸,所以,不久臉色就紅潤了起來。可她第二次到魯四老爺家時,卻是想做奴隸而不得了。一個尋常故事,經過魯迅的講述,卻總是讓人沉思,讓人不安,甚至讓人震驚。
魯迅的小說常常讓人震驚,不是因為它在題材上有所突破,也不是因為它在人物的心理描寫上有多麼細膩,而是通過心理描寫配合言行描寫"畫"出了一個人的精神和靈魂。《葯》中的華老栓的愚昧,是通過他去殺人現場買人血饅頭的過程,特別是他用手摸藏在內衣口袋裡的"硬硬的"銀元和在現場專注在饅頭上的眼神表現出來的。《肥皂》中的四銘封建道學家的虛偽臉嘴,也主要是通過他與妻子和幾位同道的對話表現出來的。然而,在這些人的話語和行為中,越是具有生活閱歷的人,就越是能讀出更多更豐富的"潛台詞",讀出人物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和潛意識。這被後人們看作是中國小說向現代轉型的顯著特徵之一,對後來的現代小說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魯迅小說最顯著的特點,是他在小說體式和語言上的藝術創新。
中國傳統小說是在文人的史傳文學和勾欄瓦舍里的說書藝術上發展起來的,因此,既重視人物的語言和行為,也重視故事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魯迅小說繼承了傳統小說重視人物的語言和行為的優點,卻打破重視故事的連續性和完整性的常規,從西方小說那裡學習到了截取生活"橫斷面"的方式,打破時空的順序,而根據內容需要安排情節,並借鑒詩歌、散文和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創造出了種種不同的小說體式,如抒情詩式的《傷逝》,散文式的《故鄉》,獨幕劇式的《孔乙己》等。
《狂人日記》一發表,就以其"格式的特別"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而它的特別,主要就在於它採用的是中國傳統小說中從來沒有過的"日記體"。中國傳統小說中,大多是筆記體和章回體,並多採用第三人稱,而日記體採用第一人稱,整篇作品都是主人公的內心獨白。作品中的語言,小序是標準的文言文,正文卻是標準的白話文,其白話文概括的力度和含義的深度又絕不亞於文言文,成功地完成了中國現代小說從文言向白話的過渡。《狂人日記》雖然從題目和體式上都借鑒了俄國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說,但無論是在語言上還是內容上都很好地表現了中國本民族的生活、思想和意識,創造出了一種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式。而且,魯迅小說在體式上總是不斷地推陳出新,正如茅盾在1923年的《讀〈吶喊〉》中說的:"至於青年方面,《狂人日記》的最大影響卻在體裁上;因為這分明給青年們一個暗示,使他們拋棄了'舊酒瓶',努力用新形式來表現自己的思想。……在中國新文壇上,魯迅君是創造新形式的先鋒。《吶喊》里的十多篇小說,幾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而這些新形式莫不給青年作者以極大的影響,必然有許多人們上去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