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微電影 > 一念微電影觀後感200

一念微電影觀後感200

發布時間:2023-01-13 21:33:04

A. 微電影《一天一天》觀後感

《童夢奇緣》觀後感 童夢奇緣》 奇緣商州區硯池河九年制學校六年級 張寶良 十二歲的光仔是個不快樂的小孩,媽媽自殺後他便沒再長高。光 仔一直認為這是爸爸與新媽媽的錯,因此一直討厭這個家,終日希望 長大後能夠獨自生活。 一天在公園里,光仔遇上了一個老爺爺,他有一種能夠快速成長 的葯水。光仔便偷了這瓶葯水,卻不小心把葯瓶打破了,陰差陽錯之 下,葯水令光仔在一夜間變成一個成年人。成長後的光仔既驚又喜, 終於踏上了夢寐以求的旅程。光仔決心追求他的夢中情人李老師,二 人更一拍即合;但時間在光仔身上走得特別快,每晚的年紀都在急劇 遞增。情竇初開的光仔在忐忑之餘,還發現了一個有關媽媽自殺的真 相。光仔一邊急於尋找解葯,一邊要想個辦法重拾一個溫馨的家。最 終光仔找回了溫馨的家,但卻因為沒有解葯而老死。 很簡單的一個荒誕故事,但卻讓我明白了一些很深的人生哲理。 每個小孩子總是渴望能長大,我是這樣,你也是。但當他真的長 大了,要面對很從小孩子不需要考慮的問題里往往又會後悔。片中結 尾時光仔因為找不到解葯而大哭: 「大叔,我知道錯了。我好想回到 從前。我不敢了,下次不敢了。 」光仔那焦急絕望的心情更是讓人不 禁悄然淚下。 光仔找流老爺爺要解葯時,老爺爺說的那段話對我感觸也很大, 他說: 「你回不了頭了!你都轉了幾圈了,還不明白?現在明白了也 不遲。 我早就跟你說過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哪怕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天, 也要好好活! 」 光仔約老師看電影那段也很讓我感動。因為光仔已經變得很老, 所以他來到電影院時沒有向老師說自己的身份。 光仔問: 「小姐,如果你等的人還沒來,你會不會生氣呀?」 老師說: 「不會,我有的是時間。 」 光仔說: 好像除了我以外, 「 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有好多時間…… 」 是啊!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不要以為自己有大 把時間而浪費了陽光朝氣的青春, 到醒悟時才知道讓我燦爛的青春已 經一天一天的少了。希望所有在揮霍青春的朋友珍惜時間,光仔已經 沒時間了,可我們還有時間,不要讓光仔的故事在我們身上重演。 很久沒有因為看電影而如此激動過了,上一次被感動落淚還是n多年前看阿甘,今天看《童夢奇緣》竟然也被深深打動。

影片的情節其實是比較簡單的,然而簡單中卻透著一種牽人心魄的力量。主題實際是兩個,一為倡導家庭和睦、其樂融融,一為抒發對青春不再、年輕不能重來的感慨。把這兩條主線貫穿起來的是瘋瘋癲癲的「中醫葯科學家」馮小剛大叔的「科研成果」——那瓶能夠催發人生長的魔水。關於影片的內容介紹就從略了,這里大致談自己的兩點感想。

首先是時間。看過電影的人可能感到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馮大叔的那句點睛之筆:「生命是一個過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夠重來。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來。但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哪怕生命只剩下最後一天,也要好好活!」其實許多時候一個極簡單的道理只有在環境約束極為緊張的條件下才能體悟得出,正如影片中喝了催長魔水的劉德華在短短幾天的時間里從十二歲成長到八十歲,才頓悟了枝枯葉萎、人事代謝的道理。小孩子總是盼望長大,總感覺童年過得太慢,似乎每一個學期、每一個年份都如此難熬,當然也有美好的回憶,但相對於成長期後的重壓,童年時期相對較輕的負擔更給人悠然之感。玩得痛快,自然不曉得生活之艱辛。當我們有朝一日像片中劉德華突然發現與他幾乎同時飲了那催生魔水的、從陰溝里的一株小樹苗長成的參天大樹開始在風雨飄搖中折枝斷莖的凄涼場面後,當他驀然發現每過一日便可明顯地發現鬢角的斑白、皺紋的橫生、行動的遲緩、語音的衰弱之後,我們可能也會陷入他那樣的困境。

人生是一次不可逆的化學反應,在高度強調偶然性、隨機性的今天,人們不處絕境斷不會追問人生的意義。更多的人傾向以「過把癮就死」的態度游戲人生,人們開始極盡一切之可能促動狂熱情緒的宣洩,甚至近乎自虐的折磨自己以刺激他人。理想主義的烏托邦破滅之後,沒有一個緩沖過渡的時空,從而直接導向了虛無、猥瑣、麻木、犬儒。我們當然不需要在撒手人寰之前高風格地評估下是否把全部生命和精力貢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但總需要捫心自問一下「我這一輩子有沒有白活」。烏托邦式的人生是可怕的,虛無主義的人生則是可悲的。當你陶醉於吞雲吐霧的快感之中時,當你痴迷於燈紅酒綠的誘惑之中時,當你迷茫於虛擬世界的偶爾「成功」時,當你像影片中李老師那樣自信「我有的是時間」時,假想自己行將就木,也許會有至少一點點的責任感吧——作為父母、夫妻、兒女的這諸多身份角色中所應承擔的一份責任。

其次是親情。教育是一門復雜的學問。英國哲學家洛克曾寫過一本《教育漫話》,裡面有很大篇幅在討論如何建立一種良好的父子關系。他認為,在孩子小的時候應當從嚴管教,因為兒童尚不具備健全的心智,需要成人有意識的引導;而隨著孩子的逐步成長成熟,則應當放鬆這種管制,嘗試將這種控制關系轉變為友誼關系,因為孩子成熟後具備獨立的理性分析和判斷能力,再用專制辦法來對待就適得其反了。洛克的這種描述實在貼切。在這部影片中,父子之間的這種矛盾貫穿始終。雙方有著極大的隔閡,而只有當劉德華突變為成人之後,才得以作為一個陌生人以客觀的視角了解成人世界的無奈與困苦,了解他的父親的真實情感,也才能夠在游戲廳看到在喧囂的世俗生活之餘來到這里重溫童心的父親。這真是一個圍城,城外的小孩子們盼望著趕快長大,城裡的大人們卻因為經歷了親朋的疏離、情感的傷痛、事業的挫折等等,產生一種返歸嬰兒一般的本真狀態的沖動。

今天的校園里流傳一句話:三年一代溝。那麼父子之間的代溝又要多大?我們用代溝這個術語之時,往往是站在一種弱勢群體的角度去期待年長的一方改變他們的思想——與時俱進地來適應我們甚至迎合我們,似乎就沒有考慮過尊重傳統的慣性、嘗試著用父輩的話語系統去接觸他們、了解他們。可能每個孩子都經歷過中學時代特別是高中時代的強烈逆反心理,這有著教育體制的重壓以及各種扭曲的社會機制映射到一個個年輕臂膀上的產生的效果。我在高考報志願的時候還有一個隱秘的想法,那就是——離父母越遠越好,慶幸自己終於能夠擺脫一切束縛了。又過了五年,今天的想法又轉了個方向,已經逐步理解他們,感激他們,心疼他們。這也是看這部片子激起共鳴的重要原因。撫養一個孩子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即便我今天能夠用語言表達一二,沒有這種經歷,恐怕也僅能道十之一二。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獨生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唯一延續,獨生子女的成長過程會耗費父母更多的心血。從小到大在歷次調皮搗蛋事件(最後一次是2000年高二時從學校偷跑出去上網而撞破頭皮,縫了六針)後看到父母擔驚受怕的表情總是一臉不屑,當時心想傷口破了我自己都不怕你們有什麼好怕的,到現在才慢慢體會出個中滋味。親情摯愛,最易於為人所忽視,本來我們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也理應是最重倫理親情的國度。然時過境遷,現代性的洗禮沖擊了傳統文化,反倒使得這種親情日漸淡漠,或者有意識地掩蓋起來以表現某種意義的堅強——君不見幾年前《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石光榮與其子石林之間的「心結」直至前者心臟病突發幾乎撒手人寰之時才得以解開么?何必呢,盡孝不趁生前,有何意義?親情面前,還有什麼鴻溝不可逾越!難道非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大徹大悟?

盡管其語言上還有許多漏洞,比如對於突然長大但事實上還處於孩童思維的劉德華在語言上的設計稍嫌老到一些,不符合其心理年齡。此外,可以看出導演的意圖主要在詮釋親情,對時間的思索應該是這一主旨的副產品,但實際上這兩個主題的份額都不小,這種二元結構處理不好會沖淡很多東西,不過也許確實是兩方面都難以割捨吧。但是,瑕不掩瑜,看片子最主要看它的思路,其他的技術性問題都是表面問題。因此我認為,這部《童夢奇緣》是難得一見的、給人深刻啟迪並值得反復回味的佳作。
前兩天寫的,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剛才我看了童夢奇緣,淚水還沒有干,仍在眼角, 從童夢開始拍攝到宣傳,到上映,一直沒有停止過對這部電影的關注, 直到今天晚上,我才真正的經歷了一場童夢奇緣, 這是一場讓我在心靈上受到洗禮的奇緣,非常感謝Andy能夠拍出這么好的作品! 馮小剛在戲中的話深深印在我心裡:「生命不可能重來。」 自從16歲的時候,我就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彷彿16歲過了好幾年,忽然間旁人問其年齡已經到了十八九歲,那時候我會很驚訝地說,怎麼我都快二十了?我還以為自己十六七歲呢!生命就是這樣有條不紊,生命就是這樣匆匆, 後來從二十幾歲到現在更是覺得時間飛快,每一年都彷彿剛過了春節就不知不覺到了夏天,熱了一陣又到了冬天,在感嘆著寒冷的時候,新的春節又來臨了,可謂一年又一年,彈指一揮間,自己已經年紀一大把了, Andy的童夢奇緣讓我文字中的「彈指一揮」在戲中變成了現實,它把我們通常所說的時間飛逝,變成了現實,強烈的視覺效果帶給我巨大的沖擊,原來時間竟然是這樣的塊,這樣的匆忙,甚至連挽回的機會都沒有, 其實,這正是人生的縮影,時間是那樣的有條不紊,時間是那樣的客觀,他不會因為浪費而少給你一些,也不會因為你珍惜而多給你一些,如果不珍惜,匆匆之間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相信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些想挽回去無法挽回的事情, 戲中的華仔和李老師有一段對話,他們在電影院門口,李老師已經認不出來變老的華仔了,華仔問她:「散場了,還不走?」 「我等的人還沒有來,」李老師笑著搖搖頭說, 華仔又問:「如果你等的人沒有來,你會不會生氣?」 李老師說:「不會,我有的是時間!」 華仔走了,畫外音道:「除了我以外,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有的是時間。」 這句話給在我的心裡老下了一個烙印,是呀,我何嘗不是以為自己有的是時間呢?我何嘗沒有做過渾渾噩噩浪費時間的事情呢?我何嘗沒有無視時間的寶貴呢?恐怕當我自己意識到的時候早就來不及了,Andy用這部電影,這句話提醒了我,其實,時間不是我想像中的那麼多的!當你察覺到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那些浪費的時間呀,面對它們,多後悔,後悔沒有用,趁著前面還有時間,真的是應該好好珍惜!落實到行動中!這一點Andy本身就是一個絕好的榜樣,他每天的時間都過得很充實,私生活也好,工作也好,都是好好的珍惜著的,作為喜歡他的人,應該學習他的這種生活態度,我想華仔真的是非常偉大,非常聰明,他二十多年前就不斷的積累,不斷地珍惜,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同樣,身為半年輕不年輕的我,更應該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機會,不做讓自己將來後悔的事情,不是嗎? 童夢奇緣是好電影,它帶給我這么多的思考,讓我的心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對我的現實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 馮小剛在戲中還說了一句話:生命不需要重來! 是的,如果生命可以重來,那一切都沒有意義了,經歷的就不再重要,所以,生命是不需要重來的,生命之所以為生命,就在於它的不可重復性,不可重復性是它的特點,因此就排除了可重復性。只要仔細思考一下,就很好理解!正是因為生命不可重來,所以生命不需要重來,這看似矛盾的話,實際上卻蘊藏著深刻的哲學隱喻!我深深佩服! 這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戲,耐得住捉摸,耐得住品味!幕後班底的功夫不可小覷,Andy投資的電影,Andy選擇的人員,不會讓我們失望的,也確實沒有讓我失望! 此外,除了這兩點之外,別忘了還有掛在我眼角的淚,之所以會感動是因為一個字——情, 家人之間的親情——華仔,華哥都在戲中,一個是兒子,一個是父親,一個家也不能少了媽媽!莫文蔚在戲中是光仔的媽媽,到洗的最後,莫文蔚無法原諒丈夫,也准備離開,此時變老的光仔說:「一個家誰也不能少,你看看他們,多可憐!」感動的場景我不再描述,因為這是只有看了電影才能感受到了,如果用文字描述就失去了它的味道,我也隨之感動,每個人都有家,大家,小家,都是有著深深的愛,有在心靈深處最牽掛的人,爸爸媽媽,永遠都是我們最深的依靠,他們愛我們,我們也愛他們,可就是因為我們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成人與孩子之間往往會出現很多誤會,既然知道這一點,為什麼不盡量去避免這些誤會呢?還是因為理解和寬容,忘掉自己的身份,忘掉自己的地位,平等的面對人的靈魂,才能夠做到這一點,真誠的交流,成人與孩子之間在家庭,在愛上就不會有分歧!因為家庭和愛本身就是沒有任何界限的! 我也一樣,我常常在最失敗,最脆弱的時候想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他們是我非常強大的動力,可是事實上呢?在與他們相處的時候,我在家裡會嫌棄他們羅嗦、嘮叨,看不慣他們做事的方式,言語也一掃平日的道貌岸然,挑剔、諷刺,這簡直不是對親人的態度,我為什麼要這樣,我簡直就是變態,我以後再也不這樣了,我心裡對他們又多愛我很清楚,踏出家門前一步我可以跟媽媽吵,踏出家門後一步我就會想她牽掛她,其實,很多事情都是要說出來的,不說出來又怎麼知道呢?正如戲中黃日華的對白有很多次說「他不明白」,而事實上呢,他說了以後光仔就明白了,家人也是一樣,真的是要溝通,要說出來,不要憋在心裡! 大雄應該算是整部電影中最純朴的孩子了,他的家人也很純朴,爸爸和媽媽可以用攝像頭連接,一家人圍坐一起吃飯,其樂融融,大雄在球隊輸球後對曾經鼓勵他的隊友們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當你們是一家人」讓所有的孩子都團結一致,是呀,一家人,真的是能夠凝聚在一起的,誰也離不開誰,少了誰都會不開心都會有遺憾的,只有用真心對待,一家人,一個團隊,一個集體,才能夠融洽,辦好事情,人也開心幸福!大雄是幸福的化身,是寬容的化身! 我覺得還有一個很重要卻容易被人忽視的人就是王老師——副校長的女朋友,也是李老師的情敵,其實,相比之下,李老師早已經輸了,因為王老師在後來提到:「當他跟我求婚的時候,已經把你們的事情告訴我了,他說了對不起,我原諒了他。總要邁出第一步的,不是所有人都能面對現實的!」其實,這簡單的話,真的是有太多值得體味之處了! 首先,戀人之間,最終是要組建家庭的,成為終身的伴侶,誰都難免有犯錯的時候,各種各樣的錯,有的人犯了錯,他不一定會說出來,欺騙、隱瞞,使手段,變得無比卑鄙,傷害愛你的人,可是有多少人會對被傷害的人說對不起呢?誰有這樣的勇氣直接的成人自己的錯誤呢?往往都是逃避,逃避,再逃避,直到無法逃避了,揭穿了,敗露了,如果一個人主動得跟你承認了,並且很誠懇地說對不起你,傷害了你,其實真是給了你很大的尊重,人格上的尊重。以前年輕的時候我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說實話,那時候並不是想要怎麼樣,不想挽回背叛自己的人,只想他能來跟我說個清楚,承認他錯了,跟我說聲對不起!就是這樣,可結果呢?沒有,沒有人來跟我說對不起!真正敢於面對現實的人已經邁出了第一步,肯於改正,能夠真心悔過,那真的是應該原諒的,並且是應該寬容的,這種寬容會使他對你一輩子的回報! 再者,說說寬容者,其實寬容者不可避免的時受傷害者,他被傷害過,他的心受到了傷害,可是為什麼還會原諒呢?我想只有一個字——愛,因為愛,所以他會寬容,會原諒,會理解,會相信,也是因為愛,才帶來了持久的幸福。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會是一步到位的,感情也是這樣,會有各種各樣的考驗,心裡有愛沒錯,可是這愛是怎麼表現的呢?自私、極端、佔有是表現,體貼、理解、寬容也是表現,卻帶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究其根源,只有一個,人性,到底是愛他人,還是愛你自己,如果愛你自己必然會自私的成份多,如果愛的是他,你就會削弱自私,體貼他,理解他,寬容他,說真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這樣無私的愛,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年代、環境下,能夠有這樣的人,這樣的情,這樣的愛已經是幸福,是值得深深感激的!目前我自己是沒有做到的,但今後,我一定,我一定一定朝這個方向努力,凈化自己的心靈,削弱自私的劣根,讓我的愛多一份寬容,對我的愛人多一份理解!幸福全靠自己經營,有寬容的心態,能理解的相處,不可能不幸福的!全在一念之間,全在行動之間! 童夢奇緣真是讓我感動,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展現得那麼真摯,親情、愛情、友情, 童夢奇緣真是讓我震撼,生命的運轉規律,展現得那麼生動,真實,帶來強烈的心靈沖擊, 童夢奇緣真是讓我高興,在我對愛最迷茫的時候,華仔又給了我一部好電影,讓我對人性有了深一步的認識。 感謝華仔,感謝童夢奇緣所有工作人員, 最後,我希望大家都能到電影院看華仔的童夢奇緣! 1.「生命是一個過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夠重來,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來。」簡簡單單一句話,大鬍子馮小剛抑揚頓挫間就把老態龍鍾的劉德華折騰的越發風燭殘年弱不禁風,滿臉不知道是淚還是汗,那一刻彷彿一個巨大的逗號,在我的心裡重重的一頓,宣告了劉天王必死無疑的命運,當然死是每個人最後的終結,沒有人能夠背叛生命的軌跡,告別人世只是時間早晚問題,但三天時間就讓一個活蹦亂跳聰明伶俐的小孩兒白發蒼蒼的顫抖著告別他其實並不想告別的燦爛人生,怎麼說都殘忍了點兒,當然這也是導演的高明之處,輕描淡寫間讓俗不可耐的三流電影躋身頂級殿堂,這話誇的可能狠了,但是還算公允。 世上沒有後悔葯可吃,每一天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唯一的,而且不可復制,寫到這兒又想起《獨自等待》裡面一句台詞――人要麼好好活著,要麼現在就死。沒錯兒,好好活著,該吃好吃好,該喝好喝好,願意泡妞就泡妞,喜歡帥哥就大膽追吧!別整天愁眉苦臉的,你就是自己的太陽,人這一輩子滿打滿算也就三萬多天,有什麼理由不陽光燦爛的? 話是這么說,可哪個小孩兒不盼著時光快快的溜走,自己好一夜之間長大呢?長大了多好,可以不用被大人「欺負」,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可以隨心所欲買自己喜歡的玩具,可以大膽的去泡自己喜歡的美女老師,也可以對著未成年人不得飲酒的標牌「say no」,如此種種,就像一隻小耗子揣在每一個孩子的懷里。無時無刻不在撓蹭著,心都癢癢的不行,恨不得一覺醒來自己已經是丈二的身高胡茬滿面。可是,孩子終究是孩子,只知道長大的好,卻不知伴隨著成長,煩惱會越來越多,責任也越來越重,夢想和現實永遠是一對仇敵,就算不打的頭破血流也要大路朝天各走半邊,加上愛情啊,婚姻啊,事業啊什麼的沒事兒就來搗亂,靠馮小剛一瓶神葯圓了長大夢的劉天王短短幾天功夫就遍嘗個中滋味叫苦不迭,郁悶的無以復加。 說到底還是溝通和理解出了問題,小孩子和大人互不買賬,一個認為對方蠻橫霸道比老美還象世界警察,一個以為可憐天下父母心,累死累活還要防著逆子離家出走調皮搗蛋。換位一思考其實大家都不容易,童年時代有苦悶彷徨,成年了也不是人間仙境一好百好。十多年前有人喊出「理解萬歲」紅遍大江南北,看來百年之後依然是人們學習的榜樣。 「我要是來晚了,你一定要等我。」李老師一臉期待的對著電話那頭的大雄的哥哥提要求,當然大雄他哥也沒含糊,一個斬釘截鐵就把小李美眉給忽悠的安心回家去換衣服了。故事的結局相當有意思,清純可人的李小姐可憐兮兮在電影院門口一直等到電影散場也沒放棄希望,反正她正當妙齡有的是時間,就這樣還是被老眼昏花的劉德華給擺了一道,臨走還是沒暴露身份,狡猾的就像二戰時期的王牌間諜。由此可見愛情和等待總是密不可分,總有人會等到,也有人一輩子也等不到,於是有的人因為愛情幸福了,也有的人放棄了等待愛情卻找到了幸福,也有的人一直獨自等待著體會另一種幸福,當然更多的人漸漸麻木了在苦難中沉默著把幸福的滋味兒變成了柴米油鹽,不幸福的就像是黃日華那批老婆嘮叨,孩子出走,事業無成,要什麼沒什麼只能靠電子游戲機和煙草發泄,還沒人家泡遍全校美女教師的校長瀟灑……也許他們也有愛情,但是愛情究竟是什麼呢?影片沒有答案,當然沒有,也不可能有。愛情,友情,婚外情或者性,男男女女總是說不清道不明,「你一定要等著我」這句話一出口就已經必輸無疑,愛情從無定數,可以堅持,但不可以要求…… 走向了婚姻總會有數不盡的事端和煩惱,沒有孩子的二人世界還磕碰不斷,有了孩子又是一堆的麻煩,看了《童夢奇緣》裡面的兩個四口之家,雖然羨慕大雄家的融洽溫馨,但更多的是對小光家那種支離破碎的恐懼,一個家少了誰都不行,可是劉德華還是死了,老死在他後媽的懷里,結局就此打住,引發無數感慨。我是喜歡孩子的,但是又對能否給孩子幸福產生了巨大的懷疑,家庭和婚姻顯然不是我能夠掌控的未知,愛情只是潤滑油不是穩定劑。「煙抽空了還可以再買,兒子要是沒了,買的回來嗎?」我的父親也喜歡抽煙,他也非常愛我,只是我不知道將來我的兒子會怎樣看我,我會怎樣面對兒子,「只要家庭和睦了,哪個孩子會離家出走呢?」,話很在理,但是我仍希望我兒子能夠象個男人一樣因為叛逆和獨立意識的覺醒出走,而不是因為我們這個家並不和睦。這也是我所期望的,屬於青春的夢想吧。 最後要說的是男人,男人很累,不僅僅需要承擔很多責任還需要隱忍,躲在游戲廳打電玩只是不得已而為之,誰不想回家啊,可是社會能夠寬容女人,因為女人天生就是想著法子去犯錯的,然後得到原諒她的男人的愛情,並且穩贏,男人則不一樣,不能哭不能喊不能鬧騰不能上吊喝葯,男人只能象山象海,沉默而胸襟寬廣。忽然想起原來姜昆說的一段相聲,大概是說男人受夾板氣的,很象黃日華,那個倒霉而一言不發的籃球教練,兒子老婆一鬧騰就完了,他就不需要愛情么?他憑什麼不能還惦記一個已經死去的女人?一日夫妻百日恩,拋開婚外情的道德層面不談,就只論情義,黃日華是真漢子,而不是薄情郎。莫文蔚也苦,但是未免有些變態,嫉妒是女人的通病,但是過分的嫉妒卻讓陳太太發瘋…… 不過如果還有下輩子,我依然要做男人。 整部影片看下來有點象無主題變奏,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讓涉世未深的我感到疲憊不堪,生命的流逝,愛情的糾纏,家庭與婚姻的壓抑,夢想和現實漸行漸遠,做人累,做男人更累。直到片尾曲轟然響起,劉德華渾厚的嗓音吼出「下一次不敢」的無奈,才讓我堅定了活好每一天的信念,活著就好,向前看,沒什麼大不了。

B. 《一念天堂》觀後感

昨晚看完了由沈騰、馬麗主演的《一念天堂》。電影除了展現兩位主角一貫的幽默詼諧外,故事也讓人深思。

影片中沈騰飾演沈默,是一個腦癌患者。他有多重身份,但每一個身份都不是他自己。正如片頭沈默所說的:「社會是個舞台,人生是場大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但他的角色卻遠不止一個。他既是黑心餐館的服務員,也是電話詐騙團伙中的主力,還是賣假葯的老總。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以惡治惡,讓壞人得到應有的報應。片尾,當沈默從高樓上跳下,以此謝幕人生這場大戲時,他突然意識到演了這么多人,還沒演過他自己。感覺有點可悲,總覺得我們「自己」不是演的。

我們要「做」最好的自己。「演」,總是不真實、假的。而生活是真實,不能重來,也無法預測。不必為了達到某一目的而特意假扮成某個樣子,因為即使我們演得再賣力,也可能會演砸。影片中有一句話說:一個人的頭銜越來越多,自己卻越來越少。無論我們有多少頭銜、身份,我們都該是自己,不刻意裝、不刻意演。

願我們都能做好自己。

C. 微電影觀後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微電影觀後感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微電影觀後感 1

9月12日,寶帶實驗小學全體師生共同觀看了一場有關廉潔的微電影。電影環環緊扣,在講述了有關廉潔兩個方面的問題的同時,又告訴同學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中午時分,電視開始播放,同學們逐漸被內容吸引。第一個故事十分貼近生活,講述了有關教師節送禮物的問題。其實,教師節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就是每天認真聽講,作業認真對待,讓老師省心。所以,如果你能做到,哪怕你只送給老師一句簡簡單單的「教師節快樂」,老師也會十分開心的。你是不可能用禮物博的老師好感的。想必,同學們在觀看過程中也學到了這個道理。第二個故事在同學們意猶未盡下拉開帷幕,它講述了購置房產所可能發生的事情。末尾欲圖購房的男子在女兒一句話下被點醒,拒絕了這件事情。這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購房事件,平日生活里隨時可能發生,竟很有可能變成賄賂。小女孩說的一句話十分好:最貴的房子是牢房。她的爸爸也因此反應過來。如果接受了,自己可能失去的就不是財產,而是人身自由。

清廉,是所有官員必備的品格。但前段時間接二連三的貪污案是不是該讓那些口中自稱廉潔的官員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犯過這種錯。無論是官員還是普通人,都要廉潔。

這次的微電影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告訴同學們廉潔的重要性,讓同學們收獲了一個關於廉潔的道理。

微電影觀後感 2

今天,我看了學校發的微電影,讓我印象深刻。

《依靠》。一個母親好不容易盼到兒子回家吃飯,可兒子因工作關系要回公司。兒子攙著母親來到村口前,回憶起小時候那些的點點滴滴,兒子這才知道母親已經老了,而自己是母親最終的依靠。我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知道了要回報父母。

《堅守》。張九成,一個普通計程車司機。他的妻子得了絕症,可他仍對他的妻子不離不棄,並帶著妻子一起出車。在出車的過程中,他們給乘客傳遞了許多快樂。不管怎麼樣,他都會陪著妻子走到生命的盡頭。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生命的價值和堅守的意義。

《陪伴》。一個父親和他的女兒 。父親整天煙不離手,忙忙碌碌,很少時間陪家人。當父親翻女兒的書包時,發現有一包「煙」,便開始責罵女兒,女兒一氣之下,離開了家。父親四處尋找,卻始終沒找到。父親打開「煙」盒,卻發現那些「煙」都是筆。父親轉過頭,他的女兒站在他的面前,祝父親生日快樂。這讓我明白,親情是無法割捨的,陪伴是重要的,難能可貴的。

這個片子把我深深打動了,我感受到了真正的依靠、堅守和陪伴。我也要做個文明崇德餘姚人!

微電影觀後感 3

今天,老師讓我們看了普法微電影,看完我深有感觸。

其中一幕印象深刻,說的是學生去買小店的三無產且過期的辣條來吃,結果上吐下瀉,住進了醫院。

在我們生活中,有同學禁不住誘惑,經常拿零花錢買小賣部的三無產品,這些三無產品都是含有致癌物的,長期儲存在我們的體內會使我們得癌症。曾經有位同學吃了小賣部的冰激凌,結果拉肚子了。

再說說第二個案例,從而告訴我們;沒有3C(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產品是不安全的,《消法》規定了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享有選權和公平交易權,面對商家的強買強賣行為,大家可以理直氣壯的拒絕。而且小朋友們在購買較貴的物品時,最好有大人的陪同,在購買後一定要記得索要發票,以便維權。而實例三體現了商家侵犯了我們人身自由權和人格尊嚴權。我們有權以相關法律規定來維護我們自身的合法權益。

這在生活中也發生過:

小買部的老闆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抓住兩個小女孩,說她們偷了店裡的東西,不問青紅皂白就搜她們的書包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要勇敢說「不」,維護我們自身的利益。

看了這部微電影很有意義,對我們今後的生活非常有幫助,懂得了拿起法律的武器進行維權。

六年(6)班蔡貝琳

微電影觀後感 4

為了使同學們放開眼界,對中外文化尤其是法制文化之間的差別有一個更為清晰、直觀的認識,並以此為契機,宣傳法制,提高同學們法律意識,法學會於11月27日晚在我校公共階一教室為大家先後放映了《阿甘正傳》、《失控的陪審團》。

本次放映重點在於《失控的陪審團》,《阿甘正傳》作為入場電影,在使同學們由西方文化的感悟認知進而過渡到西方法律認識上起很大作用。此次放映收到了良好效果,廣大同學尤其是法學會的會員積極響應,法會各職能部門能夠認真協調。為前來觀看的人員提供一個良好的放映環境。放映結束後,觀眾紛紛表示對中西法律制度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其中的會員觀眾作了進一步總結,他們認為中西審判制度的差異最為明顯,在法制觀念更為普及、法治文明更為悠久的西方國家,施行的以陪審團為主導的審判制度與中國實行的以法官為主導的審判制度似乎更能提現審判的公正,而中國的法治極有可能沿著這個方向發展,會員們感悟頗大,所以本次法制電影收到了積極效果。

我社相信,通過此次放映,全體學生定能樹立起更好的法制意識,並培養更高的法律責任感。廣大會員能夠進一步深化對法及法律制度的認識。

微電影觀後感 5

在星期二下午,我們五(3)班觀看了兩部微電影。其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字之差》。

故事的情景是這樣的:一位從外地到崑山來打工,他每天工作都很認真。兩個月下來了,到了發工資的時候了。他兩個月的工資應該是三千,而老闆卻只給他了一千,並拿出一張紙作為欠條。

就在某一天,這位男子急需用錢,就到了老闆那裡去要工資。誰知,老闆卻只給他了一千,男子向他辯論,老闆一直堅持的說只欠他一千,拿出欠條,確實只欠一千。其實,應該是欠兩千的,可是,老闆在寫欠條的時候沒有把「還」寫上去。

那位男子就去了調解院。可是,老闆還不知悔改,去收買了一位路人,要路人證明他確實已經把工資全部發了。由於那位路人膽小,聽說當證人還要簽字。就找到了老闆想要辭退這個任務,並表示錢也不要了。經過再三的思考老闆還是選擇了主動去承認錯誤,並表示,一定會把工資全部發給那位男子的。就這樣,一個小故事結束了。

其實,這個故事發生的原因只是欠條上的一個「還」字而已。往往有的時候,就因為一個字,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事情。當然,故事中老闆的做法也是不對的,既然別人到你這兒來工作,就應該發給人家應付的工資。看了這個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人做事就一定要誠實,不能因為要站一點小便宜卻丟失了你做人的本分。

微電影觀後感 6

今天,我看了一個公益短片,這個短片獲得了中央美術學院年度一等獎,作者是謝承霖,名字叫做《低頭人生》。它以動畫的形式展現了手機帶來的危害,現在,很多的人太過於依賴手機,但是,人們有沒有想過,手機會給社會、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可預測的災難。

在這部短片里,有人邊走路邊玩手機,撞到了電線桿上;有人迷上了自拍,邊走邊拍照,出了交通事故;有的醫生,在治病救人時玩手機,心不在焉地把針扎錯了位置;甚至有消防員,在高樓下接逃生的人時玩手機,導致很多人喪失生命。 雖然片中的例子有點誇張,但它給我們的啟示卻很深刻。我覺得,手機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可是因為它,人們缺少了面對面的交流,變得冷漠了。

很多爸爸媽媽,只顧自己玩手機,連與孩子溝通、陪孩子玩耍、談心的時間都沒有,嚴重影響了家庭的和睦與幸福。 所以我認為,如果每個家庭的爸爸媽媽不再沉迷手 機,能夠多一些時間陪孩子,家庭生活一定會充滿更多的歡聲笑語!如果更多的人不再依賴手機,我們的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

微電影觀後感 7

「生命屬於我們的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暫的。」生命是唯一的,是寶貴的,世界因有了生命而變得更加精彩。而每起安全事故的發生卻將人的生命推到懸崖邊上或者是深淵。

而每一起事故都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正如「海因里希安全法則」所說,每一起重傷、死亡或者重大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起輕傷或者故障,而這29起事故障和輕傷的背後則有300起隱患或違章。安全並非不可捉摸,只是我們不夠重視,「海因里希」法則就說明了安全事故其重要的原因,一起安全事故的的發生一般有兩種原因造成,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可見安全的重點方向和實施對象還是在於人自身。

通過此次的'學習,讓我明白在工作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設備狀況都不能倉促應對,都需要多方面考慮,如需作業的現場設備運行狀況及環境,需要做哪些措施,並根據現場作業情況制定詳細的安全作業方案,確保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必須時刻保持警醒、互相監督,聯保、互保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切實落實好每一條安全措施。如遇突發事故要能舉一反三。其次是個人的工作狀態和責任心,我們每個人都要能合理的安排好自己作息時間,以保持每天能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狀態。而作為企業的一員我們也有責任對發現的安全隱患需及時上報,把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為無論從事任何作業環境提供一個良好的保證。

微電影觀後感 8

早兩天在網上看了一部微電影——《心的聲音》,是田家炳中學的學生拍攝的,讓我感觸頗深。

石林是一個盲童,他對生活有渴求,不放棄,還能夠去幫助別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高潔有一次考試沒考好,便一個人躲在了她發現的「秘密基地」里。她在這里碰到了一個小男孩即石林,卻根本不知道對方是一個盲童。石林告訴她:「幫助他人就等於幫助自己!」這讓高潔觸動很大。

當高潔在回家的路上撿到一個錢包,裡面有6000多元現金,她的第一反應是,失主應該很著急,於是她在原地等失主回來尋找錢包,她等了很長時間,甚至耽誤了回家寫作業的時間。最後她等到了錢包的主人,在確認無誤後,把錢包還給了失主。

失主知道高潔的姓名後,寄了一封感謝信到高潔就讀的學校,表揚她拾金不昧的雷鋒精神。爸爸媽媽也沒有再為成績的事責罵高潔,而表揚高潔做了好事!

正如石林所說,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我們要樂於助人,盡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從中收獲感恩和快樂。

微電影觀後感 9

今天我們在英旗看了一部微電影《賈二賣杏》。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主人公賈二院里的杏樹結了杏,然後他拿去賣。賈二賣得非常不順,第一位老奶奶問杏是甜是酸,賈二轉了轉眼珠,說是甜的,結果老奶奶不要;第二位老爺爺也一樣,賈二騙老爺爺又沒有得逞。後來,賈二對第三位顧客壯漢說杏是半甜半酸,壯漢更不要了,賈二最後只好沮喪地回到家中。

這電影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要誠實,不能說謊,要實事求是。因為如果你欺騙了別人,自己肯定要遭報應的,就像賈二一樣,最終一個杏都沒賣出去。所以我們一定要做誠實的人。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並沒有保持住誠實,這讓我感到十分羞愧。上個星期一,我們在班上舉行了數學小測。同學們都在動筆「沙沙沙」地寫,這時,一道難題「堵」在了我們通向一百分的道路上。突然,我的同桌,數學課代表眼睛一亮,嘴巴一咧,馬上動筆寫起來。我絞盡腦汁地想,就是想不出來,怎麼辦?一瞬間,一個壞念頭從我眼前閃過——抄他的!於是我抄襲了他的。後來,試卷發下來了,我的分數達到了姥姥的標准,考了個滿分,但是不知為什麼,我的心中就像有一塊大石頭似的,始終放不下。這讓我第一次感到了失去誠實的滋味,也讓我不再犯這低級錯誤,因為這樣良心並不好受。

看了今天的影片,想起我自己的往事,我又一次感受到,誠實是多麼的重要啊,千萬不能失去它哦!

微電影觀後感 10

微電影《禮物》講的是一年一度的教室節到了,同學們都給老師送禮物。有些人為了想要成為班幹部,就送一些很貴的禮物,讓老師對自己產生好感。可是老師卻拒絕了,她說「禮物只是表達感情的,卻不是達到個人目的的。送禮物只有自己做才能表達感情。這些禮物我放在這,下課你們領回去吧。」接著,老師給每個人發了一個文具盒。大家深受啟發。

微動漫《石話石說》講的是一個人和一位大老闆談話後,老闆忘帶了公文包,這是,公文包里跳出了一個惡魔,說他的辦公室太簡朴,只要把老闆公文包里的錢拿走,這辦公室就是金碧輝煌的了。可是,正當他要拿公文包的時候,從公文包里有跳出一個小天使,她說「不能拿!這是別人的東西,要歸還,不要被錢迷惑了!」惡魔不服輸,與天使打了起來。過了好一會,天使用一塊石頭要壓住了惡魔。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三國時東吳孫權派蘇州才子陸績到廣西任鬱林郡太守。此人為官清正廉潔,愛民遠錢,兩袖清風,任滿返鄉要經過一段水路。陸績隻身乘船,因身無長物。船夫說:「恐船體太輕,遇風傾覆,要有重的東西放上啊!」陸績聽了,便搬了一塊二米高的大石頭壓船平安返里。抵家後他將此石作為紀念物置於庭院中,稱為「兼石」。

這兩個故事講的都是一個道理:不要被錢誘惑了。

微電影觀後感 11

周五,老師讓我們回家人一看一部微電影,看完後並寫觀後感。微電影可真多呀,我始終拿不定主意該看什麼。最後,我的目光落在了《因小失大》這部微電影上,於是,我便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

這部微電影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由於一直玩電腦,當他交電費時發現電費很高。這時,他又恰巧遇到了一個朋友,他的朋友告訴了他偷電的方法。於是,他回家試了試,果真管用。可是有一次,他忘記倒轉了,最後在交電費時被查了出來。要被拘留五天,並罰款500元。

從中我們可以知道,貪圖小便宜,是會吃大虧的。別為了眼前一時的利益,而不顧後果如何。

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因小失大的例子。每當超市打折促銷時,人們為了貪小便宜,就會一大堆一大堆的購買。結果買回去的零食由於太多,根本來不及吃,最後過起了,又只得全部扔掉。買回來的紙更是毫無節制的使用。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這部微電影告訴我們,千萬不能一心只想著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的禍患。

微電影觀後感 12

吉岡雙葉對田中洸懵懂的、強烈的、勇敢的愛。

曖昧的晚風,迷濛的黑夜,希望永遠走不到盡頭的堤壩,前面走著的覺得只差1cm卻像永遠也夠不著的存在的擁有可愛的發後際的男孩,不自覺升溫的臉頰,不知道該往哪兒放的雙手,撲通撲通跳動得越來越快的心,和再想一秒再害怕一秒再這么走下去一秒就會忍不住落淚的眼眶,在他說了那句「會害怕」的時候,全部防線就被攻破。

就像那天一起看日出的天空,讓人分不出是深夜還是黎明的天空一樣,洸,你總讓人分不清是溫柔還是冷漠。你說,我也讓人分不清是懦弱還是堅毅,但是我知道,此時此刻想走進你內心的這份心情,很堅定。

我是體會不了你曾經的艱苦歲月的心情,可是我盡力想去了解啊,這才不是沒意義的事情。我可以一次次重來,也是花了很多力氣,沮喪過,迷茫過的啊。你可以再找有意義的事情,就可以了,哪怕1%,10%,哪怕機會很渺小很微弱,但一天天一點點積累起來就足夠了。你可以笑,可以哭,可以再尋找自己的夢,有誰阻止你,都有我在前面披荊斬棘替你除掉他的!

田中老師說,我想你打開的那扇門,不是鎖上加鎖,而是壓根就忘了裝上門把,可是這么想走進去的我,也沒有害怕,我一定會用力地把它撞開!不單單要把它撞開,不單單要走進去,我也要把你帶進來。

這外面的晚風,這外面的美景,這外面所有愛你的人,你看,不單單他們把你烙印在了心裡,你也把他們烙印在自己的心裡了。

微電影觀後感 13

看了《心牆》微電影後,視頻開頭曾有一句史鐵生說過的話,「死是一件不必著急的事。」回過頭來想想,讓我頗有感觸,那就是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多麼重要。

視頻中的曽念蕪所經歷的一切,雖然過程心酸,但結局也算完美。一個人的一生也就僅僅的幾十年,為什麼人們要因為不必要的事來浪費生命。話雖如此,但正處於人生有著大好年華的我們,卻未必理解深刻。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貧苦。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苦難。也正是因為我們年輕,所以不知我們所不知的一切。過早的經歷這些,也許會帶來你的困擾,但這些只是一時的,當你挺過它之後所收獲的,是你無法用金錢所換得的。這是屬於我們的財富,我們人生路上所積累的財富。我們就該經歷一切,讓我們健康成長。試想一下,倘若曽念蕪一開始就沒有堅持,而是選擇結束生命,那該留下多少的遺憾。正是應了那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從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或許有些事情還沒有經歷,但只要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D. 微電影《一念》觀後感想

觀後感寫法
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報閱讀文章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過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文章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E. 一線之間微電影觀後感

這是一部僅有15分鍾的微電影,然而它所講述的故事清晰完整、立意明確,為追求精益求精,光劇本就推倒重來了三次。
這是一部反映嚴肅主題的廉政電影,但是從一開始,無論策劃者還是製片方,都在不遺餘力地追求輕松活潑和時尚唯美。
以足球的視角來演繹「輸與贏,一線之間;對與錯,一念之間」的反腐理念,蘇州市紀委傾力推出的首部廉政微電影《一線之間》,以不同凡響的藝術感染力讓網友和學者專家對它推崇備至。
用足球來演繹反腐
靈感源自《天下足球》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話在微電影的世界也同樣適用。一般人覺得,故事有趣,畫面漂亮就是一本好看的微電影了。然而在專業的製作人員眼中,一個優秀的劇本才是拍好微電影的關鍵,尤其是《一線之間》這類的廉政題材。對於這點,製作方的編劇章春鈺感觸最深,用她的話說,「數易其稿」也不足以形容《一線之間》邏輯的完美和縝密,它的劇本光推倒重來就有三次。
今年五月,傳視影視傳媒作為製作方,受到蘇州市紀委邀請拍攝一本廉政題材的微電影,至於主題,只要是突出廉潔文化,弘揚「廉儉、厚德、正義、民善」的「廉石」精神就可以。「這個題目定得很寬泛,很自由。」聽到要求的第一刻,章春鈺的反應是:「不難。」在她看來,表達這個主題的故事,無非就是通過反面事例來弘揚社會正氣,簡單直白。所以用了不到一個星期,第一個劇本就完成了。這是一個「十字路口」的故事,講述了一對好友,在利益誘惑面前,一個選擇堅守原則,一個則沒有經得住考驗。分道揚鑣之後,他越陷越深,最終東窗事發身陷囹圄。
沒想到這個劇本交上去兩天就被「打」了回來。「紀委的同志說,劇本太平鋪直敘,說教的意味也過於濃重。總的來說,就是不夠吸引人。」對於這句評語,章春鈺覺得有些委屈:「反腐倡廉本來就很生硬嚴肅,不就是講清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嘛。」
但是說歸說,要強的她還是想把劇本改到最好。為此,章春鈺又同負責此事的紀委宣教室對接了好幾次,而結果大大出乎她的意料:「他們要求,除了主題反映廉政外,其他要素都可以自由發揮,盡量輕松活潑,甚至還要有時尚元素。」
對劇本動「大手術」是肯定的,但是怎麼改,章春鈺一下也摸不準。這時,傳視影視客戶總監胥成的一個主意啟發了大家:「能不能用足球來演繹反腐?」這個80後的鐵桿球迷告訴記者,前不久看央視五套的《天下足球》欄目,一個講述守門員的集錦讓他靈感閃現:「門將就是一支球隊的底線,守住球門線,就守住了一切。而做人的道理也是這樣,有時候對與錯也就一線之間,做人底線需要牢牢守住。」胥成說,找到這種內在關聯後,他們又會同紀委做了多次論證,大家都認為用足球來表現反腐,不但形式新穎易被人接受,而且電影本身也更具有話題性,更好看。至此,一部用足球來折射人生的《一線之間》終於浮出水面。

F. 微電影一念觀後感想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觀後感。

G. 金像獎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

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影評【1】

一念無明

生命本身所具備的根本迷惑。

一念是意味生命,無明是意味根本的迷惑,由此而生起一切的煩惱。

——《佛教哲學大詞典》第四○五頁

如同名字,電影講的就是在香港壓力滿溢的城市裡,人對生命的迷惑。

電影開頭阿東走進那間小小的房間,和父親那段對話,兩人演技足夠,足足幾分鍾的長鏡頭的對白和表現力還讓我邊笑邊想,這么長的鏡頭這么悶的對白,只拍16天就完成一部電影,這兩個人還是厲害。

後來故事步步揭開,不留情面的打罵羞辱,和心有預期也讓人難掩震驚的滿地緩緩流過的血水。

很難相信金馬獎最佳女配金燕玲,只拍攝1天就可以有足夠的情緒讓人跟著歇斯底里,讓人親見失手弒母的痛感,讓人感受親人之間的愛極與恨極。然後這部電影讓我感受的,是生而為人的深深孤獨。

阿東的父親常年為生計奔波勞碌,說到從前做長途司機的時候語氣里藏不住驕傲,可是還是以最悲痛和無奈的方式失去了愛的人,以最無力的方式失去了兩個兒子的依賴,開車的時候尿進塑料瓶,獨自在昏暗的光線下看不符合年齡看起來可笑的書,卻認真看對抗抑鬱的方法,小心的買飯買巧克力,被兒子背起來慌張的說鞋子掉了,卑微到塵埃里,哪裡再有一絲一毫的驕傲。可是哪裡可以埋怨他人,面對兒子的指責,只能痛苦萬分的痛恨自己。

阿東的媽媽整日沉浸在過去那個讀過書、受盡家人寵愛又有很多人追的回憶幻象之中,晃神發現自己只是一個無法自理,全身疼痛到難以忍耐,沒人關愛的老人罷了。她會不斷的回憶曾經的選擇,如果當年沒有嫁給這個丈夫就好了,如果當初跟兒子去美國就好了,於是更加痛恨面前的一切。阿東在的時候還能有一個宣洩的出口,可是夜深人靜,獨自痛到喊出聲來,聲音大到鄰居投訴,卻沒辦法緩解也無人來。那種難以忍受和刻骨的痛,一定非常非常孤獨。

Jenny可以微笑著高唱贊歌,可是崩潰大哭的時候,那張扭曲的臉上何曾有一點點寬恕與原諒的影子。終於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擁有安身之處的瞬間,離自己29歲結婚,30歲要小孩,擁有家庭的夢想近在咫尺的瞬間,滿懷期待,細細計算著、規劃著衛生間門後的空間可不可以放洗衣機的安穩瞬間,轉眼就灰飛煙滅。念一句“阿門”,也難抵這命運光臨。

皈依宗教來尋找安寧,坐席上微笑的說著“阿門”的人,又有幾個真的能放下過去,原諒曾讓自己夢想破滅的人?在這里的宗教讓人可笑,雖然人們想找一個出口,想尋求一種精神力量,不過是種勉強的掩護。

電視機里冷靜的新聞播報著朋友的決絕告別,阿東的眼神一點點變化,這種感覺連身邊最關懷他的父親都絲毫沒有察覺。Jenny自然也無從察覺。

社會家托夫勒談過“即當人們所處的整個社會突然轉化為人們始料不及的新社會時,人們將會發生什麼變化。”托夫勒在對“未來的沖擊”指出:“我們可以把未來解釋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這種痛苦是由於人類機體的生理適應系統和決策過程負擔過重而引起的。總而言之,未來沖擊就是對人類過度刺激的反應。”

盡管托夫勒的觀點是一種典型的悲觀論,但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益發展的社會對生命個體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強烈刺激與沖擊,過度的負擔使社會化中的人逐步喪失社會賦予個人的身份與功能。這種沖擊難以通過與人交流而分擔,只能獨自承受。

到這里,阿東的所有情感關系都一一斷裂。

巧克力具有抑制憂郁、使人產生欣快感的作用,豐富的苯乙胺,一種能對人的情緒調節發揮重要作用的物質。很多醫生甚至把巧克力作為抗輕微憂鬱症的天然葯物。

可是拚命的吃掉巧克力,拚命吞掉一大口一大口的巧克力,深深的苦痛也難以消除。

最後 巧克力 宗教 高薪工作 醫生 鄰居 公司的同事 親人 理想

到頭來都不能給我們一點點溫暖。這世上消除痛苦有很多很多種減輕方法,每件事都有很多解決途徑。心情不好就可以吃巧克力,可以與朋友傾訴,可以去看醫生,可以尋求一個信仰皈依,可以在愛的人那裡吃一頓豐盛的晚餐,可以躲進家人的圍繞之中。

可是這些情感關系,這些解決途徑,在這部電影里都一擊即碎,到頭來還是孤獨,還是孤身一人奔跑在夜裡的小巷,還是一個人在天台看著錯綜復雜的城市輪廓,還是躺在狹窄的床上看著空空的天花板流淚。醫生死板的宣讀疾病的判定,同事在婚宴上也只是八卦,鄰居只是關心自己,是人冷漠嗎,其實都是可以理解的。救贖無法從旁人那裡得到,也許旁人也有著想從身一躍放棄人生的苦痛,沒力氣向你伸出手。也許親人有著更多的壓力責任,再站起來已經痛苦萬分,再難借你一雙肩膀依靠。

就連天台的植物都已經盡數枯萎,還好導演最後還是留下了一線希望,率真的孩子總是在電影里有著特別的意象符號。 在主人公面臨崩潰的邊緣,這個戴厚眼鏡的孩子隔著牆壁講小王子的故事,留下一絲安慰。然而這個故事也是暗藏玄機,這個故事不也是說盡了人類的孤獨寂寞與一生流浪的命運。

最後的親人最後的無言擁抱,像是與昨天和解。可這個天台的擁抱,鏡頭拉遠,畫面中只有這對面目難說情緒的父子,溫暖卻還是孤獨。

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影評【2】

最近看了幾部“恐怖片”,肯尼斯羅納根的《海邊的曼徹斯特》,邁克爾哈內克的《愛》和香港導演黃進的《一念無明》。它們讓我想起新世相一篇文章,《明天很可能不會更好。承認這一點是我活下去的方法|一個女孩從23歲起怎樣面對痛苦》。從23歲開始面對60%燒傷,兩年來,她最希望的是能像正常人一樣蹲下如廁。

《海邊的曼徹斯特》里,錢德勒家的弟弟李在家鄉是一個“名人”,這個垂頭喪氣的男人是家鄉人眼裡的喪門星,男人還好,女人完全不待見他,不願與他共事,那位對女兒的性趣嚴防死守的單身媽媽倒是對他有興趣,他卻完全喪失了基本的撩妹技能,變成了榆木疙瘩。這一切只因他的一次酒後疏忽,讓自己家的房子著火了,三個孩子沒了,妻子也與他離了婚。原本避走他鄉,隱忍沉默的他因為哥哥的去世必須回去照顧大侄子,在回到傷心地後,前妻向他傾訴對他的歉意,他卻哭得稀里嘩啦地逃走了。最後安頓好侄子,他依舊回到了原來的城市,選擇像以前一樣,做一名打黑工的物管打雜人員。

哈代的《無名的裘德》里,在極度貧困和絕望中,長子和兩個弱妹幼弟一同上吊而死,裘德和自己摯愛的女友淑不得不分手。哈代描述了淑的精神崩潰,她回到了自己背叛的舊生活,因為痛苦已經將原來那個精神獨立的她殺死了。很少有人會從這樣絕望到底的痛苦深淵里回來,有時候,承認和極度痛苦的宿命無法和解或許是最有效的和解。

《愛》是更深的恐懼,兩個相愛的人一起面對步步逼近的死亡,如何有尊嚴的死去?作家瓊瑤最近公布了自己尊嚴死的遺囑《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不插管,不搶救,希望自然快速地死去。安妮的狀況更糟糕,如同漸凍人症一樣,處於漫長惡化的過程中,苟延殘喘的安妮已經完全喪失了自我照顧的能力。喬治眼看著愛人飽受病痛折磨而無能為力,盡管安樂死已經很早就成為人類討論的話題,但涉及到每個個人,永遠存在天人交戰的痛苦和爭議,喬治最後選擇用枕頭捂死安妮,他替安妮在尊嚴死和苟延殘喘之間做出了殘酷的選擇,安妮或許還沒有下決心離世,但對喬治來說,這就是對安妮的愛,愛她就是要讓她有尊嚴地活著。邁克爾哈內克只是將他所感受到的真實和恐懼用鏡頭呈現出來,不做任何美化和升華。

《一念無明》里,證券公司職員阿東失手將卧病在床多年的媽媽殺死,這起悖逆人倫的殺人事件卻因為阿東的躁鬱症只是獲得了一年的救治而無任何法律的懲罰,阿東被往返省港的貨櫃車老司機父親接回自己租住的僅容一人轉身的上下鋪劏房,阿東努力融入新生活,卻接連遭遇好友自殺,前未婚妻在他的舊傷口上再補一刀,躁鬱症再次爆發,這次輪到父親像阿東當年以一己之力照顧母親一樣,他選擇陪伴在兒子身邊,不離不棄。

看《一念無明》的時候剛好關注到一個新聞,無線真人秀節目《有樓萬事足》,港女Seasun說出震撼全城的金句:“有樓先有高潮,沒樓咪白撞……”如今國內一線城市房價飆升,廣州推出單身狗限購一套的奇葩政策,在《一念無明》里,房子是隱藏在故事中的主角。

一開始,男主阿東與女友供著一套小小的房子,已到談婚論嫁的階段。阿東為了盡快還房貸,激進地借了大筆錢炒股,炒股失敗又面臨母親的抑鬱和躁狂,直接導致了人倫悲劇的發生。女友在阿東出院後終於主動現身,原因是因為銀行要求她買下阿東的房貸,她快供不下去了。痛苦的她自稱最近獲得了很多的助力,她帶阿東來到教會,並在宣講台上痛陳自己的經歷,她哭成淚人地控訴阿東給她帶來的痛苦,她說即使是這樣,她還是要寬恕他,但這種寬恕比直接唾棄還令人難受,看清自己和自己所造成的罪孽是痛苦的,一年的治療並沒有將過去的經歷抹去,那些葯丸和黑巧克力提升的幸福感並不能救贖阿東,那些舊傷疤就像23歲女孩在彩色派對上遭遇粉塵爆炸一樣不可逆轉,女友的一番話直接關閉了阿東回到中產夢想舊時光的通道,他意識到之前對母親的照顧和容忍里飽含的怨恨,那時候的他和現在的女友並無不同。他不再有動力上進,他無法面對自己……

這因果的輪回源自何處?那位因為丈夫兒子遠離自己而痛苦不堪,完全喪失生活勇氣的母親或許是一切悲劇的源頭,對自己婚姻過高的期許,不滿足的厭世以及完全失去改變生活的能力,這是一切悲劇的源頭。阿東的孝順和擔當里有一種自我道德滿足的驕傲,父親和弟弟都不管母親,他卻要管到底,不將母親託付給養老院近乎偏執,屎尿完全不能自理的母親對阿東貼身照顧未嘗不視為一種羞恥,毫無顧忌地肆意發泄人性之惡只因彼此之間喪失了最起碼的人與人之間的分寸和距離。這在中國式的親情關系裡並非少見,“太過粘稠的關系,容易導致失去發展的自由,生命力也會吞噬在其中。”

值得參考的是安藤桃子的《0.5毫米》,一部探討臨終關懷的題材,將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和關懷歸結於提升0.5毫米的高度,如果每個人都在心靈的維度上高出平均水平0.5毫米,或許很多人倫的悲劇就不會再發生,而這0.5毫米是普通人與超越凡俗的聖母的差別。

最早的人類是生活在大自然里,後來進入了洞穴,一個只適合一個人居住的狹小洞穴如果擠進了兩個人,就會有令人難測的人倫悲劇發生,對於最後接納兒子共同生活的父親而言,如果兩人空間繼續如此逼仄,會不會再次發生阿東式的人倫慘劇其實很難預料。

《一念無明》或許還可以解讀出更深的寓意,那位認為自己嫁人不淑的母親之於香港的象徵意義頗為類似,而阿東墜落的中產夢更像是現實香港的寫照。作為一部投資200萬的處女作,這部電影融合了是枝裕和的`生活流和《香港製造》《天水圍的夜與霧》開啟的香港寫實流的傳統,教會宣講的那段戲尤其精彩,貌似救贖實則雪上加霜,成為了壓死阿東的最後一根稻草。余文樂的無薪酬出演令人刮目相看,就像當年郭富城出演《父子》一樣,令人眼前一亮。《一念無明》並非完美之作,對於中國式人情社會、親情關系的反思值得更深入探討,母子部分的相愛相殺表現不夠充分,母親的塑造過於表面化,但是這部作品就像黑暗裡的光,照出了香港電影新的可能和未來,作為一匹黑馬橫掃2017年度香港金像獎八項提名絕非偶然。

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影評【3】

導演確實有點壞,他把余文樂飾演的男主角,放在了一個非常極端的人生位置上。

母親腿腳不好,又情緒躁鬱,父親又從香港跑去大陸,很少回來,弟弟逃跑去了美國,根本不想理家裡的爛攤子。

照顧母親端屎端尿、還要被母親罵是撲街仔(混蛋),全都都要他一個人來承受。這還不算,他做金融的,借了朋友幾百萬去炒股,還虧掉了,人家追著他還債。

內憂外患之下的他,失手殺了母親,雖然法院判定他是精神躁鬱症,無罪釋放進了精神病院,他沒有受到法律制裁,卻受到了了“弒母”的自我內心譴責,和周遭人群白眼和偷笑他是“他是青山出來的(青山是香港精神病院所在地,香港口語里說青山出來的,就等於說某人是精神病,類似於廣州人說芳村出來的,類似於東北人說四平出來的)”,還有隻懂得給你喂葯的機械而蒼白的精神病治療系統。

雖然電影中出現了許多和精神病相關的元素,精神病院,精神病葯物,精神病家屬互助,影片最後也打出了對躁鬱症等精神病人應該關切的話,但觀影之後的我始終覺得,這部電影講述的內核其實並不是精神病,而是原生家庭的原罪問題。

導演自己也是矛盾的,他通過余文樂飾演的精神病患者,反觀其他人的冷漠和無情,甚至父親都要枕頭底下藏著錘子來防備精神病的兒子,導演似乎想通過這些說明,他或許並不是真的精神病,他是被原生家庭逼得,換了誰遇上那樣的家庭,也會被逼瘋,這是吃多少葯,都治不了的病。

心理學上總會說到一個詞:沉沒成本。就是那些你在過去和未來都無法改變的成本。比如你遇到一個渣男,你想和他分手,可是想想在一起所花費的時間、精力、金錢,你又捨不得,這就是典型的沉沒成本。但是如果你不離開這個渣男,他就會繼續禍害你,你的沉沒成本會變得更高,所以對於沉沒成本,只有一個選擇,不惜一切代價,切割。

但是有個問題出現了,假如沉沒成本對應的人,是個渣男,還好辦,分手就是了。可假如是你的家庭呢,你的父親母親,你的兒子呢?

就像片中余文樂的弟弟一樣,避走美國,與原生家庭的一切亂七八糟進行了冷酷無情地徹底切割,當父親走投無路打電話給他時,他只說,多少錢都可以給你,但我絕不會回去。曾志偉飾演的父親很生氣,難道把一切推給別人,就可以了嗎?

片中無論是精神病醫生,家屬,還是片尾的話,都在說,家人的支持對精神病患者最重要,可是對於片中余文樂這個家庭來說,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家人並沒有在支持中讓一切變得更好,余文樂因為留下來照顧母親,而最終躁鬱症,父親因為回來照顧余文樂,也走投無路。似乎唯一沒有被原生家庭拖累的,就是那個白眼狼遠走美國的弟弟,但他至少最大程度上,保證了這個家庭,還有一個人,可以正常地生活。

拒絕把母親送到老人院,精神病院,卻讓家人一個接一個地在這種根本無法改善的沉沒成本中越陷越深,人生盡毀,真的就是人性的光輝和親情的偉大了嗎?

或許未必。

把精神病院、老人院的絕對妖魔化,在明知“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情況下,把照顧老人、病人的重擔獨自承擔,而無法顧全自己的人生,從而讓整個家庭失去未來和陷入困頓,並不是一種值得贊許的英雄行為。我不得不說,公眾號上教你的“遠離原生家庭”的話,是對的。

每個人都有過上正常生活的權力,要更多地放開別人,無論他是病人,還是,你是病人。

H. 一念無明觀後感

一念無明這是一部很真實的影片。冷郁的基調,寫實的質感,普通的人物,這幾個元素平淡地推進這部電影的節奏,不快不慢,不急不躁,情理之中,意料之內。不炫技,也不煽情,一部寫實的片子,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阿東的故事是極端和個別的,但阿東的處境卻是普遍的。現代社會的人們既不會處理與親人愛人的關系,也不會處理與陌生人的關系。他們對待他人彬彬有禮,有禮中卻帶著冷漠,他們愛得如此笨拙,笨拙到甚至自我損傷。

我們是《一念無明》中的每一個人,既是阿東,也是阿東的親人,更是那些不認識阿東的陌生人。而我們唯一能做的,或許只有用言語、用擁抱、用交流改變自己的一念萬念,撥開無明的遮蔽,真正認識我們自己和他人。這無疑很難,卻很必要。

I. 一念天堂觀後感

在《厚黑學》中有一句:「撥開黑的,讓人見到真正的。」

我們大多人都認為,這世上的一切,都能用眼睛看出來。可是,現實告訴你,你所看到的,都是別人希望你看到的。

人人都認為,這世上最會演戲的是變色龍,可沒有人告訴你,真正會演戲的,就是人。

人一旦演起戲來,其實他們是駕輕就熟的。為何?因為每個人的骨子裡,都有一種品質,那就是虛偽,因為這是人性。

《一念天堂》這是一部反映現實的電影,沒有特別引人注目的故事情節,卻展現了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可能遇到的一個又一個人生考驗和不同角色,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騙子,你比如說在偏僻的路上會有一些鐵釘,這可能是黑心補胎的人專門設計的小伎倆,如果現實生活中你碰到這樣的事情,又會怎麼做呢?

電影中的主角沈默原本也是帶著人生的面具,過著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生活,他在小餐館里打過工、送過外賣、做過貸款的業務員、經營過假葯等等,他一個人同時分飾幾個角色,當他發現自己僅剩幾個月的生命時頓時醒悟了,他想做俠客去行俠仗義懲罰那些做壞事的惡人,於是他從騙子入手,專找那些騙人的人懲罰他們,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這些騙子們騙得團團轉,簡單來說,這部影片我有三點感悟:

在每一個角色中,沈默都扮演的非常成功,他把角色演繹的非常到位,投入真摯感情,認真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情,尤其是在危險關頭,她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那些與他毫無關系的普通人,他是在演戲,更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演繹。

生命的三重境界:生命、性命、使命

人從出生的那一天,就擁有了自己的性命。

每個人的性命只有一次,活的平庸、優秀,還是卓越,都只是一個選擇。在人生道路上我們擁有同等的選擇機會,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把握住了機會。

一、生存,平庸的人為了生存而存在,他們只追求一日三餐的溫飽,沒有高遠的目標,沒有偉大的理想,每一天都重復著昨天。

二、生活,優秀的人在珍惜性命的同時,不滿足一日三餐的生存,而更注意提高內在的修養和生活質量。他們認為雖然不能決定性命的長度,但是可以拓寬性命的廣度,讓生活有更廣闊的空間,讓性命更有意義,把性命生活出價值就可以稱之為「生命」了。

三、責任,卓越的人比一般人多了一個使命。什麼是使命?使命就是一定要把事情做成的責任,是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一種責任,肩上有了擔當,心中有了理想,這就是神聖的使命

劇中的沈默不在乎自己能活多長時間,生活的好不好?他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幫助善良的人去懲罰那些作惡的人,這成了他的使命!

別人幫你一個忙,也許不僅僅是為了幫你,而是要有所圖謀。別人和你稱兄道弟,也許不是想和你交朋友,而是想算計你。有人說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人在江湖會身不由己就像電影中的沈默,他做了很多,也扮演了很多角色,幫了很多人,但是在面對自己鍾意的女孩時,始終沒有勇敢地表露自己的心聲,直到她選擇離開那一刻,才說出了那一句演了很多人,很多角色,卻唯獨忘記了演他自己。

人生這趟列車每天都會上上下下很多人,你是誰不重要,你會遇到誰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想成為誰?是否有勇氣做真正的自己這個是最重要的,我們作為普通人,都會虛榮攀比,經歷人生種種之後,我才發現攀比這種東西是最不靠譜的東西,如果真的要比,那就拿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哪怕有一點點收獲,這就是成長的收獲!

多年以後,願優秀的你的身邊,仍然站著優秀的我,我們都長成喜歡的樣子!

J. 《一念無明》觀後感

《一念無明》觀後感:

人需要訓練理性認知,同時更要培養感性生活,對人對事對物的感性。通過感性接觸,在事上磨。

例如《一念無明》,大人的再多說教,教會的再多所謂安撫,也無法撫慰阿東內心的創傷,可能幫助治癒他的,反而是久違的愛情,或者鄰居小孩在阿東不設防情況下給他講的《小王子》的故事。

無論是教育,還是孝道,又或是愛情,陪伴就是最好的智慧。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言之教,激發起人自身的真善美。

人從書中得到的力量,從別人的說教中得到的力量畢竟有限。力量永遠來自自己,需要自己發覺,外界只是機緣罷了,只要你願意尋找,人生處處是機緣,一場電影,一次旅遊,一場酒……當然,運氣好的話,你會遇到真正的教育家陶行知,他會給你三顆糖,就會給你種下三顆幸福的種子。

愛是力量,會為每一個人賦能。

閱讀全文

與一念微電影觀後感200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