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法國微電影《盲人調音師》 是有什麼寓意么
開頭的聲音是女主角的自殺,因為鄰居看到了調音師,女主角不會殺人,否則鄰居一定覺得蹊蹺,一定會報警,從片子也能看出鄰居本身就懷疑老太太,老太太應該發現了男主是假盲人,但鑒於殺了他也會暴露(再加上被音樂感動),老太太只能自殺。在這個社會,不停的偽裝才能活下去。男主角最後沒死,音樂到最後字幕都繼續彈奏著....導演卻告訴了我們整個人類的滅亡。
人人偽裝,能夠更好的活下去,卻也是墮落的開始。男主沒死,以後還可以以此為生,導演是想說明一個更大層面的悲劇,社會需要偽裝才能活下去,導演畫出了一副巨大的末日圖畫。
至於男主為什麼不反抗,其實不是入戲過深的問題,一開始門就被反鎖好幾下,反抗不一定成功,不如繼續偽裝。這也說明了,偽裝是不可避免的,偽裝是在這個社會最優化的選擇。
(1)盲人調音師微電影擴展閱讀
影片開始就大量採用特寫、近景鏡頭,但是還是基本表現出男主所處的環境,並且男主沒有穿衣服,我認為會有起到觸發觀眾好奇心的作用,並且使用特寫鏡頭不會對接下來的故事有劇透。
影片陳述方法多數使用男主心理旁白。開頭過後,心理旁白直接陳述在努力十五年以後鋼琴大賽失敗,從此男主被失敗所糾纏,可以知道男主的心理素質並不好。鏡頭切到餐廳,男主大口吃糖暗示男主貪欲大,而且是瞬間的快樂,並不長久。
影片除去片頭片尾大概在十分鍾左右,男主和老闆的談話佔到影片五分鍾,所以傳遞的信息量比較大。男主說「人們認為失去會讓我們變的更感性」並且男主在工作時小費更多,人們更友善。當老闆反罵男主流氓時,男主說「自從音樂大賽以後我再也沒彈過鋼琴。」我認為是男主無法成為男主並且是在努力十五年以後,於是成為一個弱智來得到關愛和重視,並且是在極大的僥幸心理下完成的。
到了故事主線,老婦人剛開始不願意開門。男主還是用我是盲人來博取同情心,迫使老婦人開門。進門以後,老婦人至少鎖了三四道門鎖。背景音樂開始變化,暗示事情即將發生。男主在客廳滑倒,男主看到屍體,背景音樂更快。
在鋼琴邊上,老婦人明顯有個推的動作,男主自然坐在鋼琴上,這時給了老婦人臉一個特寫,帶有懷疑和不安,這時男主對屍體有個發呆過程。老婦人取下男主墨鏡,可能已經發現男主的隱形眼鏡。
然後開始男主的內心獨白,老婦人舉槍站在男主身後,最後三句「快點說點什麼吧?」把故事推向高潮,因為男主已經接近崩潰,只能無奈彈起鋼琴。影片在男主鋼琴聲中結束,結局在開頭已經陳述。
B. 一部短片/微電影 一個假裝成盲人的調音師,給一個老奶奶調音,坐下來才意識到老奶奶在家殺了她丈夫
調音師
《調音師》是由奧利維耶·特雷內執導,格雷戈瓦·勒普蘭斯-林蓋、格萊高利·嘉德波瓦主演的法語驚悚片。於2011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假裝盲人的鋼琴調音師阿德里安目擊了一樁謀殺案後發生的故事。
C. 請問法國微電影《盲人調音師》 是有什麼寓意么讓人想的是什麼有點不懂。
對於短片來說,濃縮的必須是精華,本片成功的做到了這點。
調音師肯定是被殺死了(我看的視頻標題就提示重看開頭。。。),他相信自己的演技完美無瑕,那是因為之前他並沒遇到真正要挑戰他演技的人。跳舞的少女也許本身就是個暴露狂,餐廳的服務員(錢是對的,調音師故意找茬)對於調音師到底是不是個盲人並不感興趣,因為這跟他沒有利益沖突。主人公的確花了很多功夫去學怎麼做一個盲人,他的演技應付之前的角色都是綽綽有餘了,但是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天,他才遇到了真正的挑戰。
調音師到底犯了幾個錯誤讓女主人從剛開始有保留的信任到懷疑再到最後的識破?
總共有五個失誤(以下是按照失誤的嚴重程度從輕到重排列的):
1.調音師最後一下按門鈴的時候女主人很可能在門後看著,而他按門鈴的動作很迅速,如果是盲人應該是摸索著去按的。
2.調音師踩到油漆摔倒的同時看到了屍體,(地上的是油漆,是女主人為了掩蓋血腥味故意潑在地上的,女主人家確實在裝修,8分16秒門的左邊有梯子和一些工具,門的右邊有油漆桶)他看到了屍體以後表現出了驚慌這引起了女主人的懷疑。為什麼女主人會這么快就懷疑,因為女主人本來就只是有保留的信任。一個細節可以說明,調音師進門以後女主人把門反鎖了,反鎖的時候可以聽到三到四下聲音,而之前女主人開門的時候是直接開的,並沒有聽到解鎖的聲音,這說明之前門沒有反鎖。女主人為什麼要把門反鎖,就是怕調音師不是盲人,看到屍體後奪門而逃。
3.女主人開始懷疑調音師,於是做了一個測試,很遺憾,這個測試調音師沒能通過:8分40秒,調音師要坐下的時候女主人故意推了他一下,調音師本能的用手撐在鋼琴上,而這個鋼琴,他之前碰都沒有碰到過,盲人怎麼會知道沒有碰到過的鋼琴的位置呢?於是女主人更加懷疑調音師不是盲人。
4.女主人取下調音師的墨鏡,她想看看調音師的眼睛,因為有些盲人的眼睛和正常人的眼睛不一樣,(比如謝遜的,一看就知道是個瞎子)如果是這樣,女主人就可以打消自己的懷疑。於是女主人端詳了調音師的眼睛好一會,她看到了什麼?隱形眼鏡(影片之前的細節:調音師為了偽裝盲人帶著隱形眼鏡)
5.日程本,這個失誤是最明顯的,正如調音師自己想的:盲人要什麼日程本。他不該把衣服給女主人。
其他細節:
調音師的上司說了一句話:這社會不是偷窺癖就是暴露狂。女主人的對門鄰居就在門眼後面偷窺了調音師,直接識破了調音師假扮盲人,所以她才會滿臉疑惑的開門。而調音師並沒看到鄰居的滿臉疑惑,女主人卻看到了,女主人以為是自己說丈夫不在家的謊言引起了鄰居的疑惑,所以她才迫不得已讓調音師進去。也正是鄰居這個舉動,間接的將調音師推向了地獄。
影片剛開始調音師就是因為緊張過度在伯恩斯坦鋼琴大賽失敗,說明調音師的心理素質並不好,這也為後面買下伏筆:調音師看到屍體以後非常緊張,演技也大打折扣,失誤不斷。
女主人的丈夫(死在沙發上的老頭)的死狀過於平靜,他在臨死前也沒發覺有人用釘槍指著他的太陽穴?這是因為他是個真正的盲人。這也同時說明女主人對盲人非常了解,識破調音師假扮盲人更加容易。
為什麼鄰居識破了調音師卻沒有揭穿他,這是因為她發現女主人也在扯謊。女主人的丈夫是盲人,還一把年紀,照理說不會單獨出門的,但是女主人之前說他丈夫不在家,這也引起了鄰居的懷疑,所以鄰居開門時的困惑表情是來自於兩個人的,鄰居發現兩個人都在扯謊,所以她不知道說什麼。
很多人對老頭死在地上還是沙發上有爭論,為什麼我覺得老頭是死在沙發上的而不是死在地上的,因為我想不到一個理由兇手把老頭殺死在地上還扶到沙發上坐好,血跡會弄臟沙發和枕頭,會加大處理屍體和血跡的工作量,個人意見。
寓意什麼的就不揭示了,觀眾也應該是各有各的理解和體會。
(引用的是個人覺得豆瓣上比較好的評論~)
D. 一部國外的微電影,講的是一個盲人鋼琴師的故事,名字想不起來,只記得一幕「他在彈鋼琴的時候,有個人站
法國微電影《調音師》2010
導演: Olivier Treiner
編劇: Olivier Treiner
主演: 格雷戈瓦·勒普蘭斯-林蓋 / Danièle Lebrun / 格萊高利·嘉德波瓦 / Emeline Gue
類型: 劇情 / 懸疑 / 驚悚 / 短片
官方網站: www.2425prod.com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2011-02-21
片長: 14分鍾
又名: 鋼琴調音師 / The Piano Tuner
E. 如何評價調琴師值得一看麽
《調音師》是2018年的印度電影,於2019年在中國上映,講述了一個假扮盲人的鋼琴演奏者意外目擊殺人現場從而引發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該片在宣傳期間的主打賣點是超過50次的反轉,但是這些反轉僅僅是錦上添花,故事本身就是值得一看並且深思的。下面講一下這部電影的看點。
這部電影真的很精彩,再過多劇透的話就會影響觀影體驗。我希望你能去好好看這部電影,然後思考一個問題: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呢?
F. 請問法國微電影《盲人調音師》裡面的片尾的那首鋼琴曲是什麼曲子
舒曼的op.48和拉赫瑪尼諾夫的奏鳴曲op.19第三樂章
G. 如何評價法國的微電影《盲人調音師》
13分鍾懸疑短片,異常精彩。好短片需要一個好創意,而優秀短片,需要兩個。很多時候不是太入戲,只是進入角色後,必須演下去。生活不能因失去信仰就寄望於偽裝,而自作聰明其實是另一種自尋短見。
H. 有哪些五分鍾左右的經典微電影
《三分鍾》是陳凱歌給iphone拍的一部廣告類型微電影,在短短的幾分鍾時間內,不僅需要把想要表達的內容表達的步步到位,還要在鏡頭使用上給觀影者一個清晰的角度和聯想,跟著電影內容走是這部微電影最出色的部分之一,有時候我們往往忽略的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而吧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畫面之間的製作上,這樣我們會忽略了電影真正存在的意義。
I. 求一個微電影賞析
《調音師》:微電影,大世界
文∕殺手裡昂Leon
這是2010年的一部時長只有十三分鍾的微電影。電影中出場人物寥寥無幾,場面平淡無奇,沒有豪華的明星,沒有炫耀的鏡頭,但就是這樣一部短小精悍的微電影帶給觀眾的震撼絕不亞於130分鍾的好萊塢大片帶給我們的感官刺激。
影片最為人值得稱道的地方在於導演對於影片懸念的設置和恐怖氛圍的營造上。為了增加影片的懸念,導演採用了倒敘的敘事方式,將影片的結局提前預設在影片的開頭,自始至終將觀眾的心懸在半空之中。影片開頭,伴隨著字幕的出現,優美的鋼琴聲在幽暗的空氣中飄盪,一位盲人似的男子赤裸上身,只穿一條短褲在彈著鋼琴,對於這種打扮的鋼琴演奏觀眾不禁產生好奇和想像。而對於那兩位聽眾,則顯得更為神秘莫測。
如果按照影片的色調來結構影片的話,那麼本片可以明顯的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影片的前半段色調明朗鮮亮,節奏輕快,對白睿智活潑,又不乏哲理意味,特別是「泰姬陵」的故事在哀傷中卻充滿了淡淡的浪漫氣息。而影片後半段的色調則明顯灰暗沉重,幽暗的光線,封閉的空間壓抑得讓人窒息,與前半段明朗鮮亮的色調形成強烈的對比。如果說影片的前半段只是交代人物關系和故事背景,為影片的劇情發展做好鋪墊的話,那麼影片的後半段才真正是懸念迭起,故事的高潮之所在。
當調琴師進入老婦人的房門時,隨著關閉房門時的短暫定格鏡頭,好戲才剛剛開始。昏暗的光線,幽閉的空間,當調琴師意外的捲入這起謀殺案之中時,他知道自己已經無處遁形,只有假戲真做,繼續把自己的盲人角色扮演下去。然而,這次一旦被識破,便會危及生命。從此,調琴師的命運便與觀眾那顆緊張的心緊緊的系在一起。其實,一部好的驚悚片沒必要非得搞得很血腥很暴力,也不需要那種虛張聲勢,輕浮虛誇的表面造勢。在這里,導演通過調琴師的內心獨白,鏡頭的調度來設置懸念,營造影片的驚悚氛圍。而片中「日程本」這一簡單的道具成為營造影片懸念與驚悚氣氛的重要物件。盲人怎麼可能會有日程本?通過調音師的這一疏忽,更是增加了觀眾對於其命運的擔憂。片中有一短暫的鏡頭有點令人不寒而慄:調音師一邊彈著鋼琴一邊擔心老婦人會從他口袋中翻出那本日程本,而在同一個鏡頭的另一邊老婦人在牆上的影子好像是在翻調音師的衣服。隨著緩慢而又清脆的腳步聲,鏡頭移動到調音師的腳下,這時老婦人的腳步停住,站在調音師的背後,緊張的氣氛凝聚在空氣中,一觸即爆。在男主角激烈的內心獨白之後,琴聲想起,導演這時又運用了搖鏡頭,將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一層一層的剝離給觀眾。透過牆上的那面鏡子,觀眾不禁會為調音師的命運捏一把汗,然而,影片就在這時以調音師優美的鋼琴聲謝幕。
或許,本片最高明之處便是影片開放式結局的設置。導演並沒有將調音師的生死明確的告知觀眾,而是留給觀眾無盡的想像空間,讓觀眾自己去遐想。影片開頭那戛然而止的「砰」的一聲到底是槍聲還是開門聲,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觀眾自己的判斷。一部優秀的影片,觀眾肯定不會只看一遍,而是一遍一遍的反復揣摩,在看完影片之後還會饒有餘味的回味影片中的種種細節,鏡頭。
當我們試圖去欺騙他人時,我們自己可能也已經陷入了別人設置的陷阱裡面。我們做著各種掩耳盜鈴的舉動卻自認為聰明。本片的主人公是一個正常人,卻要裝成盲人來為別人調琴。然而,他的這一欺騙行為卻博得了別人更多的同情,訂單比之前翻了一番。並且,偽裝成一個盲人,顧客在自己面前都摘掉了虛偽的面具,毫無顧忌的在自己面前穿著內衣跳舞,做面膜。這個社會的信任感只是建立在比自己弱勢的群體身上。而餐館的服務員卻因為調音師是個「盲人」而少找零錢。社會的冷漠,欺騙,虛偽都藉助調音師那黑黑的墨鏡放大出來。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僅僅十三分鍾的影片里,所反映的信息量確是如此之豐富。微電影,也可以折射出五彩繽紛的大世界。
(影評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J. 法國微電影《調音師》結局是什麼
開放式的結局,可以認為主角死了,也可以認為他沒有死。對主人公的個人偏見已不復存在。如果女主人認為他是盲人,想放他走,她怎麼能拿著槍站在他後面呢?電影開頭的砰砰聲應該是扣動扳機的聲音。
所以結局應該是女主人檢查主要人物的衣服,找到筆記本,知道自己是偽裝的瞎子,為了不被報道,所以殺了人。
(10)盲人調音師微電影擴展閱讀
《調音師》是由奧利維耶·特雷內執導,格雷戈瓦·勒普蘭斯-林蓋、格萊高利·嘉德波瓦主演的法語驚悚片。於2011年上映。
阿德里安(格雷戈瓦·勒普蘭斯-林蓋飾)是一個學習鋼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鋼琴家,可是在夢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鋼琴大賽上他功敗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經過一段時間調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為了一名盲人鋼琴調音師。
事實上他只是帶上了隱形眼鏡,這會讓別人認為他聽覺方面更加敏銳,並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費,甚至還會窺視到別人的生活與隱私,他兀自沉浸在這種雖處鬧市又彷彿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來到一戶人家工作,殊不知這里剛剛發生一起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