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看過一部電影。從頭到尾就是一個人和一個狗的。美國的吧。有沒有知道那部電影的名字謝了!!
你可以去豆瓣上找找 那裡有很多很好的影評的 我給你找了幾個 你看看
災難片的終結 2012逃生指南全揭秘 《2010》
在看《2012》之前,我非常期待的是災難戲的特效大場面,擔心的是電影劇情部分,畢竟全長2小時40分鍾,是Roland Emmerich的災難片中最長的一部了,若是這部分稍有差池,電影就會變得拖沓冗長(這個擔心還造成了一些豆友的誤會);而在看完全片之後,情況卻恰恰相反。如果你跟我一樣,看過《2012》幾款正式版預告片,也看過那款長達5分鍾的「洛城坍塌」片段,那就不要再過多期待特效部分了,雖然依舊震撼保證你看得血脈膨脹,但卻因為幾乎所有精華已在這幾款預告片和片段當中,我一直期待更多沒有提前看到的場景,結果除了最後那場「諾亞方舟起航戲」又讓我感到眼前一亮的驚喜之外,再無其它。當然如果你從未看過2012預告片,或者沒看過那段5分鍾片段,那就准備好接受特效和音效的雙重震撼吧,2012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由於之前對劇情方面幾乎沒有半點期待,2012粗製濫造的劇本對於我來說竟是「拯救」了沒有讓我過足癮的特效場面和災難戲份。全片兩條主線並進:各國政府聯合的巨大秘密陰謀 男主角一家大逃亡,整個故事雖然仍然俗套仍然那麼好萊塢BUG照樣數不清,但是至少娛樂性不低且不會如《史前一萬年》那樣枯燥,160分鍾沒有讓我感到疲倦,夾雜著詼諧的幽默片段和無數煽情橋段,後半段發生在船上的緊張劇情也彌補了特效的暫缺,總的來說《2012》的故事遠遠不算出色但作為用以消遣娛樂為目的的電影也尚算合格了。
所以最後給了「推薦」的四顆星,洛杉磯崩塌段落 全片特效整體水平 過得去的故事,作為娛樂大片來說是絕對能值回票價的了。
然後說說片中的中國元素。出現中文配音的地方幾乎都是純正的「普通話」,這在美國影視作品中實在是大驚喜。片中我國雖然並沒有完全像之前媒體宣傳那樣「中國救世界」,不過我國的確作出了很大的廉價勞動力貢獻...直到世界末日直到「諾亞方舟」都仍然是MADE IN CHINA...最後的「諾亞方舟」也是在中國西藏起航。不過片中出現的中國解放軍形象仍然出自刻板印象。另外,之前有媒體那汶川地震來為《2012》宣傳,說是片中中國元素取材於汶川地震雲雲,這簡直是扯談。
「人類終結者」Roland Emmerich看來真是要終結「災難片」這種類型了。1996年的《獨立日》之後,誰還能找一艘更大的外星人飛船更徹底的在全世界各大城市搞破壞;1998年的《哥斯拉》之後,誰還能找一隻更大的怪物讓它更放肆的摧毀紐約;2004年的《後天》之後,誰還會再用環保之名讓全球變暖在3周之類惡化幾乎滅絕全人類?而《2012》更是將災難演繹到一定程度的極致,無論是向《海神號》致敬的海難戲,還是驚心動魄的地震,火山爆發,海嘯...《2012》幾乎「包羅萬象」應有盡有。而在災難的面前,人類生離死別的悲苦,個人英雄主義的壯烈,人性的黑暗與光輝,也都被Roland Emmerich說爛了。好萊塢災難片或許不會就此終結,但是想要再創新已是很艱難了。
現實並不存在,只是我們,陷在其中。《盜夢空間》
序幕
大學時候深陷EVA和御姐情結作祟的深戀葛城美里,讓我轉遍了上海的小市場淘到了一個當時看來很高仿的不銹鋼十字架,系著黑色的線,這些年無論我走到哪裡,面對著哪一個陌生的天花板,我都會把它放在枕頭底下。有一次想不起前因後果的在床上醒來,枕頭上自己的頭發一根根的,清晰真實的不像一個夢境,於是把手伸到枕頭底下,怎麼也找不到那個冰涼的十字架,於是安心的重新閉上眼睛,原來我只是在夢中。
草剃素子有一個腕錶,她用它來確認每次更換過義體之後,她還是不是原來的那個草剃素子。有個少年相信the one對他所說的1999年的這個世界只不過是一場夢,他從屋頂不斷的下墜,不知道他是變成了一具破碎的屍體,還是在被機器與黑暗所統治的未來驚醒。而在一家醫院的腦神經外科里,有一位病人,他會做很長的夢,他在沉睡的時候一瞬間會全身痙攣,他在那一瞬間做夢,夢里的那個瞬間從幾個月、幾年、幾十年,直到增加到上百年,誰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做永遠沒有完結的夢,誰也不知道,做了永久的夢之後,他會變成什麼樣子。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內篇·齊物論》)
電影(劇透慎入)
所謂六道,三善道,天、人、阿修羅;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生生死死,輪回不息。看電影的時候想到這一切的時候寒氣逼人,不亞於快到七月半的這陰風陣陣,當閉上眼睛夢境襲來,掙開眼睛看到的卻是另一個夢境的所產生的那種恐懼,是因為當你以為真的醒過來的世界,你要如何相信這真的不是另一個夢呢?如果劃破手指的痛感,填飽肚子的滿足,十指相握的濕熱,擁抱時候劇烈的心跳,以及那些關於快樂、傷悲、諾言的記憶,都無法相信的話,該怎麼辦?Dom也許從來沒有醒來過,誰都不知道那輛轟鳴而來的火車將他們帶向何方,Mal跳下去的世界裡有沒有個女人一個人在一片荒涼的末日景象里驚醒。沒前沒後沒上沒上,忘記了自己怎樣的來到又會怎樣的離去,其實,也許我們從來就沒醒來過,六道輪回,回回皆為夢幻。
Nolan拋出來的結局太讓人糾結了,被Mal死亡的執念所抓住了的Dom,藉由這次復雜的任務迷宮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救贖從負罪感帶來的自毀情結里解脫了出來。可是伴隨著他一步步將對亡妻的執念淡化的同時,對孩子的執念卻一步又一步的加強,如果強到他不惜構建這樣一個復雜的maze,為了在自己潛意識里植入你可以放開亡妻你可以見到孩子的這個inception,讓自己在最美的一個夢里醒過來也不是什麼不可厚非的事情。Nolan把這一幕留下了,陀螺停與不停,都在觀者的一念之間,而Dom的真實,也將如薛定諤的那隻小貓,永遠徘徊在謬論與迷宮之中。
如果把齋藤懸賞Dom組團為了完成任務的這個世界用來作為現實的參照(人間道)的話,第一層夢境是綁架富二代的火車亂入、槍戰追車、落水,留守的是印度人葯劑師,通過偽裝的教父植入富二代潛意識的是父親有個保險箱 密碼,kick方式是汽車下墜及落水;第二層夢境是酒店裡迷惑富二代拉他入夥同樣是打鬥,留守的是基友Joseph Gordon-Levitt,通過Forger給富二代植入的概念是教父藏著父親的遺囑和遺言,kick方式原本是炸掉樓下的房間造成下墜但因第一層夢境的下墜所產生的失重影響被基友改成炸電梯;第三層夢境是誘騙富二代和他們組團進入的雪山城堡醫院,留守的是Forger,同時COS沖田總司的病嬌(師兄語)齋藤死掉意識進入limbo,富二代雖中彈但是通過通電電擊保存著意識被Dom和Architect拖入第四層夢境;第四層夢境是Dom以前創造過的和Mal白頭偕老過的世界,Dom被Mal捅了一刀,Architect找到富二代兩人一起下墜雙雙被kick回第三層,富二代醒過來通過Architect構建的迷宮被植入了父親的遺言及遺囑,此時齋藤所需要的任務是達成了;Limbo(地獄道),齋藤自第三層死了之後就一直在日式碉堡裡面老去,Dom也許是因為被捅的那一刀死的晚了點來到limbo,見到齋藤,暗示他們兩個人需要死去才能回到現實。鏡頭在這里耍了一個最大的把戲,下一個鏡頭就是Dom睜開眼睛回到作為參照物的現實,比別人醒來的晚,並沒有檢查手腕有沒有連線的針孔,最後也沒有拍到陀螺停下來,其實他心裡和我一樣有著懷疑吧,只是他的執念讓他相信這個美好的世界就是真實的。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把戲就是一行人從四層富二代和Architect被kick回三層,三層因為雪山城堡炸塌而把富二代、Architect和Forger踢回二層,二層是基友炸了電梯使得他們四人一起回到一層,但是在一層落水之後他們沒立刻回到作為參照物的現實,而是各自從水裡逃生(富二代和Forger,Architect、葯劑師和基友,Dom和打醬油的齋藤還在水底),並沒有拍出除了Dom和齋藤外的五人是如何被kick回現實的。當然可以解釋為葯劑的生效時間過了什麼的,或者是空姐幫他們放音樂了,也可以說得通這一點。
回頭看,有一點想法和師兄不謀而合,那個打醬油的齋藤都能一個電話就解決一個通緝犯的問題,至於費了這么半天勁兒還差點把命搭進去只是為了解決一個商業對手,而最後的結果看來反倒是把父愛澆灌到了一個總想著不能逃不能逃的中二少年乾涸的內心裡,等於是在人生路上幫了富二代一把,就結果來說,這過程太浪費了吧,還不如把富二代設定成混世魔頭天天想著毀滅世界呢……
在角色上萊昂納多這次的喪妻無法與孩子團聚的徘徊在精神崩潰邊緣的父親,與不久前他在老馬的《Shutter Island》中的角色重合度太高,以至於在limbo界的有好些個鏡頭都有從《禁閉島》里穿越過來的感覺,而一直我就覺得萊昂納多很有戲,無論是《成長的煩惱》時候的正太,你跳我跳小白臉的時候,還是到《血鑽》《美版無間道》的鬍子拉茬模樣,他的成長、他的認真努力都在向人證明著他的執著,其實學院派應該給他的承認,已經讓人等得太久了。
回到Dom與妻子Mal的這條隱藏線上,如果同樣把接受任務的世界作為現實參照物的話,電影里大部分時間的Mal都只是一個潛意識的投影,是Dom的潛意識因為思念、負罪等等情緒所構建的Mal的形象,所以在第四層Dom可以解脫的說「你不是Mal」,因為從頭至尾真實的是一個人的Mal只有那個一直質疑著現實世界的真實性而從陽台上縱然一躍的那一個個體吧。而其他時候的那些破壞Dom的計劃糾纏著Dom的,其實都只是他自己的內心影子。說到跳樓這里不得不說Mal沖著Dom喊得那句「Will you jump with me?」,讓多少人閃回到十幾年前萊昂納多的you jump I jump的浪漫情懷,只是得到的那句怒吼的回答「Are you out of your mind」又帶來多少的唏噓呢。
只是讓Mal舍棄一切跳下去的原因真的就是Dom給她世界並不真實的inception嗎?他們曾經在第四層夢境里白頭偕老,盡管那世界裡只有他們兩個人,他們卻在不斷的創造中相伴直至死去。等他們從limbo中卧軌歸來到現實之後,不在是只有他們兩個人的世界了,Dom西裝革履的朝九晚五,Mal在主婦的生活中對著菜刀發呆,在你如此相信你已經和一個人廝守一生了之後,還能面對著他對別人的殷勤嗎?也許背叛並沒有發生,也許一開始只是一個懷疑和一點猜忌,但是星星之火在「這個世界裡我們也許沒辦法相守到老」的令人沮喪的想法里燒遍了整片原野,也許Mal只是想回到那個「只有我們兩個人」,「你的眼裡不會有別人」,「而我也不會因為一點點的猜疑而變得醜陋」的世界裡。而這也許也是Dom那如此深厚的負罪感的更深一層的原因。
終局
148分鍾的電影其實很快就結束了,一個周末收回了六千多萬票房,和IMDB的9.3分高分,還有無數還未上映地區的人的期待。和上一部影壇上如此萬眾期待的大熱門相比,《Avatar》的技術雖然很炫,但是故事很俗;《Inception》卻是用很務實的操作和適當的技術表現力,帶來一個如此炫目華麗的,像是寄生蟲一樣植入腦中影響著潛意識的概念一樣讓人無法擺脫的有關現實還是夢境、記憶還是虛幻的不斷的思考。
在看完電影三天之後,斷斷續續的完成這篇觀後感的日子裡,我閉上眼睛之後仍舊停不下來的做夢,被這電影影響的夢的頻率像紊亂的生物鍾一樣,一次次的把我推到夢的湖底,而又一次次在窒息中浮到水面,其實所有的那些疑惑,都因為都有過相同的體驗,Dom有他的陀螺,你的手裡有什麼?只是把自己從夢境里拖出來之後,生活真實的甚至有些冰冷,不管你在六道的哪一輪回之中,享受著哪一種的時間軸,該生活的還是一樣要生活,無論是平淡還是精彩,都在你的雙手之中。也許能做的就是在每次睜開眼睛之後,都對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沒有一絲的遺憾。
《阿凡達:戰死在自家門前的台階上》
在《飛屋環游記》之後,我又和朋友一起去看了《阿凡達》——把它們連在一起是因為兩個片子都是在談拆遷。
我非常關注拆遷問題,所以我只為這兩部片子買單進了影院(連2012都沒做到)。
美國人很好的瞄準了我的錢包,他們連著弄了兩個拆遷大片。上一個只是讓我覺得溫馨,而這一個,幾乎讓我落淚。
為什麼一個美國政治家演講的時候會產生煽動力——即使不懂英文你也可以感受到?
除去其個人魅力原因。是因為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本身就包含了一種激情。
這種激情建立在對私有財產保護的基礎之上。這種激情,是美國立國的基礎。個人的資產神聖不可侵犯——換句話說:這塊土地是我的,代表使用權和所有權全是我的。不是政府租給我的,沒有70年的使用期限。我可以傳給我的兒子,孫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沒有得到我的允許誰也不能進來。強行進入不聽警告我可以開槍射箭,殺死為止。即使你是政府,即使你是黨。
「一個農場主,為了捍衛自己的土地,要有戰死在自家門前台階上的激情。」
這是美國的政治經濟學的激情的本源。奧巴馬站在演講台上,他知道自己是這塊土地,這個國家的主人,他說什麼話,底氣都很足。所以美國人可以跑到全世界甚至外星球去,操著一口得意洋洋的美國英語。
這也是阿凡達打動我的地方。為了保衛自己的土地,我們要視死如歸。就像納威人,像上海那個和政府動遷隊對打的女士。即使一邊是熱兵器,一邊是冷兵器,一邊是武裝警察,一邊只有土製燃燒瓶。
讀過中國近代史的人都會明白熱兵器與冷兵器對打的悲壯情景。你會想起一個叫「螳臂當車」的成語,但你一定是在為螳螂們哭泣。熱兵器的出現,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過去。英國人派了幾千名遠征軍幾座大炮就搞定了我們,不是我們一下子變得積貧積弱,也不是清朝皇帝不夠好,也不是因為滿洲人太蠻夷搞壞了中國,也不是林則徐激化了矛盾,也不是我們的文化活該完蛋。都不是,這叫歷史的玩笑。這是某些莫名其妙的高級生物在搞「生態平衡」。
胡林翼滅太平軍的時候打得正開心,看到洋人的軍艦會馬上吐血。這不是他身體不好,這是因為除了吐血你什麼都做不了。
冷兵器包含了一部分的威懾作用,因為其往往致傷而不致死。熱兵器致死率太高,消滅有生力量的能力太強大了。知道不能打,還得打,這是悲劇的力量。所以當納威人全國總動員的時候,我幾乎哭了。因為那個瞬間我回到了1840年,變成了那個接到戰報之後心底發涼的道光皇帝。
卡梅隆想必並沒有要通過此片為西方的殖民侵略贖罪的意思。但在我看來,這個片子實在是重現了當年西方靠著熱兵器去滅冷兵器民族的過程。我們確實曾是個前現代種族,但我們感通天地,如同納威人,當年修了鐵路,有人說這動搖山川,恐遭天譴,現在很多人把這個當做我們蒙昧的證據。說這話的人,實在是不懂得我們曾有過什麼樣的祖先。我們現代化搞了這么多年,搞得雞飛狗跳,所有人都想洗了牌重新在來,TMD在上海坐個計程車,司機都想重新推倒重來。150年,重來了這么多次,本質上仍和古代相去未遠。我們學西方學得完全走樣,自己的傳統也弄得亂七八糟。然後大家守在互聯網上,一天到晚罵D不好。這是什麼,這是無恥。和東歐不同,49年,我們是歡天喜地的一手培育、接受了這個D。現在有人說,那是因為當時他標榜民主,把我們騙了。這是錯的。這是我們「自個一步步,一步一步,走到這田地來的。」
為什麼我們國家的各級領導講話的時候沒有一丁點煽動力——即使你懂中文也感受不到哪怕一點?
除去個人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國家建立在了一種錯誤的激情之上。
這種激情從古到今一直存在。答曰一個字:「搶」。
他曾有很多名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均貧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打土豪分田地」
准確點的表達是:我們的政治經濟學所包含的激情是建立在對他人的財產的嚮往之上的。
這種激情來的更爽,因為更原始,因為攻擊他人永遠比建構自己來的輕松。
如今的世界,這樣的情緒不上檯面,我們的領導在講話的時候不好表現出來,否則會像當眾表演高潮有損國格。所以只好忍忍忍,然後說一些屁話。
所以,49年發生的事情,其實正是迎合了每個人心底深處的這種破壞的激情。殺了那麼多地富反壞右,土地也分了,也做了主人了,大家都窮了,也沒人有財產好給我們嚮往了,所以我們徹底玩完了。現在回過頭來,我們發現自己已經落後的厲害了,世界各國似乎都不好欺負了,於是只好回過頭來罵我們當初選擇的D。就像當初玩過的女人,爽過了,回過頭來罵她跟自己不一條心。其實他起初不過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一條狗,生生被我們慣成了怪獸。所以大家都別罵了。好好自我反省一下,以後見了別人有錢不要動輒就想去均分之,說什麼公平公平要殺了所有有錢人。只有自己的心變了,這個社會才會從根本上發生改變。
阿凡達》所表現的這兩種激情的斗爭是自始至終的。雖然影片最後讓納威人獲得了勝利,但我想所有人都知道,真實的歷史中,這一切並沒有發生。中國、非洲、拉美,都有很多野生動物,但沒有子彈打不死的。這很遺憾。
悲情的是現在的中國完全被我們搞壞了,還不如潘多拉。潘多拉的居民擁有自己的土地,可以做地主。我們49年打土豪分來的田地沒幾年就被養大的小怪獸騙走了。我們只能落寞的站在淡紅色的天際之下,羽扇綸巾,摸著禿頭,說自己此生命犯天煞孤星,註定孤苦漂泊只是過客。
如果有一天——我是說如果,小怪獸可以把我房產證上那句「使用期限70年」去掉,再有外星人入侵的時候,我會第一個參軍,並戰死在自家的台階上。因為那時我非常清楚,這塊地TMD是我的了,這塊地上的每個土坷垃上,都打上了「王」字的LOGO(注意,既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是上海),如此這般,我才願意為它而生,為它而死。沒別的,保住了這塊地,我和我的子孫後代,就不再是浮萍。
當然,如果這時剛好有個叫政府的人衣冠楚楚,拿著PPT和香煙上來敲門:「老闆你交點保護費吧,我來保護你的土地不被他人侵犯。」他頓了頓,「我比較專業,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吧。」
考慮到老子書香門第,不想自己也不想後代學著用槍,我會很樂意接受。網路一下《 68gu 》 為你解答
② 哪裡有免費在線觀看的電影
基於FLV格式的視頻網站一般都有很多電影比如
土豆網
http://www.tudou.com/
6間房
http://6.cn/
等等等等
你自己網路一下就有了
還有就是有個比較出名的視頻點播軟體叫做Qvod
Player
網址
http://www.qvod.com/
你可以先下這個軟體然後去
www.tom365.com
上看所有的電影,TOM365上蠻多日劇韓劇的
節目質量也蠻好
另外個人比較喜歡的一個軟體叫做VVPLAYER
http://www.vvplayer.com/
電影也很多
注冊就能看
最後還有就是那種網路電視類,也有蠻多電影全天播放的,比如
PPLIVE
http://www.pplive.com/
PPS
http://www.ppstream.com/download.html
③ 剛看來個短片,日本的那種,片中男主人公怎麼出來時跟尿一樣多的,起碼滿滿一杯水,怎麼做到的
有可能不是一直拍…而是分段拍的在剪輯到一起…
④ 我老公和我第一出去看電影就要那個我是第一次所以沒同意!後來我倆第一次的時候折騰好長時間他居然沒射
他不可能是新手。
讓我來給你分析
第一:第一次看電影就想要和你xx說明他的性慾很強,作為一個新手首先他很緊張不會這么快向你提出要這個
第二:你們都是第一次如果你覺得他好長未射不能分辨他是否是處的話那你應該記得他的手法吧。新手一般是又害羞又笨的。
以這兩點你就你分清他是否是處了
不過男人不是處對你也是有好處的
他知道怎麼在xx的時候疼你
這樣的事倆人體會一下就明白了。要坦白兩人的感情會更好的。
祝你幸福和性福
⑤ 推薦一部好看的電影
電影《羅馬假日》
導演
威廉·惠勒 William Wyler
主演
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 喜劇
片長
118 min / Portugal:117 min (cut version)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義大利語
色彩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級別
USA:Passed Argentina:Atp Australia:G Canada:G Sweden:Btl UK:U Chile:TE Finland:S USA:Approved West Germany:12 West Germany:6
製作成本
,5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Copyright 1953 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拍攝日期
1952年6月 - 1952年9月
演職員表
[編輯本段]
導演
威廉·惠勒 William Wyler
編劇
Dalton Trumbo .....(story) (front Ian McLellan Hunter)
Ian McLellan Hunter .....(screenplay) and/(front for Dalton Trumbo)
John Dighton .....(screenplay)
演員
格利高里·派克 Gregory Peck .....Joe Bradley
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Princess Ann
埃迪·艾伯特 Eddie Albert .....Irving Radovich
Hartley Power .....Mr. Hennessy
Harcourt Williams .....Ambassador
Margaret Rawlings .....Countess Vereberg
Tullio Carminati .....Gen. Provno
Paolo Carlini .....Mario Delani
Claudio Ermelli .....Giovanni
Paola Borboni .....Charwoman
Alfredo Rizzo .....Cab driver
Laura Solari .....Secretary
Gorella Gori .....Shoe seller
Heinz Hindrich .....Dr. Bonnachoven
John Horne .....Master of Ceremonies
Andrea Esterhazy .....Embassy staffer (as Count Andrea Esterhazy)
Ugo De Pascale .....Embassy staffer
Diane Lante .....Lady in waiting
製作人
威廉·惠勒 William Wyler .....procer
Robert Wyler .....associate procer
原創音樂
Georges Auric
維克多·楊 Victor Young .....(uncredited)
攝影
Henri Alekan
Franz Planer .....(as Frank F. Planer)
剪輯
Robert Swink
美術設計
Hal Pereira
Walter H. Tyler .....(as Walter Tyler)
服裝設計
Edith Head
副導演/助理導演
Herbert Coleman .....assistant director
Bernard Vorhaus .....assistant director (as Piero Mussetta)
製作發行
[編輯本段]
製作公司
派拉蒙影業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美國]
發行公司
CIC Vídeo [巴西] ..... (Brazil) (VHS)
Paramount Filmes do Brasil [巴西] ..... (Brazil) (DVD)
派拉蒙家庭視頻公司 Paramount Home Video [美國] ..... (USA) (DVD)
上映日期
美國
USA
1953年8月27日 ..... (New York City, New York) (premiere)
葡萄牙
Portugal
1953年11月25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53年12月10日
芬蘭
Finland
1954年1月15日
瑞典
Sweden
1954年1月25日
丹麥
Denmark
1954年2月16日
義大利
Italy
1954年2月25日
香港
Hong Kong
1954年3月18日
奧地利
Austria
1954年3月26日
日本
Japan
1954年4月19日
西班牙
Spain
1954年10月18日 ..... (Madrid)
法國
France
2005年2月9日 ..... (re-release)
影片特色
[編輯本段]
作為上世紀50年代的電影,《羅馬假日》的社會背景比如今保守許多,某國公主安妮蒞臨羅馬,生性活潑的她早已煩透宮廷的桎梏,在羅馬的第一個晚上便偷偷跑出戒備森嚴的官邸徑直到了羅馬街頭。夜色里,她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自由。在街上可以大搖大擺的走路,絲毫不用在乎貴族的繁文縟節。以往矜持的性格變得盪然無存,當其大意的躺在街頭石階上昏昏欲睡時,如果不是碰到派克飾演的記者,天真的公主恐怕就過不了後來的假日了。
人只有在昏迷的狀態里才會展示自己最原始的本性,就算公主也不能倖免。因為在逃跑時御醫打的安定劑使夜遊羅馬的計劃未遂,昏沉的狀態里的她更顯親切、可愛。《羅馬假日》童話般的敘事也從她和記者的奇遇展開。雖然那是個無名記者,但在她昏睡的時候他就像把自己領會家的丈夫,男人成熟俊美的外表使其「甘心」被帶走,這夢幻般的巧遇在現實生活里顯然是極少見的。但電影作為被編織成的夢,有義務提供一種美麗的情感供人享用。
派克飾演的記者顯然是個好男人,開始還不知道夜宿街頭的女孩就是公主。某個時候,他還以為女孩是暗娼。只是當看到那純凈的眉宇中所透出的天真和可愛後便打消了拋開女孩的念頭,也就是從那時起,屬於他們倆的假日開始了。
劇情介紹
[編輯本段]
某國王室的安妮公主作為王位繼承人將出訪歐洲的各大城市,消息傳出,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歐洲之行的最後一站是羅馬,安妮公主很想盡情地飽覽一下她的優美風光,可侍從們以公主身份高貴、不宜在黎民百姓面前拋頭露面為由拒絕了,並給她注射了鎮靜劑,公主假裝睡著了,待侍從們出去後,她偷偷越窗溜了出來。然而沒逛多久,醫生給她注射的鎮靜劑就發生了效力,她在廣場附近噴水池邊的一條長椅上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這時,美國新聞社的窮記者喬·布萊德里恰好經過這里,以為這是一個在狂歡中被灌醉的少女,就租了一輛計程車想把她送回家,可是公主睡得特別沉,怎麼也叫不醒,無奈,喬只好把她帶回了自己的住所。
第二天,報紙上的特別公告使喬意識到他帶回的少女就是安妮公主,於是他欣喜若狂,打算寫一篇關於公主內幕的獨家報道。公主醒後發現了陌生的喬,喬連忙解釋,公主才安心了。她向喬借了一些錢,然後告別了他,又到羅馬大街上閑逛了。
喬連忙給他的攝影師朋友歐文打電話,同時跟蹤公主,在花園廣場上佯裝和她偶遇,便自告奮勇地要為公主做導游,騎著摩托車帶著她游覽羅馬城,同時,歐文也駕駛著小汽車跟在他們後面,拍下了許多珍貴的鏡頭,而這一切,公主渾然不覺。
公主的失蹤引起了人們的驚慌,國王秘密派出了許多便衣四處尋找公主的下落。喬帶領公主來到水上舞廳參加舞會時被便衣警察發現了,他們請公主和他們回去,而公主堅決不肯,警察們要強行綁架她回去,喬和歐文同他們廝打起來,而任性調皮的公主也大打出手,十分開心。趁著混亂,喬帶著公主逃之夭夭……
一天過去了,公主終於要回宮了,可此時她和喬發現彼此間擦出了愛的火花,墜入了情網。怎奈公主畢竟是公主,平民終究是平民,兩人只能依依惜別。喬拋棄功成名就之良機,將照片送予公主留念,在深情的四目對望中,公主輕輕地對喬說了聲再見……
劇情評價
[編輯本段]
從劇情上看,《羅馬假日》是部爛片,彷彿就是一則八卦新聞的延伸。但平庸的劇情好在有兩位偉大演員的加盟,尤其是擁有迷人笑容的奧黛麗•赫本。有了她的假日顯得充滿回味的價值;而她的笑容,使那段看似荒謬的一日情也仿若確實存在。
世俗的影響從一開始就介入了這場奇遇的情感,當得知睡在自家的女孩是公主後,記者火速通知了有微型照相機的夥伴決定偷拍她在羅馬的軼事。此刻,職業本性彰顯在其興奮又忐忑的臉上,使人不由回想起記者露面的第一個鏡頭:在那煙霧繚繞的牌桌上輸了錢。
導演似乎有意把「貧賤」的本性展示於他的第一次亮相,因為那正好與嬌生慣養長大的公主形成對比。男人為了得到更多的八卦材料只得到處借錢以滿足陪伴公主時的花銷。剛開始這計劃進行的非常順利,但漸漸的,尤其是和便衣警察打鬥後,他不禁發現自己竟然愛上了安妮。這種愛來的很偶然,因為就是在跳進冰冷河水中的那一霎那裡發生,它是建立在同患難的基礎上的愛。公主跳河是因為渴望自由;他跳,則是希望成為保護這女孩的可靠肩膀。
影片剖析
[編輯本段]
《羅馬假日》里這個「假日」實質上是指記者和公主共同渴望的「自由生活」,把片名改成《羅馬自由一日》更能說明影片主旨。在對待自由的追求上,公主開始是頑皮和不顧一切的享受自由;記者則是漸漸的被身邊的公主所感染,其實在他那裡,與公主「遊玩」羅馬最開始是作為職業計劃的一部分,這充滿名利熏心的計劃是「反自由」的。如果沒有之後對公主產生感情,他永遠都是一個疲於奔命的記者,記者的使命便是發現新聞,這種使命作為個人慾望體現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不可能有享受自由的機會,因為記者這個職業就是扼殺別人自由和自己自由的劊子手。
在影片結尾,公主回到了官邸,翌日便舉辦了記者見面會。這時候,他最後一次看到美麗的公主,和第一次在街頭碰見的女孩一樣,只是此刻華貴的白裙將她牢牢包裹。緊接著影片最揪心的情節開始了,高高在上的安妮痛苦的裝作不認識他,但眸子里射出依戀的光隨時都通過空氣反射到他心上。
赫本神奇的演技在見面會結束時得到了最大發揮,細致的觀眾會發現在這個長長的笑靨里,包涵的是從見到情人的喜悅到發現離別哀傷的痛苦過渡。用「神奇」去形容這笑靨是因為赫本把矜持也融進了笑容里。那種公主的矜持既不允許流露欣喜,也不容許一點哀傷。在情感的巨大波瀾中,就算最吹毛求疵的人也只能察覺到在美麗的黛色眸子下閃過的一絲憂郁。但在台下的男人眼裡,這矜持的微笑是對自己不能使心上人自由的責備。但他自己又何嘗能自由呢?只不過倆人不能自由的理由相異:公主是因為人民和國家,記者則是為能繼續生活。
格利高里•派克曾說:《羅馬假日》是赫本的電影,我只是配角。派克的這句話不僅是對赫本演技的贊嘆,也是片中記者的感嘆。片尾,男人傷心的凝望著公主離去後的前台,雖然經歷過比這更大的發布會,但那天真的女孩留給這位記者的震撼太大了。在短暫的一天里,他體驗到比疲於奔命尋找新聞更珍貴的追求,那便是自由和愛一個人。
明星解讀
[編輯本段]
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於1916年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南部聖地牙哥的拉賀亞,他大學原本主修醫科後轉為英語,畢業後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派克自20世紀40年代開始從影,拍攝過60多部影片,曾5次獲奧斯卡提名。他於1963年以《殺死一隻知更鳥》,又譯為《梅崗城的故事》)中的出色表演而獲得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演出的其他著名電影還有:《百萬英鎊》、《愛德華醫生》、《王國的鑰匙》、《鹿苑長春》、《君子協定》、《晴空血戰史》等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於1929年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父親是一名英國銀行家,母親是一名荷蘭女男爵。她後來進入倫敦的一所芭蕾舞學校學習,畢業後,成為一名職業模特。1948年開始演電影,1953年因電影《羅馬假日》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赫本一生共拍攝了31部影片,後來還因《第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等影片4次獲得奧斯卡提名。1988至1993年,赫本還是聯合國的親善大使,1993年因乳腺癌病逝於瑞士。
威廉·惠勒是美國著名的電影導演,曾捧出過十四位奧斯卡金獎大明星,並且是電影史上獲奧斯卡金獎提名最多的導演。他本人也曾數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獲獎的影片分別為第15屆(1943年)的《米尼弗夫人》,第19屆(1947年)的《黃金時代》,第32屆(1960年)的《賓虛》。他出生於1902年,與1981年逝世,一生拍出了無數的名片,主要作品有《黃金時代》、《呼嘯山莊》、《羅馬假日》、《賓虛》等。
⑥ 男友邊和我做,邊看電影,心不在焉的正常嗎(我確定他很愛我,我不明白他做的時候為什麼那樣)
他要分散注意力,他怕太投入會射得太快,邊看電影邊做他的注意就不在你這里了,就可以做久一些,沒有不正常的~
⑦ 正常人射完一次後可以馬上繼續做嗎,還是要等多久。為什麼那些電影里可以一直不停的做,也沒軟呀
生活有節制,才不會損壞身體。保持鍛煉,生活有節制才是真正的保護自己。貪圖一時快樂,不節制會害了自己,畢竟電影里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假的。
⑧ 在線看電影,免費,高清晰,速度快
==========================================
免費在線觀看電影,各類都有 包括理論片(3級)
包括各類 電視連續劇 而且有些連續劇還提供下載服務
在線觀看,無需緩沖。直接播放 完全沒有廣告 沒有彈出窗口,給你一個清晰的 視覺享受空間 希望你能滿意:http://www.ea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