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布依族服飾介紹
布依族服飾的介紹 布依族服飾作為一種物質文化現象,其產生與變化總是與社會的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自古以來,布依族就居住在我國南盤江,紅水河流域及支流上。布依族地區地形復雜,高山險地是每個布依族地區的自然屏障,布依族是從古越人發展而來的。其服飾大體上都保留著古老的特點,《舊唐書・西南蠻》載:「男子左衽、露發、徒跣。婦女橫布兩幅,穿中而貫其首,名為通裙」。布依族的傳統服飾是男著衣衫,女穿衣裙,婦女衣,裙均有蠟染、挑衣、刺綉圖案裝飾。因為布依族居住在熱帶地區,氣候炎熱溫暖,這種寬松的衣裙符合氣候特點。2014年11月11日,布依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布依族服飾特點 布依族民族的服飾特點
布依族男女多喜歡穿藍、青、黑、白等色布衣服。青壯年男子多包頭巾,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衣)和長
布依族服飾
褲。老年人大多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婦女的服飾各地不一,有的穿藍黑色百褶長裙,有的喜歡在衣服上綉花,有的喜歡用白毛巾包頭,帶銀質手鐲、耳環、項圈等飾物。惠水、長順一帶女子穿大襟短衣和長褲,系綉花圍兜,頭裹家織格子布包帕。花溪一帶少女衣褲上飾有「欄干」,系圍腰,戴頭帕,辮子盤壓頭帕上。鎮寧扁擔山一帶的婦女的上裝為大襟短衣,下裝百褶大筒裙,上衣的領口、盤肩、衣袖都鑲有「欄干」(即花邊),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藍花的蠟染布,她們習慣一次套穿幾條裙子,系一條黑色鑲花邊的圍腰帶。婚前頭盤發辮,戴結花頭巾;婚後則改戴「假殼」,用青布和筍殼做成。在羅甸、望謨等地的布依族婦女,都穿大襟寬袖的短上衣和長褲。晴隆、花溪等地的婦女穿長到膝部的大襟短上衣和長褲,衣襟、領口、褲腳鑲有花邊,系綉有花卉圖案的圍腰,她們頭上大多纏有青色花格頭巾,有的腳上還穿細尖尖而朝上翹的綉花鞋,也有的穿細耳草鞋。都勻、獨山、安龍等縣部分地區布依族婦女的服裝和漢族婦女基本相同。布依族婦女喜戴銀手鐲或骨手鐲,戒指、銀簪、項圈等飾品。一些布依族老年婦女仍保留傳統服飾,頭纏籃色包布,身穿青色無領對襟短衣,身大袖寬,衣縫、下角分別鑲綉花邊及滾邊。下身多穿藍黑色百褶長裙,有的系青布圍腰或綉花圍裙,腳穿精美翹鼻子滿綉花鞋,整套服裝集紡織、印染、挑花、刺綉於一體。中年婦女的包頭有的已用白毛巾代替,上衣已改穿有領大襟衣,並在沿左衽前下方鑲嵌兩三道帶色布邊,領前結扣處喜用銀泡紐扣作裝飾,袖口仍保留傳統的古老風格,下身已改穿長褲,腳上滿花鞋變成了半爿型或鞋尖處綉小花,改裝後顯得潔凈淡雅,古樸端莊。未婚女青年服飾大體與中年婦女相似,但喜歡在包頭布末端鑲綉鮮艷花紋圖案,埋露在頭頂上方與護發頭簪之間。每逢節日、宴會,婦女喜佩戴各式各樣耳環、戒指、項圈、發墜和手鐲等銀飾。
望採納。
布依族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介紹 布依族人好客、熱情、大方、真誠,凡來到山寨的,親朋故舊、素不相識的,一律會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講禮,不歡迎滿嘴臟話、舉止粗魯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盡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財產時,要留給父母養老田,由兄弟輪流耕種。父母去世後,養老田轉為上墳田,供清明時節掃墓之用。使子孫後代永遠銘記長輩們的諄諄囑托和養育之恩。
布依族的服飾很有特色。服飾多為青、藍、白幾種顏色。男子的服裝式樣各地基本相同,多包頭帕,頭帕有條紋和純青兩種;衣服為對襟短衣,一般是內白外青或藍,褲子為長褲;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青、藍長衫,腳上穿布統襪。現代布依族婦女的服飾各地不一,婦女著大襟短衣,部分著百褶長裙。在布依族聚居的扁擔山一帶,少女喜穿滾邊短衣,系綢緞腰帶,頭戴織錦頭帕,以粗發辮盤扎頭巾,額上為織錦圖案和數圈發辮,下穿褲子,著綉花鞋。青年女性穿蠟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綉花盤肩,用各種花線沿衣肩綉成兩排小正方形的半圓形圖案,領圈兩邊拋花織錦,顏色醒目;衣袖中間為織錦,上下兩段是蠟染;衣服下擺為一寸左右的織錦鑲邊,胸前戴綉花或織錦長圍腰,系淺色綢緞腰帶;頭戴織錦頭巾,耳邊垂著一束各色線做成的耍須。已婚者的頭飾戴「更考」,以竹筍殼和布匹製成,形如撮箕,前圓後矩。每逢盛大節日或宴會時,婦女仍均喜佩帶各式各樣的耳環、戒指、項圈、發簪和手鐲等銀飾。
婚姻實行自主婚。接親時要對歌,俗稱對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當天晚上,要舉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動,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說法。傳統節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節、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傳統盛大節日,農歷三月初三稻耕開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製作五色花糯米飯供奉;黔西南州一帶,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場」玩山對歌,參加者達數千至上萬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過吹木葉、對歌,相識、相愛、訂終身
布依人閑時每日兩餐,忙時三餐。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小麥、高粱、薯芋和豆類為輔。有木罐、鼎罐炊飯,油燜飯、二合飯(大米摻玉米碎,也叫包穀飯)、苞谷粑、米粉、二塊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種。其中,糯米制的湯圓、花米飯和芝麻油團粑最為知名,多用於祭祖或宴客。
他們的肉食主要來自家畜和家禽,還愛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蟲。烹調方法多為燒、煮、爆、炸、腌、凍,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說。貴賓來家做客,殺狗款待是一種很高的禮遇。他們挑狗的標準是頭黃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烤燉狗肉、狗灌腸、花江狗肉都馳譽一方。貴州的布依族若遇婚喪嫁娶,喜用黃牛作菜。
冷盤、青苔凍肉、拌豌豆涼粉等,是布依人喜歡的食品。酸菜和酸湯幾乎每餐必備,尤以婦女最喜食用。大部分布依族都善製作鹹菜、腌肉和豆豉,民間特有的腌菜鹽酸馳名中外。還有血豆腐、香腸及用干、鮮筍和各種昆蟲加工製作的風味菜餚。還善於調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鮮酸辣為美。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後,家家都要釀制大量的米酒儲存起來,以備常年飲用。布依族喜歡以酒待客,不管來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為先,名為迎客酒。飲酒時不用杯而用碗,並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地區有一種茶不僅味道別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聽,這就是姑娘茶。清明(中國傳統祭祀、掃墓節日)前夕,姑娘上山採回茶尖嫩味,熱炒後保持一定的濕度,然後把茶葉一片一片疊成圓錐體,曬干,然後再經過加工,就做成......>>
布依族服飾,要圖片 這就是布依族的服飾,
布依族服裝有幾種花紋 布依族服飾
布依族多居住在平壩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歡穿藍、青、黑、白等色布服裝。青壯年男子多包頭巾,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衫)包頭巾,長褲。老年人大多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婦女的服飾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著長褲或褶子裙,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等首飾。有的喜歡在衣服上綉花,有的喜歡用白毛巾包頭。
布依族姑娘從小就有製作蠟染的靈氣,她們所穿的服裝大都是親手縫制,合身得體,古樸典雅。
布依族服裝在幾歲穿什麼顏色的的服裝 浪漫的紫色:代表神秘、浪漫、愛情。
紫色是紅色與藍色的組合色彩;
其色調可冷可暖,根據紅、藍兩種成份的數量比而定;
紫色是在環境中空間和距離逐漸增加時出現的色彩;
往往使人想到神秘和幻覺有時紫色又是高貴、富有的象徵。
56個民族的服飾特點 苗族:苗族分布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矗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綉工藝。裙子則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綉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纏青色或花格頭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衣襟、袖口等處鑲彩色花邊,褲腳處也鑲著花邊,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青年女子的胸前還掛著綉有漂亮花紋圖案的圍腰。布依族婦女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足蹬尖鼻綉花鞋,布依族服飾整體色調淡雅樸素,與自然界保持著天然的和諧。
侗族: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纏頭布為三米長的亮布,兩斷用紅綠絲線綉著一排鋸齒形的圖案。盛裝時戴「銀帽」,並佩戴其它銀質飾物。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綉的剪刀口狀的「兜領」,裹綁腿;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裝時,婦女多穿雞毛裙。也有穿右衽無領上衣,以銀珠為扣,環肩鑲邊,足蹬翹尖綉花鞋。侗族婦女喜歡佩帶銀花、銀帽、項圈、手鐲等銀質飾物。侗族的衣料多為自織自染的「侗布」,有粗紗、細紗之分。侗族婦女擅長刺綉,手工技藝精湛。
瑤族:瑤族各支系服飾存在較大差異,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基本色調,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也有的穿交領長衫,配長短不一的褲子,扎頭巾、打綁腿,朴實無華。婦女服飾有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的;有穿圓領短衣,下著百褶裙的;還有穿長衫配褲的。瑤族服飾的挑花構圖風格獨特,整幅圖案均為幾何紋。瑤族頭飾特點更為突出,有「龍盤」形、「A」字形、「飛燕」形等。瑤族染織業發達,服裝均用自染土布製作,有一套完整的藍靛印染技術。色彩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服飾製作採用挑花、刺綉、織錦、蠟染等工藝。
白族: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頭,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褲子都喜歡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淺綠、淺藍等色。白族婦女常將色彩艷麗的圖案綉在掛包、裹背、腰帶、包頭布、鞋等飾物上。淡雅朴實,色調和諧,審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色或藍色頭帕,肩掛手綉掛包。婦女多穿白色或穿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色或淺藍色寬褲,腰系綉花或綴有綉花飄帶的短圍裙,足蹬綉花鞋。
京族:京族服裝服飾特點鮮明,簡便飄逸。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長衣,坦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多為黑色或褐色。外出時,外套淡色旗袍式長外衣,衣袖仍然很窄。婦女染黑齒、結砧板髻的習俗依然存在於少數婦女當中。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壯族:壯族男子多穿對襟的上衣,紐扣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個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下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綉有花紋的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綉有彩色的花邊;下著黑色寬肥的褲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綉,下有彩色布貼,色彩絢爛耀眼。扎布貼、刺綉的圍腰,戴綉有花紋圖案的黑色頭巾。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綉花鞋。披戴綉花墊肩。婦女的發式各地有所不同。壯族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
黎族:黎族男子一般穿對襟無領上衣和長褲,纏頭巾插雉翎。婦女服飾有地區差異,有些穿黑色圓領貫頭衣,衣服的飾......>>
布依族的習俗什麼??? 一、服飾
布依族服飾喜用青、藍、白三種顏色。
解放前,布依族青壯年包頭帕、頭帕多為條紋和純青兩種,衣服作對襟短衣和長襟大衫,褲為長褲,褲腳較長,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和長衫。(第二)土語區和(第三)土語區婦女之間服飾區別較大,解放後,布依族男子多穿漢族服裝。(第三)土語區婦女服飾分為便裝和盛裝兩種。
便裝:衣服以藍、青色為主,大襟短衣,領口處用衣料做盆花扣子釘上,胸前戴綉花藍靛圍腰,系鮮艷腰帶(除已婚者),盤長辨蓋以頭帕,頭巾共十二層,裡面八層用棉布花線鑲邊,外面四層上下兩端挑花織錦,已婚婦女不戴頭巾,而戴用青布和竹殼做成的更考。
盛裝:上穿斜襟短衣,綠色盤肩,用各色花線把兩邊小正方形擺成半圓綉在衣肩上,領圈右邊挑花織錦。袖分三段,中間織錦,上下兩段蠟染,衣服下部均為一寸寬的織錦鑲邊。胸前戴綉花圍腰,系淺色腰帶。下穿長至腳背的蠟染百褶裙。盛裝在隆重的節日才穿戴,盛裝的綉花織錦圖案以幾何圖形為主,一套精美的盛裝需三、五年才能做成。另有一種百褶裙,布依語稱「粉令」,上部花紋與蠟染裙相同,但裙身系絳紅色自染布料做成,古樸、典雅、莊重,多為老年婦女喜愛,於喜慶和隆重場合穿著。(第二)土語區婦女穿大襟衣和長褲,衣褲邊沿鑲有藍桿和花邊,系綉花圍腰。
布依族青年婦女喜戴銀制的蟲、魚、花、鳥頭飾及銀質或玉石手鐲。
二、食
縣內布依族以大米為主食,個別地多田少的村寨以苞谷為主食。喜糯食,逢年過節均要蒸糯米飯或打糯米糍粑。喜飲酒,多自釀自烤米酒和苞谷酒,一般為30度左右,四時皆有釀造。十冬臘月,要做糯米甜酒和糯米刺梨酒,以備待客或自食。客至,必先飲酒,待客,一般男客男陪,女客女陪,長者和主客正坐,飲酒拈菜由長者帶頭。此外,布依族還好吃狗肉、牛肉。
三、住
縣內布依族多依山傍水而居,幾十戶至幾百戶聚族為寨,小的村寨也有十多戶,無單家獨戶散居者。
房屋建築多因地制宜,利用斜坡建成樓房,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或前半部為樓房後半部為平房,樓底仍作牲畜圈舍,少數吸收漢族建築形式,修成平房。房屋結構多為「內木外石」,柱頭多用杉木、楸樹或香椿做成,屋頂蓋瓦或石板,家中生活用具有石碓、石磨、石缽、石槽、石缸,村寨多有石砌寨牆,附近山上也多有石屯,形成一種比較典型的石頭建築群。
布依族房屋,堂屋設有神龕,堂屋左右兩邊為灶房、寢室、客房,室內設有火塘作冬季烤火用,每個村寨寨中或寨旁建有土地廟供奉山神,也是聚會議事的地方。
四、家庭
布依族家庭為父親家長制,父親作為家長有掌握家庭經濟和支配家庭成員的權力。家長年老去世後,由長子繼承,素有「兄長為父、兄嫂為母」的傳統觀念。丈夫去世,妻子可繼承和使用丈夫生前的,財產。妻子改嫁,則失去支配財產的權利。
布依族家庭結構有兩代人的小家庭,也有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兒女長大分家時,由家族長者出面主持,財產除了留給父母的「養老田」和未出嫁女兒的「姑娘田」外,其餘田地和房屋均平均分給兒子,田地由長子選擇,房屋由幼子選擇。無嗣人家財產歸其親屬繼承,出嫁的女兒無財產繼承權。分家後,父母多同最小的兒子居住。
五、婚姻
縣內布依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同宗同姓之間不通婚。解放前,有錢人家有娶妾習俗。婚姻締結,先由男方請媒人向女家說親,女家同意後,男家就請人帶雞、酒、糖等禮物去女家合生辰八字,叫「開口親」或「定親」。定親後,在結婚前向女方送聘禮金時,男家除送百元左右(須是雙數)的彩禮外,還須帶鞭炮一串,喜燭一對,酒兩壺,糖若干封......>>
4個民族的服飾特點 滿族服飾 滿族頭飾
滿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為長期適應寒冷氣候而選擇了包暖性較好的袍裝作為日常服飾。在明朝中期滿族吸收中原漢族的襖式服裝,改進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裝」也稱「旗袍」。清朝建立後由於滿族貴族統治者的強制性推廣,旗裝在全國通行,但很快與漢族傳統服裝相融合。到民國時期又加入了現代西方時裝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現代旗袍。二十世紀以來,滿洲族經濟、文化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傳統的服飾已十分鮮見了。滿族先民是游獵民族,在理發技術尚不發達的時代,為了適應長期游獵跋涉的生活,滿族男子選擇了辮發作為發式。其做法是先將額前部的頭發剃光,以避免遮擋視線,便於射箭或格鬥。後部的頭發不作發籍而是梳成發辮,以適應騎馬顛簸。這種發式曾在清朝為統治者利用政治手段在全國強制推行。
歷史上滿族男子多穿帶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製馬虎帽。衣服喜用青、藍、棕等色的棉、絲、綢、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發。
【旗裝】
二十世紀以來,滿族經濟、文化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傳統的服飾已十分鮮見了。但從電影、電視和博物館里,我們還常常可以欣賞到往日旗裝的風采。其中婦女頭上又寬又長、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頭飾DD漢語稱為「旗頭」、滿語稱為「答拉赤」這種頭飾全世界為滿族婦女所獨有,從而成為典型的民族服飾特徵,十分引人注目。
過去,滿族婦女幼年時要同男孩一樣學習騎射,發飾與男孩也類似多剃去頭頂四周頭發,只留部分頭發編成兩條丫頭辮子,垂於兩鬢,一直到16歲成年時方可蓄發。婚後則開始綰大盆頭、架子頭、兩把頭等式發髻,其中以兩把頭較為典型。兩把頭就是把頭發束在頭頂,分成兩綹,各綰成一個發髻,然後再將後面的余發綰成一個「燕尾式」的長扁髻。平時,發髻上橫插長二三十厘米、寬二三厘米的被稱為「大扁方」的頭簪,喜慶吉日或接待貴客時便要戴上答拉赤。
【旗頭】
「旗頭」滿語稱之為「答拉赤」它是滿族婦女在一般禮儀或婚禮場合佩帶的頭飾。具體做法是以鐵絲或竹藤為帽架,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為面,蒙裹成的長約三十多厘米、寬約十多厘米的扇形頭飾。佩戴時固定在發髻之上即可。上面還常綉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此頭飾多為滿族上層婦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結婚、節日、或祭祀祖先時方以為飾。戴上這種寬長的裝飾品,限制了脖頸的扭動,使之身體挺直,再加上長長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們走起路來纖纖碎步,分外穩重、文雅。
【馬蹄底鞋】
除「旗袍」、「答拉赤」外,滿族婦女的「旗鞋」也極富特色。舊時滿族婦女與漢族婦女不同,她們崇尚腳力勁健、登山行馬,拒絕纏足陋習而以大腳「天足」為美。由此在鞋襪裝飾上獲得了充足的創藝空間,「旗鞋」便從而產生。這種裝飾以精美刺綉的旗鞋以木為底,鞋根起於中央,這種鞋俗稱「旗鞋」或通稱「高底鞋」。「高底鞋」主要又分兩種,一種叫「花盆底」鞋;另一種叫「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在5-10厘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厘米,最高的可達25厘米左右。
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因跟底的形狀不同通常區分的兩種樣式:一種是上敞下斂,根底為橢圓形,倒梯狀的外形遠看很象花盆另一種則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倒行的馬蹄印。「花盆底」和「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統稱「高底鞋」。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綉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綉、金銀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絨毛球或穗子,穗子最長者可及地。這......>>
少數民族種類、服飾、風俗有什麼??? 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一般的特點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經過認真的科學識別,我國共有五十六個民族。此外,還有一些尚待進一步進行民族識別的人們共同體。
中華各民族的形成,經歷了至少兩千多年的分化或融合過程。從我國古代典籍中早已出現的「夏」、「戎」、「狄」、「荊蠻」、「夷」、「諸濮」、「百越」等族別名稱來看,我國早在秦代以前就已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秦王朝封建專制制度的建立,使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高度統一在中央政權之下。正因此,我國各民族的文化都有長期發展的歷史傳統,包括服飾文化在內。從現實的情況來考察,我國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具有下列五個方面的一般性特點;
第一,我國少數民族種類繁多,分布廣闊,且廣大少數民族地區長期以來交通不便,互相交流困難,因而民族服飾多姿多彩,服飾文化內咨豐富,有取之不盡的服飾資源。
我國55種少數民族,居住在全國兩千多個縣中的百分之七十的縣,分布廣闊。在這些少數民族中,有些民族又具有眾多的支系,如苗族分為紅苗、黑苗、白苗、青苗、花苗五大類,其中的花苗又包括了大頭苗、獨角苗、蒙紗苗、花腳苗等,皆以不同的服飾劃分。這樣一來,不但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服飾,僅是同一民族內也因支系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服飾,使得我國少數民族的服飾顯得格外豐富。
我國少數民族服飾無論從質料、色彩來看,也無論從式樣、塔配來看;都是十分豐富的。有著25個少數民族的雲南省舉行民族藝術節,數千人的少數民族文藝隊伍也就是數千人的少數民族服飾表演隊。昆明民族歌舞團以「日月風火」為題的民族服飾抒懷舞會,分「春日生輝」、「夏月溶溶」、「秋風送爽」、「冬火熊熊」四個場景展示了三百套民族服飾,其品種之多、款式之奇、色彩之艷、花樣之繁令人驚贊。短短的一個半小時表演,令人信服地證明:雲南不但是歌舞的海洋,也是少數民族服飾的海洋。而這,正是多民族中國的一個縮影。
第二,由於自然環境的差異和民族風俗習慣、審美情趣的不同,中國少數民族服飾顯示出北方和南方、山區和草原的巨大差別,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點。
中國的自然條件南北迥異;北方嚴寒多風雪,森林草原寬闊,分點在其間的北方少數民族多靠狩豬畜牧為生;南方溫熱多雨,山地益嶺相間,生活在其間的少數民族多從事農耕。不同的自然環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成了不同的服飾風格和服飾特點。生活在高原草場並從事畜牧業的蒙古、藏、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裕固、土等少數民族,穿著多取之於牲畜皮毛,用羊皮縫制的衣、褲、大氅多為光板,有的在衣領、袖口、衣襟、下擺鑲以色布或細毛皮。藏族和柯爾克孜族用珍貴裘皮鑲邊的長袍和裙子顯得雍容厚實。哈薩克族的「庫普」是用駝毛絮里的大衣,十分輕暖。他們服裝的風格是寬袍大袖、厚實莊重。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宜於植麻種棉;自織麻布和土布是衣裙的主要用科。所用工具多十分簡陋,但織物精美,花紋奇麗。因天氣濕熱,需要坦胸露腿,衣裙也就多短窄輕薄,其風格多生動活潑,式樣繁多,各不雷同。總之,風格的多種多樣,不同的特點十分突出,構成了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另一個特點。
第三,由於各種歷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經濟的原因,中國少數民族直到本世紀中期仍處於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和相應的生產力水平上,由此而帶來的差異十分深刻,至今仍未能完全克服,因而少數民族服飾中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內容具有明顯的層次性。
中國少數民族由於各種歷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經濟的原因,解放前,有的已經具有了明顯的資本主義萌芽,有的卻仍停留在原始公社末期,表現了社會發展的極不平衡。在這方面,......>>
⑵ 雲南有哪些特色的節日呢你怎麼看
雲南是一個少數民族非常多的省份,各個民族有自己的風俗與文化,更有不同內容與含義的節日,可以說雲南的特色節日太多了,而幾乎每處的節日又有很大的不同。
在這些不同的節日里,傣族的潑水節是最有雲南特色,而且是別處沒有的,除了大家都知道潑水節,在滄源縣還有一個非常有特點的「摸你黑」狂歡節。但知道的內地人似乎不多。
滄源縣位於雲南的南部,接壤緬甸,這里的佤族人以黑和 健康 為美,以胖和彪悍為榮。這個民族民風淳樸,勤勞勇敢,樂觀豁達。這里在每年的五月初會舉辦一次規模很大「摸你黑」狂歡節,到時全縣放假,都來參加抹泥巴節,體驗觸摸的感覺。
這一天無論男女很快就抹成一團,相互塗抹,彼此祝福。而使用的泥巴是用鍋底、牛血、泥土配製,據說還添加天然葯物「娘布洛」,具有防曬、養顏、美容的功效。
參加這次活動不論你是誰,見面就往臉上、身上抹泥巴,摸姑娘、摸小伙兒、摸孩童、摸朋友、也摸遠方來的客人。此時此刻,誰黑誰最美;誰泥巴多誰的快樂多。黑你就是祝福你!
這一天誰也不會倖免於難啊!
花臉節是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彝族獨有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已經有一千多年的 歷史 了。相傳很久以前,丘北當地有對相愛的阿乃、阿黑(彝語:意為小姑娘、小夥子)要結婚,誰知,白龍太子相中了美貌的阿乃,要來搶親,於是全村男女青年就用鍋煙灰互相把臉抹黑,白龍太子來了以後,認不出要搶的人就只好灰溜溜地離開了。
現在「花臉節」已經成了丘北的傳統節日,因遠古先民用鍋煙把臉部抹黑,以便「驅魔除害」而得名,是普者黑一帶最著名的節日,而當地彝族群眾有以黑為尊、以黑為美、以黑為樂、以黑為祥的 歷史 文化,經過多年的發展變化,「花臉節」現在已經成為當地彝族青年借抹花臉之機選擇意中人和各民族群眾 娛樂 的狂歡活動,每年「花臉節」都有數萬名當地群眾和遊客參加。
我是去年7月18號那天在雲南丘北縣的 體育 館去看的花臉節的,那天下午的"花臉節"開幕式現場,有成千上萬的人會聚集在這里,"花臉節"上不管認不認識,不管是當地人還是遊客,你一手、我一手,臉頰上、脖子上,手臂上,甚至衣服上、頭發上,到處都被抹得黑黑的。據說早年,彝族村寨的男女青年還有互相追逐抹灰示愛的傳統,他們手抓鍋灶煙灰,把對方的臉抹黑,被抹得越黑,表示彼此情意越深。如果不願意與對方交往,便會設法逃脫,不讓對方把煙灰塗抹在身上。抹花臉 用的原料,現在已改為當地的香穀草和香料做成的黑灰,每年都有數萬人參與抹花臉活動。當地的人們深信,"抹黑全身,吉祥終生",自個兒的臉被別人抹得越黑,吉祥和幸福,就越會降臨到自己身上。當然,我自己那天也被抹了個大花臉呢!
1 、 傣族 的潑水節(時間每年 4 月 13—16 日):人們以互相潑水的方式互祝吉祥,幸福,安康,表示新的一年給對方帶去最真誠的美好與祝願。 2 、 僳僳族 的火把節(時間:每年農歷 6 月 24 日):這是一個崇拜火的民族,特別在楚雄是最熱鬧的地方。
3 、 布朗族 的山康節則是布朗族最大的節日,每年 6 月中旬舉行,為期 3 天。其中還有「關門節」(傣歷的 9 月 15 日)和「開門節」 ( 傣歷的 12 月 25 日 ) ,由於布朗族許多傳統節日都與宗教有關,一般通用傣歷,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等等。
4 、 怒族 的鮮花節(每年農歷 3 月 15 日)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氣氛最濃。
5 、 白族 的三月街(每年農歷的 3 月 15 日),這個節日已有上千年的 歷史 ,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白族地區節日多,廟會多,歌會多。
6、 德昂族 的潑水節(每年農歷 4 月 15 日)、還有關門節和開門節等,也是與佛教活動有關。
7 、 獨龍族 的傳統節日( 12 月 29 日為除夕, 30 日為新年之首),也是和宗教聯系在一起的傳統節日。
8 、 哈尼族 與彝族、拉祜 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族,現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南, 「 扎勒特 」 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還有從每年農歷 6 月的第一個屬牛日(哈尼人的吉日)開始,節期一般是 3 天 —5 天,期間人們停止上山生產,走親訪友,舉辦的項目有:賽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
9 、 拉祜族 的節日有春節、擴塔節、端午節、嘗新節 , 火把節、新米節、祭祖節、卡臘節、搭橋節、葫蘆節等。
10 、 普米族 的「大十五」、「大過年」節、「供岩洞節」、「轉山節」、「嘗新節「等,也是與生產勞動和宗教習俗有著密切的聯系。
11 、 基諾族 的節日一般在 6 月間舉行,歷時 3 天,阿嫫堯白創造了基諾族及其山川、日月、動物、植物,最後在造田運動中遭人暗算而殉難。基諾族的節日與祭祀活動基本不分的。
12 、 景頗族 的節日有全民性的傳統有「目瑙縱歌節」、生產方面的「新米節」、「南瓜節」、「包穀節」、青年人的「能仙節」等。
雲南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各族民俗節日的起源與發展是先民們在幾千年的生息繁衍中所創立,即有生活、飲食、宗教、禮儀等文化、又有些神奇的科學思想來源於自然與生產的結合,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很值得我們去發揚和傳承。
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流傳至今,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先人 社會 的生活形態,從雛形到潛移默化再滲透到 社會 生活的過程,就是人類 社會 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同時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 歷史 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我們需要尊重地域文化的多樣性,更好地去傳承傳統 歷史 文脈。
雲南是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除了漢族,還有25個少數民族,因而擁有很多具有民組特色、地域特色的節日,推薦幾個我比較喜歡、也參與過的節日。
我是遠山墨雨,熱愛旅行、喜歡徒步,我住在昆明,雖然我是漢族不過,在我們雲南,總有機會能親歷一些獨特的節日。
潑水節。
這是傣族人特有的節日,在是每年傣歷新年,在雲南省多個傣族自治州、自治縣的傣家人都舉行了盛大的潑水節儀式,慶祝傣歷新年, 2018年的潑水節是4月16日。
在西雙版納、在德宏,在普洱景谷,在眾多傣寨,在昆明的雲南民族村,都有不同的儀式,卻有著相同的瘋狂,相同的祝福。雖然潑水節是傣家的節日,但是,快樂會傳染,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匯聚雲南,一起享受節日的歡樂。 潑水節就是一個全民狂歡的節日,男女老少手拿水桶、水槍,毫不吝嗇的潑出手裡的吉祥水,有些瘋狂的感覺,但是在炎炎夏日下,享受潑水的絲絲清涼,還是比較爽的,通常,傣族聚居地多為天氣炎熱的地方,如西雙版納、德宏、紅河元陽、新平嘎灑、普洱景谷等等。
汪曾祺先生有一篇散文《潑水節印象》中描述的的潑水節是極文雅的:「潑水開始,每人手裡都提了一隻小水桶,塑料的或白鐵的,內裝多半桶清水,水裡還要滴幾點香水,桶內插了花枝。潑水,並不是整桶的往你身上潑,只是用花枝蘸水,在你肩膀上撣兩下,一面用傣語說:「好吃好在。」我們是漢人,給我們潑水的大都用漢語說:祝你 健康 ...... 接受別人潑水後,可以也用花枝蘸水在對方肩頭撣撣,或在肩上輕輕拍三下。「好吃好在」,——「祝你 健康 」。」
火把節。
這是彝族的節日,每年農歷火把節,是彝族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節期一般是農歷六月二十五,也有在六月二十四過節的。到了火把節,在楚雄、在石林、彌勒、昆明都會舉行隆重、熱鬧的火把節活動,眾人圍繞在一堆熊熊燃燒的木柴火堆四周,隨著鼓點敲出的節奏跳起三跺腳、阿細跳月,熱鬧異常,堪稱狂歡之夜。2018年的火把節是8月5日。
「三月三,耍西山」。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昆明人都有爬西山的習俗,「三月三,耍西山」,這早已是一個每年一度的傳統約定。「三月三」正是春暖花開、風和日麗的大好時節,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帶給人們清新的空氣和開心的好心情,走出戶外、登高遠足、踏青賞春就成為人們喜愛的活動。2018年「三月三、耍西山」的日子是4月18日。
三月三」古稱「上祀節」,是雲南很多少數民族的節日,如大理白族的「蝴蝶會」、「三月街」,文山的壯族、羅平的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三月三」活動。這些活動我沒有體驗過,從電視、電影、資訊上可以感受到它們的熱鬧。
除此以外,雲南還有很多有特色的節日,歡迎朋友們補充。
謝謝!
雲南是多民族省份的地方,我親身經歷過的有彝族火把節,傣族潑水節 ,因為我今天農歷六月二十四就是雲南楚雄州的彝族火 把節了,因為我就是楚雄人,晚上可以圍著篝火聽著彝族歌聲狂歡了
中國地方傳統文化和地域風俗 是一種傳承 應該發揚
①白族節a大理三月街b青姑娘節c繞三靈節d栽秧會
②傣族節a沷水節b送龍節c關門節d開門節
③彝族節a插花節b 火把節c賽花節d虎節e密技節f三月會
④哈尼族節a阿瑪突節b苦扎扎節c里瑪主節d捉螞蚱節e姑娘節f祭龍日/新米節
⑤傈僳族節a澡堂會b盍什節c刀桿節d
⑥納西族節a米拉會/棒棒會b三多節c騾馬會c-祭天節d七月會e,祭龍會
⑦苗族花山節
⑧瑤族節:盤王節、趕鳥節、歌堂節、夕九節……
⑨拉祜族節a庫扎節b葫蘆節c祭太陽神d拉木豉節
⑩布朗族節:岡永節
Ⅱ獨龍族節:卡雀哇節
12景頗族節:目腦縱歌節
l3 怒族節:a鮮花節b年節
14 阿昌族節:會街
15 普米族:a大年節b轉山會
l6藏族節
17回族
18基諾族節
19壯族:隴端節、六郎節
20布依節:三月六節、六月六節……
21水族節:水族節日
22德昂族節:潑水節……
23滿族節:頒金節
24蒙古族節:魯班節
雲南位於我國南部,是少數民族居集地,眾所周知的傣族,就生活在那裡,少數民族通常有自己的節日,像火把節,潑水節等都是比較著名的,每到節日大家盛裝出席,載歌載舞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慶祝,如果你去那裡 旅遊 會情不自禁融入進去,因為他們回很熱情的拉你進去,有時間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雲南是個多民族的省份,我生活在西雙版納,在西雙版納影響力最大、節日氣氛最為濃重的是傣族的傣歷新年潑水節,每個人都值得體驗潑水狂歡節日
⑶ 《芳華》取景地:蒙自,雲南「小巴黎」、過橋米線之鄉旅行攻略
很多人會注意到《芳華》片中出現了一座法蘭西風情的黃色小火車站,這可不是臨時搭建出來的布景,而是真實存在於雲南南部靠近越南的歷史小城:「蒙自」,站名為「碧色寨」。蒙自在當年祖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期也是戰略要地,至今蒙自烈士陵園裡面安葬著468名烈士,這也是《芳華》在這里取景的重要原因。
靠近邊境的蒙自自古以來都是雲南的歷史名城,清末民初時這里成立了雲南省第一個海關,由此開創了雲南近代工商業文明。 蒙自參照法國先後建設了當時先進的:郵局,火車站,電報局等公用設施,法租界遺址與這些歷史遺跡一起給蒙自熏陶上了濃濃的法式風情。
100多年前,法國殖民越南,對雲南豐富的礦產資源起了掠奪之心,於是徵用10萬雲南民工,用血肉築造出「滇越鐵路」方便運輸,凝聚了眾多中國勞工的血淚,也見證了一段段滄桑的歷史,碧色寨車站也由此而來。
碧色寨位於雲南蒙自市的草壩鎮,有著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火車站的稱號。它是滇越鐵路上百年老站,當年由法國人設計.那時的碧色寨空前的繁榮,國內外商人蜂擁而至,被當時的昆明人、越南人稱為「小巴黎」。
(圖為清朝時期的碧色寨車站)
至今車站仍保留著法國式鐵路用房和很多當年的法國洋行遺址
但是隨著滇越鐵路的日漸衰落,曾經東南亞最繁忙的車站也安靜下來,只剩100年前法國人帶來機械掛鍾還在孜孜不倦的轉動著,訴說著光陰的故事。
掛在車站牆上飽經風霜的時鍾,英文Paris(巴黎)字樣依然清晰可見
而荒廢破落的碧色寨像是給世人開了一個法式浪漫玩笑,掩映在石榴園後的昔日繁盛不再,恍惚給人一種時空錯亂的失落感。
看著歷經滄桑的屋舍,不免讓人緬懷
而歷史遺留下的不僅只有它斑駁的印跡,同時還鐫刻著黃色的老房子底下一代又一代的古老文明
當年的大通公司,也只能靜立在這片土地上
你也不要以為碧色寨就是歷史的殘骸,已經失去了最美麗的部分,事實並非如此。現在那些紅瓦黃牆依舊在招搖過市,到處渲染著法式浪漫的氣息,一直在不卑不亢的訴說整個滇南的故事。法國式的磚木結構建築,加上古老文明的中國習俗,一樓一底處處洋溢著超凡脫俗的文化氣息,仍舊充滿時間魅力。
《芳華》男主角黃軒是這么描述蒙自的:「我來的第二天下午就去了南湖,租了一個船劃了兩個小時,我特別喜歡這里。一到就感覺特別放鬆,不會有城市的壓迫感,也沒有那麼喧鬧,這里特別適合生活。我每天沒事兒就一個人出去散步,我喜歡一個地方,就會到處走,蒙自這地方,我已經走遍了。」
你可以在黃白相間的法式建築里感受昔日繁華和酸楚,
在南湖公園泛舟游湖,吃碗最正宗的過橋米線,
在滇越鐵路的米軌與寸軌間徹底釋放鐵路情懷,
在百年前的「東方小巴黎」碧色寨回想激情燃燒的芳華歲月,
在西南聯大舊址里追憶風流大家們的似水年華。
花樣繁多的米線刷新你對米線認知的新高度,3萬畝的果園里藏著中國最好吃的甜石榴、琵琶,還有根本停不下來的燒豆腐、紅糖年糕,馮小剛和黃軒一來就愛上了。
如果你是鐵路迷、米線控,或者就是單純為了吃,那麼也一定不能錯過這個低調的滇南小城。
雲南蒙自初印象
既有江南柔情,又有法式風韻
蒙自
在雲南,有一種美叫「壩子」,蒙自壩是滇南最大的壩子。越過山丘,來到一塊開闊平坦的土地,路過大小湖泊和成片果園,空氣變得溫暖濕潤,街邊路牌上出現萌萌的象形文字,穿著各色民族服裝的人們悠然信步,恭喜你,蒙自到了。
乍看蒙自,一點都不像固有印象中的雲南小城,這里有江南風情的小橋流水、亭台樓閣,有西方風情的法式建築、咖啡館,街道整潔,秩序井然,但三步一小家,五步一大家的米線店和燒豆腐店,在時刻提醒你,這里是蒙自。
24h城市漫步
帶出一座時光中的滇南小城
蒙自這個名字,相比昆大麗很多人可能還是不清楚。但這里藏著的小眾絕美目的地,不僅能讓人穿越到芳華歲月,背後隱藏的傳奇故事可能比電影還好看。而我們將用24h,帶你來一場深度漫遊。
8:00-9:00
|| 吃一碗「碗比盆大」的過橋米線
蒙自
早起混進當地人里,擠進一家人多的店,吃一大海碗最地道的菊花過橋米線才是蒙自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蒙自過橋米線是「分級制」的,8元到25元不等。先下肉,再下碎青菜,來幾根薄荷,最後將米線「過橋」。一切就緒,連湯,帶肉,連帶米線,一起「吸」進嘴裡,然後再小心翼翼地喝上一口湯。鮮美、醇厚的滋味徘徊在嘴裡,感覺不要太美。
蒙自
同德廣場是蒙自「早點一條街」,全部都是做過橋米線的早點鋪子,每家專攻一項,在這里可以看到專做「鴨過橋」、「羊過橋」、「豬過橋」、「雞過橋」的店。在與「早點一條街」相隔幾條街的興盛路上有家開了四十多年的老店,「吳際羊肉米線」,湯底醇美,老餮們常去。另外還有火燒房子菊花過橋米線口碑也很不錯。
其他推薦:紅河大道上的團山牛肉米線,口碑很好
9:00-10:00
|| 看一次博物館里的「最炫民族風」
蒙自
快速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地方就是博物館。蒙自是紅河州府所在地,紅河州的全稱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這里有哈尼族、彝族、壯族、苗族、瑤族、傣族、回族、布依族、拉祜族、漢族、布朗族10個世居民族。除了慣常的文明風物和歷史沿革,紅河博物館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各個民族的服裝和住房展,真真是一出「最炫民族風」。
地址:天馬路65號紅河州行政中心紅河廣場西側(免費開放)
10:00-12:00
|| 做一名接地氣的南湖泛舟人
蒙自
南湖之於蒙自,就像翠湖之於昆明,西湖之於杭州。不過,南湖可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小公園「,這里是真正的過橋米線的發源地,也是當年西南聯大教授和學子們的常聚地,單單這兩點,就已經秒殺了一眾城市公園。更何況在南湖泛舟,確是一大樂事,高原的藍天白雲落在碧綠的水裡,岸邊花紅柳綠,一陣清風吹來,就醉了!
地址:南湖南路8:00-23:00(免費開放)
12:00-13:00
|| 吃一頓地道豐盛的哈尼族「長街宴」
蒙自
元陽梯田讓哈尼族水稻名聲在外,紅河州的五色花米是很多吃貨的大愛,每年的農歷十月節,哈尼族村落和縣城都會大擺「長街宴」慶祝豐收,幾百米的宴席,谷花魚、哈尼蘸水雞、竹筒雞、煮螺螄、涼拌橄欖樹皮、芭蕉葉包燒肉、三色蛋、糯米粑粑等哈尼美食輪番轟炸,舌尖上的哈尼族,一餐全吃到。
蒙自
當然,如果趕不上一趟長街宴,在城中找個地道的哈尼族餐廳也是不錯的選擇,地道豐盛的哈尼族大餐,依然可以大飽口福。
蒙自
哈尼人家離南湖不遠,逛完南湖之後可以順道過來吃飯,深藏在小巷廠房裡,走進去之後別有洞天,民族特色濃郁。菜色偏酸辣咸,口感比觀感好,牛肉乾巴、泥鰍乾巴、花生野菜湯、菜籽粑粑、血腸,這些地方美食其他地方可吃不到哦。
地址:文瀾鎮南湖南路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內
13:00-15:00
|| 來一杯「西南聯大」同款下午茶
蒙自
蒙自是座小城,但並不落後。這里是雲南最早的通商口岸,19世紀末,法國、英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德國和希臘的洋行相繼在這里落地。現今雲南小粒咖啡聲名鵲起,而雲南的第一家咖啡館,就開在蒙自。
蒙自
沿環湖路漫步,一座座法式風情建築出現,蒙自海關舊址、法國領事館、哥臚士洋行和周柏齋的「頤樓」,都是西南聯大蒙自校區的舊址,慢慢走,細細看,然後在法國花園喝一杯聯大同款下午茶,這個下午與崢嶸歲月有關。
蒙自
法國花園酒吧位於蒙自海關舊址,建在國家級文保里的酒吧也是屈指可數了,酒吧保留了原先的歐式風格,長長的及地幔簾,乳白色的百葉窗,鏤花的鐵欄,泛著歐式氣息的壁燈,酒櫃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紅酒,充滿了異國情調。
地址:海關路
15:00-18:00
|| 做一場「東方小巴黎」的迷你火車夢
蒙自最大的吸引力,最不能錯過的就是這個迷你「東方小巴黎」——碧色寨。無論是為了歷史、建築還是鐵路、異域風情,這個藏在雲南山村裡的法式風情地都值得專程來一趟。這里也是《芳華》主要的取景地之一。
這里是米軌滇越鐵路和寸軌個碧石鐵路的交匯點,在當時貿易公司、車庫、海關、警察局、酒店,籃球場、網球場、咖啡館一應俱全。一百多年前,碧色寨已經成為歐洲巴黎咖啡館內熱議話題,如今只有那口掉了指針的時鍾向世人證明自己來自遙遠的巴黎。
地址:蒙自縣的草壩鎮
18:00-20:00
|| 過一個「燒豆腐」主演的燒烤奇幻夜
▲圖:微博@ 沐春膳
蒙自
入夜,回到城裡,就可以開始一場盡情的燒烤之夜了。一部《舌尖》讓建水燒豆腐沖出雲南,直抵吃貨的心間,而在蒙自,大街小巷的燒豆腐和各色燒烤並不比建水遜色,蒙自的夜晚是屬於燒烤的,各色食材和花式蘸水,一個奇幻的燒烤夜就誕生了。
推薦:在街邊看到人多的地方就對了
2小時直下河口,過境去越南
體驗穿越時空的法式浪漫
蒙自
在蒙自逛夠了可以坐火車去河口,1.5小時即達,自駕約2小時。這里是滇越鐵路中國境內的最後一站,隔紅河與越南老街市相望,湄公河和紅河在此交匯,大多數人來到這里都會選擇越南一日游或二日游。
|| 逛吃河口
當地食物以酸辣的越南菜為主,熱帶水果、全蟲宴夜市、越南米粉、越南小卷粉、越南粽粑放開吃,想吃特色菜建議可以夜市。口岸旁邊的邊貿街里都是越南人過來做生意,從小吃、零食到木雕、拖鞋應有盡有,價格有時比越南還便宜。
蒙自
河口與越南一河之隔,口味兼具雲南和越南特色,既能吃到花米飯、河口粽粑和昆蟲宴等雲南美食,越南小卷粉、小法棍和越南咖啡也是隨處可見,更令人開心的是那些熱帶水果們,菠蘿蜜、釋迦、火龍果、百香果,價格便宜,吃到嗨。
◆ 越南一日游或二日游信息:
去越南的旅行社在邊貿街附近有很多家,提供沙巴一日游、兩日游,或老街+沙巴,沙巴+防城港,沙巴+艦港,沙巴+芽庄等等旅行方式。
目前一日游報價為480元,通常選擇老街沙巴兩日游的較多,報價580元左右每人,證件+中文導游+包食宿。帶護照和身份證都可辦理(護照出證速度更快些)提前一天去,由旅行社辦理通行證即可。
|| 越南老街中轉站
越南從雲南紅河州的口岸河口,走過海關的中越大橋,就到了越南老街。據說很多越南人早上從越南老街來中國河口工作謀生,晚上再回國,他們的一個標志性特點,就是女人戴斗笠,男人戴綠色的盔帽。
老街是越南西北部邊境城市,老街省首府。比起中國寬闊的大街和高樓,越南的房屋非常有南洋風情。家家戶戶都是細細長長的小洋樓,刷成五彩繽紛的顏色,典型的東南亞風格,城市比較像80年代的中國,充滿了社會主義式的審美。
◆ 越南境內旅遊路線推薦
路線一:河口—老街—沙巴(兩天一晚)
越南
沙巴距離老街38公里,乘車約1個小時。因其四季如春的氣候,19世紀以來沙巴就是法國殖民者的度假勝地。歐洲殖民色彩與少數民族文化交相輝映,構成了獨一無二的越式風情。沙巴很小,一日游無法看到夜景,兩日游剛好。
路線二:河口—老街—河內—下龍灣—峴港—芽庄—西貢(一周以上)
越南
如果准備由河口過境越南長線旅遊,推薦走這條線。自北向南,一路經過越南各主要旅遊城市和景點,從山川到城市,經古城過湖海,一路向南,越南越美,最後到達首都胡志明,把最美越南統統收入囊中。
實用攻略
交通:
蒙自暫時沒有機場,只能選擇鐵路或公路,選擇鐵路舒適度更高。火車目前只有普快,4小時從昆明到蒙自, 1.5小時從蒙自到河口。
住宿:
火車站到蒙自城區還是有一些距離的,但這里的住宿非常便宜,可以考慮在城區找民宿或客棧入住。
萬卷書萬里路萬部片,知行合一,旅行更有味。
知行攝旅行資訊為您提供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特產美食,攝影攝像,戶外拓展,游學團建,特色路線,特價尾單等旅行資訊的分享交流。
⑷ 求一些老的南方少數民族題材的電影片名。
諾瑪的十七歲〉、
紅河花腰彝族風情〈花腰新娘〉、
紅河瑤族風情的〈咬指〉,
反映僳僳族、傣族抗英斗爭的〈石月亮〉、
《山間鈴響馬幫來》(苗族、哈尼族)、
《蘆笙戀歌》(拉祜族)、
《邊寨烽火》(景頗族)、
《五朵金花》、《摩雅傣》(傣族)、
《劉三姐》(壯族)、
《阿詩瑪》(彝族
《青春祭》(傣族)、
《鼓樓情話》(侗族)、
苗家兒女》(苗族)、
《神秘的伴侶》(瑤族彝族)、
土家族(《連心壩》),
布依族(《山寨火種》),
瑤族(《瑤山春》),
苗族(《火娃》),
回族(《六盤山》),
佤族(《孔雀飛來阿佤山》),
壯族(《拔哥的故事》),
獨龍族基諾族(《綠海天涯》),
達翰爾族(《傲蕾•一蘭》),
傣族(《青春祭》、《孔雀公主》)
彝族(《奇異的婚配》),
⑸ 大家給我推薦一些關於少數民族的電影或電視劇
最近好看的有影響的電視劇就有很多 :
痞子英雄,終極三國,新版書劍恩仇錄,潛伏,新封神榜之武王伐紂,我的青春誰做主,···
這兩年武俠電視劇不是很多,這幾部還是很可以的 :
大人物,翻雲覆雨,大唐游俠轉,黃曉明版鹿鼎記,聶遠版雪山飛狐,胡歌版射鵰英雄傳,···
未來很期待的電視劇,暑期可能會上映的,也有幾部很不錯 :
鄧超版倚天屠龍記,仙劍奇俠傳3,新版三國演義,大陸版天使鍾馗,「水滸人物譜」電影系列(央視可能會每周六晚一集),···
過去幾年很值得回味,不看比較後悔的電視劇 :
武林外傳,仙劍奇俠傳,大宋提刑官1.2,神探狄仁傑1.2.3,金枝欲孽,大唐雙龍傳,陸小鳳傳奇系列,洗冤錄1.2,帝女花,洛神,大宅門,亮劍,胡軍版天龍八部,黃日華版蕭十一郎,流星花園,馬景濤版倚天,蔡少芬版白發魔女傳,藍色生死戀,醉打金枝,···
很經典的電視劇,應該像掃盲一樣掃掉的幾部電視劇 :
央視水滸傳,周潤發上海灘,94射鵰,亞視的君臨天下1.2,95神鵰,98鹿鼎記,tvb蜀山奇俠傳1.2,
98天龍,刑事偵查檔案1.2.3,還珠格格1.2,何家勁的保鏢系列1.2.3,天使鍾馗2,新白娘子傳奇,···
【此答案由"皇後de尐蠻腰"一字一字打出,並非網上搜索復制黏貼的,因為我是個鐵桿電視劇迷。推薦的全都是從我看過的電視劇裡面用心挑選出來的。質量保證!版權獨有!禁止盜用!發現必定檢舉 !】
⑹ 你說你喜歡櫻花,我就為你種櫻花,你說你喜歡她,我就把她埋在樹底下,什麼電影記得台詞
「你說你喜歡櫻花,我就為你種櫻花,你說你喜歡她,我就把她埋在樹底下」來自電影《櫻花樹下》。
電影《櫻花樹下》講述了大學生夏至和美善之間凄美的愛情故事,夏至和美善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稚幼的他們在櫻花樹下埋藏了一個秘密,那是個小小的盒子。不久,夏至卻不得不隨父親一起南下闖盪,離別時,小美善哭紅了雙眼說到:我在櫻花樹下等你,直到你回來。
多年後,父親事業成功,夏至也考到美善所在的大學。當夏至站在美善面前時,美善卻因為一次意外的事故失去了以前的部分記憶,已忘記了這個朝思暮想的少年。於是,夏至以陌生人的身份慢慢地接近美善,並給她講述櫻花樹下的故事。
直到有一天他們一起挖出了那個藏在櫻花樹下的盒子,美善才想起了夏至。
(6)雲南布依族傳承微電影擴展閱讀:
愛情故事電影《櫻花樹下》由青年編劇陳然歷時半年創作,由北京青年導演江南擔任影片總導演。河南企業家陳科裕,孟凡祥等人士加入電影《櫻花樹下》製片組。整部戲在武漢大學取景,以武漢大學為創作背景,櫻花,愛情,上演千年不變的亘古唯美愛情故事。
謝江南,男,藝名:江南 。1991年11月05日出生於貴州金沙,布依族人。影視導演,動作導演,動作演員,畢業於北京人文大學,進修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北京後加入藝人之家特聘制定拍攝導演。
參考資料:網路——櫻花樹下
⑺ 羅甸縣屬於貴州省哪個市
羅甸縣不屬於市,而是屬於貴州省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羅甸縣,隸屬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省南部邊陲,總面積3015平方千米,羅甸縣境內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春早,夏長,秋遲,冬短的特點,截至2018年,羅甸縣轄8鎮1街道1鄉,縣政府駐龍坪鎮。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羅甸縣常住人口為257551人,羅甸縣戰國時期屬大夜郎國,民國三年改置羅斛縣,民國十九年更名羅甸縣,羅甸縣26個鄉鎮除大亭鄉通鄉公路待組織驗收外,所有鄉鎮已通客運車輛。
羅甸縣的文化事業:
2018年,羅甸縣開展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等演出活動,共計演出20餘場次,觀眾達9萬餘人次,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免費調試,維修111餘台次,培訓群眾27餘次50餘人,上門為村村通用戶調試,維修服務8次。
完成農村電影公益放映2148場,完成多彩貴州廣電雲戶戶用工程新建通組光纜784.32公里,入戶光纜966.88公里,完成69個行政村的光纖入戶建設,完成14087戶安裝任務,開通用戶9948戶,舉辦非遺保護傳承培訓班1期,布依族服飾製作技藝培訓班1期,共培訓人員14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