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家庭教育學生觀後感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成長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天長地久的。在我個人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主要應做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
孩子的健康成長,最最離不開祥和安全的家庭環境。首先是和諧安寧的家庭氛圍給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與幸福感。要讓孩子全面發展,和諧家庭至關重要,建立溫馨的家庭。才能讓他們有信心、有興趣學習,在家中,不但要給孩子和諧愉快的學習空間,而且還要盡可能地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難的意志,有愛心。再次,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學習和游戲。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游戲對孩子來說必不可少,父母要讓孩子在學習和游戲中得到成功的喜悅,使孩子在學習和游戲中充分找到樂趣。讓孩子覺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給孩子一個愉快的成長空間。
二、父母教育子女要有耐心
初中階段是孩子們「翻坎」的階段,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心情比較著急、浮躁。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了對立的情緒,這時的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學會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平時與孩子相處時總會發現孩子的不少言行不符合父母的意願,有時甚至無理取鬧。但父母應該給孩子辯白表達的機會,耐心地聽取孩子的意見,要讓孩子在父母耐心的說服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過錯,進而主動改進。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和付諸的行動往往起著關鍵性作用。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自信心
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要引導孩子無論干什麼不但要用心而且要盡力,即使結果不是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當孩子有了錯誤時,家長也不要過於斥責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擔錯誤的勇氣,然後再幫助孩子分析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了,會造成什麼後果,以後應如何改正錯誤。多鼓勵自己的孩子,看到他們的進步,肯定他們的成績,不要盲目地批評他們的努力和失敗。給孩子樹立信心,自信心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不能夠讓孩子害怕做一件事,因為其可能失敗,而應該讓孩子樂於做一件事,因為其可能成功。正因為這是一個漸進的培養過程,因此,需要我們無論在生活的小事上,還是在游戲、學習中,都需要始終注意這一點。生活中,孩子需要幫忙,需要愛,作為父母不是全盤代替,而是進行合理的關懷和訓練,要讓孩子知道自尊和自信是自己用行動樹立的,而不是別人能給予的,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健全人格。
四、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孩子經過小學六年的系統學習,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也形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他們進入中學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和生理都在發生大的調整和變化,但只要孩子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那就能夠跟得上今後學習。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首先要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對知識有渴求,對孩子的求知慾望不能輕易抹殺。其次在智育方面,家長應正確關心孩子的聽課、復習、作業並給予必要的指點,指導孩子看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輔導材料、學習經驗等,指導孩子科學用腦,培養觀察、記憶能力,提高思維能力,使其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孩子認真的作風,都是很重要的。
現在的孩子智商都較高,大多數孩子因習慣不良引起學習較差。如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一邊做作業一邊講話,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業。他們沒有自覺學習的樂趣,把學習當作負擔,經常要大人督促才能完成作業。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作業做完,當然還要做好,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培養孩子做事專心致志,提高學習效率。否則會養成孩子散漫的學習習慣。孩子做作業時,我們要避免看電視,玩電腦,我們看一些專業書籍,或看一些小說雜志。給孩子盡量創造好的學習環境。
五、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
學習成績是檢查學生學習的手段,不是目的,家長應對孩子的考試成績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所以當家長接過孩子的考試成績單時,不要只看分數高低,而應本著了解孩子在校學習、生活狀況的一個側面去考慮它。決定成績的因素很多,作為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吸取失敗的教訓,總結經驗,以利以後的考試;對於孩子的進步則應及時鼓勵,並且幫助孩子明確進步的原因,樹立孩子的信心。如果把孩子的考試成績單看成是「獎懲通知單」,一看考了高分,給予物質獎勵。看到成績不好就打罵、懲罰孩子,只會增加了孩子再考時的恐懼心理。
1、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從終身教育的角度來看,每一個人一生都在學習。因此,家庭教育並不等同於父母如何教育子女,而是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如何在這個家庭當中自己去學習、終身去學習。
2、很多家長認為現在讓孩子辛苦一點,犧牲眼前的幸福可以換得未來的幸福。人生的幸福是完整的,你犧牲了他花季時代的幸福,就談不上他有一個幸福的人生,而且成人沒有權力替代孩子作出這種選擇,犧牲他青少年時代的幸福。
3、不以自己的水準要求孩子。有兩個內容,一是你是個成功者,那麼不能硬性要求孩子必須達到和超過自己的水平。二是假設你的人生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你不能把孩子當成彌補自己人生缺陷的替補品。這是中國教育一個的問題,核心是沒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主體,一個有健全人格的完整人。
4、成績只不過是虛榮的人用以吹噓和慵懶的人所恐懼的無聊數字而已,而你既不虛榮也不慵懶。
5、不砸破核桃殼吃不到核桃仁,要讓孩子適當吃苦受罪。
6、玩游戲不壞,關鍵是怎麼玩。孩子在學校老師說了算,在家裡家長說了算,只有在游戲里他說了算,所以他有積極性。游戲精神就是3個東西:活力、規則、創新,我們要培養這種游戲精神。
7、我也很熱情地盼望將來我的孩子當副市長或者當市長,但事實上我認為這種可能性非常小,因為要走到這個崗位除了需要努力,也需要機遇,所以我要求我的孩子有一顆平常心。現在家長往往有一種想法,我自己在一個平台上非常好,我的孩子一定要超越我。這樣的定位有的時候是很難達到的,這樣對於家長、對於孩子都非常痛苦。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為大學生,首先應當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能夠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能夠使大學生克服依靠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我。上大學前,在他們想像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所以,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靠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為,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我控制自我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系,積極融入團體,熱愛並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著很大的不一樣,然而在大學中仍需要堅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慾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拚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當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煉了自我的動手本事。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也能夠說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應堅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期望。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煉了自我本事。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台,讓自我成為一個閃光點。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並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供給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經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當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准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孩子是天真純潔的,孩子的大腦發育除了受到基本的遺傳作用外,還與孩子幼兒時期的生活體驗有很大關系。如果家長不讓孩子認識到做出貢獻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孩子在努力學習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的時候,孩子會認為自己成不了家長說的哪種人物,就會有沮喪和自悲感,嚴重影響孩子進取求知的信心。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下面就從自己的一些家庭教育心得體會中,分享一些樹立孩子正確價值觀的方法!
一、創造逆境,磨礪孩子的毅力
不要對孩子嬌生慣養,可以製造一些挫折,考驗孩子的毅力。
二、讓孩子從克服小困難開始
對孩子的要求要嚴,讓孩子克服困難,逐漸加大,而且必須堅持到底,直到有效為止。
三、發揮榜樣的作用,啟發自我鍛煉
根據孩子的特點,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看電影,參加烈士紀念館,閱讀書籍等,讓孩子學習典型人物,啟發自我教育,培養堅忍不拔的毅力。
四、愛和嚴結合
正確的愛孩子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的基礎。父母要恰當的愛孩子,必須將愛和嚴格統一起來。父母在行為品質方面嚴格要求孩子,孩子當然會苦一些,但從長遠來看,這有助於他們培養良好性格。怕孩子吃苦,過於遷就孩子,可能造成日、他們的任性、依賴性強的性格特點,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吃不了苦。事實上,孩子將來幸福與否,更受其性格的影響。
五、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
理想是人格的核心。理想是通過父母、老師、社會的啟發引導,在孩子的內心逐漸形成的一種自覺追求,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規定目標,確定理想,並強加給他們。孩子單純而幼稚,他們常常會因為讀了一篇令其感動不己的文章而想長大了當作家,因參觀了自然博物館而想當科學家,也可能因為遇到一個可親可愛的老師,便立志自己長大以後也要當老師。對孩子這些想法不要輕易否定,要鼓勵他們積極向上的雄心壯志,隨著年齡的增長,根據不同孩子不同優勢的顯現,再把他們逐步引向適當的方向。
六、注意從日常小事培養
滴水見太陽。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光講大道理事不夠的,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剛剛觀看完了《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專題節目的內容,覺得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首先,家長和學校要教會孩子敬畏生命,珍愛生命,因為其他失去的東西可以通過努力,或者利用其他手段可以再次獲得,而生命卻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得不到。要教會孩子不光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其他人的生命。學校可以通過一些手段,如增加巡邏次數,人數,加大監控力度,防止校園霸陵,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尊嚴。家長也應該反復叮囑孩子不可以欺負他人,被人欺負的時候要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是請記住她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請給孩子適當的發展空間和自由,不要一味的把父母的意願強加到孩子的身上。父母和老師應該多和孩子做一些心靈層面的溝通,多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做錯事情不要一味的指責,這樣會導致孩子下次再做錯了會找各種理由撒謊隱瞞,不敢再說實話。
人生就像是一條高低起伏的河流,孩子是一葉獨木舟,而家長和老師是獨木舟上的兩只槳。只有兩只槳目標一致,同時使力,獨木舟才能逆水行舟,奮勇而上;只有一隻槳用力,或者方向目標不一致,獨木舟永遠到達不了想要的高度和位置。家長和老師應該多多溝通,學校可以適當組織家長進校園的活動,讓家長親自參與到學生校園的生活中,實時了解孩子的情況,回去後可以根據孩子問題制定適當的家教方案。
情緒不分好壞,只分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孩子的情緒是一種很主要的表達方式,家長要善於通過孩子的不同情緒發現他所要表達的主張,引導孩子發泄他的負面情緒,鼓勵孩子積極情緒的自我管理。家長要試著學會「共情」,試著去學著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需要的是高質量的陪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與尊重。
父母首先是教育者,不要光想著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會有人幫助教育,自己就可以當撒手掌櫃。父母們可以認真的想想,孩子對父母的意義和對老師的意義是不同的,他們是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未來,我們下半生的指望,可卻僅僅只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老師即便在花費心思,每個孩子也只能分到幾十分之一,可是父母卻可以有百分之百,百分之兩百的心思用在孩子身上,教育出來的效果有很大的差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孩子人生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傳身教往往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
老師主要負責孩子的學業和德育教育,家長請把更多的更多的時間放在孩子的性格培養,品德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上。家校共同努力,讓孩子首先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棟梁之才,一個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
通過觀看王殿軍專家的講座,我深深地感受到對孩子的教育是一門大學問。而我們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行為舉止更是深深地影響著孩子,我們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更要時刻學習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引導好孩子,如何教育好孩子。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認為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環境是最為重要的因素—親子環境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有一個通病就是責罵,比如經常會有家長說:「你怎麼每次都這樣粗心?」這樣的話語是亂貼標簽的。孩子如果常常挨罵的話,就會失去自信心,總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我們面對孩子做錯事的時候,首先要記住我們是期望他更好,教育專家提出這樣的建議:「孩子,剛才發生了什麼?你很難過,對嗎?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讓孩子思考後想辦法去解決它,並讓他認識到這樣的行為是不好的,而並不是讓他感受到自己任何事情都做得很糟糕」。
父母有一顆平常心,父母心態如何,直接影響孩子的,凡是心態好的父母,無論孩子考出多麼糟糕成績,我們應該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讓孩子在良好的親子環境下長大,總有一天孩子會學會感恩。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應該有他獨立的空間,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自由並不代表放手。我們陪孩子但不操縱孩子,教給孩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和培養良好的發展意識,這樣才能讓他們受益一生 。
⑵ 關於家庭教育片《可憐的媽媽》的200字觀後感
朋友,您好!
您的提問非常好!確實,現在很多家長、老師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類似這樣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問,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教材和教育方法,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達到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目的。然而,孩子終歸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樹苗,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培育就很容易東歪西倒、難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總有些性格和行為上的缺點、偶爾犯一些小錯誤,的確會對他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實有利於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細考慮和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教材、建議也可選擇觀看適合自己的家教視頻節目,這樣綜合起來才能對症下葯、行之有效。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薦的網站視頻資料,相信您就能從中得到家庭教育片觀後感的啟示了。
由於在現時的社會大環境、應試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開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響下,我們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個大染缸里一樣,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習氣,例如嬌橫任性、叛逆不聽話、不誠實、上網成癮、打架、厭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等問題,尤其是處於幼兒及青少年階段的中學生情況更為嚴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由這些觀念導致的各種錯誤行為。雖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採取虎媽狼爸式的教育,還說是「贏在起跑線上」,人的一生其實是馬拉松式的長跑過程,即使贏了起跑線,能跑多遠、堅持多久、誰笑到最後還是未知之數,往往是適得其反的,因而個別人所謂虎媽教育的事例無論他們成功與否,都不值得崇拜、學習模仿、甚至廣泛推廣,這樣教育會給絕大多數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滅的心理傷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這樣導致的!如果打孩子進行體罰教育,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將來會報復到年老的父母和孫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淺啊!相反,反而是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更顯得重要。想要從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培養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良好興趣和習慣,建議您趕快讓孩子喜歡上《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多讀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和啟發孩子的智慧)。您看,這真是一部「大孝經」、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師!寫得多好!琅琅上口,易讀易教,網上還有很多視頻故事教學素材,有多個版本適合各階段孩子觀看。作為父母,只要您願意多些鼓勵孩子和您一起觀看(這個很重要,您喜歡看能帶動他的興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響),一定能讓您的孩子喜歡上她,如果能在現實生活當中努力去做、盡量落實裡面的教誨,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時,您的提問涉及到廣大家長和老師都非常關心和渴望解決的青少年兒童思想品德、行為語言和學習成績的家庭教育問題,家長的正確教育引導在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平時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誠摯推薦各位家長和孩子們觀看陳大惠老師策劃監制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又名《弟子規說明書》),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關於德育與家庭教育的免費網路資源,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學習進步,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凶,真實不虛!能針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對症下葯、是一劑治療良方!當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們做家長長輩學習的有力教材,的確是難得的家庭教育經典節目!這個節目里有許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討解決孩子教育的種種方法,真是我們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對一的家教老師,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家庭教育網路資源,而且是完全免費的,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極大的幫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現沒有恆心、慳貪、叛逆不聽話、上網成癮、早戀、依賴性強、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不是能從某個簡單方法或措施就能從根本上教育改正過來,變成一個孝順聽話的小孩,而是需要我們全面而系統地進行家庭教育,從根本處下手才能治標又治本。這部片裡面有很多專家、老師、家長親身說法、以其獨特的心得體會向大眾匯報,啟示家長的教育觀念會直接地影響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從小接受的家教會影響小孩子的終生,從中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當前我們面臨的種種現實狀況是:社會誠信嚴重缺失!各種媒體的誇張渲染、錯誤引導,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談何容易呢!家長是越來越不好當了,說實話,很多家長也不會如何當家長,就將小孩出生到這個世上,將很多的教育責任都推給了學校和社會,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成長經驗是需要家長言傳身教的,推卸責任的話怎麼能將小孩教育好呢?確實悲哀啊!而我們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實體會,只圖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說實話,真是有點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們都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領悟這種感受,但往往為時已晚,哎...很多我們生活當中存在的所謂代溝,都是因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脫節了,沒有很好的連貫所造成的,現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只顧自己的享受而妄顧他人的感受。 我們必須知道,一切教育要從根本做起,就像樹要有根才能長樹干樹枝和樹葉,才能枝繁葉茂呀,如果丟棄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樓閣。在此,推薦各位有緣的朋友,無論看過或沒看過的也好,都敬請盡量抽多些時間觀看大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優秀論壇節目: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可以在網路視頻或者優酷土豆搜索播放),但願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並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示。
衷心祝福您!
⑶ 家庭教育微電影慌觀後感
此片至今仍在回味,感觸頗深,同時也深受啟發。主要有以下感悟:
給孩子信任,就是在推動孩子朝好的一面發展,就是給孩子一個正面的暗示,就是在促進親子關系良性化發展。這好比兩個人陌生人路遇,誰先向對方微笑,誰就會得到友好的回報。用於家庭教育,用於親子關系,也是這樣。如果給了孩子信任,而孩子還是沒有按家長的期望發展,那麼,這一個家庭,這個家長,在教育方面,一定是「病」得不輕了,走入的泥沼太深了。
孩子不是盆景,我們不是在雕塑盆景。孩子是成長中的一顆樹,樹下邊,我們施肥,澆水,除蟲,甚至剪枝,是家長應做的事,但樹上邊,樹枝怎麼分,枝椏怎麼長,朝哪個方向伸展,還是不要去限制,要給他自由發展的空間。否則我們是在養「病梅」了。「聽話」,是成人加給給孩子的緊箍咒。太聽話的孩子,無形中失去了主動發展空間。
賞識是陽光。賞識孩子,孩子就是向日葵,向著陽光的方向生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扮演著什麼角色?應該是他的支持者,而不是他的反對者;應該是他的協助者,而不是他的指揮官;應該是的同盟軍,而不是他的敵對國。
反省一下自己,感覺作為一名教師的我,對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多欠佳的地方。感謝學校為家長提供了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使我在思想上有了一次深刻的認識。
⑷ 家庭教育的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的觀後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0月28日下午,實驗小學明德樓能容納三四百人的大會議室里座無虛席。家長們有幸受學校邀請,聆聽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培訓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張志剛老師的「做真正會愛孩子的家長」家庭教育講座,各位家長專注聆聽、積極互動、認真筆記,獲益頗豐。
講座中,張老師以幽默風趣、接地氣的語言、親子溝通的真實案例,向各位家長傳遞家庭教育的經驗。在兩個小時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讓我有以下感悟:
1、家長的成長比孩子的學習更重要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所以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關注孩子的成績、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正因為過度的關注造成了很多意識不到的問題,而我們的用心良苦,往往達不到想要的結果。聽了張老師的講座,我茅塞頓開,其實孩子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優秀,我們是忽視了自己的成長和學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焦慮。
2、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受挫能力更重要
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樹立良好的家風和榜樣。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做一做。善於學習,懂得孩子發展的規律,滲透正向的能量。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愛自己、愛家人,在孩子面前維護配偶的正面形象,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使孩子獲得安全感、幸福感。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杜絕過度溺愛,教會孩子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傷害自己,不破壞環境,不傷害他人。讓孩子知道出現錯誤就要接受懲罰。
3、學會真正的愛孩子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是我們的方式是否正確?要做到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和孩子做同一件事,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陪伴。改變自己的觀念,改掉焦躁的習慣,改變語言模式,努力培養擁有有趣的靈魂、健康的身體、會探索的孩子,而不是聽話的孩子。
短短兩個小時的講座,家長們聽的津津有味,許多經驗之談讓我如醍醐灌頂,感慨良多。借用張志剛老師的話「讓自己快樂是一種美德,讓別人快樂是一種功德!」讓我們從愛自己、快樂自己開始,做一名願意學習、願意成長的家長,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改善家庭環境、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感謝學校搭建平台,給家長們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聽完專家講座,真是受益匪淺。
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基石。作為家長要努力營造溫馨、舒暢,充滿包容和愛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努力做到:
1、多陪伴,多理解孩子。家長的陪伴是孩子成長的精神食糧和溫暖港灣。陪伴會讓孩子減少焦慮,消除孤獨,喜歡與我們在一起。理解會促進溝通,讓孩子感到溫暖、幸福。
2、多溝通,少說教。良好的溝通有助於親子關系的和諧,和諧的親子關系是孩子身心健康的保障。學會傾聽孩子說話,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尊重與關愛。
3、制定規則,管理好手機與讀物。孩子從小要有規則意識。特別是手機和不健康的讀物,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制定規則,會促進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迷戀,不越界,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特徵。
4、和孩子一起面對壓力。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會遇到許多壓力。作為家長,不能忽視,不能責怪,要和孩子一起面對,並教會孩子在壓力面前不抱怨,不逃避。必要時,學會求助。只有家長的接納與幫助,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護孩子,提高孩子的心理彈性。
願我們通過學習,成為更好的家長。願我們的學習,成就更好的孩子!
看了這次的講座,收獲頗豐,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除了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之外,家庭也是重要的一個生長環境的場所,具有無可替代無與倫比的作用。
孩子的青春期是十一二歲到十七八歲之間,這段期間孩子容易受情緒腦的控制。這個時代的孩子,他們可以宣洩的空間更少了,在我們那個年代的娛樂是和小夥伴們一起出去摘東西吃,而他們卻是回到家中,面對冷冰冰的電子產品。他們孤獨,缺少玩伴。他們失落,因為難得的周末不是在補習班就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他們迷茫,因為他們只知道學習,不懂得自身的價值感在哪。
所以,家庭教育在這期間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用家庭的凝聚力,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的快樂與溫暖;用傳教的方式教會孩子們如何在面對壓力時解決困難;用家庭環境的力量幫助孩子們培養堅韌不拔的性格,不會輕易被壓力壓垮。
關於如何保護家庭環境方面,現在的家庭問題就是家庭的過於冷漠,家庭的劇烈沖突以及家裡遭受了重大變故。第三點一般家庭是不會遇見的.。第一點家庭的冷漠,家長對孩子的不聞不問,放養型讓孩子成長,這樣孩子看起來很自由,但卻沒得到關愛,對於成績等方面也是無所謂的態度。第二點劇烈沖突,家長太管孩子了,往往適得其反,意見不合而產生了沖突。在我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溝通,少說教。溝通是雙向的,雙方能像知心朋友一樣吐露自己的心聲,毫無保留,而說教則是家長單方面的教訓孩子,孩子在長大了之後該懂的道理早就懂了,說多了也嫌煩。
家庭教育,家庭環境,由我們每個家長共同守護。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寶貝。我們都期望他們能夠平安、健、快樂地成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我也一直處在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反思中,希望自己能夠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磨煉、一起成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談舉止、道德品質以及家庭的溫馨、和睦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每當看到孩子那燦爛的笑臉,聽到孩子那稚嫩的聲音時,什麼煩惱,什麼辛苦統統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一、重視品德教育,使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
個人品德是一切道德行為的基礎。教育孩子講道德要從自身、身邊做起,使她從小尊敬長輩,友愛他人,不欺負弱小。孩子做對了要贊賞,做錯了要恰當批評,讓他樹立起一個正確的判別事物對錯的觀念。內心善良、懂禮貌、講文明、辨是非、懂得換位思考,這一切應該從小就抓起。
例如:孩子很小的時候有點攻擊性,喜歡打人,常常把其他小朋友弄哭。個性強一點的孩子往往都會這樣,我想一定要想辦法治好他。有一天下班回家有媽媽過來告狀說我兒子昨天打了她的孩子,弄臟了她孩子的衣服。回到家我非常耐心地蹲下來問他:「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心中的寶貝,是不是?」(因為我平常都會向他強調這一點,所以我敢肯定他一定會說「是」)。他果真說:「是啊。」我繼續說:「你要是被別人打了,爸爸媽媽一定會很心疼、很傷心!但同樣的,你把別的小朋友打了,她的爸爸媽媽也很心疼、很傷心啊,因為她也是她爸媽的小寶貝啊!」這個時候他已經不知不覺地低下了頭,開始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是會令別人傷心的。從此以後,我們這一片兒的孩子都願意和他一起玩、一起笑,偶爾鬧點小矛盾叫很快會和好。
二、培養獨立性、主見性,鍛煉孩子的能力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父母想一代要比一代強,就必須讓孩引故自己的主人。作為父母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賦予孩子行使選擇的權利,不要用自己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
例如:孩子自己衣服的顏色,什麼時候看書、畫畫、玩耍、彈幾遍電子琴、看多久的動畫片、玩多久的游戲,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圍內,就由他自己選擇決定。當孩子跟我在一起時,他會安排的並並有條,有時還會指出我做的不足的地方。也許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要學習聰明地示弱,把機會讓給孩子。孩子也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後超越父母。
三、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孩子是父母的體現,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所以,我們要求孩子做到什麼,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到,身教重於言傳。而且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我們要幫助孩子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慢慢養成習慣。告訴他每天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次重要的。對於醫生,時間就是生命;對於商人,時間就是金錢;對於你,時間就是知識與成長。利用安排好了時間,你可能長的枝繁葉茂,但如果浪費了時間,那你可能弱小乾枯。但勞逸要結合,該學習的時候認認真真學習,該玩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玩,心中要有個時間表。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分數,而是讓孩子有能力去創造幸福生活並享受生活。
例如:早上起來洗臉、刷牙、疊被子,自己整理並管理好自己的東西,用過的東西要記得放在哪。看完一部動畫片或電影,跟孩子一起探討一下有什麼教育意義或者是有哪些體會和感受。大人討論問題,你也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看去。大人有哪些你認為不對或不好的地方,你也可以指出來。
四、多贊賞,多鼓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的:「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孩子的自信源於父母對他的愛。不要吝嗇「我愛你」這三個字,也不要羞於表達。愛孩子、愛伴侶、愛父母就應該大聲說出口。不僅是這樣,我們還要充分信任他、尊重他,多挖掘他身上的優點,少一些責罵,多一些寬容,但不要縱容;少一些攀比,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包辦,多一些引導;少一些灰心,多一些欣賞。也許孩子會笑著去面對他的人生。
例如:有一段時間,經常陰雨綿綿,我就說:「這天氣老是下雨,心情好煩躁。」不料兒子卻說:「我有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天天下雨也影響不了我的心情。」
五、加強安全意識教育,讓孩子健康平安地成長
現代社會到處都存在著安全隱患,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培養孩子自己的安全意識。唯有孩子的安康,才會有家庭的幸福。教孩子認各種安全標識、交通標識、食品標識以及其他標識是很有必要的。也非常感謝學校在適當的時候以恰當的方式給孩子培養安全意識,並根良據不同的成長階段以及面臨的不同環境,教給他們一些遇到危險時求安求生之道。
以上是我自己覺得重要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家長冷靜地面對、理性地分析,提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解決方案。
在這里我要感謝老師的辛勤付出以及對孩子的循循善誘、孜孜不倦地教導。讓我們共同攜手為祖國培養更優秀的下一代而努力。
在讀《家庭教育》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好的孩子總是好的,不好的孩子總是不好的,至於為什麼好為什麼不好一直沒有深究,覺得或許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開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永遠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師。父母的潛移默化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壓力,所以要培養教育好孩子,就先得從自身做起。
現代的許多年輕父母十分自私,打著給孩子創造富裕生活條件的幌子,擺著疲於奔命的姿態,好像是為了孩子願意付出一切,但其實卻很少捨得多為孩子花一點心思。孩子是人不是動物,動物尚且需要關愛更何況是孩子。既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就有責任關心他愛護他。現在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不在父母身邊長大,而是由老人們代為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時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實孩子小的時候是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倒不是說長輩們不關愛他們,但是此愛非彼愛。慚愧地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有時也抱怨也覺得很累,看著別人在瀟灑的享受生活,我過著圍著家庭轉的日子,而且還總是有個小尾巴跟在身邊。現在想來,幸好由於種種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帶孩子,如若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邊放手不管,將來我一定會後悔的。以前孩子都因為讓老人帶慣的不聽話,脾氣太犟了,還好現在孩子還小,改正還不晚。千萬別小看孩子,別以為他小小的,貌似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心裡都明白,只是說不出來而已。
這本書的很多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也非常羨慕作者能培養出這么優秀的孩子。書中談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有想過,但是沒有那麼透徹。讀完這本書可以說給我上了非常有意義的一課,也是對我這個不太稱職的媽媽啟蒙教育了一翻。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的先天情感的特色,從個體教育而言,沒有標準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適自己孩子特質的教育方式。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每個父母都是藝術家。相信我們做父母的只要選對了正確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關心教育孩子,那麼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會是最出色的。
⑸ 家庭教育觀後感
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精選20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2022家庭教育觀後感(精選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看了這次的視頻,收獲頗豐,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除了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之外,家庭也是重要的一個生長環境的場所,具有無可替代無與倫比的作用。
孩子的青春期是十一二歲到十七八歲之間,這段期間孩子容易受情緒腦的控制。這個時代的孩子,他們可以宣洩的空間更少了,在我們那個年代的娛樂是和小夥伴們一起出去摘東西吃,而他們卻是回到家中,面對冷冰冰的電子產品。他們孤獨,缺少玩伴。他們失落,因為難得的周末不是在補習班就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他們迷茫,因為他們只知道學習,不懂得自身的價值感在哪。
所以,家庭教育在這期間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用家庭的凝聚力,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的快樂與溫暖;用傳教的方式教會孩子們如何在面對壓力時解決困難;用家庭環境的力量幫助孩子們培養堅韌不拔的性格,不會輕易被壓力壓垮。
關於如何保護家庭環境方面,現在的家庭問題就是家庭的過於冷漠,家庭的劇烈沖突以及家裡遭受了重大變故。第三點一般家庭是不會遇見的。第一點家庭的冷漠,家長對孩子的不聞不問,放養型讓孩子成長,這樣孩子看起來很自由,但卻沒得到關愛,對於成績等方面也是無所謂的態度。第二點劇烈沖突,家長太管孩子了,往往適得其反,意見不合而產生了沖突。在我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溝通,少說教。溝通是雙向的,雙方能像知心朋友一樣吐露自己的心聲,毫無保留,而說教則是家長單方面的教訓孩子,孩子在長大了之後該懂的道理早就懂了,說多了也嫌煩。
家庭教育,家庭環境,由我們每個家長共同守護。
一、做個會愛孩子的家長
之前我以為愛孩子就是事事為他著想,穿衣吃飯出行遊玩,事無巨細的給他一切,其實我不是一個寵溺孩子的媽媽,但是也總會覺得孩子還小,有一些小問題是難免的,直到聽了講座之後我才明白,孩子需要的不是這些,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自由成長的空間,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完美的空間,不要去打破它,不要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交付給孩子。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1、覺得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
2、孩子在學校五天,好不容易放假了放鬆一下。就這短短周末的兩天卻把孩子在學校建立起的良好習慣丟的一干二凈,只有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三、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受父母的影響最大。比如不讓孩子看電視、上網玩游戲,可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卻看著電視、打著游戲,孩子的心裡會怎麼想,能感覺到平衡嗎?每次別人問起:你家孩子你滿意嗎?回答的最多的都是這個孩子氣死人了。反之,有人問你家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滿意嗎?捫心自問你覺得孩子會怎麼回答?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
四、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和高質量的陪伴
要善於傾聽,傾聽孩子身上所發生的一切,和孩子多聊聊天,就會發現孩子現在關注什麼、需要什麼、渴望得到什麼,孩子樂意向父母傾訴,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陪伴不是你陪在孩子身邊就可以,孩子玩耍你在看手機,這是看護不是陪伴,總結為:「要和孩子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空間做同一件事」。
五、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提高孩子的心理素養
對孩子要多鼓勵、多贊賞,不斷培養孩子的自信、自強、自尊和自立。用正確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點,「你能行」,「你真棒」,在父母的鼓勵下,孩子會覺得我行、我可以、下次要做更好,在鼓勵中得到快樂和成長的改變。對孩子說話也要多多注意,同一句話不同的語句給人的感受大不相同,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六、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都說環境改變一個人,人亦能改變環境,尤其對孩子而言,有一個好的學校環境至關重要。夫妻恩愛、家庭和睦,才能使孩子感受到愛的存在,家的溫暖,孩子才能更加積極向上。張志剛老師說:「讓自己快樂是一種美德,讓別人快樂是一種公德」。我覺得很對,只有讓孩子感受到環境帶來的快樂他才不會抗拒所有的一切。
10月28日下午,實驗小學明德樓能容納三四百人的大會議室里座無虛席。家長們有幸受學校邀請,聆聽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培訓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張志剛老師的「做真正會愛孩子的家長」家庭教育講座,各位家長專注聆聽、積極互動、認真筆記,獲益頗豐。
講座中,張老師以幽默風趣、接地氣的語言、親子溝通的真實案例,向各位家長傳遞家庭教育的經驗。在兩個小時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讓我有以下感悟:
1、家長的成長比孩子的學習更重要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所以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關注孩子的成績、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正因為過度的關注造成了很多意識不到的問題,而我們的用心良苦,往往達不到想要的結果。聽了張老師的講座,我茅塞頓開,其實孩子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優秀,我們是忽視了自己的成長和學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焦慮。
2、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受挫能力更重要
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樹立良好的家風和榜樣。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做一做。善於學習,懂得孩子發展的規律,滲透正向的能量。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愛自己、愛家人,在孩子面前維護配偶的正面形象,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使孩子獲得安全感、幸福感。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杜絕過度溺愛,教會孩子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傷害自己,不破壞環境,不傷害他人。讓孩子知道出現錯誤就要接受懲罰。
3、學會真正的愛孩子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是我們的方式是否正確?要做到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和孩子做同一件事,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陪伴。改變自己的觀念,改掉焦躁的習慣,改變語言模式,努力培養擁有有趣的靈魂、健康的身體、會探索的孩子,而不是聽話的孩子。
短短兩個小時的講座,家長們聽的津津有味,許多經驗之談讓我如醍醐灌頂,感慨良多。借用張志剛老師的話「讓自己快樂是一種美德,讓別人快樂是一種功德!」讓我們從愛自己、快樂自己開始,做一名願意學習、願意成長的家長,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改善家庭環境、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隨著實驗小學大會議室里一陣陣掌聲的響起,我知道這次的講座讓到場的家長們都受益匪淺。當然我也覺得收獲頗多,我很榮幸作為五三班家長參加張老師的講座,很早就知道張老師在社會享有很高的聲譽,親身經歷才知道果然名不虛傳。接來下我從下面幾點談下心得吧!
在「該不該打孩子」方面,家長們都給出了不同的見解,有些認為犯錯誤就該打,有些人為不該打,在張老師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循序漸進的分析下,我明白了可以打孩子也是有前提的:第一,在不生氣的時候打;第二,必須讓周圍的環境保持統一;第三打完後要及時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犯了錯誤是要承擔後果的。我深深的知道以前在管教孩子方面自己做的是多麼的不好,總覺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我是家長,孩子要無條件的聽話,最後是孩子害怕了,而不是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我也知道了,孩子的話要積極的回應,回應代表了對孩子的關注,而不是想理就理他,不感興趣就不回應那,那樣會傷害孩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夙願,都想把自認為最好的愛給與孩子,但很多時候我們的愛成了偏激的愛,成了孩子成長路上的枷鎖。孩子不愛吃青菜的時候我就會吼孩子,「你要補充維生素啊,吃青菜皮膚變白啊」通過張老師的講解我知道0~6歲孩子要多吃些粗纖維的食物,孩子通過咀嚼可以促進大腦發育,對於偏食不必太放心上。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孝順」,張老師告訴我們「孝道」更是我們在孩子身上應該灌輸的思想,他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說明了什麼是「孝」,「孝」的本質是讓父母不能有任何心理負擔的接受,要想盡辦法讓父母放心!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現在的孩子普遍學習壓力大,任務重,家長們也是想盡一切辦法督促孩子學習,孩子寫作業家長在一邊看著,表面上是重視孩子學習,豈不知道孩子對家長的這種行為很抵觸的,我們只用給孩子制訂學習計劃即可。孩子的心裡是純潔美好的,我們盡可能在孩子面前多說些美好和善的東西,不能把自己心中的負面信息帶給孩子,在家庭成員中,我們要把家裡每人對孩子的愛傳遞給孩子,在老師那裡,我們要把老師對孩子的喜愛和無私傳遞給孩子。「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不是我們帶孩子出去玩了一天,自己在扣手機孩子在玩就是陪伴,不是父母躺在病床上,自己在跟前坐了片刻,有事了就走就是陪伴,真正的陪伴是「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做同一件事」,我們要懂得孩子的需求,要理解孩子的心聲,才能把最合適的愛帶給他。
「改變就在一瞬間,成功就在一眨眼」回想起以往的自己覺得愧對孩子的太多,孩子不聽話時總是拿攻擊性的語言批評他,今天才知道那不是批評,而是傷害,攻擊性的語言帶給孩子的不是滿滿的能量,積極性的爆發,而是負面的毀滅打擊。比如「這道題不是練好幾遍,你笨哦」,何嘗不顛倒下順序換成「你不笨,是這道題得練好幾遍」「什麼都不能跟人家比,誰像你一樣沒有用啊」何嘗不換成「沒有誰能像你一樣啊!不用什麼都跟人家比」同樣的一群數字帶給孩子的一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最棒的,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這樣孩子才有動力去學習去生活。
「把受傷的權利還給孩子」未來的社會升學就業壓力更大,不是孩子掌握了一技之長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系統,要給孩子一顆受挫的心,要讓孩子在困難環境中知道如何去挑戰自己,迎難而上,如何用一顆積極陽光的心態在社會上立足。
讓自己快樂是一種美德,讓別人快樂是一種功德,我們要學習的還很多很多,唯願我們都做一個正能量的家長,在家長成長之路上,我們永不掉隊!
今天有幸觀看了王琨老師的家庭教育講座,真是受益匪淺。講座以「孩子從優秀到卓越的五大力量」為主題,向家長們分享了如何科學、正確地教育孩子。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於家長來說,養和育同樣重要。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科學、正確地教育孩子呢?下面我將觀看講座後的一些感受與大家進行分享。
首先,我從「喚醒的力量」和「發現的力量「中學習到我們要正確的認識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愛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孩子的心燈點亮。要喚醒孩子,就要培養孩子的「六觀」:喚醒孩子的健康觀,培養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喚醒孩子的人生觀,讓孩子有夢想有志向;喚醒孩子的財富觀,不懂錢的孩子沒有未來;喚醒孩子的價值觀,讓孩子懂得為人處世;喚醒孩子的愛情觀,讓孩子懂得底線、操守和原則;喚醒孩子的世界觀,讓孩子多經歷、多體驗世界。父母不要一味地去批評孩子,要發現孩子的天賦和優點,幫助孩子將天賦和優點發揮出來,陪伴孩子、懂得孩子。
其次,我從「榜樣的力量」中認識到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家長要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創造積極交流的溝通氛圍、要說話算話,守時守信。家長要教孩子懂得敬畏,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規則、做人做事的規則、社會道德的規則,父母囂張,孩子則張狂,父母謙和,孩子則謙卑,父母失德,孩子則失格。夫妻間要和諧恩愛、孝順長輩。
然後,我從「愛的力量」中了解到孩子不聽話發脾氣,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感受到愛。很多家長都會說自己很愛孩子,那麼怎麼愛才是正確地愛孩子呢?我們要全然地愛孩子,孩子在父母心中就應該全是優點,用包容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做一個內心充滿愛的孩子,愛自己、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學校、愛社會,孩子自然就會陽光開朗。
最後,我從「相信的力量」中學習到父母要相信孩子,父母輸入什麼,孩子就是什麼,鼓勵能讓白痴變天才,批評能讓天才變白痴。你罵孩子,孩子不會停止愛你,但會停止愛自己。永遠不要去打擊批評謾罵你的孩子,不管孩子有什麼表現,有什麼地方不如別人,他(她)也是你獨一無二的孩子,所以一定要去相信孩子、鼓勵孩子、支持孩子。
家長愛孩子就要履行一種教育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踐行家庭教育,教會孩子懂得自尊、自愛、自強、自立。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寶貝。我們都期望他們能夠平安、健、快樂地成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我也一直處在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反思中,希望自己能夠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磨煉、一起成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談舉止、道德品質以及家庭的溫馨、和睦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每當看到孩子那燦爛的笑臉,聽到孩子那稚嫩的聲音時,什麼煩惱,什麼辛苦統統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一、重視品德教育,使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
個人品德是一切道德行為的基礎。教育孩子講道德要從自身、身邊做起,使她從小尊敬長輩,友愛他人,不欺負弱小。孩子做對了要贊賞,做錯了要恰當批評,讓他樹立起一個正確的判別事物對錯的觀念。內心善良、懂禮貌、講文明、辨是非、懂得換位思考,這一切應該從小就抓起。
例如:孩子很小的時候有點攻擊性,喜歡打人,常常把其他小朋友弄哭。個性強一點的孩子往往都會這樣,我想一定要想辦法治好他。有一天下班回家有媽媽過來告狀說我兒子昨天打了她的孩子,弄臟了她孩子的衣服。回到家我非常耐心地蹲下來問他:「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心中的寶貝,是不是?」(因為我平常都會向他強調這一點,所以我敢肯定他一定會說「是」)。他果真說:「是啊。」我繼續說:「你要是被別人打了,爸爸媽媽一定會很心疼、很傷心!但同樣的,你把別的小朋友打了,她的爸爸媽媽也很心疼、很傷心啊,因為她也是她爸媽的小寶貝啊!」這個時候他已經不知不覺地低下了頭,開始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是會令別人傷心的。從此以後,我們這一片兒的孩子都願意和他一起玩、一起笑,偶爾鬧點小矛盾叫很快會和好。
二、培養獨立性、主見性,鍛煉孩子的能力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父母想一代要比一代強,就必須讓孩引故自己的主人。作為父母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賦予孩子行使選擇的權利,不要用自己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
例如:孩子自己衣服的顏色,什麼時候看書、畫畫、玩耍、彈幾遍電子琴、看多久的動畫片、玩多久的游戲,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圍內,就由他自己選擇決定。當孩子跟我在一起時,他會安排的並並有條,有時還會指出我做的不足的地方。也許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要學習聰明地示弱,把機會讓給孩子。孩子也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後超越父母。
三、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孩子是父母的體現,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所以,我們要求孩子做到什麼,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到,身教重於言傳。而且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我們要幫助孩子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慢慢養成習慣。告訴他每天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次重要的。對於醫生,時間就是生命;對於商人,時間就是金錢;對於你,時間就是知識與成長。利用安排好了時間,你可能長的枝繁葉茂,但如果浪費了時間,那你可能弱小乾枯。但勞逸要結合,該學習的時候認認真真學習,該玩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玩,心中要有個時間表。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分數,而是讓孩子有能力去創造幸福生活並享受生活。
例如:早上起來洗臉、刷牙、疊被子,自己整理並管理好自己的東西,用過的東西要記得放在哪。看完一部動畫片或電影,跟孩子一起探討一下有什麼教育意義或者是有哪些體會和感受。大人討論問題,你也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看去。大人有哪些你認為不對或不好的地方,你也可以指出來。
四、多贊賞,多鼓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的:「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孩子的自信源於父母對他的愛。不要吝嗇「我愛你」這三個字,也不要羞於表達。愛孩子、愛伴侶、愛父母就應該大聲說出口。不僅是這樣,我們還要充分信任他、尊重他,多挖掘他身上的優點,少一些責罵,多一些寬容,但不要縱容;少一些攀比,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包辦,多一些引導;少一些灰心,多一些欣賞。也許孩子會笑著去面對他的人生。
例如:有一段時間,經常陰雨綿綿,我就說:「這天氣老是下雨,心情好煩躁。」不料兒子卻說:「我有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天天下雨也影響不了我的心情。」
五、加強安全意識教育,讓孩子健康平安地成長
現代社會到處都存在著安全隱患,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培養孩子自己的安全意識。唯有孩子的安康,才會有家庭的幸福。教孩子認各種安全標識、交通標識、食品標識以及其他標識是很有必要的。也非常感謝學校在適當的時候以恰當的方式給孩子培養安全意識,並根良據不同的成長階段以及面臨的不同環境,教給他們一些遇到危險時求安求生之道。
以上是我自己覺得重要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家長冷靜地面對、理性地分析,提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解決方案。
在這里我要感謝老師的辛勤付出以及對孩子的`循循善誘、孜孜不倦地教導。讓我們共同攜手為祖國培養更優秀的下一代而努力。
感謝學校搭建平台,給家長們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聽完專家講座,真是受益匪淺。
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基石。作為家長要努力營造溫馨、舒暢,充滿包容和愛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努力做到:
1、多陪伴,多理解孩子。家長的陪伴是孩子成長的精神食糧和溫暖港灣。陪伴會讓孩子減少焦慮,消除孤獨,喜歡與我們在一起。理解會促進溝通,讓孩子感到溫暖、幸福。
2、多溝通,少說教。良好的溝通有助於親子關系的和諧,和諧的親子關系是孩子身心健康的保障。學會傾聽孩子說話,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尊重與關愛。
3、制定規則,管理好手機與讀物。孩子從小要有規則意識。特別是手機和不健康的讀物,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制定規則,會促進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迷戀,不越界,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特徵。
4、和孩子一起面對壓力。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會遇到許多壓力。作為家長,不能忽視,不能責怪,要和孩子一起面對,並教會孩子在壓力面前不抱怨,不逃避。必要時,學會求助。只有家長的接納與幫助,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護孩子,提高孩子的心理彈性。
願我們通過學習,成為更好的家長。願我們的學習,成就更好的孩子!
孩子是天真純潔的,孩子的大腦發育除了受到基本的遺傳作用外,還與孩子幼兒時期的生活體驗有很大關系。如果家長不讓孩子認識到做出貢獻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孩子在努力學習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的時候,孩子會認為自己成不了家長說的哪種人物,就會有沮喪和自悲感,嚴重影響孩子進取求知的信心。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下面就從自己的一些家庭教育心得體會中,分享一些樹立孩子正確價值觀的方法!
一、創造逆境,磨礪孩子的毅力
不要對孩子嬌生慣養,可以製造一些挫折,考驗孩子的毅力。
二、讓孩子從克服小困難開始
對孩子的要求要嚴,讓孩子克服困難,逐漸加大,而且必須堅持到底,直到有效為止。
三、發揮榜樣的作用,啟發自我鍛煉
根據孩子的特點,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看電影,參加烈士紀念館,閱讀書籍等,讓孩子學習典型人物,啟發自我教育,培養堅忍不拔的毅力。
四、愛和嚴結合
正確的愛孩子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的基礎。父母要恰當的愛孩子,必須將愛和嚴格統一起來。父母在行為品質方面嚴格要求孩子,孩子當然會苦一些,但從長遠來看,這有助於他們培養良好性格。怕孩子吃苦,過於遷就孩子,可能造成日、他們的任性、依賴性強的性格特點,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吃不了苦。事實上,孩子將來幸福與否,更受其性格的影響。
五、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
理想是人格的核心。理想是通過父母、老師、社會的啟發引導,在孩子的內心逐漸形成的一種自覺追求,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規定目標,確定理想,並強加給他們。孩子單純而幼稚,他們常常會因為讀了一篇令其感動不己的文章而想長大了當作家,因參觀了自然博物館而想當科學家,也可能因為遇到一個可親可愛的老師,便立志自己長大以後也要當老師。對孩子這些想法不要輕易否定,要鼓勵他們積極向上的雄心壯志,隨著年齡的增長,根據不同孩子不同優勢的顯現,再把他們逐步引向適當的方向。
六、注意從日常小事培養
滴水見太陽。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光講大道理事不夠的,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剛剛觀看完了《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專題節目的內容,覺得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首先,家長和學校要教會孩子敬畏生命,珍愛生命,因為其他失去的東西可以通過努力,或者利用其他手段可以再次獲得,而生命卻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得不到。要教會孩子不光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其他人的生命。學校可以通過一些手段,如增加巡邏次數,人數,加大監控力度,防止校園霸陵,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尊嚴。家長也應該反復叮囑孩子不可以欺負他人,被人欺負的時候要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是請記住她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請給孩子適當的發展空間和自由,不要一味的把父母的意願強加到孩子的身上。父母和老師應該多和孩子做一些心靈層面的溝通,多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做錯事情不要一味的指責,這樣會導致孩子下次再做錯了會找各種理由撒謊隱瞞,不敢再說實話。
人生就像是一條高低起伏的河流,孩子是一葉獨木舟,而家長和老師是獨木舟上的兩只槳。只有兩只槳目標一致,同時使力,獨木舟才能逆水行舟,奮勇而上;只有一隻槳用力,或者方向目標不一致,獨木舟永遠到達不了想要的高度和位置。家長和老師應該多多溝通,學校可以適當組織家長進校園的活動,讓家長親自參與到學生校園的生活中,實時了解孩子的情況,回去後可以根據孩子問題制定適當的家教方案。
情緒不分好壞,只分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孩子的情緒是一種很主要的表達方式,家長要善於通過孩子的不同情緒發現他所要表達的主張,引導孩子發泄他的負面情緒,鼓勵孩子積極情緒的自我管理。家長要試著學會「共情」,試著去學著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需要的是高質量的陪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與尊重。
父母首先是教育者,不要光想著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會有人幫助教育,自己就可以當撒手掌櫃。父母們可以認真的想想,孩子對父母的意義和對老師的意義是不同的,他們是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未來,我們下半生的指望,可卻僅僅只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老師即便在花費心思,每個孩子也只能分到幾十分之一,可是父母卻可以有百分之百,百分之兩百的心思用在孩子身上,教育出來的效果有很大的差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孩子人生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傳身教往往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
老師主要負責孩子的學業和德育教育,家長請把更多的更多的時間放在孩子的性格培養,品德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上。家校共同努力,讓孩子首先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棟梁之才,一個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
;